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科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要明确真实。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 设计的任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任务驱动”在教学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我认为这种教学法真正把“教”师变成了“导”师,“教”课变为了“导”课,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办法之一。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2. 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兴趣。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强大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兴趣上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而缩小差异的捷径就是教师对自身多方面爱好的培养、对主动探究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引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设计的任务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对计算机课程保持相对持久的热情,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对某节课有三分钟的热血。
3. 设计的任务要“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技能的学科,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们只能解答书本上的一些例题,对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我们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声音与视频的教学中,如果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直接搬到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真正体会到声音与视频软件的用途。于是我将声音的教学设计成自己动手制作手机铃声,让学生现场录制声音,然后处理成最后所要的效果。并且,针对大家在网上下载歌曲制作手机铃声中遇到的问题,将截取歌曲,转换格式等知识点融入到了实际问题中。课后,很多同学和我说,上课所讲的问题,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难题。可想而知,他们也听的非常认真。另外,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近期的开支统计情况。在数据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张以四人为小组的通讯录。这样,在解决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
4. 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创造性和层次性。
设计的任务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对计算机课程保持相对持久的热情。我在教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表格部分时,设计了以中学生消费调查情况为素材制作表格的任务,因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所设计出的表格风格各异、个性十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机器人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33-0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机器人课程涉及到机械、电气、传感器及控制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在机器人的课堂教学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安排一些综合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1 任务驱动法在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机器人课堂教学,学生首先要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对机器人进行反复的组装、改造、调试,整个过程繁琐枯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索然无味。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机会。以“机器人巡航控制”为例。首先给学生观看机器人灵活行走的视频,机器人可以走三角形、五角形、走8字等,激发学生的视觉兴趣。然后,给出本次课的任务―让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要求:第一边和第二边向前走,另外两个边向后走。此时,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达到这个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不同的学科都有它独特的方面,机器人课堂上的小组划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将动手能力、编程能力、组织能力充分考虑其中,使每个小组更具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机器人巡航控制”任务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后,由组长组织大家将任务实现的思路进行交流,记录员记录,然后一起组装,由调试员进行程序调试,直至机器人能够走出一个正方形。此任务中涉及到的程序有:向前巡航、原地转弯、向后走等。部分程序如下:
3) 与能力不同,所以任务完成的进度也不同;另外,小组间不同的思路会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辩,因此通过竞赛的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各小组间进行互动,既展示自我,又学习别人的优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竞赛,学生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
3 结论
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思考、动手、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展示学习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仲照东,李益明.机器人教学与高职创新教育[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秦志强.C51单片机应用与C语言程序设计[M].2009.
[3] 胡晴云.任务驱动法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4] 孙世杰.开展机器人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国际结算实务 实践教学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国际结算实务》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核心课之一,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结算规则的前提下,能够熟练进行国际支付操作程序,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应用将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应用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从掌握理论 - 应用知识 - 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二、传统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国际结算实务》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比如票据的填制与审核,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等,如果单纯的理论授课,学生不能进行实践操作,参与程度很低。另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对于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上课就缺乏积极性,更是谈不上创造性的培养。
(二)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无法实现职业素质培养。
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业务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包括很多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高职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三)缺乏适合的教材。
目前采用的教材大多数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的讲解,而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应加强实际操作性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学会自主开发实训教材。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国际结算实务》中的运用
(一)积极开发实训软件的实训指导书。
根据实训基地引进的国际结算实训软件,经过两年的运用与开发,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国际结算实务实训指导书》,经多次修改,已印刷成册,配套实训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训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实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大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让学生紧紧围绕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另外,采用分组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相互合作精神,形成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任务分配。
教师把内容分成几个项目,项目下设任务,任务的提出要从整体流程上设计,从角色出发,完成可行的任务。例如,信用证项目下,首先划分“信用证申请书的开立”任务,首先明确学生要扮演进口商的角色,到银行去填制信用证申请书,任务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2.相关知识
要完成一项任务,要有知识准备,所以,老师在布置完学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后,讲解相关知识点,具备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去实际操作。比如,在“填制信用证申请书”任务下,老师要讲解信用证申请书的内容,填制时的注意事项,学生掌握这些之后,才能去完成任务。
3.任务实施。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由老师带领大家去完成这项任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讲解,使学生掌握任务所设计的内容、所需要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完成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等。
4.知识拓展。
这部分是对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拓展,比如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国际惯例等内容,在这一部分中体现。
5.技能训练。
一个任务实施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技能训练部分,分组形式充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技能训练部分下的任务有每组独立完成,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完成任务。
(三)教学基地软件模拟实训。
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在学院的综合实训室利用专业软件,模拟全真的结算情境,将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升华。
在信息技術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国际一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如何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1]。
现代密码学课程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还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应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与空间,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地探究,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实现探究性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
1 现代密码学课程特点分析
⑴ 学科面广,知识点多
现代密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数学、情报学、图象学、计算机、通信、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4-5]。现代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数论、抽象代数、概率论等基础学科,是数学理论知识在信息学科中的应用。同时,现代密码学又与计算机和通信学科紧密相联,用于保证信息在计算机和通信中的安全性。另外,现代密码学领域的一些新兴技术又与图形学、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比如数字水印是对图象、视频等载体信息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DNA密码利用生物技术对DNA分子进行计算研究。如何恰当地编排学科知识内容学习,又能合理地贯穿这些知识点是现代密码学课程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⑵ 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内容不够前沿
目前大多数现代密码学教材理论知识都采用经典算法,如DES、AES、RSA、MD5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算法。虽然这些算法对学生了解相关密码体制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无法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公钥密码体制,通常书中对RSA、ELGamal、椭圆曲线、背包密码等经典算法有详细的算法描述和安全性分析,而对于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基于属性的密码体制这些新的研究热点,却很少有教材介绍,即使有,也是简单介绍其概念和原理,缺少具体对算法的研究。学生无法从书中了解到前沿知识,学到的知识永远落后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容易产生所学知识无用的想法。
⑶ 实践性强,教学模式单一
现代密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大多数院校安排课时是以理论课时为主,实践课时较少。以本校为例,现代密码学理论课时40个学时,实践课程仅有8学时。学生缺乏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普遍反映学习算法时比较吃力,比如RSA,DES,AES,ELGamal等算法原理在课堂上都能听懂,但真正上机编写却无从下手,在实际中不知如何应用。
因此,针对现代密码学的课程特点,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任务设计
现代密码学包括古典密码、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杂凑函数、数字签名及密钥管理等基础内容,涉及内容比较多。将现代密码学整个知识结构理清,认清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将大大提高效率。整体上以理论教学为引导,注重任务和实践,将知识设计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并且各个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整体知识结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目标在于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任务设计是实践性教学关键的一步,每一节课都应该提前思考并设计好教什么、怎么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什么样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任务设计难度不能过大,使学生无法完成,也不能设计过于简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任务设计时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还需要满足學生的层次需求,更重要的是,任务要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挑战性。①趣味性。该特性主要是借助Flash、视频、PPT等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任务一通过网购安全、手机隐私安全等问题作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现代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掌握现代密码学课程的内容,突出学习密码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知识性。任务设计时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能够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涵盖在任务中。通过任务,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更加清楚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及其之间的联系。③实用性。通过将任务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挑战性。每个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程度都是有层次的,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给每个学生多种选择。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充分挖掘此类学生的潜力。
3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
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等具体的实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引导。课堂内容与任务确定后,需要教师对任务场景进行分析,向学生提出若干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对问题进行分解、自主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授”转变为“引”,需要教师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摸清楚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基本特点,以学生积极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该环节是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仅仅负责提供资料,由学生自主探讨、解决访问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最新、最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集、教学视频、学生作品等教学资源,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找出完成任务的最佳解决方案。该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挑战能力。
协作交流。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后,协作交流可以作为学生思路交流、成果分享、观点碰撞的平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互相补充与优化,进一步促进学习与合作。教师在此环节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因争论激烈而偏离主体,对一些疑难问题,适当的给予引导,以免学生进入死胡同。该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思维发散、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
总结提高。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提高。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总结,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完成学习研究报告。其次,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报告进行陈述,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欣赏他人的成果,学会反思与总结自己成果的优点与不足。最后,教师需要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些共性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点评。此环节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获得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获取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是试卷,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基于任务驱动的考核方式可以多元化,通过理论考试、实验评价、过程考核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避免了片面的以学习结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全方位的考察学生整体水平,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理论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包括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等。实验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考虑是否按规定独立完成或者团队合作完成、是否提交研究报告等因素进行评价。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评价,比如能否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能否自主地搜索资料,能否创新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等等。
5 总结
现代密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涉及领域较广,要求也相对较高。现代密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对信息安全发展、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和考核评价三部分着手,结合现代密码学的课程特点,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密码学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对同行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杜红乐,张燕,辛建军.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4.30(10):32-34
[2] 罗铭,卢晓勇.基于行动导向的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3:39-43
[3] 董理君,武进霞,康晓军.信息安全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5:57-60
[4] 张珲,王剑,刘俭.“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课程研讨式教学[J].电
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6):63-6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在当今,信息素养的培养已颇受有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应该明确的是:信息技术更新之快,未等学会就可能已过时。因此,“灌”式教学被弃、教学模式变革已成必然。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能充分体现和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创新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被信息技术教师纷纷采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一、充分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任务之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共同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达到建构知识的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真切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责任感,促使其积极地参与构建安全、健康的信息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这种认识,教师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一个自主探索、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一个良好平台。在这个平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获得的。
二、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注意三方面的因素:1.把各知识点,分主次、重难点,科学有序地穿插在任务中,要环环相扣,不能简单罗列;2.任务要体现出层次性,尽量照顾所有学生;3.任务本身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明确任务,创设情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出任务,即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的激情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问题提出后,进行适当的分析,把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单任务,这样才可以与所学过的知识点相对应,以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探共研,尝试发现。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应坚持自主与协作结合的原则。所谓“自主”即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协作”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像力,学习的主动性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时,教师处于一个引领的位置,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可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操作的快捷、对象的插入位置、色彩的搭配、效果的选择等,力求使操作更简单,使作品更富于创新性和艺术性。教师也可适时出示一幅未完成的作品,鼓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个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对于学生的各种处理方法教师都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感,进一步使其乐学、能学、会学。
3.科学评价,培养情感。在此阶段,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营养”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动漫游戏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51
1 引言
在数字化的娱乐产业链中,动漫产业已经逐渐占据了其主导性的地位。而我国各个高校中的《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具有共同的特点,该课程主要有课程内容覆盖范围广、内容的跨度大、设计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各高校的学生要全面、熟练和完整地掌握动漫游戏设计的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漫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 动漫游戏的概述
2.1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包括动漫和漫画两种表现形式,它的产品包括了漫画图书、报刊、影视、舞台剧等,它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进行动漫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和销售等,同时,随着动漫的逐渐风靡,衍生出了众多新的产品,动漫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2.2 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按照其介质分,有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等。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手机的不断更新和飞速的发展,给游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
2.3 动漫游戏专业
动漫游戏设计专业是随着动漫和游戏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动漫游戏的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它的职位发展也及其迅速,涉及到了动漫游戏公司、玩具公司、网络公司、手机游戏公司和专门的动漫培训机构等。它的发展领域已遍及建筑、三维动画、影视动画等,设计程序包括了动漫游戏的策划与运营等。因此,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二是该教学法所驱动的是特定的任务,因此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法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法有一定的区别[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与学是围绕同一个目标及这个目标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任务活动为中心,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对问题的积极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有相对应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能及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合起来。而任务与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个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从而形成了一个层次性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与动漫游戏专业中的层次性与实用性相符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要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就要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在任务的设计中,对任务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过简单了针对不到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知识,难度太大了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影响教学的进度。
其次,任务的设计过程要循序渐进,这主要与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的特点有关,因为一个完整的动漫游戏设计项目包含了众多的内容,因此,在动漫游戏设计专业中,任务的设计要从易到难,从基础开始,逐渐深化,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把大的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层层递进的,从基础开始,逐渐过渡到重难点,这种任务内容的设计,一方面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课程中的每个细节操作,另一方面,从易到难的任务安排,使得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为后面深化的高难度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的目标,由于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践任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实践性任务和动漫游戏的模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这容易导致学生忽略课程任务的要求。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拨云见日,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及创新能力。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漫游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环境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动漫游戏设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不同的教学环境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结合多媒体进行图形、视频、音频和文字等的综合处理。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分解中的应用
所谓任务分解,就是将课程中的任务进行分解,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把难的任务进行简单化的分解,因为所有难的任务都是有多个简单任务组成的,这样,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实现知识的层层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任务的能力。
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评价中的应用
任务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和弱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迅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好的任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是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中,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碧琴.论我国动漫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4.
[2]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浙江学刊,2008,(2):3-5.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现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其中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习的目的更加的清楚明了。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出台,其中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此“任务驱动”教学也就应运而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快速牢固的掌握并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其操作步骤,让学习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率,感受学习的快乐。对此,笔者在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对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望各位同行斧正。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综述
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制定一个学生共同学习的目标任务。并对其中的问题不断地求知,同时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并与其他的学生合作或者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探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洞察与解决能力。根据“任务驱动”教学优势,我们可以发现其可以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技巧与与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话虽如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满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使用条件。对于某些理论知识,基本概念,例如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编程语言的书写格式等,还是要以传统的老师口头传授模式为主。学生要想系统的学习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明确其自身的学习目标。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所以说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构建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1明确任务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
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将繁杂的教学内容细分成许多小的任务,但是每个小的任务之间又要有必要的联系,这样把教学目标同任务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去完成每个小任务。等到所有的小任务完成过后,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同时老师也能完成先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抽象的,不可触摸的。但是任务相对来说却是具体的,所谓的具体是指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任务来敦促学生完成,实现其教学目标。
2.2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完成的热情
任务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欲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实用性强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为此老师在教学时应当把任务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深刻的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老师可以利用好这些计算机的优点让同学们意识到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这门课程有这重要的用途,在将来有着光明的未来,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因材施教,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任务完成能力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才能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例如有些学生在完成Excel的制作的时候,有时候需要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有的学生能够流畅的使用这些函数,而有的学生却始终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函数的应用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就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造成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教学。对任务的难易程度要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要“特殊照顾”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对那些完成任务能力强,思维能力敏捷的学生加以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4要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当任务提出后,就要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教学,是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的任务必须要学生清楚明了,切勿模糊不清,同时任务要包含以往所学过的知识,让同学们温故而知新。然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的老师将教学目标同任务划上等号,其实这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大的整体的概念,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的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计算机应用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上更加的得心应手。
3、结语
现如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高度智能化,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创新,来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下发挥出来,让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发自内心的去享受,只有学有所成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4、参考文献
[1]黄祥淡.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36-37.
[2]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任务 任务驱动法 上机课 应用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77-02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上机课中运用的优点
2.1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上机课是基于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通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主动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操作,自己体验,从而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2 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之一。上机课上,学生为完成“任务”,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学生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毕业后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2.3 随时监控、引导学生
上机课上,教师通过教学广播系统软件,可以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既可以只监控一台,也可以同时监控多台,且多个监控点可以随意切换。如发现学生打游戏等从事学习以外的活动,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醒,也可以电脑监控屏蔽,保证学生都能认真学习,而不会做学习以外的事情。通过切换还可以让某个学生演示,其他的学生可以及时观看这个同学的操作。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上机课的应用
根据分析,我们知道在上机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以《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为例,试谈任务驱动法在上机课中的具体应用。
3.1 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在上机课上必须创设真实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我在上《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时,先告诉学生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自己都会安装电脑。学生一听说自己会安装电脑,马上就兴奋起来了,自豪感就溢于言表,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接着通过教学广播系统给学生演示《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的课件,让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了感性认识。然后拿来一台电脑,拆开主机,把主板、CPU、内存条、硬盘、显卡、声卡、风扇等各种硬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现场安装。
3.2 设计任务驱动
学生由于个体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不同,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就不同,学生设计的任务也不同。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节课中,我把学生分成:(1)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待提高;(2)基础知识较好、但对计算机学习愿望不强:(3)基础知识好、且对计算机有强烈学习愿望这三类,给不同类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而同一类的学生设计的任务则相同。对第一类学生只要求他们会认识主板、CPU、内存条、硬盘、显卡、声卡、散热器、插槽等各种硬件即可;第二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第一类学生所需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把各硬件安装成一整的计算机;第三类学生则要求他们不但会安装计算机硬件,还要会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及一些必要的软件,确保安装的电脑能正常使用。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下图所示为三个层次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
3.3 学生自主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问题解决的潜能。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节课中,不同类的学生在明确各自所需完成“任务”的同时,根据自己对计算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自身需求、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同时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4 学生之间协作学习
同一层次的学生为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吸纳其他学生的优点,获得大于一倍的学习效果,同时各种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节课中,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对各硬件的功能进行阐述、说明,从而获取更多的学习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技能为重点。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1)教师评价。上机课上,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点评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评价时教师一定要面面俱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同时要注意,尽量多用表扬的、鼓励的语言点评,多对学生持肯定、包容。尤其是班上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待进生,教师更要多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重点点评,给予表扬。同时又要指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学生也会知道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给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他人评价。在上机课上,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让本组或相邻的同学互相评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监控软件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全班同学对其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他人,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而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生自我评价。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到自我评价表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 任务驱动法在上机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尊重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不同,他们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4.2 设计‘任务’的分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将“任务”分层次,同时设计的“任务”要具备一定容量、一定梯度。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任务”太难学生不易掌握,会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任务”太简单学生认为没什么好学的,会形成骄傲自满的思想,上课就会不集中,同时还会在心里对教师“不尊重”,认为教师没水平。
4.3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优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教学中以学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来激发学员兴趣,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其显著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
1.角色的转变:变学员被动为主动,变教员主动为主导。
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员为中心,学员被动地接受教员灌输的大量理论知识,压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束缚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而来自德国的先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员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员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员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员兴趣、激发其创造力。
2.过程的转变:变理论知识的灌输为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员主动讲授理论知识、学员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每次教学中,先由教员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再由教员指导学员动手完成任务,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被改为若干个具体任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为原则、为完成任务服务。
3.目标的转变:变知识掌握为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重在让学员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任务驱动的专业化课程体系不同,它以培养任职能力为目标,按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适应未来部队任职岗位需要。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电子技术实验一般都是验证型的,其主要目的是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所学定理定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类实验课的特点是:教员是主角,学员是配角,实验内容、模式、形式被固定化。因此,学员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在实验过程中不思考、不分析,不能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现问题都依赖教员解决。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员演示、学员模仿的被动局面,创造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以“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实验为例,具体谈一下改进前后的实验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流程:教员发放实验指导书―教员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教员演示实验、强调注意事项―学员按实验指导书模仿教员进行实验―学员得到实验数据―学员填写实验报告。改进后教学模式流程:学员获取任务信息―学员制定工作计划―学员实施工作计划―学员控制工作质量―教员评定工作成绩。
1.学员获取信息
因本实验所需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已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所以教员可直接介绍实验设备、器材的使用,如电源、逻辑电平、示波器等;让学员观察实验中将会用到的元器件,如集成门电路74Ls系列芯片;讲解演示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并引申到测试给定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学员在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和基本测试方法后,教员向学员提出本次实验的工作任务: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的电路。每人有一个电键,如果他赞成,就按电键,表示“1”;如果不赞成,不按电键,表示“0”。表决结果用指示灯来表示,如果多数赞成,指示灯亮,输出Y=l;反之指示灯不亮,Y=0。
2.学员制定工作计划
将全班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三人,组员之间研究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即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对任务进行理论分析,列出真值表,化简表达式,经分析,可用不同方法实现工作任务。例如“与门”和“或门”实现,或者用“与非门”实现。学员经小组讨论做出决定,选择其中一种实验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并编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要求统一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测试数据(待填)、结论(待填)。
3.学员实施工作计划
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是实验的核心内容,此环节要求小组成员均要参加,亲自动手操作。组内明确分工,紧密协作,自己完成电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测试。同时教员向学员提供实验所需的集成电路芯片,现场巡回指导、提供咨询,并及时纠正学员在实验中犯的原则性错误,辅助学员完成实验操作。
4.教员评定工作成绩
实验完成后,学员将实验报告上交教员,由教员评判每个实验小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结果差异的原因,给出相应成绩,并给予学员鼓励性评价。再让学员展示实验成果,使学员获得自信和成功感。最后,教员将实验报告归档,建立长期的学员实验档案。
三、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成效
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遵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学员在整个实验活动中是主角
自己查找资料,讨论设计方案,做出决策,分工合作,分析结果,真正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从以往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2.教员在实验课堂上的角色、作用、任务均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