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64-02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儿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学习舞蹈,以及各种场所表演舞蹈。而学龄前儿童更是离不开舞蹈,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因此探讨舞蹈教学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对儿童舞蹈教育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儿童时期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一般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和舞蹈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1.少儿舞蹈成人化。历届舞蹈评委和舞蹈理论家在关于幼儿舞蹈的点评文章中,其中都提到少儿舞蹈偏向成人化的问题,并呼吁今后少儿舞蹈能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儿童舞蹈中表现醉酒、爱情或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等仍旧很多,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严肃地对待它,解决它。
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指导老师和编舞老师都是成人,他们在编舞或指导时,未能用孩子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思考所要表现的事物;其次,有些老师为了省事,直接将成人舞蹈稍加改动就拿来给孩子排练。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首先,表现为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我们注意到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孩子单纯地去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引导儿童去理解舞蹈背后及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其次,缺乏对儿童身心特点的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儿童往往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创新不够。
3.思路狭隘,缺乏创新。儿童舞蹈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而许多的一线幼儿教师能够关注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但忽略了幼儿的精神活动。在舞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幼儿缺乏有关经验,对舞蹈的理解局限于教师所教的几个动作,所以在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跳来跳去仍是那几个动作,显然缺少创新。而在选材的过程中,以动物居多,人物很少,通过对动物的模仿,表达儿童一定的意念,也是儿童舞蹈创作的一个方面,但跳不出动物的圈子,思维局限却是不可取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舞蹈教学在儿童时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对学前时期幼儿的重要作用
1.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幼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幼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幼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
2.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的机能。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曾强他们的体力,促进他们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大雨小雨》,通过用手模仿大雨的磅礴和小雨的淅沥的动作,可促进儿童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学习小碎步、蹦跳等动作可促进儿童腿部肌肉的发展,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儿童身体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儿童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格。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使幼儿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热情的性格。因此,舞蹈对于幼儿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舞蹈《学做》通过各种操练动作和杀敌动作,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又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富有情感、声音清晰的语言向幼儿说话,培养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等。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舞蹈表演力。
三、儿童时期舞蹈教育方法的改进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对某种事情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教他学这种事情的最佳时期。唯有教婴幼儿学他感兴趣的事情,婴幼儿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例如,以“花草”为主题的舞蹈动作,可以以一段话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艺术的想象力。
2.舞蹈教学需循序渐进。学龄儿童的发展是循环上升的,他们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逐步过渡。教育过程中就宜采取循序渐进法。如一位两岁幼儿在看到父母使用剪刀时,出于模仿心理,他闹着要剪刀,面对这种情况,就不能粗暴否定,而是要讲明剪刀的危险性,为幼儿准备一把安全的手工剪刀,提出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指导,从开始的学习会拿剪刀,到能用剪刀把纸剪开,再到能按纸上的线条剪直线,逐步增加难度,到剪出许多并列的直线,到幼儿两岁八个月时,已经能自如地使用剪刀去操作。这就是循序渐进进行教育的典型范例。这一方法在手工教学中,在其他方面如绘画、撕纸等艺术教育方面也是经常用到的。
3.运用游戏的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高尔基曾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他愿意游戏,愿意玩弄一切,他愿意在游戏中认识他周围的世界。”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由于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所以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就更离不开游戏法。他能提高婴幼儿的学习注意,集中婴幼儿的注意,促进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如对学前儿童进行歌唱教学,单纯的教唱会使他们很快失去兴趣,注意转移,而采用游戏法却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可根据歌曲的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法,如学习《鸡小鸭》舞蹈中,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为小鸡,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而有意注意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游戏法是这一年龄段儿童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艺术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很适用。
4.引导儿童及时反馈并给予鼓励表扬。对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有明确的肯定,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学前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就更需要成人的表扬、肯定。如一位两岁多的处于在地上爬的儿童已经有了会走的要求,为他提供音乐,他只是随便乱走动,对音乐的整个过程非常满足感兴趣,对自己能随着音乐走动、跳也非常高兴,但这时只是走走跳跳,我们就要及时运用鼓励表扬法。当他在音乐响起时就走动晃,你赞赏的说一句:“你跳的是小鸭子舞吗?”本来是无意的跳,在听到赞赏后儿童就会有意地练习走路、跳、爬等,还会边跳边说出自己正在跳鸭子舞,成人的赞赏激发了儿童跳舞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儿童逐步练习,教育者就要根据作品及时指导,多给与肯定表扬,并要以商量的口吻或游戏的口气向儿童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经过恰当的指导,儿童的舞蹈水平及技巧、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
结论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它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领域所能比拟。因此,通过正确的系统化的舞蹈教学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1999(85)
2.郭明达.舞蹈艺术教育新体系拟议[J].舞蹈通讯,1956,(11)
3.赛亚平.浅谈儿童舞蹈教学[J].戏剧之家,2010(6)
4.孟文果.中国传统乐舞思想启示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2)
5.高翠芳.99塔城“蓓蕾杯”少儿舞蹈大赛简评―兼谈音乐与儿童舞蹈的关系[J].新疆艺术(汉文版),2000(2)
6.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教育,2006(10)
【关键词】大学时期 统计学 教学模式
一、大学统计学教学的重要性
自从进入21世纪到现在,我国的市场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由此一来,在社会方面,其对于新知识理念的需求量也开始越来越紧迫,不管是国民经济体系,还是私有企业的运行和经营,都离不开对数量分析和研究,这样的分析和研究也正是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就现金而言,统计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措施制定的根本,无论从企业管理方面还是企业的市场竞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育部把统计学作为重点学科,并将其归为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大学生能够对统计学课程有着系统的学习,进而增加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储备,保证社会统计学人才的输送,以此来保证社会的良好经济发展,这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发展态势,也从另一个方向说明了,大学统计学教育的重要性。
二、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有的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统计学教学需要,其所带来的教学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在一些大学的统计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改,然而由于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过于老旧,其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因此,统计学教学的课堂当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心理,所以,就对统计学的学习失去了一定的积极性,对统计学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创新教学理念不够明晰
在一些大学统计学的教师当中,很多教师存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学的进度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的错误理念,这样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无法真正的将创新统计学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如此一来,统计学教学模式就没有得到相应的改革和应用,进而对于大学生的统计学教学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作用。
3、教师教学风格过于硬性
所谓的教师教学风格过于硬性实际上指的是在统计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统计学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本体意愿,这样的现象在大学的统计学教学过程当中屡见不鲜,一旦教师的教学风格过于硬性,所导致的教学问题也比较明显,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逃课、翘课的情况,不仅直接的降低了统计学教学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
三、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学模式的革新
面对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所带来的危害,更需要做的是对大学生统计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统计学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相应的教研活动,对统计学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同时,对于大学教务管理部门来说,其需要进行定期的教师委派,将统计学教师委派到其他先进教学单位,对这些教学单位中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这些统计学的教学经验对自己本学校内的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所带来的危害,提升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理念的强化
在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意识,统计学教学也不例外,作为学校,需要对统计学教师的教学认识进行与提升,展开统计学教师的培训活动,强化统计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理念,令其正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避免其出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学的进度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的错误思想,同时,对先进的统计学创新理念和内容进行传达,完成统计学教师的系统化培训,进而为统计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打下前提基础。
3、教师教学风格的转换
对于大学统计学教师教学风格过于硬性的问题,需要做的就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换,这样的转换过程其实比较困难,但是作为统计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角色,对统计学教师风格进行转换,却是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革新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统计学教师明白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并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教学方案的制定,只有如此,制定出来的统计学教学方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进而达到提升统计学教学效果的目的,为社会上的统计学人才输送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统计学在社会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需要更多的统计学人才,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点研究内容,只有不断的在大学统计学教学过程都当中,发现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良好的解决,才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统计学人才,增加社会的统计学人才储备,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冠鹏,孔旭红,王玉成.基于研究过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在旅游类本科教学中加强研究方法论与研究方法教育的探索[J].旅游学刊,2006(S1).
关键词:经济学;统计思想;探讨
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发现事物的规律。统计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统计思想,只有对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命脉是它与学科之间有着必要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复存在,那么统计学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工具”,它对人类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探究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参与。同样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统计学这个“万能工具”。统计学的具体实施,第一步应用解决的就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经济学作为当今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来愈高。想要在经济学中有效的利用y计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认识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人和社会如何将稀缺资源运用到各类商品中,并使这些商品供人们消费之用,正是这些资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的出现,使人们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经济现象包含了许多的变量因子,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对经济学的探索难上加难,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对经济学的探索。
二、统计思想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统计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利用可以发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经济模型;对于统计学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不准确性。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所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经济学中,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建造出一个数学模型,从而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都是通过利用统计思想来完成他们对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可见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统计学的应用,因为统计学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经济学实际理论中,用到统计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统计思想可以将经济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准备数据阶段,这其中包括收集与整理;第二阶段是分析数据阶段,利用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数据收集的统计思想
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共同组成了经济数据。其中宏观数据大多数是又政府部门进行收集和,而宏观数据只有利用现有的数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宏观数据主要是二手数据。微观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统计,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观数据的经济研究就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济学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随机挑取几个数据,通过少量的数据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可见抽样调查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计思想。
(二)数据预处理的统计思想
无论是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可能数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数据缺少的情况,而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统计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研究主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插补方法是对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数据转换是在不对数据进行改动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数据变换,展现出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宏观数据平衡是使指标之间达到平衡,来从中找到数据的准确性,将平衡协调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经济学实证分析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现象描述出的统计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将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加工融合,来分析出这些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将大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简单的数字来展现数据的重要特征,帮助总体想法的形成。统计表能替代较长的文字描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统计图更能生动的表达数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统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经验思维,通过分析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来对事实进行整理、归纳,并归纳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描述统计方法属于推理性逻辑,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计量经济分析出的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如果只是对数据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数据的总体进行推断是有必要性的,从中体现推断性统计思想的重要性。推断统计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作为基础来对总体特征做出的估计,其中包含了区间参数和总体参数两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展现出估计与检验的统计思想。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中的数据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其中的准确率较低,其结果大概就是区间内的概率。样本推断总体是在认识方法中将同类事物进行推断。只有样本和总体的性质相同,得出的数据才能代表总体。但是其中的样本可能带有偶然性,在估计理论中在样本的数据是非常严谨的。经济学的统计思想还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理论模型是必然经济规律的呈现,在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时,必须将随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预测中对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预测中都含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每个预测数据都是准确的。只有对偶然性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必然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统计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偶然性,获取必然性。在统计预测中会发现,大部分的规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只能给予适当的区间限定,从而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五、分析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不同
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形式的不同,经济学偏重于演绎逻辑,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数据,从分析结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构建假设的数理模型,从假设的模型中得出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二手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而统计学大多数是利用归纳逻辑,以数据作为研究中心,通过描述碜龀鲎畛踅崧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统计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针对于经济学中的问题,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统计方法制定最后的结果。
(二)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规律是人们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去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统计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去研究问题,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统计方法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从数量关系上去寻找规律难免会产生误导的问题。而统计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结论的解释。在一个好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实证搞的过于复杂,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研究实证的正确性上,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思想的参与,所以要正确的认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的实际运用中,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经济学和统计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论。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正确的运用统计方法,避免一些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的恶果。
参考文献:
[1]龚友运.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锦义.经济统计学的现状和出路[J].统计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浅谈中国古代统计思想文化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6 (04):63.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统计学是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从教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
《统计学》作为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该课程涉及的数理知识也使得它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课程之一。从学的一方面来说,“听不懂、学不会”是很多学生在谈到《统计学》学习时经常反映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统计学时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从教的一方面来说,虽然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们都有一定的共识——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而非数理推导等内容,但是在授课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好尺度,最后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学懂统计学的方法,更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些方法。
那么,如何改善现状?如何调动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懂统计学的方法并很好的应用这些方法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这些是需要所有的统计学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统计学教学实践,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见解。
1 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现状
1.1 独立学院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现状
学生缺乏对于统计学的兴趣,很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意识不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并不太重视统计学的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差,并且经管类专业的生源大多是文科生,对于数据、公式、原理的理解和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也不善于数理类课程的学习。授课的普遍经验是学生对于描述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很轻松,但是对于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推断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则是“叫苦连天”。讲授推断统计学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看到学生茫然的表情,似乎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下课后,不少学生向老师抱怨“好难,好难”。
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是36-54学时,在这有限的课时里,要完成经典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描述统计学、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的授课,时间已然不太足够。更何况,学生在高中对于排列组合的学习并不深入,甚至很多文科生反映他们完全没有学习过排列组合的内容;在大一只学习了微积分,并没有开设概率论相关的课程。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基础知识,不仅时间不够用,而且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1.2 独立学院教师的统计学授课状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能够按计划完成教学计划已属不易;由于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学习太难,一线的授课教师迫于教学质量评估的压力,不得不删减掉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这就使得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得不局限于教材基础知识,而缺乏对于基础知识的延伸和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授课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虽然展示了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也能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图形的变换。但是多媒体授课很难帮助教师把握好授课的节奏,尤其是统计学这种需要深入理解的学科,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教材选用不太合适
独立学院的很多课程在教材使用方面都和母体院校保持一致,统计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也不例外。然而,母体院校本身就是偏重科研,在教学方面也偏重于理论教学;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面也更应偏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母体院校的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学习同等难度的教材肯定会很吃力。因此,简单的套用母体院校使用的教材肯定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冲突的现象。许多教材都是重理论、轻应用,太过注重讲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而缺乏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案例,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大多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单向灌输式的向学生介绍基本方法及其推导,缺乏学生的全身参与,就会使得课程更加枯燥无聊。而现在的学生都是思想活跃、个性活波的90后,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2.3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由于课时或者教学条件的限制,在统计学教学方面,只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单向讲授,只是机械的向学生灌输理论和相关公式,没有把统计学的授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出现很多个专业在统计学授课时用同样案例的现象。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统计学之后,对它的印象只有“和高数一样难”,“一大堆公式”,而不知道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该怎样用。
2.4 考核方式简单
如今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仍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计算分析附带一堆数据的题目。这样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的掌握,却很难考察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挂科”和评奖学金的压力下,学生最关注的还是试卷上的一个分数,他们希望取得高分,所以在期末时会拼命的通过习题进行演练,这个过程当然也能带来强化基础理论的效果。但是更真实的情况是,只要学生练习足够多的习题,即使他完全不会运用这个知识点,仍然能在试卷上按照早已经熟记的步骤和公式写出解题过程,仍然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很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冲突的。
3 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教材
前几年的统计学教学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写的统计学经典教材,该系列的教材内容全面、逻辑清楚,为很多高校所采用。然而该教材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偏重于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讲解,而缺乏详实的经济管理领域的例子。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国外学者主编的《经济与商务统计》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包含有丰富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有些案例是讲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之后怎样运用统计学的思维进行解决的。较简单的教学内容能够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丰富的案例能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统计学的实用性,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建设学生参与型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要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树立“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互动式教学。具体来说,在教学中不能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的灌输式授课,要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案例教学法中,通过精心准备的案例,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培养他们应用统计学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统计调查任务;让学生作为任务主体,通过独立完成任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3 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
统计学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工具,他们没有必要很清楚具体的统计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也没必要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更没必要擅长把数据套进公式进行计算。他们只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统计的结果代表什么含义就可以了。所以在经管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强化基本原理的讲解,弱化公式的推导和统计计算。
教学手段上,不应该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应当结和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并增加上机课。统计学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全部采用幻灯片授课,学生对于上课内容无法深刻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了。板书教学会放慢课堂节奏,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时间,并且步骤清晰,更方面学生进行复习。上机课主要着重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讲解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技能的训练。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方式不应该只是期末闭卷考试,描述统计学部分可以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撰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图表结合的报告是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并撰写分析报告,以此来培养和考核学生撰写规范的统计报告的能力,也可以考察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4 总结
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决不能因为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忽视统计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虽然独立学院现有的统计学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削减统计学课程的课时数。要解决现有的问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深入探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模式,选择合适的教材,建设学生参与型课堂,改善教学内容设置,改变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使得统计学的教学更有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有用工具。
参考文献
[1]胡林招.关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改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7: 267-269.
[2]刘元欣,庄严.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38-140.
[3]徐守云.论高职院校统计学教改的方式选择[J].科教文汇,2008(10):74.
关键词:统计学;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控制表
所谓“工程项目”,就是与建筑物相关的工程建设工作,包括桥梁和隧道、房屋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开展,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项目建设、竣工和验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明确统计学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加强对统计人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统计人员掌握好统计报表软件,才能真正达到信息自动化的目的。
1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的重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各个工程建设项目中,不管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方面,还是管理的先进性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统计学。统计学不仅能够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还能够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反应和监督。首先,工程项目管理对于信息有一定的要求,要求项目管理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通过统计学的应用,能够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信息挖掘能力增强,从而更好地反映工程项目管理情况。如此一来,领导阶层在进行项目建设管理时所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其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充分挖掘数据和信息,使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得到监督,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风险得到了防范。
2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开展,与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分不开的。管理机构在组织上和制度上的选择和确定,都要靠统计信息的支持。通过进行综合分析统计信息之后,做到有条不紊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之后,通过统计学原理为管理工作服务,将未知风险降至最低。通过在关键处进行检查,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基于项目工程管理,打造项目工程管理的沟通系统。
2.2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把握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统计信息进行高效率的整理分析和优化,最后根据信息进行决策。在优化决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统计信息进行调整和反馈。事实上,统计信息不是简单地列举数据的过程,而是要进行有机结合,否则意义不大。当然,也不仅仅是运用技巧的问题,因为过度使用数学技巧,往往会降低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统计信息的过程中,一切要做到有依有据,否则统计信息就缺乏说服力。将统计学应用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时,需注意以下3个要点:①在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如果获取的资料信息比较少,就要充分利用资料去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投标失误造成的损失。②在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可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将实际情况与预计目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发生偏差,一旦发生偏差,需要核实该偏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需要进行优化。上述工作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持。③在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中,鉴于工程项目的周期长,工人、材料等多个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使工程费用增加。所以,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做好工程成本控制非常关键。在工程建设中,不仅要做好工程成本管理,还要做好工程控制,这些都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工程成本的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综合水平,因此,工程成本的控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而言,首先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工程统计资料做好规划,在工程项目建设开展之后,要及时对人工、材料及机器数量和已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进行多方比较,充分利用好统计方法和工具。
2.3统计学图表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中,如果能够借助统计学理论得到图表,那么管理过程会变得更加透明。比如控制表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控制表的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程序的运行情况,判断管理程序是否正常。如果程序不在控制的范围内,就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管理控制表可以对工程施工的变量输出进行监控,还能够对生产事务等工作进行监控,监控的要素包括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的变化等。另外,流程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结论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变得更加科学化了。在新的时期,如何应对项目管理的新要求,就需要我们对统计工作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德富.工程量统计工作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1(06):286-287.
[2]王惠.统计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21):1022-1023.
[3]张立军.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25-27.
[4]张伟英.浅析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9(6):111-113.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活动规律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在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中,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主要课程或主干学科。就其课程内容本身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以便为学生后续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而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较大的双向压力。为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财经类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学的重要性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统计学(Statistics)定义为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首先,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这个数据不是数学中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和形,而是实际发生的数据、实测的数据、观测的数据、实验的数据。其次,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为研究方法的科学。它用的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演绎推理的结论蕴含在它的前提中。但演绎推理由于结论蕴藏在前提之中,所以不会突破现有前提,不会有更大的创新。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由样本到总体的独特研究方法。最后。统计学的研究往往带有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统计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新的思想的产生。
现在,统计学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首先,统计学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任何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规律可以在反复试验中重复。没有重复的事物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重复,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宏观经济每天运行,只有运行、重复,才有规律。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事物的每一次重复决不是前一次的克隆。统计学就是变化中研究规律的科学。所以统计学是任何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创新。其次,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工具。政治家无法脱离统计而施政,军事家无法脱离信息而指挥,企业家无法脱离统计而决策,任何管理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学好统计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2 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在《统计学》教学中理论教学课时偏重,实践教学课时偏轻:学生在学习中仍然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不善于去理解概念,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统计学》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十分枯燥,比较难学,并且在实际中没什么用处。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主要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对目前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经济管理类专业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的用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社会经济问题少,加上统计的抽象性和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他们对《统计学》所讲授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这些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经不轻,加上对统计知识的认识不够,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统计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而且,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知识学得又不是很好,这就使得他们感到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出现了统计难学的看法。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彻底放弃。这样,学生在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用处的情况下,所学又和实际结合不紧密。容易产生学统计无用的想法,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被迫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统计学也显示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从八、九十年的以描述统计学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学,逐渐转为以描述统计为基础,推断统计为核心的大统计学。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不仅讲授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即统计学原理部分,还讲授统计学的推断部分。它研究的主要是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指数分析、抽样估计、相关回归分析等。虽然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管理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但介绍实践应用方面不足。由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本弩业系统学习中应用较少,并且在实际经济和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较少,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以推断为主的推断统计中出现的大了公式推导,直接把很多学生吓倒。中途放弃学习《统计学》。
(3)传统的教学手段制约着《统计学》的教学统计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必须建立存充分占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前提下,但大量统计数据的运算往往是传统统计教学手段的难点。由于人工计算能力的局限,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按传统的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记。《统计学》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远远不够。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统计学》的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大多的教学方式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包也越来越多,统计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没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嗓子冒烟,学生听得只打瞌睡,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
(4)教学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判断、做决策,这都需要他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导致教学过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如不少《统计学》教材上面以大幅的篇幅介绍了统计图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可是对于到底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出这些图表却没有具体阐述。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统计学只记得这些概念,而具体如何收集收据、整理数据,最后做出图表来显示数据却一无所知,结果是不少学生得出《统计学》难学也没什么用的结论。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1)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具备在随机性事物中找寻找规律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其主要内容还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而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整个《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步骤进行。在描述统计部分,着重介绍当前流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在推断统计部分不仅要介绍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还应该介绍关于统计决策、多元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等现代统计方法。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统计学常用的件是Excel和SPSS,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实践课程的加入是必须的。实践课程中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得统计学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成为可以随时接触的、使用的工具。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课堂中应将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已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统计学内容的繁多与复杂,适当加入学生的环节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软件设计调查问卷,自己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统计数据分析的抽象过程使得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采用单一的B+C模式(黑板加粉笔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是必选手段。总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表现内容的丰富性。针对《统计学》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具体形象的模拟统计数据的提取过程。为《统计学》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部分内容采用实践教学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既便于进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也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而实践教学一定比例的加入必然要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单纯进行笔试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单纯的笔试往往使学生认为考试为大,别的都是次要的,重点在于考试前死记硬背,而对于是否掌握知识没有兴趣。并且统计学中的一些内容,例如推断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不用计算机很难在笔试中实现甚至没办法实现,因此,笔试没办法考核。导致的结果是重要内容没办法考。能考的内容有可能反而不重要。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操作,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涉及现行制度及其变革态势,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展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获取来自统计岗位的一线资料,根据统计学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所需要的若干项主要能力,来设计统计学中重点要详讲的章节,使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统计学软件应用技能。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统计类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出适合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的统计学软件有:Excel、SPPS、SAS等。
二、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让学生熟悉各个统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其目的在于深化和提高孕生对行政、事业、企业统计以及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的关系,微观统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中学,进入到大学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甚少,因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通常感到抽象和空洞,而且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带领学生走出去,通过到实际部门的考察、调研可以极大地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有效地促进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我们组织了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的课程实习,而且每次实习尽可能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企业,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并且鼓励学生去寻找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选择了从事市场调查的四川四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企业统计工作开展较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课程实习基地,这些课程实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实习不仅有助于经济统计知识的学习,对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专业就业信息也有积极作用。学生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尽量结合实用系统,掌握分析、操作、应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调工作能力,培养自我知识更新能力。新晨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统计软件
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在高校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以便为学生后续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可是据笔者十来年的统计学教学实践来看,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统计学这门课概念多,公式多,十分枯燥,比较难学,而在实际中没什么用处。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主要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对目前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定位不清楚
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判断、做决策,这都需要他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导致教学过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如不少统计学教材上面以大幅的篇幅介绍了统计图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可是对于到底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出这些图表却没有具体阐述,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统计学只记得这些概念,而具体如何收集收据、整理数据,最后做出图表来显示数据却一无所知,结果是不少学生得出统计学难学也没什么用的结论。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难度过大
高校非统计学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统计学也显示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从八、九十年的以描述统计学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学,逐渐转为以描述统计为基础,推断统计为核心的大统计学。可是笔者对武汉市多所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武汉市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少学校的统计学教学内容还是几十年前的经济统计学内容,大部分是描述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指标和指标体系占了不少篇幅,而这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今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用的很少,如统计调查中的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因此学生的兴趣也不大。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高校的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直接采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其结果是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不扎实,结果被以推断统计为主的统计学课程中的大量公式推导吓倒,很多中途放弃了统计学的学习。
(三)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包也越来越多,统计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日新月异。可如今不少学校的统计学教学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即使不少学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没能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嗓子冒烟,学生听得只打瞌睡,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
(四)教学班级过大,老师教学任务过重
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跟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推断统计部分的参数统计和假设检验要求有较扎实的概率论知识,对于不少同学来说的确不容易,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能灵活地安排课堂,边讲新课边复习旧知识。可是目前不少学校的老师人数较少,可一年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开设统计学,因此老师的任务相当繁重,往往是一个老师担任好几个班的统计学的教学,一个班往往也是一百多个人,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大班教学老师往往要花不少时间维持教学次序,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
二、对策分析
(一)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由以上分析可知,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和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具备在随机性中找规律,而规律性的表现也是随机的即有偏差的统计学思想,以及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其主要内容还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而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而其它不少过时的、不适用的部分应删除。整个统计学的教学还是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分析数据来展开,但是像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以及统计整理的程序介绍、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的分类等内容,由于实用性很差,应都删除,而主要介绍当今通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和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以及反映总体分布的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省下来的课时可用加强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内容。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上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用计算机软件来操作,而无需老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演算推导。目前学习统计学常用的软件是EXCEL和SPSS,而EXCEL则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用的比较熟的软件。因此统计学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机房里进行,具体的计算过程和推导过程可以完全忽略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而只需要交给学生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如何看懂计算结果就可以了。笔者曾尝试过让学生几人一组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自己去收集资料,然后利用EXCEL进行整理,做出直方图,环形图,然后生成分布数列,最后根据数据写出简单的分析报告。结果学生兴趣很浓厚,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也很漂亮,因此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除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外,还有一种也值得大家多多去尝试,那就是实行案例教学。统计学通常的教学方法是先给出概念,再给出公式,最后再来解决具体问题。其结果是一堆枯燥概念、公式让学生不厌其烦。而采用案例教学则是一上来就抛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抛出要介绍的知识点,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积极性也比较高。如笔者在讲解统计指数时,就尝试着先结合当月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很快的实际情况,给出当月CPI的具体值,请大家讨论如何用一个综合值来反映这一揽子商品的价格变动,然后简化问题,给出几种代表品,如何计算它们总的价格变动,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非常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却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他们的兴趣,这时根据他们的发言,再去引导他们去了解指数的两种编制方法,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因此这也要求授课者在平时多多进行案例的积累,在给学生授课时多讲解结合他们生活实际的例子,这样会让原本单调的统计学学习变得生动许多。
(三)采用小班教学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烟草 统计 方法 应用
一、烟草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虽然是烟草大国,占据了世界上近33%的烟草市场,但是却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烟草品牌。一些西方国家往往烟草企业规模大、投入科研开发的资金多,因此不断有新产品出现,对于香烟中如焦油等有害物质的控制也比较多。在中国,由于用于烟草工业科研开发的经费有限,因此焦油含量也低于国际标准,安全性不稳定、质量也相对较差。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卷烟厂的生产力布局大多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比比皆是,呈现出效益差的矛盾。
基于以上我国烟草企业的各项矛盾,烟草统计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作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定的高度对烟草经济发展的各项重大问题与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解剖,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并能够为预见性的决策意见提供依据。可见,烟草统计工作是烟草经济服务的关键环节。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也加快了有关烟草统计工作的科研,但是其成果多属于专题性研究,很少付诸实践。因此,鉴于统计工作在烟草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加强烟草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真正发挥效应。
二、关于烟草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的思考
1、强化数据采集工作
任何现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相关因素相结合。若以统计学来研究这些现象,那么对这些因素的描述就会成为统计数据或者数据组合。数据是对客观事物或者现象的数量反映与描述。而数据以揭示事物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客观规律作为首要任务,也是统计分析客观真实的基础。因此,没有科学有效的数据,就无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
随着当前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工商数采系统、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模式等特色烟草经济飞速发展。若想通过统计分析全面地反映并揭示事物现象的客观规律及内在联系,就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数据工作。掌握的数据越多、越全面,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就越高。因此,烟草企业必须开拓统计分析的新思路,不断拓宽采集数据的渠道,以更准确地反映烟草经济活动。
2、不断拓宽统计分析领域
当前,烟草企业若想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发挥最大效益,就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搜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撷取有用信息,做出预计风险小而效益高的准确决策。目前,应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已经渗入烟草经济活动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用统计学是每一个烟草统计分析工作者在学习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同时所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加强统计分析的理论学习,不仅要掌握统计学相关的理论与应用技巧,同时烟草统计分析人员还应掌握与烟草统计分析相关的学科理论。多了解并精通统计分析技术,以增强更多的统计分析切入点。烟草统计分析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使烟草行业的经济发展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经济现象的学科交叉点,以及行业交叉的系统性。
3、加强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烟草企业正参与到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统计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还要了解行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新模式;不仅要熟悉掌握传统统计调查方法,还要充分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统计人员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局意识与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综合协调能力,做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遵守统计工作道德规范,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另外,国家局将针对工商数采系统在报送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数据报送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对数采系统报送问题、监控方法、软件操作、统计分析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各烟草企业也应进一步加强统计培训工作,通过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交流经验等活动,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推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烟草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烟草统计可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采集,进一步缩短统计工作的复杂流程。烟草统计工作应快速推广已经开发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以提高烟草统计分析的准确度。
5、增强统计分析能力
随着行业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烟草企业要引导广大统计人员不断提高透过数据挖掘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的监控和预测。可利用综合统计分析工具,建立综合分析模块,进一步发挥信息咨询、参考作用。
6、加快信息共享步伐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各部门对数据使用的需求,在满足基层经营管理需要的同时,要利用自身技术条件,在行业“工商数采数据”管理平台下,开发符合本单位适用的统计分析、报表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数据共享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我国烟草工业统计工作的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2]王德平.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烟草工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J].北方经济,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