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版《指南》分为三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和2007版《指南》的10点建议相比,新版《指南》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其中,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更为细致,并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营养建议。
第一条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限度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指南》认为,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第二条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饮食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正常人平常应该注意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各个年龄段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第三条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指南》提倡餐餐有蔬菜,并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指南》提倡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奶及奶制品300克、豆制品25~35克,适量吃坚果。
第四条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但有的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指南》建议,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随着国际上对胆固醇每日摄入量的解禁,在新版《指南》中,鸡蛋的每日建议摄入量比过去增加了。如果按照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鸡蛋可以称得上是“最平民化的高档营养品”,应该长期吃鸡蛋且不弃蛋黄。此外,应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第五条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导致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指南》建议,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食用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摄入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第六条是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指南》建议,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无论从营养学的角度还是家庭和谐的角度来看,回家吃饭都大有益处。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应该对传统饮食习惯有所扬弃和发展。
《指南》建议,提升营养水准,追求一生健康,起码要做到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控油”、“限盐”。中国人对烹调用油有两种极端的认知,有人认为,油温越高炒出来的菜越香。其实,高温会使油内的成分被破坏,同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另一方面,有人“畏油如虎”,炒菜不敢放油。油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多了不好,少了营养不够,只有适量才是对身体有益的。《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食油不超过30克。但有些“油”是人们看不见的,比如人们喜食的花生、瓜子。吃25克的花生或者核桃,或者吃40克的西瓜子,就相当于吃下了10克植物油。所以,对坚果类食品的摄入也要适量。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于把水果榨成汁喝。按照新版《指南》的要求,果汁不能代替鲜果。专家指出,吃水果和喝果汁有很大差别,整个水果有完整的膳食纤维,营养更全面。当水果被榨成汁、搅拌成果泥的时候,营养成分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果汁跟氧气充分结合,营养成分也会受到破坏。
新版《指南》首次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专家指出,日常饮食中我们不可能称出摄入的糖的份量,一般来说糖分摄入的主要来源是含糖饮料、甜点、糕点、白砂糖、蜜饯、糖醇等等,这样的食物应尽量少吃。
在“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中,明确标示了“户外活动1小时”。户外运动跟维生素D的摄入有关。维生素D是关系到儿童骨骼健康以及各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人体的维生素D仅一小部分是经过饮食摄入的,90%以上是通过日光照射经皮肤转化而来。
要警惕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脂肪、氢化油、咖啡植脂末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青年和少年儿童偏爱的美味,如巧克力派、咖啡伴侣、曲奇、玉米片、奶油饼干、油炸面圈、起酥点心、薯条、油酥等,多数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多吃。
食物浪费――全球性问题
在英国,一份来自“零售活动”公司(Retail Active, 一家咨询公司)的新调查显示:水果,沙拉还有蔬菜是每周购物篮中浪费最多的食物品种,而香蕉则是浪费最多的食品,紧随其后的是鲜牛奶。
另据“每日电讯”的报告,一个四口之家平均每月要扔掉价值15.70英镑的食物,而年龄超过57岁的人群则显得颇为节俭,平均每月只扔掉价值3.36英镑的食品。
而美国国内产生的食物垃圾数量更是惊人。2008年,美国的食物残渣约占其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12.7%。其中只有不到3%(约3200万吨)被回收并循环利用了。其余的(约3100万吨)按照环保局的说法,则被丢弃在垃圾填埋场或是焚烧炉中了。
食品浪费不单单是美国和英国的问题,更是全球性的问题。
从总的趋势看,在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更多地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而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零售和消费环节的食物浪费量通常较高,占浪费总量的31%至39%,而低收入地区为4%至16%。
食物浪费的双重代价
英国的一项旨在杜绝浪费,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废物与资源行动项目曾披露,英国人一年浪费约670万吨食物,相当于英国家庭购入食物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浪费的食物价值约160亿美元,如果折算到各家各户,平均每年每户要浪费约800美元的食物。
食物浪费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给环境带来压力。
专家表示,如果能避免这些食物浪费,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将减少1500万吨,相当于从英国马路上减掉五分之一的汽车。
废物与资源行动项目主任利兹・古德温说:“虽然人们购买大量蔬菜和水果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可当人们把它们扔掉时,显然并非是一件好事情。”
全球粮食系统影响世界生态环境
全球粮食系统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生产远远高于消费数量的食物只会加剧对环境的压力,在这一重压下,全球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与10%的草原正在退化;9%的淡水资源被消耗,其中70%被用于农业灌溉;农业与土地用途的变化,如砍伐森林,造成超过30%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捕捞与管理不善导致鱼类数量下降,约30%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你扔掉的也许只是粮食,但也会让这么多地球宝贵的资源付之东流。
据报告显示,亚洲谷物浪费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可对碳排放、水和土地利用造成重大影响。此外,稻米生产因其甲烷的高排放和大量浪费而尤为引人注目。与粮食相比,世界各地肉类的浪费量相对较低,但肉类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却很大,主要体现在土地占用和碳足迹方面。尤其是高收入国家和拉丁美洲,它们肉类的浪费量占全部肉类浪费总量的80%。如果不包括拉丁美洲,高收入地区所占比例约为67%。
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大得吓人。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美不胜收。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对食物亵渎的丑陋饮食观。老祖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更何况不少人经历过饥馑年代,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更应该敬畏粮食,杜绝浪费。
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是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需要动真格。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浪费食物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什么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你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是社会资源。对这种浪费食物现象。就不能止于道德批评,还应该引入惩罚机制。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更需要拿公权开刀。公款吃喝中的食物浪费,不仅糟蹋了公共财政。还会起到恶劣的负面效应,助推浪费食物现象愈演愈烈。“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连公职人员都没有底线地糟蹋食物,又如何要求民众俭省节约?又如何取信于民?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如果都照此严惩,还有公职人员敢浪费吗?
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农业系统生产的1/4粮食被损失或浪费掉,这对减少饥饿人口和满足全球快速增长人口的粮食需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食物浪费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环境方面,食物浪费会导致化肥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过度耗用,更多的燃料用于运输,更多腐烂的食物会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大量的食物浪费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显示,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多半的食物损失和浪费发生在消费阶段;相反在发展中国家,约2/3的食物损失和浪费,归于农作物收割阶段的财政、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局限,如食物的储存和冷餐设备等。研究指出,以目前全球的食品消费趋势,到2050年全球的粮食需求将会是2006年粮食需求的0.6倍。该报告表示,减少当前一半的食物损失和浪费,会使这一差距缩减1/5,这也会减少水资源、能源、农药和化肥的耗费和使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指出,全球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每年的粮食生产总量。全世界1/7人口仍处饥饿状态,每天超过20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今年世界环境日,让人们意识到食物的选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此做出明智的决定。
>>>相关链接
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的小窍门
美国:减少食物的分量,以此减少每天餐厅和食堂里食物的丢弃。一些大学已经停止使用托盘,采用“按重量计费”其他的方式。其中,一所大学不使用托盘后,被丢弃的食物比往年减少了13公吨,每年节约10万多公升的用水和7.9万美元的浪费。
阿富汗:发展中国家,食物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粮食存储技术与设施,收获的粮食无法在密封的条件下保存。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有个项目为阿富汗1.8万个农村家庭提供了金属筒仓用以存储粮食。使用过金属筒仓的农户表示,使用这种存储设施后,粮食的损失从每年的15到20%减少到1到2%,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斯里兰卡:运输食品采用塑料箱,取代之前的袋子,使蔬菜损失从30%减少到5%。菲律宾有个类似的项目,农户使用塑料箱能减少1公斤的水果损失和16%的蔬菜损失。
澳大利亚:非营利性组织SecondBite通过收集农民、零售商和其他捐赠者的食物,分发到急需它们的社区团体。去年,SecondBite重新利用了3000吨可能被丢弃的新鲜食品。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有名教师发明了一个名为“zeer”的成本不足2美元的蒸发冷却系统,它可以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条件下,保存水果和蔬菜。该系统能容纳12公斤的食品。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条件下,西红柿和番石榴仅能保存2天的时间,但在“zeer”系统中,可以保存20天。
十招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由美国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英国废物与资源行动计划提供)
1.理智购物:制定饮食计划,使用购物清单,避免冲动购买,不要屈服于营销技巧而购买不必要的食物。
2.不要介意购买长相奇怪的水果:很多的水果和蔬菜被丢弃,是因为它们的大小形状或颜色不规范,其实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在农贸市场购买这些水果,它们更容易被人丢弃,进而造成浪费。
3.理解过期日期:“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是生产商为保证食品最佳质量的建议。大多数的食物可以在这个日期之后安全地食用。最重要的日期是“此日期前食用”——在这一日期食用食物或检查是否可以冷冻保存。
4.消灭冰箱剩余食物:推荐废物与资源行动计划的网站,可以帮助消费者使用任何有可能很快变坏的食物,制定有创意的菜谱。
5.使用冰箱冷藏食物:冷藏食品可以保持更久。如果你不能在食物变坏前吃完,请冷藏新鲜农产品和剩菜剩饭。如果你不打算第二天吃这些食物,可以将其打包或外卖。
6.要求小份食物:有些餐馆经常会根据顾客要求提供半份食物,并且会打折。
7.食物堆肥:食物堆肥可以减少气候影响,同时回收养分。
8.实行“先进先出”的厨房规则:检查你的储藏室。做饭做菜时,首先使用最先购买的食材。新购买的食材放在储藏柜的后面,之前购买的放在前面,以方便取用。
9.珍惜剩饭菜:今晚剩下的烤鸡,可用来做明天的三明治。面包丁可用来做油炸面包块。要求餐馆打包剩余的食物,如果你不马上食用,请立即冷藏它们。
10.捐赠食物:不易变质和腐烂的食物,可以捐赠给当地的食物储备、救济厨房、施舍处和避难所等。
低碳我先行
科普微童话(选登)
@v微童话亚东:“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在东方明珠里,往外可以看到马路和高楼。海参同学,跟上队伍哦,刚才在环球金融大厦你就差点掉队。龙虾同学,不要拧那螺丝,博物馆的东西要爱护。好了,参观就到这一层,再往上就是海面了……”22世纪的一天,章鱼老师在带学生们参观。温室效应已让很多城市变成了海底。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总干事埃瑟琳·库桑于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可解决的难题》一文称,杜绝在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浪费,应是未来各国粮食政策的核心之一。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协调彼此的行动来支持农民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接触市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联合了《小农、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报告,关注“可持续粮食体系的建立”问题。报告认为,“小农农业”将成为帮助10亿贫困人口脱贫和可持续养育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的捷径之一。
全球从事小型农业的人口达25亿,向发展中国家供应超80%的粮食,为粮食安全、减少贫困、保护环境作出巨大的贡献。全球农业产量增加10%,将减少非洲7%和亚洲5%的贫困人口。而农业投资不足,土地和水资源的竞争加剧,燃料和肥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和气候变化等,令小农摆脱贫苦的努力愈加艰难。
我们当下讨论的重点不仅止于户外装备和技能的“硬实力”,而是用LNT无痕山林这一“软黄金”去反观我们在户外的某些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冲击、影响, 尤其是那些早该注意却一直忽略的细节。LNT是让我们具有这种判断能力的工具,学会在不同地域环境中,做到更小的减低对环境的冲击的方法,实践和运用这些方法,最终实现LNT所倡导的“做一个负责任的户外人”。
我们最容易忽略哪些必要的行前准备?
1.“环境”&“安全”的意识
我理解的环境意识,就是人如何看待自己与身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人合一”,西方的环保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伦理”则是LNT的基石,以上都是在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东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人将形而上的“道”,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术”。因此,尽管LNT是源自美国的舶来品,但最根本的精髓其实与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由此看来,人类从古至今向往美好自然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只是运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从这个意义来看,LNT正是一座可融合中西的媒介桥梁。
可以说,很多意外都是因缺乏风险意识引发的, 如果我们合理管理风险,很多状况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比如,爬山的时候穿内增高鞋,导致崴脚; 对前往地区路线不熟悉而迷路;对天气状况的预估不充分,导致意外发生而无法实施救援。作为一名户外徒步露营参与者,应对所参与行程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对领队能力以及队友状况熟悉。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体能有正确衡量和评估。在户外每个人都要首先对自己负责,尽量避免给队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家都知道,一旦在野外发生事故,生命是第一位的,大规模的救援过程并不会考虑对环境的伤害。另外,我们说最不应该留在山里的“Trace”应该是――生命。因此,建立充分且足够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的。
2.“必要”VS“想要”的博弈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食物的准备往往是过剩的,比如两天的露营活动,晚上常会是顿“腐败大餐”。难免剩下的过多食物,如遇炎热天气坏掉造成浪费是小,在野外由于储藏不当招致野生动物的侵扰袭击,可就不好玩儿了。而如今的户外运动中轻装简行才是王道,在长线徒步中大家在一起脏并快乐着,所以没必要带太多不用的衣物而白白浪费体力,一物多用或者尽量选择重量轻体积小的装备,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才是真,切记不要真把自己当成驮夫了!
3.团队规模
4~6人的团队是比较理想的人数,团队人数少意味着行动比较集中,露营的范围和影响区域也小,同样,4~6人交谈时的声音分贝,也会较人多时低很多倍。
4.在源头减少垃圾
在后面还会专门提到野外如何更好地处理垃圾,但是行前准备中这仍然是个必备环节。在北京清山捡垃圾活动中,我们发现最多的山中废弃物是食品的小包装、饮料和矿泉水瓶、湿干纸巾等。出发前重新打包食物,去除多余的食品外包装,尽量避免将垃圾带入山林的可能性;使用水袋、水杯来代替一次性饮料瓶,我们在方便与可重复使用两者间权衡,无疑后者的环境伤害会更小。如果真有大自然的搬运工,多么希望他们可以清理荒山里所有被遗弃的矿泉水瓶啊!
可承受地表的行走和宿营
在野外,什么样的地表可以称之为可承受?宿营地又该如何选择?有哪些以前我们忽略的、但却是值得注意的事项?
目前,国内规范的步道系统并没有建立,各地景区或者郊野公园主要以台阶路或者栈道作为引导或导览路径,对于在相对更原始的环境中徒步、露营时我们可首先参考以下图表:
非常坚实地表 坚固地表 脆弱地带
岩石 干草、牧场 植被茂密的丛林
砾石、碎石 落叶或针叶覆盖 湿草甸
海边沙地 草地 植被稀少区域
雪地、冰川 高山冻原
1.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土壤在经过频繁重复踩踏之后会硬化,既不会生长植被,透水性也变得极差,这就是我们在很多徒步路线上看到的积水泥潭的缘由。因此,LNT建议队伍在行进时尽量呈一字纵队,并走步道中间。纵使步道泥泞潮湿,也请在步道中间行进,避免踩踏步道边缘使之加宽,或者泥泞面积扩大, 如担心鞋袜污损可以穿着雪套或绑腿。
抄近路、走捷径都会对边坡植被造成很大的伤害,天长日久,缺乏植被保护的地表随着雨水冲刷,水土流失等灾害便会接踵而来。这一情况在香山、处以及城市周边人流量集中的郊野山地屡见不鲜。
2.没有步道的区域应如何行走
进入自然度较高的荒野地区,请选择岩石地、沙地、碎石地以及雪地等坚实地表行走,以降低对植被及地表的伤害侵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分散行走可以避免新的步径形成;应尽可能的避开稀有动植物的栖息地,特别是动物的期、生产期和幼崽抚育期这三个最敏感时期; 如果不可避免必须要经过,请将脚步落在破坏性最低的地方,队友应紧随其后快速安静通过。
3.露营时的注意事项
尽量使用现成的营地,避免重新开辟新场所以减少植被的破坏;集中并尽量缩小帐篷、背包与煮食区域等活动范围,避免造成露营区域以外新的土地区域;将睡觉地点与煮食区域分开,避免野生动物的干扰或攻击。
若在自然的荒野区域,没有现成的露营区域,LNT要注意哪些细节以避免环境影响?
请寻找较大面积的岩石、碎石或其他坚固区域作为煮食区及睡觉地点;尽量保护环境脆弱的,如植被生长、生物活动和土质松软等区域,因为这些地表可能需要经过很久时间才能恢复原貌。搭建帐篷前,请先观察营区周围是否有动物脚印、粪便等明显的动物活动痕迹,请选择一处看起来安全,比较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区域。避免在同一地点停留两天以上;离开时,将产生的垃圾一并带走,将搬离的石头、树枝放回原位,或将落叶、松针均匀散布于营地上,让人为使用的痕迹不要太明显,也让营地尽可能恢复至原来面貌。
适当地处理垃圾
关于“垃圾”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普遍的问题,从2009年参加自然之友登山队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参与捡拾垃圾,也是因为捡垃圾的活动才慢慢开始接触LNT,而后也因此将我引向了学习自然教育这条路。不妨从捡垃圾这样看似无效的末端处开始思考,这些垃圾从何而来?它们被抛弃在野外之后又会去哪里?是如何被处理的?
就目前我接触和看到的状况,野外焚烧是最普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方式,我曾在2012年白河青石岭向四合堂方向路边见到一处2/3米高的岩洞,因为焚烧垃圾已经被全部熏黑了。
或许是因为《让子弹飞》这部电影让这里一下子出名,交通便捷容易到达,出行难度系数低,人人可前往。随游客的增多而带来的累积破坏力超出了这里自身的消化处理能力。焚烧是最简单和快捷的处理方式,但同时也是隐形危害最严重的方式。 毋容置疑,焚烧垃圾让当地居民受害最严重,但是从某种角度说,他们也是利益的获取者,然而付出的代价不是经济的而是环境的。由此看来,在某处无意丢弃的一个垃圾不再和我们的生活了无关系了,它们可以转换存在形式,继续存在并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拿白河来说,它作为北京密云水库最主要的饮用水来源,这里的环境状况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垃圾问题,不仅仅限于户外领域,也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和每一个人的长远利益息息相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有例外,是从“源头治理”―从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特别是一次性塑料袋,那种非常薄的质次价低产品。正如我们在LNT“充分事前准备”中提到的,出行使用水袋、水杯从而减少一次性矿泉水瓶的使用; 重复利用一些东西,延长它们的生命周期,把每样物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我自己就有一个用了很多年的在户外装坚果零食的小瓶子,其实原来它是一个装钙片的瓶子,容积大也比较轻盈,装满它一般可以满足两三天徒步露营时的零食需求,已几乎成为我出行的必备。我想说,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富足了就可以肆意浪费资源,我们如果不想被雾霾侵袭、不想时刻担忧食物和水的安全,那么就从垃圾减量开始吧。
似乎说到垃圾问题,就像打开话匣子不易收场。我们赶紧书归正传,谈谈在户外如何妥善地处理垃圾。
1.打包带走一切废物垃圾
在离开露营地休息区前,请将垃圾、食物、厨余(果皮、食物残渣、蛋壳等有机垃圾)全部打包带走。或许您会问,像果皮这种可降解的物质丢弃在野外是没问题的呀!?从LNT对环境最小冲击角度看,果皮在野外降解时间因为地域和气候不同,时间长短不一;且多数情况下人们是直接抛弃,没有掩埋的话其降解时间会更加漫长,即便掩埋也很有可能被动物刨出来。而无论是水果还是厨余,人类食物中的各种食物添加剂都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干扰动物本身的饮食习惯,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或许国内不是很明显,在加拿大,大灰熊在垃圾桶搜寻食物从而造成对人类侵扰的报道屡见不鲜。此外,如果此类垃圾被随意抛在休息区或露营区,也会带来严重的“破窗效应”,人们看地上本来就有垃圾,之后就会越扔越多而最终难以收场。
2.请不要用“火”解决垃圾问题
金属、塑料等均不能完全燃烧,况且一旦引起野生动物注意还存有安全隐患;也不要掩埋,动物嗅觉非常灵敏,会将它们翻出来,或遇风吹雨淋垃圾外露出来。因此,请在出行前,计划好每餐食物及用量避免浪费,也在开始就考虑好垃圾带出的装具,LNT建议带出自己所有携入的垃圾。
3.排遗的处理方法
如果按照上述全部带出的要求,那人类自身的排遗该如何带出?不如我们先说说,处理好排遗的重要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水源污染、疾病传播等问题。若所去区域确无厕所,可用挖猫洞的方式处理排遗:选择较偏僻、不太接近营区的地点;并视团队规模选择集中或是分散的如厕区域;尽可能远离水源、营地、步道及排水系统(国外一般建议60米以外区域);用小铲挖一个深约15~20厘米的洞,过程中请一次让土层大致分上下层摆放,掩埋时再依序回填。尽可能减少卫生纸、生理期用品的使用,并将废物收集带下山;冬季结冰时,土壤层可能被深埋在冰下数尺距离,因此较好的方式是用便便袋将排遗全部带出。至于小便,建议在砂石等无机土地表解决,由于我们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盐分,如果按照惯有做法去“给植物浇水”,会引得动物去啃食叶茎。
4.物品清洗及废水的处理方式
清洗物品请用干净的器皿盛水,带到远离溪流或水源处清洗,建议60米但可视 在地情况而定。
请勿用洗洁精、洗发精、牙膏等清洁剂;可以用苦茶粉、茶叶去除油污,使用盐清洁口腔。
5.减少人为标记
避免沿途留下人为痕迹或记号,可以使用地图、定位仪等工具来确定方位,取代沿路的路条,太多路条除破坏景观,也可能限制树木生长与健康。
看看你的生活习惯更偏向于下面哪个族群呢。 如果有些生活习惯不能马上调整,那么,至少可以对照营养师开出的营养补充清单,不管是摄入食物还是营养补充剂,马上行动起来吧!
外食族
一个人的工作餐总不能点很多道菜吧?饭局上的大鱼大肉不吃浪费多可惜啊?爱吃烧烤没什么大不了吧?殊不知为了保证食物美味可口,很多饭店的招牌菜都是采用了煎、炒、炸的方法,盐、鸡精、色素使用得也多,看看盖浇饭上的那一层亮油,就连浓浓的白色鲜汤,也是由脂肪微粒组成的。你被美味佳肴吸引的同时,慢性胃肠炎、高血脂症、肥胖也都如影随形。
营养补充清单:1. 在外就餐应尽量挑选清洁卫生的就餐环境,远离煎、炸菜品,多吃蒸、煮菜品,用清淡多菜品的套餐取代单一的菜品,小吃则建议在正规店铺购买当天手工制作的食品,减少摄入不合格原料与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风险。
2. 聚餐时先吃点主食再吃菜,主食可以增加一些饱腹感,这样可以减少多油、高脂菜肴的摄入,必要时可用白水,涮去菜肴上过多的芡汁和油脂。
3. 考虑到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外食族的你很有必要每日服用1粒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复合型营养补充剂。
宅人族
宅人们往往长时间盯着屏幕,消耗了大量的维生素A,缺少户外活动,人体难以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加上饮食难有保障,不少人都是饮料+泡面度日,容易出现精神不振、皮肤暗淡、粗糙乃至脱发的问题。
营养补充清单:1. 要想避免宅生活对皮肤的损伤首先应当及时调整体内脂类代谢,补充维生素A、C、E,所幸这些都可以通过牛奶、鸡蛋、坚果、草莓、番茄、深色蔬菜等等这些很容易购买和储藏的食物来获得。
2. 作为一名资深宅女你还可以每天给自己泡上一杯、枸杞、决明子茶,起到解压和明目的作用。
3. 为维持皮肤健康、延缓衰老,建议菜单中鱼、谷类和大豆占有一席之地。
4. 如果不能保证户外运动还是建议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精细族
人类的进化过程决定了食物感官的美味大多来自于糖和脂肪,现代食品工艺使得食物外观更多是依靠色素等添加剂,而且食材功夫下得越多,营养成分自然也流失得越快。对于一个饮致主义者最常摆在面前的健康问题就是——便秘。原因是,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B族,同时高脂肪饮食也增加了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黏膜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过于精细的食物残渣还容易残留在牙齿上,产生酸性物质对牙齿造成伤害。
营养补充清单:1. 你一定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爱美糕点的你要让自己尽早喜欢上全粮的味道,比如糙米饭、荞麦面、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者适当选择维生素B族补充剂。
2. 绝大多数的天然色素都含有抗氧化成分,你自己做菜时尽量多采用深色的蔬菜水果。
3. 已经便秘的你每日一杯益生菌含量高的酸奶必不可少,并多选用一些豆类、薯类、菇类食物,这些食物与蔬菜水果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可以让你的肠道动起来。
夜猫族
夜猫子一族除了众所周知的睡眠不足导致肝肾负担过重以外,就餐不规律带来的暴饮暴食也是个大问题。很多熬夜一族身边都会放一些威化饼干、薯片类的垃圾食品。再加上咖啡与浓茶中的咖啡因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族,为了维持视网膜感光,维生素A又被带走不少……夜猫子的营养问题非常不容乐观。
营养补充清单:1. 熬夜者阴虚内热的比较多,平时就应当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对于夜猫子一族来说,消除熬夜危害的首要方式就是补充睡眠。如果熬夜是由于办事拖沓、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可以尝试下熬夜后的第二天早餐之后喝一杯咖啡,白天提高效率把事情完成。
其实,我们都能遵循减法生活的理念,不仅仅会减少对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给我们带来安宁、纯净的灵魂,更会为我们的健康增光添彩。
减法生活一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程度高的食物
英国营养学家帕特里克・霍尔福德建议我们,选择食物时多选择“天然的,新鲜的,完整的”,因为天然食物加工程度低,营养素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新鲜的苹果,含有较多的钾、维生素、苹果酸、果胶和苹果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是非常健康的食物,而加工成果脯之后,其中的苹果多酚、维生素C损失殆尽,矿物质、苹果酸等也难免要流失一些,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还要添加甜味剂、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而且加工程序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食物不安全的风险。
当然跟不必说,在加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电,要用到塑料包装
所以,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程度高的食物,一方面是在减排、减污做环保,另外一方面也在为我们的健康加分!
减法生活二
外出应酬。适量点菜,够吃就行
中国人的饭局,十之八九都会有剩菜。只有桌上有剩菜,才能证明客人吃好了;只有桌上有剩菜,才能说明主人不小气!这是饭局中常见的事情,也应了那句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过着无垃圾生活的美少女
Singer在纽约过着无垃圾生活并将其记载在博客上。她多半通过避免有包装的商品做到,但有些情况下她会放弃整个产品用自制版本来代替。例如,她的牙膏是一种椰油、小苏打和薄荷油的混合物。
Singer避免垃圾的最佳方法就是避免包装。不购买有包装商品,而是带上自己的容器去批发店买。生鲜产品就更容易了――在本地菜场或超市的散装部购买,带上自己的编织袋而不是从卷筒上再扯一个塑料袋。
在家里,你能将食物垃圾堆肥,用布代替纸巾,把清洁剂之类替换成批发购买的橄榄皂。你甚至能回到清洁剂时代之前,用小苏打清除油脂。
批发购买也是一个秘诀。Singer说:“批发产品通常包装在容易回收的包装里。”对于当地没有散装货商店的人来说,批发购买也是关键。我向Singer提起她博客的很多粉丝都谈到邮购,似乎有违于她的本地、零公里理念。
她说:“我建议以这种方式采购而不是购买很多小包的特定类型商品,是因为所有这些包装都需要能量来生产和回收。”她指出批发产品的包装通常更基本,也更容易回收。
清洁产品是另一个问题。不过当你换成更简单的家制替代品时,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Singer说:“有些东西如醋很难找到批发,所以我选择买大玻璃瓶装的。”肥皂在合作社或自然食品店容易找到,或者你可以直接去源头:“也可以联系本地肥皂生产者,看他们是否愿意不带包装直接卖给你产品,从我的经验来看,他们会的。”
外带食物又怎么样?你当然应该能偶尔放松享用晚餐而不用做饭。Singer的建议是带上你自己的容器。“我会提前打电话,客气地问能不能自带容器,因为我不想使用塑料或者浪费一次性容器,至今我让人们答应的成功率是100%”。不仅同意,饭馆实际上喜欢这样。“他们通常说我自带容器真是太好了,希望看到更多人这样。”
另一个大问题是Singer建议把你现有的保鲜盒和塑料餐具替换成“可持续的、耐久的替代品,如有机棉、不锈钢、木或者玻璃。”
Singer的建议总体上很好,而且容易做到。更少的包装、多买散装货,如果你真的没法摆脱包装,请确保它是可回收的。
拒绝索求资源,坚持两年过“无垃圾”生活
一位来自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后Darshan・Karwat为了践行环保理念,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过“无垃圾”生活。他放弃了垃圾食品,拒绝购买新衣服甚至是卫生纸,坚持这样的生活一年后产生的生活垃圾装满了两个塑料垃圾袋。
当然,在实施这一行动的过程中阻碍也很多。他必须要停止购买有包装的食物,包括奶酪,只喝装在可回收玻璃瓶中的牛奶,停止为自己或家里购买东西――包括小配件、家具甚至是马克杯。走到哪里都带着叉子、汤匙、碟子和碗,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塑料餐具。
他说:“我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剩菜(我可以拿来做肥料)、牙膏和肥皂(很难进行再生)、卫生纸,其余的都作为垃圾或者进行回收。我把垃圾收集起来,包括音乐会的门票、标签、塑料袋、包装纸、玻璃,不把它们扔掉。”他补充道:“当我看到餐馆用纸巾将刀叉包裹起来,我会要求服务员将纸巾去掉。点饮料时我会说‘不要吸管’,会确保我点的汉堡没有用牙签将它固定起来。我做了能做到的一切,虽然有时有点尴尬。”
事实上,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一、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二、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不盲目浪费时间与精力。
三、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并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和一张信用卡。
四、信息极简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精简电子邮箱数量。
关注少而精,宁缺毋滥。时间线干净。
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五、表达极简
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
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六、工作极简
使用有效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即“将事情做完”)方法,不拖延。
及时清理电子邮件,不要让它们堆积起来。
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尽可能不做Multi-task(即“多任务”)。
七、生活极简
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锻炼。
穿着简洁、不花哨。
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关键词】 佝偻病 误区分析 预防措施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所获得的营养不仅仅要维持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机体生长越快,需要的钙越多。所以,处于生长发育极为旺盛的婴幼儿则需要更多的钙。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营养学知识,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仍是婴幼儿期多见的营养缺乏症,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2]。作者在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中存在诸多误区,现分析如下。
1.存在的误区
1.1 孕期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应从胎儿期开始,大多数女性怀孕后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高,饮食丰富,根本不会缺乏维生素D,因此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钙和磷丰富的食物;而怀孕后的大部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因而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不能经常晒太阳,结果导致外源性和内源性维生素D的缺乏,为先天性佝偻病[3]埋下隐患。
1.2 婴幼儿期未补充维生素D或补量不足:婴幼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特别是婴儿期。营养需要与成人显著不同,他们所获得的营养不仅仅要维持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相对比成人高。家长虽然注意给小儿在食物中补充了外源性的维生素D,或有时晒太阳,但两者补充的量远远满足不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从而导致小儿发生不同时期的佝偻病。
1.3 只注意药补,忽略了食补: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现在的家庭只要是饮食多样,食物搭配合理,并在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儿期补给充足的维生素D和丰富的钙、磷食物,注意晒太阳,一般是不会患佝偻病的,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城市的家长,不注意从食物中补充这些物质,而一味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而忽略了食补。
1.4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全面的认识:一些家长认为本病为“缺钙”,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维生素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
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2.预防措施
2.1 佝偻病是一种容易预防但经常被忽视的疾病,适当日照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由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窗,所以冬天要开窗晒,夏季日照也应少穿衣,不能过分遮挡紫外线。日照应适当,以不损伤皮肤为度。佝偻病的预防要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平时多晒太阳。多食用维生素D及钙、磷丰富的食物。如不能做到以上者,应在妊娠中、晚期每天补充维生素D 400~800 IU,或每月一次给予维生素D 5~10万IU,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2 婴幼儿的预防:小儿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11ng/dI)。 但专家提示要注意日光的影响因素,如:季节、气候、空气污染、环境因素、生活方式、衣着、皮肤类型等;夏季要注意防晒伤。近年来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可能导致过多儿童健康问题,故不主张过多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线疗法。如不能晒太阳者,纯母乳喂养婴儿建议生后2周摄入维生素D 400 U/d至2岁,混合喂养婴儿可延长至满月后摄取维生素D 200-400U/d至2岁。人工喂养婴儿每日摄入500ml配方奶粉。可摄入维生素D 200 U/d,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可酌情减少维生素D滴剂的补充量,甚至可不添加[4]。平时注意多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还是完全可以顶防的疾病。
2.3 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一l000 U/d,3个月后改为400U/d至2岁[5]。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D(VitD)每日供给量:0~6岁儿童为400U/d,7岁以上为100U/d[6]。
2.4 增强体质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及加强体质对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佝偻病是一种容易预防但经常被忽视的疾病,因此应该大力宣传防治佝偻病的知识,得到每个家长的充分合作是预防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2.
[3]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57.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