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农田水利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水利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田水利规划

第1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农田水利工程也有了新的起色,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灌溉规划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将这项工作落实并做好尤为关键,其也是开展水利工程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将资源可持续利用妥善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上,非常重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是农资产物产量提高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十分必要。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田水利工程则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有效落实既能推动农业的发展,又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所以要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也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绿地面积如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对我国的农资产量也有一些影响,这也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后的必然。所以如何在目前的局面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作非常关键。农田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想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灌溉规划来进行。水是万物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而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人们不断发展中所必须要做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更是不能够缺少水的注入,而农作物生长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对水资源的要求也格外高。这就为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带来了一定的要求,在现如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时期,为了农作物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更需要将这项灌溉规划工作做好,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还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科学的技术和科学的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循环使用,时水利工程灌溉的特点之一,这项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高的。将灌溉技术有效利用,不但可以提高种植的效率,还能够降低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缓解水资源不充足的客观问题,并且可以平均灌溉农作物使其生长更加稳定。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农田灌溉设施的合理构建,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着诸多益处。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2.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

时代在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农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并且趋向于现代化。这也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灌溉规划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由于每个地区情况各异,因此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时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要符合每个区域的情况,从而确保农业的正常合理化发展。而在具体的灌溉工作中,水资源具有多变的特点,它的形态不好控制,因此会出现农田灌溉不均匀,不全面的现象。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做得更加合理化,需要根据每个时期的气候以及水的径流量作为标准和前提来实行,利用科学的手段做好灌溉规划工作,并保证规划的贴合实际。自然因素是在整个工作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灌溉规划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之前要结合水利设施与经济条件的相关因素,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并根据其整体状况展开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农业工程发展要求的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作用不容小觑,是其工程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充分做好这项工作。

2.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同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而根据特定区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当地要求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外部的自然条件,以及设备的科学化程度,做到规划统筹兼顾。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要做到充分利用,促进其工程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2.2.1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

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原则上首先要做到安全第一的原则,这也是关乎整个工程的根本,渠道工程一定要安全可行。在布置灌溉渠道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计划,同时避免在高填方,深挖方路段作业。特殊的地理情况要特殊对待,可避免遇到河流等,减少山洪的影响。沿线干渠在良好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有效避开风华岩层及破碎带。

2.2.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

农作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地形情况有所改变,对灌溉渠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农田灌溉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整体规划设计之前,要将实际的地形状况考虑在内,并做出相应的,符合实际的计划。可根据不同地形制订出相应的布渠方案。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渠道都处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而其分支则处于较低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地势差距布置好渠道,从而最大化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在局部较小区域的较高位置可采取小片提灌处理措施。在布置渠道工作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经济。因此要使灌溉范围尽可能最大化,杜绝人为损坏基础设施的现象。一些特殊的区域,如丘陵地带,其灌溉渠道要根据实际落差情况来规划,并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对于平原区域,则可将河水、井水等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水循环系统,使灌溉系统更科学化,规范化。

2.2.3满足动态发展的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态与经济,这两个因素的综合对农田水利来说发挥着较大影响,而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有着相应的变化,所以同样需要改变和调节,以确保灌溉规划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做具体的灌溉规划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态变化等,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规划。

3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以待完善。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出,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起步较晚,目前对于灌溉规划设计方面的可行性施工方案仍然较少,并且这些方案缺乏对经济效益的重视,使得其具体设计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对农田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针对此问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不断深入,不断更新,使其数据和图表更为细化,逐渐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又实际上的了解,掌握其当地的要求,以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的规划,并确保灌溉工作能顺利开展,计划能全面实施。通过科学地分析土地资源与当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预测小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规模及续建配套规模,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在根本上减少农耕风险,增加经济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情况,可运用专业知识来预测小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规模及续建配套规模,增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减少其风险。

4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也有了新的起色,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与我国的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农业的经济效益,更应提高对其重视,使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杨建玲 单位:富裕县富裕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

[1]吕铮.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15,12(13):107.

第2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废水污染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利用水资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无论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来说,一方面奠定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所以,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非常重要。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其灌溉规划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绿地面积逐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重要性越加明显。在我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最终目标,而灌溉规划设计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基础。由于农作物从种到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水资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水资源紧缺的前提下,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用水需要,进而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从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就是借助技术手段(机械设备等)循环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建设农田灌溉设施,帮助涉农企业(个人)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步比较晚,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方面,普遍缺乏完善的施工方案,对经济因素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方案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其灌溉规划设计需要不断深入,细化分解结构图、工程数据等指标,对有关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数据资料进行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农业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水利设施的具体要求,根据灌溉面积,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全面分析当地土地资源、水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进一步预测续建配套规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最大限度规避农业经营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3.1设计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现代化的趋势,对此,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正常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从农田灌溉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资源普遍存在季节性、地域性特点,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农田灌溉不全面的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要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合理性,需要参考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的径流量等指标,对水资源、灌溉区域等进行优化整合,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灌溉规划设计方面,自然因素是基础,要做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系统性、完善性,需要对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符合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农田灌溉的质量及灌溉规模,这是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3.2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其灌溉规划设计需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分析当地的土地使用情况,以及土地资源治理要求,同时对外部环境、周围相关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考虑,确保灌溉规划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对现有的水资源、土地等因素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进行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3.2.1安全第一。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灌溉渠道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以需要提高渠道工程的质量,确保渠道工程的安全性。在对灌溉渠道进行布置时,需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在高填方、深挖方的区域组织开展施工作业。对于山丘等特殊地形,在渠道设计过程中,尽量绕开河流、湖泊等,防止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沿线干渠来说,如果地质条件良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开风化岩层、破碎带等地段,避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干渠的施工质量。3.2.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会面临不同的地形条件,并且,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灌溉渠道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衡量地形对实际灌溉产生的影响,结合地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渠道布置方案。按照农田灌溉经验,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地势较高位置布置主要灌溉渠道,同时在较低位置上设置与主要灌溉渠道相对应的分支渠道,借助地势的高低,对灌溉渠道进行科学布置,进一步扩大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溉效率。如果农田水利工程覆盖范围比较小,并且位置比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提灌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利用地形铺设渠道时,其开销一般比较大,所以在对灌溉规划进行合理设计时,需要提高渠道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扩大渠道的灌溉面积,避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缩短灌溉渠道长度,进而损坏现有的基础设施。如果灌溉渠道位于丘陵地区,这时需要对实际落差进行综合考虑,将水电资源与水利加工进行融合,全面挖掘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价值。对于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需要结合当地现有的水资源,例如河水、湖泊水等,通过引入地表水,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3.2.3动态发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农田水利工程是生态与经济的综合体,如果外在因素发生改变,要求农田水利工程能够进行自动调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优势。在制定灌溉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地未来的经济、生态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可以自动调节的农田灌溉规划。

4结论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在服务“三农”的大环境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监管,以此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1).

[2]姬军虎.八师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渠道的设计[J].石河子科技,2014(06).

第3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

为农田修建一套高效的水利工程设施即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中的重点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排涝、抗旱的能力,能确保农田高产、稳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立高标准的规划和设计,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建成后期的投入使用。通过规划,选择科学合适的设计标准非常的重要,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对策,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与当地山、水、路、林等有机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工程在设计之初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综合分析当地的地质条件,做到实事求是。在各个渠道布置的设计方案中,具体分析并合理设计,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农田水利工程需要集中落差,将水力、水电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当地落差。结合水利加工,构建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系统。农田水利工程要防止在险段位置的施工,在设计时,避开河、溪地区,保证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合理布置排洪设施。农田水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生态综合体,因此需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整,设计中充分考虑协调性和保护性,保持一个优化的状态。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勘测不全面,缺乏合理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建于建国初期,当时的技术水平不太先进,对工程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因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变化,环境勘测不够合理,欠缺合理的有效性,制约了农作物的增产。

2.2工程监管不到位

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在实际建设中,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不能完全依据规划设计进行建设等都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些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并没有熟练掌握良好的技术,其监管方法不正确,没有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管理水平偏低,必然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合理预测研究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实施预测分析是工程规划设计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全面考虑农田水利的具置,研究可供灌溉使用的水资源对灌溉规模的潜力。在发展规划区域农业的前提下,掌握水利建设的实际需求,确定灌溉规模及实际灌溉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创收。

3.2取水方式的设计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设计取水方式,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一般分为有坝取水、无坝取水。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可以在河道上修堤坝,确保灌溉正常。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一般分为有建闸和不建闸,在洪水期没有建闸将无法控制水流量,导致农田被淹,因此在设计时都采用有建闸设计,使水流保持平稳。

3.3灌溉渠系的设计

灌溉和排水渠要能避免高填土、沿河布局的渠道工程,采取适当的泄洪排水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将排水渠布置在低洼地区,实现自流排水与灌溉,并构成单独的排灌体系。尽可能排成直线,减少交叉物的存在。

4结语

第4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取水方式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29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不仅在旱季能用来灌溉农作物,还能在雨季排洪抗涝,如何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好取水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就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做细致分析。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会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持续处于变化之中,同时农作物对应的种类以及种植面积都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将造成灌溉用水量的大幅度变化。因此,灌溉工程既要保证规划设计的标准,也要保障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又要满足灌溉用水量随气候和灌溉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国的灌溉设计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灌溉设计保证率,首先应该调查当地灌溉工程的规模,清楚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种类,最重要的是当地的水源情况,这些是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关键因素。

抗旱天数,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旱季的时间周期,摸排了解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保证满足农作物的供水需求,才能确定抗旱天数。

2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2.1总体规划布局

要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地势、发电能力、饮水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系统地做出合理的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更好的管理和工程高效施工。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渠系规划设计。

2.1.1利用地形优势 旱季是灌溉农作物的关键时期,要达到自流灌溉的要求,首先要把灌溉渠道布置在地萁细叩牡胤剑以便提高水的流速,实现自流灌溉。到了雨季,排洪抗涝是首要任务,排水沟渠的布置要选择地势相对低的地方,便于农田内多余水量的排出,达到排洪抗旱的目的。由于排水的地势较低而灌溉渠道的地势较高,所以要分开修建。为了不影响全局基础又能有效照顾到局部,所以采取小片灌溉的方式是针对局部高地,采取小片提排的措施是针对局部洼地。在进行渠系布置时,尽量直、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这样可以节约渠系规划的成本。

2.1.2安全是主要原则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是否顺利完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前提,要做到减少挖方,尽量减少高填方,避免存在难工险段。在地形为山丘时,为避免渠道被破坏,在渠道布置时要尽可能避开小溪和河流,选择透水性极低甚至不透水的土质地带。避开风化岩石层,在满足灌溉要求的同时做好排洪、泄洪的措施。

2.1.3综合利用 因各个地方地势条件不同,在山丘进行渠道布置时,首先要考虑水源和供电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多种用途和一水多用。使用集中落差的渠道布置方式是最可行的,如果在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本没有太大的起伏和落差,灌溉模式可以选择河井相结合的方法。

2.2干、支渠的规划设计

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对灌溉渠道的干、支渠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对平原灌溉区的干、支渠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多,地势广阔,结合平原的地势情况和旱涝具体严重程度,对平原地区干、支渠的规划与设计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和部署。

3取水方式与规划设计

灌溉水源决定灌溉取水方式,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和设计中确定好取水方式非常重要。根据灌溉水源的地势等因素,有以下两种灌溉方式,即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自流取水灌溉是以河流作为水源,进行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在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时要考虑开渠建闸,引水地点水位的高低、地点和引水口的长度,方便农民对农田进行灌溉,同时还能节约工程成本。

3.1无坝取水

是否需要修建水闸是进行无坝取水的关键所在。如果不修建水闸,会使引水口无法控制水流量和流速,导致渠道在水的冲击下损坏,严重的还会淹没农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修建水闸,将引水角度掌握在30°~45°之间,这个角度能保证水流相对平稳流入渠道,引水口能够承受相对大的引水量。

3.2有坝取水

3.2.1溢沙坝 通过拦截河流提高水位,可以将雨季多余的水量排出。

3.2.2进水闸 进水闸是引水灌溉的根本,可以有效控制进水量,不让多余的水流入。

3.2.3排沙闸 泥沙流入渠道会造成渠道堵塞,排沙闸的作用就是有效防止和控制泥沙流入渠道。可以考虑修建沉沙槽、沉沙池等防止泥沙的设施。

3.2.4防洪堤 防洪堤的主要作用是在雨季防洪,保护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平时还可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损失。

4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大力推进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要综合实际情况,建设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造福百姓,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灌溉规划成了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它也是农村水利工程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为农民做实事,对农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分析势在必行。

1 设计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世界气温正在以每年增加1℃的趋势上升,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问题出现变得频繁了。为了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必须对灌溉技术进行规划。

灌溉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灌溉规划,灌溉技术的设计工作要设计出一些高效、省时、省力、合理的水利灌溉规划,以促进农业发展。

2 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2.1 进行灌溉规划前

要观察所在地区的水文情况,地形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2.1.1 在进行灌溉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比例,考虑灌溉的收益性,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耗费的成本加大,则可以取得的收益甚少,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就值得执行,否则就会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2.1.2 在规划前,也要分析所在地区的可供灌溉的水源面积和需灌溉地区的比例问题。要做好一份灌溉规划,必须要综合所有可参考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需要分析的因素就有农田的需水量,供水区的供水量,2者如何达成平衡的关系等等。

2.1.3 进行规划还需注意节水,尽管灌溉本身用水量大,仍然要让每一滴水得到充分的利用,以节约水资源。毕竟谁都不希望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这种悲剧发生。

2.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建设许多设施,也要对很多东西进行整合改造。要科学蓄水,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或汛期季节,将适量雨水存储起来,以便干旱时使用;还需建设好疏通灌溉用水的通道,清淤河道,以方便水的流通。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2.3 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

在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在规划中体现出来:对于灌溉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运转不好的设备,运转速度少于一半的,就把它拆除:对防涝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防涝标准的,要及时拆除,拆除后还要马上进行重建工作。

2.4 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规划的意义

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规划,可以实现很好的社会效果,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国家对农业问题的相关政策。建立方便灌溉的水利设施,也可以改善环境,避免因为很多农民不懂得灌溉的规划,便胡乱开垦取水而导致的土地结构破坏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水土流失。农民从事农业工作变得更轻松了,收入增多了,社会贫富差距就会缩小,社会矛盾也会减少。这些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内涝发生,达到保护环境,降低人民受到灾害侵犯的可能性,也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实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5 为对灌溉设施进行更好的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

现在国家设立了水利工程合作所,以便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它的职责主要有:制定年度灌溉用水计划以及用水应急方案;对所有的灌溉农户进行登记,并制定出每年灌溉用水的收费标准,负责收集农户的灌溉用水的水费,这些收集起来的费用,都用于水利灌溉的修理和重建;负责协调所有农户的用水工作,以免在干旱时节灌溉需求较大,灌溉设施供水速度有限,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加强与用水者协会的沟通工作,为灌溉农户谋福利。所谓用水者协会其实是一个公益组织,它的存在主要是为农户解决灌溉用水纠纷以及提供灌溉知识,在农户出现灌溉困难或灌溉设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提供专业人员协助维修工作。总之,用水者协会应该做好辅助水利工程合作所工作的义务,2者相互配合,共同为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努力。

br>

3 保障规划顺利进行的相关措施

3.1 由于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所以需要我们研发出更多新的灌溉技术,当然,在研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所使用地区的经济承受力,如果所研发的新技术符合成本低、价格合理、实用性强等功能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在实践当中。

3.2 为使水利工程灌溉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政府需加大介入力量,加强监管工作,可以派发改委等部门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管理,并且须提高政府官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视程度。

3.3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时要切实推行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成立用水户协会,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农村水利产业的经济效益,以确保工程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转。

3.4 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投入资金,收益的农民也应该出一份力,对工程建设投入一些资金,毕竟受益的人始终是农民。当然,对于收集好的资金,也要做好运用的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争取将每份资金运用到实处。

4 结语

第6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问题;规划思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县水资源,具有“短、平、快”的优势,在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地形等优势,采取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地统一规划,确保为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农田耕地灌溉而建造的,如渠系配套工程、灌溉工程以及各类引水工程等。自从建国后,我县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复垦平整、治水运动。在水利工程设施方面,我县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骨干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已运行近五十年甚至超五十年,加之修建时受条件所限,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

(2)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配套不完善,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河道,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此外,自流渠区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输水渠道绝大部分都是未经衬砌的土渠,在灌溉输水过程中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损失惊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8,灌溉保证率相当低,用水矛盾突出。

(3)由于机电灌站运行成本费用较自流灌溉高,增大了粮食生产成本,且一般无提取折旧费,农民承受程度有限,致使运行费维持最低标准,加之机电提灌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勉强维持运行。

2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问题

(1)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尤其在建设初期,未进行统一规划。如永丰灌区内部存在两支水源,一支为自流灌区水源(水源为京杭大运河)位于高处,在高程上可以控制整个灌区,但由于引水量限制,只能灌溉不到三分之二的面积。而另一支圩区水源位于灌区的最低处,在灌区内部不能直接引水进行自流灌溉,必须从灌区以外的河流提水,但输水距离长,投资高而且管理不便。因此,该灌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规划利用了一支自流水源进行灌溉,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2)没有规划足够的水利工程设施,导致有效灌溉能力较弱,经调查发现我县六十年代初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 45%,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备,有效灌溉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95%,并从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运行几十年,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显著衰减。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思路

3.1 规划思想

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显然应调整规划思想。目前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而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项目管理”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我县粮食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 规划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田基本建设的总体安排,同时是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的重要依据,其规划原则除需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外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我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出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规划方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尤其是重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2)坚持经济合理原则。结合我县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3)坚持突出重点产业的原则。规划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分阶段目标,突出粮食增产以及农民收入,重点体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坚持工程规划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工程规划建设应具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3.3 规划重点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规划中应突出抓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改造,努力实现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建设。

规划中还应该全面推行农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利,并实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供水抗灾能力,形成镇、村、社、户供水体系,实现农村小型农田的增产及旱涝保收。

3.4 规划内容

笔者总结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效节水灌溉。针对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的喷灌、微灌、管灌的改造与新建,少量的渠道防渗设施建设工程。

(2)雨水集蓄利用。规划应充分利用我县平原地区湖泊、湖荡和河网密布等现有条件。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小型灌区渠系、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控制面积 3 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续建及整治力度。

(4)灌区末级渠系。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建设并完成主干渠建设的区域工程(包括渠系配套、建设、部分的自动量测、PIC 卡管理设施的建设)。

(5)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改造工程。

第7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小型工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首先是人工降雨,结合相关的物理原理和气象原理,利用空中作业和地面作业的人工降雨方式,在水库和河流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以这种方式缓解旱情;其次是水源涵养林,截留降雨和调节径流,以控制土壤的侵蚀、削减洪峰、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提高土体贮水能力、改善小气候环境等;再次是地面取水,借助无坝引水、拦河坝、水闸和泵站等,拦截天然河流的水体,并引入灌溉区域当中。

1.2 输水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该工程的功能是将水流引入灌溉区域和将多余水资源排出灌溉区域,一方面是构建明渠、低压管道、喷灌系统、滴管系统等,其中常见明渠包括土渠、衬砌渠道两种,低压管道输水工程需要突出节水、节能、省地、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喷灌和滴管则要求提高灌水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排水工程,以排水沟为主,旨在控制降雨流径和调节地下水位,关于排水沟的布置,需要尽量设置于较低区域,并以自流排水的方式,以及保证排水站的电源。

1.3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该工程的方案布置,需要在考虑田、渠、沟、路协调性的基础上,以“沟-渠-路”、“沟-路-渠”、“路-沟-渠”等模式,因地制宜地安排机耕道路布置方式。如果工程具有防范风沙的需求,还需要设置防护林。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法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与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下面主要针对其规划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2.1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

2.1.1 人工降雨

这里所说的人工降雨主要是针对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在每年的6~10月份左右,一些地区将出现大面积的干旱。此时,农田水利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种水利工程项目都将被迫停止,为了缓解旱情对农业作物的影响,此时将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补给,进行合理的施工降雨。

2.1.2 水源涵养林

随着工业的不断变化发展,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农田水利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成为了发展农田水利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同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现今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飞机播种造林、封山育林等两种主要的养林方式,进行水源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约水利工程的建设。

2.1.3 取水工程

就目前而言,我国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进行取水。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于其降水量比较充足,水土流失现象不是很严重,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故此可以采用无坝取水的方式进行取水作业。在进行选址过程中,为了避免洪水、泥石流、自然环境等突发事件的破坏,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选址,这种独立的小面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源。为了保证泄洪安全以及河床的稳定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安装闸门进行控制,特别是在一些降水不够很均匀的地区,可以采用拦河坝的取水方式,将高处的梯田水引进低处,这样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更能有效的保持水土的稳定性,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然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或者是降水比较稀少的地区,大多采用的是水闸、泵站灌溉技术进行取水。这主要是依靠电力和输电设备等措施来进行泵站取水,进行灌溉。水闸主要包括分水闸、泄洪闸、节制闸、冲沙闸等,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稳定泄洪的需要以及灌溉。

2.2 输水工程规划设计

2.2.1 引水工程

首先是确定设计引水流量,尤其是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型灌区,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根据最大灌水定额和延续时间,确定渠道的设计引水流量,具体可根据主要作物种植比例、渠道灌溉面积、作物用水高峰期日耗水量、日灌水小时数、渠系水系用系数等计算得出,以此作为渠道设计的依据。其次是渠道横断面的设计,根据水力均匀流确定横断面的尺寸,其中明渠均匀流是通过渠道平均流速、谢才系数、水力半径、渠底比降计算得出,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渠道,要求设置水闸门或者固定面积的进水口挡水墙,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决定采用明渠自流灌溉、提水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2.2 排水工程

首先,确定排水沟的流量,可借助平均排除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设计暴雨标准,其中包括:旱地设计排涝模数,可根据排涝历时推算得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可根据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水田滞蓄水深、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计算得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式,可根据旱地面积和水田面积推算得出。其次是渠道横断面的设计,可参考引水明渠的设计方式,采用浆砌石、浆砌空心砖制U型槽衬砌等,建设排水沟,可利用地势较低的天然河道,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2.3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2.3.1田、购、渠、路的布置

首先,合理布置灌排合区,按照田块的形状划分,选择园林化规整格田或者比较规整条带状田块,解决田间灌溉的串排、串灌等问题,减少田块受到水淹的影响。其次,根据合适的地形,以及综合农村生活区域的布置条件,合理设置渠、田、林、桥涵、路等。

2.3.2 田间渠道衬砌

目前主要是采取预制砼U型槽渠和浆砌砼空心砖渠这两种田间渠道衬砌。第一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则是,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自然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大量的土方填置。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抗震性能较差,土方在回填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凝结,进而导致槽底的开裂,此时将出现大量的水流失。这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以避免,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二种田间渠道衬砌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田面与位置的合理搭配,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在施工中具备了强大的耐磨性以及抵御雨水冲刷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以及防冻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从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入手,找准各个工程规划设计的切入口,并结合各工程的功能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一方面是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统筹兼顾人工降雨、水源涵养林、取水工程的功能实现,另一方面是从引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个方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高水力工程的经济性,同时合理布置灌排合渠,并综合渠、田、林、桥涵、路等,做好田间渠道的衬砌规划。

参考文献

[1]雷兆伟,高皓君.解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风,2013(11):145.

[2]黄雅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3(5):210.

第8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通过灌溉工程的规划,我们来对灌溉的标准进行制定,对灌溉的布局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来对灌溉工程进行设计,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对设计的标准进行合理地规划

我国的河流径流量随着季节的更迭发生不断的变化,所以,农业灌溉的用水量也是不确定的,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不确定因素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加大了对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我国目前的水利灌溉工程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大小不同,因此,在兴建之前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作为施工的依据,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一般情况下,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要根据该地区的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来进行,同时还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合理的确定。

(一)灌溉设计标准的制定

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灌溉工程的有效期内,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一般用“P”来表示。例如P=70%,就表示某个水利灌溉工程在100年内有70年能满足该区农业灌溉用水要求,而其余的30年里就不能够满足全区的灌溉用水。那么70%就是该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所以,在设计农业灌溉工程时,设计人员必须对该区做出详细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尤其是对当地的水源特点和农作物种类要有详细的了解。在严重缺乏水源的地区和旱田耕作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和水田耕作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要在70%到95%之间。

2、抗旱的天数

什么是抗旱天数呢?抗旱天数是指:以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在连续无雨(一般是指降水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将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情况,而不是绝对无雨)的状态下,能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的天数。比如,某灌溉设施可以满足农作物70天的持续性用水,那么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就是抗旱70天。抗旱时间的规定应该以该区的主要农作物的迫切用水时间为标准。对于抗旱天气的确定,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确定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二)获取灌溉水的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于灌溉水获取方式的设计,也是目前水利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取水方式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情况来进行对取水方式的设计。一般情况下,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一般都是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选择设计。以下我们就针对自流取水灌溉来进行分析。

自流取水方式灌溉以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时,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能保证自流灌溉水位很高,对开渠引水地点的选择上要慎重,应该选择在河流上游水位比较高的地点,对引水口地点的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还影响到了建设成本的投入。

1、无坝取水方式

对无坝取水渠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但是由于不建闸的引水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进而导致农田会被大水淹没。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角度设定在30度到45度之间,来保证流入到水渠的水流平稳,不仅引水量大,而且有效地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有坝取水方式

如果水利灌溉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自流灌溉引水的要求。这种情形下,在进行工程的设计时就应该采用各种办法,比如,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把水位提高上来,进而保证引水自流灌溉的实现。

溢流坝的设计可以起到横栏河道和抬高水位的作用,同时还能排除河道内多余的水和洪汛期产生的多余的水量。

进水闸的设计被应用在引水灌溉,能有效的控制入水渠的水流量。它的平面布置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正面取水和侧面取水。考虑到侧面取水不能保证在引水口位置形成横向入流,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泥沙流入渠道中,进而导致泥沙淤泥河道,影响水流的速度,所以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工程处的水源情况,如果工程是在多沙河流地段,应该选用正面的取水方案。这种方法是农田有坝取水中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

三、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

(一)灌溉渠系规划布置的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的规划时,要综合各个要素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整体的把握,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本着充分考虑地形的原则,应该把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相应的把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流灌溉和排水,建成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于局部的高地或者是洼地,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小片的灌排措施来进行处理。

2、安全原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对渠道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深挖方、高填方等难工险段。如果遇到地形条件恶劣的工程段,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对待。比如,在山区就应该考虑到是否要避开河流,防止被山洪冲毁等。

3、综合利用的原则也是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落差,综合考虑水电、水力等元素,充分利用水资源。此外,还应该考虑采用塘、库渠共同使用,以增加灌溉的效果。

(二)干、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

1、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因为地形起伏比较大,加上坡度比较陡,耕地多数是坡地和梯田。所以在修建的时候要综合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力求“水不低头”,做到最大限度的自流控制灌溉区。

2、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地形比较宽阔,会有大面积的耕地,在设计时,要把这种地理环境和洪、涝等灾害联系起来,进行干、支渠的布置。

3、一般情况下,冲积平原型的灌溉工程设计,如果在地下水比较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那么就要把灌溉和排水分开。然后在灌溉渠道进行灌溉和冲洗压盐,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所以相关水利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来建设我国的水利灌溉工程,进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凤,辛朝,曲泽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

第9篇:农田水利规划范文

关键词:宜春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

1. 引言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的力度、投入的力度都在加大,建设进度也在加快,总的趋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站在全省水利建设的发展高度,特别是对照市政府下达给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分析我市农村水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加快实施水利改革发展与规划细则制定。

2.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2.1 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建设对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首要作用。我市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旱灾时有发生,农田水利建设又相对不足。近年来某些地区的旱灾频发,充分暴露了我市防灾体系的薄弱,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远不足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加强水利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认识发展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务实加强农田实力建设发展。

2.2 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关键在于农田水利建设。

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资源相对分布不均,导致我市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长期以来,干旱灾害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隐患,洪涝灾害频繁一直是农业的心腹大患。从前年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可以看出,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远比水利建设落后的区域有更好抵御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应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战略高度位置,切实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农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3 农田水利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农田水利建设则明显滞后,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短板。目前我市还存在大量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半数以上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所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先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代化。

3.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得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够、管理机制不灵活等,严重影响了我市农田水利的发展,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业的要求。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表现为:

a. 农田水利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加之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投入不足,"重建设轻管理"思想错误,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带病运行,限制了使用功能的发挥。

b.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业技术与应用水平得不到有效推广;水利设施严重老化、不配套,效益下降严重,排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c. 农民种田收益低,导致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4.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与规划策略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市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的自身特点,在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情况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与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认真做好新时期我市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与规划,建立适合我市农业发展需求的水利管理运行体制,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 明确投入主体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情况相对复杂,干扰因素多。农田水利建设要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投入主体,建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政府投入各类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为主导,农户投入灌区内的田间工程为辅的投资机制。在此同时,加快完善我市农田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依靠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的发展。

2) 完善投资渠道

水利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胜利实施。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水利建设基础薄弱,主要是缺乏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首相,有关政府要增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资的比例,促使更多农村地区的发展。再此同时,要充分调动相关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利用“一事一议”、“一渠一议”制度组织群众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并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上的咨询和帮助。再次,农田水利建设还要善于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这一重大难题,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

3) 加大科技推广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与建设,采用先进技术(例如:滴灌、渗灌等),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的农田水利建设科技管理工作队伍,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为农田水利发展作支撑。

4) 强化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功能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面广量大、公共性强的特点,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合作组织的参与管理。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指导和监督检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情况。要对各级基层政府的职能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出现政府缺位和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发展。

5. 小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基础薄弱和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着眼全局、放眼长远的发展战略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翟浩辉;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2006(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