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1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发展与影响

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与政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在本世纪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有效的帮助我国经济与产业转型,提高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煤炭消耗,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分析

低碳经济是由本世纪初提出的经济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有所不同的是,低碳经济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通过计划性、组织性的科学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制度管理与服务,其基本内容是进行进行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转型和新能源的开发,通过上述手段将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和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并对石油、煤炭等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缩减,包括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污染物,提升环境的清洁性,减少大气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发生,减少温室效应,增加社会的稳定性。

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意义巨大,通过实施低碳经济,能够有效的改良社会环境,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减少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保护环境的同时对我国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改善,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可见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与方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使低能耗、低污染经济得到发展,限制和转型高污染行业。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在长久的人类生活与生产历史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共生物”,为了增加经济力量,提高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成为必然现象。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重,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可见低碳经济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对生产和发展进行管理与提高,就会使生产者个人的“最优成本配置”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矛盾,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将碳税作为税收的一项进行低碳经济的保护与调节,使生产者能够在政策调节下自觉的发展低碳经济,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探究

低碳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理论方面“异曲同工”,主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与制度引导。但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高新技术支持。因此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经济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产生了发展难度。

(一)我国国际贸易模式出现转型和升级

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对外的贸易需求与贸易依赖性较强。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能力的制约,我国的第二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型,目前正在想集约型经济进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低碳经济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影响巨大,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第二产业的科技性。此外,低污染、低排放、高收益等特点的金融、物流、旅游服务业等都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低碳行业是指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对于碳需求较低,同时碳排放量较低的产业,主要以新型能源为主的产业等。这一特点使得低碳产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成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碳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煤炭的交易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低碳产业具有更高的发展优势,并产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提高国际贸易技术水平

除大力发展低碳行业减少碳排放量外,提高对碳需求较高的产业技术也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为此,我国的国际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广泛的提升,通过实施低碳经济,能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规避能力。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较为困难。为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第二产业对于技术革新的需求,争取采用新技术、新科技进行生产力的提升,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使我国的第二产业得到整体的提升和发展,并最终提升我国的的国际贸易技术水平。

(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鉴定的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除能够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技术水平外,在国际环境与国际地位上也有巨大的变化,我国能够通过绿色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地位与国际事务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实施当中,逐渐奠定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帮助我国从经济上、政治上与环境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生产发展相结合,通过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提高,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作为世界范围内先进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帮助极大,使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发展 我国经济 影响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资源向发达国家靠拢,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向发达国家转移,而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靠拢,劳动密集型及污染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不公平的贸易活动随处可见。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造成整个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的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受阻,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的我国,经济遭受重大创伤与影响。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贸易的发展集中体现为国际经济一体化,通过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特征的分析,我们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为此,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有利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我国外贸引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当前跨国公司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跨国经营模式逐渐成熟,资本的流动更加频繁;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于大量的国际剩余资本有很大的吸引力;大批新兴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清偿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流入这些国家的外资数额也大为下降,而我国总体较为平稳,相对竞争力有所提升。其二,有利于经济市场的扩大和分工协作的细化,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组合的加速。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加入 WTO 前,我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不强。加入 WTO后,随着我国渐渐融入国际大市场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趋势发展,我国经济通过互为有利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我国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分配和利用。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细化不但扩大了我国某些产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利用他国先进的知识技术,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由此看出,国际贸易一体化我国和他国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其三,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的开放程度也逐渐提高,这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资金划拨和结算更加便利,这为我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2、不利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虽然有有利的一面,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其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成为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挑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外引资困难,资金是贸易的源泉,招商引资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则使我国的对外引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当前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亚洲经济发展增速缓慢,区域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使得发达国家对亚洲的贷款和投资更加谨慎,资本的流入也大为将少,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新兴地区也加入了引资的队伍,加剧了我国面临的引资压力,使得我国的资金难以支撑我国经贸广场对外贸易的发展。其二,导致我国经济波动增加,当前各个国家、地区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性的经济波动更容易出现,我国的市场发育还不是十分成熟,外部的冲击对我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失稳的状况。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驱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可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威胁,一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小,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冲击着我国的产业和市场,削弱了我国的产业和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跨国企业还会操纵一些比较重要的经济领域,进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和脆弱的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三,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产品的科技含量直接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将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将产生不利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密集型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我国的服务贸易信息化程度较低,这限制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贸易和金融自由化趋势逐渐加强,我国的贸易政策受到经济全球化很大影响,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我国的贸易政策将很难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其四,尽管国际贸易一体化实行的是国际统一市场,这大大减少了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壁垒,但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文化和竞争的差异,使其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经济中与其他国融合与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的一大障碍。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在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抓住资本的溢出效应,积极开拓国家市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加的产业投资不但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设备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2、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机制。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机制,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环节。要使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获得更好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机制,在具体做法上,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加强对外投资,鼓励本国的跨国企业发展;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三是利用全球资源,改善外贸结构,在当地进行融资。

3、寻求国际贸易法律的保护。寻求国际贸易法律的保护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应对当前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避免由国际贸易规则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此外,我国还应该加强国际、区域经济贸易组织的运行与管理,维系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磋商与合作关系。

4、拓展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拓展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应积极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拓展对外贸易空间,如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打造国内外会展平台等,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我国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起站相辅相成、交替发展,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贸易手段赚取更大的利润是我国当前发展中务必要系统分析的问题之一。相信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我国的经济水平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为日后成为世界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妍君.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 中国商贸. 2011(34)

[2] 林玉洁.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

第3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贸易全球化 贸易壁垒 对策

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界,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们依靠竞争优势,实施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点。

2.1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 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 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 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2.6 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 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的垄断,长期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使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全球份额的同时,又不断提高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在其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推动世界贸易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大多实力弱小,竞争力不高,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一些民族名牌产品消失而代之以跨国公司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名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

二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地位仍然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96年全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0%,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5%左右,显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如果从国别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本国GNP的比重却很高,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这使得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但又无力支配国际市场。

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大大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各国都希望实现本国顺差,纷纷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稚嫩,工业化时间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扩大对外开放,逐步下调关税,减少贸易障碍。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嫌其步伐太慢,要求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大力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由于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的,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建立在以这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决定性影响建立起来的世贸规则为基础上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比如发达多家对夕阳工业的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合法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一些双边合地区贸易协议更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强加了苛刻的条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额贸易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有利可图的市场出口;为维护既得的利益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却采取了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壁等。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四是世界贸易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19倍,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中,以每年平均5.6%的经济增长率向前发展。这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的向各种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区域性的贸易组织靠拢,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发展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多边贸易体制中,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以后,阻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这些国家贸易体制的不稳定和不透明。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他们建立起稳定透明的贸易体制,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他们的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好处。并且,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受到多边规则的保护。

4 新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策

面对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4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人文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 影响

一、人文贸易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贸易价值观正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生成,也就是人文贸易的出现,它借助于国际贸易体制的深刻变化,使得全球贸易形式不再只是关注于生存问题,而开始考虑到社会性问题。

在传统的发展理念下,贸易发展更多的是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极少去思考大自然以及我们的社会系统所能承载多少。此外,盲目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人类社会同生态环境出现对立,使得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为沉重代价的,并随之产生了生态恶化、贫富差距加深等后果。

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发展理念对全球经贸发展的错误引导。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前提,要考虑到长期利益与未来人们的幸福,杜绝片面追求当前利益,避免因为想要单纯地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甚至从根本上伤害贸易发展的基础,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事实上,我们所努力追求的是人们对各种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就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对资源使用量的无限增加;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当下人文主义思想在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是人文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深入影响。

二、人文贸易的特征

(1)在国际贸易中追寻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最初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的丹・麦多斯教授,他认为:以大量自然资源的迅速衰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能持久。人文贸易所追寻的可持续发展应是超过以往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打破一般意义上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关心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关心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关注于人类的和谐生存与发展。

(2)在国际贸易中追寻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紧迫性,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国际上也成立了相关机构来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陆续了许多法规文件、术语标志等,以实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3)在国际贸易中追寻非经济利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公平问题等都是非经济利益。追寻非经济利益开始使得产权保护、环境、劳工保障等变成焦点,并逐渐延伸扩大。追寻非经济利益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希望将人文贸易与非经济利益逐步引入国际贸易体系。

三、人文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人文贸易的出现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包括对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际贸易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

(1)人文贸易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首先,对引导国际贸易发展的价值观的影响。对于理性经济人的设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观点,是当代经济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的重点。对贸易发展的研究多是基于人类会受到个人利益影响并给出较为理性的决定这一假设之上。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涌现,在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引发人文性的新思考。人文贸易的思想理论是基于“以人为本”这一点,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文贸易更多的是着眼于人的生存与完善,提出人的整体价值探求,瞩目于现实生活的最基本意义,并去努力实践之。其思想价值的发展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追求效益最大的“理性经济人”的设定提出不同论点。其次,对传统贸易能够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再思考。对于传统贸易发展能够推动经济福利的论点是全球贸易发展过程中最为广泛传播的观点之一。它在构建全球贸易机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以往的贸易理论恰恰未能考虑到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的影响。

(2)人文贸易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人文贸易的出现也使得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以其为借口的贸易保护将会越来越多。贸易产品的质量、工艺等都有着统一的国际性标准,比如ISO9000等都代表了人文贸易精神。尽管当前许多标准都是以贸易保护的形象出现,但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国际贸易的大趋势,当其被大部分人所认可之后,就会变得合理。部分国家为了稳定国内经济,有可能打着人文贸易的旗号,在已有各类贸易壁垒的前提下,制订出更为严重的新的壁垒来阻碍别国产品的引入。而且可能会产生于贸易产品的各个环节,使得防不胜防。可以说,人文贸易与追寻非经济利益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正在加快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倾斜,在某些方面变成某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新借口。

(3)人文贸易对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随着人文贸易的发展,怎样去调整好生态环境和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国际贸易体制的众多准则都提出了质疑。比如,经济发展过程与多方面环境标准的争议对当下的国民待遇准则提出了挑战;环境问题和与环境发展相关的生态倾销要求人们去再次深入的思考公平这一准则;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生态环境上能不能享受特定待遇等。人文贸易的发展,将从全新层面去讨论两者的共生问题。

(4)人文贸易对经济全球化下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既会完善已有的收入分配机制,又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而且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量在贸易全球化发展下的今天正在被严重削弱,所以在人文贸易的影响下,我们要努力构建尽可能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四、基于人文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1)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就要以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最终目标,推动国际贸易的长期化增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要与人文贸易的发展思路相一致。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必须突破以往的仅仅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想法,而是在推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更要注意经济质量的提升,将以前的物质增长为主发展为以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再只是看重眼前利益,要着眼于利益的长效化。

(2)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策。第一,再次思考国际贸易的效益来源,改善国际贸易增长形式。改善贸易的增长形式,就需要再次深入的思考获得贸易效益的源头。首先需要构建人文贸易的评估体系,在计算贸易效益的考核数据中加上对生态、社会的评价,在整体上考核贸易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基于此,再次思考国际贸易的效益来源,对存在资源浪费的产业做出技术上的升级,提升效率,推动贸易发展机制的优化,追求贸易效益的长效增长。第二,构建贸易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机制。构建贸易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增强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及时考虑到贸易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影响,追求贸易、环境的共同发展;其次,是构建人文贸易保护准则,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科学构建我国的绿色规范,不仅能够增强国内经济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三,面对全球贸易的“人文壁垒”,建立全面的预警机制。人文贸易的发展也同时产生了一定的“人文壁垒”,为了避免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就要建立对应的预警机制,对贸易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人文壁垒”的进行及时的检测、分析并迅速给以有效应对,改善不良风气,以确保人文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国内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了经济发展的受益群体。在未来如何继续发挥国际贸易的助推作用,并有效避免某些国家在贸易发展过程中设置的障碍,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汉嵩.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人文贸易主义[J]. 对外经贸实务, 2010,(3).

第5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第一,交易方式网络化和交易市场垄断化。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也有实物产品交易。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2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高达3490亿美元。网络贸易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

第二,交易对象高级化和利益分配两极化。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2)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3)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4)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化”趋势。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发展动因知识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贸易对策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目前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发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6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一)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一直保持着动态增长的趋势。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全球范围内利益重新分配、资源重新配置之中。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通过提高一国专业化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工资的提高,这与我国目前的现状相吻合。贸易作为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了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工资水平的提高,这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依存度在不断加深。国际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上。我国是劳动密集型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使我国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劳动力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贸易提高了熟练技术劳动力在高技术部门的收入,降低在低技术部门的收入;提高了非熟练技术劳动力在低技术部门的收入,降低在高技术部门的收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产业间贸易影响显著。理论研究表明,进口将扩大产业间贸易的工资差距,出口则有利于缩小产业间贸易的工资差距。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带动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提高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此外,价格贸易条件也影响到收入分配,当前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后于经济的增长和世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这也使得产业间的工资差距有所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技术日趋进步,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进步不明显,大多承接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我国贸易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技术水平差异不大,因而技术在我国产业间贸易中的收入分配作用并不显著。根据产业间贸易理论,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各个行业间的规模的不同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增强,这将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国际贸易不仅使不同产业间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产生差异,还使同一产业内熟练技术劳动力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理论研究表明,行业内进出口对我国劳动力收入影响显著。随着进出口贸易比重的变化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使得产业内贸易对外依存度不同,贸易使对外依存度高的工资水平降低,使对外依存度低的工资水平相对升高,从而使收入差距扩大。与我国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对技术的需求更迫切,行业竞争的加剧迫使行业内部不断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注重学习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因此,技术吸收利用的差异让我国行业内工资差异不断扩大。在规模经济下,一个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会带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缩小产业内的收入差距。产品内贸易的蓬勃发展是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的产物,外包会使贸易双方降低成本并获得福利双赢。我国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外包贸易中属于承包国,这充分发挥了我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承包促进了我国生产率和工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拉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这也使得我国在技术投入和创新上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异质性企业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也存在一定影响。我国出口企业规模大、技术较先进、配备较多熟练劳动力,因而支付较高的工资。这类企业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的贸易成本,低成本会使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这将导致贸易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扩大相对工资差距。也就是说,出口企业通过驱动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会影响企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开放程度越大吸收引进高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开放程度越小吸收引进高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就越弱。这表明我国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很大,自主创新能力弱。

二、政策建议

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梳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国际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收入差距,也使国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这主要表现在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以及产品内贸易和异质性企业的劳动力收入分配上。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我国劳动力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深对外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从宏观看,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因而纵向上我国应该继续加深对外开放程度,做大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横向上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开放格局,走全方位对外开放道路,在深化东部沿海开放的同时,借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中西部开放程度,尤其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从微观看,加深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企业加快吸收引进优势技术,实现企业技术革新,促进贸易流量扩大。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资撤离将逐渐增多,这也迫使我国被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转型已到关键时点。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做强对外贸易,加快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升劳动力收入水平,这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将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三)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培养创新技术人才

国际贸易通过技术传导拉大我国收入差距已十分显著。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到基础教育和初级教育中。二是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面向企业快速转化,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政府宏观干预,制定科学贸易政策

政府对缩小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推动贸易发展,提高生产规模与质量,建立完善的扶持监管制度,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完善再分配政策和福利政策,从政策层面来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矛盾。

三、结语

第7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从萨缪尔森定理角度分析,利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解读,大部分学者均认为相对要素价格是因为外生产品价格要素数量决定的,因此,国际贸易成为了工资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家利默通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450个四位数商品分类行业、TFP增长、产品价格、要素比例等方面的计算,明确国际贸易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发现非熟练劳动者工资下降,贸易影响作用达到了40%。同时,其也发现低工资与高工资的贸易值是不相干的,商品价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achs、Shatz也利用美国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贸易密集产品价格上升拉大了美国工资差距。尽管大多数经济学者,通过对要素含量模型的分析,得出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作用不大,最多为25%,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是影响收入与分配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经济学者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会利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收入与分配,还会导致技术出现变化,致使拉大了工资差距。

2技术和国际贸易相结合的综合影响

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收入与分配影响因素的时候,主要就是单独分析技术、国际贸易,现在结合两者,分析其对我国收入与分配的影响。2.1分析方式明确在分析两者对收入与分配影响的时候,可以将劳动报酬占有GDP比例对数看成是解释变量,对我国收入差距进行衡量。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与分配的情况,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将国际贸易分成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结合萨缪尔森定理来说,预期出口贸易对收入产生一定的正影响;同时,喻美辞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会导致工资差距加大,技术变化会减小工资差距。进而导致预期进口贸易对收入产生负影响,而技术变化将会产生一定的正影响。其二,在不同行业密度形势下,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收入与分配产生的影响,根据不同行业的密度可以大致分成三类: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并且引进贸易结构指数的解释变量。其三,中间产品贸易对收入与分配产生的影响,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选用加工贸易进口数据对外包收入与分配影响进行分析。在分析技术变化对收入与分配产生影响的时候,可以利用经费内部支出占有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进行表示。2.2实证结果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方式一中出口总额占有GDP比例系数为负,而进口总额占有GDP比例系数为正,但是并不明显;技术变化系数为正,非常明显。这也就表示,随着贸易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劳动力收入的差距将会随之扩大;而技术变化在一定成度上会降低收入差距。在方式二中,引进贸易结构指数的基础上,出口贸易会明显影响劳动力收入,并且其调查结果也显示,贸易结构的合理性可以对收入不均衡的现象进行改进。在方式三中,加工贸易出口在收入与分配中,发挥着正影响作用,而加工贸易进口发挥着负面作用,促进了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2.3改进收入与分配的措施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工人工资太低、收入差距太大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其实际劳动之间相差很多。工人劳动报酬太少,社会财富大量向少数人集中,这样不仅会在底层人民心中产生一定的仇富心理,出现一定的阶级对立,还会导致社会消费模式与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变化,导致发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现阶段,提高工人劳动者的收入,增加相应的劳动报酬,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工人劳动者的收入,增加相应的劳动报酬,就一定要加强以下内容的执行:其一,一定要加强对收入与分配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同时对国民收入与分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国家、企业、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行相应的确定,保证社会保障等方面支出的合理性,完善相应的劳资机制,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收入与分配秩序。其二,对我国贸易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在进行加工贸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转型升级,促进一般贸易比例的增加,提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实现我国贸易结构的有效优化。其三,加强外资的引进,同时提升外资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重点将其投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环保业、农业、服务业等,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外资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实现本地化配套;在建设跨国企业的时候,鼓励其将总部设在中国,并且建立相应的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部门,促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转型的升级。其四,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平衡,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千家万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教育机制的完善,对教育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与优化,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五,加强对政府支出的严格控制。在政府支出中,一定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制度与采购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实施财政税务的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税务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其六,加强工会作用的发挥,并且使其独立于企业资方。在开展工会工作的时候,要想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就一定要提高工会的话语权,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这样才可以吸引工作人员的参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3结束语

第8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 经济 环境 影响 对策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不断地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环境污染已经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国际经济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为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如:过渡出口造成的掠夺性资源开采、污染性技术和危险废物转移等等。

由于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在全球的范围内,造成了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渐严峻和突出。如由于国际贸易带来的入侵物种,我国达到了400多种。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目前公布了100多种外来物种最具有威胁性。我国就有50余种。这些外来物种每年都会给我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紫茎泽兰、烟粉虱等等外来物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多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的木材需求量,由进口原木携带的有害生物危害已经非常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一些外商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向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有害废物。而目前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粗放,导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同时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在日渐加重,一些乱采滥挖和盲目开发矿产资源的现象也不断的加深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进一步的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通过运输的形式,国际贸易和经济对环境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即流通性污染。矿物燃料是运输工具的动力能源。近些年来,在消耗能源的过程中,产生了运输工具的污染,在矿物燃料不断地开采中,造成了水和空气的污染。而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工具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噪声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污染,以及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公路、铁路的建设还影响到了深层土壤结构,影响到了土地资源。

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消费性的污染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国际贸易有时消费者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选择,因为消费而导致的包装污染和残余污染以及废弃污染等等,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环境。同时,在处理这些污染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污染,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解决国际贸易和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措施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

目前,在我国的流通外贸和环保生产部门缺乏对国外环保法律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对国外法规的研究。导致我国的政策在和国际贸易接轨上,出现了违反环境的法律法规的问题,如:洋垃圾进口贸易和中国倾销现象等等。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就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提高环境意识,从而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适当的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的信贷政策,重点审要的条件和环境因素中,并要加强借款的手段,支持有关环境保护的项目,拒绝污染。同时,财政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高科技高价值的产品,支持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产品,鼓励外贸企业注重环境保护。并且外汇储蓄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改造的能力。

(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之间的关系

目前,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在世界贸易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贸易已经成了国际贸易之间的热门话题。因此,为了完善人力资本的投资,就要发展绿色经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地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保障企业积极地研发和革新知识产权,实现出口商品的最佳的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价值,保护环境和贸易增长的协调发展。并且在贸易账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双向贸易,达成环境保护和目标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可以长期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环境合作的创新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注重环境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协调,减少贸易摩擦引起的不同环境标准,加强环境标准的协调。另外,要重视环保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地参与国际环境和贸易活动,积极地参与有关环境和贸易之间的讨论和谈判,完善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总体目标的多边环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外贸思路,优化出口结构

出口贸易对环境的消耗影响很大,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要摒弃过去那种追求外贸顺差的做法,适度控制工业制品进出口的规模,保持进出口规模的平衡,从而缓解国内生产规模对资源消耗的压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立法,建立环境保护的自律机制,完善环境成本核算,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同时,也要强化个人、企业、社会环境保护之间的自律机制,明晰环境资源的产权,从而实现生产、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另外,要鼓励高新产业的发展,优化出口结构,真正的减少生产性污染,建立从材料购进到生产出口的完整生产体系,从而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协调经济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畅.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7)

第9篇: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本内容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涵盖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从基本内容来看,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首先表现为各国对外贸易观念上的创新。它具体包括:

1.把贸易开放看成是对外开放的起点和基本方面,因此,贸易开放度成了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基本标志。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浪潮,而各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始是这场浪潮的排头浪。对外贸易作为最古老的对外联系方式在当代重新焕发了青春。2.客观估价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把经济发展与贸易发展的平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协调看成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国家都重新认识了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作用,相继逐步放弃了“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旧的经济发展思路,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更大程度上的融合。3.把对外贸易看成是处理国家关系的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贸易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国际环境中,由于“贸易外交”的“和平性”和“发展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对外贸易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并通过贸易促进、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等方式来调节对外关系。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克林顿政府执政后,很快把对外贸易提到“美国安全的首要因素”的高度,并到处挥舞“贸易报复”、“贸易制裁”的大棒,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谋求所有的贸易伙伴对美更大规模地开放市场,并以此来调节和制约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观念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规定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方向,而且还决定或影响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其他方面。

(二)格局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的创新上。它具体包括:

1.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贸易集团取代了以政治联盟为基础的贸易联盟,贸易集团化格局基本确立。进入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运行,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合作也进入了实质性的起步阶段。上述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为基本目标的三大贸易集团的基本形成和相互对峙,标志着国际贸易集团化发展格局的初步确立。

2.区域贸易集团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展的趋势,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欧洲经济区正在实质性地考虑向东向南的延伸,北美4自由贸易区已经按照最新一轮“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决议向全美洲扩展,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有意向南美洲伸展。这种大型贸易集团对外扩展的趋势本身就是贸易集团化格局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全球贸易一体化的阶段性标志。它不仅表明了贸易集团化和贸易一体化之间的逻辑和历史联系,而且标志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国际贸易重心已经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的单一重心的格局。随着国际经济多极格局的形成,国际贸易重心也相应出现了分散化的特征。但是,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重心有从多重重心逐步向亚太单一重心收缩的倾向。格局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典型标志,它标志着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标志。它具体包括:1.世界贸易组织的创设。根据“乌拉圭回合”签署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从1995年1月1日起,新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临时适用”40余年的关贸总协定,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制度创新方面的最大成就,标志着国际贸易制度向完善迈出了十分艰难的实质性的一步。是因为:国际贸易从此有了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组织机构;比关贸总协定预期更大的权威性、更强的约束性和更高的运转效能,将更有利于全球贸易的协调和自由化发展;关贸总协定无法管辖的部分货物贸易(农产品和纺织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被真正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安排之中。2.区域协调的迅速增强。随着区域性贸易集团的纷纷建立,区域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协调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制度的一个最大特征。区域内协调不仅起着在全球协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运行的条件下部分地发挥全球协调功能的作用,而且还直接推动了全球协调制度的创新。3.国别管理贸易制度的推广和流行。在美国带头推行对外贸易的“管理贸易”制度后,“管理贸易”制度逐步成为流行于各国的基本的对外贸易制度。它构成了当代各国对外贸易制度上的共同的最鲜明的特征。制度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在的本质特征,它构建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

(四)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内容。它具体包括:1.有限制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抬头,保护主义逐步地相对地退入低潮。在全球性的自由和开放的浪潮推动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在总体上有向自由化倾斜的趋势。保护主义势头尽管不减,但它已经从七八十年代的那个泛滥猖撅的中回退下去。2.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灵活和更隐蔽的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从总体上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单纯的关税措施和直接的非关税措施都在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其作用也在明显地减弱。但是,各种间接的非关税措施却依然阻碍着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步伐。而且,各种新型的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并开始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的主体。3.贸易政策趋向于和其他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融合。由于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某些非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增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影响到一国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目前,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明显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倾向。4.区域内的共同贸易政策开始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共同的贸易政策往往意味着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它是区域内成员在获得共同保护承诺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贸易利益的基本政策选择,因而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政策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观念创新、格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反映和具体化。

(五)构成创新。

贸易内容构成上的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方面。它具体包5括: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调整。它表现在: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制成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或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2.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乌拉圭回合”协议把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的农产品和纺织品纳入到了新的多边贸易的范围,并把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并入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构成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最显著的方面之一,它清楚地揭示了当代国际贸易在内容构成上的本质特征。

(六)工具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还包括国际贸易工具的创新。它具体包括:1.投资和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国际投资的增长和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知识产权的推动。2.现代通讯计算机技术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手段。这突出地表现在EDI(电子数据交换)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遍的运用。而正在掀起的全球性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将进一步便利国际贸易数据的交换和处理。3.国际贸易惯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更科学地规范了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国际商会《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生效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出版物)的实施以及其他机构有关贸易规则和惯例的变更都更便利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运输方式的革命使国际贸易如虎添翼。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使传统的“港一港”运输逐渐让位于“门一门”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5.各国政府为促进或便利对外贸易发展而实施的各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和手段也是国际贸易工具创新的重要内容。如各种便利的和优惠的贸易融资方式、贸易信贷担保方式等。工具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当代国际贸易在实现手段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创新。

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因而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转换,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极为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国际贸易发展史清楚地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健康稳定的时期往往就是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动荡不定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战争时期,国际贸易就会停滞甚至萎缩。因此,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是国际贸易发展和创新的前提条件。

二战后逐渐形成的美苏对抗的“冷战”的国际政治格局把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政治和军事对抗的威胁之中,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制约。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冷战”的政治格局终于被打破。但是,由于旧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发性”,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无法形成,因此,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个新格局的酝酿和形成的“无格局”时期。在这个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突然没有了政治对手而表现出政治神经的从未有过的松驰,国际政治矛盾与对抗被暂时搁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明确。在这个“无格局”时期,各国为了迅速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未来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贸易的发展方面。在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关6系上,经济贸易关系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对外贸易的利益,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在健全和维护国际贸易制度、法律和秩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和努力。所有这些都推动和促进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代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日益增强,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经济舞台和创新压力。当代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社会化、国际化进程,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日益朝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整个国际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发展体系。这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贸易具有联结作用。国际经济从一开始就是通过贸易纽带联结的。正是由于国际贸易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的存在和发挥,整个国际经济才被融合为一个整体。其次,国际贸易具有渗透作用。它通过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的全面渗透,进一步把整个国际经济各个组部分和领域融合为一个有机的发展体系。再次,国际贸易还具有导向作用。贸易往往是双边或多边经济关系发展的先遣,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总是能够推动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关系包括其他政治、文化等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使得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建立在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上。最后,国际贸易还起着助动作用。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助动作用,实际上还表现为对外贸易对一国更大规模和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助动。这种双重助动作用是国际经济相互依赖体系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大规模变迁,当代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无论在其基础还是在其表现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基础看,单一政治联盟基础正在向以地缘经济联盟为主的多基础过渡。从表现形式看,相互依赖关系逐渐表现为包括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还不断产生着迫切要求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协调各国政策与利益的强烈愿望。为了适应上述变化,以便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联结、渗透、导向和助动作用,国际贸易必须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为特征的当代科技革命,在过去的1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它不仅表现为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新技术应用上的突飞猛进。这不仅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勃勃生机,而且还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事实上,电子数据交换的日益广泛的运用和全球范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推出,以现代技术服务和信息传输为内容的国际服务产品的形成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交易对象的现代技术贸易的益壮大,既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础,又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组成部分。

二战后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带来了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这不仅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缩短,更表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当代国际贸易构成的创新,而且还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其他领域和方面的创新。为了适应和容纳当代国际生产力日益膨胀的需要,同时又能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当代国际生产力的更快地增长,当代国际贸易必须在观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

(四)当代各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外在强制。一7旦各国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方面,那些一直被“冷战”状态所掩盖或淡化的经济发展间题便开始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尽管不同的国家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但都面临着下列共同问题: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其二,如何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贸易收支的逆差?其三,如何实行各国经济贸易政策的国际间协调?如何合理地分割国际贸易利益。上述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各国迫切希望对“冷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新的安排。这在客观上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起着外在强制的作用。作为这一强制作用的结果,各国开始了贸易观念的反思和创新,并就国际贸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国际宏观安排和微观实施进行着少有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的全面创新得到了各国普遍的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

(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阻挠。第一个方面是国际贸易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而又无法消除的障碍。这些障碍中最突出的是两个:一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二难选择。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的摇摆不定,人为地造成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功能残缺与低效能。关贸总协定无法管辖所有的贸易行为,而且仅有的管辖能力还表现为“软约束”。这更加剧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第二个方面是国际贸易又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一是如何适时地变更有关国际贸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观念;二是如何调整“冷战”后的国际贸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制度;四是怎样在国际贸易的构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体现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现代经济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上述两个方面的间题和困难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的推动作用的正常发挥。它们从国际贸易的内在的最深层次上驱动着国际贸易自身的全面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三、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般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近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它呈现出下列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全面性的和立体性的创新。如前所述,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包括了从观念创新、格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同时,上述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创新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紧密联系,而且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的创新也往往涉及许多更具体的方面和内容,共同构成了立体式的创新局面。这个全面的立体式的国际贸易创新局面可以概括为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格局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通过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具体体现的包含国际贸易各个方面,贯穿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创新。

其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分水岭。国际贸易创新不过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手段或一种表现,它自然应该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继起性。但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由于它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在时间上便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并构成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国际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分水岭。这个时间分水岭大致是1990一1995年。尽管国际贸易创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显地早于这一时期,而且,当代国际贸易8创新过程尚未结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主要过程、方面和内容基本上都发生在当代国际治格局大转换后的5年左右内。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大调整的时期。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预示着国际经济贸易大发展时代的来临。

再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突出了开放与自由的主题。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崇尚开放与自由,努力挣脱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近20年的禁锢,鲜明地高举起开放和自由的旗帜,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从观念创新到制度创新,从格局创新到政策创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开放与自由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开放的创新、自由的创新,是对长期猖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强有力的反击。它迎来了国际贸易逐步自由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到,这一成就的取得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对保护主义长期抗争的结果,而且也是自由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和退让的结果。这突出地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创新方面。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义的胜利,但是,承诺贸易集团成员共同一致的对外保护的合法性又表明了这种自由化的浅薄。因此,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决不意味着贸易自由主义的根本性胜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寿终正寝。事实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不过是相对提高了贸易的自由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势头。

最后,发达国家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动者、主导者和主要参加者。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特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首先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在国际政治发生根本性变迁后,与此关系最为紧密的西方发达国家既出于争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于维护共同的国际利益,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和深入发展,并直接成为各个创新领域和方面的主要参加者。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还一直操纵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全过程,把握着创新的发展方向。这些又保障了发达国家最终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最大受益者。从发展趋势看,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上还会顺延一段时期,在内容上可能还会扩展,但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渗透和融合,尤其是在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方面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如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与联合等。在创新的手段和方式上,可能会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之何合作的诚意。与此同时,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许多特点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发达国家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被进一步地突出出来,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特点。所有这些方面,都要求密切关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便及时加以分析和概括。

四、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影响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已经和正在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趋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总体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着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推动着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带动了当代国际经济的大调整、大转变。它表明国际经济前一竞争时代的结束和新的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实力正在发生变化,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重新的分解和组合,正在构建着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

其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正在孕育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在国际政治“无格局”状态中,国际贸易创新实际上成了各国积蓄和显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各国国际地位重新排定的过程。从历史上看,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利益与矛盾最终都会表现为国际间的政治利益与矛盾,甚至还会表现为极端形式的直接的军事对抗。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这4次具有世界意义的战争,基本上都源于当时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利益方面的矛盾,并且在事实上划分了世界政治的不同发展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正在充分地展示被旧的国际政治格局所掩盖的国际间的各种深刻的经济贸易利益矛盾和斗争,并依此重新划分和集结国际政治力量,孕育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对国际贸易自身发展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预示着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大发展时代的到来。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辉煌时期只存在于六七十年代,在其余大部分时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缓慢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受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支配的陈旧的际贸易念、国际贸易制度的缺乏或不健全,国际贸易政策的强烈的保护性和国际贸易格局的不稳定性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兴起和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上述诸因素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制约作用。加上较为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贸易可望迎来一段相对繁荣的发展时期。

其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充分显示了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激励着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并更有效地发挥对外贸易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实际上启动了新一轮的国际经济大发展,它表明国际贸易这种最古老的国际经济形式仍然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它又使世界各国都更注视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变化,更重视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

其三,国际贸易政策与利益的区域协调和全球协调将成为制约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核心间题。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所形成的以集团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一经确立,将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益能够得到自动的协调,相反,在新格局、新制度下,它们还将长期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它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发展的未来。

其四,当代国标贸易创新强化了国际贸易竞争,国际间的贸易利益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和白热化。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各国的注意力从政治转向经济贸易的产物,它本身就预示着一个更为激烈的经济贸易竞争时代的到来。事实上,随着各国注意力的转移,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立即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其矛盾也成为国际间的主要矛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为了争取和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贸易利益,不惜使用各种强硬手段,甚至以国家关系相威胁,逼其贸易伙伴就范,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