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为入手,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全镇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建立起以村集体为主导,农户自身为主体适当配套的管护机制,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推进全镇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补助机制
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为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充分调动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镇政府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维护专项基金,对全镇各村纳入计划的项目按照材料费成本的45%进行资金补助。
2、补助范围及内容:自筹资金实施新打机井、新铺设地埋线或对井管、水泵等较大水利设施管件进行维修更新的村组集体、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人工费、占地费、赔青费不在补助范围。
3、项目申报程序:由村集体写出书面申请(要写清工程建设内容、规模、造价等),包点领导、点长进行把关,镇水利站实地查验,镇政府进行审批。
4、项目补助资金的拔付:施工完毕经镇水利站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直接拔付给项目实施村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5、不再补助范围的项目:水利设施小的易损管件等不列入补助范围,由村集体或水利设施受益群众自行解决。鼓励村集体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进货,按照成本价进行供给,降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成本。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
1、发挥村集体维护管理的主导作用。要组织村干部、电工,定期对全村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井、泵、泵管、闸、井台、渠道、出水口、配电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
一、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财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税种、税率的相应变动,去给予不同的群体部门,不同的财政补助。以此来帮助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资源的合理的优化配置。而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命脉,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农业自身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没并且发展不够稳定,利润较低,所以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其发展的稳定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的建设体系,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不仅仅是前期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后期的监管修理以及配套制度体系建立都需要财政支持,所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应的财税政策就极为重要。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期投入较大,前期施工时也比较重视,但是后期的监管和管理上却往往较为轻视。而在财税政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税改的问题,农村进行税改及地方税体系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负负担,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政府的税收减少和财政的减少,当地政府往往很难下拨专项资金进行吸纳供应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收支缺口加大,加之筹资渠道较小,在资金筹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是十分完善,往往农民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或是提高自筹比例及投资比例。种种的问题都能显示出目前农田水利机车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方面的发展现状,如何对这一现状进行转变,这是每一个当地政府都要思考并且攻克的重要难题。
三、如何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的选择
(一)调整税费、税率,并且进行新型的税费改革
上文提到了目前的税收制度不能够支持当地政府基本的财政支出,不能够满足目前农村整体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调整税费、税率的方式,进行新型的税费改革。在县政府、乡政府的财政收入上而言,往往使用的是分税制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财税政策的支持,鼓励当地居民自己开展相应的农田水利项目,县政府及乡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财税政策的落实,并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通常乡政府、县政府在进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上是没有专项资金的设立的,完全凭借着当前政府的财政情况而决定,无论是财政厅还是水利厅,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言其拨款是分割式的,缺少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资金管理体系。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促进其资金的统一规划,将各个组织及部门单位投入的资金进行整合,统一预算及统一规划,促进财政资金的专项使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基础,从而促进其发展建设。
(三)明确资金投入来源,完善财政报账制度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财税政策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对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方向予以明确,通过完善财政报账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从而帮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发展。一般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发改委、水利局及相关水利部门、扶贫开发部门及财政部门、证券融资部门等部门会对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不仅仅应该明确资金投入的来源,也应该给予这些资金一个统一的规划,以此促进资金的使用,避免款项使用动向不清的状况发生。
(四)加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改变
可以通过建设筹资筹劳的机制去丰富投资渠道,利用财税政策的手段,鼓励农民进行项目参与,并且积极投身于投劳建设之中,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同时也要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助措施,明确农民自筹比例与政府及地方单位的投资比例。立足于现实实际,以此加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改变。
(五)促进农田设施产权制度的完善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范围很广,其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无论是水库还是灌溉设备等,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促进农田设施产权制度的完善,促进当地居民进行相应的承包工作,与银行及保险公司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给予其贷款优惠,及农业保险等,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能获得劳动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社会上的融资,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加强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理解。在营业税方面也可以适当给予入股农民一些优惠,还可以联系保险公司,帮助其落实农业保险制度等。完善税收的调节方法,应用财税政策的手段,通过投资抵税、免税甚至是延期缴纳税款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并且响应财税政策的号召,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六)以财税政策的应用带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往往过度注重前期施工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修理工作与管控工作,所以应当合理利用相应的财税政策,带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加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沟通,转变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观念,从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的选择与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水资源分布又很不均匀,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因此,灌溉排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对于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当前陕西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设施不配套。市场机制下要求农业逐步实现高效生产,但是目前由于灌溉技术设备的落后,缺乏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及配套设施,无法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在陕西地区应用的一些农业节水灌溉标准显然已不适应新的时展需求,有些标准过于陈旧。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农业灌溉器材设备的规格品种上以及附属材料上发展落后,管道连接以及施工工艺也不配套,设备在应用中还存在着可靠性不稳定及耐久性能差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预算内的资金,“十五”期间每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占中央财政预算资金的比重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过于重视新的灌溉地区的开发及建设,原先的末级渠系或田间相关的配套设施往往都是由农民自己承担。
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如村民要求使用小型水利设施必须进行投资、水利设施缺少维护、集体经济时期建设的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缺少监管等等。另外,由于目前农村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由于缺少统一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因此在农村的整体渠道管理上,村民与村民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只顾个人利益,不考虑渠道的整体畅通性。
农民生活用水短缺,饮用水安全工程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的安全饮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是在偏远地区,农民的饮水安全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陕西省汉中市的镇巴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依然有许多村未通自来水,村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农民肩挑来获取,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并且继续完善安全饮水工程。
2.促进陕西地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政府在建设及运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职责的探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陕西地区作为我国的偏远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广大的农民迫切的需要增加自身的收入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需求。目前,陕西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在农田灌溉的地下管道建设中可适当的将其纳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在水源工程以及水管线等工程上面的投资应由各级政府相应承担,主要负责水的运输,在田间灌溉方面,一些农业灌溉设施可相应的由农民自己出资购买。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及掌握,政府在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可适当的给予农民一些补贴。另外,政府还应实施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如政府应出台节水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灌溉节水,从而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积极性。
统筹资金来源,推动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家在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方面,可实施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优惠贷款,通过如还款年限的延长及加大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在金融机构方面,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时给予税收优惠或者退税政策等,扩大金融机构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信贷的投放面。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陕西地区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因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效应及管理效率。笔者认为可通过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金基本支出与维护经费、中央财政扩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设施维护费用补助、为了促进节约用水进程,降低农民的水费支出费用、推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民在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的执行性及适当增加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助等措施深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果。另外,为了解决陕西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充分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即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激励及引导作用,融社会、经济、环保效益于一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饮用水这一环节的建设力。
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真正使农民享受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益处。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是与农田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的。[1]在可持续发展中,我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与之相关的问题都包含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这些因素之间都是有接触的。现在我国的人口和粮食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于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和使之效率高,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1.2 我国的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是耕地少,农民的农业效益又比较低,而且水资源短缺,这都是农业安全生产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要想改变现状,是最密切相关的课程就是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国家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例如,目前我国本来水资源就短缺,于是,以上农业用水是不太可能增加的,但要保证稳定生产农业产品,采取加强灌溉水就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确保改善灌溉率,改善灌溉技术,要想灌溉方法的改进,我们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 农田水利建设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只有农民富强,国家才会繁荣,农村才会稳定,如果国家想要能够稳定,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农产品供给,并且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保障农民富裕和农村的稳定,就要允许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且是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从上述的一些问题来看,我国目前农业的水利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将这些问题进行改观,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水利建设对农田的产量和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此,下面将对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备,设备老化失修是我国农田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在我国上世纪建立的,而且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和设施大部分是不完整和低效率的,也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程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最重要的灌溉项目也匹配率非常低,有大量的灌溉面积缺水,再加上盐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是食品生产中低产的主要原因。看看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在国家的收获方面,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和不利的发展趋势。为了能够使之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部门开采了许多措施和方案,但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解决水的问题,采取再多的措施,也发挥不出其作用。增加农田水利的建设,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2]
2.2 农业生产的水、土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而且常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损失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由于水土流失,造成了我国南方石化,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的增加也是因为许多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和农业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过度的使用过量,导致了我国大部分河流污染严重,对饮用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环境的生态平衡。如此多的尚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用于灌溉,这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
2.3 农田水利缺乏灌溉和资金不足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而且设备老化的现象严重,也是需要修复的,但修复农田水利领域的投资又是如此之大。设备的缺陷就无法保证饮水安全、农田排水、土壤和水潴留。要想整治这些问题是需要资金的,目前还缺乏基本建设的投资。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各相关部门要重视在这方面的状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使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保证。
2.4 农田水利项目的操作和维护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我国有大量的水利工程的员工,许多农民每家每户也比较繁华,但如果收水费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操作水利项目和维护都似乎缺乏资金,有的单位工资甚至都成问题。这样水利的操作就产生了影响。
三、面对农田水利设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农田水利工作在国外的研究中,他们有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生态农业科研,我们的国家应该也不甘示弱,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利用最适合和最有效的方法来将我国的农业推向巅峰。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有一个良好且稳定的水利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农田水利,解决我国在这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有创新的精神,全面的施展相应的措施和对策。[3]
3.2 对我国水利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对农田水利和公共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并且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我们可以从事的一些活动,例如加强宣传工作,动员所有的人,以及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大家一起努力。通过教育工作让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情,使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与不完整的现状有所改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农业生产不利因素,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的生活不会有所改善。因此,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在这方面,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我国的农田水利有着质的飞跃。
我相信,我国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要可以将上述的措施贯彻下去,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将会有着质的飞跃,让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夏商时,人们就开始将土地规划成领域,这些领域被分成大小相等的块状,灌溉渠道则在每块领域的中间,在此之后,也有许多的灌溉作品,但没有修改和建设成渠道和领域。从而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上,灌溉区农田水利的建设不够完美,废水等问题也处理的不够好。古人曾经说过,没有食物将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重要性就决定了灌溉和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因此,要想食品有安全保证,就需要保证改善农田的设施。所以本文通过叙述阐明了我们需要一个更高、更好、更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1] 王树林. 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思考[J]. 民营科技,2011年04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发展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年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科学的水利系统能有效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近来党的十又明确提出把水利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市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其一,我市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修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设施年久老化失修,尤其是小型农田灌溉系统工程也有很大程度地损坏。近年来,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很多渠底、渠坡都种上了庄稼和树木,就连田间地里的排水沟也被人们填平种上了庄稼,要想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有很大困难。
其二,近年来我市多数年份干旱少雨,人们又长期使用井灌,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需要。人们产生了使渠水灌溉的愿望,可由于干渠、支渠已杂草丛生、於塞严重、闸门生锈,已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如果再遇到洪涝年份,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损失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经济收入,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更大的威胁。
其三,水利建设缺乏资金:农村多数村干部已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水利设施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但恢复这样庞大的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和大量的投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筹集资金比较困难,这种小项目又很难争取到上级的资金,再加上农村“一事一议”又难推行,主要是群众怕干部挪用资金,不能专款专用,所以影响了群众兴水的积极性。
造成以上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水利建设资金不足外,还与干部思想意识不超前、管理机制不顺等都有关。
针对以上我市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就贯彻中央决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全市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几点建议:
1 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
党的十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改革和治水兴水的全过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而农民群众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力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宣传水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造成的损失,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增强全社会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杜绝地下水的恶意开采,定期抽查,控制污水蔓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有机农业,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污染,努力提倡“三少”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把水情教育渗透到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脑海里。
2 广辟投资渠道,积极融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提高全市总体防洪排涝标准:(一)、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财力有限,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二)、积极宣传,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三)、利用农业开发项目资金。
3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我市虽说地下水位已逐年下降,可还存在着大水漫灌的现象,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这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别很大,所以应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喷灌带。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应逐步在果园及成片开发建设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的防渗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止洪涝灾害、抗旱蓄水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耕地灌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夏天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则干旱少雨,农作物由于干旱而无法正常生长。随着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就算在雨水多发的夏季,也出现干旱的情况,雨季往往会持续不断,带来洪涝灾害,或者在雨季亦会出现持续干旱。在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下,则可以在雨水多的季节储蓄水资源。在雨水少的季节则可利用储蓄的水资源灌溉农田作物。减少由于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带来的损失。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老化失修严重
全国农村耕地中,有灌溉排水设施的耕地只有8.4 亿亩,大量农田的灌溉都依靠天气气候。而且,很多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年代比较久远,已经逐渐老化,且配套设施不全,无法满足现代灌溉要求。很多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骨干工程完好率只达 50%,并且大量的灌区工程没有完整的水利配套设备,全国大中型排灌泵站完好率不足 60%。全国农田灌区中,有1/3的中低产田。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农田用水、农田种植面积仍然在不断减少。有关部门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上不去,各项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
2.2 材料意识不强
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材料的采购、质检、养护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导致了材料的质量难以保证,材料在进入现场之后缺乏必要的
养护和检测,这对使得水利工程的材料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材
料的管理意识不强,造成了成本以及质量上的诸多问题。
2.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人员管理水平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人直接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操作、组织、施工和管理当中。人员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直接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2.4 工程建设规划考虑因素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事物繁杂,涉及部门居多,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为多部门(水利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分头建设,在实际规划实施中存在各顾各的、没有统筹等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发挥最大效益。项目审批上的不严谨,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存在不尽合理,设计不符合实际,过于随意发挥,基础数据缺乏,不科学,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2.5 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管理、维护认识不够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随着农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经商劳务,多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到务农劳动力的2/3,而且留守农村的很多年轻人也并没有真正务农,而是在经营其他项目。很多农村农田水利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且得不到及时抢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多数地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遭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不及时修复、加固、改建等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3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3.1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1)政府应该适当增肌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积极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落实专项扶持资金,有效落实农田水利建设。
(2)国家可以在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贷款,并且长期优惠。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延长贷款年限,免征水手,提供财政补贴等,
(3)很多省份积极采用提高水资源征收标准和范围,并且实施占用灌溉水源补偿等办法监理农田水利发展基金,有效弥补了政府投入资金不足。这项措施符合中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精神,值得推广。
(4)我国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投资有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本建设、扶贫、以工工代赈等项目,可以加强多种投资渠道的协调统一,整合力量,合力治理水利项目。提高农民建设农田水利积极性,提倡农民组建用水协会,由农民自行管理水利工程并且积极投工投劳。
3.2 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第一、明确资金投向,投资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第二、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第三、完善补助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第四、制订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第五、健全申报程序,由有关部门申请,审查通过后联合上报。
3.3 加强对目前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
3.3.1 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方案审查
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工作,避免不合理的水利项目以及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对于符合规划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要予以严格审查,保证工程的设计水平。同时对于工程前期的调研工作,有关部门要安排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做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工作,确保工程设计的数据和资料的准确可靠,为设计方案的编制做好前期工作。
3.3.2 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水利部门对于专业人才应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3.4 全面加强对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复杂程度高,工程内容广泛,可以进行合理布局,统一管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在施工前,必须完成工程审批,施工完成后,还应该进行验收交付,然后投入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实行科学管理,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建设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前提,是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的前提和依据。对于各个施工项目,应该确定施工地点、规模、投资计划,及时申报,得到上级审批之后进行施工。
(3)规范设计,招标建设。严格审批招标单位资质,根据工程规模监理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资质。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该以竣工报告行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4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十分复杂,在全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更好的服务社会,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管理的实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对的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促进水利事业自身不断完善发展,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 建设 管理 投资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098-01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发展,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一套适应本国国情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包括投融资制度、运行体制、水权交易、水利工程产权流转、用水户参与机制等。世界各国关于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如图1所示。
1 投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纵观国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情况,由于农田水利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一环,特别是具有公益性,致使其仅仅以来市场是无法满足项目投资,而且项目收益期长、投资大,因此在投资体系中以政府为主体。庞大的水利项目投资常常给国家带来财政困境。为减轻资金压力,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美国为例,其水利融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并存,政府财政性资金虽然在投资中占主体,但是无偿性的资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用于非公益性水利项目的资金是通过市场贷款,属于有偿使用。从资金使用结构情况来看,建设时期和性质不同的工程项目有所差异,水利和供水工程多依赖发行债券和贴息优惠贷款,而防洪项目更多的是由政府财政拨款。
总体来看,国外农田水利的投资模式普遍以政府为主,根据投资项目性质广辟融资渠道。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先划清水利项目的责、权、利,再按责任和收益情况进行投资分摊。在明确了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同时,逐级分摊责任和投资义务。
2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吸收农民参与灌溉管理
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与灌溉管理改革紧密相关。如果使用者没有被使用对象的支配权力,势必会影响其做出有关提高使用效率、合理运行和维护的决策。各国的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灌溉水费收取难、收取率低、财政负担重、管理缺乏效率等与我国类似的困难。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把政府包揽的管理职责部分或全部移交给农民协会或其他私人部门。随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体制转变。产权制度带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有利于灌溉工程的维护养护和资金筹措能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将更多的成本转嫁给了用水户。例如在美国,如果工程属于农民急需又缺少费用的,只需要农民提出申请,政府就会为其提供低息甚至是长期无息贷款,贷款年利息仅为3%。在贷款全部还清后,农民将可以拥有工程的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农民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建立起良性的经济运行机制。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许多国家则采用了与大型水利设施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即吸收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参与式灌溉管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国际灌排委员会在许多国家推广的灌溉管理机制,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依托,让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的兴办、改善、保养及管理。这样,灌溉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由用水户协会来完成,费用通过补贴及向会员收取会费来维持。
3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健全农水定价机制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执行农业用水政策,农业用水的水价远低于生活、城市和工业用水。即使是在像美国、以色列这样的灌溉系统能够达到自我维持发展的国家,其灌溉用水的价格仍然远低于其他用水的水价。农业用水只收取成本价,供水单位没有利润,所收水费,只够工程维护和运行,水费收支基本平衡。如果开支后还有结余,结余资金不能用于人员奖金发放,而要转到下一年工程维护费用中,这有利于维护公益性水管部门的廉洁形象。有些国家水价政策采用市场制,农业用水费用成本要求能够完全收回。
有利于农业节水的累进制水价等水价结构正在普遍得到采用。美国水价制定的总原则是:供水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要保证偿还供水部分的工程投资和承担供水部分的工程维护管理、更新改造所需开支,同时由于不同级别的供水工程以及供水机构的水价的资金来源不同,实行不同的水价。例如:联邦工程灌溉用水水价核算,只包括偿还工程建设费用,不包括利息;而水利工程项目如果是由州政府建设的,其灌溉用水的水价包括工程运行、利息等费用;如果由灌区水管单位购水后再卖给农户的水价核算,除购水费外,还包含系统成本、行政管理费、运行费、维护费等。在美国,虽然随水资源条件不同,各地采用的水价结构有所不同,但是近几年来很多国家都探索采用有利于节水的水价结构,例如累进水价等。此外,为了普及循环水源灌溉方式,处理废水使其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的费用只有地表水的1/3,此种方式使费用更加便宜。
4 与土地整治紧密结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以及人类活动和种种结果构成的一个自然、经济复合体,因此农田水利建设也自然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日本土地改良区制度规定,在某一特定地区从事新建、改造、管理灌溉排水设施,农田区划调整等项目均为土地改良制度的主要任务,可见农田水利在土地整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日本许多灌溉排水工程也是以土地改良项目的名义实施的,建设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工作以“土地改良区”的受益农户为管理成员来负责。应该说在日本水稻农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根据农村社会自然形成的“一般水利组合”,而后由于土地改良法的制定而更换名称而已。从国外土地整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土地整治的内容、目标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更加强调综合的土地整治理念,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原则,而不是过分注重某一方面,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水资源规划、灌溉设施建设及管理不仅是土地整治的重要部分,其融资、建设、管理和维护也纳入到土地整治的体系中。整理目标由原先的以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为主导,到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因此土地整治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包含了水利灌溉科学规划、水资源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环境优化等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引 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小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将彻底改变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的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不完善、老化破损严重、效益衰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 建设标准
1.1 总体要求
1.1.1 着力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 应主要针对现有灌溉面积,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排效益发挥的“卡脖子”工程、关键工程,保证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正常发挥效益。
1.1.2 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率,努力恢复原有灌溉面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率,恢复原有灌溉面积。
1.1.3 合理选择工程(设备)类型 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特点、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等,选择适合地区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的灌排技术和设备。
1.1.4 建设配套完整的田间工程 应按渠、沟、田、林、路、桥、涵、闸、站等综合配套,建设配套完整、标准的田间工程。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按照上述配套要求进行建设,实现沟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好格局,进而发挥示范作用。
1.1.5 工程设计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的设计均应符合《灌溉排水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1.1.6 便于农民自行管理维护 各种灌溉工程形式应尽可能集中连片布置,工程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施工等均应充分考虑便于日后农民自行管理,且易于维修。
1.2 建设指标
1.2.1 工程建设任务量 完成需要改造配套工程面积70%。
1.2.2 工程完好率 建设任务完成后,斗农渠及渠系建筑物、泵站、机井等工程完好率达80%。
1.2.3 工程配套率 建设任务完成后,工程配套率达到70%。
1.3 工程改造主要措施
1.3.1 泵站 ①泵站工程改造、更新符合《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的要求。②应进行泵站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泵站修复、改造、更新方案。泵站改造、更新应符合提高装置效率、降低能耗的要求,泵站流量、扬程应达到设计要求,且水泵工作于高效区;电动机拖动时机组效率一般不低于75%。
1.3.2 机井 ①机井改造、更新应符合《机井技术规范》的要求。②应进行机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机井修复、改造、更新方案,出水量衰减的井应首先考虑通过洗井、更换滤水管等办法恢复出水量,不应盲目打新井。机井的改造、更新应符合提高装置效率、降低能耗的要求,水泵流量、扬程达到设计要求,且水泵工作于高效区;电动机拖动时机组效率一般不低于70%。③更换水泵时应采用节能型水泵。④井房、输变电装置、控制箱(盘)、电度表、真空表、压力表、水表、逆止阀或真空破坏阀、控制闸门等设备配套齐全。
1.3.3 渠道工程 ①渠道工程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渠道防渗还应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和《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的要求。②不需要防渗的渠道应通过清淤、整修边坡、局部加固等措施恢复原有功能;易坍塌、易受冲刷渠道(渠段)可采用石料、卵石、混凝土等使用寿命长的材料进行生态砌护。③防渗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条件客观分析,选择适宜断面形式,并尽可能选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渗漏严重渠道(渠段)宜采用预制U型渠槽、现浇混凝土等使用寿命长、防渗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防渗处理,经防渗处理的渠道渗漏损失一般不应大于渠道设计流量的5%。
1.3.4 渠系建筑物 ①渠系建筑物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斗门、农门、涵洞、渡槽、桥梁、陡坡、跌水等。③斗、农门的尺寸应按标准规格选用;流量大于0.2m3/s的闸门宜采用铸铁闸门,流量不大于0.2m3/s的闸门宜采用钢板闸门;闸门应具有较好的止水性能,斗门启闭易采用手动螺杆启闭机。④量水设施应符合《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以及《堰槽测流规范》、《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经济、实用、方便管理和易于维护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条件和实际应用情况合理选择。量水堰槽等宜选用工厂化定点加工的预制构件,流量计、水表等工业产品应是经法定计量检验机构检测的合格产品。采用便携式测流、量水仪器设备时,除设备本身应满足量测精度要求外,还应按仪器设备要求或测流规范要求设置标准测流断面。
2.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新措施
2.1认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通过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维护使之良性运转是更为现实可行的选择。结合小型农田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落实农民自主管理机制以及水利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2.2要进一步探索小型水利设施筹资新途径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和谐自主的建设管理模式。维持政府筹资主体,将原有小型水利设施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评估资产,明晰产权,将公益性水利设施资产定量化、股份化,并鼓励受益农户资本入股,参照股份制模式来管理和运作,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筹资。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水利规划,有计划分配和合理使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规范各部门职能定位和范围,在稳定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同时,枳极引导和带动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各类水利项目遍布全国,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健全、过硬的基层水利管理队伍,才能把水利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按照事企分开、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科学定编;开展定期轮流培训,对基层水利工作人员进行水利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人事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人才引进标准和相关条件,为基层水利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供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专业技术干部知识更新机制,提升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水利管理意识和技术素质水利干部队伍。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5-0020-0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仅人多地少,而且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以上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而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广大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对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营造农田水利,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来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1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如何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出有利的发展环境,笔者认为加大以下两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切实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当对农田水利建设在给予资金上上的优先支持和重点倾斜,并不断逐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标准。通过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将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国家在对农田进行改造时,要予以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有效缓解以往农田基本建设中改造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难题;二是实施轻税薄赋的金融政策。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要依据多予与放活的原则,严格执行现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继续扩大涉及到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积极支持积极性高、信用好的农户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从而有效实现增收致富。
2 明晰农田水利的产权
要积极解决农田水利的产权问题,一方面是要认真落实农田水利政策,积极理顺分配机制。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宣传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加大农田水利政策的落实,建立全民水利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群众自觉自愿地地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要积极探索承包制、股份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人;另一方面是要国家明确相应权属的基础上,依据农田生产周期普遍较长的特点,保持农田水利权属保持长期稳定。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国家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3 建立专业化的农田水利开发管理队伍
一是要严格落实责任。由当地政府的主管领导牵头,成立农田水利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有农田水利改造任务的重点乡镇也要成立管理机构,并建立起固定的联系点,长年关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要将农田水利的更新改造工作作为新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作出表彰与奖励,对未及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则要作出通报批评,甚至追究领导责任。水利主管部门要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各步骤与各环节,制定出技术规程与规定的完成时限,并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切实提高认识。因为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农田水利的管护意识不强,责权利不够清晰,毁坏农田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田基本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应当注重加强地方水利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发挥乡镇水利站的功能。农田林网应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栽培、统一施肥,通过深翻和中耕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以求缩短投入与产出的周期,提高农田水利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4 加强产业化与市场化建设
一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水利主管部门应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增加服务开发手段,把农田水利的规划、管护、加工、销售及开发等各环节统一起来,以确保国家水利政策能够得到落实,保障农民权利不受到侵害,并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农民等各方利益。为此,一定要加强农田水利专业化技术与农田水利产品市场开发,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来促进农田水利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后续产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要按照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规律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全力做好农田水利的资源加工转化工作,要继续全力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木材加工市场的深度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精加工和深加工,逐步延长产业链,走出一种种植、贸易、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要充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产业化水平,积极扶持与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与知名品牌,积极推动产业重组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这一产业的大发展;三是要加快市场化发展之路。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与市场状况来充分激活木材市场,并逐步规范市场的流通秩序,不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进入到市场中,从而提高该产业的发展活力,并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
5高农田水利体系建设的科技效益
一是要真正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与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开发及深层次开发。要通过试验,建立起经济高效的典型开发模式,并加快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二是要着力增加科技攻关的力度,要积极培育并推广一批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要通过强化农田水利结构、树种配置及混交方式等模式的研究,不断推广农田复合经营的先进模式。要重视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不断推广农田水利建设中所需要的合适技术,并加快林业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成果的普及程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6 结论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步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且林龄结构与龄组分布正在逐步得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功能正在更趋完善。笔者坚信,只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田农防林管理,顺应市场的需求,一定能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