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

第1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现阶段,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从我省目前的现实来看,农产品物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农产品信息系统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的生产经营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不通畅,无法准确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导致决策不确定性而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低下。

一、江西省农产品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心脏,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灵魂。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即农产品物流成本最低,消耗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效果最佳。对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来说,拥有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比拥有车队、仓库更为重要。而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季节性强以及其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特点,使得农产品物流必须以先进、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作支撑。可见,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在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中非常关键,并且自始至终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有助于:第一,对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而言的微观方面,信息资源的利用减少了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产品物流决策不确定性和滞后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运行的效率,从而带来收入的增加;信息查询方便客户了解农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预测销售趋势、做出有效决策,从而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服务水平。第

二,对于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而言的宏观方面,优化供应链,信息通畅使得供应链上各主体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优化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过度竞争性,降低了农产品经营的风险;增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农产品物流必然有力的推动农村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显的尤为重要。下面是以江西省粮食物流为例对其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探讨。所谓粮食物流,即指粮食从产到销的整个环节链,包括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以及流通环节的配送和信息应用等。

二、江西粮食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江西省粮食物流,在布局规模、档次、使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直接影响其发挥作用、实现效益的问题。

1.江西省粮食物流仍处在自由发展阶段,现有粮食物流设施被各企业分散占有,闲置浪费现象突出,不能形成合力,缺少粮食物流的龙头企业。

2.投资大、适应力差、效益差。

3.江西省粮食物流市场缺少统一、有效的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食物流市场的无序化运作,并且运作手段也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对粮食物流不断提高规范运作和科技含量的要求,不能与社会大物流融为一体,致使其不能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并重。

4.农业信息不畅。信息贯穿于粮食物流的始终,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应作及时处理。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农户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偏高。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粮食生产和流动具有盲目性,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及业务流程再造

加快完善粮食物流信息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我省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要逐步搞好粮食物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二要建立粮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双向直达式物流配送”必然提高粮食物流配送速度,拓展了粮食流通和市场空间。三要依托经济信息中心,以“江西农业信息网”为平台,逐步建成连接设区、市、县乡镇和粮食批发市场、粮食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营大户的信息网络。

传统粮食物流基本业务流程为:粮食供货方与需求方签定买卖合同后,供货方把运输业务委托给运输企业,由运输企业承担粮食由供货方仓库送达需求方仓库的送货任务。整个业务流程主要表现为商流和物流,信息流作为附属流而存在。(见图1)

而以信息系统为依托的现代粮食物流的业务流程则如下:(见图2)

1.物流商与粮食的供货方签订第三方物流服务协议。

2.供货方向物流商发进货通知,向物流商的仓库发送货物。(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3.物流商订单处理中心接到通知后,接收供货方的货物,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不合格品按合同进行协商处理)

4.根据粮食规格及生物特性进行分类并上架入库,部分产品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包装、保管与调整仓库或库位。

5.粮食供应商及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产生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给第三方物流商下订单(发货通知)。

6.物流商客户中心接到通知后,物流商根据一定规则(比如按时间段或相近路线原则合并订单等)对订单的供求双方的数量、地址及时间要求进行分析与统筹。

7.物流商生成出库单,通知仓库分拣、下架。然后设计运输路线,调度车辆,装配粮食,最后送达客户。

8.如果粮食送达客户后,产生正常的退货要求,可以由车辆对货物直接返运到供应商。

通过以上业务流程的改造,我们可以发现依托物流信息系统粮食物流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消耗资源减少,而粮食产品的物流服务效果表现较为理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信息不畅导致的粮食物流决策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提高了粮食物流运行的效率,从而带来收入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将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那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各界共同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剑路剑刘利利: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再造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6(2):120~121

[2]吴峰:江西农业物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06(8):15-16

[3]韩晓莉:现代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9):220、222

[4]任天舒: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J].物流技术,2005(6):85-87

[5]牛东来: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徐燕:物流信息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摘要:本文立足于1996-2010年绥阳县统计资料,分析了绥阳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的特点及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趋势,利用Mapgis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驱动力因素,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变是影响绥阳县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绥阳县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耕地驱动力对策

1、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中段、遵义市东北面,东经106°57′22″―107°31′31″,北纬27°49′22″―28°29′34″。绥阳县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且主要表现为坡耕地。2005年绥阳县土地总面积254452公顷,其中,农用地2125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55%;建设用地63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他土地35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4%,土地利用率86.06%。2010年绥阳县土地总面积254640公顷,与2005年相比,其中:农用地2342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99%;建设用地61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2%;其他土地142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9%。

2、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分析

2010年末绥阳县耕地面积72893公顷,占绥阳县土地总面积的28.62%,与2005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了162公顷。在2010年耕地内部结构中,灌溉水田17294.54公顷,望天田8961.32公顷,旱地46628.23公顷,菜地8.91公顷,分别占耕地的23.72%、12.29%、63.97 %、0.01%。从1996年到2010年绥阳县耕地资源数量总体上呈明显减少的趋势,累年减7493.13公顷,年平均减少681.19 公顷。

3、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3.1 驱动因子选取

通过对1996年―2010年绥阳县耕地变化情况分析,这几年内绥阳县耕地面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区域内的部分耕地不可避免的要被占用,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要。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提取以下两类指标来表征绥阳县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

第一类,耕地指标:X1耕地面积、X2人均耕地、X3粮食单产、X4耕地比例和X5单位耕地产值;

第二类,其他互动指标:X6总人口、X7农业人口数、X8GDP、X9农业结构调整率、X10城镇化率、X11粮食总产、X12人均粮食、X13农业人口比和X14人均产值。

3.2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当本研究所用的样本数目的信度为90%时,标准相关系数为0.54,可见,表中多数相关系数通过了检验。在耕地变化指标与驱动因素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中,按特征值从大到小列出了所有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第一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7.539,方差贡献率为83.766%,第二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1.454,方差贡献率16.155%,第三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0.762,方差贡献率为5.86%。前三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8.78%,表明前三个公共因子的数值变化己经充分反映了绥阳县耕地变化的综合状况,基本上达到了分析的要求,从公共因子碎石图也可以得到证实,前3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到第四个公共因子后,其特征值变化趋于平缓,也就是说提取前三个公共因子可以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结果表明,反映耕地变化的有关指标与各驱动因素的单相关性具有如下特点:

(1)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城市化率和总人口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与粮食总产量和农业人口占的比重相关性最小;

(2)人均耕地面积与总人口、城市化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变相关性最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74和0.948,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性最小;

(3)粮食单产直接与人均粮食占有量相关,相关系数为0.920,相比之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较小。

综上可以看出,绥阳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变也推动了绥阳县耕地面积的减少,原因在于绥阳县煤电一体化基地建设以及风化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是绥阳县耕地面积减少的另一个方面。

4、绥阳县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4.1 控制人口增长基数

从促进耕地增加的角度来讲,绥阳县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提供食物生产的基本保证,要保证粮食生产,必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来增加耕地数量;从导致耕地减少的角度来讲,人口基数的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从而使一部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因此,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是绥阳县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绥阳县人民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4.2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绥阳县山多地少,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一般农用地比例较小,但这部分耕地大都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区域,土层薄,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应加强土地石漠化的防止工作,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对有条件的地块实施坡改梯工程,适当降低其坡度,修建配套农田水利工程,尽可能保住这部分耕地。禁止任意占用耕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对于不符合耕地质量要求,通过工程措施也无法用于耕作的耕地,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适量转化为农业内部的牧、林、渔地资源[2]。

4.3 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绥阳县由于人口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人均占用土地较大,土地利用分散、利用率低等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应该严格控制农村独立工矿用地范围,实现土地利用的规模化。随着绥阳县境内新建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和风华工业园区的建设,占地面积较大,造成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土地利用效益偏低[3]。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这部分分散的企业进行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农地整理,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因地制宜,建立辣椒生产基地。

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规模,提高绥阳县土地的利用率和集约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亚锋. 河南省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张惠远等.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一以贵州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9,136―142.

第3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药化肥;环境污染;生态保护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现今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都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巨量农药化肥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主要会导致耕地盐碱化和板结;过量的氮磷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水环境受到污染;氨的排放污染大气,氮氧化物的排放助长温室效应。农村农药化肥使用的现状,一是农民不懂得如何科学施肥,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全凭主观感觉,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二是化肥农药制造厂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进行偏颇不科学的广告宣传,使农民买到的肥料结构不合理,最终导致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三是某些磷肥的生产不合格,含有重金属,而重金属易在施用后积累在土壤中进而被农作物吸收,而后经食用进入人体,损害生命健康。

农村耕地面积较广,农药化肥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同时存在、同时作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农药化肥施用及污染的控制迫在眉睫。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糜滩乡位于甘肃省靖远县,东南以黄河为界与东湾镇、乌兰镇相邻,西南部与刘川镇、北湾镇相接,北与三滩乡接壤。糜滩乡土地总面积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00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靖远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但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开始突出,其中黄河水体污染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最严重。本次共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5份,深入地了解了糜滩乡村民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当地环境污染的类型,污染程度,污染防范与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村民的农药化肥施用常识和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态度。文中运用IBM SPSS Statastics数据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农药化肥使用状况

由图1-图3可知,在回收的195份问卷中有66人选择对农药封口保存,49人选择对农药高处放置,40人选择对农药干燥放置,40人选择对农药用多少买多少;有117人选择集中处理使用后的农药瓶,78人选择乱扔使用后的农药瓶;有184人认为由于化肥的使用给土地带来盐碱化,有7人认为由于化肥的使用给土地带来板结,有4人认为是其它原因;说明当地人对剩余农药的保存方法欠妥,对使用后的农药瓶的处理方法不当,如此,发生因农药引起的事故的概率会非常高,现阶段,县、乡级政府工作人员应组织当地农民,积极开展农药使用及处置方面的相关培训,让农民牢固树立这方面的意识。

(二)农药认知程度

由图4和图5可知,在回收的195份问卷中有156人知道农药的功效,39人不知道农药的功效;165人不知道哪些是国家禁用的农药,30人知道哪些是国家禁用的农药,说明当地人对化肥的了解不够全面,现阶段我们应该向当地人广泛宣传国家禁用的农药及其相关功效。

(三)化肥认知程度

图6-图8表明,绝大多数人由于长期种田致使其使用农药、化肥经验丰富,但是由于使用农药、化肥的时间、量把握不准还存有缺陷。在回收的195份问卷中有124人种田时会选择使用复合肥,有43人种田时会选择使用二胺,有22人种田时会选择使用尿素,有6人种田时会选择使用磷肥;有190人通过乡村商店购买化肥,5人通过城镇专卖购买化肥;购买化肥时经常听销售商建议的135人。说明当地人购买化肥渠道单一、对化肥的功效了解不够全面,其次近年农业发展迅速但其带来的污染已愈发严重,政府应该在当地组织关于如何高效使用化肥的宣讲会,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二、农村农药化肥污染调查结论

农村粮食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现象非常普遍,且施用量不断增多,导致耕地出现盐碱化、板结沙化、营养成分下降等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现在化肥投入量所带来的粮食增产量比例越来越低,而农民的施肥措施还是粗放型的,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很低,所带来的危害很大。根据调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对农药化肥使用量掌控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农民不懂得合理有序地安排施肥,往往盲目地一次性施用过量化肥,超出了农作物的需求,造成种粮成本上升和土壤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对地下水和湖泊的影响很大。

二是对农药化肥使用方法不清楚。农民的施肥方式比较粗放,基本不按照农作物的合理需求,而是希望省时省力的“一炮轰”。部分企业缺乏职业责任感,在生产化肥时也不顾不同农作物的需要,所产化肥在营养结构上都不科学,直接导致农民施肥的不科学。

三是对农药化肥的功效认识不清。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40%左右,剩余的化肥均成为污染的重要源头,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农药化肥的功效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的根据农业问题进行合理施肥,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建议

要实现土地的增产高产和农民的增收,只凭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已不可能,农业生产必须实现作物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用肥科学化。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

一是全面监测耕地质量,从源头抓粮食安全。人们对待饮食,愈发注重安全,土地是饮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加大土地监测的人员设备投入力度,严控进入耕地的化肥农药等施用物,把握好耕地质量关。

二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肥料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旧空白,需从保护耕地质量方面立法,加大农药、化肥、农膜、灌溉等的管理,合理管控对耕地的利用,做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让农民学会科学用肥。目前的测土配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问题在于市场上没有适应于测土配方的肥料,使得科学施肥技术较难推广应用。因此,一方面要指导农民掌握测土配方技术,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企业积极生产科学配方的肥料,保证科学施肥技术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农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而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一直以来在产业化规模化上较为落后,提高农作物产量基本依赖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由此导致的农村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盲目的耕作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安全。这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农村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曼芮,李翠兰,邱友凤.连云港市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05).

[2]马志超,杨勤元,刘宗院.浅谈农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畜生态,2004(04).

[3]李宝刚,谭超,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04).

[4]张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辽宁化工,2010(05).

第4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过磷酸钙;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Q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102-02

过磷酸钙是生产历史较早的磷肥品种之一,属水溶性磷肥,是用硫酸与磷矿粉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移入化成室化成,再经熟化、破碎、过筛制得。其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还有部分硫酸盐类物质。过磷酸钙有效磷(P2O5)含量一般为14%~18%,最低含量不得低于12%。随着我国磷肥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高浓度磷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低浓度磷肥的过磷酸钙,其生产、销售和施用等环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在我国磷复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中的磷含量较低,但含有S、Ca、Mg、及Si等作物需要的中微量元素,同时可以利用品位较低的磷矿,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可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

1 过磷酸钙的市场现状

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磷肥产量从411.58万t增加到约1582万t (以P2O5计,下同),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从14.54万t提高到约1 300万t,而低浓度磷肥产量则从387.56万t下降到约280万t,低浓度磷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94.16%下降到2010年的17.7%。从这些基本数据可以看出,20年来我国磷肥工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基本实现了自给,2007年实现了自给有余,由世界第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2008年以来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从磷肥产品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就不难看出:在高浓度磷复肥快速发展支撑着我国磷肥工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低浓度磷肥产品的产能、产量、所占比重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虽然目前国内农业上过磷酸钙的使用量在逐年降低,但由于它施用历史比较久,且占其产品中50%成分的石膏(CaSO4・2H2O)使得它含有10%~16%的可溶性硫,在土壤缺硫的地区,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近年磷酸二铵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农民更倾向于购买施用价格较低的过磷酸钙。

以湛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情况为例,自2002年以来,总体销售情况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销量有所减少(湛化股份公司2002年~2010年过磷酸钙产品销售量见下表)。湛化过磷酸钙产品大部分都销售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内,其中以广东的湛江地区和海南所占的销售比例最大,较小的销售半径大大减少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湛化近年来销售情况一览表

多年来湛化立足广东和海南地区的市场,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品质的提高,通过挖潜改造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产品覆盖区域内,“海珠花”品牌过磷酸钙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2 发展过磷酸钙产品的制约因素

中国磷矿资源存在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且分布不均匀的状况,致使原材料运输成本较高、抵减利润;盲目的产能扩张,导致生产企业用矿紧张,用矿成本增加;过磷酸钙属于低价值产品,当销售半径超过600km以后,大幅增加的物流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施肥成本;同时,因为产品还存在容易返潮、板结等缺点,大大制约了它的发展。

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大背景下,过磷酸钙企业目前又存在规模小、分散、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废弃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简单,准入门槛低,有不法商人拿磷石膏渣充当磷肥卖给农民,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农民使用过磷酸产品的信心,因此,急需各级质检、工商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发展前景

世界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92亿,能源紧缺及气候变化又会影响粮食生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保证粮食安全,如果不施用化肥,补充养分,单靠土壤自身积累远远不够,因此化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不容改变的。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肥料,充分发挥不同品种化肥的特点,合理使用才是长远之道。目前广泛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对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有效养分的利用率及减少浪费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湛化在产品覆盖区域内设立农化科技服务站,建立试验田,积极与用户联系,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并根据信息指导用户科学有效地用肥,使用户尽可能的实现低成本、高收入。

积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是延长产品寿命的关键所在。如无熟化造粒技术,采用浓酸矿浆法并同时采用集散微机自控技术,特别是对设备实行定型化、系列化等技术改造措施,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也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化,淘汰小型落后生产企业,增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与上下游企业间协作,消除生产、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将过磷酸钙提供给下游复混肥生产厂家,改变了其作为单一肥料的使用限制;与高浓度磷肥相比,过磷酸钙产品有效养分的含量较低,但肥效并不低。因此,作为过磷酸钙生产厂家,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开展市场调查,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土壤结构、种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等情况,不断的巩固和扩大销售市场。

4结论

多年来,全世界的过磷酸钙年产量基本稳定在600万~700万吨P2O5之间,尽管高浓度磷复肥发展很快,低浓度磷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但低浓度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仍保持着低速增长。作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过磷酸钙,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在目前的化肥市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不会被市场淘汰的,但是也不会过快、过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俊法,杨建中.中国磷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J].无机盐工业,2011(1):1-3.

[2]李忠.过磷酸钙及以其为基础原料的复混肥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J].磷肥与复肥,2010(6):14-17.

第5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农业经济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尽管慢,但并没有停。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切实改进。本文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切实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给予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所改观,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结构来说,已经发生了量的突破、质的飞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为落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很多机遇与挑战,以下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具体分析。

1.逐渐转型技术化发展

传统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力,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去支持农业发展,且工作效率较低,农业经济发展的脚步非常缓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逐渐实现了技术化发展的转型,逐渐依靠机械设备,配合人力完成,不断融入各种先进的技术,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状态,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发展,资本对劳动力产生了替代。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不能不能发挥农业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2.农业效益较低

现阶段我国整体农业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期望水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就投入成本而言,土地价格上涨是制约农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固有地面积的限制,农民不得不选择承包他人土地来维持生计,然而土地成本较高,土地上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有限,整体的经济效益较低。不仅如此,务农的人也在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有下滑趋势,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并不景气。

3.管理力度不够

农业经济虽然是我国基础性的经济,也同样属于高科技和高回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维系其顺利和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经济,存在着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在建设某个项目过程中,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一旦项目建成,却很难维系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顺利进行。有一部分农业经济产业区虽然是以公司形式经营,但是实际上还是由政府部门出面进行管理,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放手管理,及时推退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4.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将眼光停留在短期利益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追其根本,则是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在引进新的项目和技术时,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短平快效益,只看一些短期内见效的小项目,但是却对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视而不见,比如节水技术,旱作农业等等高新技术,忽视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不稳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差,在面对环境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因此,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必须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浪费资源。

二、探究改进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措施

若要切实改进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就必须从现有问题入手,逐项解决,着重发展。以下是对改进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措施的具体分析。

1.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要着重实现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调整农业结构

在当前的农业种植结构中,在加大科学力度的同时,要立足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珍惜国家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根据需要,加大对粮食的种植面积,通过大量实验的证明,对于增产效果明显的新技术产品,要增加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的产量。在种植结构方面,北方干旱地区要加快对干旱作物的种植,以优质的玉米、马铃薯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3.重视农产品体系建设

农产品的体系建设是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农业产业文化的核心,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环节不够发达,就使农产品无法转化为货币,也就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在农业品的体系建设中需要协调政府投资于民间集资方式的结合,形成包含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体系,而且要重视政府的指导作用,严格规范市场的交易活动,使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

4.政府要全力支持农业发展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确保在政策上切实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可以建立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健全市场规划,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市场信息传播网、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相应的价格保护体系等。在行动上,加强农民对技术发展的认识,帮助农民引进先进技术,并将先进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农业作业中。不仅如此,还要协调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进而推动整体的农业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几种措施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措施例如加强农业规划管理等,但不论何种措施,都有助于我国农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6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西北旱区;节水灌溉;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2-0022-02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 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 %[1]。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为667.80 mm外,其他省区在270~320 mm之间。年蒸发量高达1 000~2 600 mm或以上[2]。农业灌溉是西北地区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0 %左右,灌溉用水占80 %以上[3]。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工业、农业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解决西北缺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西北干旱地区土壤大量水分蒸发、水土流失,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典型半干旱地区休闲期土壤蒸发可占同期降水量的60 %~80 %,半干旱偏旱地区则达72 %~98 %,半湿润地区也达到了60 %,作物生长季节休闲地和种植作物地的年耗水量基本相同。为了减小水分的蒸发,必须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一是水的利用率低,二是农业水生产成本低,灌溉农业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不足1 kg/m3,旱地农业面积占60 %左右,降水的水分生产率只有0.30 ~0.40 kg/m3[4]。如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的需要,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不会大幅增加,今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依赖于现有灌区面积。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坚持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重视推广旱地农业技术和加大农业节水管理力度,可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中部旱区节水灌溉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现象有重大意义。

灌溉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缺少的环节,但由于灌溉观念与灌溉技术的落后,往往是事倍功半。以下是对现有主要的灌溉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明显看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

1 灌溉的主要形式

1.1 漫灌式

灌溉用水被各种沟渠输送到整块田间和庄稼垄沟中,此种灌溉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条件的影响。由于大量的水从沟渠渗漏出去,漫灌的水损率也很高。除了大量水损外,漫灌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缺点,整个田间,水的分配极度不均,作物不能精确得到所需的降水量,土地的平整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1.2 旧式灌溉系统,包括人工式移动、立管移动式、固定式三类

人工移动式系统是通过快速接头的连接来转移喷头及输水管到不同的、细长的地块上,进行多次的灌溉以最终达到灌溉整个区域的目的。在大面积灌溉中,因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复杂的操作,这种灌溉系统正在被机械化的灌溉系统所取代。立管移动式是在一块选定的灌溉区域内铺设一套立管,在灌溉操作中只需把喷枪变换位置。这种操作比较简便,但投资比较高。固定式灌溉系统是整个灌溉区被输水管道、喷洒器等灌溉设备所覆盖。实施灌溉操作只需打开和关闭与之相连的水栓。这种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但缺点仍是投资高。

1.3 移动式喷灌机或卷盘式喷灌机

如:奥地利保尔公司的“雨星”系列喷灌机,这种灌溉设备在最近20年得到广泛的使用。PE管直径从50 mm至140 mm,管长可达750 m,这就保证了无论在较小或很大的区域里,都能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

1.4 大型的自动化灌溉系统

主要包括,指针式灌溉系统和平移式灌溉系统,这类喷灌系统由成排的喷嘴或喷枪安装在马达驱动的行走塔上,随行走塔的移动而进行大面积的灌溉,灌溉区域呈圆形,指针式系统或矩形平移式系统。

1.5 滴灌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是由直接铺设在树木、作物根系区的带出水口的小塑料管组成。这一系统优势在于灌溉水从出水口直接渗透入根系,水的损失很小而且无污染,但投资较高。

除去上面提到的传统的漫灌方式,其他系统均为节水灌溉系统,特别是后三种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其中卷盘式喷灌机和大型自动化喷灌系统被认为是经济型灌溉系统,设备投资较低,而指针式和平移式系统则投资更低。使用先进的灌溉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节水效果明显,一般节水可达60%,节约下来的水可以派作其他用途,也可用于增加灌溉面积,或开发新的农业用地。漫灌因耗用大量有限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而受到限制。我国也正在努力从传统型灌溉系统向节水型灌溉系统迈进。

2 节水灌溉的措施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措施。建立防渗渠道、沟畦。沟畦灌方式一般有水平畦灌,波涌灌;使用低压管道输水;使用喷灌、微灌;覆膜灌溉、膜上灌和膜下滴灌、地下渗灌;精细灌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采取前面的4种灌溉措施,前2种为主干道所用,在大田中常用,第3、4种大田和设施温室、大棚中都使用。在设施农业中主要用低压管、滴管输水。第5种,我国西北区目前还没有使用,这个设备技术含量高,投资较高,但灌溉非常精细、准确,为全自动操作控制。因此,我国的灌溉体系将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第7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水利现状;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28-02

1 农村水利现状分析

1)水利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逐渐树立了个体经济意识,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针对水利管理也变得不再用心,只管使用水却管理混乱,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许多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影响正常使用。并且因各领域无法统一生产进度,经常各取所需,随意进行堵坝截流、放水开沟,部分水线和明渠被破坏严重,以至丧失了供水功能,许多农民只能在原灌内进行打井灌溉田地。由于地下水大量随意开采,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长此以久既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过去农村产业结构更多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相应的配套水利工程也是为了满足粮食生产需要,而如此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现在已发展为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抗旱灌溉等,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标准提高。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也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管理难度。

3)水质要求更加严格。如今农村水产养殖业也得以较快发展,因此对于水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水源污染或者水质受到破坏,势必阻碍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农民利益带来不良影响。此外,水质出现问题也会引发社会矛盾,对水费收缴等带来影响。

4)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农村水利规划布局、项目安排以及资金支持上都给予帮助。然而对于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的现状,导致许多农村水利工程无法建设。更多时候要通过农民自己解决资金问题,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带来制约和影响。

2 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求较大,任务繁重,因此要求根据“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逐步建立管理责任体系,切实明确责权利关系,把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及个人。此外,要求根据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创新管理,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管理要效益,通过效益促进管理。另外,要加强依法管理,实行行政执法,确保水利工程稳定运行。

2)把握农村水利工作原则。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原则。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水利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其生存环境,切实让农民受益。其次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原则。要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水资源状况给予充分考虑,着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给予重点保护,同时加大水环境的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再次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大型水利工程与中小型水利工程兼顾,国家投入与农民自筹相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协调发展。还有要坚持建管并重良性发展原则。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工程建设好、管理好、产生效益、完成目标。

3)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目前农民水利改革逐步向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广科技兴农,转变管理观念,真正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水利工作注入活力。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统筹规划,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的供水质量,全面解决农村饮水条件差问题,加大力度建设农村供水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完备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2)加强保护,防治结合。要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工作,同时采取措施净化水源,做到防治并重。各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对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给予划定,确保水源地周边环境不受污染,全力从源头保证饮水安全。

3)有效引导,多方筹资。要对农村饮水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国家、地方以及农民共同筹措资金的方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城乡统筹规划,可以由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扶持引导,推动饮水工程建设。而农村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负投劳投资。此外,也可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落实到位。

4)制定政策,做好收费。地方水利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水价政策以及缴费体系等。制定的水价是否科学合理,会对投资来源、工程建设管理及其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目前我家许多地区的水价偏低,水费收缴困难,严重阻碍水利事业发展,这就要求水利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科学制定政策,做好收费工作。

5)注重质量,加强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点基础工程,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工程建设施工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行,小型工程要求经验丰富的单位施工建设。施工中要严格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要严加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保证建成的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水利管理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水质要求更加严格,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等现实问题。因此,为保证农村水利工作良好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把握农村水利工作原则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并采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保护,防治结合;有效引导,多方筹资;制定政策,做好收费;注重质量,加强监督等具体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第8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特殊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聋哑生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聋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最大差别,就是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别。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矫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调查目的

为聋哑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实施了《对聋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16年10月份,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全校学生。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学校现有班级:2个,对二级和五年级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学生)和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家长)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学习习惯、文明言行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三、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1、 学习习惯情况

①自觉早读

不能

②监督下能做到

50﹪

10﹪

40﹪

③课前准备

不能

④监督下能做到

60﹪

10﹪

30﹪

⑤主动表达自己意见

不能

⑥监督下能做到

47.2﹪

9.09﹪

43.64﹪

⑦按时交作业

能按时

有时能按时完成

⑧经常不能完成

74.55﹪

21.81﹪

3.54﹪

⑨写字姿势

正确

不正确

⑩读课外书

经常读

很少

(11).不读

67.27﹪

23.64﹪

9.09﹪

从上表可知,课前准备和自觉早读的孩子总数比较多,说明有良

好的读书意识。但是读课外书的孩子还是不多,主动表达意见的孩子更少。

2、文明言行习惯

①使用日常文明用语

经常用

有时用

②不用

65.45%

29.09%

9.09%

③帮助家长做家务

经常做

有时做

④不做

40%

49.09%

10.91%

⑤课间追逐打闹

有时

经常

⑥没有

14.55%

5.45%

80%

⑦上课或集会时遵守纪律

不能

⑧有时会违反纪律

83.63%

3.64%

12.73%

⑨遵守交通规则

不能

⑩有时不能

90.91%

1.82%

7.27%

(11)使用日常文明用语

经常用

有时用

(12)不用

65.45%

29.09%

9.09%

从上表可知,有90.91%的孩子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反映了孩子的素质在提高。上课或集会时遵守纪律的占总数的83.63%,这反映里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比较少,看来我们的“小公子”、“小公主”还是比较多。

3.生活习惯情况

①如果不能来上学,向老师请假

会请假78.18%

不会请假21.82%

②挑食

挑食30.91%

不挑食69.09%

③浪费粮食

有12.73%

没有60%

有时有27.27%

④节约水电

有98.18%

没有(无)

有时有1.82%

⑤乱涂、乱画

有9.09%

没有90.91%

经常(无)

⑥乱扔垃圾

经常3.62%

没有89.09%

有时7.27%

⑦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不做3.65%

有时自己做34.55%

经常自己做61.82%

⑧有心事,怎么做

告诉亲友70.91%

闷在心里29.09%

从上表可知我们的大部分孩子环保意识比较强,能够节约水电。同时,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班主任应加强教育。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经常做的只占61.82%,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能够独立一些。有心事告诉亲友的只占70.91%,看来我们的孩子比较内向,学校的心理教育这一块还要跟上步伐,教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家长多与孩子交流。

四、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聋哑学生的主流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文明言行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五、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言行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文明言行、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23.64%的学生很少读课外书,9.09%的孩子都不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造成这种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本校学生家庭大部分都是贫困、单亲、残疾和智障,部分家长对学生阅读要求意识浅薄;再加上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不愿读书。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由于这些学生本身有缺陷,不管从身体还是身心方面都不比常人,自卑感强烈,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不爱学习,任性、固执。

(二)品德行为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帮爸爸、妈妈经常做家务的学生仅占40%,有时做的占49.09%,不做的占10.91%,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劳动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大扫除活动,我是校园小卫士,我为校园增添一片绿”等活动中,让孩子知道:劳动最光荣。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诚信做人,用心做事。

(三)生活习惯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30.91%的孩子挑食,这就要求孩子首先在学校就应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健康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告诉孩子各种蔬菜中都有丰富的维生素,让孩子懂得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发育。在食堂里派小助手检查哪些孩子把不喜欢吃的菜单独倒掉的,进行教育。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也可以一并检查,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起到监督的作用。

六、采取对策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全校老师一起从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落实。采用日查和周查的方式进行。

日查:教务处每班派小助手检查学生的仪表、卫生、早操、班级卫生、课间纪律等。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查课前准备、课堂倾听、作业完成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将这些检查结果公布,并选出优胜班级进行表扬,树立典型,让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课堂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应及时向任课老师反映,使其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个典型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例如:

教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9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农机推广 信息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23-01

在黑龙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推行农机推广信息化是将一些非常有用,价值高的信息传播出去,这样把农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传递到农民手中,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机器、新工具提高生产力,获得经济收入。当前情况下,网络传媒在农机推广中已经开始运用,这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 农机推广信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农机推广部门的基础信息薄弱,信息搜集与不及时

很长时间以来,农业一直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并且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关乎到农机信息推广的全局。但是当前情况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时,一些地区或者县级市,在农机推广过程中缺少物质基础,这样工作人员在搜集农机信息以及信息的过程中就会遇到种种困难,所以农机推广信息不能及时的传达给农民[1]。

1.2 农机信息推广建设的体系还不够完善

农机信息网络在当前阶段具有不规范性和不统一的问题,相关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农机信息推广的一个发展瓶颈,并且很多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上非常欠缺,这样就导致工作过程中的力量薄弱,很难发挥网络信息传达的优势。无论是农机推广信息的人员还是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在专业素质上进行全面的强化。根据调查显示,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农机信息推广人员并不具备完善的职业素质,严重阻碍了此项工作的继续和开展。另外,一些农机信息网络生产中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例如,指挥人员因为缺乏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指导作业方面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由此网络对于农机信息推广来讲,没有发挥最大的效能。

1.3 信息传播途径不够通畅

黑龙江省农村在在农机信息推广过程中还出现了信息传播途径不顺畅的现象。因为在某些农村地区,网络没有普及开来,并且农民对于网络的认识也不足,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在农机推广信息过程中综合素质和收入水平都非常低,农民需要的信息也不能及时的传达到,由此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正常使用,影响了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2]。

2 农机推广信息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2.1 投资和建设双管齐下

在当前情况下,农机推广信息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加大投资的力度。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是农机推广信息传播的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在农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能够解决信息传播不通畅的问题。

其次,政府加强地方的网络以及信息基础设备建设。一些农村地区尽管在资源上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网络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是非常好,由此网络建设和农机信息推广之间缺少融合。只有二者共同规划,共同开发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农机信息推广运行机制。

2.2 培养素质合格的农机信息推广人才

在物资以及网络条件都比较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强化农村的人才队伍,加强服务。农机推广信息要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加强信息的采集和交流,让农民和农机信息以及农机市场之间有更多更好的联系。农机信息推广人才可以为农民讲解更多的农机知识,让农民了解农机的最新时态以及农业市场的最新状况。强化农机推广信息人员的工作培训力度,每一个地区的农机部门都需要在人员服务的培训上下功夫,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有文化有素质,职业感突出的人才,为了实现农机推广信息工作的进步打下基础[3]。

2.3 管理体制的完善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只有合理的使用人才、管理人才,才能让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合理使用各项资源保证资源的不浪费,保证资源在农机信息推广工作中能够切实的实现自己的作用。农机推广部门需要和当地政府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信息的采集以及交流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效用。农机推广成为市场信息的把握者,成为综合信息的反应者,成为农民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另外,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起统一的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投资浪费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农机推广信息的整体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机推广信息的发展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法律规范出发,有效的进行行政推动,依靠信息来指导农民完成种植工作,完成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以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对于建设现代农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项记刚.农机推广信息工作之我见[J].南方农机,2013,3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