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

第1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字:时代背景;楼宇;智能化;现状;发展

楼宇智能化是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对机电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顺应节能口号而在我国新兴起的一种建筑项目,其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因此必须透析楼宇智能化的发展现状,才能够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使楼宇智能化走上更为科学、环保的轨道。

一、楼宇智能化涵义

楼宇智能化的含义众多,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所建的建筑物对楼宇智能化的定义皆不相同,我国在这方面发展较晚,因此承袭了日本所提出的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其认为,楼宇智能化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以及通信设备使楼宇内部的一切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实现楼宇功能、保障楼宇安全的一种智能化方法。

一般情况下,楼宇内部所设的智能化设备包括照明、制冷、防盗、防灾、电力以及运输等众多方面,其通过SCS、SNS、MAS的综合结合,构成了现代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楼宇。

二、智能化楼宇的组成

(一)通讯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通讯自动化系统简称为CA,即Conditional Access。在楼宇内部,如果要想进行通话、语音、图像以及文件的传输,那么必须实现通讯自动化。

这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数字程控交换机,其通过电话网实现数据传输与交换,使其连接到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通信网、电话网等客户端上,从而使楼宇内部的依靠通信实现的交流设备得以与外界互通消息。

(二)预警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预警系统是任何楼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系统设施,其具有火警报警以及防灾等功能,在智能化楼宇建设中,这项技术得以改进,实现了消防联动自动化。其通过并联电路的设置,使发生意外事故的现场与其他系统脱离,从而自动完成救灾功效,这个系统不仅包括防火预警灭火等功能,还能够进行自动排烟,关闭所有加重灾情的设施,实现自动广播以疏散人群,从而保证个人财产的安全。

(三)安保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这项系统能够让楼宇监管员对建筑物周围的信息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其通过图像、文字以及不同形式将信息传输到管理中心,从而使管理中心人员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分析,根据楼宇安全需要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目前,在智能化楼宇办公的员工基于楼宇的自动化设备,能够进行高效办公,实现与其他专业人员的业务往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部分众多,个人电脑、文字处理机、工具软件、相应配套的系统软件等均属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件,因此其具有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快速高质办公的功能。

(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楼宇智能化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能够让楼宇内的所有设备实现自动控制,从而满足整个楼宇的内部需求,以实现楼宇进行节能的需要。

这项系统满足了目前我国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又为楼宇内部营造了一种清新的办公氛围。

三、楼宇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楼宇智能化在我国的发展

楼宇智能化在我国发展较晚,在1986年,我国初提出关于楼宇智能化的设想,同时起草的课题有《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至1991年,才在日本的资金支持下建造了第一所智能化大厦,即北京发展大厦,这所大厦共18层,实现了通信网络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以及建筑设备的自动化。

在1993年于广州市兴建的广东国际大厦是我国第一座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建造的智能化楼宇。

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楼宇建造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并且应用于各个方面。目前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发展中,其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的功用,因此在其技术发展、建设法规、设计施工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也越来越优化。

(二)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虽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然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以及各界人士对楼宇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本着节能环保的发展目的,在增加楼宇内部设施的同时,在技术上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楼宇建设智能、环保以及节能的功效。

1.通信技术的改进

通信技术结合了卫星传递的相关功能,在电视会议、远程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其在智能化楼宇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网络技术的改进

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化楼宇中的公用技术,无论在节能控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还是在预警系统中,其均能够实现“一条线”管理,使楼宇的众多功能体现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必须保证网络的稳定性以及连贯性,网络技术的改进能够使楼宇办公人员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传递,使其进行无干扰通信,实现对楼宇内部机电设备的统一、系统化的智能型管理。

3.改进物业管理技术

物业管理,是楼宇发展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在楼宇智能化的发展中,通过将计算机的物管系统与楼宇的智能化系统相连接,便能够实现物业管理的科学性以及集成性、动态交互性。

4.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楼宇建设中,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楼宇内部的餐饮、娱乐、购物等pos机的无线连接,从而实现楼宇的自动服务以及自动办公。

5.节能控管系统

节能技术虽然在现代智能化楼宇中已有应用,然而却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弊端,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其将IT技术、楼宇节能技术以及楼宇控制技术进行三方结合,在TCP/IP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控制器将楼宇内部所有的机电设备相连接,使其共通于网络节能控制系统中,通过这个就、系统的自动调控,从而改善楼宇的环境、安全状况、信息传递情况以及楼宇监控功能,从各方位实现楼宇的智能化与专业化的管理。

通过技术的改进,以及对我国楼宇智能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我国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方向,使其向着科学、环保、智能、数字化、信息化的道路前进。

结语:

我国楼宇智能化发展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智能化是顺应世界楼宇发展的形势而具有发展前景的必然产物,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智能化楼宇组成部分的探究,发现当今楼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重视其未来发展趋势,走上更为科学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

楼宇智能化是我国进行楼宇建设、节能环保而采取的一种设计手段,在不断应用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争取寻找更为便捷、环保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范爽.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75,726.

[2] 陶凯.智能化楼宇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46-147.

[3] 娄依共.智能化楼宇建筑技术的施工现状与发展[J].华章,2010,(19):181-182.

[4] 杨勇,江楠.楼字智能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118-121.

第2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1 金融IC卡在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智慧型城市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它以改善民生、促动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主旨,全方位地运用信息技术措施,围绕着城市资源、公共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优化智能处理,达到服务城市运作和资源配置智能响应控制的最终目标,从而成为政府统筹管理与社会公共管控的有益决策依据。当今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领域的优化改进,但也应该看到,依然有大量情况难以适应智慧型城市的客观需要,亟待完善。总体上,比较严重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信息共享通用的实现;城市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脱节;信息化构建的标准多样,没有做到全局考量。为了更好更快地克服上述有碍社会发展的情况,金融IC卡的作用应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简言之,金融IC卡是多种功能的聚合与合成,一方面,它具备转账结算、现金存取等银行卡功能了;另一方面,金融IC卡天然附有的数字认证技术与芯片技术,使得其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应用机能,从而为社会各行各业获取安全可信的信息服务预留了相当空间。此外,金融IC卡在政府城市信息化工作领域也有着独到的优势,一旦将两者有序集合,会给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公务服务供给上带去跨越性革新,一卡多用的特点得以放大,进而为金融促进民生、服务三农、拉动企业提供抓手,这都是未来一段时间,金融IC卡发展的潮流所在。毫无疑问,金融IC卡的推广将跃升为打造智慧型城市,提高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一环。

2 金融IC卡在推动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实践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很大程度上推动金融IC卡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其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张,在各地有诸多成功案例。

一是实现单一行业的智能化。如成都大力推进“城市一卡通”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糅合金融IC卡的多行业应用,这一做法率先在成都地铁领域打开缺口,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

二是推动区域内全部行业的智能化。广州大学城一卡通公司联手商业银行推出联名IC卡,它多面整合了金融应用和教职员工、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识别、公共事业应用等诸多功能,基本上覆盖区内收费点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身份证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图书借阅系统、保安巡更系统、水电空调收费系统、食堂餐厅就餐等,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大学城。

三是锻造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典型的如宁波,它是首个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的试点城市,经过不懈努力,当前已经初步完成金融IC卡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应用,是金融部门促进民生改善的新路子。

3 金融IC卡在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对于金融IC卡在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认识出现误区。总的来看,多地政府部门热衷于出台自己的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或方案步骤,涵盖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环卫等数个乃至数十个目标,但遗憾的是,这其中很难觅得所谓智慧金融的痕迹,更没有将金融IC卡多行业的运用上升到智慧型城市建造的关键位置上,它们更多地把金融IC卡的推广归入到商业银行的职能所在,认为这个过程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追求,这也直接导致各方利益难于协调,行业壁垒重重,政府的财政扶持式微等许多不良后果,更有甚者,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保护层出不穷,最终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在推进金融IC卡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IC卡的制作标准散乱,形成了技术上的内耗。虽然有《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的存在,但相关部委还是出台了自己主管领域的IC卡标准,由此引发了花样百出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民卡的良性运转。详细来看,尽管各行业应用领域多以《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为范本来规制本领域的支付标准,然而,这里面微量的差别造成的影响还是深远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行业支付密钥的各自为政,直接诱发支付标准的多样,这也成为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的最大技术壁垒。

4 推动金融IC卡在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措施建议

首先,充分认识到金融IC卡对智慧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系统社会工程的突出位置,加强统一规划,全局推进。严格依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标准、鼓励创新”的几大原则出发,将金融IC卡的应用纳入城镇化发展、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基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设计,加强科学民主的决策,责任到人,从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环境营造等诸多方面为金融IC卡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发展现状 优势 对策

1 概述

我国的建筑工程始终是以现场施工为主,到了20世纪70年代试图通过借鉴前苏联的预制大板房技术改变施工方式,但由于这种粗糙的预制板技术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保温隔音性能差,防水防渗性能差等,到了80年代就逐渐淡出了市场,目前我国仍然是以现场施工为主。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差、资源消耗高、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程度高等,而产业化的建造方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住宅品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程度。我国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做了很多工作,1998年7月成立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次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即“72号文件”。文件明确了我国发展住宅产业要走工业化、标准化之路,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1]。由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缺少技术标准、市场认同度低等问题,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2]。为改变粗放的建造方式,建设更多节能、环保、安全的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住宅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2 住宅产业化的比较优势

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全面提升了住宅品质。我国房地产产品年开发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鉴于以上情况,住宅产业化从提高部品、部件的工业化水平入手,将重点放在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部品部件,促进了产品系统配套与组合技术的系统集成。同时,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其加工精度和品质都远远超过现场手工操作的方式,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提升住宅品质提供了有效保障。

2.2 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我国住宅建造周期长,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样建造一栋300平方米的别墅,我国需要5-7个月,是发达国家的3-5倍。同时,劳动生产率低,我国整个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为28m2左右,仅为发达国家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的1/4-1/5。而产业化的建造方式使得施工现场大都是组装构件,减少了施工现场湿作业,加快了工程实地建设速度,从而使施工周期缩短了1/3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3 实现了节能减排及资源节约。目前,我国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30%以上。相同气候条件下,住宅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同时,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大。而住宅产业化通过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成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转化和传导的效率,属于高效节能住宅设备与部品,从而保障了建筑节能减排的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住宅产业化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效益显著。尤其是在节地方面,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土地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现象,北京万科对其北京项目建造全过程中,对物耗、能耗进行了统计,与传统建造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数据表明,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显著。

2.4 促使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住宅产业化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现场施工人数比原来减少2/3。住宅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会引起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刺激了就业,从而为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有利条件。

2.5 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我国在住宅业上每增加1亿元投资,其它23个相关产业会相应地增加1.479亿元投入;其中,建材、冶金、农副业和机械部门共投入0.7亿元。被带动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有50多个。

2.6 培育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住宅产业化将带来建筑行业新革命。据专家测算,我国住房建设(包括其带动作用)每投入100元的资金,可以创造相关产出170-250元的需求,能够拉动GDP增长约1个百分点。

归根到底,我们更关注的是住宅产业化的成本优势。可以看到,住宅产业化不仅具有企业成本优势,在社会成本和消费者成本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建筑生产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再加上规模化采购,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运输等环节的直接成本的下降,产业化住宅的企业成本优势会逐年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住宅产业化要想得到大幅度的推广,其优势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否则将难以推广。首先,住宅产业化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这一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住房的质量,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房子交付使用后,消费者不得不因为房屋的质量差而为其买单的现象。其次,住宅产业化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失误率,从而保证了房屋质量。同时,住宅产业化实现了土建装修的一体化,这样就为消费者节省了二次装修的费用。并且产业化全装修的模式避免了毛坯房二次装修时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这几点都体现了住宅产业化的消费者成本优势。

最后,相对于传统的建造方式,住宅产业化使现场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大大减少。产业化的住宅建筑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减少,材料耗损的减少,可回收材料比例的增加,更好的实现了建筑节能以及住宅节水性能的提高等。可见,住宅产业化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体现其社会成本优势[3][4]。

经过专业人员测算,当建造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产业化生产的综合成本将比传统生产方式下降5-10%左右。这样看来,在保证房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唯一出路。

3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住宅产业化才算被正式提出,但当时响应者寥寥。目前为止,产业化住宅占房屋开发总量的比例仍然很小,尚未形成规模,而规模过小又导致成本过高。显然全面推广住宅产业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房地产企业支持力度过小。虽然住宅产业化被提出很多年,但目前采用产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的开发商及项目并不多。这是因为住宅产业化还尚未形成规模,导致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住宅。开发商不愿冒着增加技术和提高额外成本的风险去开发产业化住宅,面对新技术、新材料可能导致的成本的增加、风险的加大,大多数开发商仍然抱着犹豫、观望,甚至“坐享其成”的心态。住宅产业化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光凭着某一个地产公司的力量是做不起来的。并且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产品性能低下,工程质量低劣,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宅质量需求。

3.2 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我国目前尚未大力推广产业化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经营方式,住宅产业化还未深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还很模糊,对其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还不了解,而且也没有切身体会到产业化住宅所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这就不利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5]。

3.3 政府的推广力度不够

3.3.1 政府在制定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相关政策上的失职。目前,我国在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还缺少完善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了开发商不愿全身心投入到住宅产业化的浪潮中来,使住宅产业化在我国难以推广。而国际经验证明,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得益于适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做保障,才能更好的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3.2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是市场需求的载体,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地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才能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升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信心是与政府的宣传力度息息相关的。

3.3.3 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存在职能缺失。目前,配套政策法规和机制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缺乏整合配套,各自探索发展分散;标准和技术体系不健全,技术单一,无论是结构的预制组装技术、接口安装技术、部品集成技术,还是施工技术、性能认定技术、节能技术,都没有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体系。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加快建立住宅的标准规范体系,才能建立住宅产业技术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住宅价格。然而,我国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着职能缺失。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市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比较混乱,在使用审批的部分新材料之后出现了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几个基本环节的研究问题,但此时政府却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新材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都遭遇到了障碍。与此同时,国内在引入一部分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之后,却面临着无标准可依的局面,这就妨碍了先进建筑体系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发展住宅产业化,政府首先应当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广、建设和改革新型材料以及新型结构体系。

4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建筑(住宅)部品体系,实现部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住宅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部品体系都相对较为完善,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也比较高。如何完善我国的建筑部品体系?首先,统一模数协调标准是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其次,开展部品认证是提高住宅品质和性能的有效方法,即可以通过对部品的标准性、通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等性能进行评估,从而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通用部品的生产和先进成套技术,有效促进住宅部品的发展[6]。

4.2 建立完善的建筑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大都是单项技术,虽然种类多,但并没有标准化、配套化技术,这就限制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而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轻钢建筑体系、木结构)和与之配套的成套技术能够大力提高住宅产业化的程度。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建立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建筑体系[7]。

4.3 鼓励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形成,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拓展建筑产业链,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符合“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与建筑体系在我国的研发、生产、应用,逐步提高我国建筑工业的标准化、工业化水平,促进建筑建设方式的转变。同时,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

4.4 制定一系列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税收和金融政策。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税收和金融两方面分别制定有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税收和金融政策。税收调节等财政政策是有力手段,可以明确规定如消费者购买符合国家政策以及技术规范要求的住宅,不但可以申请低息贷款,并且在还贷期间,可在个人所得中自动扣除还款的数额等等。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即对符合条件的住宅项目优先提供开发贷款、降低开发贷款利率或适度放宽负债率限制,对购买该类型住宅的消费者降低首付要求或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研究出台与“土地招拍挂”挂钩、与绿色建筑发展挂钩、与建筑建造过程中税费挂钩及工业化产品减免税的相关政策。只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支持,才能更好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4.5 房地产企业亟需调整升级。住宅产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房地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充分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提高管理、开发、施工的能力,积极投入到住宅产业化的浪潮中。

4.6 培养消费者产业化住宅的消费理念。市场需求的载体是消费者,但目前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其表面意思上,更加关心的只是地段、房型、环境等问题,并不十分在意住宅的整体使用性能,而对于工业化住宅运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实际好处缺乏亲身体会。并且,相对于传统住宅,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较高,这也是不利于产业化住宅推广的原因。所以除了制定以上相关金融优惠政策之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房屋建筑设计知识、产业化住宅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产业化住宅的优势等普及到广大消费者中来,从而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的消费。同时,针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政府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测和调查工作,如:对住宅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对我国住宅市场现状的调查评价、对住宅需求额的预测、对住宅建设技术的评价和预测等[8]。

参考文献:

[1]聂梅生.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中国住宅产业化十周年思考[J].中国房地产,2004.05.

[2]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王丽丽,王丽萍.住宅产业化经济分析[J].山西科技,2003(6):23-24.

[4]阙小虎,宋秀奎.住宅产业化成本优势“显山露水”――解读万科中粮假日风景项目经验[J].城市开发,2010(22).

[5]欧阳新.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6]娄乃琳.中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实践与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

第4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i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the dominant trend of the future building. In today's era of "green", how to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and local building,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Only from the realities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local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the combination of atten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organic unity of people, buildings, natur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green,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污染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课题。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世界保护策略》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变革,其中绿色理论的研究尤为突出。绿色建筑属技术学研究范畴,它不是独立于传统建筑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绿色”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重新审视,是传统建筑技术核心的相关学科的交叉与组合,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技术。这是一种与自然合作的技术,它一方面在使用资源,另一方面又使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对我国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一、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

有人片面地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性关注度最高,对于节地的关注度最低,而对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来说,节地恰恰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别于国外类似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毕竟人多地少,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终出台将对统一人们的认识大有裨益。

2、缺乏绿色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但论文大多都停留在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针对城镇地区的工程实践则更少研究。

3、绿色建筑设计缺乏整体的系统

方式对待,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考虑。设计过程中没有整体绿色化的考虑,建筑师更多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基本完成后才去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但是单一的讲围护结构节能,或是绿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整体可持续性的提升。

二、寻求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其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和谐共存,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

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比如傣家人的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冬暖夏凉,竹楼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一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2、突破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运行成本却居高不下。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建筑,真正的绿色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

3、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介于这点,相关部门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这些具体指标,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可测量的量化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建筑”标识。这样,“绿色建筑”才能真正正规地站在人们面前。

4、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力争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其中才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拆除,或者换点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量;变频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30%。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宣传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人是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将来都是惠及自己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

第5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一、绿色生态思想的由来

绿色生态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人文主义不同,绿色生态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绿色生态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上述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出发,生态思想认为要节制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既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怀特把塞尔波恩近郊作为他的观察点,发现他所看到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处于变换中的统一生态整体,而每一种存在都对那块天地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怀特得出堪称给现代生态学奠基的重要结论:“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怀特的生态学概念包含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发现、享受自然间田园式的和谐,指出自然的经济体系神秘而完美,仿佛“嘲弄着人类预知其详的自尊”。

生活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伟大浪漫主义生态思想家梭罗则被认为是把田园道德论发展为近代生态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和怀特一样,梭罗坚持人类必须学会使自己去适应自然的秩序,而不是寻求自然或者改变自然。这位备受今人景仰的思想家提出值得每一个后来人深思的问题:“是地球要由人来改善,还是人打算生活的自然一些,从而也安全一些。”美国生态史学者唐纳德。沃思特在《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一书中说:“这些人热切地感到,失去了自然的富有活力的洪流的接触,就是邀请疾病进入他的体内,导致灵魂的衰亡,因此,不与生态共同体联接在一起,就会有缺陷,就会生病,就会破碎,就会死去。”唐纳德。沃思特得出如下深刻结论:象梭罗这样的浪漫主义者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文主义的道德传统发生冲突。人文主义者几乎可被称为反自然主义者”。唐纳德。沃思特指出,“在浪漫主义的信仰中最能共同接受的主题,是把自然当作一种精神源泉,赋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显而易见,自然主义的“绿色生态”与反自然主义的“以人为本”形同冰炭、水火不容!

今天,绿色生态思想已成为日益改变整个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国际思潮。绿色思想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一系列国际环保组织的成立,推动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要素

如果说现代住宅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那么绿色生态住宅则是在现代住宅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的角度关注人类的生活。它不仅仅是建立一套独立的住宅指标体系,而是要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的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不仅仅要注重空间的使用效率,而是要更加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就其建造的基本要素而言,主要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房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2)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3)供暖、制冷及炊烧等要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4)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给、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1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设置中水系统,排水实现深度净化,达到二级环保规定指标。

(5)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6)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地面。

三、绿色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除以上2种外,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四、绿色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

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新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如何搞好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

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是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在国际上,通常把能体现三大主题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据了解,目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设计方案,具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间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其实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住宅生态层次上的档次。设计绿色生态住宅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式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阻止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和较强的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是基本的要求。为此,应力求每户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廊通道;应充分利用绿化、地形、建筑、景观小品,尽量组织通透深远、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应以曲代直,在住区环境空间布局形态上避免横平竖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态,还住区自然园林空间的生态面目;应结合地点特征,努力创造出其他住区所没有的景观生态优势。“浦东世纪花园”的成功,就在于其在景观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一条贯穿东西向的绿色景观主轴将各部分的中心绿地紧密相连,并通过各个休闲步行绿轴向每一个组团绿地、休闲绿地、宅间绿地渗透,形成一个连续的由点到面的整体绿化景观系统。并在中央绿地中突出湿地植物特色,巧借紧邻的大型生态公园(世纪公园)辐射的鲜氧,建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完全生态化社区。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当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经过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掠夺性的开发攫取,人们已经开始惊呼能源危机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更加紧缺,其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如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值的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林地和草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9和1/3.而我国的能耗总量却位于世界第二,其中燃煤总量占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第二,资源的短缺及生态的破坏为世所罕见。本世纪,我国的住宅需求量仍将逐年增加。传统的住宅建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绿色——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住宅,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住宅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3)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目前,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建设生态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第6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Song Yupu;Liu Min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 476000)

(Shangqiu Polytechnic,Shangqiu 476000,China)

摘要: 软件构件和专家系统平台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本文通过研究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以及多种专家系统技术,提出了一个专家系统平台的设计方案和实现。

Abstract: The software component and expert system platform have entered into application stage. Through studying working principle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of expert systems as well as various expert systems technology, the design patter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e expert systems platform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 专家系统 构件 知识库

Key words: expert systems;component;Knowledge Bas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44-02

1什么是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也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专家系统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己日臻成熟,其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专家系统的研制促进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开辟了计算机求解非数值问题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关于专家系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认为它具有如下特征:①是一个智能程序系统;②具有相关领域内大量的专家知识;③它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推理,解决相关领域内的困难问题,并且达到领域专家的水平。将以上几点概括起来可以说,所谓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专家水平解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它能运用领域专家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专门知识,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如何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适当的方式存入计算机,利用类似专家的思维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逻辑推理、演绎、并做出判断和决策,这就是专家系统的任务。从结构组成的角度来看,专家系统是一个由存放初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数据的综合数据库和存放专门领域知识的知识库,以及一个能选择和运用知识的推理机制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2专家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虽然专家系统也是一个程序系统,但是专家系统与传统程序不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2.1 传统程序是对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数据结构上确定算法的表示,数据+算法=程序。而专家系统是通过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即初始数据十知识+推理=系统。

2.2 传统程序把关于问题求解的知识隐含于程序中,而专家系统则把应用领域中关于问题求解的知识单独组成一个知识库。也就是说,传统程序将其知识组织为两级,即数据级和程序级,而专家系统则将其知识组织成三级,即数据级、知识库级和控制级。

2.3 传统程序一般是通过查找或计算来求解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面向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而且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先做什么及后做什么都是由程序规定的;而专家系统则是通过推理来求解问题的答案或证明某个假设,本质上是面向符号处理的,其推理过程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及灵活性。

可见,专家系统与传统程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使知识库和运用知识的推理机制相互独立。而传统程序通过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积累和处理,使繁琐的事务处理自动化。专家系统中,知识独立于推理程序,知识与推理机制的分离为问题的求解带动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应用场合发生变化时,修改相应知识库即可,推理机制可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专家系统的功能

专家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功能。①存储问题求解所需用的知识、初始数据和推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信息,如中间结果、最终结果等。②根据当前输入的数据,利用己有知识,按照一定的推理策略,去解决当前问题。③提供知识获取,机器学习以及知识库的修改、扩充和完善等维护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问题求解能力。④提供一种用户接口,便于分析和理解用户的各种要求和请求。

4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

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以MYCIN为代表,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由所谓的产生式系统发展起来。这种结构包括知识库、推理机、综合数据库、人机接口、解释程序以及知识获取程序(如图1所示)。其中知识库、推理机和综合数据库是目前大多数专家系统的主要内容,而知识获取程序、专门的人机接口是所有专家系统都期望具有的模块,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专家系统都得到了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和作用描述如下。

4.1 知识库知识库里面的知识是由人类专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经验知识组成,知识库中的经验知识分为两类,逻辑性知识和启发性知识。专家知识库在专家系统有很重要的地位,专家知识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家系统的性能优劣,可用性、正确性、完善性是专家知识库必备的三个特点。知识库还牵扯到知识表达的问题,知识表达是指这两类知识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到计算机中,目前知识表达是人工智能中重点研究的问题。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需要密切合作才可以建造较理想的知识库,知识库里面的知识源于专家头脑,将这些知识用专家的表示方法填入知识库。在建造知识库的过程中,也需要用户为专家系统提供一些信息数据。在知识库的设计时,专家系统若要实现透明性和灵活性,必须使知识库和推理机相互独立,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知识与使用知识的程序相互分离,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不是定性的,要允许不断向知识库添加知识;而推理机则是相对稳定的,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4.2 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关于问题求解的初始数据、中间结果以及最终求解结果。综合数据库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求解问题的开始时,它存放的是用户提供的初始事实,在推理过程中它存放每一步推理所得到的结果。推理机根据数据库的内容从知识库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推理,然后又把推出的结果存入数据库。

4.3 推理机在专家系统中推理机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和信息,按专家的思想选择知识库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推导,以得到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推理机的推理方式主要有三种: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混合推理。①正向推理是由原始数据出发,按一定策略,运用有关知识库的知识,推断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数据到结论,所以这种推理方式也叫数据驱动策略,或者叫做向上驱动策略。②反向推理又叫逆向推理,是先提出结论或假设,然后去寻找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这种由结论到数据的策略,称为目标驱动策略,也叫向下策略。反向推理实现简单,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③混合推理顾名思义就是正反向混合推理,系统根据数据库中的原有数据,利用正向推理的方式帮助系统提出假设,然后利用进一步得到的信息用逆向推理的方式寻找支持证据,反复进行这两个过程。

4.4 知识获取程序专家系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专家系统要像人一样,通过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增长才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换句话说,知识获取就是对原有知识库中的知识扩充提供了一种方法,知识获取又叫做机器学习。

知识获取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问题,学习是知识获取的一个基本手段,学习系统可以分为7类:①传授式学习,也叫指导式学习或教授式学习,是对专家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并形式化。②类比学习,是利用相似性来认识事物的学习方法,其基础是类比推理。它是根据已知事物,通过类比去解决另一未知事物的推理过程,即内一个新的事物和另一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可以推出这个事物和已知事物在其他方面的相似。③例子学习,也称为示例学习,是归纳学习的一个特例,根据某一概念的一组正例和反例,归纳出能描述所有正例的概念,这个概念能排除所有的反例,是从具体示例中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从一些初级的大量示例中,归纳出更大范围的一般性知识。④机械式学习,也称为记忆式学习,是最简单原始的学习方法,通道记忆和评价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来学习。⑤解释学习,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个问题的求解分析,构造出求解过程的因果解释关系结构,便于以后指导求解类似问题。⑥观察发现式学习,也叫聚类学习,把观察到的事物划分成若干类,并建立相应的概念,即概念聚类,是比归纳学习高一级的形式。它接受的实例中含有噪声和矛盾,需由学习单元进行鉴别和提纯,分析实例的相互联系,达到概念聚类或发现新的概念和定律。⑦神经网络学习,利用一组样本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或输出,按照一定的学习算法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或拓扑结构,即所谓的改变其内部状态,使输入输出成某种规律,此时,网络的实际输出满足期望值。

4.5 解释程序对系统的求解过程以及系统当前的求解状态提供说明,便于用户理解系统的求解过程及进度。

4.6 人机接口将用户的输入信息翻译为系统可接受的内部形式,把系统向用户输出的信息转换成人类易于理解的外部形式。

5专家系统平台的实现

系统运行平台负责运行生成器生成的专家系统,支持附加的多媒体信息,保证稳定运行平台。美观、正确、高效是系统运行平台的基本要求。组件对象模型(COM)是当前所有Microsoft32位操作系统都提供的一个系统级别的技术,它负责设计、构建和使用软件组件。COM组件是以Win32动态连接库(DLL)或可执行文件(EXE)的形式的可执行代码组成的。只有遵循COM规范编写的组件才能满足对组件框架的所有要求。

5.1 用COM来实现构件管理器在专家系统平台中使用构件技术已建立了许多单独的功能构件,如:知识库管理构件、知识库求精构件、推理机构件、解释机构件等。对这些构件可以用MFC ActiveX控件向导制作,也可以用ATL编写。这两种编程工具都是VC++中面向COM组件的,只不过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同。软构件管理器将对构件库实行管理。生成器引导用户选择适当的构件、生成一些界面的脚本,然后装配成一个实用的专家系统。软构件管理器对构件装配器提供支持。软构件管理器自身也是一个COM组件。

5.2 推理机构件平台要为用户提供多种推理机选择,如正向推理机、反向推理机、双向推理机及模糊推理机等。定义一个封装推理机算法的对象的类层次结构,类层次结构的根结点将定义支持推理机算法的接口,每个子类实现这个接口以执行特定的算法,而客户将通过统一的接口来调用推理机算法。InferEng是为封装推理算法设计的对象,它的接口可让推理机知道要推理的内容。在创建推理机时得到一个它的子类实例,用具体的推理算法来对目标进行推理。推理机构件是一个没有界面的COM组件,调用推理机就是调用它的接口方法,过程是设置推理目标和知识库,调用推理方法进行推理,然后将推理结果传递给调用者或写入综合数据库中。

5.3 知识库管理构件知识库管理构件是一个界面元素较多的组件,而MFC支持大量图形元素接口,所以,选用MFC来开发这个组件。并利用MFC的ActiveX Control Wizard来创建一个ActiveX控件。将知识库管理控件加载到系统平台之中,可以通过软构件管理器来实现。知识库管理控件要成为平台的一部分,同时可以加载到新生成的专家系统中。

参考文献:

[1]朱宇,杜翠红.生物发酵罐集中控制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2.

第7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忙碌不停的翠波鸟

程刚

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鸟,这种鸟全身翠绿,并带有一圈圈灰色的纹理,就像一圈圈波浪,因此而得名翠波鸟。这种鸟虽然美丽,但它每天都在忙碌地筑巢,因而显得无精打采,很是疲惫。

翠波鸟的巢穴唯一的特点是巨大,一个个架在树上,甚为壮观。但这些巨大的巢穴也不禁让人感到疑惑:翠波鸟只是一种小鸟,体长不过五六公分,可它们建造的巢穴为什么比自己的身体还要大几倍,有的甚至是十几倍呢?

莱奥托是一位动物爱好者,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笼子,并捉来一只翠波鸟以观察它筑巢的过程。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只翠波鸟只建了一个能容下自己身体大小的“房子”,然后就停工了。这引起了莱奥托极大的兴趣,它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想看看它的“建房”情况。可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突变,这只鸟在被放到笼子里后,没过多久便开始大力“建房”,而原本停止建房的那只鸟也开始疯狂地扩建巢穴,两个巢穴越建越大。几天过后,两只鸟明显地显得疲惫不堪,放慢了建造速度。又过了几天,原先被送进来的那一只竟然死了,而且当这只鸟死后,另外一只立刻停止了筑巢。这些现象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莱奥托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如前面发生的情况一样,新进来的鸟开始大力“建房”,原先的那只疯狂地扩建,而且结果依旧――有一只疲惫不堪地死去,另一只停建。单只鸟存在,只建一个很小的巢;两只鸟存在,却无休止地扩建,莱奥托由此陷入了深思,他综合思量自然界那么多的“大房子”,终于找到了翠波鸟忙碌不停的原因:攀比。这种鸟的攀比心理太强,容不得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好、比自己的大,每当发现有新建的“房子”时,它便开始忙碌不停地扩建自己的巢穴……实验中的那两只鸟其实都是累死的。

翠波鸟因为攀比而害了自己,这也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在现代社会,总有些人感觉活得累,除了因为生存下去必须要付出努力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攀比。要懂得,人生要想真正获得快乐,活得轻松自在,就不能总以别人为参照,许多时候自己满意就好。

[阅读训练]

1.翠波鸟因何而得名?

2.翠波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莱奥托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样的有趣现象?

5.请简要概括最后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家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的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的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它们如何作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在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当两只蚂蚁相遇时,它们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外出的巡逻蚁回来。当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阅读训练]

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不少疑问句,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 蚂蚁并不聪明,可作者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 文章的第⑦自然段中加括号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群体智能的运作原理。

顽强的短喙鸟

古峰 编译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孤岛上生活着一群鸟,它们因长着尖而长的喙而得名为长喙鸟,靠啄食蒺藜的果子为生。就像人有美丑高矮之分一样,起初,长喙鸟也有长喙的和短喙的。

短喙的鸟一孵出来就被视为残疾,母亲在它们满两个月后就会抛下它们不管了。因蒺藜的果子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只有长喙鸟才能啄得开,甚至连那些喙稍短的长喙鸟也啄不开,于是,每年都有很多喙短的鸟因无法啄开蒺藜的果子而被饿死。

喙长的鸟一出生便有了骄傲的资本,就像出生在富人家的孩子一样。它们眼看着短喙的鸟们被母亲抛弃而被饿死,自己却得意地吃着蒺藜的果子,自由自在地在岛上飞翔。

一只短喙鸟在吃完母亲啄开的最后一颗蒺藜果后,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了。要么选择别的食物,要么就等着饿死。它不甘心地走近一颗蒺藜果,明知自己无法啄开那坚硬的果壳,并且还要被果子上的长刺扎得鲜血淋漓,但它还是想作最后的努力。

它失败了。它想,如果继续啄下去,自己马上就会死于蒺藜果的利刺下。于是,它终于伤心地飞离了生它养它的孤岛,决定去寻找新的生机。就在它饿得头晕目眩的时候,它啄食了在浅海里游动的一条小鱼,虽然它恶心得想吐,但还是将那条小鱼吃了下去。慢慢地,它觉得小鱼的味道其实比那种蒺藜果的味道还要好。

一时间,短喙的鸟纷纷效仿,于是,短喙鸟们就这样生存了下来。而长喙鸟依然吃着它们自认为天下最美的食物――蒺藜果。短喙鸟的儿女们的喙更短,为了生存,它们天天去海里捕食;浅海里的鱼吃完了,就去深海里捕猎;后来,它们不但吃鱼,只要是能捕获到的动物,都成了它们的食物。

在捕猎中,它们练就了一个短而有力的喙,还有一对大而强健的翅膀和一双尖利的爪子。

数年后,短喙鸟成了海上的强者,它的名字叫鹰;而长喙鸟却随着那种蒺藜果的消失而永远地消失了。

[阅读训练]

1.长喙鸟有长喙的和短喙的之分,起初它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2.文中的那只短喙鸟为什么伤心地飞离了生它养它的孤岛?

3.文中的那只短喙鸟是如何寻找到新的生机的?

4.长喙鸟的命运最终如何?

5.这篇文章告诉了人们一个怎样的哲理?试用孟子的一句话概括。

[参考答案]

《忙碌不停的翠波鸟》 1.这种鸟全身翠绿,并带有一圈圈灰色纹理,就像一圈圈波浪。2.它每天忙忙碌碌都在筑巢,因而显得无精打采,很是疲惫。 3.设置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4.只要有两只翠波鸟在笼子里时,他们就会疯狂地扩建巢穴。(大意相同即可)5.揭示翠波鸟忙碌不停的原因,提醒人类不要像翠波鸟那样攀比,那样会害了自己。(大意相同即可)

第8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电气施工技术 发展 现代化建筑

引言

智能、舒适、节能是现代化建筑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现代化建筑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现代化建筑更应该以人为本。现代化建筑的现代化程度正是体现在人们使用建筑的满意度。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服务设施的完善性、信息沟通的便捷性等,加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提升,因此要求电气设备与建筑设备的复杂性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供电、给排水、消防等大量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是安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建筑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气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发展前景。

一、发展概况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一栋建筑物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功能上。当今现代化建筑已经不再是仅仅由先进技术设备和器材的简单和成品,而是采用先进技术对人类居住、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品质的整体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正是这一前提下,以电气自动化作为技术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布局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各项设备以及服务管理依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对比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人性化家居环境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理念。智能建筑行业是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其集结了自动化控制方式、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一体,将建筑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人性化服务。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气技术也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成为智能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电气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中有以下四大特点(优势:

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

在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电气系统组件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常留下管理盲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 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

2、联动性的提高

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 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

3、安全性强

由于电气系统固有的危险性,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有利于系统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遥控模式降低故障对维修管理人员产生直接伤害的风险。

4、数据完备、计算精确

电气自动化系统可综合其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数据库,以便为后期优化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电气施工技术在智能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智能建筑中的电力施工技术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较低,相关的技术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急缺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的智能建筑电气产品和软件。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系统集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建筑单位对系统集成的认识不足,认为系统集成就是简单的设备集成与信息共享,导致真正实现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市场上很少出现,用来完成系统集成的配置设施发展也不成熟,不能满足系统集成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的建设施工单位都对智能建筑的电气技术抱有过高的期望,常出现因设计施工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性能以及设计方法,而出现的影响智能电气设备使用效果的情况。

2、施工规范亟待完善

近几年,随着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跟不上电气技术发展的速度。目前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工程验收依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工程设计与验收标准,相关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等内容比较笼统,各种器件的计算方法、量化方法都不完善,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些技术规范显得有些陈旧,不符合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都缺乏与之配套的技术法规和施工归功,致使许多智能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在无规范、无测试、无标准的情况便投入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智能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造成了资源设备的浪费。关于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规范也不完善,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计算机房的工程验收标准就不完善。

3、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较低,有待加强

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技术部门来负责,保证了电气设备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该由具有资格的资深设计院来完成,首先,设计院对建筑行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地方的建筑标准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方针政策来设计,不违法国家相关规定;其次,设计院的设备和系统设计能够符合建筑工程标准,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完成工程设计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高利润为目的;第三,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集成商提供良好的建筑平台,如果由集成商或者独立的监理公司来设计,往往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职业道德水平低的情况,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致使工程完工后,安装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对整个智能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由于细节较多,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理解规范并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建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智能建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行业的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施工、监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及努力。在施工过程中只有防范各个细节,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系统的质量 在工程施工中要周密计划每一个工序,并认真操作,确保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建筑电气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建筑电气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在技术和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不断提高,电气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发展动态以充实己,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电气各种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熟知规范、了解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吴晓峰,小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q科技资讯,2009(3).

第9篇:关于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2009年3月17日,一份名为《全球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的报告把美国霸主地位所面临的潜在危机摆在了全世界的面前。这份出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已经将国家创新能力的桂冠拱手让给了新加坡,排名惨跌至第八位。而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危机,美国也曾积极采取手段,力图捍卫自己的地位。

美国竞争力计划

打响美国地位保卫战

早在2005年5月,美国科学院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由20人组成的繁荣21世纪全球经济委员会,旨在完成美国国会交给的一项任务――评估美国技术竞争力。经过紧锣密鼓的调查和讨论,同年10月,一份题为《站在风暴之上》的报告被摆在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面前。

布什认真翻阅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2004年,世界各地正在耗资10亿美元建造120个化工厂,其中有1个建在美国,50个建在中国”;“2004年,有60万毕业于中国研究所或高等学校的工程学专业的学生,这个数字在印度是35万,在美国是7万”;“2001年,美国工业界用于诉讼的费用超过了研究和开发的费用”……

这些裸的数字让布什再也坐不住了。为了保证美国经济政治地位,布什在2006年1月31日国情咨文中向世界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ACI)。

这是一项希望依靠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研究的进步来提升竞争力的宏伟大计,从2007年和2008年美国的预算投入也可见美国竞争力计划的这一良苦用心。

2007年美国财务预算中就包括59亿美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的经费,其中13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新增投入,46亿美元用于R&D(基础研究与发展)的税收减免。这一税收政策主要是针对进行R&D研究的企业施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的开发性研究。

2008年这一预算支出继续提高。NSF(美国科学基金会)、DOE(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核心实验室成了美国竞争力计划的宠儿,预算经费较前一年分别增加了8.7%、15.6%和15.5%。

然而,令科学界遗憾的是,2007年和2008年,声势浩大的美国竞争力计划的预算并没有全部被国会通过。但布什的科学顾问John Marburger(约翰•马伯格)表示:“虽然如此,至少他们通过了与美国竞争力计划最昂贵部分相关的一整套税收整改措施。”

可以说,《站在风暴之上》揭开了美国暗处的伤疤,而美国竞争力计划打响了捍卫霸主地位的战役。这一计划的实施显示了美国对科学和工程领域基础研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成为战役主力军

NSF成为美国竞争力计划的宠儿,自然肩负着提升美国竞争力的历史重任。其主任Arden L. Bement(阿登•比门特)表示:“NSF在美国竞争力计划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我们的投资重点是通过发现基础原理来创造有价值的技术,同时,通过研发世界级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来促进科学研究,改革科研方式。”

Arden L. Bement所提到的研发世界级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正是CISE(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工程)的主要任务。CISE是NSF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负责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维持、升级全球计算机和通信基础设施,为科研和教育做准备。可以说,正是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提升其他领域研究效率、促进研究方式改革的基础,CISE自然而然地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将”。

从2007~2009年的财务预算报告中可见,CISE的工作重心之一“落户”GENI(网络革新的全球环境)。GENI是一个开放的、大规模的试验设施,其目标是在全球通信网中进行革命性的研究,改变互联网及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本质,是实现ACI宏伟目标的重要研究内容。

正如2007年CISE的预算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GENI,那么现代互联网的局限性就会阻碍网络的革新。而通过网络革新发展新一代网络信息体系也是CISE的主要研究方向。

除此以外,信息软件安全、人工智能、设计高端软件工具,例如信息的整合、管理、分析的理论和工具等都成为了CISE的“主打”领域,也是ACI实现竞争力提升的得力助手。

在ACI 的促进下,2007~2009年,NSF在CISE领域三年的预算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5.2669亿美元、5.74亿美元和6.38亿美元。科研经费增加、重视程度提高也让CISE收获了硕果,“为提高美国竞争力贡献了最直接的力量”,2009年的预算报告中这样总结了两年多来的工作。

在有线和无线网络领域,CISE正通过整合计算机、通信、网络科学的理论基础并借助GENI设备重新设计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基础。

另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服务质量的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检测出衰弱的无线信道的信息,使信号的频率和能量更加有效、充分地得到利用。

同时,基于Wi-Fi网络的、便宜且高质量的视频技术也在资金支持和多方努力下应运而生。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一种运用软件并结合传感器设计的电子纺织服装“现身”,它可以感应到穿衣者的外形和行为,适应穿衣者现在的状态。

不仅如此,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CISE也下足功夫,发明了能够协助数据拥有者进行数据辨别的工具,使其在公共信息的时候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助力美国竞争力提升的优势已经初显,并且已成为这场“保卫”大战的利刃。

奥巴马时代:战役将继续

在金融危机的艰苦日子里,奥巴马顺利接手了美国总统的“权杖”。被人们称为“互联网总统”的奥巴马更加坚信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美国立于不败之地。

早在奥巴马登位之前,他就向公众宣布了自己的互联网计划:保护互联网的开放性;促进媒介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通过技术改革政府职能,促进信息交流,同时使施政更加民主化。

这位“互联网总统”还将部署下一代宽带的计划列入议程中。奥巴马提倡不分富人和穷人、不分城市和农村普及网络,认为宽带是每个美国人都需要的服务。

而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奥巴马为提升美国竞争力所奏的序曲,而他在自己的网站中也表示将继续开展美国竞争力计划:继续加大力度投资基础科学研究;对投资创新研究的企业采取永久性课税扣除;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专利系统创新。

奥巴马的决心在其2010年的预算中有所体现。在最近公布的2010年预算中,奥巴马政府计划拨给NSF 70亿美元,这一计划比2009年预算高了1亿美元。虽然预算支出提高幅度不是很大,但是也表明了奥巴马希望继续提高美国竞争力的想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