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沟通技巧教学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技巧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沟通技巧教学教案

第1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师生沟通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并共享信息的活动。从本质上说,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与风范。因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从师生沟通的密切程度亦可反观师德师风建设的状况。

一 促进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必要性

1 高职学生的弱势地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我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层次较低的院校,成为许多学生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因而,尽管高职学生看似比高考落榜者幸运,但进入高职就读,许多高职学生承受着高考失利的较沉重的心理负担,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自信不足,矮人三分。所以,从理论上说,他们更加渴求与教师的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关爱,教师的态度、语言、行为表达出的师爱对他们而言更显珍贵、重要。

2 高职学生的现实期待

我们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显得比较成熟和理性。在调查的311名高职学生中,有94.4%。的学生认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向成绩好的同学,不放弃成绩差的同学”这一条件“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学生就占总人数的69.5%。这表明,高职学生普遍地期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注、关心与帮助,期望能与老师平等、友好地相处,期望在被尊重、被关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促进师生沟通满足了高职学生的热切期盼。

3 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现状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普遍与学生接触较少,对学生了解不够。近年,随着招生数量渐增,高职院校的这一弊端也日渐明显。尤其是目前多数院校的新校区建成之后,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住在同一个校区,客观上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对师生沟通的渴求无法漠视,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因而,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也必然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 促进师生沟通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

不可否认,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但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备课随意、教案老旧,上课应付了事、缺乏激情,作业批改拖延、草率,教学方法单调、陈旧,对学生缺乏爱心、冷漠麻木,不尊重学生甚至歧视学生,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但其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对学生认识片面或刻板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促进师生沟通,对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对师德师风建设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激发教师敬业精神,升华师品

对学生的情感与现状知之甚少甚至误解,是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冷漠麻木、不尊重甚至歧视学生的重要原因。理论上说,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等师德师风建设诸多道理,教师们都懂,并且也具备践行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要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关键在于唤醒教师对学生的潜在的“共情”与关爱,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众所周知,沟通增进了解。师生沟通,将使教师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鲜活生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是大而笼统的概念化的“本科落榜”的高职学生群体,而是敏感脆弱、渴求理解与关爱的个体。因而,我们认为,对教师的教育,感性教育胜于理性教育;促进师生沟通是激发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更佳途径。

2 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提高师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喜爱与尊重,就易产生积极、自信的情绪,行动上表现为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接受。否则,学生就易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看,学生的消极、疲沓、倦怠,成为教师自我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增加、厌教厌岗、专业业务滞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理解学生,则教师厌教;学生不理解教师,则学生厌学。因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激励教师创新教法,提升师技

师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促进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补救或教学调整。没有沟通就没有反馈。那种不管学生听懂与否,宣讲完毕下课走人,教学方法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做法,都是对学生、对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事实上,许多学生是因为听不懂、跟不上又无人引导而痛苦彷徨、消极厌学甚至绝望放弃的,他们承受着学业挫折的心理压力与潜在的就业压力。因而,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师深切理解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的焦灼感、无助感,激励教师创新教法,提升师技。

4 彰显教师人格魅力,铸就师魂

教师赋予学生的不只限于知识,教师的人生经历、人格品质也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材。然而现实是,一方面,学生渴望与教师沟通,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一些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社会学知识;另一方面,却觉得教师难以接近。所以,有必要通过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促使教师自觉地增强人格魅力,铸就真正的师魂,为学生做表率。

三 促进师生沟通的原则与对策

要实现良好、有效的师生沟通,教师必须在遵从平等、尊重、关爱、理解等沟通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 强化沟通意识,调整沟通心态

与学生深入交往不只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否则,显然有悖于教育的初衷。身为教师应强化师生沟通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常交流、多沟通。当然,如果教师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出现,学生势必会产生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师生沟通也难以成功。因而,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调整心态,以对待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年的高职学生,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进行平等、融洽的沟通。

2 注重教学沟通,突出沟通重点

毋庸置疑,教学沟通是师生沟通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上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课程上切忌“满堂灌”,应让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大一些,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资料,更应注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防止“满堂电灌”。其次,应合理利用书面沟通。比如,让学生定期上交作业,或定期提交教学意见与建议等。

3 创设沟通渠道,搭建沟通平台

学院和教师本人应创设各种渠道,为师生沟通积极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沟通的渠道按沟通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别沟通和团体沟通;按沟通方式可分成面谈沟通、书信沟通、电讯沟通、网上沟通和活动沟通。教师可主动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电子通讯方式,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这些沟通手段的灵活性使师生沟通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也表现了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的意愿,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活动沟通则是指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时的沟通。在活动中沟通是一种既轻松、平等又全面、充分的有效沟通。此外,学校可设置师生沟通专用信箱,还可在学院主页上开通“师生论坛”,为师生提供相对集中、固定的沟通园地,以便师生课后的充分交流与沟通。

4 学习沟通技巧,扫除沟通障碍

有效的师生沟通,还需要师生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师生沟通的障碍也表现在缺乏沟通技巧上。不懂得沟通技巧,使期望沟通的师生出现默然相对的尴尬局面。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技巧、师生交往技巧等,显然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

总之,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再塑师德师风,铸师魂、强师技,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将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陈小桃,黄燕梅,徐勤.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现状为例[Z].,2008(3).

第2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人际沟通、课程、建设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人文类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文件给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际沟通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口才营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之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人际沟通人文类课程应以社会职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和人文方面的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中职学校开设人文类课程成为必然,而人际沟通课程更是重中之重,开展“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环境与资源、心理学、创业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管理学、舞蹈与形体。

我们曾对参与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作过调查,对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向型,这类学生一般不喜欢说话和与人交谈,但在参与选修课学习后,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又因为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

第二种是普通型,这类学生一般不主动与人热情接触,也不主动学习,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改变了固有思维观念和习惯,为人处事也大都多了一些热情;

第三种是外向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但不是样样精通,有点骄傲,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变得虚心了。

调查结果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圳开发贝特公司曾经来学校招聘员工,学校推荐了一批选修了舞蹈与形体、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学生,到达公司时正赶上公司要筹办元旦晚会。从参与组织到上台表演,主角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担纲,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还有一名电子专业女生,唱歌、跳舞、写作、演讲很出色,应聘一家报社得到重用,还被派往德国专门学习。

综上所述,我校在开展人文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经验,开展 “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是有基础的。

三、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目标

1、人际沟通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需要”的原则,通过调研,融合《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课程,构成新的人际沟通课程。

2、人际沟通课程基于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探索,形成“练中学,练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人际沟通课程建设内容

1、社会调研分析

社会调研分析主要是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人际沟通类课程的需求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2、典型训练项目提炼

典型训练项目是指一个项目的具体训练科目,是人际沟通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社会调研、学生现状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得以提炼。

3、确立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综合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课程学习内容、基准学时、训练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为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4、开发人际沟通课程

由人文类教师、社会学者、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人际沟通课程。

5、基于社会需求情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老师“练中教”,学生“练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人际沟通的实际氛围,构建自我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提升人际沟通的技巧。

6、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人际沟通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工作过程的图片、音视频、动画、训练项目、社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自主学习服务。

6、人际沟通课程特色校本教材开发

聘请社会专家,与人文类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社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社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人际沟通方面的社会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以社会案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7、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强调各人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人文类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类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从综合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8、建设与人际沟通课程对应的实训室

(1)、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联合相关行业、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场地。具体计划:与八桂职教网和南宁电视台作为合作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2)、开发训练教材。为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根据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社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专任教师和社会人士依据教学实际编写基于社会需求的训练教材。

9、人际沟通课程高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积极探索人际沟通课程的建设研究,积极与社会专家交流,派遣人际沟通类教师到社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社会当中,获取实践体验经验。

五、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

1、 人际沟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训练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图片库、视频库等资料;

2、 人际沟通实用案例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包含与人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沟通协调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交际礼仪实务、演讲商谈技巧、活动策划技巧、个人形象塑造、公关策略、障碍排除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案例等各方面内容的多种案例,为学生的体验式训练提供活教材;

3、人际沟通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

4、 人际沟通课程校内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训练教材;

5、 人际沟通类人际沟通课程训练室,包括心理咨询室、演讲与口才训练室、人际交往情景模拟训练室(佐以职业礼仪训练)。

参考文献:

第3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 学生 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一项教学改革。教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空间和权利,遏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违背了职业教育规律。本文从三个方面谈《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且发展速度快,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低,教学改革跟不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照搬硬套,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可能在教师的“满堂灌”教学中能培养出来,因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生产力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生产一线人才和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课堂教学传统观念的方法很多,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经济法》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验和课堂教学改革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因为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教师的独自表演,所以教师要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具备优良的教学素质、渊博的法律知识、出色的语言表现力和沟通技巧、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行政干预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果不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稽之谈。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深刻领会教学改革意图,努力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理论,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和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以“教”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来制定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编写教案。教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督导作用的优化。教师设计或编写教案时必须考虑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督导作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做,达到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参与式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专业的所有内容,所以教师编写教案过程中必须选择可以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点编排教案内容,这样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能圆满完成参与式教学的任务。三是考核标准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很难让学生接受,最起码考核标准有一定的缺陷,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将学生能力的表现纳入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体现考核标准的公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四是教学辅助设施的合理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的直观性和美观性能抒发学生的好奇心,其简单明了的板书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克服将教材内容不假思索的、原原本本的和盘托出的错误做法;要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强调传统的板书魅力,克服“无尘”论;要提高课件制作的技术含量。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选教学方法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教学方法的正确性、针对性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优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三个必须”,即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必须从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出发。

根据《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阅读领会、模拟法庭、小组讨论、模拟新闻会、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法律讲座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内与外的结合、讲课与讲座的互补、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经济法》课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静.浅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J].科技信息,2007,(7)

第4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 医院 培训 管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医院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医院的新职工岗前培训仍然存在培训目的不明确、形式和内容单一、培训管理不科学、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

一、更新观念,建立可持续的医院岗前培训制度和体系

完善医院岗前培训工作,首先就是要解决培训的理念和培训目的的认识问题。培训的管理部门、管理者、授课教师要明确对受训职工的要求是什么,希望他们通过岗前培训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以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为引子,将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建立可持续的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大对职工培训的投入和规划,帮助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从新职工的角度来看,参加培训也不应单纯是为取得合格证书,而是应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出发,主动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点面结合,从理论向实践转变

为使新员工了解医院的历史、宗旨、精神、发展方向、前景,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医院必需针对医院文化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增强新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对医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新员工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增进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增强对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医院文化的认同。新员工不可能在开始就熟悉医院所有规章制度,岗前培训就是让他们了解遵守考勤、请假、奖惩、薪酬、员工考核制度、安全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熟悉适应医院环境,让新员工熟悉与其工作、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财务部、医务科、人事部、办公室、护理部、食堂、活动室等部门和场所。专业培训内容主要是医院核心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培训。要求新员工了解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防范医疗纠纷的技巧以及医患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求了解本职的主要职责、基本工作流程及本部门的特殊规定和最基本的岗位技能,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在课程设置上应更注重实践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教职工的培训需求,看看他们最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在培训中引起教职工的共鸣。

三、强化培训过程控制管理

医院岗前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审,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需要从几方面创新: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医院岗前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医院岗前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老师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医院岗前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医院岗前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力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创新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培训现场管理要做到“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医院,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已培训学员,了解他们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切实抓好考试考核环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要求在培训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要应用评估模型对培训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每个实训单元结束,都要求老师写出评估报告、管理心得以及从教感悟,经常召开学员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建议与要求,发扬办学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医院岗前培训质量和效果。

(作者:黄静,南昌市妇幼保健所,中级职称,人力资源师,学研究方向:员工岗前培训,戴小妹,许景薇,南昌市妇幼保健所)

参考文献:

[1] 陈俐,张恩华,周雷雷,等.护理人员在岗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护理学志,2001;16(10):618-619

[2] 陈阳生.医院新职工岗前教育形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4):39-40

第5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该文从网络课程结构的设置,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促进职业发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网络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人际沟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22-02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现代教育从形式到内涵发生了质的变革。笔者试图探索网络环境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思想得以实现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高职《人际沟通》课程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沟通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 《人际沟通》网络课程结构的设置

笔者开发的《人际沟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师生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上交流和测试评估所设置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该平台包括四个模块:以实践为主的实践模块,以理论为主并与实践活动相协调的理论模块,实践与理论相配合的资源模块,以及在线学习与答疑的互动模块,它具有很强的实时在线功能。

(1)理论模块。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力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与日常沟通实践紧密结合,并附有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时方案、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以及讲学视频等相关链接,方便学习者更进一步学习与研究。(2)资源模块。收集并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案例、背景资料、学生成果、相关网址等等,为学习者自学、实训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充足而适宜的资源。(3)实践模块。通过实践将该门课程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包括任务情景、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形象展示、角色扮演、知识问答、技能测试、拓展延伸8种类型,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合作意识、注重能力培养、加强自评与互评的学习策略,既锻炼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又能深刻地领悟人际沟通的内涵。重在解决 “学”和“做”的关系问题。(4)互动模块。在线互动学习平台是专门为学生提供个人自主学习的空间。互动平台能够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传完成的作业,测试成绩的统计,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估、答疑,完成问卷调查等多项功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除此之外,教师利用此平台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方便教学管理。

2 《人际沟通》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吸收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结合该课程特点及两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网络环境的《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表述“创设情景―问题导学―展开探索―指导点拨―网上协作―小结交流―实践测试―继续探究”八个环节。该模式主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力图实现师生双边活动在教法和学法上的协调统一。(见表1)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思想,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主要特点:一是打破固定化教学模式,按照日常交际活动所涉及的沟通技巧、礼仪规范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索;二是将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使问题探索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三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进行“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使学生展开探索、思考和发展,让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通过自己发现所得,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不同程度地新知,从而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四是教学知识的传授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还要重视学生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通过访问网络课程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和相关知识网站来获取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 《人际沟通》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构建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网络课堂教学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多种感官刺激,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主动探索新知形成与发展的动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网络课堂教学班与普通班相比,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自觉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复习、检测和预习,能在互动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与讨论,能较好地从Internet网、网络资源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很好地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展课题研讨。

3.3 学生的互助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网络课堂教学班学生在实践活动(情景剧表演)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体现互助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3.4 学生的沟通能力明显提升

网络课堂教学班与普通班相比,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人际沟通素养,知识面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宽,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强,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比普通班学生高出一截。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这种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素质教育精神,对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岩松.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第6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技能 能力发展 微格教学

随着技工教育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许多新教师进入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行列。开展有效的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使之尽快地掌握教学方法、适应教学环境、胜任教学工作是新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技工院校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迫切性

1.新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北京、河北、山东、广西、江苏、陕西、四川等地技工院校近两年引进的新教师基本情况的调研,得出如下数据(表1)。

由表1可见,非师范类毕业生占71%,师范类毕业生占18%,企业技术人员占11%。可见,正规示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相对比较少,来自非师范类高校和企业的教师占了很大比重。

表1 技工院校新教师基本情况

新教师来源 是否受过教学

技能专门训练 是否学习过教

育教学理论 是否有过教学经历 占比 主要任课

方向

师范类高校

毕业 是 是 部分有 18% 基础课

非师范类高

校毕业 否 否 无 71% 专业课

来自企业 否 否 无 11% 专业课

对于刚进入学校从教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虽然其前后的主要生活环境具有同质性,即都是培养人的学校,但他们行为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生的习惯,使得他们还没有确立的教师角色意识与潜意识中的学生角色相冲突,结果是他们的角色意识常常迷失于这种冲突之中。

企业引进人员对整个学校的教学机制和环境还不了解,还不能把学校与企业的工作对象区分开来,因此,他们也往往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

由于在新教师来源绝大部分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缺少教学技能的专门训练,没有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更缺少从教经历,对于教学工作而言,都还处于一个零起点阶段,因此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是新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

2.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析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在“关键期”理论中指出,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反之,将形成无法弥补的缺憾。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备关键期,存在阶段性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新教师能力发展规律曲线

(1)从图可以看出,适应期T2阶段是关键,新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建树,那么教学能力会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逐渐变成“优秀型”教师。如果处于长期徘徊,找不到方向,锐气消减,将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适应期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几年是最有爆发力的阶段,这一步走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创造精神和创造人格的塑造,进而影响到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工作乐趣的体验。

因此,在技工院校积极开发有助于新教师在关键期成长的教学技能培训项目,势在必行。

二、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的开发

开展技工院校的新教师技能培训工作,需要根据教师职业成长阶段和职业工作特点,制定培训内容和目标。

1.教师职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教师职业成长的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入职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知名教师(教育专家),其各阶段的特点见表2。

表2 教师职业成长阶段特点

职业成

长阶段 能力特点 教学工作任务特点

入职教师 没有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处理以及教材的处理都还处于认知阶段,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 按规范要求完成的日常教学任务

合格教师 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已经熟悉,对教学工作也能完全独立胜任,有了一定的职业安全感。但是,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创造性 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

优秀教师 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能把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方法和理念进行自我创新,逐步能承担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 课程教学研究,开发教材,组建与带领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

教育专家 实现从教学思考到教学思想的转变,不仅可以自己教学,而且能将自己的思想指导和带动他人教学 课程大纲的编制,课程教学评价,指导教师

2.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新教师处于教师职业成长阶段中的入职阶段,对新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其目的是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所需完成的教学工作。针对新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特点,我们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炼代表性工作任务,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作为培训载体,确定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项目(表3)。

表3 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项目

典型工

作任务 代表性

工作任务 技能点 培训目标

教学

准备 1.授课计划的制订

2.教案的编写 1.教材剖析方法

2.教学设计

3.教案编写 能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剖析教材,确定教学方法,编写教案

课堂

教学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2.教学内容的导入

3.板书的设计

4.教学方法的运用

5.课堂气氛的调节 合理导入教学内容,运用讲解、演示、板书等教学方法与技巧实施教学。管理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自然结课

教学

反思 1.撰写教学小结

2.说课

3.评课 1.教学反思的撰写

2.说课、听课、评课的方法 会写教学反思,会说课,听课、评课,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三、教学技能培训项目的实践

教学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要力求培训目标明确,理论结合实践,重点突出,学做合一,使得受培训者的心理压力小,示范鲜明且具体,反馈及时、客观,评价技术科学合理。微格教学能较好的符合上述要求。

1.微格教学简介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目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方法,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微格教学过程

在运用微格教学实施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时,我们可在一个由5到10人组成的微格教室里,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训练某一、两种教学技能;并利用视听设备记录实践过程,最后进行自评或互评以获得反馈信息,进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2.教学活动设计

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可根据工作任务,按微格教学过程划分学习活动,并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设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见表4。

表4 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理论培训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立

2.课堂教学环节 会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掌握教学相关环节

教学设计 1.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的选择 能选择运用合适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角色扮演

实录 1.教学礼仪

2.板书 1.熟知教师课堂仪态要求

2.熟知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能有效调整上课语言节奏

回放观摩

评价评议 观察受训者上课过程,运用教师专业语言完成评价和自我评价(受训者) 语言得体,评价准确

授课实录 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授课 能运用教师语言和教师礼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成功完成教学过程

回放观摩 观看班级授课录像 能认真观摩、记录、准备评价

反思总结 针对二次观摩课堂实录,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写作教学小结和反思

四、教学技能培训的实际成效

第7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毕业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是将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临床的一个过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医学生毕业实习以及将来工作的质量。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大课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提高见习阶段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笔者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目前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

1.1各个方面重视不够

首先,带教教师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带教教师除有教学任务以外,多有繁忙的医疗工作。教师的重心主要放在大课讲授与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上,加之对临床见习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及心理懈怠,备课不充分,授课不认真,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医院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教学医院也同样把重心主要放在大课讲授与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上,安排的带教教师往往年资较低等。第三,医学生重视不够或不能适应临床见习。医学生首次进人临床,可能不适应医院环境,使见习课成为走马观花看热闹,或者认为临床见习不重要,考试仍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以后还有机会等,从而影响见习效果。

1.2 影响临床见习的各种因素

首先,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目前,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许多患者和家属把治病定位为消费时,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进而拒绝配合。第二,来自临床医生的因素。由于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造成了部分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于是只管自己专业的问题,或教学方法与知识陈旧,给刚刚进入临床见习的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第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据调查,只有37.5%学生是出于喜欢而自愿报考医学专业的,另外有55%的学生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是出于社会对医学专业的认可才报考的,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非对医学专业感兴趣,对医生这一职业还缺乏深刻了解,且对该职业可能存在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准备。在接触临床工作后,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患者沟通存在问题,所有的学生均认为自己的沟通技巧有待于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学生与患者沟通的因素中除了医学专业知识不足外,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缺乏信心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来自课程安排方面的因素。学生进行临床见习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仅仅一到两周,要看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个病种确实不容易。此外,学生进科之前,缺少培训,通常对该科的情况尚不了解,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很茫然,造成入科后抓不到重点。

2教师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临床见习课故名思义就是看病人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看病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它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临床实习课。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毕业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是将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临床的一个过程,通过临床见习可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此时的医学生刚刚完成纯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临床工作充满期望和好奇,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真正接触临床却往往无所适从,发现以前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差距很大,往往需要通过教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性临床思维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修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大课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提高见习阶段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带教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外科教师不仅承担着理论大课讲授、见习和实习教学三阶段的临床教学任务,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包括本科生、大专生、进修生等),还要从事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此外,由于我院收治病人逐渐专科化或专业化、每位医生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工作,如果不通过教学或继续教育的学习,很难再接触或复习相关专业知识,不利于医生掌握外科学的“三基”知识和技能,例如胃肠外科医生长期接触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治而极少碰到颅脑外科疾病,久而久之便对颅脑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不太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有碍临床教学。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带教老师在见习前必须进一步梳理外科学知识,复习相关专业的理论,使之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学生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渊博的学识直接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文化素质。换言之,高质量的教学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带教老师[1]。

3 充分做好带教前准备

首先,应精心备课,精读教材和查阅有关的参考文献,然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临床本科、检验专科或影像本科等,根据教学大纲认真编写具体教案,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启发性。其次,课前应找好教学病人。见习课是实践课,见习的对象主要是病人,有闻有见,才能学用贯通。课前切实安排好一些依从性好、表达清楚、病情较为稳定而且检查资料完整的患者,事先要跟患者沟通好,争取患者的配合才能有利于带教的顺利进行。第三,准备好教具。如见习骨折相关内容时,准备好X光片、CT片、石膏绷带、小夹板和有关手术录像带等。第四,利用网络医学资源,传统的教具、挂图虽然直观,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一些解剖图谱、模型,教学效果欠佳。网络上免费的医学资源十分丰富,信息量很大,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网络上还有来自不同医院的医师参加的对有关病例的讨论,他们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不同的处理意见,学生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提高对创伤疾病的认识。此外,网络上可以免费下载很好的教学图片,制成教学幻灯片,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着重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见习教学中,如进行病例讨论,常采用“提问式”、“研讨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沟通,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互动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知识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2]。笔者体会,先让学生到病房接触病人,并要求学生独立询问病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回到教室总结讨论,要求详细汇报病史、提出诊断依据及治疗计划,对学生提出的诊治意见正确的给予肯定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性,加深同学们对此病的认识和体会。目前该方法收到的效果较为理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责任感,也提高了见习教学的质量。

5理论联系实践

可通过参观一些简单手术的诊疗过程,必要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目前,外科临床见习教师一般采用先重点复习理论知识,然后带学生进入病房,看一些常见病、典型病例,进行总结,或再看手术录像等方式。而有些学生总认为见习课就是让自己单纯看一看病人就完了,忽视外科手术、临床操作见习,忽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忽视教师在带见习课中的重要性,起不到见习课的作用。其实这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否则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实际上,我们有时特意安排学生参观一些简单手术过程,或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手术录像,教师同时讲解手术的洗手、穿手术衣、麻醉选择、安排、消毒、铺无菌单、手术过程中的切口选择、一般手术器械的使用等;有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在见习到四肢骨折时,给学生互相体会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6培养学生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医患沟通与交流是医学生所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良好的交流沟通可以起到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信任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外,还应学会如何取得病人的合作与信任。通过见习让学生直接接触病人,可以锻炼学生与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并在搜集病史资料过程中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联系,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3]。见习医生刚进入临床见习时,因为环境不熟悉,流程不清楚,面对病人时往往缩手缩脚,普遍信心不足,带教老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把见习医生介绍给病人,使他们以“医生”的角色“名正言顺”地面对病人,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充分鼓励、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对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批评,要仔细地分析原因,引导制定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工作的能力。

7端正学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4]。所谓“医者父母心”,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医生的高度赞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必须认清医患关系的新型变化形势,要有高尚的医德,只有医学技术没有医德或只有医德而缺乏医学技术,都是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医疗服务就是救死扶伤,关爱病人的意识,是减轻病人的疾病与痛苦,态度应和蔼,服务要周到。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及高超的技术。作为带教老师应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来体现,为学生做表率,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对病人的高度同情心、责任心,树立救死扶伤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掌握各方面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外科临床见习课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一个桥梁,要求掌握的是外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临床思维的过程,如何真正搞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尚需进一步思考、探索。只有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江平,杨迎暴,杨雪梅,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A]//中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145-146.

[2]袁学武.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哲学思考及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J].教育探索,2006(9):17-19.

第8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是由潘汉尔德(CK Prahalad)和哈默(Cary Hamel)于1990年提出的。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而护理教育则是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需具备的主要能力[2]。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使护生在环境变化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成功的机会[3]。如何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当代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4]。2006年起我院借鉴国内外先进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理念,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沟通能力的培养

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以及渊博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须具备较好的沟通意识和一定的沟通能力[5]。良好的沟通技巧是获得患者信任的手段,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常因言语不恰当引起患者与护生发生冲突,造成沟通困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教会护生与病人沟通[6]。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指导她们如何接近患者,怎样和患者打招呼,怎样自我介绍,执行每一项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怎样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该如何去做。当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疾病知识及护理人文理论知识时,能对患者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容易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从而愿意与她交流[7]。因此鼓励护生进图书馆阅读护理书刊、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拓展知识面。要求护生每周收集并评估1例患者资料,并在教师指导下写出护理计划,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培养护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护生具备一定的评判性的思维能力,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评判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①提高护理教学查房。在1个学年里相对固定每个带教老师的查房专题,保证护生每次轮转的科室都可以参加一次专科的护理教学查房。护生转到新科室的第一周查房,带教老师向护生说明查房的目的、目标及查房的病例,并在查房前认真准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查找有关新护理动态,并写好护理查房的教案。要求护生根据查房目标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围绕问题进行评判思维,带教老师查房时引导讨论相关的问题,结合典型的病例鼓励护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从不同角度分析,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重在引导教学的活动[8]。例如对留置尿管的护理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根据护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若干个问题,即尿管的材料、尿管的型号、尿管插入的深度、气囊注入水量、尿管道口的护理、选择的消毒液及方法、膀胱冲洗、更换集尿袋的时间、拔尿管的时机等问题。让护生查教科书、检索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而后集中让每个护生报告自己准备的内容并进行讨论,对第一次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护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引导、解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更好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思维能力。

3.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55项临床护理操作规范让护生们觉得繁多,我院选择25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分别指定到各专科完成带教,作为出科考试的内容。带教的方法首先让护生明确操作程序,然后老师示教,要求反复练习,在保证患者安全及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尽量创造动手的操作机会,鼓励护生大胆亲自操作,不放过每个细小的环节,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但切忌在病人及家属面前批评,损伤护生的自尊,降低病人及家属对护生的信任度。同时鼓励她们争取机会多看、多做,对少见的操作利用休息时间反复进行模拟练习。

4.护理病历书写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①提高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的能力:随着人们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文书书写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第10条明确规定,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护理记录等资料[9]。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和效果的原始记载,提高护生护理记录书写水平很重要。首先护理部组织护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法规汇编》中的相关内容,让护生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制定掌握护理记录的要求和目标,要求护生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并在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与病人交流、多向老师请教。要求护生每到一个科室实习,注意选择典型的病例书写1~2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交给带教老师评审,带教老师及时将存在的问题一一反馈,使护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完善,提高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②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要求具有一定护理科研能力,但如何使众多的护生能够在实习短时间内,对护理科研的实施过程能够全面、快速的领会和掌握,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0]。我院于2007年由科研科派专职人员负责本科实习生的科研带教,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本科护生在日常细小的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够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查阅资料,阅读参考书籍,护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5.管理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仅凭工作经验去应对,已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护理管理传授给护生,让她们知道何谓护理管理能力。在培养中我们从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物品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五方面着手。具体做法是:①让护生熟悉病区排班方法和排班的原则,要求护生分析和思考管理者如何合理排班的问题,引导其对时间的管理上做思考。②要求护生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招聘、晋升、考核、培训、奖罚制度等,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合理性。③熟悉病区消耗性物品管理、熟悉病区药品管理的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管理、病人物品的管理,协助护士长领取病区物品1次。④协助病区护士进行一次费用的结算,了解医疗医保制度。⑤了解医院病人信息的收集、保管方法,协助老师整理护理病历。让护理本科实习生树立核心能力管理的意识。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规范化核心能力的培训,使护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在借鉴国外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临床护生的护理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要求,是我们临床带教工作中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陈 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

[2]Lenbure C.The fame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mane assessment (COPA)model[J].Online J Issues Nursing,1999,30(9):2.

[3]闫瑞芹,沈 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2A):201-202.

[4]Williams DR,Kelly MA.Core petencybased education,certification and practice:the nursemidwifery model[J].Ad V pract Nuts Q,1998,4(3):63-67.

[5]金 珊.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59.

[6]李桂玲.如何更好培养护生沟通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0):1198.

[7]邹艳辉.护患沟通技巧现况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76-777.

[8]GL EN S,WIL KIL K.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nursing:A new model for a new context[M].Malaysia:MACMILLAN PRESSL TD,2001:5-6.

第9篇:沟通技巧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心理委员;选拔;培训;朋辈

作者简介:鞠晓辉(1978-),女,山东平度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55)何召祥(1979-),男,山东五莲人,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山东 青岛 2667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4-02

心理委员是指在高校中为班级同学、寝室同学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帮助的学生干部,他们以平等、尊重、服务同学的态度为有关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并承担或协助实施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或活动。[1]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此后,国内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鉴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所做的进一步探索和尝试。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充分发挥了朋辈群体在心理互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等问题。但从国内现状来看,高校心理委员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选拔和培训模式等方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设立心理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高校心理委员的现状

1.心理委员形同虚设

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委员,但心理委员多数由其他班干部兼任,心理委员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许多心理委员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开展工作,其直接表现为很多学生不知班级设有心理委员。更有甚者,部分心理委员竟然不知自己兼任心理委员之职。

2.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

目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心理委员培训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各种专业培训、个人成长等。有的高校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有的高校探讨了团体辅导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纵观各高校的心理委员培训现状发现,很多培训流于形式,缺乏规范的教学目标、系统性和实效性。许多高校针对心理委员一个学期培训1~2次,多者达到4~5次。心理委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系统的培训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

3.心理委员选拔不规范

心理委员除了要掌握心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质,能够关心同学的生活、情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同学相处融洽。但在很多高校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不重视,存在选拔不认真、不规范,竞选心理委员动机不纯等问题,导致有热情的学生有可能因为缺乏沟通技巧难以开展工作,或者工作能力具备但是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而不愿开展工作的问题。

二、高校心理委员的选拔

1.明确选拔标准

首先,要明确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和任用期限。一个优秀的心理委员应具备的品质有以下几个方面:丰富的知识结构、正确的自我概念、积极的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完善的人格特征与灵活的技能技巧。

2.积极沟通,达成共识

为选出优秀的心理委员,要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辅导员作为心理委员选拔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对心理委员的认识程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选拔的心理委员是否合格。为此,要提高辅导员对心理委员重要性及职责的认识。

3.规范选拔程序

为了保证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严格了心理委员的选拔程序,制定了选拔心理委员的资格条件。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主要采取自愿报名与班级推荐的原则进行。在心理委员选拔之前,充分做好二级院系辅导员工作,宣传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任职条件。

4.掌握选拔的时机

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对心理委员进行选拔。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一般在新生正式上课一个月左右开始选拔心理委员,此时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稳定,班级人际关系也比较稳定。同学和教师之间有充分的了解,能够选出合适的人选。

三、高校心理委员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作为一名心理委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情况对心理委员进行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学培训。心理委员的培训大多属于业余培训,培训时间短,信息量大,教学目标多元化。培训大都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培训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教材,其结果是心理委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工作目标模糊,工作胜任感不强。

如何对心理委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使其顺利履行职责,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来燕等人探讨了案例教学在班级心理委员培养中的运用。[2]韦志兆探讨了团体辅导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运用。[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制度化、课程化、体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心理委员培训模式。

1.培训制度化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规范的制度作保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实施意见》、《心理委员工作制度》、《优秀心理委员评选制度》、《心理委员工作职责》等多项工作制度。在这些制度中,对心理委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做了严格的界定,明确了心理委员必须接受一定数量的培训方能上任,并将培训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心理委员的基本条件。

2.培训课程化

心理委员只有接受系统科学的专业培训,才能掌握扎实的心理知识,才能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目前很多高校都为心理委员开展了专业培训。培训一般是在选出心理委员后,为心理委员开设几场讲座或开展几次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培训效果也难以保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课程化,自2008年起为心理委员开设了必修课程“心理自助与朋辈心理辅导”,课程为32学时,2学分。课程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教案,并自编了课程讲义。

以课程形式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保证了心理委员培训的有效性和系统性,而且从心理上引起了心理委员对培训的重视,可有效防止心理委员因各种原因造成培训不系统。

3.培训方式多样

培训采用“课堂学习+课外培训+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现了理论知识、成长体验、个人实践三者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在讲授一般的理论知识时,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心理委员个人成长部分主要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将学生分成5~8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心理委员对自身的了解、认识、觉察。而在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上,则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如在“班级心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节中,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第一步:教师讲解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第二步:心理委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活动。

第三步:课堂上心理委员分享自己设计的班级心理活动,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讲解和演示。

第四步:由学生组成评议团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完善班级活动方案。

第六步:心理委员在班级内实施班级心理活动。

第七步:根据班级反馈再次完善班级心理活动。

这种培训方式调动了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心理委员清楚、扎实的掌握班级心理活动组织的套路与方案设计的方法,使其在短时间内可以尽快的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4.培训内容丰富

心理委员工作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辨别心理异常的方法,能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干预处理,还要学习如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等。因此,仅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远远不能很好地胜任心理委员的工作,学习咨询的相关技巧,学会简单处理心理事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心理委员工作需要较多的情感卷入,除了一般的技能培训之外,自我的成长同样重要。

基于以上考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编写了心理委员培训教程。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在实际生活中初步识别有心理倾向的同学,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危机干预原理、学习心理自助和助人。

根据课程目标将教程分为理论部分和个人成长部分,其中理论部分18课时,个人成长部分14课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团体辅导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基础理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分析、心理面谈技术、班级心理活动组织与开发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詹启生.心理委员工作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