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

第1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收支差异三个角度出发,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从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和竞争力系数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上升。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

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3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收支状况改善,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逆差额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扩大,如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逆差541.88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逆差总体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从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缩小为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第2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2009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将《对外经贸实务》杂志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刊在2009年一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文章达88篇,其中全文转载的有3篇,这是我刊自创刊以来首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大量转载,表明我刊的用稿质量和学术水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广大读者中将会产生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

(一)全文转载情况统计

【文章标题】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对中国的启示性意义

【作者】刘光溪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3.4~8

【全文载于】F8《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6期

【文章标题】中国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及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作者】张晓莹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1.82~85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文章标题】金融危机下环渤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作者】樊敏,洪芸

【原发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9.9.85~87

【全文载于】F14《物流管理》2009第12期

全文转载数:3 篇

(二)摘要索引情况统计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现状的五点忧思/邱少明(载《国民经济管理》2009第06期)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当前就业实践/郭晨(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9第06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第09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第05期)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体制特征及启示/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航运物流业路在何方?/王凌峰(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中外物流绩效指数差距与制约因素分析/吴爱东(载《物流管理》2009第08期)

广西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邹忠全(载《物流管理》2009第09期)

多哈回合谈判评析/朱启松(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5期)

日本农产品进口卫生安全检查的新变化/张明峰(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08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农业经济研究》2009第11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生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周蕾(载《产业经济》2009第04期)

中国与巴西的钢铁业竞争力分析/赵丽红(载《产业经济》2009第06期)

外资并购的垄断倾向及其防范分析/李宁顺(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陈爱萍(载《产业经济》2009第10期)

浅论美国跨国企业中的多元商业文化/陆颖,刘星(载《企业管理研究》2009第05期)

我国两大家电连锁集团的市场比较分析/山静静(载《贸易经济》2009第05期)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王丰(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本土零售业生存之路:“沃尔玛”还是“阿尔迪”?/段满珍,郭芳,陈光(载《贸易经济》2009第09期)

文化营销: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利器/周婷,李文静(载《市场营销(下半月・理论版)》2009第08期)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包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出口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注册方式选择/孙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5期)

对外贸易和谐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现途径/吴汉嵩(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对外开放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思考/张燕生(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国入世与反倾销歧视性的变化/汪小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分析/刘江萍,杨玉桢,齐述丽(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张少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齐述丽,俞会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WTO对“相同产品”认定是否要引入PPMs标准?/牟文义(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新形势下我国FTA的特点及战略取向/姜茜(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影响我国对俄贸易的几个关键问题/刘长生,邹革新,安永明(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中日韩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贾燕霞,胡丹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6期)

科学评价我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冯雷,张宁(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当前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之道/盛水源(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车文立(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浅析《亚太贸易协定》优惠原产地规则/钟昌元(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分析/董勤(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美国WTO争端解决政策与实践评析/孙立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7期)

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李健(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国际贸易单证格式标准化与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胡涵景(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中国的对策/毕夫(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WTO贸易救济权的行使与规制/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中国与美国、印度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赵书华,张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论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王玉婷(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8期)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TBT的困境及出路/米薇(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外贸强省的冲击及对策分析/蔡春林,陈万灵(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宋林飞(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特点及我国的应对之策/程燕(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金融危机下多哈谈判前景影响及中国之对策/孙磊(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美国FTA政策协调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高越,付松(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09期)

探求传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之路/杨永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加工业的“倒逼效应”解析/范蓓,朱发根,刘拓(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加工贸易的“产业毕业制度”/金志刚(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广东出口贸易外部市场结构问题的分析/刘亚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及我国应对策略/丁宝根,闫娅(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陈万灵,任培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多哈回合谈判屡陷困境的原因及其前景探析/陈松洲(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跨国公司在华R&D新趋势及对策/孙本芝,吴凤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湖北水产品出口遭遇美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与对策分析/陈玉祥,王京(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竞争与合作:日本、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三角关系/邓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现状分析/张燕芳(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1期)

论中国FTA贸易救济权制度之构建/高维新(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思考/董海英(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马强(载《国际贸易研究》2009第12期)

“国家破产”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探讨/陶士贵,孙玲(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2009’国际金融新秩序如何迈步?/成万牍(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动因分析/鲍洋(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洪涓,白燕(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董今飞,郭继鸣,牛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及其影响/孙中和,王红霞(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朝鲜粮食问题及国际援助通道/沈晓丹(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从日本经济急速衰退中想到的问题/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5期)

应对挑战,加快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卢国正(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全球化还是区域化?/邢倩倩,张卓,彭静(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8期)

美元汇率变动的原因、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梁艳芳,顾宝志(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析/密桦,程勇(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跨国公司基于“退出”动因的战略联盟及其策略选择/王宗光,黄聿舟(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09期)

国际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黄范章(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分析/段炳德(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0期)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孙立坚(载《世界经济导刊》2009第11期)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赵银德,彭雪玲(载《旅游管理》2009第09期)

第3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研究;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国际贸易为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而市场营销反过来为经济贸易提供更加坚实的贸易保障。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两者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的概念来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当然,国际经济贸易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比国际市场营销更加广泛。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同时还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市场营销更多的是表现在商品的销售行为上。

1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国际间的经济贸易还是为促进交易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其目的都是对已经存在的市场活动进行市场分析和挖掘。在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营销策略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潜在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营销的手段,国际经济市场营销主要体现的是企业作为一个国际化市场上的个体为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的促进商品交易活动的过程,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对于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这也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整体形象,同时国际贸易中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色彩,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一个主要的区别。企业希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具备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维持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树立全球化竞争的市场营销观念,国际贸易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市场营销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推进发展和壮大的有效助推器,使得国际间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分配,在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义,同时也利于促进和提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服务水平。

2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国内的商品市场还是国际间的贸易,市场营销活动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开发和扩大市场的必然选择,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产品和市场。以物流企业为例,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实际的市场活动中,企业只有将产品和市场以及营销策略,三者之间合理地配合,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首先是按定制化生产的要求突出,消费者需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

个性化的生产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的发展带来的是世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商品化生产时代,社会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的稀缺性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彰显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消费者也愿意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向于能否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临时性定制化的要求。

2.2电子商务贸易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颠覆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同时对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带来全新的视角。随着电子商务等虚拟贸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虚拟贸易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在国际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买卖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贸易障碍,这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交易平台,买方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卖方也具备更多的发掘潜在客户需求的机会。这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实力的良好机遇,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2.3无形价值和软实力在市场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产品本身的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舶来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了解并不清楚,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和设备的更新而实现升级。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无形的企业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加明显的战略意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的被聚焦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上。

3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从当前的国际贸易角度出发,国际市场占据了市场营销的重点。但是国际贸易所面临和针对的对象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经济体,或者不同的经济制度,要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贸易规则。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营销方式,从而确保贸易顺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深入了解,从而量身定制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策略。

3.1确立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理念

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营销理念,才能确保企业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局势指导实际开展的贸易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从全局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国内的物流企业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由于早期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较好,因此这些企业的重点就放在国内贸易的扩展。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因此就要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从而扩大企业对市场的定位,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需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置。

3.2政府合理引导推动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角色,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中,需要多国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需要适当给出指令,及时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在与外方贸易往来中出现问题时,政府能够及时伸出援手,保障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一旦企业与国际贸易市场有所冲突,政府也能及时地对其进行协调。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将不同的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建高质量的营销方针,来加大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政府进行综合考虑,对其帮助、扶持,从而确保企业彼此之间达成共识,来共同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建。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国内的企业不断地创造对外合作的机会,同时构建出和谐稳定的贸易环境。

3.3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建立

当前需要不断地加大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不断地提升营销观念,通过实践贸易实务来提升我国贸易市场地位。由于我国的国际市场起步较晚,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际营销理念相比,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规模较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的企业都是主要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来引导贸易活动的开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不断地创建新型理念,发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积极地引领需求,适当地做出调整,并且结合国际市场发展,制定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3.4增强品牌效应

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才能促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物流行业为例,客户对物流的速度、运转方式和服务等尤为重视,因此需要具体完善细节化处理,从而不断地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不断地关注自身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品牌效应。这也是物流行业中最隐形的服务品牌效应。在国际贸易中,口碑较佳的企业,更容易开展贸易往来,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成了企业得到认可的关键性因素。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手段,来扩大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完善细节工作,走好品牌战略这条路,将其看作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通过开展对外贸易,互相学习,可以不断地促进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法律、贸易纠纷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人才培养方针,从各方面提升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总体实力。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合作,企业之间互利互赢,从而不断地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建设,促进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巍,吴鹏飞.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08(1):178-179.

[2]陈梅.浅谈文化环境对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32-33.

[3]杜玉平.从国际营销视角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型企业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5):110-113.

第4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国际贸易 对策

中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在实施改革开放的强大政策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飞跃式发展。2013年前两个月出口总额是2.05亿元人民币,同期实现增长23.6%,进口总额为1.78万亿元人民币,同期增速5%。尤其是在全球需求低迷状态下,中国对外贸易中国贸易地位继续提升引起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球的货物贸易额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全球排名中位列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汇率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

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定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两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关系。汇率风险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中遇到的常见风险,也是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稳定性因素之一。所谓的汇率风险又被很多学者称为外汇风险,具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者经济主体在与外汇挂钩的经济活动中因为其波动性而造成的损失。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密切以及国与国之间依存关系的密切,这就使得外汇风险普遍存在。按照国际惯用的理论,将外汇风险分为三个方面,具体指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经济主体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产生的。

对于汇率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主流思想认为汇率升高会对一国的国际贸易产生双向的影响,一方面对一国的国际贸易产生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不利。换句话说,一国汇率升高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该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利弊互存影响。

汇率升值对国际贸易积极影响。首先,一国的汇率升高会降低一国的进口成本,从而促进一国居民的购买力增加;其次通过提高本国货币汇率结构可以对原有的贸易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一国的汇率提高会促使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

汇率升值对国际贸易的挑战。汇率升高对于一国而言,无疑是提高其相对价格,会在很大程度商贩削弱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以人民币升值为例,它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因素。

首先,人民币币值的升高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对于国外市场,本国的出口产品价格提升,价格的提升会影响其市场占有率;其次,不利于引进外资,而且会导致加速资本的外流;第三,容易产生资产泡沫,扩大投机资本的预期;第四,容易使得外汇储备贬值和缩水。除此之外还会对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内的就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以及外汇风险现状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旨在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前提下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开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币升值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的三年时间里,人民币实现了21%的升值。截至2013年7月4日,美元对人民币为6.1755元。据相关人士认为,人民币仍具备持续升值基础,随着政策性和季节性购汇需求消退,结汇盘重新占据上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继续提升。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在管理浮动,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下,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而要想继续发挥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三、应对措施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当前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确保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谨慎对待,稳妥进行汇率改革。中国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政府职能,继续坚持在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大原则前提下积极稳妥的进行汇率改革。坚持在均衡合理水平上进行有机择取,面对外部不合理的施压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除此之外,要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对热钱流入的管制上加大力量。

主动出击,解决国际贸易不平衡问题。面对国际贸易现状,我国要放开单一追求贸易顺差的思想,应该把追求高质量的对外贸易为目标。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优化,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这是我国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升高带来不利影响的根本方法;其次,提高外商投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措施;第三,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避汇率风险。

加强管理,建立汇率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金融环境风云变幻,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加大对外汇风险的识别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汇率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外汇风险。

首先要对美元汇率变动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美元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基础,人民币与美元间汇率稳定成为影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美元汇率的未来趋势成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受到多方影响,除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及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变动影响之外,还要受到一定时期内的国家在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当前要及时注意掌握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变动情况以及近期国内的外汇需求情况,在预期汇率持续提高前提下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罗羚.当前人民币升值原因、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1,(14).

第5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业务发展的粗放增长、银行内控制度失效、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其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粗放增长指的就是在实践中银行开展业务时更多的是关注国际结算量和贸易融资的业务量,导致了部分银行为了完成指标不顾风险,业务量不断增长,但风险也在不断扩大;银行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业务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业务活动,更是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银行国际贸易业务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指的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仍旧处于审贷不分离的状态,由国际业务部单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等责任,没有将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全行统一信贷管理中,对客户没有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无定期的信贷资金跟踪管理和风险分析。

(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风险日趋严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的相关建设不够完善,另一方也是国际贸易融资行业风险日趋严重造成的,如企业的信用意识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诈骗活动猖獗等都变相的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在实践中,有些融资企业并没有制定还款规划,对融资款项长期占用,有的企业认为商业银行和企业同属国家所有,不存在还款问题,逾期贸易融资居高不下等;也有部分国际贸易融资企业对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驾驭能力较差,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或者微利润边缘,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不足;再加上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进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额的热情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指标上的压力来骗取银行贸易融资例如国外客户采用假信用证、假单据欺骗银行来获取贸易融资款项等。

(三)国家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不健全

当前我国法律虽然对国际贸易融资有所规定,如《票据法》中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金融票据做出了相关规定等,但是仔细分析当前我国的法律条文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散落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此外,即使部分法律条文和细则涉及到了票据、货物货权质押、保证担保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法律界定如押汇业务中押汇行对单据和货物的权利如何、进口业务中信托收据的有效性等,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解释,由此可见相关法律制度的确实也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加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加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一)优化制度建设,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属于制度化单位,所有工作流程、环节和手续都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约束,因此优化制度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能力。对此一方面银行要根据企业的风险水平选择性实施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即对每一笔贸易融资款项的支出、资金回笼、货物赊销流转等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对借款人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将融资款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以此保证商品变现后能及时偿还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要贯彻落实流程管控。例如通过岗位制衡制度来落实各个岗位在融资用途、信贷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制约。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采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即以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来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即在授信客户风险已经产生的情况下提前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的恶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策略即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担保和其它金融交易的方式转移给第三者等手段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

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当前国际市场上诈骗活动的日趋猖獗是导致贸易融资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在进行贸易融资时银行需要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例如审查商品合同编号和签订日期、运输方式、起运港和到货港、近期内的进出口量等;其次是做好客户的资信审核工作。一方面对于信用较好的老客户银行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以确定其信用水准,另一方面对于银行首次接触的客户应当严格审查该客户在其它银行的业务状况记录,防止客户套取融资;最后是认真分析进出口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进出口企业普遍具有融资大、应收账款大、存货大、费用大、汇率影响大、自身资产小、偿债能力小等特点,使得进出口企业还款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贸易融资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在确定企业无财务风险或者财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进行贸易融资。

(三)完善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

对此一方面积极呼吁并争取立法部门尽早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当前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条文散落各个相关法律中的现状要促使相关人员尽早对其进行整合,以此来保证国际贸易融资有法可依。此外,也要明确现行法律中对金融票据、保证担保等权利义务的规定;另一方面鉴于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银行也要深入的分析研究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之间的异同,避免因法律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全球贸易融资市场是一个巨大且在不断成长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企业愈发关注商业银行能否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相信随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相信未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利润点。

参考文献

[1]张欣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2014.09.

[2]刘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3.04.

[3]陈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4.09.

第6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术语;创新教学

一、前言

对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讲,贸易术语在该课程内容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其课堂教学有效性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且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的不断深入和推广,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但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许多高职国际贸易术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师生对贸易术语知识点教学均存在畏惧心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问题,课堂氛围呆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现状不乐观,急需进一步改进和革新,以增强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中的创新教学对策,现简要论述如下。

二、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创新教学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顺利导入新课

从本质上来讲,贸易术语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有许多学生反映学习该课程知识仿若听天书,在课堂中无法身临其境,学习效果不佳。面对这种情况,当前环境下教师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顺利导入新课,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程“FOB(船上交货价)”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是先依据课堂内容为其创设以下模拟情景,以导入新课,如:小王是上海某出口公司的新业务员,一天他收到一份来自于美国纽约的询盘传真,但他一看就傻眼了,因为传真中的价格为“USD110PerM/T,FOB天津(即:每公吨110美元,FOB天津)”,他十分不理解“FOB天津”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放在价格中。通过创设该课堂情境,可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跟随“小王”的思路身临其境,产生相同的疑问,从而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同时教师也可以此为课堂切入口,顺利导入新课(即:贸易术语),之后可向学生详细介绍贸易术语的概念,以加强其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认识与了解,用于实践教学中效果良好。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持续深入,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中尤以多媒体较为明显,对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此,笔者以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程“外贸工作中进出口双方需承担的责任、义务与费用”的课堂教学为例做简要说明。课前,教师可选择两组学生,要求其分别饰演“出口商(A)”与“进口商(B)”,同时拟定谈判脚本,由学生扮演录制视频并于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播放,其脚本内容主要为:A:很高兴我们双方在x产品的价格上达成一致,单价30美元,现在来谈一下其他部分内容。B:保险部分,我们公司希望自行投保。A:好的,需要我们帮忙联系船务公司吗?B:不必了,我们有自己合作多年的船务公司,可自己联系并订好舱位。A:请在租船和订舱之后告知我们相关信息,我们会准时运货至上海港装运,之后会及时寄给您单据正本与副本。B:希望你们准时处理好出口报检报关程序,装运后及时发送装运通知,以便我们安排收货,办理进口清关手续。A:好的,也请你们在收到单据副本传真后及时打款,待收到货款会给您发送单据正本,合作愉快。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根据视频内容总结出出口方与进口方双方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与费用等,以增强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开展画图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其知识基础与本科学生相比较为薄弱,抽象知识理解能力不强,容易混淆概念,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有目的性地开展画图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现阶段,教师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画图辅助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教师直接给出图示进行课堂讲解,其二为学生自行绘图并讲解,其具体可表现为:①教师图示示范讲解:在“FOB术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或在黑板上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画示范讲解,充分向学生展示出口商与进口商二者各自的责任、义务、费用等,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课堂知识。②学生自行绘图讲解:当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了1-2个贸易术语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贸易术语绘画,并将其展示在PPT上或黑板上,此举不仅可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且还可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意义重大。总之,目前我国许多高职国际贸易术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高职国际贸易术语实践课堂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情境,顺利导入新课,并适当借助多媒体或画图辅助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乔伟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教学的创新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2(06):143-144.

[2]杨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30):77.

第7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 升值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66-01

人民币不断增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体现在人民币增值对我国当前紧张的市场地位起到缓解作用,可有效提高我国进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而挑战主要体现在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我国未来的出口贸易。为此,我国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审视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式,认真分析人民币增值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扬长避短,制定合理措施来促进我国贸易发展,确保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1.降低了我国的进口成本

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状态,为有效推动企业长久发展必须从国外引入先进设备和借鉴成熟生产资料,但这就需要投入更大成本,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从某种角度来将有效缓解了成本增加的压力。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普遍存在较强依赖,耗费资金庞大,而人民币升值在某种程度上节省约了资金花费。比如:升值前购买某一东西需要1000元,而升值后只需要800元,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降低成本非常有效途径之一,进而扩大获利空间,便于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2.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以往我国处于顺差贸易环境,外汇储存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再加上资源的大量耗费,逐渐呈现出匮乏状态,迫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外汇储存量有了明显的减少,为我国使用国外优良资源提供了便利,不仅改善了上述不利状态,还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当然也让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获得了更高的话语权。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

1.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对于我国进口贸易而言,人民币增值对其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出口贸易,主要表现在产品价格方面,企业普遍需要上调出口产品的价格。站在企业角度而言,竞争的实质就体现在价格上,一旦出产产品价格有所提高,相应该产品的竞争力会有所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贸易未来发展。再加上我国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技术含量,只能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旦价格优势失去,相应的产品也难以实现大规模出口,因此可以认为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2.不利于吸引外资

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长期实践表明,这一政策与我国当前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在我国工农和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引进外资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增值似乎对外资引入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增值必然会使国外投资成本大幅度上涨。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投资首选肯定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人民币的增值使我国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占优势,很难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我国外贸体制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1.调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我当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弱势地位,相应的产品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绝大比重,属于我国贸易的主体组成;工业制成品出口量更大,但普遍缺乏技术和知识含量,而对于高科技产品,我国仍以进口为主;服务业发展落后,存在明显出口劣势。针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改善,如: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合理调整产品的供给弹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改变原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现状;加大对各领域(医疗、科技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降低对国外依赖。只有合理调整我国当前进出口贸易结构,才能有效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2.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依赖

积极创新贸易观念。现如今我国贸易主要是凭借价格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低估人民币价值带来不良后果有很多,如:出口企业相互之间压价竞争、产品外币价格很低等,长期下来还会引发反倾销制裁等多种问题,市场出现萎靡现象等。除此之外,产品出口数量优势也是不少企业秉持的理念,忽略了产品的利润优势。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正确衡量出口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实现利用国际轨道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语

从短期角度来看,人民币增值并不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弊端,但却会逐渐加大对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拉大贸易逆差。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出口部门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便于深入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出口竞争。人民币增值也就意味着进口成本也会大幅度减少,这样不少企业就可以大量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效率,长久下来可使国际贸易重新步入正轨。人民币增值给我国外贸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靠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来消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措施来抵消对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合理应对人民币大范围波动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利用人民币小范围增值来推动外贸发展。比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禁止外汇储备无限增长等,可利用这些措施来控制由汇率大范围波动而引发的不良效应。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125-156.

[2]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P56-71.

[3] 余永定,何帆.人民币悬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P46-49.

[4]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89.

第8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承受着环境、资源的种种压力,如何使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贸易与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现状,进而为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环境;协调发展

1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1.1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论。贸易对环境的“有害论”认为贸易活动使生产规模扩大,这必然耗费更多的资源,从而带来过多的污染排放,因此迅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应当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而这种危害对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为严重。Copeland和Taylor(1994)提出的“污染天堂假说”以及Dua和Es-ty(1997)的“向底线赛跑假说”都印证了这种说法。而国际贸易对环境的“有益论”则认为资源在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可以被更有效的配置与利用,同时国际贸易使得清洁的技术、产品、服务能够在国与国之间传播,这些都促进了环境的优化。支持这一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Copel-and和Taylor(1994),他们把贸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联系,并认为倒U型曲线同样存在于贸易与环境质量两者之间,最终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从长期来看对环境质量是有益的。但是,贸易对环境的两种争论并不全面,经过众多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发现,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单向效应,更可能这种影响是多重效应的综合效果。最为普遍接受的理论是Grossman和Krueger(1991)的三效应理论,他们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这三种效应综合决定了总效应的正负和大小。但是,众多学者对这三种效应具体如何影响总效应的意见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技术效应会对环境带来正向影响,规模效应带来负向影响,结构效应的影响效果争议最大。

1.2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第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能源的支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必要的支撑作用。而同时,环境条件还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该国国际贸易的内容与规模,进而影响国际分工的格局。第二,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国也都更加注重环境规制的设立。环境规制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调节企业经济活动的政策与措施。环境规制一方面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使本国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本国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会限制本国当前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投入也更多,因此发达国家会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在国际贸易中用这样严苛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形成障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反倾销税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倾销。这些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会影响环境质量,同时环境又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并且显然,发展中国家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2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尤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进出口总额增长很快,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进出口总额出现短暂的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在2009年之后得到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又恢复增长,到了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43015.2亿美元,约是2000年的9.1倍,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1195.6亿美元。通过分析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中,容易产生污染的货物进出口额远大于较为清洁的服务进出口额,甚至是服务进出口额的7倍多。而在中国货物的对外贸易中,对外货物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属于贸易顺差。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比例较大的货物类别是机电产品及其零件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比例分别为41.5%、12.3%、7.9%,这三大类产品便占据了出口总额的61.7%,并且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而这三大类产品大都出自污染较高的产业,多属于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样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中国环境的现状

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的扩张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加剧了污染物的产生。2000年,中国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38145亿立方米,而2013年则增长为669361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4.8倍。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从2000年的81608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330859万吨,增长了约3倍。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4亿吨,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0亿吨,工业废水也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都位居前列。中国的大气污染近些年也成为国家和人民尤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的雾霾现象越发严重,治霾行动也不断被提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据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全国161个城市中,仅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达标率不足10%。华盛顿邮报曾于2014年公布了一份中国和美国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对比图。中国城市日均污染程度约是同样排名的美国城市的7.5~8.5倍。除此之外,中国的水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国有10%的地表水被严重污染,每年都会有十几起关于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在2014年监测的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为优良、良好和较好级别的监测点的比例为38.5%,而较差和极差级别的监测点比例高达61.5%。

4贸易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从中国对外贸易和环境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贸易大规模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又会反作用于贸易,给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如何使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1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

目前我国的贸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自然资源比如水、电和天然气等消耗严重,但是同时我国这些资源的市场定价又相对低廉,这就造成了这些资源的大量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提及最多的一个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途径。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成本中加入环境的成本,使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得以消除。这就需要将环境看作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对环境的损耗进行正确的估价,同时将其价格在市场交易中体现出来。将环境成本内部化需要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市场手段,督促企业从生产环节做起,在源头减少污染,实现最终企业环境收益的增加。具体方法有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税收、许可证贸易、环境目标管制、规章标准等。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行政管制、排污权交易以及排污收费。当然这在实施过程中是不容易的,需要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方面着手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进程。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让公众真正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必要时要利用法律法规以及舆论宣传等手段对其进行督促,并且要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收费标准,加大对污染的惩罚力度;除此之外,为了达成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现,政府需要给予企业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的初期,政府还需要一定的财政支出来扶植企业。

4.2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环保技术的传播与创新

贸易与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矛盾显然更加严重。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强劲,技术比较发达,同时其环境规制相对较高,这也使得发达国家面对的贸易与环境的矛盾相对较小。因此,在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各国应当共同但是有区别的承担责任。各国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较严格的环境规制,实行贸易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学习先进国家的绿色技术,同时加强本国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环保产品的繁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加快环境保护的进程,更加顺利地改善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4.3成立国际性的环保基金,推进环保事业在全球的推动

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参与,建立全球性以及地方性的专门的基金来协调贸易和环境问题,可以避免一些国家的搭便车现象,促使更多的国家重视贸易与环境问题,这些基金可以用来对贸易中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并对环境保护的国家进行奖励与补偿。

4.4建立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进一步推进基于环保的贸易机制的设立

国际经济秩序包括国际协议、国际分工以及贸易规则,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保障国际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当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深化了包括金融危机与环境危机等国际领域的矛盾,使得各国贫富差距加大,造成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众多的贸易冲突。国际分工的不同使得发展中国家普遍成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大国,并且这种情况持续加剧,这将不利于国际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使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才能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现有的经济格局,从而达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除此之外,推进基于环保的贸易机制的设立,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有效地减少污染。还可以促进各国对环保产品的重视,加强各国企业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又能使企业在贸易中得到环境成本的补偿,从长期来看这些举措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改善十分有益。

作者:王佩雯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独孤昌慧.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江水平.我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第9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平衡

一、当前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现状

随着我加入WTO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地位。进出口额增长速度之快大大增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自信。总体而言,我过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独立性,对市场的过度依赖必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一旦某国经济出现波动就会波及我国市场,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都受到干扰。我国外贸产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过后,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倒闭,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激烈的竞争和恶劣的形势下,我国优化产业结构,走中国特色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回升和进一步转型。当前中国的第一产业占据了过大的比例,其低竞争力和低效益给我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第二产业缺乏足够的创新力与科技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还很薄弱。我国的国际贸易处于引进材料技术加工再出口的局面,在整体上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外贸易一方面有助中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但是另一方面导致国内经济发展依赖性大大增加,国内环境压力加剧。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产业规模增大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拓宽视野,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增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我国应遵循国际市场竞争原则,着力拉动内需,投资进行设备改进,从宏观上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从而真正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间所存在的关联性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主要构成,充足的劳动力带来的是廉价商品价格优势。当然,广大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我国技术水平在近几年取得成果,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产业结构形式。人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取代,由此产生了第三产业的崛起,如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加深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春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始终将贸易发展战略放在首位。

三、基于国际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建议

(一)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我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从国际市场的需求出发,这有利于产品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市场变化莫测,为了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必须深入国际市场,仔细研究市场动态,对未来进行一个科学预测。转移高端产业链,控制低端产业链的发展,尽可能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分析国际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是未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一步。

(二)将外需与内需相结合来定位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我国要将外需与内需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引导下,我国经济将会朝着低碳环保发展。其次,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内需较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切记兼顾内需与外需,从实际出发实现国际贸易发展。

(三)产业政策调整

1.农业产业政策。我国产业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产业政策不够科学合理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滞后。目前,我国的农业稳定性较差,工业较弱,而服务业整体发展较落后,面对这种现状我国必须采取合适的产业政策推动各产业的发展。我国农业要在规模化道路上加速前进,为此相关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在农业上作出更多贡献。首先,政府要培养和提升当前农民的市场意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竞争中来。注重对农民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大相关科技研究的投入资金,促使农业向着高质量高产量发展。提升新时代农民的素质和思想是政府推动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改革农村产权制度,使各生产要素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农业结构现代化的转变有赖于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2.工业政策。尽管在世界上我国制造业占据一定地位,但是我国的工业整体上实力依然较弱。工业化的新型化道路必须投入资金推动自主创新。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基础研究工作与协同创新是工作的核心。另外,我国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上升一个阶梯。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壮大发展。最后一点不可忽视的是要对技术落后的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是增强市场活力的重要法则。因此,对于一些前景不太好的产业取缔,是新型工业化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3.服务业产业政策。只有坚实的实业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才会不至于陷入过度服务的困境。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将生产业与制造业结合起来以实现耦合联动发展。生活业在我国越来越有市场,婚庆、家政等性质的行业发展形势迅猛,政府要尽全力提升服务性产业质量,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手续,为服务业发展扫清障碍。

四、总结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息息相关,只有我们兼顾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用创新的形式结合现金的技术,我国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喻美辞.国际贸易与相对工资差距:研究新进展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