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中西医结合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西医结合意义

第1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 结合医学 发展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上个世纪初,随着西医在中国的不断普及,现代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成果为西医所利用,中医相形之下变得弱小。西医有理化指标,诊断明确,对器官疾病分析入微,且可见可数,故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理法方药的主导地位被人们下意识地忽视了。传统中医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医学人士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新世纪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

站在21世纪,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回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因为与西医相比,人们更突出地看到了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辩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治人以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包括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的医疗体系。可以预见:保持特色,发扬优势、完善自我,将是中医与西医在各自发展中的共处守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医并重”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医学前进中的大趋势。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比如,全世界每年用在医疗卫生上的总投入大约2.5万亿美元,我们12亿人口的大国仅占其中的1.6%左右。如果中医在不断振兴的同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我们在医学传播、药品输出、医疗服务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从全世界医疗卫生总投入中取得10%的份额,并非天方夜谭。果能如此,每年将会拿回2,500亿美元的外汇。到那时,中医就自然成为我国独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并造福于全人类。对于中医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大政治。所以,中医不但不能“西化”、“不能丢”,而且必须振兴和发展。

90年代制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其根本是中医与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应当并重。不可重西轻中,更不可以西代中。这就要求我们走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简单来说就是优势互补,中医的优势除了辨证论治之外就是简单易于应用,用很简单的思想思路指导复杂的临床实践。而西医的优势显然是精确,但是西医的发展正在朝着一个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医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思路,为西医学向模糊方向发展提供思路。随着科学的发展,西医学越来越认识到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在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人体各种功能不能孤立对待的事实。医学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类心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只是由于思维体系的制约,很多想法无法具体得到实施,在大多数西医学者脑中,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虽然我们需要更加人性化的医疗体系,但是没有人可以提供这样实施的思路,除了中医学。这就是中医学可能对西医的影响,也是在人类医学发展历史上中医学将会作出的最大贡献。

中医和西医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对矛盾的存在,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并非完全产生矛盾。相反在某些方面,两者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中医与西医在诊断上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中医着重整体故而忽略了对局部的生理病理认识,而西医从组织细胞的层面上入手了解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指导临床诊断,但在对人体的整体认识上则稍逊一筹。故我们在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可将这两种思维结合起来,这样可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如用西医的诊断技术进行对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则可同时运用中医的诊断思维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诊断。从而就为进一步进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临床资料,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治疗方法。

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参考文献:

第2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从一个大胆的想法,到如今京剧《培尔・金特》所取得的令人兴奋的演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中西戏剧艺术的碰撞中寻找到了契合点,跨越了被大多戏剧人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和鸿沟,在荆棘丛生中走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确立了以京剧的形式来演绎挪威戏剧的创作理念,也就是说以京剧的唱、念、做、打来表现挪威的人和事,并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的美感,用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手段来诠释人类共通的情感。《培尔・金特》是一部五幕三十八场的冗长诗剧,我们将原剧中最富情节性的前三幕改编成了一部七场的京剧,集中描写了培尔青年时代狂 诞不羁的人生经历。在改编中,我们突出了亲情、爱情在主人公人生中的位置,同时强化了山妖女、山妖王、两个农妇、铁匠、众村民、新郎、新娘等人物的喜剧化处理,体现出这是一部用喜剧演绎的哲理悲剧;运用“手绢”这个物件把培尔和索尔维格的情感巧妙地连接起来,并用丰富的唱词使索尔维格这个原剧本中比较单薄的人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用京剧特有的表现手段,生动地演绎出培尔・金特式的自我、培尔・金特式的母子之情、培尔・金特式的爱情、培尔・金特式的人生选择,在温馨感人的氛围中展现出凝重的哲理性。

在京剧《培尔・金特》中,唱腔和音乐的强项得到了充分发挥,它们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是美轮美奂的,充满了表现人物情感的张力。优美的旋律大大增强了唱词的表现力,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比如:奥丝妈妈、索尔维格和培尔的三重唱自然流畅地表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培尔和母亲一起回忆儿时幸福时光的双人对唱感人至深,如摇篮曲般娓娓道来,在京剧的行腔上有大胆的创新;索尔维格找到培尔后,原著中两人的抒情对白在京剧中变成一段如泣如诉的唱段,世界名曲《索尔维格之歌》的旋律与京剧中的“南梆子”行腔和谐地融合了起来;在培尔告别索尔维格时,用凄美的伴唱烘托出人物无奈的心境和悲伤的气氛。原著中表现培尔不愿玷污索尔维格的纯洁又没有勇气去悔改的矛盾心理的大段独白,在京剧中变成了一段荡气回肠、时而激烈、时而婉转的唱段,音乐形象和语言形象相结合,凸现出人物的矛盾心理,让观众为再次被置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培尔捏了一把汗。

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凸现戏剧内容,也是我们的创排理念之一。虽然京剧的表现形式很丰富,但它毕竟是古老的、带有浓烈的我国本民族艺术特征的演剧形式,为了更好地表现挪威戏剧,并使得京剧真正现代化起来,我们在京剧的大形式下融入了其他艺术元素,比如,将世界名曲《培尔・金特组曲》与京剧音乐相交融;川剧变脸与京剧脸谱相交融;舞蹈、rap说唱与京剧形体和节奏相交融;在全剧的处理原则上融入了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艺术元素。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在京剧中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戏剧内容的可看性,使京剧综合起来,年轻起来.符合了现代审美观。

第3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5370

国内刊号:11-2787/R

邮发代号:2-5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71—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诊疗环境清洁管理,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1—2]。因此,医院感染的防控涉及医疗机构的每一个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医务人员应在平时的诊疗活动中始终贯彻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院是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患者以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卧床、行动不便、免疫力低下、探视陪住人员多、长期应用抗生素居多为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发挥三级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最高决策组织,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传达解读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并制订落实措施,阶段性总结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协调、解决及制定政策。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既体现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又突出了医院感染工作的技术性和专业特点。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配备了职称高、技术业务水平精湛的专职人员,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正确监督指导临床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能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及第一手资料,因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口头激励、通报表扬等形式不断鼓励质控小组人员的积极性,并及时指出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导。

2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

本院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多,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培训上我们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增加培训内容与时间,培训后及时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11年共举办《手卫生知识》、《隔离防护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灭菌及其监测与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共8次,培训履盖率达85%以上,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收到了预期效果。

3 改进监测方法,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针对本院住院患者的特点,2011年开展了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血管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3],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方法,每日深入临床科室,通过查看患者、查阅病例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及时送检标本、筛查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病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协助诊断医院感染病例、指导正确执行手卫生、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填写质控记录,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监测与预控水平。

4 参与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

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制订了“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采用现场指导及回顾性查阅病例的方式,统计分析抗生素使用各项数据,定期公布全院病原检测前5位致病菌及细菌耐药结果分析,对耐药率超过50%的常用抗菌药物及时向临床发出预警信息,通过1年的努力,2011年抗生素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率等指标全部达到正常。

5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

手卫生: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除进行全院集中培训外,针对重点科室进行强化培训,与院领导沟通将重点科室水龙头更换为非手触式水龙头,规范了抗菌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根据各科业务量及手卫生物品消耗量动态变化,考核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4],并与科室绩效挂钩,随时抽考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通过各种方式宣讲手卫生知识,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了明显提高。

针对本院慢性患者多、住院时间长、探视及陪护人员多的特点,我们注重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在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保证通风2次,各30 min,每日湿式清扫,床头、床头桌、物表每天清水擦拭2遍,遇特殊污染用消毒剂擦拭,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患者尽量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患者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5],加强对探视、陪住人员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危险因素。

6 讨论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2011年与2010年在监测病例总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医院感染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0%,较2010年的2.81%下降了0.81%。

2011年实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外加干预措施后,多重耐药菌检出数为121株,较2010年的190株减少了69株(36.32%),说明目标监测与干预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6]。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了医院感染防控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未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并逐步推进“零宽容”理念:即对每一起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均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其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同时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共同参与防控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丁璞. 规范护理行为 控制可控的医院感染[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74—75.

[2] 明淑兰,廖常菊,邹雪梅,等. 综合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50—151.

[3] 卫生部办公厅.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2.

[4] 卢岩,张丹晔. 医院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的成效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38—39.

第5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关键词】临床研究;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Abstract:Theauthoranalyzedthemainissuesincurrentclinicalstudyofintegrativemedicineintreatmentofrenaldiseases,andproposedthetargetorientedstrategyforclinicalstudyofdifferentrenaldiseases,emphasizingtheimportanceofmethodimprovementforacademicinnovation.

Keywords:clinicalresearch;nephrosi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学术创新是亮点,临床疗效是关键,机制探讨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现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之新局面,我个人认为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视临床资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肾科门诊业务都十分繁忙,许多医院肾科年门诊量达8万~10万人次。大量的临床病例是我国肾病医生研究肾病特别优越的条件,也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些病例的原始资料详细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以及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也拿不出确凿的依据。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从科研病人和疑难病例做起,建立电子病历,设计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希望我们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忽视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2寻找合理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大的整合优势?以下列举几个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类型加以说明。

2.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如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压等方面就没有西药快。因此,在对痛风性肾病治疗时常用中药改善肾功能,西药碳酸氢钠、别嘌呤醇或痛风利仙来降尿酸。我科以益肾活血泻浊汤(生黄芪、红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黄等)治疗48例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显示,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例,稳定4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

2.2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如重症IgA肾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积极治疗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到肾功能减退,而且进展十分迅速。在治疗这类病例时,凡见血肌酐上升迅速、24h尿蛋白定量大于2g者,笔者常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剂量(30mg)激素加骁悉(0.75g/次,2次/d)。经观察,大多数患者肾功能能稳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易导致合并感染,如带状疱疹,甚至重症肺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例如,狼疮性肾炎在急性活动期,当以西药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配以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肝损伤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药来保护;如处于稳定期,则以中药调理为主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紊乱,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蛋白尿,可起到较好作用。

2.4对于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发掘中西医结合优势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转运而引起超滤衰竭是影响腹膜透析疗效的常见难题。江苏省中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1]。该研究观察了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在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腹膜溶质转运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观察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中西医结合疗效也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要沉下心来。任何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适应证范围)、具体用药的选择和有限的观察期限。根据肾病的特点,其疗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疗在短期看不出疗效,但延长疗程,疗效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半年至一年为1个疗程较妥。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IgA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2],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资助了慢性肾脏病及膜性肾病的研究,其中,“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试图建立被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优化并制定能反映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最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试图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明确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立中医药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这些研究项目的完成,必将使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在此领域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学科是一个开放性、多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同样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代人完成不了,还要由下一代人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ShengMX,SunW,JiangY,etal.EffectsofAstragalusonperitonealdialysisultrafiltrationfailureinhypertransportCAPDpatients.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8(4):205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盛梅笑,孙伟,江燕,等.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205208.

第6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关键词: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西医;中医;砷剂

1西医治疗

白血病是起源于人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不断有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被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而现在的西医治疗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化学治疗[2]、诱导分化[3]和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5]和骨髓移植[6]。

1.1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起源于1948年,因为氨甲喋吟治疗白血病的成功,开辟了化疗治疗白血病的途径[7]。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实践发现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治疗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应用含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化疗方案[9]。目前,对于复发急性白血病[10]的治疗,主要以泊苷和阿糖胞苷化疗药物为基础。方案则是根据单一药物化疗时的明显不足而设计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并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耐药性这一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2诱导分化和生物治疗 在诱导分化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内容:①IFN及其诱生剂;②胸腺提取物(如胸腺素);③淋巴因子及细胞因子,如TNF、IL、csF等;④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⑤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疫苗;⑥免疫活性细胞,包括NK细胞,TIL,LAK细胞等;⑦其他免疫增强剂,如BCG,LPS等。他们抑制、消除肿瘤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①诱导宿主的抗肿瘤能力,②自身可直接使肿瘤细胞灭亡。此外,有临床实践证明,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11]我们可以用白细胞介素-11(IL-11)来治疗;在老年AML患者的诱导治疗中蒽环类药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0]。另外,IL-2、TNF不仅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如今已发现IL-2、TNF体外均能促进B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更有骨髓瘤细胞的自/旁分泌生长因子-IL-6。而近来,Bosulif(博舒替尼)被提出作为一种双Src和ABL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有较大的前景[12]。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加新颖的技术手段来对付白血病这个大难题,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1.3基因治疗和骨髓移植 目前科研和临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来针对白血病的基因治疗:①通过反义核酸与癌基因的严格配对结合来调节或封闭某个癌基因的表达;②把抑癌基因导入恶变细胞的基因替换手段;③直接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淋巴因子基因导入免疫效应细胞,刺激其抗肿瘤活性;④向肿瘤细胞导入"自杀基因";⑤向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导入耐药基因,此方法可保护骨髓免受联合化疗的损伤,从而可大大提高化疗强度。美国有学者发现,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使患者的T细胞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后,这种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 T细胞)可以靶向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骨髓移植是通过化疗、放疗等方法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然后将供体正常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移植至患者体内,以替代异常造血干细胞,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这也是一种治"本"的方法。虽然骨髓移植在治疗白血病方面有过较大的成功,但是供体来源、移植反应和移植后复发等诸多问题也成了限制了其发展主要因素。

由此看来,在西医方面,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主要采取化疗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总不可能完全杀伤白血病细胞,而残留部分总是疾病复发的根源。而要想把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都消灭掉,就必须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但当患者体质较差或出现白血病细胞耐药时,就不能急于化疗;由此看来,化疗在治疗白血病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缺陷的。因此,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让西药帮助中药,中药帮助西药,来提高疗效,争取早日突破这一难关。

2中医治疗

2.1中医的优势 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重在扶正祛邪,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对健康细胞产生太大的影响,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身体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2目前,中医对微小残留白血病[14]的认识比较深刻,并且对此也有一定的治疗基础。

2.2.1含砷制剂的使用 目前,以治病求本为治疗总则,解毒活血、以毒攻毒、扶正祛邪、补肾健脾、调和阴阳等治法在临床治疗血液系统疑难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采用中药疗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竺院士[15]领导的系统生物医学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青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并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用现代医学方法阐释得淋漓尽致[16],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复方青黛片这一类含砷药物在治疗白血病时,也颇有成效。

含砷中药(例如:砒霜及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砷剂的应用使APL不再可怕,且已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制。此外,青黄散治疗其他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单核及粒单细胞白血病(AML-M4/M5),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7]。而近来,由陈竺院士领导的这个团队,利用冬凌草甲素(Oridonin)靶向治疗伴有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也获得了重要进展[18]。

2.2.2含砷中药治疗的不足 因为砷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所以长期服用含砷的中药制剂或一次服用大量含砷中药,可能会发生砷中毒,抑制酶的活性,严重干扰组织代谢,麻痹毛细血管,最终引起心肝肾和肠充血,造成肝小叶中心坏死,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等中毒现象[19]。

3中西医结合

在西医精确而又常用的治疗方案下,白血病的防治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是不分敌我的化疗也是个折磨人的过程,如果能配合上中医的诊断思维和中药调理,既可避免西药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问题,同时又能缓解病情,减少患者痛苦,改善医疗环境。白血病的治疗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更上一层台阶。

有研究证明中医的辨证施治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控制并发症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针对其产生的一系列放化疗产生的副反应也有很大的疗 效[20],如果能在化疗后期配合中药积极扶正治疗的话,就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机制,促进人体的恢复,巩固化疗效果,同时也可延长下一次的化疗周期。

近年来,我国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像对小儿急淋,急非淋等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治愈,其他类型白血病缓解率也达到80%以上。对于有些慢性白血病单纯利用中药治疗即可完全缓解,并能预防急变;对于早期的慢性白血病,口服一些解毒系列汤剂就可达到一定的疗效;白细胞较高者,可以适当配合化疗。经过大量病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有以下两个特点:①中药配合化疗,增加化疗敏感性;对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可以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防止化疗药物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②中药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同时中药配合治疗还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从而使白血病的治疗达到一个很好的疗效。

4讨论

从白血病治疗方法的发展过程来看,将其过去和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属于客观物质条件的发展是十分片面的。其每一成果的获得,都和思维方式以及医学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密不可分。从"不治"到"能治"到"彻底治愈",从片面追求杀伤白血病细胞到诱导分化使其逆转,从治"标"到治"本",无不渗透着辩证法的思想。新的时代人类终将战胜肿瘤性疾病,这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白血病的治疗可能成为无可辩驳的突破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人们看到了曙光。然而,西医治疗的局限依然存在,因此现代医学急切地需要注入传统中医的力量来共同解决白血病的防治问题。

参考文献:

[1]彭芳,张静平,李小云,等.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B(15):139-141.

[2]杨平.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康复医学,2013,5(20):542-543.

[3]马军,邱林.诱导分化在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6(4):3-6.

[4]张立成,郭坤元.树突状细胞介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生物治疗的分子机制[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f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1999,19(3):164-167.

[5]张颜,何明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2(16):36-37,47.

[6]虞荣喜,周郁鸿,林圣云,等.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亲缘性骨髓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26):600-603.

[7]陈玉宝.白血病治疗方法的分析及评价[J].医学与哲学,1996,5(17):241.

[8]崔兰英,房倩,王丽,等.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7-39.

[9]刘小莲,刘志,朱万寿,等.含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化疗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8-59.

[10]郑冬,李娟,彭爱华,等.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复发急性白血病[J].中山大学学报,2005,3S(26):215-217.

[11]徐金荣,孙立娣,秦晶.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262.

[12]Profile of bosutinib and its clinical potential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oncotargets and therapy,2013,23.

[13]Katarzyna Urbanska,Evripidis Lanitis,Mathilde Poussin,et al.Powell Jr cancer research,2012,3.

[14]中医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与治疗.孙哲红,史哲新*(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现代科研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机制带给内科医生的启迪[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3.

[16]韩广成,李平.中医药对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B版,2009,18(12):2297-2399.

[17]李柳,麻柔.麻柔教授应用含砷中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138-1140.

[18]Targeting of AML1-ETO in t(8;21)Leukemia by Oridonin Generates a Tumor Suppressor-Like Protein[J].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2:25.

第7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1氟骨症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1.1症状氟骨症首发症状为斑釉齿,即牙齿上有粉笔样白垩状斑点,渐而变成黑色点状沉淀,牙齿脆弱易碎。患者感到腰腿疼痛,无游走性,与天气无关,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晚期则由于骨密度减低,骨膜、肌腱、韧带广泛钙化、骨骼增生肥大等,出现驼背、肩关节固定、肘、膝关节屈曲畸形。

1.2诊断①生活于并饮用高氟水的地方性氟骨症流行地区两年以上或患有氟斑牙者;②临床表现符合典型氟骨症的症状和体征者;③放射学检查发现有骨骼特异性改变者;④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阳性者;⑤骨活检符合氟骨症者。

2辅助检查

2.1血、尿氟测定①人体内的氟约85%经尿液排出体外,氟中毒患者的血尿浓度均会升高,尤其尿氟浓度升高是诊断氟骨症的重要依据。正常尿氟范围是1.0~3.0mg/24h,血氟正常值范围是0.15~1.0mg/L。在高氟地区的人群如果血、尿氟化物浓度超出正常值范围,应考虑氟骨症的可能。必须指出有很多因素可使尿氟增高,特别是一些含氟量较高的食物,故不可将偶然一次尿氟升高作为诊断氟骨症的依据。此外,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尿氟含量会有波动,一般来说前半夜尿氟量最高,午前尿和晨尿氟含量接近于全日平均尿氟含量。因此晨尿测定可作为诊断氟骨症的可靠指标;②血液生化测定:由于氟化物能刺激成骨细胞,使新骨形成增多,导致骨增生和骨硬化,使得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升高;由于氟能与钙、镁、磷酸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使血清钙、镁、磷低于正常。但如果长期血钙低下,可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促进肠钙和骨钙吸收增加,反可使血清钙、磷上升。

2.2肾功能测定过量氟化物摄入对肾脏有直接毒害作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使血中尿素氮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蛋白阳性,尿中可见细胞及管型等。

2.3指甲和头发含氟量测定指甲和头发的定量氟含量测定是能准确代表机体氟含量的指标,对诊断地方性氟骨症有重要意义。

2.4髂骨活组织检查骨组织不脱钙活检可发现骨小梁增粗,脱钙后切片显示骨板排列紊乱,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氟,钙、镁含量均增高,骨磷和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

2.5影像学检查氟骨症的X线改变包括骨质疏松,骨硬化,骨软化,骨周骨增生,软组织钙化或骨化,关节退行性改变,骨发育障碍和畸形。

骨质疏松多发生在四肢骨,骨纺粗而稀疏;骨硬化多见于脊柱、骨盆、肋骨和颅底,四肢骨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砂砾状和粗布样骨纹,严重者呈广泛性骨硬化,但结构多模糊,很少呈均匀一致的象牙质样;骨软化以脊柱和骨盆为重,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纹模糊、椎体呈双凹变形、骨盆缩窄畸形和假性骨折,有时骨硬化和骨软化可以同时并存;骨周骨增生常见于四肢骨,腓骨上段多见,表现为骨旁局限性新骨形成,可呈梭形成花边形,同时常有邻近骨间膜钙化;软组织钙化或骨化主要见于骨间膜,韧带和肌腱,早期呈低密度波纹状或呈丛状突起,继而呈玫瑰刺状,最后相互融合,呈花边状或不规则状,其密度开始略高于软组织,之后逐渐增加,接近骨组织;关节退行性改变见于脊柱和四肢,表现为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关节内游离体及关节囊钙化;骨发育障碍表现为生长障碍线和骨龄迟缓,骨畸形表现为脊柱侧弯和脊柱后突,继而引起骨盆后倾,膝内翻和膝外翻亦常见。

3鉴别诊断

3.1石骨症可见骨密度增加,管状骨上有横行条状影,髂骨和跗骨中有多层波状致密影,这些影像均比氟骨症清楚分明。

3.2成骨性转移癌硬化性改变一般分布不甚规则均匀,并常引起骨质结构的改变。

3.3肾性骨病与某些氟骨症极相似,骨质普遍致密和(或)疏松,骨小梁粗糙模糊等,常难以单纯从X线征象区别,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检查进行鉴别。

4氟骨症的治疗

4.1西医治则①减少机体对氟的吸收;②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氟化物的排泄;③减轻患者症状,改善体征;④如神经根或脊髓组织受压并产生瘫痪或肢体功能障碍时,应手术减压;⑤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2西医治法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可在肠道内与氟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铝化合物减少氟吸收一般用氢氧化铝凝胶,3~4次/d,每次10ml钙,钙在肠道内与氟结合,形成难溶解的氟化钙,可减少氟吸收同时也可调节钙平衡,治疗骨软化或骨质疏松型氟骨症,剂量为23g,3次/d,常与枸椽酸合用,每次2g,3次/d镁,镁离子与氟离子可络合形成不溶物,减少氟化物在骨胳中沉积,常用含镁矿石混合物蛇纹石粉剂50mg溶于水中,2次/d卤碱,其为含镁、钙、钠、氯等多种元素的复盐,具有多方面作用硼,肠道和骨组织内与氟结合,形成BF4减低氟的毒性[3]辅助治疗,包括避免饮用高氟水、加强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鼓励户外锻炼、多参加活动等。

矫形外科手术,一旦神经组织受到压迫尤其是出现截瘫等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及时手术减压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医治则:应本着扶正去邪除痹治标,祛氟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4]。

中医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活血去瘀,通络止痛,解毒、解痉。

第8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 痢疾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终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夏秋季。中医学范畴的痢疾不仅包括现代医学细菌或阿米巴痢疾,还包括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在内。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形成。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粪便色泽及伴随体征,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考虑是感染性肠道疾患,抑或非感染性肠道疾患,排除因肠道恶性肿瘤引起者。

一、西医诊治思路

(一)一般治疗

注意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保持精神愉快,注意寒温适宜。

(二)病因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药物,需手术等外科治疗时及时手术等。

(三)对症治疗

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或从静脉补充,并注意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腹痛明显者可给予对症处理,尽量不要长期使用解痛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肠毒素或致病菌不能及时排出。

二、中医辨治思路

1.湿热痢

(1)治法: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本证的病机特点是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病性为实为热,治当祛邪为主要原则,具体治法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2)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的芍药汤治疗。常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黄芩、黄连、大黄、当归、芍药、甘草、木香、槟榔、肉桂、金银花等。

(3)根据兼证加减:如血热瘀阻,腹痛较甚者,可酌加凉血行瘀的地榆、桃仁、红花、赤芍、丹皮等。

(4)根据变证转方: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见有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方选活人败毒散,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法;如属痢下较重,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灼热,口渴引饮,苔黄脉数,宜白头翁汤清热解毒。

2.疫毒痢

(1)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本证的病机特点为疫邪热毒,壅盛肠道,以其毒盛,故其治非若前述清解可比,而应以解毒以祛其热毒之邪;毒热之邪传变最速,每易燔灼气血,故需赖凉血之品,综合观之,本证当清热凉血解毒以治其痢。

(2)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专治热毒深陷血分,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常用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等。

(3)根据兼症加减:疫毒内炽盛,可加金银花、赤芍,丹皮、地榆、贯众等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4)根据变证转方:如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舌红绛苔黄糙,脉弦细者,为热毒深人心营,病热危急,上方加羚羊角、鲜生地等,再合用紫雪丹以清热解毒,开窍镇痉。

3.寒湿痢

(1)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本证的主要病机为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疗应针对寒湿之邪,由于有别于一般寒湿证,故非单纯温运可及,而应在温化同时注重流通、行气导滞之法,并遵该病基本治则以调气和血贯穿其中。

(2)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用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利水之胃苓汤治疗。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等。

(3)根据兼症加减:因痢疾忌利小便,故猪苓、泽泻可以减去,并可加芍药、当归以活血和营,槟榔、木香、炮姜以散寒调气。

(4)根据变证转方:如寒邪较重,可选用不换金正气散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虚寒痢

(1)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本证的病机要点为久痢不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病属虚证,治当扶正为要,应宜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2)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收涩固脱的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前方重在温中补脾;后方既收涩,又补脾,兼能温肾行气。常用收涩固脱的赤石脂、干姜、粳米、诃子、罂粟壳、肉豆蔻、白术、人参、肉桂、当归、芍药、木香等。

(3)根据兼症加减:如虚寒较甚,可酌加温中之品如附子等。

(4)根据变证转方:如痢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补中,升清举陷。

5.阴虚痢

(1)治法:养阴清肠。

本证的要点为阴虚湿热,肠络受损,为虚热之证,故扶正为主要原则,具体治法应养阴清肠。

(2)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养阴和血、清肠止痢的驻车丸。常用黄连、阿胶、当归、炮姜等。

(3)根据兼症加减:如虚热灼津而见口渴,尿少,舌干者,可加养阴生津的沙参、石斛若痢下血多,可加凉血止血的丹皮,赤芍、地榆等。

(4)根据变证转方:若阴虚较甚,可加酸甘化阴,和营止痛的白芍、甘草;若湿热未清,而见口苦、灼热者,可加清解湿热的黄柏、秦皮。

参 考 文 献

第9篇:中西医结合意义范文

1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1现有的医院管理体制与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不相符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也为我国医院的发展创造公平、和平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属于“医学专家型”的人才去担任了医院领导,缺乏医院管理能力,导致管理层始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从而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此外,医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也会降低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差,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1.2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与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医疗责任保险等有效方式分担和化解医疗风险的机制尚不成熟,易引起医疗纠纷。医院不注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对住院临床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等观察不到位,同时有误诊、错诊、不深入分析医院的疑难、死亡病例等交接班制度混乱等现象。另外,医务人员未按照技术规范实施诊疗,不合理的用药、治疗、诊断的状况严重,过分依赖医院的辅助检查,并对处方管理不严,品管理疏散并存在滥用现象[2]。

1.3医院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

因地方政府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部分收入需要以增加患者收费的方式维持其运营,而这种不良的收费方式必然导致医院公益性质的淡化,促使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同时,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的加工和其它医疗相关生产流通渠道秩序混乱,市场被怀疑飞涨的物价,一些医药企业违规的现象和虚抬成本,导致政府对药品、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定价太高,另外医生的各种回扣和佣金,药品和医疗设备,导致价格远远高于其成本价值,最终增加了患者的诊治费用,损害患者经济利益[3]。医院后勤和财务方面的管理受传统观念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约束和监督,往往采用单一的后勤和财务管理模式,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只片面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对医院的资金预算管理形式重于实质,执行力度不够,主观随意性强等,还有账务混乱,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实不符现象;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核算模式僵化,只重核算而轻管理,缺乏必要的分析、调整,严重时还会出现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未能充分合理使用资金,使得资金使用成本高、使用效率低,进而使医院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部分医院还存在院方的收费和物价管理不到位,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差等,导致不时出现乱收费的现象,既侵害患者的利益,又会影响医院经济发展[4]

2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

2.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坚持投入与产出相结合

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采取适合其自身发展,符合具有的中西医结合特点的科学性的管理方案,并在各层管理部门相互监督下完成。管理部门也应分中医的管理体制和西医的管理体制,落到实处,奖罚分明,明确职责,这样医院内每个职工才容易被接受,还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条约,人力资源部门还需对每个员工做调查以做相应的职业规划,合理的培养其职业道德,对其有相关管理能力的给予晋升的机会,转变思想,建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观念。并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方式,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

2.2创新医院整体服务观念,不断加强和稳定医疗质量管理体制

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质控部门也是举足轻重,如:

(1)设置总体服务质量标准,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服务质量标准,同时对医院各部门的医护工作者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2)管理层对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都要进行监控,监控挂号服务窗口、导医、各种检查收费、处方用药及出人院登记情况等,形成一个统一的医院服务模式,重视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

(3)对管理,医疗器械及其它医疗设备应和后勤的管理部门统一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医疗设备,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平台体系,对管理人才的评价必须采取定期考核制度,确保用人制度的客观公正。

2.3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色服务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