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96-01
医学应当是无国界的,在当今世界更应当注重医学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好的造福全人类,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中西医结合学科主要就是以增强治疗效果为出发点,以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相关医学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关注中西医之间内在联系,建立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手段,并在世界范围内重塑对中医的认识。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设,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医学类的一级科目,并且不断完善中西医学科的理论体系,众多医学人才也将中西医结合看作是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纷纷投入到中西医研究项目中来,可以说,中西医结合学科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对中西医学科内容的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实效性。
1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特色
1.1治疗方法的有机统一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一大特色就是实现了中医学与西医学治疗方法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的中医学治疗方法讲求辨证,对患者采取望闻问切等治疗手段对疾病进行整体把握,重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与身体内部之间的关联。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讲求实验,即通过对患者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发病原因,重在对疾病的微观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而经过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融合,能够将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汲取各自的长处使之完整的用于疾病的治疗,通过这种有机统一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1.2治疗理念的和而不同
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渊源,在这两种学科长期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医学治疗理念存在本质的区别,中医学理念的精神内核是以人为本,西医学理念的发展基础来源于近代科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目标不是要将这两种理念进行融合,也不是單纯的寻找两种理念中的共同点,而是要发现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理念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是对中医和西医的简单总结,而是要通过对矛盾的转化形成中西医理论基础上的新的理论认知,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疾病,拓宽疾病的治疗空间。
1.3治疗手段的推陈出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对一些重大疾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突破,就不可能只考虑一种治疗方向,而是要转变治疗思路,实现治疗手段的推陈出新。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为探索多种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很多国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发现了很多可借鉴之处,这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治疗手段的创新,还为世界医学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2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途径探讨
2.1疾病诊断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对发展途径的研究,只有找准了研究方向,才能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在诊断阶段,首先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病人进行科学的病例分析,获得更为直观的诊断依据,再通过一定得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整体的把握,分析患病症状与病人内在身体状况之间的联系,在获得较为完整的认知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最终能够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2.2临床实验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就要重视相应的临床实验,在组织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的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合理的设置实验过程,将中医理论知识与西方医学解剖方法结合起来,在中医的用药指导下,观察实验动物的治疗效果,或者结合西医治疗理念,创新中医的用药方法,最终达到辨证诊治和综合治疗的统一。
2.3治疗手段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手段的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一大创新。传统的中医学对人体的经脉有着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所独创的针灸疗法具备重要的医学价值,西方医学则通过解剖学和病理学对人体的微观组织有着科学认知,将其与中医针灸疗法进行结合是治疗手段的一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已经产生了较为完善的针灸麻醉等的治疗方法。
2.4人才培养的中西医结合
要想实现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长远发展,就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培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人才。中西医结合专业需要中医和西医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综合的运用治疗方法,即能够实现同一个医生既能采用中医的方法也能采用西医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培养这种综合型人才能够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获得新的发展。
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烧伤科,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62例重症小儿肺炎患儿,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7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中西结合;重症小儿肺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湿啰音
[中图分类号] R7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64-02
重症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引起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不足3岁的小儿,常见于冬春寒冷季节交替期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肺部出现广泛干湿性罗音[1]。病情不易控制,发展快,易并发各个脏器的功能损害和衰竭。少部分严重患儿最终因呼吸衰竭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而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威胁着广大患儿的生命健康,是儿科医师最刺手的疾病之一[2]。提高重症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降低小儿死亡率、展现我国儿科医疗技术水平及缓解医患矛盾均有重要意义。当今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主要是西医抗感染和对照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疾病易复发,不良反应多,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差。为了探讨更好的重症小儿肺炎治疗方法,指导今后临床工作,广大一线医疗和科研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祖国传统医学--中医[3]。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选取了31例重症小儿肺炎患儿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与传统临床上单独应用西医治疗作对照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重症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31.0±9.5)个月,合并心衰9例,合并酸中毒11例,合并脑水肿6例,合并呼吸衰歇5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5.5±9.0)个月,合并心衰8例,合并酸中毒12例,合并脑水肿7例,合并呼吸衰歇4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进行抗感染、抗炎及吸氧、止咳化痰、退热、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炙麻黄 6g,炒杏仁9 g,生石膏30 g,桑白皮12 g,鱼腥草30 g,紫苑12 g,炙百部10 g,金荞麦20 g,加水熬制,1剂/d,分为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痊愈:患儿咳嗽、咳痰、发热、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及胸片均正常;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胸片示肺部阴性明显缩小;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有所好转,胸片示肺部阴性有所缩小;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和胸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总有效率为治疗效果痊愈、显效、好转患者例数总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19例,显效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患儿痊愈11例,显效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77.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止咳时间(5.6±2.5)d,退热时间(2.0±1.2)d,湿啰音消失时间(4.1±1.2)d。对照组患者止咳时间(5.6±2.5)d,退热时间(2.0±1.2)d,湿啰音消失时间(4.1±1.2)d。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小儿呼吸道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位于儿科患儿四大死因之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病毒,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使得耐药菌株的感染成为引起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及病毒感染也日益增多。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由于病原体直接侵袭和机体免疫反应共同作用导致额急性肺组织弥漫性损伤[5]。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进食困难,呕吐,气喘等,查体可见呼吸急促、喘憋、烦躁、三凹征、紫绀、反常呼吸等。听诊全肺可闻及广泛干湿罗音。其临床诊断主要参考以下标准: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250;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或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⑥白细胞减少;⑦血小板减少;⑧低体温;⑨低血压[6]。重症小儿肺炎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进展较快,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严重时威胁患儿生命。这主要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相比成人支气管、气管要狭窄,软骨更柔软,且黏膜疏松血管多,纤毛运动弱等有关,使其易受到病毒、细菌、支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等损害引起呼吸道狭窄和梗阻,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7-8]。其毒素吸收还可能导致患儿感染性休克,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是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无效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主要有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等,西药治疗症状缓解迅速,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治标不治本,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和防治疾病复发。中医能辩证下药,标本兼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临床起效缓慢,不适于重症肺炎的治疗。因此很多学者建议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小儿肺炎。该院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小儿肺炎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对62例重症小儿肺炎进行了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兼具起效快和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细菌感染者,能选择相应敏感的抗生素,以静脉途径迅速控制病情防治恶化;洋地黄类药能迅速有效加强心肌收缩力,控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儿可机械通气维持肺泡通气,同时可给予输液、输血及其他对症治疗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缓解临床症状[9]。对于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药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病机辨证为病邪深入气血,形成营血热盛证。治疗原则为清营、凉血、解毒。我院所用中药方中麻黄、杏仁、百部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石膏退热生津;鱼腥草、桑白皮清热解毒凉血[10]。随证进行加减,可起到增强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皇甫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 18(4):107-108.
[2] 朱蕴,李传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3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85.
[3] 蒋俊烨,曹兰芳.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7):692-694.
[4] 刘莹.7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3):163.
[5] 刘秋实.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小儿肺炎34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18):84.
[6] 邹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56-257.
[7] 尉程程,梁丽丽,陈美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1):924-925.
[8] 李雪莲,宋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81-186.
[9] 李爱琴,张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49 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347-348.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医院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100
[摘要]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的胃溃疡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胃痛恢复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让患者的胃痛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中西医;胃溃疡;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81-02
胃溃疡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消化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胃溃疡患者主要会表现出腹部疼痛症状,疼痛部位主要出现在上腹部,另外部分患者在胸骨以及左上腹也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相关症状[1]。腹痛主要出现在患者用餐之后,1 h后疼痛会逐渐缓解。在以往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我院在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为28~54岁,平均年龄为(36.6±5.1)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为(7.1±4.3)年,单纯性溃疡32例,胃溃疡合并胃炎17例;对照组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为27~52岁,平均年龄为(35.2±4.8)岁,单纯性溃疡29例,胃溃疡合并胃炎20例。其中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症状类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具体如下:让患者服用洛赛克(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国药准字J20030104,10 mg/次,2次/d;洁维乐(磷酸铝凝胶),注册证号H20080512,10 mg/次,2次/d。上述药物服用45 d为一个疗程。对于感染患者可以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3023294,0.5 g/次,2次/d。甲硝唑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120, 0.2 g/次,2次/d,连续服用7 d。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具体如下:①气滞型。从传统中医范畴来看气滞型胃溃疡患者主要会表型出胃脘胀痛,并且会给两肋带来影响,当患者情志较为低落时将会使得病情加重,患者还会表现出舌苔薄白, 脉弦。治疗药方具体如下:柴胡 6 g、香橼皮 10 g、佛手 7 g、枳壳 8 g、白芍 13 g;另外还需要香附 5 g、陈皮 7 g、苏梗 10 g。采用水煎服,服药1次/d。②阴虚型。该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出现隐痛,若患者大量进食则有可能加重病情,当患者心情较为低落时,会表现出口干舌燥。治疗药方具体如下:沙参11 g、生地16 g、佛手13 g、枸杞12 g、麦冬17 g、当归14 g,采用水煎服,2次/d。③血瘀型。患者会出现较为剧烈的胃痛,同时会出现针刺感,另外该型患者还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药方具体如下:赤芍 7 g、丹皮 8 g、五灵脂 7 g、延胡索 7 g来得到活血止血的效果;另外配合人参以及黄芪来来发挥止痛功效。采用水煎服,1次/d。④虚寒型。患者会出现胃部隐痛,主要在胃部受凉后发作,过度操劳也会加重患者病情。治疗药方如下:芍药28 g、黄芪10 g、桂枝13 g;另配甘草8 g、生姜11 g。水煎服,2次/d,分开服用。
1.3疗效判定
治疗情况判定:治愈为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或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为溃疡缩小超过50%溃疡面积;无效为溃疡缩小低于50%溃疡面积。
胃痛恢复情况判定:未出现疼痛症状为0级;偶尔有疼痛症状为1级;存在疼痛症状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为2级;有疼痛症状并必须休息服药为3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胃痛恢复情况要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间隔性腹痛,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将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这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造成胃溃疡的因素有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还存在一些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也会造成胃溃疡或者加重胃溃疡病情如阿司匹林制剂、冠心病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同时胃溃疡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当出现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失衡也会造成胃溃疡的出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应激性情绪如过分紧张、焦虑将会加深病情[3-4]。多数患者出现胃溃疡时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上腹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为腹部,另外在左上腹部以及胸骨处都有可能出现疼痛。疼痛一般在餐后1 h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候将会缓解。胃溃疡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状,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数据表面胃溃疡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20%~30%。另外患者还会出现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癌变。
在上述研究中我院对部分胃溃疡患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从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从胃痛恢复情况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反映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确实有着较好的效果。
在以往的胃溃疡治疗中主要是以西药治疗为主,尽管西药治疗也具备了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西药会使得部分患者出现副反应,同时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症状,这显然对于患者的恢复是不利的。采用中西医治疗则可以对上述情况进行改善[5]。从中医角度来看胃溃疡主要包括了气滞型、阴虚型、虚寒型以及血瘀型等类型,各类型的治疗药方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痞症”,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以及身体虚弱所致,当患者出现脾胃受损、气虚症状时将会导致胃功能紊乱,从而逐渐转向胃溃疡[6-7]。在上述治疗药方中佛手、芍药、当归、黄芪等是主要药材,其中佛手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白芍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黄芪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并且可以让肾炎蛋白尿消除,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它还具备了一定的血糖含量调节功效;陈皮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节,患者在康复期间不宜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该类食品不利于消化,会给消化道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同时会让血脂出现上升[8]。另外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发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规律性的饮食方案,做到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叮嘱患者在饮食过程中细嚼慢咽。多补充维生素C,以此来调节胃部正常功能,让胃部抗病能力得到增强[9]。
综上,在中西药物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加速胃溃疡的愈合程度,并能够很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并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王敏,王嫱.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12(3):119-121.
[2]赵永强,张凌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J].光明中医,2010,14(7):312-313.
[3]王本和,杨一靖.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5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6(10):412-415.
[4]李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附130例报告)[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13,56(4):617-619.
[5]郜海生.加味乌贝散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54例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2,41(7):241-242.
[6]颜艳阳,王双娥.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14(6):321-323.
[7]李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附130例报告)[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10,11(4):322-323.
[8]梁淑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10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8),21(13):211-212.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也是肛肠科常见病症之一。在临床特征上, 肛裂表现为发病率高、持续期长以及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 一旦发病会出现便秘、便血、疼痛、溃疡等症状[1]。肛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并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在肛裂的临床治疗上, 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方法,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肛裂患者, 给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肛裂患者, 164例患者的病症均符合西医诊断肛裂标准和中医诊断肛裂的标准, 并且存在便秘、便血、疼痛和溃疡等临床症状。164例患者中, 男94例, 女70例, 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31.0±9.6)岁, 将164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西医治疗主要是将治疗肛裂的西药注射在患者的患处, 并进行1个疗程的坚持注射治疗。注射药品成分为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5 ml和20 mg的亚甲蓝, 将两种注射药液汇合对患者的肛裂部位进行注射, 病情最严重的部位适当加大药剂量, 1次/周, 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在对患者采取西医注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中药熏洗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西医注射治疗和对照组实施措施一致, 中药熏洗疗法采用的中药药物为:鱼腥草、蒲公英、银花、败酱草、百部以及蛇床子等。将中药材放在盆中后加入2000~3000 ml水加热, 在煎后将盆中药渣去除备用。患者坐在盆上, 中药热熏患者的患处, 每次持续大约15 min。当盆中药水温度降到较低后, 患者可以直接坐到盆中清洗和浸泡患处, 直到药水变凉。每天利用中药熏洗1~2次。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痊愈:肛裂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患者的肛裂处完全愈合;显效, 肛裂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患者的肛裂处基本愈合;好转:肛裂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但是肛裂处的愈合状况不理想;无效:肛裂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 肛裂处也没有愈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的82例患者中, 痊愈40例, 显效21例, 好转19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82例肛裂患者中, 痊愈30例, 显效17例, 好转25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是大多数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肛裂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 急性肛裂可见裂口边缘整齐, 创面浅, 呈红色并有弹性, 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因反复发作, 边缘变硬纤维化, 创面深而不整齐, 肉芽灰白。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都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肛裂的方法。西医治疗上主要利用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亚甲蓝的混合液的方法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注射,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状况, 减轻内括约肌的痉挛情况。中医治疗肛裂主要是采用中药熏洗法, 起到清凉止痒和去火的作用, 并且中药具有药效纯粹和副作用小的特点[3]。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肛裂患者, 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的82例患者中, 痊愈40例, 显效21例, 好转19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82例肛裂患者中, 痊愈30例, 显效17例, 好转25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军良.中医药保守治疗肛裂进展.世界中医药, 2013, 12(5): 90-91.
[2] 席锋祥.不同术式治疗肛裂的效果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5(8):29-30.
【关键词】脑血栓;中西医;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30-01
栓子伴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促使动脉管腔出现闭塞,局部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坏死,从而引发脑血栓[1]。该病病因按照栓子的不同来源可分为非心源性、心源性两种,以心源性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和心房纤颤等疾病易引发该病[2]。现搜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脑血栓85例患者,对其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脑血栓85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症状。甲组中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6例、17例,共43例,平均年龄为(65.27±2.25)岁,最大82岁,最小61岁,其中21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5例、17例,共42例,平均年龄为(65.26±2.26)岁,最大81岁,最小60例,其中20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甲组43例实施西医治疗。药物选择尼莫地平(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20043915,包装规格为30mg)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44025313,包装规格250ml)。尼莫地平每日3次,每次4-6片(80mg-120mg),饭后口服。取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效果。对乙组42例实施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甲组,中医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汤剂药方为10g川芎、10g红花、10g地龙、10g当归、10g桃仁、60g黄芪,每日用水煎服一剂,于早晚分2次服用。服用2周后观察临床效果。
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NHSS)和生活能力(BI)进行评分,并对比。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无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好转:患者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症状有所改善;有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症状明显改善;显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症状消失。以好转、有效和显效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前甲组NHSS评分平均为(27.33±5.18)分,BI评分平均为(41.07±13.13)分;乙组NHSS评分平均为(27.34±5.19)分,BI评分平均为(41.09±13.18)分,两组之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甲组NHSS评分平均为(15.68±3.25)分,BI评分平均为(62.35±12.81)分;乙组NHSS评分平均为(19.14±3.68)分,BI评分平均为(54.37±13.35)分。乙组NHSS评分低于甲组,障碍程度较轻,BI评分高于甲组,生活能力较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其中11例无效,14例好转,15例有效,3例显效。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其中3例无效,10例好转,22例有效,7例显效。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栓具有起病急的特点,患者会在日常活动中急骤起病,出现偏身麻木、偏瘫和言辞不清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栓子范围、数目、部位等决定症状轻重程度,在发病数分钟甚至数秒内即可发展到病情最高峰。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医学中将该病称为缺血性中风,筋脉失养、脉络阻塞和气虚血瘀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3]。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42例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2.86%,与仅行西医治疗的甲组相比,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生活能力较高,治疗效果较好。两组差异较大,考虑差异原因可能是由于川芎、红花、地龙、当归、桃仁、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畅通经络作用导致的。
综上分析,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恢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丰S.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3):47-48.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西医结合 推迟糖尿病发病 预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16-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abetes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Methods 46 cases of pre-diabet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23 cases. In a 1 grade prevention based on, treatment group: Chinese to Yiqi,Huoxuetongluo,dehumidification Pueraria phlegm yellow soup to the main subtraction with the disease.Western medicine with metformin,simvastatin treatment for 6 months for such a course. Results All 23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short-term,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5 years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3 cases of 13%.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5 years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16 cases and 69% incidenc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e onset of diabetes. Its long-term efficacy,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needs further stud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words] Pre-diabetes; Integrative Medicine; Delayed onset of diabetes;Prevent complications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1992年-1998年门诊病例。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男14例,女9例,33-41岁16例,42-51岁7例。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33-40岁15例,41-50岁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内科学》规定的方法及标准:糖尿病前期又叫血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6.1-7.0mmol/L和糖耐量减低(IGT)即餐后2小时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高于7.8mmol/L但低于11.1mmol/L,并经两次以上复查确认。
1.3 治疗方法 对照、治疗组均1级预防:1)防止和纠正肥胖。2)合理、科学饮食,避免高脂肪的饮食。3)增加体育活动。4)避免或减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5)戒烟,酒。6)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满意者加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葛根地黄黄连汤:葛根克20克,天花粉20克,生地黄30克,黄芪15克,丹参20克,当归2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枸杞子20克,巴戟天10克,大枣20,生姜6克。苔腻加草蔻10克。乏力,倦怠属气虚加党参15克。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加知母20克,玄参20克等。血糖恢复正常后,中药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重庆科瑞南海制要药)500毫克,辛伐他汀(成都华宇制药)5毫克,每晚一次。有高血压者给于ACEI或ARB制剂。甘油三酯高给于非诺贝特。疗程6个月。停药复查,观察随访。
1.4 疗效观察及结果 观察标准(自定):痊愈:10-15天恢复正常,1、3、5年监测未复发为。有效:15-30天恢复正常,1、3年无异常。无效:30天以上未恢复,1年内进入糖尿病期,或1年以上无变化但有合并症、3年以后仍是糖尿病前期状态或进入糖尿病期。结果:对照组: 3个月后,1例恢复正常,6个月又有2例恢复正常。16例仍处于糖尿病前期(IGR)69%。以后1、3、5年分别有2、3、11例进入糖尿病期占69%。其中14例有并发症60%,其中6例末梢神经炎,1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有1例失访。6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前期发展到临床糖尿病的自然病程近似。无1例痊愈。3例有效占18%.20例无效占90%。治疗组:第5、10天分别有9、14例恢复正常。以后1、3、5年分别有0、1、2例进入糖尿病期,无效3例占13%。1例合并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有效2例占10%。痊愈20例占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2 讨论
2.1 糖尿病前期治疗的理论依据 糖尿病这一重大疾病已引起医学界足够的重视和临床应对,《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治也更加规范。但是糖尿病前期,即血糖调节受损在理论探讨,临床处理均显不足。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约占90%,儿童及青少年发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血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且数量庞大,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趋势在加重。而这部份人群90%以上没有得到恰当的诊治。无论是大、中专教材还是糖尿病专著及2011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均没有相应提出规范性的防治措施。理论和临床均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95%以上临床医生对此也只是给于生活指导。1级预防措施因病人依从性等多种原因难收成效,即使认真实施其效果也有限。血糖调节受损发展到临床糖尿病期已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根据现代病理学理论,无论1型、2型糖尿病的血糖调节受损阶段其病理演变已经开始,1型主要是病理性免疫,2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促使基因的变异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占主要的因素。胰岛素的抵抗及分泌缺陷是主要机制,也是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胰岛素受体在脂肪、肝脏、肌肉等胰岛素效应器官的密度,分布异常、分子的构型改变致敏感性下降。而血脂紊乱的脂毒性又是重要的始动因素。研究证实血糖调节受损期,大、小血管、易受损的靶器官呈微炎症状态,各种炎性因子激活的瀑布效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因素的介入致病理演进激活,损伤因素大于修复的因素使病理持续进展。胰岛素长期代偿性分泌致胰岛β细胞高负荷而致病理性实质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失代偿。血糖升高的毒性作用又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状态。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但这个阶段的病理变化是可逆的,微炎症、免疫反应、胰岛素受体的改变在去除致病因素后可终止。,当修复大于损伤则可以恢复至痊愈。这点在2型糖尿病较轻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临床实践中也可间接证实。血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正确、有力的治疗是阻止病理成不可逆损伤,慢性进展最关键的时期。对减少大量糖尿病人发生,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组资料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并且治疗组的3例还不排除有其它类型糖尿病及其它原因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病理演变的起动、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慢长过程,祛除病理因素,阻止病理演变到痊愈也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故糖尿病前期治疗疗程应足够长,不能仅以(IGR)的短期恢复为满足,对此医患双方均应有清醒的认识。
2.2 中医的认识 糖尿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睥瘅。历代医家均有丰富的论述,近年来在诊治上更有长足的进展,病因病理上主要是先天禀赋有异,气阴两虚为本。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致使湿,热,痰,淤为标,病位脾胃,肝肾为主,病久气血阴虚,病及五脏六府形成正虚而邪实的复杂局面,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理同糖尿病期,但以湿,热,痰,淤,郁为主。笔者存对86例糖尿病前期进行中医体质学分类:60%为平和质,10%为气虚质加阴虚质,15%气虚质加湿热质,10%气郁质加血瘀质,5%为阳虚质加痰湿质。体质偏差反应大多也比较轻微,糖尿病前期的大量平和质病人如何辩证论治成为新课题。这时糖尿病基本病因病机的借鉴成为施治的主要依据。葛根地黄黄连汤中黄连清热解毒,善清胃肠之热有降糖之功,地黄清热养阴,凉血活血,天花粉养阴清热均为主药,葛根生津升清,五味子酸甘化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黄芪益气健脾为佐药,茯苓,苍术,法半夏健脾除湿化痰。枸杞子配五味,地黄补肝肾之阴,少佐生姜温脾,巴戟天温肾与五味子相配阳中求阴,以阳化阴并制黄连苦寒伤胃为佐药,大枣健脾益气而调合诸药为使。诸药相配该方有清热解毒、除湿,养阴益气健脾活血通络。黄芪,五味,茯苓,丹参,枸杞调节免疫,修复炎症损伤,抗氧化减轻糖、脂毒性,黄连、地黄、花粉均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丹参,当归,生地黄活血祛淤改善微循环,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此基本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辩病基础上进行辩证,是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
2.3 西药使用的原理 糖尿病前期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二甲双胍既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减肥,减少胃肠道葡萄糖吸收,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疗效肯定,辛伐他汀降血脂并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多种作用,ACEI或ARB对有高血压者既能降压又能强胰岛素敏感性还有保护心脑血管内皮细胞。甘油三酯升高是糖尿病前期主要的脂毒性因素,非诺贝特疗效好而毒性低。ACEI或ARB在没有高血压者只要没有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亦可应用。二甲双瓜缓释剂与辛伐他汀每天晚上一次口服,方便,依从性好。
2.4 问题与展望 1)限于条件本文观察的例数、实验数据有限,还不足以揭示本病的规律。由于本病的复杂性。慢性演变特征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临床观察才能弄清其本质。为确定其诊治的规范性措施及指南提供依据。2)还需要反应(IGR)敏感的实验指标。3)要使研究本专业的学者,临床医生认识糖尿病前期治疗的重要性,更新观验。使广大人群,特别是高危的(IGR)病人接受,提高警惕性。从而有更好的依从性。时机成熟时更新糖尿病诊治指南。4)1级预防措施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石,疗程的长短与疗效成正相关。6个月似应延长至1年,有待观察。坚持疗程是成败的关键。而这恰是临床最难控制的,如何改进,得研究。5)中西结合比单用中药或西药均好。中医药在提高疗效,调节免疫,改善器官微循环,消除病因,阻断病理演变,修复病理损伤,效果显著,但是在众多方药中如何提取最佳方案,用简、便、廉的方药治疗,还要进行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取循征医学证据,更好指导临床。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48-0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变化复杂、病死率高的常见急腹症。凡具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即可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影像学的进步、重症监护的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开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改善,SAP的病死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70%~80%、90年代初的30%左右降至近年的10%~20%。西医在抗感染、抑酶等方面效果肯定,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而中医中药的运用则能更好地改善全身的症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修复胰腺组织、缩短住院时间等,显示出了独特的治疗优势。现就近七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中医专方联合西药治疗
刘氏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大黄15g(后下),川朴、木香、元胡、赤芍、栀子、丹皮、芒硝(冲服)各10g)每日2剂分4次,每次100ml胃管注入,闭管30min后开放,5~7天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剂分2次胃管注入,结果胰腺假性囊肿、肺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并发症及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及腹腔积液吸收、胃肠功能恢复、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罗氏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柴胡15g,白芍15g,黄芩15g,枳实20g,厚朴20g,玄明粉lOg(冲),生大黄20g(后下),莱菔子10g,川楝子10g,金银花20g,连翘20g)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20例作对照。结果: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1、2中医辨证分期论治联合西医治疗
徐氏等对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SAP的临床病程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将中医的辨证施治过程亦分为对应的3期:壅滞实热期、血瘀热盛期、脾胃不和期。1期(壅滞实热期):腹痛剧烈,腹胀,便结,痞满拒按,脉弦、紧、数,苔白或黄等。治法:通里攻下,清热降逆,方药:大黄、木香、丹皮、黄芩、姜夏、竹茹、甘遂末(冲)各10g,芒硝(冲)15g,厚朴、乌贼骨、蒲公英各30g,金银花20g。2期(血瘀热盛期):服上药得利后腹痛、腹胀减轻,脉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黄。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金银花、红花、丹参各30g,赤芍、丹皮、黄芩、木香、大黄各10g。3期(脾胃不和期):胃纳不佳,食后满闷,身倦肢软,苔薄白,舌胖嫩。治法:健脾和胃。方药: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各10g,鸡内金6g,甘草3g。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能减少并发症,降低转手术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P
1、3单味中药或中药针剂联合西药治疗
单味中药中研究最多、疗效肯定,机理明确的是大黄,众多临床研究证实大黄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加强肠黏膜屏障作用,在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抑制胰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合
成、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总补体水平等方面得到了肯定。张氏等对14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肠麻痹患者中的70例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并辅以生大黄粉100~150g冲人沸水至150ml放置温后保留灌肠,2~3次/天,共7~14天。并与不用生大黄的76例作对照。治疗组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胰腺炎体征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1、4中药腹部外敷联合西药治疗
顾氏等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大黄内服、芒硝外敷(中上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发现治疗组在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等指标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APACHE II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2、动物实验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12-01
摘要:癌症病机是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应用辨证与辨病结合、中西医相结合,从多靶点综合考虑治疗癌症,建立既具有中医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癌症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前言
近20~30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这已经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证实。目前,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中,已有更多具有中西医学基础的临床工作者与各类基础实验工作者广泛密切协作。
1、治疗膀胱癌
膀胱癌属于中医学中“溺血”、“尿血”、“血淋”、“癃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心火下行移热于小肠,或湿热下注于膀胱,或肾气不足,不能摄血’或气血双亏,或肝肾有热,或因肝强气逆,移碍膀胱,而出现尿血、尿急、尿痛,甚则尿路不通等症状。临床发现、确诊时多较晚,术后复发率较高,中晚期患者疗效不佳。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膀胱癌的方向,可以提高临床缓解率及缓解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此外。主要症状缓解率、生活质量评价也有所提高,而毒副作用均不明显。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针对性治疗已在临床上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正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重要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治疗脑瘤
颅内肿瘤大多为髓海病变,与脏腑清阳之气相关。脑为诸阳之会,有余不足。皆能影响全身脏腑功能。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①情志不和,思虑太过或饮食失调,损伤脾气,脾虚清阳之气不得升,又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泛于脑,与瘀血、癌毒相搏结而成为患。②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肝阴不足,阳亢风动;或气滞血瘀,阻塞脑络;或肝失疏泄,津聚成痰,痰瘀互结,阻于脑络。③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及惊恐等原因,致肾气亏损,精不生髓,则脑失所充,外邪乘虚而入。本病多因六邪毒(空气、饮食、环境污染)内侵,或七情内伤,脏腑气血亏虚,致气滞、湿聚、痰凝、血瘀、毒结,破坏了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而致。
从近几年的文献不难看出,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①临床以回顾性资料分析为主,直接临床经验体会居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②对于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虽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但是尚未弄清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是否是通过一个方面发挥作用;③可重复性差,临床研究多选用自拟方且其组成用量多秘而不宣,他人难以验证该方:④诊断与疗效评判未统一,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的适应证和诊疗标准。中医药既要着眼于有效方药的研究和应用,又要突出在治疗本病中的特点与优势,发挥其在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放化疗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的作用。
3、治疗肺癌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国内外资料表明:肺癌一经病理确诊,80%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则以化疗和放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缓解期短,毒副反应较大,不能明显延长生存期。因此,中晚期肺癌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探索研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基本趋向于辨证与辨病结合、扶正与驱邪结合,临床上显示其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等的疗效:中医药可减少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和提高临床疗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显示了中医药在肺癌防治中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扶正和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方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扶正是根据“虚则补之”来进行针对性的补益需损:祛邪是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来治疗。在治疗中应根据机体正气的盛衰,邪气的强弱综合考虑,做到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对肺癌的不同治则按照扶正与祛邪两大类进行归纳:扶正治则主要为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16种。从治则方面进一步证明气虚和阴虚是肺癌的基本证型。
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就中、晚期肺癌治疗的难度而言,中医药应充分发挥治疗优势和特点的立足点,稳定控制病灶的发展。有效地改善生存状态,延长生存期。大量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证实,众多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通过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
4、其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发生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等使胆汁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和卵磷脂而引起的炎症密切相关,酗酒、暴饮暴食也可诱发本病。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并恶心呕吐和腹胀,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该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器官病变炎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目前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68例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41.8+4.8岁;其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9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的症状诊断均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且患者都通过临床体征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排除化脓性胆管炎、胆道梗阻以及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或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坏死型胰腺炎;严重胆囊炎中毒症状明显者;合并有肝、肾以及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方法
先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在起病的数天内,不要进食,以免过多的胃酸分泌和酸性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而刺激胰腺分泌。同时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氯化钾,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单纯水肿型胰腺炎通常不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或合并有胆道感染者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和预防胰腺的继发感染。其主要使用的抗生素为胰酶抑制剂奥曲肽,给药方法为皮下注射,每次给药0.1mg,每日四次,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对于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以氢氧化铝、阿托品和普鲁本辛等止痛药缓解疼痛。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配方为:白芍10g,黄芩12g,厚朴15g,木香10g,生姜12g,柴胡10g,川楝子9g,大黄12g,枳实10g,半夏9g,芒硝粉10g,蒲黄8g,元胡12g,蒲公英20g,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酌情加减配方。将药方药加入1000mL水,煎制浓缩为300mL,每两天一剂,每日口服三次,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胰腺大小恢复至正常,血胰酶、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胰腺有所缩小,血胰酶、尿淀粉酶量有所下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没有变化或者恶化。
1.5 统计学数据的处理
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之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康复,并且在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65%、85.29%;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24%、97.06%。两组患者在痊愈率和有效率上均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其死亡率逐渐增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其死亡率达到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对于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由于此时胰腺病理损害严重,可因胰腺之出血坏死、严重感染、毒物自身吸收等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腹腔严重感染,甚至胰性脑病、DIC等多脏器损害及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需以西医为主抢救,包括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