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智能建造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智能建造的认识

第1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Bentley公司负责全球电力业务的副总裁Arthur Sawall(亚瑟・斯瓦尔)认为,要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从设计源头开始构建智能电网。

根据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其中提到的各种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不容忽视。要集成,就要有数据作为基础。中南电力设计院信息档案部主任吴刚曾指出,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70%的数据都产生于设计。因此,我国很多业内人士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网的建设要从设计做起。

亚瑟对智能电网的理解,是能够根据需求智能地进行调控的电网。他认为,现在智能电网的推进不尽如人意,是因为现在的设备和变电站不够智能,因此Bentley希望通过为电网基础设施相关的设计工程师提供Bentley Substation这样的软件平台以进行数字化设计,帮助用户建造智能的电网基础设施,使得智能设计成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并将设计数据流转到这些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以进行智能化运维。

他介绍,Bentley提供的设计工具涵盖从发电厂设计到把电输送入户的整个过程。Bentley Substation能够提供很好的三维设计工具,结合Bentley ProjectWise协同设计平台,设计工程师就可以更加高效、合理、精确地进行变电站的设计,还能在三维仿真模拟环境中审查变电站建造过程是否合理。更为重要的是,由Bentley Substation产生的电网基础设施数据,可以为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可以提交给业主和相关的运维机构。业主可以据此实现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的对接,而运维机构则可以据此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运维工作。而在以往,设计院给业主交付的往往只是变电站的图纸,很难变成有用的机器语言。如果要找到相关的设计数据,业主就要请设计院翻看很多资料后才能找到。

亚瑟介绍,在北美、欧洲和亚洲都有很多用户使用Substation解决方案来创建智能设施,从而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据了解,在中国,Bentley通过为电力设计院提供智能设计平台,使得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能够从基础设施的设计源头去建造数字化的智能变电站或其他相关基础设施。

借助三维设计工具从设计源头开始构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显然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已建的基础设施就很难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了。那么,这些基础设施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一个问题,亚瑟回答说,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特别是几乎不再新建任何变电站的欧洲国家的经验。那就是用点云解决方案对旧的变电站进行扫描,将其转换成智能模型放到Bentley Substation中,然后再跟智能电网对接。

尽管点云解决方案被认为投资太大,但是亚瑟指出,如果不接受这样的新技术,旧的变电站就永远无法成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这样带来的损失更大。“我们的工具能够帮助业主节省很多费用,在三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资。”亚瑟补充说。

虚拟存储 服务万家

――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打造高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国各医疗单位普遍开展,用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各医疗机构各自开发、各自建设的状态下,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也只能供各医院内部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医疗系统信息处于一座座“孤岛”的状态,无法实现区域内数据共享、统一服务及互联互通等。

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下属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理位置分散,技术力量分布不均匀,在对传统的IT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及故障修复等,给各医院和西湖区卫生局都带来了种种不便。

为加快推进西湖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西湖区卫生局计划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内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搭建方便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综合业务平台。为此,西湖区卫生局采购了大量戴尔服务器,分配给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初步实施了服务器虚拟化。

为了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西湖区卫生局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安全稳定、扩展性好、高度支持虚拟化的存储设备,建设完全虚拟化的信息系统环境,并部署高效的存储和灾备系统,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高效、安全的存储平台。

西湖区卫生局采用戴尔存储虚拟化整体解决方案,部署了包括戴尔EqualLogic PS6100XV虚拟化存储、戴尔Networking 6224交换机和VMware虚拟化管理软件等在内的诸多设备,构建了高效的存储和灾备系统,并与已有的服务器虚拟化平美结合,为西湖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完全虚拟化的IT环境,搭建了高效灵活、高度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各医院IT系统的远程集中维护和管理。西湖区采取虚拟化模式来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以方便灵活地对区域卫生应用系统的扩展性、灵活性和安全性进行改进。

戴尔EqualLogic PS6100XV存储阵列采用虚拟化的横向扩展体系结构,可以支持自动精简配置、自动分层和在线扩展等丰富的功能,同一个虚拟存储池中的硬盘和多个存储阵列之间还可以自动实现负载均衡,使得存储系统的性能可以随容量进行线性扩展。

戴尔EqualLogic存储系统采用双控制器等多种冗余配置,因此基于它打造的存储平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此外,单台戴尔EqualLogic存储设备还拥有快照等强大功能,每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EqualLogic存储实现了相互备份,并可随时快速验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充分确保医疗数据的高度安全。

依托戴尔EqualLogic搭建的存储平台的故障修复时间和数据恢复时间都不到10分钟。此外,EqualLogic还自带了一系列的免费管理软件,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数据安全备份及故障迁移等,大大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便捷性。“从IT管理和维护角度来看,基于戴尔EqualLogic PS6100XV打造的统一存储平台,技术人员只需了解网络便可轻松管理全套系统。戴尔还为我们提供了原厂培训,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存储平台。”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信息中心程伟介绍说。

西湖区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为西湖区卫生局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平台。

第2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设计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建筑是重视人、自然、建筑三者互动关系的产物,需要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好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下面就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及思考。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 节能能源资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就地取材,生产节约型材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3.2 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造的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例如结构工程师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使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的用量,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

3.3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3.1 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 太阳能住宅的另一优点是光电转换。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都能用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3.3.2 风能的利用: 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

(1)风力发电

利用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2)风力致热

风力致热的主要原理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变热。“液体挤压致热”是用风力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加压后再从狭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喷出而使工作液体加热。

3.3.3 建筑材料

环保型材料主要有:a.基本无毒无害型。指天然的,本身没有或极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未经污染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b.低毒、低排放型。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

4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5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5.1 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区的环境,室内空气的质量,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5.2 研制生产绿色建材

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复合地板、涂料、地毯、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

6 结论

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解决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趋于理性。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更完美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

[3]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 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第3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所谓四维设计, 是在建筑三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时间轴度量的第四维度来协助完成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通常借助计算机技术用四维数字模型即4D模型来表达。在建筑业,4D模型作为设计和建筑施工计划工具有崭新的含义,并不简单等同于我们经常看到施工企业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做的施工过程模拟效果图。相比之下,4D模型需要达到更深入的技术水平,它要求空间和时间的元素在四维的环境下被更加有机整合,其中空间的建筑元素为三维模型,而时间序列指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四维模型将空间元素在时间维度上展开以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确定工程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持续时间以及相互衔接穿插配合关系。

不应单纯认为4D模型仅仅起到取代设计行业的二维设计图纸、模型或取代施工行业的横条图、网络图的作用。从更宽的视角看,未来的建筑设计应当是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活动;在建造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尽早在设计阶段就加以考虑周全,这牵涉到建筑业中设计与建造两大环节的更有效整合,以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筑业成本;不当的设计会导致不合适的施工顺序,最终也会导致建造周期延长,甚至重新返工设计,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应对建筑的施工建造问题进行评估,而不必等到扩初阶段或者更晚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如果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可以虚拟试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这样就能尽量减少设计环节中的缺陷所导致的施工问题。因此, 四维设计模型追求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能够被充分整合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任务中发挥作用。

四维设计的研究目标完全是针对提高建筑行业设计和建造效率而言,同时四维设计有着鲜明的建筑行业特征,与制造行业的三维设计模式差别较大。在制造业,3D模型已成为当前“数字制造”的基础, 而建筑业的“数字建造”还是相当遥远的理想。部分文献提出了制造业三维模型在建筑业的应用[2],但迄今为止,只有CATIA软件在国外个别建筑事务所有过成功的建筑实践,主要也是应用它复杂曲面建模的能力,它所具有的制造业各流程的项目管理能力无法复制到建筑行业,相关施工管理和项目进度安排实际上还是借助于专业的建筑软件进行。

2、四维设计的技术要求

2.1 四维设计的技术模块

四维设计的核心是确定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持续时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先进,即能够运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对计划进行调整,优化出最佳方案,并能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按通常所谓“形象进度”的称呼描述4D模型,虽然更容易理解,但不够准确。理想的四维设计应该是整合空间时间数据并融入人工智能推理的设计管理系统,它包含多方面的知识解决模块,也就是说,施工进度安排的空间模型的直观显示仅是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而所有与项目管理包括工地施工进度中时间和空间事件冲突的发现和解决策略,都应包括在这个四维设计系统中,系统自动生成4D模型,而系统的知识推理引擎能够解释模型中的3D几何数据并生成进度计划,以显示建筑如何被建成的。

具体的技术模块应该有:

(1)知识库:储存4D模型中的3D几何数据以建立空间的关系并插入进度管理数据。进度数据可以根据专家的经验取得或者进度计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获得。

(2)程序引擎:计算机调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分析工具或管理模型,试验进度和空间模型结合的合理程度并评估整合后的4D模型能否被看做建筑计划的一个有效模拟。

(3)用户接口:使用者可以利用接口获得控制4D模型的必要功能。

此外可能还需要一些扩展的功能, 如:

(1)虚拟环境:要求模型能提供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传输和浏览的格式, 这主要是满足多环节包括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协作需要。

(2)约束管理:定义建筑每一个组件如何被连接的关系,彼此的约束以及允许的运动自由度,具有这个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智能程度。

2.2 四维设计的步骤

从技术特点上,实际用于四维设计的空间模型不同于常规的建筑3D模型,要求模型的几何信息存储分层的方式能相对灵活,以便于与项目施工的具体事件结合,随时实现模型构件的重组。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简化模式,通常是基于通用建筑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这时四维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2.2.1 应用常规的建模软件如Archicad软件生成建筑3D模型

列举Archicad而不是其他建筑设计软件是因为其提出并实现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比较成熟,其平台提供建筑业通用数据交换模式IFC的最新标准,使得生成模型可以在建筑业所有遵循该标准的信息平台内复用。

2.2.2 利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计算机软件如Microsoft Project软件产生进度 若采用横条图的方式建立项目进度计划,Microsoft Project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收集并输入工期的估计值,创建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定日期,然后检查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软件除Microsoft Project软件外,可挑选的施工项目管理类软件很多,只要具有用横条图、单代号网络图、日历视图、资源工作表等多种方式显示项目进度计划的能力即可。

2.2.3 将3D模型的构件与进度表联系,以直观展示施工进程

对计算机而言,这是一个将对象与事件相联系的连接软件的编程实现。通常用VC或VB等基于Windows图形界面的编程软件完成该4D连接工具的开发,最终实现将3D物体和相应任务相联的图形界面。

以上技术实现的4D模型,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工程,目前4D模型用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实践不多,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美国盖里事务所最近完成的迪斯尼音乐厅建筑群,其工程数据量巨大,3D模型采用CATIA软件,项目进度管理采用P3(Primaveras Project Planner)软件,不过这两个软件都是相关领域相当昂贵的高端软件,普通建筑企业采用的可能性很小。

3、应用和限制

相比设计行业的二维设计图纸或三维建筑模型以及施工行业的横条图、网络图,4D模型的优点不言而喻。传统的设计和施工作业图纸的编制和应用专业性太强,仅适用于水平较高的技术和管理层人员,不能被参与工程的各级人员广泛理解和接受,不同环节的工程人员相互沟通不够深入,而四维设计模型能将施工的每一个活动都可以用形象的建筑构件虚拟建造过程来直观显示,使得建筑信息的交流和理解水平提高了很大一个层次。在工程施工中,利用4D模型可以使全体人员很快理解进度计划意图和工作要点,甚至场地调度安排(如材料存储在现场工地何处、吊机设备是否有足够的操纵空间等);同时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对应表示,有利于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对施工安排进行调整。对于国内施工企业,可能更为看重4D模型对工程项目投标的帮助以获得竞标优势;它可以使评标专家从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认识程度、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初步评估[3]。

总体来看,4D模型在建筑施工领域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根据统计,在施工技术需要革新或场地紧张等情况下,4D模型可以有效减少40%~90%的计划外施工调整,因此4D模型在提高施工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远大于作为形象进度的作用;但另一方面,4D模型向施工领域外的建筑设计环节拓展的力度尚显不足。除了建筑业对新技术适应较慢、使用者对其深层次价值认识不足而缺乏热情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4D模型本身发展的技术瓶颈还没有完全克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例如:还没有找到处理复杂4D模型相关数据的最有效方法,这方面不可能像地理信息系统的GIS模型数据库解决二维几何图形那么简单,因此在涉及到海量数据时系统常常出现当机的问题,而即使对普通规模的项目,工程模型常常也不足够详细到具备各种层次的工作细节以满足施工分包企业的作业要求。同时,多数4D模型不支持动态修改,这也妨碍了4D模型的广泛应用。另一个方面,目前四维设计系统的智能水平其实并不高,所谓计算机承担的分析推理工作其实离不开使用者的介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经验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在没有施工专业人员介入而单纯依靠4D模型的情况下来评估施工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和约束并能相应调整修改设计方案在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

总之,四维模型软件还需要在技术上大幅度提升以提高应用水平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最终在建筑业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涤宇。表皮作为方法——从四维分解到四维连续。建筑师,2004(8)。

[2] 李红波,王晓鸣。基于UG三维可视化仿真的建筑施工全程虚拟。建筑技术,2004,35(11):808- 810.

第4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第5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 建筑节能 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透明,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坐标或者是高档居住社区,设计的方向和要求更加严格。

一、绿色建筑设计

1.1绿色建筑理念的产生背景

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向舒适性转变。在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由于我国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不健全,建筑物的建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建设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提出“绿色建筑”的口令。未来,节能建筑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绿色建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②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1.2绿色建筑实现方式

首先,采用新型、绿色的建筑材料,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分析建筑的通风、隔热、采光等各可幽默感素,因地制宜。其次,尽量多采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各种新型能源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创建环保节能型建筑。第三,尽可能使用通过了国家技术谁的高校的节能产品,例如:节能灯具,变频冰箱和变频空调。

二、高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能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今后的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将具备以下特性方: (1)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 (2)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相信随着相应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智能化建筑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的视野。

三、 高层建筑设计向节能环保发展的要点

新住宅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节能住宅以及节能技术,根据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来规划设计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节能住宅要进行高标准、科学合理的规划

首先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正确选择房屋的最佳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朝向与周围环境的合理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的巧妙处理,使其能在冬季采集、保持、贮存太阳能。这不但自然利用了太阳能,而且也节约了常规能源。

其次住宅内小区的道路设计尽量采用可渗透地面。可渗透地面或可渗透地砖,不仅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缓解小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周围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缓解对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最后房屋单体设计时,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一般情况下,房屋体形系数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2)建筑节能与空间布局设计

建筑节能在空间布局设计上主要要考虑立面和平面两个方面,主要要满足通风的要求。

立面设计应注意两点。一是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出风口,使建筑物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具体可在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垂直空间,出风口应高于建筑物屋面。二是进出风口的高低要适宜。进出风口的高低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室内环境影响很大。其高度应结合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起居室、书房、餐厅要以坐姿为参考,厨房可以站姿为参考,卧室可以卧姿为参考。

平面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地形成室内空气对流。合理安排房间的门窗

增加进出风口面积,合理选择窗户的开启形式,有利于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风速和均匀的流场,提高室内舒适度。

(3)因地制宜的选用成熟的节能技术

住宅建筑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节能门窗、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低耗能采暖制冷方式,屋面保温、遮阳系统等诸多产品和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是因地制宜利用各项成熟节能技术,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

(4)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提高施工水平

节能住宅建设虽然已经引起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规范标准,对节能住宅的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规范标准可操作较差,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别,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高。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

(5)完善对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方法

节能住宅的检测主要包括节能效果的检测和施工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求对节能体系进行认真检测;其次根据其离散程度,确定可靠的保证率。同时加强工序的专项检查和隐蔽检查,规范验收方法。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用科学统计的方法,求出节能产品的平均值、标准差和质量保证率等指标,绘出质量控制图,综合评定节能系统的质量

(6)建筑细部设计

细部与建筑整体之间,由于建筑物是由部件构成的,部件的尺寸对于整体的关系就能构成一种尺度。细部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体量的比较,无论其实际尺寸如何都会产生一种尺度。与常规尺寸相对比,同样的体量,尺度比常规尺寸大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矮小一些,而尺度比常规尺寸小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大一些。

建筑本体所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导致不同样式的细部出现,反过来细部形体自身所具有的历史特征与几何特性,也同时赋予细部以象征性,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及其环境。

第6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加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队伍建造,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造,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导为核心的德育治理网络建造,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导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治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详细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导理念和教导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治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央的自我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导,自我治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社区教导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调解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导,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导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导为补充的家庭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导和家庭教导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导工作。

二、、构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导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导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详细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导学生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导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导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导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导学生做把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导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导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三、调动和充实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我们必须要调动和充实德育内容。详细来讲,就是要在新教导理念的指导下,在继承加强爱国主义教导、社会主义教导、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导、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导、国防教导和国家安全教导、民族团结教导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导、实践教导、人文素质教导、环境意识教导和心理健康教导。

(1)突出创新教导。要运用现代教导技术,优化组合教导资源,把人才学、教导学、创造学、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导。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军训活动,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等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爱好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重视人文素养教导。要非凡重视加强我国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以及传统美德教导,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和公正纯洁的灵魂。要通过教导和各种教导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要发扬优良校风,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在“教化、养成、示范”诸方面,以强盛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与接班人。

(4)关注环境意识教导。要教导学生牢固树立“保扩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化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美化成果。

(5)进行心理健康教导。要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要培养学生舒畅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布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与环境调解一致,关心理解他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

四、构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加强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导目标,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利于以课程改革促进德育评价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的德育领域,优化学校的德育效果,有利于调动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治理、自我教导的能力,发扬个性特点,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家庭调动社会参与德育评价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德育评价的良好局面。

(1)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就评价的学段而言,要构建小学各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中职)各年级的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就评价范围而言,要构建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等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要构建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等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构建学生自评、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学校领导审核考评等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2)改进德育评价方法。一是要保持方向性原则,依据党的教导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造中的思想道德总目标等评价德育工作。二是保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定性分析为主,在量化的基础上做定性的描述,尽可能让定性指标有量的测定,最终在深入发掘德育评价及规律的基础上,做出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科学评价结论。三是要保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对德育全过程进行不断的考评、检测、评估和督导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做总体的定性和鉴定。四是要保持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从横向比较方面对德育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在发展中从纵向比较方面对德育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五是保持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学校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个体、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又要发挥社会力量、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不仅有学校德育的自评,还要有社会其他部门、有关人士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同形式的评价。六是保持德育评价诸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既要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严格实行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以发挥德育评价的诊断、鉴定总结、科学治理功能,又要详细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看到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看到其基础、发展、提高以及可开发的潜力,在保持标准的同时,对评价对象从多方面予以肯定和激励,以发挥德育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

第7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 绿色建筑 环境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趋势与背景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全球气候异常,生物物种锐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究其原因,人类活动是地球上所有这些变化的重要诱因,而这其中建筑业与其相关产业的能源消耗占到了全社会能耗总量的约50%,也为岌岌可危的地球生态环境“贡献”了近一半的温室气体。

建筑与建造活动是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而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更是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2.环境艺术与绿色建筑

环境艺术与绿色建筑是建筑与建造活动中与环境关联紧密的两门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境艺术从业者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而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一,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二,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己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结语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环境艺术和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设计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设计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

作为环境艺术和绿色建筑的从业者,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环境和社会责任,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多学科交叉合作,使绿色回归到设计,从原点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环境自觉的建造与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 著,白林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环境艺术教育》,杨文会 编著,人民出版社,2003

[3] 《建筑大师访谈》,陈志春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设计师怎样思考》,(英)布莱恩·劳森 著,杨小东 段炼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8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智能居住小区 住宅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吞噬着现代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同时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趋向和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向人们提出了如何建设大量既经济合理,又符合21世纪居住要求的住宅,为此集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小区应用而生,同时智能化住宅也必将成为21世纪住宅市场的主流。

“智能居住小区”的智能功能是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4C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生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有最大的回报。故,它是对新建、拟建居住小区集规划、设计、施工与一次性的功能开发。

智能居住小区的发展形势

智能化小区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化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21世纪地产开发的主导方向。近年来国际互连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下,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是完全开放和快节奏的生活,各类网上服务项目(如电子购物、电子银行、电子医疗等)也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基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33%,据统计,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达到30%~40%时,整个国家的经济将会有一个飞跃。依据这个规律,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面临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住宅建设。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必将大大地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居住小区的建设更是今后住宅建设的“热点”。也是今后拉动住宅建筑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智能居住小区建设 的基本内容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智能建筑及智能居住小区。在我国智能居住小区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其认识水平尚不够,更有不甚了解,因此,在智能居住小区建设中产生了盲目、重复一味追求先进的建设者,更有甚者把智能建设看作先进科技或电子产品的“堆积”,曾一度出现十分盲目与混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为此我们对智能居住小区的建设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智能居住小区的建设内容有:

(一)小区的信息接入与传输网络

为了实现小区和家庭与外界连通、采用宽带接入,可以满足家庭中图象、数据的传送、可视电话、小区的防盗报警、巡更保安、数据采集、交互处理的需要。

(二)小区信息服务与物业服务

(1)网上综合信息服务

(2)小区各类物业管理服务

①住宅盗窃、住宅火警、煤气泄漏报警和疾病呼叫(向小区,个人报警,向110、119报警)

②小区的物业保养与维护、小区设备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小区内家庭三表计量统计,物业收费,物业通知,小区物业房产与承租管理,小区网络可视会议等。

③小区的智能IC卡系统、控制(车流的控制)

(三)家庭的智能化系统

家庭布线系统的作用是实现智能居住小区家庭智能化这个最终目的。包括:

动力总线(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而敷设的分布布线系统)。

视听总线(为各种视听多媒体设备敷设的分布布线系统)。

家用设备总线(为各种家用电器设备敷设的分布布线系统)。

电话总线(为语言、数据、图象传输设备敷设的分布布线系统)。

安全保卫总线(为各类安全保卫设备敷设的分布布线系统)。

射频总线(在需无线通信的场合、为无线通信敷设的布线)。

三、智能居住小区的设计原则

由于智能居住小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人们对其不甚了解,也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因此在智能居住小区的建设中产生了盲目攀比、盲目追新、追求最高配置的现象。为此,为使智能居住小区这个新生事物,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必须在建筑的设计上下功夫。在建设中应遵循“设计是灵魂,管理是保证”的方针。

在智能化的设计中,须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系统总体设计、深化设计等环节,又要做到功能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又要有可扩充余地,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智能化的设计中,须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协调一致,同步进行,以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智能化的设计中,应在同一个计算机网络支持平台,统一的操作界面运行环境下,各个系统集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全球环境日益突出的情况下,21世纪的住宅小区应该是智能化技术达到绿色理念,是绿色与智能化相结合的住宅小区。

四、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建设也不断完善和健全,无疑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然而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和实施,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在家办公、在家购物的乐趣和智能物业管理、事故监测、损伤报警诊断等益处。智能居住小区之所以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无论给投资者,还是建造者和使用者均能带来长期和短期的效益。为此,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倡导大力发展智能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周洪、张世荣、郭爱文《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9篇: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 现状 发展 分析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at i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the ecological design, intelligent design, through the building design, mak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o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指的是建筑物在进行建造之前,设计单位按照建设的任务,将使用过程和施工过程存在的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事前做好全盘设想,计划好解决存在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方案和方法,用文件和图纸表达出来,作为施工组织工作、备料以及各个施工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相互协作及配合的依据。通过设计,使整个工程最大程度的控制在投资的范围之内,按照考虑周密的预定方案,顺利进行,统一步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包含的内容愈来愈复杂,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建筑设计工作通常涉及到结构学、建筑学以及防火、抗震、燃气、电气、供暖、排水、给水、园林绿化等知识,需要各个方面的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建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建筑物与外部条件(如周围环境)的配合,建筑物使用空间以及使用功能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搭配等,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美观、坚固、经济、适用等。

一、中国建筑设计现状

虽然我国的建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交流、进修、学习等,将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了建筑体系当中。但是,看看目前我国的新建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建筑,有几个是出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呢,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建筑师的“创意灵感”。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是由奥雷•舍林与雷姆•库哈斯设计的,鸟巢是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等。当然,这些建筑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有些建筑设计并未考虑到我们的承受能力、中国的文化传承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只是在一味追求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建筑结构的新奇,导致最后建造出来了一个个的“建筑怪兽”。 例如MAD在贵阳郊区设计的CBD建筑方案,就遭到了一片的质疑声。这样逐渐地发展下去,对我国整个建筑设计行业产生了相当坏的影响,某些设计单位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夺得工程项目,不得不把建筑方案设计得怪、奇、新。让人感到更加可怕的是,这种设计思想也对还在学校里学建筑设计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这就是正确的流行趋势,可以持续推行的设计思想。这种不良影响将会导致我国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陷入一个发展误区,设计师们设计出的建筑物没有灵魂。在对如今的建筑设计进行热议的同时,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建筑设计应当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之路。中国的建筑设计师身背重任,重任就是将现代建筑的方法、原则、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让“中国制造”的现代建筑以其独有的魅力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节能环保设计。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资源节省不是矛盾的,也不是相互制约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人们可以对建筑物的内部环境进行自主地设计,但是这种舒适通常要依赖于通风、空调、照明等一些能耗高的设施,而且提高舒适度与耗能增加为正相关关系。这种发展模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进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保障与生存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消耗占整个资源消耗的比重不断地上升,每年由于改建或者新建的建筑物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建筑耗材高、土地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现如今,伴随着资源短缺压力的逐渐增大以及环保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建筑”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节能环保建筑的设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节能设计就应该是环保设计,在设计中对雨水、阳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体现,节水节电,大力地发展节能环保建筑是未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生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理念是一个比节能环保设计更加先进的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不仅强调了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它更提出了一个发展战略,就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生态化设计将建筑物融入了一个生态的循环圈,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资源和能源的流动,将施工过程的消耗、建筑设计、建筑物的建造等纳入到了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来进行考虑,从而将能源与资源的单向流动改变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从现代意义上来讲,现代化的生态建筑指的是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运用建筑科学、生态学的原理,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建筑与其他领域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地组织安排,使建筑物与生态环境构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构筑物。在生态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很好地遵循了空间环境舒适、环境影响小、资源与材料选择索取小的原则,使建筑物既朴素又精致,环境也清爽宜人、落落大方。

3.智能化设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为人们的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智能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4年1月美国的哈特福特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大厦配有资料检索、科学计算、市场信息、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语言通信等各种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大楼之内的配电、防火、防盗、供水、电梯、空调等系统都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控制运行。所谓的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将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物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根据风力、湿度、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地调节空调量等,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智能、舒适、高效的空间环境,使建筑物成为了一个有着自我调节和反应能力的“智能生命”。智能化的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一个产物,信息技术是智能化设计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一系列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先进的系统和设备不断迫使建筑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智能化设计理念是一个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它伴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进行补充、更新内容。我国的信息传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高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渗透到建筑设计行业当中,智能化建筑是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总结:

总之,除了上述的建筑设计理念之外,还有大众化设计以及本土化设计理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设计理念,都赋予了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使建筑物有了灵魂,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发展符合我们国家自己国情的建筑设计,穿上民族化的“外衣”,体现出我们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我们国家悠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

参考文献:

[1]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生态学报,2009(23)

[2]王锐. 从三个“有利于”出发,着力三个“加”,强化“中国院”品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设计峰会侧记[J]. 中国勘察设计,2007(02)

[3]吴良镛.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J]. 华中建筑,2008.(01)

[4]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修龙院长随同总理出席英中工商峰会并做专题演讲[J]. 建筑结构,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