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

第1篇: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

李飞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魏氏伤科立足于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突出“内外并重、气血兼顾”的整体观念,注重手法、强调导引、擅用方药,以内外合治调复平衡。作为我国早期骨伤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魏氏伤科中西交融、取长补短的思想使她在现代临床上紧跟时代的步伐,却同时保持着传统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手法检查——指掌间透摸X线、CT、核磁片无视的端倪

“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肌筋”

魏氏伤科手法兼具传统治伤手法和推拿的特点,独具特色,强调将手法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魏氏伤科运用“望、比、摸”三法作为检查诊断伤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摸法。通过望诊,并与健侧对比,再结合摸诊:必须用双手细摸受伤的部位及周围邻近部位,对损伤的骨和关节、肌肉都需用手进行触摸,依靠触觉可寻找压痛点,根据压痛部位、程度可确定是骨折、脱位,还是软组织损伤。

望、比、摸三法,不仅在诊断技术落后的过去举足轻重,即使在影像检查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如,家长幼儿园放学接回孩子,发现孩子不停哭吵喊痛,又说不清怎么回事。急急忙忙抱到医院,家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此时,望、比、摸三法就派上大用场,医生通过手法检查,能做到对疾病有一个基本了解,作出初步诊断。此外,影像技术虽然先进,但有些疾病却不能在X线摄片或CT、核磁片上显示,如:筋出槽、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肋软骨炎、小关节紊乱、骨膜损伤等,望、比、摸三法的作用不可忽视。

附图:魏指薪指导李国衡检查病人(复件伤科照片左下图)

手法治疗——精确、迅速,手底乾坤拨乱反正

“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深有浅、有顺有逆”

魏氏伤科在手法治疗过程中强调要按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进行,并将手法细分为骨折复位手法(16种)、关节复位手法(10种)、软组织损伤手法(单式手法14种和复式手法18种)、内伤手法(8种)等,从而使手法的治疗更具精确度。

以魏氏伤科的基本手法督脉经手法治疗为例,督脉经手法是魏氏伤科治疗腰痛的基本手法,许多治腰手法均是在督脉经手法基础上进行加减的。术中在牵引的同时,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从脊柱棘突两旁自上而下进行点按,对压痛点进行强刺激,并点揉膀胱经穴以通利督脉、膀胱经之气滞瘀血,然后通过对患肢的提拉过伸达到拨乱反正、骨正筋柔、经络气血得以周流的目的。督脉经手法疗效迅速,如掌握适应证,排除急性炎症、脊柱结核、肿瘤或因内科病而引起的腰痛症,对年老体弱患者注意手法力量,往往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附图:督脉经手法治疗

导引锻炼——治伤不光是医生的事,病人也要动起来

“活动肢体,动摇筋骨,自身按摩,擎手引气”

魏氏伤科治伤除重视手法治疗之外,还格外注意结合导引锻炼治疗。导引疗法,或称为练功疗法。魏氏伤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及几代人的实践,对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导引方法,其中有刚有柔,或刚柔相济,姿势齐全;有的还结合呼吸吐纳,对促进骨伤科疾病的痊愈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导引疗法尤其方便了很多外地、郊区和老龄病人,让他们免去往返奔波之苦,并因为能够长期坚持而获益。

图为魏指薪指导病人导引锻炼

生活实例

顾先生48岁。右肘酸痛半年,曾在国外作局部封闭,症状已有改善,但在旅行中拎了重物以后,症状又反复,疼痛加重。经局封和理疗等效果不佳,而来找魏指薪老师治疗。

魏老诊为右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指导病人做一套屈肘旋伸导引法。整套动作分三步,包括屈肘、旋后、旋前、伸直等动作(见图1、图2、图3)。三步为1节,连做5节为1次导引,每天需练3次,不间断。1个半月后,顾先生症状基本消失,继续锻炼4个月后随访,已获痊愈。

传承人的心声

李飞跃

魏氏伤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简、便、验、廉的诸多疗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享誉海内外。在注重手法和导引等特色疗法的同时,魏氏伤科在方药运用上注重辨证施治,总结出了三圣散、断骨丹、四肢洗方、蒸敷方、扶气丹等一系列名方和验方,并通过创新,研制出了三七巴布膏等更符合现代临床需要的新型伤科制剂。

然而由于经费不足,以前很多常用的、疗效确切的魏氏伤科成方因临床研究不足而达不到审批条件,被取消制剂批号,损失了一批廉价有效的药物。而具有魏氏伤科学术流派特色的治伤手法和理伤导引等传统技术,亦缺乏系统深入整理。

我们希望,百年魏氏伤科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能注入新的活力,得到系统整理和研究。她的特色能以课徒、著作、影像记录等各种形式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祖国医学治伤“简、便、验、廉”的无穷魅力。

第2篇: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

目的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安排进行调整,并进行调查研究其合理性,以便不断优化实习方案。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参加实习的2009、2010级学生共95名学生。2009级实纲按旧计划,2010级实纲按新计划。实习结束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计划实施合理性,结合毕业考核成绩分析两组差异。结果两组同学的毕业考核成绩中总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经分析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专业能力和实习安排合理方面,2010级的同学认为更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安排更合理,与2009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医院总体满意度、基地设施及安全管理、管理制度、指导老师教学效果方面两个年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的方案的实习安排较合理,新增的实习医院在管理、实习基础设施及指导老师的安排方面也基本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

关键词:

中西医临床医学;实习方案;问卷调查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适应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医学专业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它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实行的一项工作方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我校中西医临床专业从2007年招生,从当前实际出发,着重培养临床实用人才,面向基层培养中西医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以“中医与西医并重、能力与素质协调、人文与科学兼顾、医德与医术相长”为专业教育特色。本专业截止2014年有四届学生完成全部培养计划,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2%,从事医疗技术职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8.9%,基本完成培养目标。调查研究前四届实习生实习情况后,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实习基地少、中医专科特色实践少、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少等。针对实习安排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安排进行了调整,并进行调查研究其合理性,以便不断优化实习方案,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临床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参加实习的2009、2010级学生共95名学生。其中2009级32名,2010级63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及前期基础课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9级实纲按旧计划,2010级实纲按新计划。

1.2研究方法对2009级的学生应用原有的实习方案,其资料作为空白对照。对2010级的学生实施新的实习方案。原方案:实习时间共52周,中医门诊6周,中西医内科病房18周;西医内科14周,外科4周,妇产科3周,儿科3周,传染科2周;选科2周(急诊科,皮肤科,影像科,心电图。)新方案:实习时间共52周,中西医综合科12周,中西结合内科8周,中西医结合妇科4周,中西医结合儿科4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4周,针灸科4周,西医内科4周,西医外科4周,传染科2周,急诊科2周,选科4周(影像科,心电图,其他)。实习结束后收集学生对实习中遇到的困难、专业轮科安排、实习基地条件等进行反馈,提出建议等。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习学生参与调查。结合毕业考核成绩分析两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ANOVA分析。

2结果

2.1毕业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同学的毕业考核成绩中总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经分析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专业能力和实习安排合理方面,2010级的同学认为更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安排更合理,与2009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医院总体满意度、基地设施及安全管理、管理制度、指导老师教学效果方面两个年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各高校虽有开展中西医结合专业,但培养模式各有不同,加上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医和西医是在两种异质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科学,属于典型的不可通约的理论框架,培养绝非简单的将知识相加。中西医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与疾病,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大差异[1]。因此目前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中西医并重,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国内各高校对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培养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模式,根据各自的优势及特点有“两个基础,一个临床”模式,也有“两个基础,两个临床”模式,在实习的安排方面也各有特点,如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附属医院为主的优质临床教学资源已相对紧缺,因此有的院校[2]利用设计模型求解的错位生成算法,在确定附属医院对实习生的最大容纳量后用该算法制订实习轮转安排表,使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有的院校[3]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新近下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院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比如医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工作中擅离职守、缺乏锻炼机会、心理问题等,积极开展对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及管理工作的改革,加强学生入科前思想教育及技能培训,优化实习轮转安排,增加了康复科、社区卫生中心、老年病科、肿瘤科等科室的轮转,并在实习期间有3~4周机动时间供学生考研复习。总结各院校对中西医临床专业培养的安排,大都结合培养目标以及各院校实际情况,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全面提高实习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工作作风和敬业创业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习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提高全面素质的必经阶段。在实习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解决临床问题相联系,培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向合格医师成长奠定基础。在调查研究前两届实习生实习情况后,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由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专业,而我校是以西医教学为主的综合医学院校,因此实习基地以西医教学基地为主。前两届实习生的实习基地较局限,以目前广州医科大学三间附属三甲医院为主。第二,由于实习基地的限制,实习轮科安排以西医科室为主,中医科室轮转时间上虽然没有减少,但中医科室以门诊为主,一些如骨伤、康复、妇科、儿科的中医特色不明显。第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不大,大多数时间已经按规定排满,而有的学生如果对某个专科感兴趣,希望将来朝某个专科方向发展,选择在相关科室轮转的时间自主性不大。随着近几年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中医院等几间以中西医并重的实习基地,结合以上实习安排中出现的不足,对实习方案进行了一些改革,突出“临床实用型”目标,从融合中西医并重理念、拓展实习基地、强化专科技能、提倡因材施教等方面优化实习方案,并推行建立实习生档案,尝试进行实习后调查追踪机制,分析实习改革结果,不断优化实习方案,提高实习生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①融合中西医并重理念:由于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师资优势特点,培养方案中按照“两个基础,两个临床”进行教学,即中医基础、中医临床、西医基础、西医临床等分别由学校附属临床学院的中医教师和西医教师进行授课,在原实习方案中的具体安排也是按照中医临床和西医临床进行轮转实习。只有在中西医结合病区实习生才可以体会到中西医融合的理念。虽然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实际临床中取长补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两套理论如何互补融合是优化实习方案的一个重点,新方案中增加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妇科、儿科的实习安排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合中西医并重的理念。

②拓展实习基地:由于我校中西医临床专业为新专业,所以前两届招生人数每届为30人,实习基地为学校附属的医院。而附属医院均为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所以学生的中医技能实习机会少,不全面。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和专业依附学科的发展,我们拓展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中医院等几间以中西医并重的实习基地。给学生选择锻炼的机会更多,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综合人才。

③强化专科技能:原实习方案中除中医、西医,内、外、妇、儿外,急诊、皮肤为选科,又根据目前临床中对医师急诊技能的要求,以及部分专科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针灸科的发展较好,市场需求大的现实,在新实习方案中增加了专科实习的时间,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针灸科实习时间各为4周,急诊为必选科室,时间2周。这样的调整有助于增加专科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符合实际临床需求。

④提倡因材施教:每位实习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以外,均有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方案中西医综合科室、中西医内科、西医外科等科室轮转中,设定了总的时间,具体的专科轮转时间可由学生选择,如中西医结合内科总实习时间为8周,在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中西医结合呼吸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科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科等科室中选择2个,每个科室4周。这个情况可以根据实习基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如可选择基地医院的重点专科科室,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选择。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充分利用了优势资源,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实用的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专业兴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果显示两个年级在毕业成绩上没有明显差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010级同学对新的实习安排、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比较满意,与2009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新方案的实习安排较合理,新增的实习医院在管理、实习基础设施及指导老师的安排方面也基本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另外,同学们也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在实习期间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动手能力;实习讲课增加实用性内容;实习安排上对重要科室可以适当增加实习时间等等。结合培养目标,通过与同学们以及实习基地老师的沟通,我们会不断优化实习方案,提高实习生整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实用型临床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宁,李文剐.用比较的观点看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J].北京中医,2004,23(6):365-367.

[2]郭煜,孙思文,朱晓霞.基于目标规划的临床实习轮转安排优化设计[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69-671.

第3篇:中医骨伤科特色优势范文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 中医院; 成本核算体系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改革思路

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新制度。其中,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以下简称“新财务制度”)。新财务制度的出台将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更为标准,能够更好地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

与原制度(1998年的医院财务制度)相比,新财务制度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一个变化体现在成本核算工作上。新财务制度用了一个独立章节来阐述医院成本管理,体现了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国家对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高度重视。新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内部成本核算,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遵循收支配比、权责发生制等原则,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能核算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床日、诊次等单项成本,并且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公众可以通过医院披露的成本报表知道医疗收费是否合理等问题。

可以看出,新财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很高,但是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如何建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如何同时进行,各种成本在核算对象之间如何分摊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

二、中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特点分析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疗机构把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加以记录、汇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一般医院可分别核算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检查、治疗、化验、放射、手术、分娩、输血、输氧、其他及药品、制剂等项目。就中医院而言,成本核算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中医制剂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备受关注。中药制剂研发已成为中医特色建设的突破口,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最佳载体之一便是中药制剂。各类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例如中医院,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医保制度改革、医药分家、药品降价、传统饮片及中成药的利润变薄,使中医院在中药方面的盈利空间变小。与中药相比,中药制剂的研发由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省去了巨大的销售成本,为医院创造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随着研发的深入和技术层面的大幅度提高,还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以笔者工作的河北省中医院为例,以茵连和胃颗粒、十味百合颗粒等为代表的一共34种自制药剂,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括管理、临床、科研等多个环节,就财务方面来说,中药制剂的成本核算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中药制剂的材料费用、科研开发费用、设备折旧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均构成各种制剂的成本项目。

(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核算对象

中医学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近代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近年来随着现代病种的日益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日常养生保健重视的日益提高,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就笔者所在河北省中医院为例,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结合本科特点,开展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例如,呼吸内科根据中医理论每年于“三伏”、“三九”天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穴位贴敷活动;按摩科创立了独特的经络和脊柱调衡疗法治疗颈椎病;脾胃病科独创了“解毒化浊”疗法,运用该方法,使许多重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重度异性增生、真性无酸患者恢复了健康;骨伤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督脉液压疗法、手法推拿技术、中药渗透离子导入技术和中药熏蒸技术、液体灌注疗法(静脉点滴和水针注射技术)手术技术等中医治疗方法,创立的“督脉夜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专法研究达到了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的良好效果。为了更好地探索和完善新的治疗方法,医院专门成立了中医特色治疗科,利用中医传统疗法“简、便、验、廉”的特点治疗各种疾病。目前已开展的特色项目有整脊推拿、刮痧、火疗及温熨疗法、小针刀治疗等,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新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之一体现在将成本核算按核算对象分为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病种、床日和诊次,有利于正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这就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内容界定了范围,要突破以往在成本核算上“重科室,轻诊疗项目”的局限,在以后的成本核算工作中贯彻既突出科室成本,又突出特色诊疗项目的原则。即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要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核算对象。

三、新财务制度下构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

秉承新财务制度的改革思路与原则,结合对中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分析,笔者尝试构建中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促进医院成本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一)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体系

“全成本”核算的工作应实行三级成本核算模式:一级核算是以医院为核算对象,核算医院的总成本;二级核算是总成本下设包括药剂成本、制剂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及管理部门成本等二级项目成本,计算出科室成本;三级核算是以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为核算对象,科学地归集和分配项目成本。

(二)二级项目成本的基本构成与核算(表1)

(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构成与核算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本核算是指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为成本计算对象,对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种诊疗项目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以临床科室或者中医特色治疗科开设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三级核算,是适应医疗付费方式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医医院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成本核算与科室成本核算时间上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成本项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成本项目归集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成本包括:医用材料费用、药剂成本费用、研发分摊费用、诊疗费用、医护人员工资费用、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其他费用等等。

总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由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成本核算构成。在核算的过程中,力求通过成本项目的安排,实现科室成本与诊疗项目成本之间的数据对接和转换,实现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体化。通过完整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升中医院成本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中医院管理上的重要作用,促使医院能以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2010.

[2] 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2010.

[3] 黄琦璐,温薇.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