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农村河流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河流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河流治理

第1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

1区域概况

按水土保持区划分为白龙江石山森林区和岭南高山深谷小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丰迭乡的水泉村属阴山沟流域,地处省道212线旁边,交通发达,但由于群众毁林开荒,铲草皮,过度放牧等生产生活所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江盘乡的河南村属青石湾流域,地处舟曲县城东南1km处的白龙江南部,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公路及城市建设等因素,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预防、治理、开发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止体系,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它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原则,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的逐年增加,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进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道路等,才能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逐步优美。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农民就会倍加爱护自己的家乡,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念,进而达到管理民主。

3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确定,为水土保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赋予了小流域治理更加丰富的内涵,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活条件,从而使农村环境得到整治,有力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水土保持可以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2)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从而改善人居环境。(3)水土保持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举措。(4)新农村建设为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

4具体途径分析

针对舟曲县试点的两个村不同的地理条件、经济现状、环境现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采取了“发展经济型”和“改善环境型”两种不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模式[1].4.1发展经济型青石湾小流域总面积9.6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09km2。该流域的治理工作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下,防治工作力求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工程质量上坚持“两高一优”,精心组织,严格实施。5年时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4km2,治理程度达到73%,其中兴修基本农田3615亩,栽植各类经济林果1100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200亩,种植优质牧草678亩,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29座,蓄水池13个,水渠3.6km,配套田间道路1.0km。该流域内的河南村人口多(354户,1745人),耕地面积少(总耕地面积1260亩,人均0.72亩,其中基本农田410亩,人均0.23亩),人均纯收入2241元。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我们在青石湾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尖格涝和白草楞干示范园区工程。经统计:尖格涝综合治理点完成高标准、高质量坡改梯田83亩,经济果木林38.1亩,田间道路1.04km,蓄水池3个,雨水集流工程2处,二级电提灌1座,水渠0.8km,田间道路1.04km,防洪堤0.112km,谷坊2座,拦沙坝1座。引进名优特经果林品种23个,其中桃8个,杏5个,李2个,葡萄3个,枣3个;生态林品种3个(新疆天演速生杨、欧美杂交107杨、金丝柳)。白草棱杆综合治理点完成高标准、高质量坡改梯田132.2亩,配套蓄水池3个,水渠0.4km,修通了从尖格涝示范园区通往白草楞杆坡治理区的长近1km的农用车道路,随后在全部新修的梯田内栽植了杏树及桃树,发展成经济林果园。4.2改善环境型阴山沟小流域流域总面积10.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57km2。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满足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和着力点,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处为目的,以“分类防治,突出重点;强化治水,系统推进;加强生物防护,促进和谐治理;严格封禁保护,加强生态辅助;注重示范引导,开展效益监测”为原则,按照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以生产用地的治理为重点,3年时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6km2,其中:修建坡改梯11.2hm2,营造水保林26.2hm2,经果林40.1hm2,植物护埂7.84hm2,封禁治理644hm2,保土耕作61.83hm2,作业便道1.5km,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中:溪沟整治0.55km,谷坊28座,蓄水池14口,沉沙池14口,引排水渠2.45km。流域内的丰迭乡水泉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差,仅泥石流沟(支沟)就有7条,水土流失以面蚀和沟道侵蚀为主。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度,拦蓄坡面径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阴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有重点的采取了多方位、多功能、多目标、多效益的水泉新村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共栽植水保林460亩,造林区配套蓄水池14口,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9座,沟头防护2处,泥石流排导堤110m。

5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成效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舟曲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调查后推算,水泉村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06km2,植被覆盖度达到31.7%。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年拦蓄地表径流47.7万m3,年拦泥(沙)1.05万t。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力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轻减缓了泥石流灾害对村庄的威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保障。村里人均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达到0.35亩,人均纯收入达到3249.5元。示范园区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区域内群众经济林果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生活宽裕”目标的实现。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改善了区域内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有力地推动了舟曲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铁.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两个可持续努力推进“十一五”时期“长治”工程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3(3):4~6.

[2]鄂竟平.扎实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2006(6):1~4.

[3]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水利,2005(12):17~20.

[4]刘正斌.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载体[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9~21.

[5]欧阳梦群.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刍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3(3):33~34.

[6]谢海燕,赵健.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人民长江,2008,39(5):99~100.

第2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中职生;教育管理;六个结合

党的十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不再盲目追求过往土地的城镇化,而是重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在这一进程中,教育居于核心地位,而作为第一线的农村中职教育尤为关键。因为它的教育主体中职生即将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流动打工主体,也可能是未来的市民,如何让他们顺利地市民化或新型农民化,已是当前中职生教育和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型城镇化给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提出新诉求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有效地推进农业人口的转移。这给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教育。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不只是人到城市的简单聚集,它是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转型,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城市文明传播的过程。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直接影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2)加强新型农民教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内涵”上的转变,主动迎接新型城镇化的新挑战,逐渐脱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成长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型人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高素质生产者、组织者和传播者。

(3)促进农业人口有效转移。使进城务工的人顺利转移,体面就业,为城市和本地产业的发展输送有一技之长的新型民工。

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六个结合

1.培养目标上,把服务于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农村中职教育需积极满足农村社区民众终身学习与发展以及生活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超越长期以来“离农”和“为农”二元对立的思想认识,目标定位于服务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兼顾中职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或外迁,或升学,或打工,这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而另一方面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仍然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农村中职教育需要满足中职生升学、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多重目标,并能为他们未来人生职业生涯切换提供一定的教育基础。

2.教育内容上,把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

将文明文化为核心的素质能力与职业技能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让农村中职生从实现“农民”到“市民”,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的转变,职业技能的转变是关键,城市文明、文化观念的养成是根本。因此,中职生的教育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文化内涵建设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需要,还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本着“需用、够用、实用”原则建立起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技能主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实行以文明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并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以亲和的精神文化、亲近的物质文化、严谨的制度文化、积极的行为文

化、亲缘的校企和社区文化来滋养学生,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公民道德和能力培养,使之终身受用。

3.育人策略上,把因材施教原则与严厉关爱包容赏识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

“每个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关键是要找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打开心门的钥匙。农村中职教育管理者面对的多是留守少年、缺少父母管教的“三差生”,唯有以严厉、关爱、包容、赏识兼备的情感态度深入了解当代中职生的理想、现实与个性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才能化解实际困难,使他们学业有教、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这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有解决当代中职生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对待中职生积极热情的真情付出。当学生沐浴在严厉、关爱、包容、赏识的春风里,教者的因材施教才能得以施展,学生的适性发展、健康成长才成为可能。

4.管理模式上,把民主管理与生活引导结合起来

民主管理就是促进自我管理,它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改革的要求,更是新型城镇化教育的呼唤。没有民主管理意识的人就不会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要求。但我们也应看到大多农村中职生问题出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上青春期“闭锁性”,有时又很任性逆反,不喜欢教条式说教。因此对待中职生的教育管理在注重严格规范管理的同时,加强生活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范例加以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促其做事周全、生活自理、行动自治、学习自主、做人自强,毕竟“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5.就业指导上,把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已列入中职生德育目标。但现状是农村中职生多数缺少个人理想和人生职业规划,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加上社会普遍职业崇拜感缺乏,敬业精神不足等影响,他们内心矛盾,信心不足,择业盲目,就业困难。因此,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时,需把抓手放在立足个人实际,面向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需求上,摒弃职业偏见,科学择业,灵活就业,敢于创业。在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岗位的同时教育他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勇于面向社会需求去寻找自己人生价值的“契合点”。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开拓创新,也要强调脚踏实地,勤奋肯干。

第3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城镇防洪安全的要求,同时,传达贯彻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保护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20*年“7.17”洪灾,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部长陪同总书记赶赴*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能,确定主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五)保证质量。不要简单地编报治理项目,要加强研究后提出对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和对策;对一些重要问题应开展咨询,切实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第4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防洪;治理

一、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因为地区采用群众集资和地方财政的方法途径,对一些中小型的河流进行了治理。但因为在整治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的治理理念和专业的设计规划,造成了投资浪费、效果不佳、措施不当,影响河道的防洪和破坏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1)缺乏一定的流域概念,只是针对一些重要的河段采取决堤、护岸等简单的方法,而没有协调好小河流、左右岸和上下游的建设,更没有对整个流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2)缺乏专业的设计规划,对天然径流和河流洪水缺乏理论性,对提防、建筑物的等级性质和防洪的标准缺乏确定性,对工程和技术缺乏专业性,造成工程的质量差、标准低、效益低、毁坏新建的水利工程。(3)管理不当,由于不合理采砂、毁坏河道、侵占河道等不良现象很多。造成工程险工险段,影响河道防洪和工程设施的安全。(4)工程实施措施不合理,对天然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和护砌,造成河道的渠道化、人工化,功能单一化,造成了湿地不断减少和消失,水陆之间损坏和各种水生物生长栖息的空间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能够到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防洪与兴利的结合不合理,在—些中小型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对对兴修水利或景观效益进行连续拦蓄,梯级建设浆砌石低坝。因为中小型河道水源短且流速急,造成河床残留质较多,河床堆积,阻水严重,坝前库容迅速减弱,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二、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就有100多个城市依傍着七大江河的干流,因为在大堤的防护下,大部分都处于大江大河或中小河流的上游山丘地带,所以会遭受河流洪水的侵袭。即使这100多个城市都受到大江大河的提防保护,但在内部仍然会受到中小河流洪水的威胁。例如,在1998年6月24日桂林地区的一次大洪灾害中,南京市虽受到长江大堤的保护,仍旧受到秦淮河的洪水威胁,外部受到漓江、内部受到桃花江等大江和中小河流的袭击。在2004年九月初,川东重镇达州市市区水深较高,洪水淹没严重,同样也是受到嘉陵江二级支流州河洪水侵害的后果。在我国,除大江大河之外,还有在一些地广人稀的、降水较少地区的内陆河水系,因为洪水及涨猛落,会造成电讯电力线路和公路的毁坏,还有很多支流流入大海的中小河流,洪水严重,使很多城市和村庄都受到威胁等等。所以采取合理的治理抗洪防灾措施是必要的

三、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建设措施

首先要制定出一项合理的措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根据点面结合、分期实施、突出重点的治理方案,设计出各河流和流域的综合规划。以实现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为目标,生态治理为中心,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改善环境。其次要体现堤防建设生态性。堤防建设是河道工程治理的中心。水路的不连续性是堤防建设的主要问题,造成沿河湿地不断减少。应不断对沿河湿地进行水源补给,并确保水陆连续通道的有序性,使工程措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既可起到河道防洪作用,又不影响“堤身”植物种植和利用,节约投资,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合理选取蓄水建筑物类型,因为中小型河流的洪水来势迅猛,所以应该合理选择蓄水建筑物类型。当前,适合中小河流的蓄水建筑物类型主要有砌石坝、提升闸、翻板闸和橡胶坝。运用多种生态护岸,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首先进行污染改善、绿地和景观建设,营造市民亲水环境。体现河流人文环境,加强城市特色构建,把城区的中小河流作为治理的中心;随后在加强小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资源功能下,注重河流水生物、自然和生态的和谐,以农村河流为治理中心。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治理水资源的污染。中小型河流基本都发源于山丘地带,河道较陡、切割较深,洪水来势较迅猛,且泥沙含量大,造成下游的工程治理的淤积和水毁。要对上游山丘区采取封沙植草、退耕还林等各种水土保养方法,修建谷坊、坝堤等来减少河流泥沙流失,调整河道径流。最后要加强河道管理。严禁违规采砂、侵占河道、和乱掘滥挖,加强河道管理。保证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加强河道综合性治理。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面积大范围广,如果只靠国家投资的单一渠道,难于实现全面的治理。为了推进中小型河流全面综合治理,应发掘出更多的投资渠道,利用多方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可以采用政府扶持、省市县地方财政补贴、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成立各级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启动投资资金;结合平原洼地治涝,利用世行贷款等等。

结 语

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中,要全面处理好左右岸、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一条河流的左右岸和上下游流向不同的城市地区,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新的水事问题,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带来威胁。兼顾好防洪工程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河道堤防的建设一定要以“坚持生态治理为主,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方针。处理好截弯取直和顺应河势的关系。当前,一些地区只是为了追求美观,截弯取直后河滩空出,把河道治理当做建设两岸的主要措施,改变原有河势,形成新的防洪防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科学地确定近远期治理的工程计划、责任和目标。并有步骤、有原则地推进城镇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注意支流与干流之间的防洪治理协调标准,合理规定出治理河流防洪的标准,不可以盲目随意地提高或降低防洪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松梧.河流治理应突出绿色.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

第5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污水治理;主要问题;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水体破坏不仅威害人民生活,更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求发展、生活质量求提高、社会求和谐的情境下,群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诉求日益强烈,国家对此也在政策层面进行大力倡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先后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这是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省建设方面提出了不少具体要求,其中的一个就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正在并行实施两个国家级发展战略,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环渤海经济带开发战略。2009年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是环渤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一部分,这一发展规划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在资源环境方面通过提倡“强化渤海环境治理和保护”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辽宁省内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不仅是国家发展政策所提倡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所必需的。

一、辽宁省水资源污染现状

辽宁省河流众多,海域广阔。全省境内有大小河流390多条,其中大部分河流汇往中南部注入渤海,小部分河流注入黄海。辽宁省并不是水资源大省,但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却成为水污染①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伴随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工业区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水污染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范围,出现新的趋势。因此,密切关注水污染的发展动向并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成为当前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水资源概况。辽宁省水资源总量34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20立方米,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3。

(二)主要河流现状。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和鸭绿江是辽宁省的6条主要河流,鉴于省内河流污染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近年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大,开展了以辽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整治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9年,辽河干流断面按化学需氧量考核已经实现全部消灭劣Ⅴ类水质。截至2010年底,42条支流河按化学需氧量考核也全部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据《2010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6条主要河流中,浑河、太子河、大凌河源头已为Ⅰ类~Ⅱ类水质,鸭绿江支流干流全年保持Ⅱ类水质。2011年1至10月,在辽河的26个被监测干流断面中只有7个为劣Ⅴ类水质,超标断面同比下降34.6%;在被监测的支流断面中,48.8%的入干流河口断面为劣Ⅴ类水质,这一数量也同比下降14.0%。以辽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也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支流水污染依然严重。在2009年对辽河支流的监测中,3条支流的化学需氧量在60mg/L以上,氨氮在3.0mg/L以上;11条支流的化学需氧量在40mg/L以上,氨氮在2.0mg/L以上;27条支流的化学需氧量在30~40mg/L之间,氨氮在1.5~2.0mg/L之间。

2.河流氨氮污染总体严重。通过对省内水污染的污染成份分析得出,污染物主要有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除西辽河水资源区外,全流域的其他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均表明,氨氮已成为导致流域水质达标率较低的重要原因。2010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4.16万吨,氨氮污染仍然较严重,57.7%的干流和59.5%的支流断面氨氮超Ⅴ类水质标准。

3.辽河流域水生态退化严重。据辽河干流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调查资料表明,辽河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数量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90多种减少为现今的仅10余种,辽河水生态系统结构退化严重,生态功能衰退明显。

4.重化工业污染特征明显

据污染普查统计最新数据表明,冶金、印染、制药、石化、等行业,排污总负荷占总量(扣除造纸行业)34.62%,各自分别占3.27%、6.09%、7.73%和17.53%。

以上各项统计数据均表明,辽宁水污染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辽宁省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内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多年,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反映在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主要河流的污染治理上。必须指出,在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布局的调整,在水污染治理原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治理的领域、治理的主体和治理方式和路径等方面。

(一)在治理的领域方面,前一个阶段的努力重点在城市,即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流经城区的主要河流的治理。然而,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区的地理范围不断外扩,即原本农村的地方成为郊区,原本郊区的地方成为城市外延,而且使得一些产业向城市边缘迁移。近年来国家倡导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活居住区、工业发展区和环境保护区并行发展,要求“修改完善现行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标准。”②在新的工业发展区内由于纺织、石油、化工、造纸类企业的运营,工业废水排放有时会避开监管漏洞,引起新的环境问题,因此新工业发展区的污水排放成为污水治理的一个新领域。此外,经济发展在带动农民生活进步的同时,也在对农村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农业产业中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使用的化学药剂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③、农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和治污措施不完善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等。“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污水量还在不断增加,而80%以上的村庄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将污水随意地排入周围的水系之中,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农村污水已经是我国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长久以来,水污染被无意识地局限在陆地范围内,即城市、农村以及主要河流的污染,近陆海域的海水污染问题虽然日益严重,但是还没有被明确列入政府水污染的治理范围。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作出明确规定,即“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辽宁省作为环渤海大省,拥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环海海洋资源,但是同时也肩负着环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水污染治理的艰巨任务。陆地上水污染治理的不彻底、污水随河流入海而导致的近海污染情况,加之海洋开发作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使得近海污染治理工作迫在眉睫。邻国日本的核污水泄漏入海事件以及我国的渤海湾石油漏油事件均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水污染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在治理的主体上,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为主导进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全省范围内,上至省政府,下至各地市政府都有专门的环境保护专门机构,这些机构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行政管理式上令下行的做法便于工作过程的层层纠责,但是单独依靠行政力量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在关乎民生的水污染问题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因此,如何发掘更为广大的力量参与到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就成为全省人民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三)在治理的方式和路径上,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对水资源的保护长久以来走的都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这一路径其实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选择,即经济发展初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各种经济指标的提升上,而没有意识到环境代价的严重性。但时至今日,当各种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突显、水资源保护重要性被广泛认同的时候,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就不再可行了,必须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水污染治理路径。

三、辽宁省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辽宁省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在今后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无论是在治理的方向、治理的主体、还是在治理的路径及方式上都出现了新的趋势和要求。

(一)在治理的领域上,继续深化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同时,分重点、分阶段地开展城郊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海洋水体污染特别是近海海水污染治理。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这是目前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将污染降低到最小或变废为宝。”⑤相对于河流水污染控制而言,海洋污染控制的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只有坚持综合治理,控制陆地水污染,加强对入海河流的综合整治,即工业点源、生活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才能切实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有效解决环渤海污染问题。此外,各种近海海域作业也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

(二)在治理的主体上,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提倡并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力量参与到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来。鼓励包括企业在内的赢利组织和其他非赢利公益组织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水污染治理工作,争取在最广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这一重大民生工作中来。具体措施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比如美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与具有资质的民间管理实体签订合同,委托其完成分散系统的规划、评估、技术咨询或培训等工作。”⑥

(三)在治理的路径和方式上,改变原有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探索预防在先的水污染预警机制。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污染治理的办法,鼓励市场机制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探索水污染治理的产业化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逐步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治理方式。

此外,还要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在资金和法律上提供有利的保障,使辽宁省水污染治理工作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密切关注水污染发展最新动态的同时,调动各种积极力量参与到水环保工作中来,通过有效的治理方式来把水污染治理工作引向下一个胜利。

注释:

①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②参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03月17日.

③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④谢良林,黄翔峰.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第13期.

⑤王佳慧,杨立男,董玉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3期.

⑥范彬,武洁玮,刘超,严岩.美国和日本乡村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第10 期.

本文系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建设生态辽宁的思路与对策”(L10BJL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第6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洪能力;宜良县

Abstract: to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management job, for stable bed, prevent flood disaster,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along the river, ensur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moothly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o the appropriate good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county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ntrol 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propose the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governanc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reatment goals and measures.

Keywords: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Flood control ability; Appropriate good county

中图分类号:TV1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河流概况及存在问题

1.1自然概况

宜良县隶属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地区南部,距省会昆明57公里,地跨东经102°58′22″一103°28′5″、北纬24°30′36″一25°17′2″,全县南北长85.3公里,东西宽51.5公里,总面积1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2万亩,全县与三个州市九个县毗邻。北部和东部与曲靖市马龙、陆良县相邻,东部与本市石林县相邻,东南部与红河州弥勒县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玉溪市华宁县和澄江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本市呈贡县、官渡区和嵩明县相邻。

宜良县境内降雨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少,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高程在2200一2700米之间,降雨量在1300至1500毫米,高程在1400一1800米之间,降雨量在900一1000毫米。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年降雨量年平均为937.2毫米,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7%,枯季降雨量占13%。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达2119.3毫米,近年来由于森林植被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灾害性天气变化异常,频率增多,周期缩短,水灾、旱灾情况突出。

1.2 河流概况

宜良境内大小河流隶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地区。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南盘江、贾龙河、麦田河、摆衣河、獐子坝河、巴江等。

南盘江:发源于沾益马雄山,经曲靖、陆良、石林流入宜良。在宜良境内长110公里,高古马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6301平方公里,通过该站多年观测,多年平均径流量20.045亿立方米,特枯年为11.04亿立方米。南盘江在宜良县境内,可分为三段,上段大圭龙至古城桥闸,长35公里,自然落差65米,河谷狭窄呈“V”字型。中段从古城桥闸至大花桥,长34公里,蜿延于宜良坝子中间,河床宽70一150米,深5一6米,弯多流速缓慢,易涝成灾。下段从大花桥至绿丰村以下,长41公里,河流沿中山狭谷奔腾而下,水流急,落差大,河床呈“V”字型,宽30一60米,自然落差186米。

麦田河:由东北部汇入南盘江支流,发源于马龙县境,全长69公里,在宜良境内长22公里。小兑冲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1.87亿立方米,特枯年为1.498亿立方米,由于大多通过岩溶地貌区,故该河流伏流和落水洞较多。

獐子坝河:由北部汇入南盘江支流。发源于马龙县。上游支流有马蹄河及明月河。河长85公里,流域面积590平方公里,在宜良境内径流面积360平方公里,产水量正常年2一3亿立方米,干旱年1.67亿立方米。

贾龙河:由北部流入南盘江支流,发源于嵩明县杨林镇下核桃箐村,由“喷水洞”进入宜良县境,长43公里,流域面积为336平方公里,正常年产水量1.18亿立方米,干旱年0.78亿立方米。

摆衣河:由西北部汇入南盘江支流,发源于嵩明与宜良两县交界的祭白龙山,长38.4公里,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正常年产水0.9亿立方米,干旱年0.62亿立方米。

巴江:由东南部流入南盘江支流,发源于石林县竹园村,全长71.5公里,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我县境内长16公里,正常年产水2.26亿立方米,干旱年1.4亿立方米。巴江在我县中山深谷下截,河谷呈“V”字型,河面宽20一50米。

阳宗海:宜良县境内最大的天然断陷湖泊,位于宜良县城以西12公里处。法定最高水位1769.898米(黄海高程),相应湖泊面积31.9平方公里(宜良县占14平方公里,呈贡县占6平方公里,澄江县占11.9平方公里),南北长12.7公里,东西宽平均为2.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最大水深29.2米,总蓄水量6.0299亿立方米。

宜良县共有水资源量26.3326亿立方米,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5996亿立方米,入境客水19.963亿立方米,地下冷水1.77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泉水点92个,年产水6950万立方米,已开采岩溶水机井85个,开采量55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32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2700立方米、全省平均6400立方米、全市平均1500立方米水平,水资源属丰富。水资源利用情况为有各类蓄水工程587座,总库容11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阳宗海总库容6.03亿立方米,可用水量0.43亿立方米;柴石滩大(二)型水库总库容4.37亿立方米;河闸蓄水工程2件,总库容60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0座,总库容225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10件,总库容2873万立方米;小坝塘463件,总库容1055万立方米。

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400件,提水工程650件、762台,总装机26940千瓦,机电井71眼,装机容量1000千瓦。水浇地工程413件,引水渠道136件(其中0.3m/s以上引水渠道32件),集雨水窖22370个,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525件,农户61728户,人口218386人,大牲畜48215头,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71225千瓦,大中型桥闸14座。

全县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5.55万千瓦,其中南盘江17.25万千瓦,占总蕴藏量的67.5%;可开发量共计18.1万千瓦,其中南盘江1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1.8%;已开发71225千瓦,年发电量20250千瓦时。

1.3 存在的问题

1.3.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宜良县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特别是贾龙河流域暴雨活动频繁,径流区岩石破碎,地形陡,河床坡降大,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年久失修,沿河一些建筑物布局不尽合理。因此防洪体系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原因: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塞,年久失修,尤其是一部分河段河床高于田面一至数米,容易漫堤溃决成灾;二是尚无大的骨干水利枢纽控制洪水和径流,因此暴雨洪水峰高量小危害极大。从目前已建的新山、北羊山两座小(一)型水库的情况看,均防洪库容小,控制径流面积不大,削减洪峰的能力薄弱;三是河流进入宜良坝区,地势低,河床平缓,汇入南盘江容易受南盘江洪水的顶托成灾;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干流与支流、上游与下游、防洪与灌溉、城乡建设与河道防洪、造田改地与河道行洪等诸多关系不协调,致使河床长窄,行洪能力低下;五是减灾抗灾意识不高,虽年年抗洪,多次进行流域规划,但目前流域内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作用不大。贾龙河及其重要次级支流石牛河、西门河均流经宜良县城,贾龙河、石牛河从城北通过,西门河从城中穿过,两岸是稠密的村庄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这几条河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有多处地段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常遇洪水经常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其它的中小河流麦田河、獐子坝河、摆衣河、巴江等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3.2 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宜良县的几条重要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明,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扩大,社会财富日益聚集,作为“滇中粮仓”宜良坝子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1.3.3 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宜良县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由于县财政特别困难,无法安排治理资金,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有关“两工”政策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宜良县中小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日趋减少,使宜良县中小河流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建国以来宜良县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水利建设中受到一定政策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受到左的干扰,没有坚持先做勘测设计、后施工、竣工后办理验收的水利工作程序,致使病害工程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求见效快,因此没有将蓄水工程摆在首位,偏重于建提水工程,因此每年抽水电费支出较高,生产成本高,水利建设中,有的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效益不甚显著。宜良坝子上游即坝子北端各支流河流上缺乏调洪、蓄水兼用工程,流域内在农田灌溉栽插时,往往缺水,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八、九月份往往洪涝成灾。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对于支流河流上游仍没有兴建骨干蓄水工程,对河道治理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系统的整治,支流的防洪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总之宜良县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是在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中忽视前期基础工作、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金投入,没有制定系统完整的总体规划,没有严格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

2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宜良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最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宜良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保障宜良县中小河流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宜良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宜良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宜良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宜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大提高,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流域或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对宜良县中小河流现状及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摸清宜良县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以及防洪需求,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分析宜良县中小河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流域和区域防洪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保障中小河流防洪安全的实际需求,针对宜良县中小河流存在的亟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防洪薄弱环节,分析确定宜良县近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根据宜良县中小河流的特点,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根据对宜良县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防洪形势的需求分析,研究制定宜良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在总结现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提高宜良县中小河流防洪抗灾能力,促进宜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研究提出宜良县中小河流治理、保护与管理的政策制度建议,提出加强宜良县中小河流建设管理的意见的措施建议。

3中小河流治理与区域防洪能力分析

(1)宜良县河流属典型南方河流,其主干直接控制的流域面积很小,而所属支流控制面积又很大。受地形气候条件的影响,局部突发性暴雨洪水产生的几率很高,河流主干的洪水主要是上游来水及受其支流洪水发生频率的影响而发生。

(2)中小支流的冲刷影响在主干中修筑的防洪堤防体系的防洪能力。只有治理好中小河流,控槽固滩,控制河道主槽摆动,才能保证主干防洪工程的安全,增强防洪能力。

(3)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对洪水进行有效控制,使河流顺畅,这不仅能够起到滞洪、蓄洪的作用,而且对主流洪水的各种不利叠加起到了减缓作用。

4、需正确处理的关系及治理目标、原则、措施

4.1 需正确处理的关系

(1)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一条河流上下游以及左右岸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造成新的水事纠纷,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2)协调好防洪工程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河道堤防的建设一定要坚持生态治理,尽最大努力避免生硬的刚性建筑,力求保护生态环境。

(3)处理好裁弯取直与理顺河势的关系。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力求美观,裁弯取直空出河滩,将河道治理作为开发两岸的主要手段,改变原有河势,形成新的防洪隐患。

(4)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

(5)注意支流与干流的治理防洪标准之间协调关系。科学确定河流治理的防洪标准,不能盲目提高河流防洪标准。

4.2 治理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河道治理规程》、《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结合宜良县河道治理的实际情况,宜良县制定的中小河道的治理目标为:保证境内主要河流河势稳定,行洪畅通,穿越县城的河道地段,其防洪标准要逐年达到50年一遇;一般乡镇要达到20年一遇;要保证正常洪水情况下县城的防洪安全;对跨越农村的小河流,要能够保障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及村庄的安全,防洪标准要达到10~20年一遇,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要使受灾范围尽可能缩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和人民生活安定。

4.3 治理原则

宜良县中小河流大部分属山区河谷型河道,沟深坡陡、洪水冲击力大、破坏性强。其治理原则以稳定河势,保护村庄和交通、通讯等为主要内容,部分河段可兼顾耕地保护和滩涂开发。平川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大部分属浅宽型,主槽游荡不定,河床土质松散,且纵坡较缓,其治理原则以固堤、疏浚、固滩为主要目的,在河堤两岸应大量种植树木,并要有规划地进行开发。

4.4 实施措施

第7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1、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小河及石板河流域内企业,散落分布于辖区6个行政村、3个企业居委,主要为煤炭采选、钢铁、焦化等行业。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及支流在我镇境内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河流域的径流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加之工业固废乱堆乱放,经雨水冲刷后排入河流,存在较大环境安全隐患。

2、生活污染源。一是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我镇常住人口约4.4万人,分布居住在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大,没有污水处理厂。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沿河村(居)沿岸倾倒、堆积生活(生产)垃圾,加上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也给河流造成了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这些种养殖场(户)的废水、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水质恶化。同时,来自流域内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也给河流带来了污染。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搭制污染源头,使小河、石板河流域污染物总量明显下降,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好转,确保河流综合环境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

三、整治范围

此次整治采取企业落实环保措施,村(居)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政府组织协调,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并抓好村(居)生活垃圾处置和河道综合治理等方式。整治范围:

1、煤炭洗选、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超标排放污水的单位及存在重大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污单位。

2、各村(居)河流域内规模较大且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种(养)殖场和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的种(养)殖场。

3、沿河村(居)乱倾倒垃圾的各类场所。

4、影响沿河流域水环境及占河道的建设工程。

四、工作措施及各工作组职责

明确任务,设立6个专项治理工作组,1个工作督察组,同时村(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供电所依法强化供电管理。

(一)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治理工作组,由黄仕慧同志任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畜牧站、镇农技站参与。对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的废水、畜禽粪便、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进行整治。

(二)生活污染和垃圾处理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城管中队参与。认真落实餐馆、旅社、门面门前三包等措施,在小河、石板河流域增设垃圾池,做好垃圾清运工作;督促国有企业加强对辖区生活垃圾的整治;协助区城市管理局做好镇乡街道垃圾清理场(收运站)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等工作。

(三)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水保站参与。对河堤防洪排涝和河道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形成报告及河流清理方案;协商区水利局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工作。

(四)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对辖区无环保设施,工艺落后的洗选企业进行清理,提出名单报镇政府,并协助镇政府与区环保局协商,加强对国有企业、地方煤矿、洗煤厂、配煤点、有色金属、化工等企业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时对非公企业生活污染加强监管。

(五)建设工程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村建站参与。负责清理、查处违法河道修建的违章建筑;做好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申报工作,并协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修建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

(六)生态植被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林业站参与。负责实施河流流域内生态恢复,完成区下达的封山育林任务。

(七)村(居)要加强河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做好占河道修建违章建筑、乱排乱倒的巡查工作。

(八)两山供电所对造成河流环境污染的无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不予输供电;已输供用的,依法予以断电。

(九)河流环境治理工作督察组,由同志任组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参与。对在河流环境治理过程中,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报镇党委、政府。

五、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责任分工阶段(2014年2月-3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召开境内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具体部署整治工作任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2013年10月)全面开展对小河、石板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对河流域及支流的清理,确定一批对水体产生污染的限期治理项目;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查汇总,协调区直有关部门做好处罚、关闭污染企业,对各村(居)垃圾基本实现集中收集处理。

(三)督察整改阶段(2014年11月)由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责任单位、承办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年终考评。

第8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现状;整治对策;措施

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大小的河流几乎都存在工程设施。在这些设施中,很多由于年久失修,配备老化,出现了裂缝、毁堤的现象,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威胁极大。一些河流虽然采取了相关的维修措施,但是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河床逐年提高,行洪能力极差。特别是由于我国一些中小河流的不断增多,很多人在河滩上开荒种地,大大降低了河流的运载能力,给周围的群众带来了困扰,对我国的海运事业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中小河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河流现状

1.1.1 城市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化的发展,给河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很多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被大量的排入到河流中,河水被大量的污染。而在一些主城区的河段,由于排污管道较多,再加上人口密集程度高,水质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1.1.2 盲目填没河流,减少水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河流的水面被人们肆意的破坏,很多的河流水面不断的缩窄,除了人为的污染因素植物,开荒也是主要的原因。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河流的防洪能力减弱,一旦发生强力降水,就会到处积水,给生活造成不便的同时,保证不了基本的城市运行,内涝现象逐渐加重。

1.1.3 河流被硬化、渠化

现阶段,很多的城市河流虽然做了部分的治理工作,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了河流的防洪功能,而忽略了其涵养植被,淡化水源的生态功能,因此河堤是每年增加,人力和物力被大量的投入,采用混凝土、块石的方式进行河道的护砌工作,使得原有的河流被硬化渠化,失去了其亲水的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1.2 存在的问题

1.2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我国河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河流防洪的设施少,修建的标准低,很多地区甚至根本没有防洪措施,一旦遭遇洪水,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在一些流域 内,由于水土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河段内不合理的采砂和倾倒垃圾的现象,使得侵占河道用于建筑的现象日益增多,很多常年没有清理的生活和生茶垃圾,使河道日益萎缩,行洪能力减弱,给城市的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2 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我国之所以河流污染比较严重,防洪能力差,是因为很多的中小河流没有做好合理的规范工作,在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施工薄弱,基本的情况不明,治理的目标和规范没有落实,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的河流规划日益模糊,人们对于城市化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原有的规划不能符合当前的需要,也很难再实施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二、整治中小河流的对策与措施

2.1 对策

2.1.1 治理合理,首先要统筹协调好各个部分,特别是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在防止洪水的基础上,做好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发水源利用体系,保证各个河流和河段之间的防洪的标准,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各种山洪灾害的管理,只有将工程实施和非工程实施、防洪和排涝工作进行长期和近期的合理规划,才能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1.2 任何工程的实施,资金是保证。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时,要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多渠道的进行资金的筹集,而对于一些大工程,可以采取bt形式或是依靠当地群众进行捐款来进行。

2.1.3 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以及防洪与抗旱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除涝的要求,并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2.1.4 搞好综合治理,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保证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顺利完工。

2.2 措施

2.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息意识

河道治理不单纯是水利部门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搞好中小河流治理,首先应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地加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中小河流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树立河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2 提高对河流整治的认识,将治河纳入目标责任制。

由政府统一组织,动员各级领导,认清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对中小河流整治的认识,坚决克服大灾大干,无灾不干,单纯依赖国家拨款才干的意思。根据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特点、现有条件及人力物力等情况确定工程治理项目。结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竞赛,把河流整治工程列为竞赛的主要内容。

2.2.3 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

2.2.4 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依法做好开采河道资源费、采砂管理费、排污费等各种政策性收费的征收工作,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生存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治河专项资金,并积极筹措市、县配套资金,搞好社会融资和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强资金管理。

2.2.5 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水质的好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绝不应该是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纳地,这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治理河流要标本兼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

2.2.6 坚持高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治河工程标准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狠抓工程质量关,是搞好治河的关键。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制定统一标准,实现防洪、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河流的治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市政工程,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确保周围环境的稳定发展。水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水系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城市洪涝安全,确保城市污染的防止,保证城市的整体繁荣,对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岳文,刘晓平,吴寿荣.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生态治理设计[J].人江,2009,(01):66-67.

第9篇:农村河流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规划;设计;治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为生态环境带来了和很大的压力。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资源体系,其有着重要的生态职能。一般来说,城市内部的生态河流主要是指在城市区域内部发源或者流经的河流与河流段。我国城市中,有很多城市都是依河而建的,并且城市的生活与生产与河流密切相关。随着以往粗放式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河流面临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对城市河流改造的过程中,逐渐造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对生态河流的具体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河流改造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并且对生态河流的一系列生态功能造成了影响。因此,生态河流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重视维护生态效益,并且以保持河流生态体系中的水文连续性、营养物质输移的连续性、生物群落的连续性和信息流的连续性为基本原则,将生态河流规划与设计融入到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越来越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态河流概念是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也是针对于城市河流基本情况以及建设需求所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河流概念是一个相对综合的体系,其中涉及了工程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应该遵循“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长久发展,考虑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2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

第一,设计规划中要对于水面进行保护,并且保证河流空间。城市河流的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就是防洪排涝。而现阶段的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相对较低,在遇到突发的特大雨水时,市区内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城市功能受损,为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融入生态河流的设计,并且将生态河流与城市排水通道进行有效的安排,并且保证原有河流位置受到保护。针对于现有城市河道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并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美观程度。另外,城市河流空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有经济功能、美化环境、旅游、娱乐、生态保护、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功能,是组成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开始重视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并且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融入生态河流的设计,实现了河流空间的有效保障。

第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过程,要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原则。城市河流的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城市内部居住环境,治理原有生态环境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开展生态河流治理工作,大量推进生态河堤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规划汇中要满足多种物种生存的需要。传统人工河坝将水与河岸植物进行了阻断,阻碍了地下水的循环,使得陆地动物与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生态河堤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将河道和周边河畔的植被融为一体,并且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体系。通过科学的处理相关水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动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是保证生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并且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由于生态河堤中的水生植物较多,具有较强的营养获取能力,并且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附着条件,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水污染的净化能力。与此同时,生态河堤也促进了水中微生物类以及鱼类的成长,具有改善水质的能力。最后,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中要重视对于水量的调节。由于以往生产中对于河道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的不合理,难以实现河道对于气候条件的作用。因此,要转变以往混凝土河堤的规划方式,采用生态河堤来实现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的合理调节。生态河堤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生态河流设计与规划中所应该重视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第三,打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水文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河流是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部分,并且应该被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理念是重要的思想,并且将城市生态河流的建设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河流的规划建设上,要将水文景观融入到整体城市景观当中,并且充分的对河流、军民、游人等的需求进行考虑,为城市景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第四,提高对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视。污染与治理是城市发展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在进行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经验都表明了,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发挥,是对于污染进行治理的重要方式。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城市污染治理能力,减轻城市污染情况的重要措施。城市河流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各种生产与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如果城市河流必须要为城市排污来买单,那么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致命的威胁和打击。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生态河流的有效规划,并且保证城市与河流的和谐统一,切实的做好污染的防治工作。

3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生态河流的整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现有治理改造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要纳入生态河流的规划设计,并且对于传统河流治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真正的将生态河流理念进行推广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小新.湿地系统对生态河流治理水质改善的研究――马鞍山市慈湖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7)

[2]江小林,李艳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河流治理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