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演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碎片化 微视频 特征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70
Abstract In the era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has a new demand on learning resources. Due to the study of the division of space and tim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attention and learning stability, people need to micro learning resources to adapt to the new culture and way of lear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 video, and then it explores the micro video content on the basis of design.
Key words fragmentation; micro video; characteristic; design
随着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来学习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①人们利用移动终端,连通网络后可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自由的选择自己所要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因此,技术发展促使碎片化学习环境形成,使人们利用碎片化学习资源和多样化媒体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1 微视频的概念及特点
在碎片化时代下,微视频最为一种学习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伴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微视频、微课等这些新的理念的产生。而且微课大赛也举办得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微视频的制作,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当中。而微视频的产生也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适应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下面将主要介绍微视频课程的内涵和特征。
1.1 微视频课程的内涵
微视频课程有两个重要的属性分别是课程和视频。
首先来说关于课程的定义由于关注的视角和应用情境不同导致了课程没有统一的概念。在《美、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它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教学评价在内的广泛的概念,课程的内涵随着学习方式和学习媒体的转变和发展不断地得以演变和延伸。②
微视频的另一主要构成就是微视频也就是我们说的微型教学视频,那么它和我们传统的教学视频相比来说时间比较短,内容量比较少,这一以来比较符合碎片化时代的需求。
从微视频课程的属性来看,本文认为微视频课程应该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于某一知识点设计的完整的教学微视频。第二部分是教学平台上的对于学习支持的教育资源、工具和检测等。微视频课程就是在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将若干个和主题相关的的教学微视频按照教学的目标、策略、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来组织的结构顺序。一般来说像专题讲座之类的这些课程内容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提供教学微视频。
1.2 碎片化时代下微视频课程的特征
微视频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课程设计的模块化和完整性:微视频课程的设计都是基于某一主题或者知识点的模块化设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每一个主题下面的知识模块又是完整的一部分。每一个微视频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抛锚式教学、问题启发等教学策略,来呈现一个完整和精彩的教学过程。由于每个模块内容较细,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那种严密的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微型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碎片化时代下很难有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而微视频课程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微视频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这样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课程内容一般按照主题来设定模块因此就具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课程内容的关联性:每一个教学微视频都是一个知识点,对于学习者而言要依据自己的需求将这些微视频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连接。这其中不仅要考虑每一部分内容的独立性,又要找出其隐藏的关联。
资源的容量小、传输快:微视频的资源一般所占的储存容量都很小,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我们学习将会越来越方便和容易。
2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微视频课程模块的设计,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往下分解到每一个知识点的目标,依据这一系列的知识点建立起来一个个模块,按照一定结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关联的。
微观层面是微视频内容的设计,传统的教学视频资源时间都很长,学习者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样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视频学习材料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学习者随时学习这一需求,还要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易于理解和学习。③
内容的设计对于微视频课程开发至关重要,关键是要在短的时间内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将知识点内容呈现给学习者,同时要能够吸引学习者并且便于理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界面设计简单,突出重点
由于碎片化学习的特性,碎片化时间外界环境干扰较多,学习者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微视频时间一般较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内容要精炼,重难点突出。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和步骤可以利用特殊的字体颜色或者大小来呈现,从而引起学习者注意,同时要巧妙运用图片、声音、动画、文本等材料来增强交互性。界面设计要简洁舒适。
2.2 教学设计全面,连贯有序
每一个教学微视频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而是具有完整的精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的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知识迁移这四个环节。在视频学习的开头部分从生活导入,快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然后在讲授环节以问题探究或者其它合适的方式,精炼地将知识展现给学习者,在完成这两个步骤过后,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最后的迁移环节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就有效地将各个模块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体知识点连贯有序。
2.3 教学方法合适,多种多样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微视频的内容设计时,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教学模式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微视频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点精彩地呈现给学习者。
2.4 寓教于乐,激发注意力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学习者认真有效地学习,动机很重要。ARCS动机模型将学习动机激发为注意、切身性、自信心、满足感四个阶段。而情境化的教学能够满足这些动机激发和保持的四个方面。④由于碎片化的学习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大,这样学习者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视频内容设计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或者游戏等教学模式,把知识点的内容融合在整个情境或者游戏中,这样学习者的动机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和维持。
2.5 分析学习者,针对设计
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微视频的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的认知特点、背景环境等都会对学习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内容的设计过程前要对学习者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以此为重要依据来进行设计。
目前很多的教学微视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的泛化,在设计的时候大都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视频的制作跟普通课堂也很相似,教师只能在里面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而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中心。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学习者需要和喜欢的教学微视频,一方面提高了视频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 总结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一种有效途径。在碎片化的时代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注释
①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② 王苋,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研究: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8.
关键词:问题情景;课堂实效;化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改的各种理念及其倡导的学习方式广泛地被接受和认可。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课堂实效的问题更加凸现。笔者认为,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问题情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问题情境是指在问题教学中所面临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为化学问题设置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
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原则,即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要求
目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情景”教学,这是一个好现象,然而,笔者发现有些教学“情景”的创设有许多商榷之处。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化学情景创设中存在着以下现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热衷于电脑模拟化学实验、随意性探究情景的创设等问题。
教学设计的重点应由学习目标的设计转向学习情景的设计,通过设计“新”、“奇”、“实”的学习情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1.设计情景要“新”
学习时,大家都知道塑料不导电,但日本的化学家白川英树、美国的化学家麦克迪尔米德和物理学家黑格联合研究在聚乙炔中加入碘或溴杂质后能够导电的塑料,从而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上述介绍不但引发了学习情景,还向学生介绍了最新的科技发展。
2.设计情景要“奇”
设计的情景要使学生感到新奇,由新奇感唤起探究欲。
3.设计情景要“实”
“实”就是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用化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是有实用价值的,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词”。
三、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以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成元素周期表、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典型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使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中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又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逐步建立自然科学方法论。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按不同的实验类型,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设计、改进、优化实验的方法。
(1)利用趣味实验或家庭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设置或布置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可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例如:学习碘的化学性质时,通过增设“米汤作画”、“滴水生烟”等趣味小实验,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探究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编成“探究性实验”,重新设定认知情境,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与思维发展的实验顺序,帮助学生开发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
(3)利用改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现有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优化,对装置中的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例如,对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装置进行改进或优化。通过这种以实验改进为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比较改进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
3.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围绕当今能源、环境、材料等现实问题,启迪学生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如何根治酸雨?怎样辩证看待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新型无污染能源的发展方向及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4.以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不仅研究宏观物质之间进行的反应,而且对物质的微观领域也做了广泛的研究。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计算机等多种教学媒体模拟微观世界所进行的化学变化或课堂上不易进行的化工生产实验等,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想象能力产生“共振”,真正认识和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这一变化规律。
5.通过让学生面临加以解释的化学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对教材中的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使他们内心充满强烈的求知需要。例如学习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在学生己经掌握了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钠与水反应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可知钠非常活泼,立刻异口同声地给予肯定回答。让学生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游动、有气泡、发出嘶嘶的响声、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吻合,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那么原因何在?这就呈现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严谨的态度。
6.提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创设问题情景,而且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漂白杀菌作用”时,为了使这一单调的内容变得饶有趣味,可创设几个问题:①夏天的自来水为什么有一股很强烈的气味,水中混入了什么物质?②通入氯气为什么能消毒?③久置的自来水特殊气味为什么会消失?这类问题增强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7.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可以拓展、深化、发展,教师抓住知识的深化、发展点,顺着知识发展的方向,就能形成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时,首先提出问题:以NaBr、KI为原料如何制得HBr、HI气体?多数同学与制HCl进行类比拓展,得出用NaBr、KI分别与浓硫酸反应制HBr、HI气体这一结论。当告诉大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学生的“矛盾”心理就产生了,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浓硫酸的性质。
8.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猜想假设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在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的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猜想假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9.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引出问题情境
在学完卤族元素的知识后,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某些人的观念是否正确:“碘盐中含有碘,加热的温度太高碘会升华,故炒菜时不应先放入”(生活概念),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错误。因为升华是碘单质的性质,而碘盐中含的碘不是碘单质(依据碘单质是紫黑色固体而碘盐是白色晶体)。不少学生接着就问:“碘盐含的碘到底是什么形式?” I-和IO3-是碘元素的两种比较稳定的离子,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来验证碘盐含的碘是I-还是IO3- ?学生讨论后得出I-的验证方法。该案例是在化学教学的讲课中,遵循挑战性原则和探索性原则,采用矛盾揭示法和课堂讨论法,利用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创设的问题。
四、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1.情境的适时性
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的学习。
2.情境的全程性
情境的全程性一方面指某一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切忌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只是为了“贴创设情境的标签”,而后的教学内容、过程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无关的“戴高帽”现象;另一方面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的不断进行要不断创设新的情境。
3.情境的发展性
情境的发展性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能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而发展,能够引发后面多个问题的自然提出,使整堂课的设计显得自然流畅,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要能够随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建构,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