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1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甘肃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51-03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以来,核心竞争力理论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著名理论。它的提出源自于对企业竞争优势尤其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领域的分析研究。企业作为一个能力系统,核心竞争力是其子系统,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系统合力,即系统整合多要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集合。为此,核心竞争力具有系统性,在企业特有环境中培育,使其拥有难以模仿的特性。因此,甘肃省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制定旅游企业竞争力发展规划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动态化的,只有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才能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哈默等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理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规划思路。首先,规划应该在核心竞争力识别的基础上,对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的时间进度、组织协调、资源配置、途径方法选择等方面要做的工作事先策划和安排,以确保能更快、更经济地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时间进度安排要规划时间的跨度和初步细化分阶段的主要工作,组织协调规划要明晰在组织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资源配置规划要预先策划主要企业资源和构成要素的配置,途经选择规划要预先对培育途径进行分析选择。

二、加快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指按照发展规划,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有组织地建立和强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从无到有地建立核心竞争力;二是在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强化从有到强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要素能力分解过程

企业在确定需要整合的各种技能后,要将要素能力细分为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的难以再分的关键技能单元,或支撑能力所需的物质化资产。企业不可能拥有全部出色的技能,但会具有某种技能优势,即所谓的 “关键业务技能”。关键业务技能会支持企业实施战略,成功实现满足市场上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需求。企业关键业务技能又可分为更小层次的技能部件,这些技能部件是按高标准履行关键业务技能必需的因素。对于甘肃旅游企业来说,对要素的分解,关键就是要发现促使企业关键业务产生优异业绩的关键技能部件。这些关键技能部件可能是企业已经拥有的要素能力或战略资产,也可能是企业所缺乏的。正是它们,形成了企业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成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单元。

(二)要素能力获取过程

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素能力,它的获取包括三种途径:内部开发、内外协作开发和外部获取。

1.内部开发

是指企业不依靠外力,完全借助内部力量开发获得的,遵循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最终创造和建立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甘肃旅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规模难敌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因此,在内部开发上要量力酌情而行,集中于将基础技术商业化的应用领域研究应该成为大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2.内外协作开发

内外协作开发是指部分借助外部资源支撑,获取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借助外部渠道,促进内部要素能力在企业各个流程环节中得到更好配置。其现实的重要表现途径是建立战略联盟。在信息技术密集的今天,企业在内部开发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寻求与上下游具有同质核心竞争力的厂商结盟,以较小投入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3.外部获取

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从外部直接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即当某种要素能力难以获取并包含于另一企业不可分割的部件中时,企业采取并购的行为以获取该种要素的能力。外部获取相对而言快捷、易操作。既可迅速获取企业所缺,又可有效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获取同样的竞争能力。

(三)要素能力的内部扩散过程

当企业获取了要素能力,就需要向内部员工集体拥有的组织能力转移,使之在企业相关业务流程中发挥功效。核心竞争力具有累积性,当某些关键要素能力被开发出来之后,必须在企业内寻求应用和共享的机会,以更大程度地获取价值增值。这种要素能力扩散过程的关键是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有效的能力及知识扩散机制。

(四)系统整合过程分析

企业获取要素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内部集体共有后,应将各种关键要素能力系统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的基石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其业务流程,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企业的核心流程转换为能一直为消费者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蕴藏于业务流程之中,并最终通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在于各个要素能力的有机整合,优化核心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使之成为最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促使潜在的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实现。

三、构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的合理机制

核心竞争力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到多种业务和市场中去。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就是将核心竞争力应用到旅游企业具体产品(服务)或业务经营活动中,发挥其价值作用的过程,它有规可循。

(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机理

企业参与竞争的根基是核心竞争力,以物质化的核心产品为驱动力,以通过创新形成的终端产品为载体,通过长期积累而赢得市场的信赖和越来越多的顾客拥有量,从而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同时,企业通过主动获取顾客信息和战略审视,不断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作用发挥机制。伴随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市场已是“买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重要途径围绕旅游消费者价值实现而展开。旅游企业竞争核心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于获得顾客的忠诚度,这是旅游企业竞争的聚焦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体现。

(二)甘肃旅游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甘肃旅游企业的发展路径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远见领先阶段。这要求旅游企业应形成和提高产业发展的预见能力,精心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框架,通过对产业的深入调查,获得对产业的远见。第二阶段是创建核心平台阶段。旅游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力,主动完善企业运行机制,进行企业创新,打造稳固的核心平台,积极地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程。通过核心平台的构建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使产业远见变为现实资源。第三阶段是市场强化竞争阶段。伴随着企业核心平台的巩固和核心竞争力的扩散,企业应借助平台优势,积极在产品市场展开竞争,使企业获得的优势及时转化为实在的市场业绩。第四阶段是品牌形象竞争阶段。基于前三阶段,企业应重视整体品牌形象的创建和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的结晶是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品牌。品牌能带给企业超额利润的战略性无形资产。

四、加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概念,它从孕育、成长、成熟到衰退,拥有完整的生命周期。为此,当企业面临核心竞争力衰退时,如果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革新,核心竞争力将发生跃迁,进入一个新的演化过程。当企业长期努力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优势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可能发生弱化。防范核心竞争力流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机制。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维护也一定是动态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核心竞争力最强有力的保障。其中。核心技术的创新优势中核心竞争力基础培植的关键,而组织创新帮助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此外,战略创新、界面创新等方面均构成核心竞争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

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体制,并固化为企业专有的制度资源。

(三)建立模仿障碍

模拟障碍是蒙蔽竞争对手、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企业可以在核心资源的独占性、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原因和时间上以及经济因素等四个方面建立模仿障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保护而不被模仿。

五、认真做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期评估

甘肃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是从构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维度出发,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效果进行的综合评量。目前,甘肃旅游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维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与决策工具。基于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构架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评估模型应包括旅游企业战略能力评估、旅游企业技术能力评估、旅游企业组织能力评估、旅游企业营销能力评估和旅游企业界面能力评估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评价应包括存量评估、过程评估和绩效评估三个层次。与此同时,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

六、甘肃旅游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其他措施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化

1997年起,甘肃省政府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特色旅游。这些旅游资源蕴涵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甘肃省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应树立大旅游观念,促进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其综合性决定了无论是开发资金的筹集、开发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还是开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社会人文环境的营造,均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二)突出特色,加强宣传

甘肃旅游拥有大量特色旅游项目,如民族、民俗和宗教文化特色旅游。为此,旅游产品(服务)开发要以自身特色为依托,将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与自然生态价值有机地结合,在带动甘肃旅游事业的同时展示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要充分发挥“惟我独有,惟我独优”的优势,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而旅游资源潜能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宣传。同时,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发展旅游企业有利于对甘肃悠久丰富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因此,甘肃要发展旅游,必须大力宣传,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为旅游联合公关,努力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加强人才建设、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因素成为旅游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要充分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导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文化科研部门要不断研究发掘深层文化底蕴;开发商要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要积极改善交通条件,二是要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档次分布合理的休闲场所,延长游人消费期。另外,为促进旅游发展,甘肃除了继续筹集省内资金之外,还应该借助精品旅游向中央申请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尽快整合旅游资源,联合上市,以取得外部市场资金的注入。旅游企业发展对环境依赖性较多,然而甘肃生态比较脆弱,自然和人文景观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现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它所追求的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的是旅游社会和生态的理性,强调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在发展指标上,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衡量其发展。同时旅游是一种外来文化的进入,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因此,要加强当地干部和民众的旅游观念和意识,形成一种全民关心旅游、共创旅游形象的局面,开发保护并重,自觉地促进旅游企业的科学发展。另外,要注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共同发展。旅游企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要使旅游与农、林、牧、副、渔以及乡镇企业协作,使其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一定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保护与建设并重,走保护环境与发展旅游的和谐之路,实现甘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默,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2]彭壁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王金凤,白彦壮.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范法明.企业竞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季先如.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第2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管理运作 体系创新 资源整合 企业管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对物流作出了明确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效结合。”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的整合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特别是指协调各方面资源的能力。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分析

作为物流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形态,各物流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市场中生存,就需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管理协调能力。在管理层面上,物流企业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础操作管理三个层次,应实现这三者之间的整合协调,同时对运输及储存进行协调控制。另一方面,技术信息及各类资源等也都对物流企业的整体协调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资源整合能力及业务运作能力。物流企业的主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资本等。物流本身是一个包含整体观念的概念,是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所以物流资源的整合是物流的内涵所决定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的订单完成率、运作成本控制、运作实效性控制以及意外处理能力等。

(3)信息技术的优化应用能力。物流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应拥有对大量订单数据及信息的处理反应能力,给物流企业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的传输与分析逐步实现了电子化,使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更加通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4)市场占有率。目前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众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就需要对市场营销能力进行有效调整和提高,并在管理制度及市场的影响力作用下,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市场占有率转化为经营利润,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5)品牌形象。物流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或依据各种促销手段及经营手段,才能促进品牌形象的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管理方向

(1)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物流资源整合是将原本相互联系的物流活动(包装、运输、仓储等)进行重新整合,通过组织和协调,将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和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纳入到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当中,取得1+1>2的效果。

(2)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拥有的价值性、独特性以及延展性,都来源应企业文化,它能使企业个性及特征异于其他企业,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3)企业创新。创新是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观念滞后、服务项目单一、增值服务薄弱、信息技术水平及组织形式落后等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活动,才能培养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及发展。

(4)财务管理。当前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低、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所以因在物流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强自身素质培养,并在节源开流的基础上,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制度化的建设,从而实现创新财务管理,进一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伴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的物流企业自身状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物流的需求,物流企业管理者需树立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在物流管理创新改革工作的推进下,通过高质量服务实现增加价值,并在法律法规体系的指引下,提升管理组织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加强物流企业服务信息的个性化及网络化建设。由于物流服务信息是针对不同的客户的,所以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要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信息具有范围广、实效性强的特征,所以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现拥有条件,建立起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利用FRID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使原本分散的物流组织单体通过网络体系实现有效联合。

(2)提升企业营销能力。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网络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广告宣传或者其他方式扩充企业业务量,并利用客户口碑及广告效应实现品牌效应。同时积极建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由于各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等方式,在协同合作下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培养物流综合人才。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高素质的综合性物流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作为一种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能帮助企业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企业成本,对整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物流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吸纳的一批有活力的大学生进入物流企业,虽然这部分人才的理论知识体系完善,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所以物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物流人才培训结构,使其在实践积累下熟悉业务流程,更好的适应物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 ; 企业管理;意义;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 form. To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the new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the financial analysis of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We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analysi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argeted some reinforcing measures to comprehensive study on financial analysis application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words: financial analysi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ignific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重视。通过财务分析获得企业在某一段经营时期内的财务信息,并据此制定经营的方向或者是调整发展的战略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鉴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有必要对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以确保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长久的经营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水平。

一、做好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正确的管理决策财务分析是对企业最近资产、资本的基本状况以及运营的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这些信息最终以各种财务报表的形式传递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手中,对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资本运营的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判断,可以检索出企业在经营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或者是调整方案,以保证企业的合理运转。

(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企业合理的规避经营中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外部的经营环境的变迁或者是内部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经营风险。比如说,资金周转能力下降造成资本的积压、现金流吃紧面临断裂、资本利用率低下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市场开发受阻造成资金回流减慢等等。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各种风险最终的表现形式。做好财务分析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财务现状的同时还有利于经营者在分析的前提下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做好财务分析是企业合法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当前企业的经营已经不仅仅关系着经营者和国家两个方面了,同时还关系着企业员工的利益以及股东、股民的合法权益。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关注,这也是当代企业经营发展的社会立足点。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公开也是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基本要求。因此说做好财务分析是企业合法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二、财务分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和意识

现代化管理体系纳入到我国企业经营中的时间还比较短暂,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比较重视的还是经营利润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中也比较倾向于各种资源的管理,对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对财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手段缺乏系统的学习。

(二)企业财务分析往往太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性的分析

只重过程或者是只重结果都不是正确处理事情的出发点。在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 大多数的企业往往将企业的经营利润作为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来对待。普遍认为企业只要盈利了就说明运营状态良好。往往忽略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作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链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对于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产出比率以及资本运营的能力有着根本性的提高作用,并非简单的实现盈利那么简单。

(三)企业财务分析只是作为事后分析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应该做到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以及事后分析整体实施, 即在会计期间最初就应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与状况进行收集与分析,对所要发生的财务事项进行评估和预测。在财务事项发生的过程中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对财务事项进行很好的管理与控制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最初经营管理目的。事后的财务分析有助于对各种财务事项进行经济上的评价以便于改正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第4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营快递 快递业 核心竞争力

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迎来了巨大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3.4亿件,同比增长25.9%;仅12月份,快递业务量就完成2.6亿件,同比增长36.6%,很多快递公司企业被爆“爆仓”,业务繁忙可见一斑。但同时,也爆出疑似申通快递员工“让邮件飞”的视频。为此邮政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有关通知,整肃快递企业的管理乱象。2011年1月份,不少民营快递甚至因年节主动暂停了递送业务,引起很多客户不满。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0年全年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32123件,比2009年增长66.6%;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26619件,同比增长84.2%,占总申诉量的82.9%。基于上述现象,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快递的本质是什么,其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以期相关从业人员对快递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我国快递业的竞争力。

一、人们为什么选择快递

快递最简单地可以描述为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对客户交寄的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在收费方面,快递比物流运输、传统邮政包裹投递要高很多。人们之所以选择快递,无非是因为快递安全、快速、及时、服务门到门,货件能够及时查询和跟踪等等。概括地讲,快递能够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快递的本质

讲清快递的本质,需从快递的运作流程入手。快递基本流程为:客户把要寄送的物品托付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通过自身的业务网点,把货物运送到客户指定的收货人手中(即门到门服务)。也就是说,快递企业实际是受人之托,代人运送货物,并收取相关费用。基于此,快递业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托责任”(孙文有语)。世界快递巨头UPS公司的广告语也许更能反映这种关系:“珍惜所托,一如亲递”。这句话被很多国内外快递企业引用,已成为行业共识。

正因为快递的本质在于提供良好的“信托”服务,大多快递公司才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取悦客户、满足客户所需,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表达品牌及行业精神。顺丰速递是我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其总裁王卫先生在总结公司成功经验时直言:顺丰的成功得益于对客户承诺的有效实现。这反映出我国少数好的的快递企业对快递有着准确的认知,抓住了快递的本质。而国内也有不少快递公司的管理者们打着为客户服务的幌子,实则在努力追求自己或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严重忽视了客户的利益,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快递业服务的不满。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信托”是快递业存在的基石;快递的本质不论是从客户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信托责任”。 “珍惜所托,一如亲递”,是树立快递服务品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弄清了快递的本质,我们就容易找准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快递的本质既然是信托责任,那么快递公司就应该围绕这种责任做足文章,通过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更好地阐释这种精神,服务于客户。所以,快递业的吸引力就在于谁的服务带给客户的价值体验更多,给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更大。

我们看看国内外优秀的快递企业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

1.UPS对货件追踪的不懈追求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前,人们还无法跟踪物品寄递过程。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提高和客户需求的提升,人们不仅对货件的递送结果,而且对其的在途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因为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好坏,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后继决策。UPS公司敏感地意识到客户的这一需求,近几年采用并更新了货件跟踪系统。该系统能简单快速地查询到货件的在途状态,实现状态自动更新,及时准确地了解意外延迟并获得递送通知。国内快递公司如EMS、顺丰速运等也在这一方面完善了许多。

2.联邦快递(FedEx)严格的国内定时服务

快递业以“快”为特征,最能突出快递业效率的便是递送上的“快速”。为保证客户货件快速准确到达,联邦快递很早就开通了次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限时服务,并通过多种物质、技术手段来保证物件无条件准时到达,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正是严格履行这种不变的承诺,联邦快递在2009年《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太地区200家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领先同行20个名次,在亚太区所有的国际快递公司中稳居第一。

3.DHL: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快递向供应链管理延伸是未来快递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快递业服务创新、价值增值的重要组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DHL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公司凭借其广阔的全球视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成熟的专业流程打造从计划、采购、生产、仓储、网络规划、配送直至售后的一揽子的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更快更有效率的流程将客户产品送达市场,提升客户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4.EMS: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是目前中国快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20,000多名员工,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000个城市。EMS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EMS一贯秉承 “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

5.顺丰速运:定位准确,用心服务

1993年,顺丰速运创始以来,定位中高端市场,实施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公司以快递为事业,将盈利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企业的实现持续滚动发展,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计了标准化的快递服务产品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创建了符合国情的绩效考核体系。据统计,顺风2010年销售规模达120亿元、员工10万名、每天200多万票业务,综合实力在民营快递企业中多年排名第一、服务质量(延误率、破损率、遗失率最低)在民营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一。

综上,这些优秀的国内外快递企业为同行做出了表率。尽管发展侧重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客户所托,为客户着想,千方百计实现客户的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可以概括为:客户心理满意度的提高,创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完善了采购销售渠道,为客户节约了物流成本,降低了自营风险,保持并传递了委托人的服务理念等等。正因为有了价值增值,人们才会从中感受到快递的独有魅力,才会长期、放心地使用快递业务。基于此,持续的价值增值能力构成了快递业的重要竞争能力。

那么,能不能说价值增值能力就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核心能力概念最早由美国两位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两位学者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市场;其次,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给客户带来最大的可感知价值;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性。我们不难看出,用独特的价值增值能力来概括快递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符合以上要求的。

那么,其他方面能力是不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们通常的提及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运输与配送能力、设备与技术装备水平、人才、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是不是核心竞争力。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些能力的最终指向无非都是从某一方面了提高了快递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另一个问题是,快递业的“快”是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分析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快速只是快递企业的产品特色之一,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后的物流运作的一种结果,其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价值增值能力准确、全面地概括了快递企业竞争力的本质,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增强快递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点

1.坚持价值创新,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后工业化社会,企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竞争,快递业的价值就在于服务的价值。因此,坚持价值创新是快递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把握快递业的本质,捕捉客户需求,并将其显化为商机,通过客户利益的最终实现来保障快递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才可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快递公司的管理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要深谙 “商机就是为顾客的不便提供解决之道”,扩大现有市场或创造新市场来获得公司成长。

2.坚持体制创新,强化统一管理

目前,国内快递企业的经营体制有两种:一是自营模式,如EMS、顺丰速运等;另一种是以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等民营快递企业为代表的“特许加盟”模式。 自营模式占用自有资金较多,但管理统一,政令通畅,易于内部沟通和协作、服务有保障。特许加盟模式容易扩张、总部自有资金占用较少,但管理分散、利益分割严重。与商业企业连锁模式不同,快递业更强调行动的协同,物流、信息流的高度一致。在这种苛求下,后者显然不具有严格的执行力。顺丰、申通、天天、宅急送等民营快递企业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经营环境相似,但十几年后,顺丰速运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经营体制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快递业管理的持续加强和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特许加盟模式很可能逐步被其他更合理的模式取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关于2010年12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EB/OL] 2011-1-20

第5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战略的发展目标。本文根据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坚持企业战略的发展目标,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

为加强企业的管理,产生了企业文化,并在企业不断地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的遵循,是企业意志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它是企业独有的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三)企业文化的难模仿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于时间和发展路径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产物,依据企业特有的发展路径延续至今,是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另外,企业文化的本身是抽象的,运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难形容和解释的。

(四)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和指导性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是企业精神、制度和行为的多种文化因素的组成,是企业内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导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原则已经渗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广泛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成为企业文化真正的设计者、受益者和推动者,只有员工从内心认可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二)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价值观念、物质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色,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最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力压力下,要求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动态化原则

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要求企业要紧随时展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当企业文化开始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时,就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变革。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指导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指导着企业的管理、技术革新和生命发展周期,一个拥有核心理念发展的企业是长久不衰的,它是企业创新灵感和指导方针的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核心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线,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追求创新和进步的推动力

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动力,然而研发经费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应加大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形成技术、市场、销售的发展优势。

(三)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往往会忽略了员工的感受,企业员工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会造成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没有对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严重缺乏,因此,要求企业应加强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充分发挥企业运转的灵活性,将一切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源泉,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了文化管理,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短期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大环境调整自己的发展大目标,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促使企业文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的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是在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结果,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企业文化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这种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五、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传播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位员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更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发展的利益。另外,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重大节庆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当中,使企业文化真正的得到发展和延伸。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制度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效果,但是这种强制手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只有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执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规范员工的行为,并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遵守。

(三)以优秀的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一个平台,使规章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和执行,需要与企业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律和外在的管理。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员工能够克服懒惰心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员工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促进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四)创新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使员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广泛传播开来。

六、结束语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的压力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制度的管理,与时俱进,坚决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建立开放性的学习模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盛谊,樊爱霞,赖清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2,06(21):73-76.

[2]王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22):224-225.

[3]李士伟.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5,12(26):65-66.

第6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 合作创新 动态博弈 政府激励 研发补贴

合作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普遍行为,它将企业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然而,合作创新是一项高投入和高风险经济活动,可能由于企业能力和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新活动的中止或者失败,所以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

上世纪80年代,Aspremont和Jacquemin建立的存在R&D溢出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AJ模型)为以后学者的合作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Ziss构建了一个有溢出的两阶段R&D双寡头博弈模型,将R&D勾结、在价格或生产阶段勾结、R&D和生产阶段都勾结等三种勾结方式一一作了比较,并评估了各种勾结方式改善福利的条件。Petit分析了企业的国外扩张方式对创新激励的影响,以及创新活动和技术溢出对企业国际战略的效应。Gamal研究了技术创新中信息共享与合作稳定性的关系。在国内,罗炜、唐元虎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合作创新的原因及动机。陈旭引入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构建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模型。林斌构建了一个上、下游产业各为双寡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给出了产业间合作创新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均衡结果,并且从激励相容角度分析产业间的合作创新行为。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动机、合作创新条件和合作创新方式等方面的探讨,缺乏对政府激励作用的定量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产品差异性和创新成功率,建立了一个新的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政府激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模型建立

1、模型描述

假设产品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根据产品差异化的鲍利模型,企业的反需求函数为:

pi=a-b(qi+qj) i,j=1,2,i≠j(1)

其中pi是企业i产品的价格,qi是企业i的产出,a和b为正的参数,表示产品之间的替代性(∈[0,1]),越接近1,两企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强。

建立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假设政府以研发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政府将根据企业自身创新投入水平确定补贴的强度,以追求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如果企业选择单独创新,表明单凭企业的实力能够承担创新需要的所有成本和风险,故政府将不予补贴。博弈第一阶段,在预期企业合作创新投入水平的情况下,政府确定对企业的补贴比例,以最大化社会的总福利,其中总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两企业的利润两部分。博弈第二阶段,两企业首先选择合作创新还是单独创新,当选择合作创新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选择合作创新的投入水平,使得企业在生产成本得到一定降低的情况下,最大化两企业的共同利润;当选择单独创新时,企业选择单独创新的投入水平,以追求自身净利润最大化。博弈第三阶段,两企业通过不同的包装和广告等营销宣传手段,使得两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彼此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及替代性,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确定各自的产出,以追求各自净利润最大化。

2、模型假设

假设1:企业创新投入是收益递减的二次函数,就是说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企业成本节约的幅度呈递减的趋势,即:

yi=x (2)

通过简单的变换,得到:

xi= (3)

其中(>0)为创新率,yi为企业i的创新投入,xi为企业 的成本节约额。由参数设置可知:创新系数越低,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

假设2:令mi为企业i有效成本的降低量:

mi=xi+xj i,j=1,2,i≠j(4)

其中为创新溢出系数(∈[0,1]),xj为企业j创新成功后使企业i成本降低的幅度。当=0时,两企业创新没有溢出效应;当=1时,一个企业创新成功后,另一个企业享有相同的成本节约额。

假设3:两企业具有相同的初始边际成本c且c

ci=c-kmi=c-k(+) i,j=1,2,i≠j(5)

假设4:政府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行补贴,令补贴强度为s(s∈[0,1]),并且补贴强度s将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

3、求解动态模型

整个博弈过程是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本文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企业的支付函数为第三阶段利润减去第二阶段创新投入,加上政府的研发补贴,即:

i=(pi-ci)qi-yi(1-s)(6)

=[a-b(qi+qj)-c+k(+)]qi-yi(1-s)

i,j=1,2,i≠j

(1)第三阶段——产量竞争。给定第一阶段的创新投入,通过企业支付函数的最大化确定产出,即求解以下模型:i

解其一阶条件,即:=0(7)

由方程对称性,可得第三阶段的古诺产量均衡解为:

qi=

i,j=1,2,i≠j(8)

将qi代入(6)式,则企业的均衡利润为:

i=(pi-ci)qi-yi(1-s)=bq-yi(1-s)

=b[]2

-yi(1-s) i,j=1,2,i≠j(9)

(2)第二阶段——创新阶段。考虑企业采取单独创新的方式。两企业各自确定创新投入水平,以追求各自净利润最大化,即求解以下模型:i'

由其一阶条件和对称性,可得均衡解为:

y'=y'=() (10)

m'=m'= (11)

q'=q'=(12)

1'=2'=(13)

考虑两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方式。在已知第一阶段的政府提供的补贴水平的情况下,企业各自确定创新投入水平,以追求联合利润最大化,即:(1+2)

求解其一阶条件,考虑双寡头企业的对称性,可得均衡解为:

y=y=() (14)

m=m= (15)

q=q=(16)

1=2=(17)

观察式(11)和(15),有:

(2+)2((1-s)b-2k2(1+)2

2(a-c)(1+)2-2(a-c)(1+)(2-)k=2(a-c)(1+)(1++k-2k)(18)

当k[0,]时,式(18)大于零,即合作创新产生的成本节约额的分子比单独创新的成本节约额的分子大,但是分母比单独创新的成本节约额的分母小,即得:mi>mi'

当k[,1]时,由于创新成功概率比较大,企业不需要合作,单凭自己的实力能够以较大的概率创新成功,政府将不予补贴,这里也无法判断(18)式的大小。因此,得到命题1:若创新成功率k[0,]且存在政府补贴,则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大。

比较式(12)和(16),令A=(2+)2b,B=2k2(1+)2,C=2(2-)k2,有:

q-q'=-

=-

=

=>0

比较式(13)和(17),得:

i=i'=

-

=

=>0

故有命题2: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产出水平和净利润都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产出水平和净利润大,这表明企业有合作创新的动力,所以理性的企业会选择合作创新。

(3)第一阶段——政府补贴。这一阶段的博弈是单主体博弈。政府根据预期的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确定研发补贴比例,以追求社会的总福利最大化,其中社会总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两企业的净利润两部分。由企业的反需求函数,可求得消费者剩余为:bq+bq (19)

若企业合作创新,则社会总福利为:

F=bq+bq+(1+2)

=(20)

若企业单独创新,则社会总福利为:

F'=bq+bq+(1'+2')

= (21)

根据命题1,易得:F>F'

由此,有命题3: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总福利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总福利高。故政府有用补贴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动力。

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政府给予研发补贴,以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即:F=bq+bq+(1+2)

求解其一阶条件,可得均衡解为:

s=1- (22)

由于s[0,1],所以各个参数具体取值应满足:

[0,1]

二、模型分析

将式(14)和式(15)分别对s求导,得到:

=>0 (23)

=>0 (24)

由于qi=,

令W=(2+)2b-,有:

=-

=->0 (25)

同理,由于i=,

令U=(2+)2b-,有:

=-

=->0 (26)

综上所述,可得命题4:企业合作创新时,随着政府补贴比例的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成本节约额、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都呈递增趋势;反之,随着政府补贴比例的降低,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成本节约额、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都呈递减趋势。

将模型均衡解s(即式(22))对b求导,并由模型对各个变量取值范围的假设,可得:

=>0(27)

由价格弹性的定义:

e=-= (28)

可知,在本模型中,价格弹性e与变量b呈反比关系。另外,将均衡解s分别对变量k,,,求导,得到:

=-

=-

=>0 (31)

=

由以上式子可得:命题5: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小,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溢出系数越小,产品替代性越弱,产品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高的研发补贴比例;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弱,创新溢出系数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强,产品价格弹性越大,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低研发补贴比例。

三、结语

本文采用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激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的内在关系,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存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净利润和社会总福利高于企业单独创新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成本节约额高于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二是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将增加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三是根据企业创新成功概率、创新能力、创新溢出水平以及产品的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研发补贴。此研究对企业的竞争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尽管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得出了若干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如在有限理性下,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政府激励行为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及两者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企业群合作创新决策和政府研发补贴相互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Aspremont,Claude and Jacquemin,Alexis.Cooperative and No 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

[2] Petit ML,Sannarandaccio F.Endogenous R&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Oligopol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2).

[3] Gamal Atallah.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6).

[4] 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J].科学学研究,2001,19(3).

第7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RSF;模糊评价法;策略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为大型交通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随着交通建设市场的开放度不断增强,多种所有制施工企业发展,交通建设施工市场逐渐出现供给能力过剩状况。当前不少大型交通施工企业都面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但利润率不断下降的状况,有的主营业务甚至出现了亏损的形势[1]。竞争力成为交通大型施工企业加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在已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中,多是运用经济学思想,原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层次、角度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识标准、方法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少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原理应用方案。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成果运用与企业管理,需要有一个由思想理论向应用操作的转化过程,即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问题,已有研究成果侧重于企业核心力开发、整合、利用和更新的管理方法,缺少对这一过程中相互关系以及整体规划性管理过程的研究。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需要管理?是否能够管理?答案是肯定的[2]。构建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成为大型交通施工企业保持和提高国内外施工市场竞争力优势需要探索的战略性管理应用问题。

2.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框架

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是那些具有一定施工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资源或市场优势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或称核心能力的概念最早始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Prahalad c 和Hamel G)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的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是企业将多种技术知识有机组合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一般有两大类:一是几项或多项先进技能;二是关键流程、规则、惯例、文化等组织要素[3]。

(一)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

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巩固与提升。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对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巩固,防止竞争对手复制、模仿而削弱自身优势,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和地位,还要追赶业内领先者,特别是以学先进方式追赶,降低自身劣势程度,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水平。

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创新。巩固竞争优势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的可垄断性。在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这种可垄断性越来越小,而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能力的不断创新,持续更新核心竞争资产就成为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地位的关键。

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选择。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获得企业相应竞争策略的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主要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对多元化大型交通施工企业,要规划企业总体的业务发展方向,还要规划企业内部多项业务向何处发展。对专业化大型交通施工企业,主要规划行业中选择产品和市场。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分企业业务和企业总体两个层次。业务层次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和发展趋势,在业内选择细分市场,对产品定位,并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修正已有选择;总体层次是选择资产运作方向、投资领域。

(二)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步骤程序。

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要完成以上三项基本任务内容,至少要按以下步骤程序进行。其重要步骤程序是:

(1)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价。

包括采集数据和评价分析。采集数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作,应以企业内外采集有关资源、能力和环境信息。应用统计方法加工、整理有关信息,以一定方式是存储,以备分析评价选用。分析评价是在大量数据应用一定方法比较后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状况做出辨识。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还要发现企业具体优、劣势,找出整体和具体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2)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制定。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价的结果结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在整体协调发展、能力与资源的中长期策略中做出选择。在这一阶段要将总体核心竞争力策略具体化,分解细化到各层次、部门和岗位。

(3)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实施管理。针对具体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机构制定各层次、部门和岗位详细的管理措施,并监督其执行,通过对各层次、部门和岗位实施核心竞争力策略的纠偏过程,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实现。该阶段工作内容还包括建立一系列管理机制对核心竞争力予以保护。

(4)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滚动循环。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基于前期数据制定的充分策略,往往经过一个时期不适应于现实,因而要不断跟踪企业内外核心竞争力因素和管理过程中的变化。在制定的管理策略、措施使执行有问题,企业内外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等情况下,要回到第一阶段。

(三)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手段。

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范畴。因而企业战略管理的SWOT、价值链等分析方法手段一样适用于核心竞争力管理。此外大型交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需要探索其主要的清晰、简便、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8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0602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第六步:检验成功因素――找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这些成功因素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大基本特征(客户价值性、差异性、可拓展性、难以模仿性和持久性)进行比较。例如,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与我们的竞争者相比有没有优势而言,如果没有优势是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探讨这些成功因素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能否持久,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保证其能够经久不衰。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1内部功能整合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而成,设施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相对比较低,许多公司只具有完成单一物流功能的作业能力。对于这种基础薄弱的物流企业来讲,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客户企业整条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是很困难的,所以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从事先进的、专业化的单一物流功能服务。比如由仓储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内部的研发部门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仓储系统,从而构建企业在仓储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2外部资源购买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不可短时间内效仿的竞争优势,它的研发除了需要研发人员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通常也需要走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却又刚刚涉足物流领域的企业来讲,外部购买不失为一种快捷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实施外部购买时,被购方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随即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将会面临破产的危险;购买方也需至少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相冲突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3.3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

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变化和日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物流企业一方面在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互补的外部优势,通过形成供应链来实现整体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企业可以共享物流运作资源,节约了物流企业的成木,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72.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8.

第9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竞争力中最为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讲,也需要相关的、通过审核的值得信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分析,为其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产业定位,为其在产业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提供指导性的方向。这一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登堂入室”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无形资产审计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得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与无形资产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利等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当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至少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根据以上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无形资产,据此可以推断,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客体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察觉性和模仿性,恰恰是这部分知识不仅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且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知识的特征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从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二)审计主体的高层次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对于从事该审计业务的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人员必须具有学习、研究、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及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以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三)程序与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一般立足于静态的企业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内容也就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这就要求审计方法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技术创新、时间等动态因素加入到审计分析方法中来,完善现代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体系。例如,有些审计对象可以采用定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是一些重要的非定量指标如: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都很难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量化,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因此,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否则必将会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的效率。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的管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总结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管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管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集团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管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管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制造管理、核心技术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核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平台。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作为高科技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合力,高效要求科学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合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赖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竞争优势更为关键。对此,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针对将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削弱的模仿复制现象,为了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五、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入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最初由管理学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相关的审计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从cnki的检索来看,不过四、五篇论文。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研究还停留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人员不断投入到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中来,丰富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以此来指导创建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

(二)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以“增值和改善”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改造;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转向事前的防范;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以有限的资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寻找高风险领域,制定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控制制度或程序,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的高层组织人员应彻底转变观念,内部审计不是一个不得不设置的“得罪人”的部门,其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活跃的增值型审计部门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三)注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