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教师知识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知识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知识要求

第1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特点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是应试教育所不能给予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是呼之欲出的――素质教育。但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然后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又要从学科自身出发,提高适于自身的素养。作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高尚的人格素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行品德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其漫长的教育实践中,就不仅重视言教,而且尤重身教。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以教师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他认为,一个人应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下正已,才能正人。因此,教师要想示范学生,必须先拥有完善的人格。如何做到具有高尚的人格呢?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有强烈的激情和热情。一位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真诚的热情,才会把自己的全部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智慧传给下一代,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教育的园地里,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其次是必须热爱与尊重学生。教师对教育的热爱,最终都会归结到对学生的热爱上。因为“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也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热爱学生便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只有教师真正地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这种相互的尊重与信任,又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最后是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二、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语文能力

所有师范毕业的学生都听过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整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眼中,也都觉得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既然要做榜样,当然要有值得学生信服的地方,而人与人之间相处,第一印象又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当然体现在他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素养上。技术素养是教师的门面,虽然细小却很重要。如:普通话、书法、仪容仪态等。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而自己更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另外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又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在和学生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渊博的知识才能为你换得学生长期的信任票。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教师应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的认识事物,思想不宜偏激,以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教师本身,又是一份情感投资的职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你能放下身段,真正地关心爱护他们,总会有所回报。作为教师,爱心、耐心、宽容心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寓心理学理论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中、课堂的研讨中、写作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始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教研与创新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能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同时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教师应有发现人才的能力。如今的市场竞争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特长,无特长之人就是庸才。而个人专长是要家长和教师去发现并加以培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更应是新时代的伯乐。

第2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创新教育个性素质21世纪是知识更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创新教育是21世纪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教师要充分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能够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教育的精髓在于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善于利用感官能力全方位地感知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充满了许多新奇和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寻找和挖掘。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的能力和为之积极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顺多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世间万物既存在差异又存在联系。善于理顺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极强的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

3.善于利用新思想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的观念、能力以及他们的性格都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他们能够运用已学的中学政治课内容与现实相对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材里的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因而要求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创新能力依赖于个性的发展。个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决定了人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选择;也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它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和个人特征。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会造就优秀的人才。因此,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具有突出个性的教师,有突出个性的教师培养有突出个性的学生。在个性倾向性上,具有独立个性的教师应当坚定执着,有革新开拓精神,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个性心理特征上,要善于独立思考,对事物持有发展的态度,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自身的优秀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教学风格。没有创新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当前的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引导个性。教师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思维,给予学生申述,辩解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的自由。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真正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教学方法的个别化,多样化,灵活化。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闪光点,为他们的真正成才提供有力条件。

第3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双师型”教师就是在职业教育中,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拥有“双能”(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和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既是文化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

一、自己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实践

1.成为专职教师,在校教授理论课程

我自1989年从重庆建筑大学(今属于重大)毕业以后就分到重庆市工业学校建工科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熟练地掌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扣教材独立备课,并能根据各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二十多年来,我担任过《力学与结构》、《建筑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制图》、《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程教学。

2.获得职业技能证,在企业从事设计工作

2000年我获得“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师资格”。为响应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跨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的号召,2003年我开始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建工集团设计院从事房屋的结构设计。近几年来,我参与的结构设计的项目有潼南米兰阳光小区、大足蓝湖星宇小区、大足时代豪庭小区等。

1990年至1991年、1996年至1999年、2010年,前后5年中,在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兼职于学校基建办,参与了学校上山公路、教学楼、图书馆、蓄水池、教职工宿舍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分别担任了施工员、监理、结构设计员等职务。

3.把实践经验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使教学工作如虎添翼

多年的房屋结构设计工作和现场房屋的施工工作,大大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职学校教育和社会就业之间的那个大大的落差,让我无数次尴尬地面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不切实际;但正是这些落差和尴尬使我开始和所有中职教师一起走上了探索中职教育改革之路。首先,我针对中职学生在建筑业担当的工种对专业知识点和程度的需求,在教学中果断地放弃了那些学生用不到的知识,增加许多有用的知识。其次,丰富的实践工作经历让我的教学从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死板教学模式转为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适用教学模式,并且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4.带领指导学生从事生产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企业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从来就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中职教师的身份,我先后带领并指导十几位学生从事房屋的建筑设计或结构设计,带领并指导三十多名学生从事房屋建筑的现场施工工作,如今,他们都能在设计或施工领域独挡一面,较好地完成设计或施工任务。

二、中职教师能力的要求

自己亲身的体验使我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应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教师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让我对中职教师的能力要求有了更高的认识。

1.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应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技术清楚地传授给学生。

2.懂得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双师型”教师担任的是有别于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为了学生今后的更好发展,“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3.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更好地走上社会、适用工作,“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特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第4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政治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学时代的学生对教师有特殊的信赖,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的发展观。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学高为师”,说明教师只有学高才能为师,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教师就像一块磁性很强的磁铁,能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吸引更多的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他,喜欢他,随时准备聆听他的教诲。信其道,才能亲其师。反之,教师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授课说理杂乱无章,就不可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有丰厚的相邻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力,做一个综合的博学的教师,从而让学生被你的才华所折服、陶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求知的欲望,才能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和教学的实效性。

三、具备宽广的胸襟和爱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感情是施教的最好条件,是弘扬人文精神、优化人文环境的关键。

教师之爱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基点。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心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师爱撒向每位学生心田,去温暖每颗求知的心。

四、较强的施教能力

较强的施教能力,就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作为政治教师应具备:

(一)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师是学校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代言,学生也转化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结果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忧学怨学,扩大了“问题学生”的范围,增加了学校育人的难度,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努力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卓越的组织导学能力

政治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自己会“演戏”,更要精于“导戏”。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政治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国策,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活跃于第二课堂,打破学校和课堂的时空限制,善于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或开展故事会、讲演会、报告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5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1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教学厚积而薄发

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落实者,如果没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做保障,教育改革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由教材提供的知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五个方面组成,这说明有的知识是临时生成的,不是传授的。所以课堂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地,教材的知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和内容,而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与媒介。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创造性的利用者,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者,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然而,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满足于大学所学知识,满足于教本、教参现有知识,满足于传统的教学经验,不充实自己,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有的教师既没有弄懂教材知识,也没有掌握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甚至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得过且过。笔者近日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讲授《爱莲说》一文,不理解什么是正衬与反衬;讲授杜甫《春望》一诗,不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所采用的抒情方式。教师素质如此,怎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怎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应深入扎实学习本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研究新时期中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状况,研究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及学习特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厚积而薄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理念,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落实者,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理解和落实,新课程实验就难以实施;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新课程改革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灵魂,所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教师已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不是学生必须唯命是从的师长,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质疑,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束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得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然而,明确了教学理念,不等于就落实了新课标精神,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教学中如果不对症下药,实施新课标只能事倍功半。

所以,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才能具体落到实处。

3潜心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上一堂课容易,上好一堂课不易,一堂好课必须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才能落实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学生才能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切教学活动、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时,当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思维出现创造的火花时,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也会见仁见智,提出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不潜心研究教材,不挖掘教材教材的每个细小环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会束手无策。在近日参加的公开课评比活动中,有的教师谈及新课标理念滔滔不绝,一旦涉及教材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常常无所适从。试想,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此,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又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理念?归根结底,是教师未潜心研究教材,落实新课标只是走过场。所以,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教材,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才能胸有成竹。

在研究教材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除了教师潜心研究教材外,教研组、备课组应充分发挥教研功能,调动集体智慧研究教材重点及难点,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育培训机构也应组织教师研讨教材编写目标,解决教材难点,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这样便于教师吃透教材,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时便能熟练驾驭教材。否则,新课程改革则会步履维艰。

4精心研究教法学法,教学有的放矢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启发学生探究教材重点、难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法上要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得到发展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必须认真研究所教学生知识状况及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重点、难点,确定不同的教法、学法,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但在目前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动辄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但探索的问题却是隔靴搔痒式的问题,并非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表面上热热闹闹,似乎落实了新课标理念,实际上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探究有意义吗?这样合作探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吗?所以,笔者以为,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问题设计合理,则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教学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当今信息社会,知识增长日新月异,无穷无尽,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学会了方法,就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这样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就不会束手无策。课堂上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处理、加工的中心,教师要教会学生对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5勤于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教”之“困”,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勤于反思,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勤于反思,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年轻教师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不犯错误,但要避免犯同一个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课堂导入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课堂提问是否有的放矢,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方面是否有收获等。通过反思,有利于教师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有利于准确定位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年轻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6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关键词:无私奉献;形象;知识;能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32-01

实质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和水平。因此,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新时代的教师提示了新要求。

一、要求教师有无私奉献的思想

教师的工作从来就是艰辛而又十分重要的,教师这个就意味着“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就不能称其为教师。如果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纵然素质再好,也难发挥作用,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的工作动力,也就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才能有影响学生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毅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无私的爱。

二、要求教师有亲和得体的形象素质

教师要具备宽厚尺度的思想素质,就需要严于律已,优化自身形象。如衣着打扮,到为举止得体高雅大方,感情态度良好,使之与教师本身的角色一致。优秀的教师应以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聪颖的智慧符合学生的期待。教师同时要有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品行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孩子,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三、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的知识素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

作为一名教师:跟其它专家一样需要各方面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尝掌生们人格上的号召。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内容。从全局上把握教材,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要通晓所教学科的发展史,了解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常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求教师具备多才多艺的能力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应具备各种教育能力,如具有创新能力,突破给学生造成的刻板印象的框架,使教育教学富有特色;最细微的内心活动表现,以便能对症下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能具备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积极主动地揭示新知识的技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利其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教师只有规范的语言表达才能有效地完成师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头脑中应有足够的信息储量,才能达到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融会贯通,巧妙点拨,教师的语言应有个人的特色。能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风趣幽默,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五、要求教师有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而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一个班的班风如何,学风如何,主要决于教师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安排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内容,熟悉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做到知已知彼,教师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主动、顺利,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六、要求教师具有强键的身体素质

第7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良好的素质能极大的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在学生学习英语中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良好素质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良好素质为基础。"那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老师的素质有什么要求呢?

1.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要求

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英语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身教甚于言说。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关注,并进行评价甚至模仿。以身作则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学校的老师工作态度也不一样,我发现,学生居然也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工作努力的老师是为他们好,这样的老师说的话,他们听。即使说的不对或他们不认同,也不会顶撞。

而这样的老师教的英语学科,他们怎不会认真学呢?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工作态度好的老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比较好的原因吧!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2.1 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英语教师传授的是语言知识,所以自身要有较强的汉英两个语种的转换和表达能力。在使用的时候要保证适当准确,逻辑性强,尽量加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和哲理性。

2.2 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合理规划教学时间,适当调节课堂的内容,提升知识讲解深度。初中英语教师还要能够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刺激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要具备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要分析教学大纲,掌握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依照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2.4 提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英语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收音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英语实训的交流情景,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2.5 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6 要有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比如,可以组织英语合唱比赛,情景剧表演,英语能力竞赛等多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3.教师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人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内驱力。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中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4.教师要组织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等方面。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的特点和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课堂互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英语教师要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把课堂组织得紧凑严密,生动活泼。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英语教师还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具有根据教学中的突变情况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例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从教室的前排座依次轮到后排座的同学)进行朗读练习活动,可当个别同学因轮不到而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英语教师将怎样改变练习方式,以扫除"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更好地组织语言活动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暂且不讨论,在此仅说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英语课要集表演、讲解、对话、绘画、唱歌、做游戏为一体。英语教师要导演、组织好每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要具备教育反思能力

第8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1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质

1.1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1.2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

新英语课程标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感世界,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这是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征。具体的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初中生要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我国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应是素质型的,而不是应用型的。其目的是通过一门外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让他们从小了解开放的外部世界,而主要不是培养能用英语与外国人流利交流的专门外语人才。”其次,初中生要在小学和初中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上,初步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再者,注重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关注教学的效益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在不同的年级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时间的有限性以及结果的明确性,这本身就暗含着对“效益”二字要求。教学的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会不会学习,有没有继续学下去的乐趣。教学的效益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发展以及持续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讲,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2有效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素养要求

影响英语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教的素养是核心因素。“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的素养。

2.1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有效教学除了要求教师要热爱英语教学,关爱学生,具有“以生为本”的人文素养之外。还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熟悉国内外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专业行为的理性基点。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通晓诸如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外语教育心理语言学理论等。同时,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为此转变角色。施良方教授在其早年的论著《学习论》,曾经详细提及到众多的有关学习的理论,如果潜心研读的话,一定会使人受益匪浅。

2.2具备多维的知识结构

2.2.1本体知识:本体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对英语教师而言,本体知识就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首先是具有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它包括:中学英语学科特点的知识及英语学科发展动态的知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中学英语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英语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及学科所需要的知识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其中语用知识是合格的英语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而在我国初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这方面比较欠缺。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系统的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丰富的英美文化习俗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母语知识。英语教学目的是达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交际,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母语水平,否则两种语言之间很难达成交际与沟通。很难想象,一个母语水平不高的教师会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而在我国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相应的语法知识。

2.2.2条件性知识:语言与文化是相互衬托的,英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文化的学习。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包括人际关系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知识。新的发展趋势是,新编的英语教材内容向综合化、跨学科、多文化的方向发展。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更为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拥有教育学科类知识,教师要加强对人的认识(尤其是人际关系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认识)、教育哲学、课堂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评价、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2.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动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就是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通俗地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一个教学有效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技能:动力技能;讲授及交流技巧;提问技巧;课堂管理技能;评估技巧。

2.2.4学习策略知识: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一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现代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到重视学生的学。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

3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拥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为: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第9篇:教师知识要求范文

一、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1. 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现状长期以来, 建筑工程专业尤其是本科, 教学方向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 专业课的设置偏重结构理论, 专业方向较单一, 毕业生毕业后去向主要为高校、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等。然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层次的不断提高, 以及市场需求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转向建筑施工单位, 大部分毕业生要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然而, 目前高等教育中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相分离, 就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 有关经济管理基本知识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 在其它学科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 也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导致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 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在进行项目的决策和设计, 进行施工组织和工程项目管理时, 不知该如何考虑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 不能有效地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计划管理。2. 经济管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建筑活动中加强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建筑工程具体进行中所需的人才现状来看, 建筑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显重要, 如目前本行业中需要大量工程管理和施工工程师、建设监理师、工程造价师、工程预算师、物业估价师、建设咨询师和物业管理工程师等等, 都需要掌握本课程中的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 工程经济、建筑工程定额和概预算、招投标等等。另外, 还需要掌握一些与其它专业相关的课目,如: 投资经济、经济法规、投资预测、资产评估和工程财务等等。而单纯的土木专业的传统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需要。一座桥梁, 一幢高层建筑物, 都是可以运用设计手段和施工技术来完成的, 但是, 如何在各个阶段实现最优化, 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 如何有效地组织与管理, 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前不久, 国家奥委会提出节俭办奥运会的要求, 对一些在建和未建的奥运会场馆项目重新进行了方案设计、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删减项目中的不必要功能, 停建一些不必要的工程。可见, 切实可行地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 加快建筑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是符合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

二、建筑经济管理课程改革建议1. 教材的编撰目前, 建筑工程专业经济管理课程往往是汇编一本涉及专业面广的教材, 其均有跨学科多方位的知识内涵, 但都缜密有致而生动不足。如“工程概预算”“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监理”以及“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等等, 一一罗列其中作为一个章节, 其中的每一章几乎都是一本教材的缩写。这种不深不透、面面俱到的做法, 不仅使学生学得缺乏一种真实感而难以理解, 而且使教师也难以驾驭教学。教材的编撰应当具备对学习者的诱导和启发, 虽不应有“生动性”的要求, 但也不应理论和现实脱节。可否渗入部分实际性的内容, 如当代成功企业的理性思维和精辟论述、增设一些小型案例分析, 如: 小型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或零星工程的概预算、做一些住房贷款利率计算等等。目前我国正处在蓬勃建设的高峰期, 为“建筑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吸收其中的养分, 才能使本课程的教材更加实用, 更加完善, 更符合时代的特点。2. 实施互动参与式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是把对市场的模拟, 严峻地摆到学生面前,超前地把学生推向模拟市场的场景中, 对于提升学生规范行为和理性的运作无疑是必要的。其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学习观。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教师与教师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动参与式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双方的距离。参与过程中, 启迪参与者的强烈个人意识, 由浅而深地阐发出个人正确的理念, 促使非理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 从而使其自主地积极投入其中。组织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对于建筑工程类学生适用, 而且普遍适用于所有学科。3. 加强实习的仿真训练把学校向社会开放, 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以把握社会的变化, 减少滞后性, 使学生在实习中体验未来职业的环境, 进入将来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增加师生社会实践的课时, 提高社会实践的时间效能比, 从而不仅使社会实践在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且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接受新的信息,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 还应扩大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已有实习基地往往是为了满足《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而设置的, 从教改的发展趋势看, 还应增加一些新的校外基地。如: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或经营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这样, 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 也扩大了学校及教师与社会及建筑各行业的联系面, 一定会给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4. 论文或设计自由选题针对本课程专业性强的章节, 如房地产管理、房地产评估、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招投标内容编写、国际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等等。布置一些研究型的论文或设计,改变以往那种由教师组题、限题的方法, 提倡并鼓励学生自选论题, 自设大纲, 让学生自主地对命题开展研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与同学讨论等方法和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问题可思考, 有方法可推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 提高设计(论文) 质量的效果。

三、教学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总体素质, 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高标准。因此该课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如下素质:1. 课程开发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使其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 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 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2. 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21 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这就为教师在此方面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3. 市场参与的能力教授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师应走出书斋, 迈入企业, 加入市场参与, 以市场动态为导向来有效地组织不断改革、创新的专业教学, 及时地向学生传输市场形态, 从而使学生具备紧迫感、责任感, 带着充足的竞争意识走入社会, 而不再茫然无备地在复杂的市场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小结建筑经济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它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经济管理学科体系, 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总结, 排除发展中的障碍, 让管理科学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