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将把川滇藏青结合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专题部署,致力推动该区域产业协作发展、资源优势互补,为甘孜州建立了实施全域旅游的工作大平台。因此,在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交通、智慧旅行社、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慧旅游工程应与各项旅游工程同步推进,打造规范、有序、透明的旅游环境,建立起一套“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政商融合”的开放高效和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智慧旅游发展的推动力
2013年年底,国家旅游局了《关于印发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的通知》,2014年中国的旅游宣传主题定为“智慧旅游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智能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兴起,人类社会正从信息时代步入智能时代。以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客观上催生了客源市场对旅游信息化的更高层次需求,也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随着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不断深入,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旅游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展现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二、甘孜州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
甘孜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非物质遗产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单位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10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已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500余处。2014年,甘孜州共接待游客80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25.65%和26.9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2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796.53万美元,同比增长37%和41.3%,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上升至40%,带动直接就业6万人,拉动间接就业24万人;到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上升至50%,带动直接就业15万人,拉动间接就业50余万人。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是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具有甘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核心内涵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推进甘孜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从甘孜州旅游业的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以及旅游的资源整合能力等的方面来看,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前往甘孜州自助旅游的游客,基本通过在线的旅游企业网站来设计旅游行程,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交通信息、旅游酒店预定等。但这些网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不权威性和不全面性,旅游门户网站建设上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大美甘孜”栏目中,只有各旅游景点的图片,但没有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介绍,而游客只能通过在线旅游企业来了解各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推荐路线”栏目不全面,没有每天的行程安排和线路花费的总时间。“旅游攻略”栏目标注有吃、住、行、游、购、娱,但只是略谈。游客还是只能通过旅游攻略来进行选择安排,这样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资料,缺乏个性化和方便性。而旅游供应商也急需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指导和管理工作,括旅行社能够快捷获取潜在客户的信息而开发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酒店能够更加精准地根据客户的特征和喜好推荐更具有吸引力的服务。因此,在移动信息时代下,仅靠传统信息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下,旅游目的地系统应该主动为游客提供可能需要的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旅游信息,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甘孜州旅游功能,提升甘孜州旅游形象。
三、甘孜州智慧旅游路径建设
甘孜州的智慧旅游建设应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出发,采用信息技术与旅游地人文相结合,实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借助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以统一的数据及服务支撑为基础,提高旅游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旅游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的服务品质,进而推动甘孜州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智慧管理
旅游管理部门具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作为甘孜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公众提供畅通的旅游投诉和评价反馈的渠道,强化对旅游市场的运行监测,提升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实现对自然资源、文物资源的监控保护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旅游宏观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州级旅游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在发生应急、突发、危险、紧急事件状态下的旅游应急指挥服务,应建立旅游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建设智慧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并能与相关部门应急指挥平台进行信息数据对接。 建立智慧旅游信息云服务平台,整合甘孜州的旅游景点、各大酒店、旅行社等海量旅游信息资源,通过物联网、Internet、通信平台、运营商的支持和多种尖端信息技术的汇聚及应用而构建的综合性旅游信息云服务平台。建立电子政务门户(官网),有内部OA协同系统和信息数据标准机制。建立旅游管理标准化平台, 建立、完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智慧旅游信息数据处理中心,构建信息集中、反应迅速、自动处理、专家决策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旅游信息数据智能处理中心。
(二)智慧营销
首先应建立智慧旅游网络营销平台,以“整合、创新、热点、时效”为原则,以事件营销和活动营销为主策略,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多区域,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资源和优势,创新性、持续性开展旅游网络营销 。还应加快智能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为完美的体验式营销奠定技术平台。比如电子门票、移动互联网、实时视频、电子导游、微博、微信…… 采用智慧旅游信息感知与采集:强调使用多种技术手段(RFID、二维码、智能卡、移动通信技术等),建设标准化的旅游信息采集系统。加强3D互动体验在网络营销和景区中的应用。
走上互联网的旅游企业才能发展未来,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开展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综合能力,建立具有行业热点和痛点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型,甘孜州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的大数据营销。通过信息数据整合,完成在线预订旅游线路、景区酒店、航空机票、景区门票、景区餐票、旅游保险等旅游产品并提供行业分类信息服务,为景区、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行业客户提供网络宣传、网络销售、网络支付、信息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和业务链服务解决方案。
(三)智慧服务
智慧旅游就是要为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查询与在线订购服务,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及时、准确、完美体验的旅游资讯服务。面对游客的应用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应用和目的地网站,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行业和娱乐场所的资讯信息查询与订购服务,完成列车时刻表及车票查询订购,航班时刻表及实时票价查询订购,市区公交地铁换乘、驾车路线信息服务,医疗安防等配套保障信息服务,其它日常旅游信息服务等。
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还应利用智能识别、移动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也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整个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比如通过GPS导航、基站定位、WiFi定位、RFID定位、地标定位等来确定位置,将位置加入旅游信息,让游客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体现了直接、主动、及时和方便的特征。也可以建设一个虚拟旅行模块,只要提交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即可获得最佳路线建议,当然也可以自主选择其它路线,为游客推荐景点和酒店,提供沿途主要的景点、酒店、餐厅、车站、娱乐活动等旅行资料。因此,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游客既可以自由改变和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也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体现为游客服务,以游客为中心的智慧旅游。
四、结束语
伴随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失业率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发展旅游产业实际上是打开一扇开放对外的窗口,塑造良好文化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各产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一、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悠久,而且在传承过程中依托生活环境不断调整适应,使得民族文化也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焕发出无穷魅力。我国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出于海拔、地形等因素,自古以来与外界交流并不频繁,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独特性。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文化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抛开文化这一要素,文化给旅游赋予了精神意涵。
但利益至上、竭泽而渔的发展路径,对民族文化保留区的原始风貌产生负面影响。一味追求现代化,使原始景观没有了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和自然天工造诣的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景观,经济效益取代了外来者的审美效益。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原本是外来者眼中最美丽神秘的,最具有跨文化体验价值的。以目前的审美标准来评判,越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越是靠近现在备受推崇的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趣。然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缺乏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甚至连民族文化符号都不再常见,自然美的景观变成了普及率极高的人造景观。因此,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尽量挖掘文化的差异性,尽力避免差异的无效性。有差异才有魅力,避免审美疲劳。
二、合理的旅游产业开发路径
(一)文化资源题材整合
文化资源题材的整合,首先要整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注重民族特色与差异化。文化题材的移植、拓展与整合,将相同文化区域的文化移植,得到借鉴、丰富、深化的目的。
文化气息浓厚的旅游景区,应避免呆板的文化展示,避免违背美学。例如人间天堂九寨沟风景区,本身的自然风光已经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对于这类景区开发就应突出它的自然风光,一切景区内的设施只是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游览,适当的挖掘背后的文化背景信息,给它赋予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态保护,一般这种景区生态比较脆弱,游人的往来难免增加其生态系统的压力,为了更好的经营和宣传,一定要重视生态保护工作。
(二)文化旅游产品整合
传统项目的创新需加强。若进行文化堆积式的开发利用,缺少层次细分,易忽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只有传承文化,保留文化的原始风貌才能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与当代工业文明找到契合点,便于旅游者进行跨文化体验,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
同时使静态与动态旅游展示相结合。静态的旅游展示项目包括原生态民俗民居、民族文化馆、家庭文化馆;动态的游览项目主要突出其生动性,真人文化展演、文化体验参与、数字化展演等。注重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这也是旅游产业口碑宣传的关键。
(三)旅游空间整合与聚合创新
在旅游空间的维度上,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俗村寨最能够体现文化与旅游开发空间的聚合性,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展示之间的聚合。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切地点场所和物质承担者。民族文化的仪式、节庆、生活起居、手工艺传承等都依托于这一固定场所,也是外来者进行跨文化体验的最佳场所。在民族村寨,日常生活起居与居住环境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凝聚了民族的智慧与传承。注重空间的聚合与创新,可以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给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新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总结与展望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与传统,有些少数民族还有独特的宗教、语言和文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与人文,这些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是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
目前当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具有资本主导、产业融合、数字化营销、休闲娱乐等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也面临挑战。主要是总体战略存在偏差,缺乏品牌效应和有效宣传,若干旅游景区未形成规模效应,各景区之间同质性强,缺乏文化创新,未实现顾客群体分层和市场细分。
一、智慧旅游概述
近些年来,在旅游信息化逐渐兴起与智慧城市不断建设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下,智慧旅游这一命题俨然成为了我国各地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成为了各个旅游企业争相投资开发的主要方向,成为了学者们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Smart Planet”(“智慧地球”)战略构想是智慧旅游的起源。在此基础上,随后又发展出Smart City(智慧城市)与Smart Tourism(智慧旅游)等等概念。
目前,由于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所以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也就暂时没有标准、统一的说法。综合搜集得到的文献资料并仔细揣摩各个学者对“智慧旅游”定义的方向及主要内容,笔者对“智慧旅游”的定义为: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以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以及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基础,以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基本特色,以全新有效的行业信息管理、旅游服务管理为保障,以旅游物理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目标,最终达到游客体验最优化、社会资源共享与利用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服务”、“管理”、“营销”这三方面是智慧旅游中的“智慧”主要体现。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营销策略,所以关于另两个方面的内容则不做赘述。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旅游企业可以发现旅游热门现象和旅游者兴奋点,并推出符合旅游者“胃口”的旅游营销主题,从而使得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略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此外,云计算技术与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政府、旅游企业从量化的角度去考虑其营销渠道,从而确定营销渠道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发展智慧旅游的益处不言而喻。因此,国家、企业、个人要紧抓这一时代机遇,乘风破浪,为中国旅游发展书写新的辉煌。
二、博物馆与博物馆营销
通过对《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将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加。博物馆是展示、宣传、研究、保护人与自然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博物馆始终为大众服务,使得人们能够在博物馆中学习并娱乐。
博物馆营销是指应用营销学相关理论并结合博物馆组织特点,使得博物馆开发出更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产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博物馆进行运营与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营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博物馆营销的首要目标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不可否认,博物馆营销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其经济效益在于更好地实现发挥社会效益。
现如今,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某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支柱,成为了某些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成为了社会经济再生产的主干力量。因此,良好的博物馆营销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博物馆营销应以“智慧旅游”的全面建设为基础,打造出不同以往的博物馆产品,使得参观者具有更好的参观互动体验。
三、博物馆营销借助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宏观分析
根据营销学理论,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应用此分析方法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做出市场决策。博物馆借助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宏观分析将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方面进行。
1.政治分析
为了达到博物馆在智慧旅游背景下良好发展的愿景,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期激励、规范博物馆的良好有序发展。2016年,《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2015年,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博物馆、科技馆、旅游景区运用智慧旅游手段”等内容。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质的市场环境、网络环境,奠定了博物馆在“?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地位。
2.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国家经济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型。由此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应满足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欲望,符合国家产业转型的要求。2015年,中国全年人均GDP约为8 016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是文化消费大幅度的提升、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变低的阶段。因此,博物馆应该以多渠道传递教育信息,宣传特色文化,为大众建立起优质的文化环境。
3.社会分析
由于社会大形势的不断转变,博物馆也应该利用不同的营销手段、紧抓时代机遇,做到发展自身服务社会。CNNIC第38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中指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比达92.5%。由此表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了当之无愧第一移动上网终端。
4.技术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都在发生巨大改变。博物馆则应顺势做出营销策略的调整,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得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最佳化、馆内管理效率最大化、文化产品宣传渠道多元化。
(二)微观分析
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对博物馆来说不仅仅是紧跟时代的重要表现,更重要的在于对于博物馆自我发展与创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和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基础上,线上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向其他地方展示着属于这里的魅力。博物馆本身所带有的品牌效应使得人们对其印象深刻,但在时代的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应该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新的目标群体,找寻更为吸引人们的文化品牌。
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在馆内开设博物馆商店销售文化产品,而网络营销则为博物馆商店销售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线上官网、APP等多途径销售,博物馆的经济利润不断增加。如果增加的这部分经济利润用于博物馆自身建设,这不仅减轻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更进一步宣传了博物馆与其文化产品。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博物馆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博物馆营销的核心,博物馆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好的产品策略,也就是所提供的文化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借助于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等,博物馆可以对参观者的需求与期望进行定性测量,从而推出更符合消费者意愿的博物馆产品。博物馆产品越独特,那么其在是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就更有可能形成博物馆品牌。而博物馆品牌的形成不仅对博物馆自身有好处,更是对博物馆所在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二)价格策略
价格是产品价值的体现。虽然说博物馆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但是经济利益的因素也在其考量范围中。博物馆营销需要大量的花费,这些花费仅仅靠国家财政拨款与企业捐款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博物馆内相关项目(如讲解员、博物馆商店等)的合理经营便是博物馆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一旦博物馆有了额外的收入,就可以用其引进新技术、招揽新人才,那么对博物馆的发展也是极其好的。
(三)渠道策略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应当紧抓线上营销模式。首先,目前很多博物馆已经有了属于自己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但是这些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就只是存在而已,并没有发挥很实际的作用。对于博物馆官方网站来说,其首界面应该充满本博物馆的特色,并及时相关最新信息。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其管理者在开发时不仅仅要注重其在馆内的某些使用功能,如馆内地图、语音讲解等,更要注意其推送文章的质量,使得阅读者乐意去阅读它并将它传播出去。此外,在网购盛行的当代,博物馆商店的建设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馆内了,线上的销售渠道也应该逐渐完善。
(四)推广策略
推广策略的分析与实行对于博物馆品牌战略的实行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上来说,推广可分为线上推广与线下推广两个部分。在线下推广活动的同时,博物馆可以使参与推广活动的民众将此次活动经验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站中。线上推广活动可主要以移动终端传递的信息数据有关,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博物馆官方网站等。
五、智慧旅游背景下进行博物馆营销的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一个博物馆借助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大背景致力于博物馆营销,那么对其发展的确是有帮助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博物馆的展品质量真的是达到了乏善可陈的程度,那么它不管它如何进行营销都是没有用的。博物馆的灵魂在于有品质的、合理陈列的展品。因此,专业化的展品收集、陈列、保护是博物馆得以运营的基础。此外,博物馆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数据分析人才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SWOT分析;课程教授建议
随着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网络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酒店、景点、超级市场等场所。我国旅游业的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进程也快速铺开。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召开了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推介大会中,在今后的到三年内,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将基本实现旅游信息化。近几年兴起的“智慧旅游”也是旅游信息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实现智能移动终端对于旅游环节的基本控制。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旅游教育现代化、互联网化的重要手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类院校,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已经连续三年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北师大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数每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以敦煌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景点建设迅速,引入了“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成果;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管理、储存旅游信息,做到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便捷化、集约化。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培养高级旅游人才的必学课程。旅游学院2013年实施“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设立旅游管理(卓越旅游产业规划师)基地班,为甘肃省培养具有现代旅游学理论和视野,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项目创意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当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前沿的旅游理论。
二、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现今,SWOT分析法广泛的应用于决策、项目实施、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S(优势)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共有专职教师(教学岗)34位,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9位,多位老师拥有计算机科学的学科背景,在教学上拥有优势;旅游学院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列34名,在丝绸之路旅游研究、民族地区旅游研究、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上拥优势;学院为甘肃省最具实力的旅游类二级学院,承担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重大研究项目。
甘肃省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2014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亿元,两项指标均比2013年增长25%以上,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和旅游相关的产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开设变得迫不及待。
2.W(劣势)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历史学系中发展分离出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旅游学,不可避免的将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放在研究的重要位置,相比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名校,他们更多的从地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
学院没有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的机房,导致《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部分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完全理论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3.O(机遇)
201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强调了甘肃省旅游业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丝绸之路大景区规划纲出台,开启了甘肃省旅游资源集约化进程;以上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为甘肃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甘肃旅游的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
“互联网+X”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互联网+X”的产业发展形式是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辅之各产业的核心理论,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传播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4.T(挑战)
据任课教师口述,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的效果不佳,不能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旅游学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对于旅游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缺口增大,陷入了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不能胜任旅游信息管理岗位的尴尬境地。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开设,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启发性的、引导式的讲授将会对这门课的认可度有较大裨益。
三.结语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信息化、国际化的必学课程,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是旅游景区管理标准化、专门化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时代,迎合大数据对旅游产业的冲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避方式。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化教学仍然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对于《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齐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第七卷
[2]甘肃省旅游局官方网站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应莉、叶继阳[J].科教论丛
一、文化旅游城镇化概念的提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跃入历史新时期。工商业经济产业的发展促使部分投资产业集中在农村,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大规模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李强博士在其博士论文《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中指出:旅游城镇化是指由于旅游经济而带来的城镇化,它除了指人口由农业人口向工商业人口转变之外,还包括城市景观在农村的剧增,甚至包括旅游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地震之后,北川旅游城镇化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究其原因,文化旅游的发展是羌族灾后经济恢复的重要途径。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感知当地文化气息,学习当地文化传统,获得新知识的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将羌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开发资源对于灾后重建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大支持下,在勤劳智慧的羌民的努力下,如今的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震后重建的羌寨第一村———羌寨吉娜。此地位于北川和安县的交界处,被誉为“北川第一村”。美轮美奂的建筑鳞次栉比,极具民族特色。羌民的居住建筑被称为碉楼,这里的碉楼全是用深色的瓦片堆砌而成,而且十分高大,气势恢宏。碉楼的外墙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墙面材料,显得朴素淡雅。有些房顶上会立上一块白石,高耸入云,在白石间插上各式的羌字旗,旗子随风飘扬。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正门上披着羌红,羊头骨也正挂中间。除此之外,家家阳台上摆放的盆装花卉为古色古香的建筑增添了灵气,成了青山绿水间最好的点缀。每年这里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赏,羌民向人们展示他们绚丽多姿的服饰,奉上美味可口的羌族食物,跳起热情洋溢的锅庄舞,真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境界。
二、以羌族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羌族文化源远流长,十分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羌族地区的自然与历史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既可以保护当地文化,又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一)必要性条件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可以与其他风景旅游区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且距离成都、绵阳等大中城市较近,地处九环线上,四通八达,路况良好,对于外来和本地游客来说都是十分便利的。因此,此地与其他羌族集居地一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适合发展以羌族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城镇化。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古朴有致的碉楼,多姿多彩的服饰,辉煌大气的舞蹈,忠贞不渝的信仰,独具特色的美食,羌族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使人着迷。概括分析有以下几点:首先,羌族地区风光秀丽,山青水秀,群山环绕;其次,羌族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如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的信仰、一年一度羌历年的盛况、健康美味的饮食、美观大方的服饰、独特而精湛的建筑艺术、勇敢无畏的大禹文化、革命年代的红色经典、灾后的大爱无疆以及感恩祖国的人民信仰,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最后,羌区的羌族村寨、新建的文化博物馆、新开发文化旅游景区和地震遗址等有形文化旅游资源,都是羌族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的物质载体。3.广阔的市场条件。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羌族的歌舞影视演艺事业满足了游客对羌文化的体验需求,加之文学作品的宣传,羌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知晓并接受。以前,来此旅游的大多是本地人或距离本地较近的游客,而现在,更多来自省外甚至海外的人慕名而来,说明羌文化的影响已经扩大至全世界。其次,寨后羌文化博物馆、生态园里的旅游纪念品、家庭农场里自家的羌绣、农家乐中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这些旅游新品都成为吸引眼球的新焦点。旅游市场一旦被打开,也就不愁没有客源。4.党和国家的有利政策。2008年地震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震后经济的优惠政策,包括住房,物价、就业和教育等方面。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当地的经济,特意将旅游产业作为解决当地就业和吸纳外来投资的产业,申明旅游产业是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这些举措在羌民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可行性条件1.在传承文化方面的意义。羌族文化是羌族先民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羌族文化渗透于羌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通过习俗、饮食和文化来体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将羌族文化推向市场,成为一种可产可销的商品,使羁系于深山的羌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4]。在这一形势下,对于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虽然,地震使羌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人,只要有人在,文化就会存在。震后,在羌民自家经营的农家乐或生态园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如有游客参与的锅庄舞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羌文化的体验,也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因此我们建议羌民在接待游客时可将地地道道的本民族生活方式直接传达给游客,使游客了解到这种古老的文化精髓,把这种古老的文明传播出去,以便影响和吸引更多的人。2.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首先,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平日里羌民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器具成了人民眼中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宝贵财富,将原本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进行加工改造,其身价也就翻了好几倍。其次,由于近几年来农用耕地的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跌,羌族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开始瓦解,羌寨的经济结构也开始向市场经济做尝试。最后,由于羌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沿线的各种厂房和商铺渐兴。独具特色的农家乐自然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吃穿住用行一应俱全,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这样一来市场必然扩大,收入倍增的梦想也就会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
三、羌族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在物质形态方面体现为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用地不断扩大;在精神形态方面体现为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城镇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改变。在羌族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城镇化进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的完善。
(一)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要转变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首先就要转变羌民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唤起羌民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因为从本质上讲,要发扬文化就要有一批有积极主动保护羌文化意识的人去实践;二是要培养他们走出去的勇气。很多淳朴的羌民在面对外来游客时,并没有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在自家的农家乐中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膳食供游人享用。因为缺乏规划和组织,羌族文化的韵味并不浓厚。其次要综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形成旅游集群,产生规模效应。最后,在羌文化的开发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应该帮助村民解决资金和宣传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增加羌民收入,这才是加快羌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明智之举。
(二)完成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是城镇化最主要的标志。要实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除了战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经济。对于大多数的羌民来说,如果不能拥有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他们宁愿外出务工。因此,留人最好的方式便是给他们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农家乐、生态园和自助农场的建设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加快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要想富,先修路”,古人的话告诫我们交通对于人类发展有多么重要。交通的改善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因为交通的改善,人们进行物资交换的频率就增多了,这样商品交换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人与人的交往圈就扩大了。因此,人们可以到较远的地方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尝试和改变,逐渐也就改变了他们千年不变的生活习惯。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步被现代化高科技所取代,进而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是城市发展的血液,除了交通之外,公共设施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比北上广和一些内陆城市,不难发现发达地区的公共设施十分完善。因为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公共设施是人们工作之后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完善的设施是城市建设成功的重要体现。此外,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外界进入本地提供了渠道,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的建设和城镇化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保障。生态园、自主农场和农家乐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完善,这必然会加快商品市场的流通速度,由此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项目建议书感到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一份正规有效的项目建设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项目建议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项目建议书范本1一、项目名称:合资生产(经营)____产品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企业名称)______ 单位负责人:(厂长或经理)
二、兴办合资经营企业的理由:
从国内外技术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从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培养人才、增加收益等方面,说明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中方合营者的情况:
介绍中方合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企业性质(国营或集体)、人员情况、技术力量、领导班子、固定资产、设备、场地、原有产品产量、产值、利润、产品出口等情况。
四、外国合营者的情况:
外国合营者公司名称、国别、资本、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声誉、销售情况等。
五、合资经营主要内容:
(一)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
(二)合营年。
(三)合资经营企业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造)。
(四)合资经营企业的职工总数和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五)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各方出资比例。
(六)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中方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价的估算,现金投资(外汇、人民币)和来源(自筹、贷款、租赁);外国合营者以现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等作为出资,对其作价、估价方法和估算金额。
(七)产品技术性能及销售方向
合资经营企业的产品拟达到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内外销比例的估计。
(八)生产(经营)条件
合资经营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及已具备的条件。
(九)初步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内外销)、成本、收益估算。
生产手段、生产效率提高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效果。
中外双方经济收益匡算:合营期间各方利润、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年限的估算等。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合营期间的税收、劳动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
何时进行技术交流、出国考察、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洽谈、签约、施工、试车和投产等。
如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应列出分期工程的时间安排。
附件:
(一)邀请外国合营者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如须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或委托咨询的,要附计划。
注: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要齐全。
项目建议书范本2一、项目总论
(一)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饮食行业健康发展上做出全方位的贡献,____饮食业的发展速度位居城市经济建设榜首,成为代表____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
但是,在饮食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供应不及时,人为造假、提价,使酒店饮食企业进货成本高,严重影响经营,导致部分酒店饮食企业经营不善,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伤害了广大消费者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食材供应链的问题。
对此,市政府和行业协会予以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促进饮食行业的和谐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稳定物价,理顺供需关系,深化饮食行业改革,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特别推出了饮食食材整合项目。
(二) 项目介绍
1、项目名称:__“____X”市场
2、项目地址:
3、项目内容:整合食材供应链,组建饮食食材交易中心
4、组建模式:股份制,由__X与__X公司共同组建股份制管理公司。
5、项目目的:打造现代食材供应链交易平台,采用联盟会员制管理(供应商、饮食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加入的会员联盟体),实现市场交易与网络交易的双向营销,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促进农副产品快速转换商品的目的。
二、项目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丰富的原料资源
根据__X副产品原料市场调查“十一五”期间____量年均714万吨、其中蔬菜年均258万吨、水产品年均217万吨、水果年均132万吨、畜肉年均65万吨、禽蛋年均26万吨、鲜奶年均14万吨,且保持增长势头。
20__年公布的《____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果蔬、肉蛋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80万吨、240万吨、136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
目前,____区有616家农业龙头企业,7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市级龙头企业,11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处农产品出口基地,1500多家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78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50个,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45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2、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① 酒店、饮食企业
据____X年统计资料,__X饮食行业总数为____X家,年食材消费量达__x亿元。
② 企事业单位和院校食堂
____市现有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人数达80多万人,按人均日消费__元计算,年食材采购额__亿元。
③ 电商团购
根据水产品交易市场统计,20__年春节期间水产品市场交易额达35亿元,其中团购和电商交易达2亿元,且有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____市食材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该项目上马不仅为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搭建出产销对接的交易平台,也为饮食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
3、激烈的行业竞争
____市饮食企业____多家,其中____平以上的饮食企业____多家,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近万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手段和制约方法多种多样;很多饮食企业采取抵押资金的方法制约供应商,以此保障供应质量、价格、数量、时间,维持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商因抵押资金量大造成资金短缺,也采取降低质量或短斤缺两或提高价格的方式维持经供应,形成了既矛盾又依赖的畸形关系,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以理顺供需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体系,建立“__X采购”市场的交易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此供需矛盾。
4、必要性
农副产品的快速发展为食材供应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但是,食材供应市场因中间交易环节多,价格弹性大,进货渠道多,远远跟不上农副产品发展速度,也满足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需求;实施该项目可以有效的整合食材供应链,对推动__X市饮食行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① 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的需要
整合农副产品资源,组建食材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农商对接和供需对接的需要;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搭建直销平台和电商平台,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快速转化。
② 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
通过食材市场的集中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能有效地控制食材供应质量,为酒店饮食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食材原料,从而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③ 稳定物价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会员企业采购意向,组织源头采购,大宗进货,期货预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使食材价格处于市场最低水平,从而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__和______的扶持
饮食食材整合项目是__和____X大力扶持的项目,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实现组织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稳定物价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大举措。
2、拥有先进的运营体系
启动“__采购”市场____X运营体系对订单、数据、价格、食材品类、配送流程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系统的配套服务,保障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优越的经营环境
“__采购”市场位于__X市__X中心,周边有酒店用品专卖店、炊具批发商城、____、____会员店、物流中心、__X商城等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形成以饮食经营为主体的市场环境。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探索饮食食材供需行业的必由之路
食材采购是饮食企业经营的必要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采购与供应一直是矛盾关系,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探索一条解决饮食供需关系的必由之路。
2、打造大连地区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建设“__采购”市场为__X地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实现产销对接。
3、提升大连酒店饮食企业经营能力
组建饮食食材供应链,理顺供需关系,从质量、价格、时效、服务等方面提升饮食企业的经营能力。
4、组建先进的运营模式
运用先进的____x运营模式实现会员企业的共同价值,打造 符合多赢原则的运营模式。
(四)项目经营理念
1、严把质量关,保障食材安全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各种食材进行严格质量检查,规范采购程序,避免采购漏洞,使食材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
2、发挥交易平台优势
“__采购”市场集现场交易和电商交易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将相互制约的关系,转换为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3、提供增值服务
以“满足__X需求”为宗旨,做到信息畅通,物流畅通,增设分拣站,提供储运箱,物流配送等项目, 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4、树立品牌形象,做行业标杆
“__”采购市场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通过对饮食食材供应市场的优化组合,突破传统营销理念,形成品牌效应,缔造食材供应链服务商领军品牌。
三、项目改扩建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项目改扩建规划
1、项目改扩建工程包括:
__X吨中心冷库建设、物流配送及分拣中心建设、展销摊位和库房商铺装修改造、电力系统改造、监控系统建设、给排水改造、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发展目标
X年成型,带动__及周边城市农副产品加入直营销售模式,打造城市新的地标市场;
X年建成省内最具规模的一级批发市场及网络团购展示平台;X年内成为省内农副产品销售样板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将__X周边地区以____为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二)规划实施方案
1、市场改建
“__采购”市场使用面积 ㎡,设立 个产品展位,个带库房商铺,按食材储运方式、销售量,采购频次,划分水产品、肉食类、果蔬类、饮品类、粮油类、调味品等__经营区域。
2、吨中心冷库
根据市场经营需要建设 吨中心冷库即 个专项冷库间、个设备运行间,为供应商提供冷冻、冷藏、保鲜设施。
3、物流分拣中心建设
组建物流分拣中心,计划初期购置配送车辆 台,每天运输食材原料 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会员企业物流需求。
4、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配备ERP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库,对经营、交易、资源等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准确传递。
5、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订购模式,实现农副产品网络团购目标。
四、项目筹建状况
(一) 公司组建
1、公司组建
2、编制管理文案
(二) 项目进度
1、市场调研
____X年调研了大连各级农副产品市场,收集农副产品资源信息,价格走势,流通渠道,调查酒店饮食企业、机关院校食堂、驻军等大宗食品采购单位对食材供应的需求和希望解决的供应链问题,了解供需双方现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电商务平台
______公司旗下领航猫网络科技公司设计的项目网络交易平台,现已进入编程阶段。
3、组建ERP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项目运营需要已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开发ERP信息管理系统,现已进入业务、数据设计阶段。
4、市场规划设计
现场勘查已经完成,按照运营和发展需要,对原场地格局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总设计图已经完成,制定出水产区的地面防水和下水施工方案。并根据食材属性在总图上划分出__食材专销区域,配电系统已进入现场设计阶段。
5、交易市场(______)接收
原____x接收工作已经完成,其他部位接收工作正在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展开。
6、银行合作
完成与__银行的合作洽谈,银行为商户免费安装POS机,并对会员商户给予资金扶持待遇。
7、会员招募
完成__x家__供应商的招商意向洽谈,确保“__采购”市场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五、投资概算
(一)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____x万元。
(二) 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____万元(承办单位和______公司筹措) 银行贷款:____万元(项目新建公司贷款) 申请政府财政补贴:____万元
(三) 投资分配
1、开办费
市场调研:__x万元
网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__x万元 需要支付原场地租金:__x万元/年 不可预见费:__万元;合计:____万元。
2、冷库建设投资
建设__x吨冷库(x个冷库间、一个设备运行间),用电量__x—__xKW,用地面积__x㎡,库体、设备、调试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3、物流、分拣、配送投资
一期配送车辆__台、叉车x台,其他用品用具预算投资__x万元;二期增加配送车辆__x台,投资预算__x万元;合计____万元。
4、ERP信息系统投资
ERP系统设计、编程开发、服务器、运营维护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扩展ERP系统,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5、电商交易平台投资
前期电商交易平台投资、(包括展示平台、会员平台、订台、运维)服务器、影像器材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开发建设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6、市场改扩建工程投资
照明工程、交易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工程、门饰装修、商铺、展位装修、防水处理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7、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预留__x万元。
项目建议书范本3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X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X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X项目坐落于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X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X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X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X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X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X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X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X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X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X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X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X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X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X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X独特的人文环境。__X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X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X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X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_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X,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X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X,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X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X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X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项目建议书范本4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向社会的“201x年夏季天津市电力供需形势”为例。天津市201x年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出现在了7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114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左右。201x年天津电网呈现的特点是:电力平衡总体供需紧张,全年各月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局部地区设备明显重载,区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网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天津市的电力供应是以就地平衡为主的发展方式,地域内发电机组大部分为火电机组,且多为热电联产机组,并且受煤炭供应、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所以才会造成高峰负荷时段的电力供应紧张。根据天津市电力供需紧张这一现象提出使用环保节能灯这一项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0、5亿元,对天津市所有商场、住宅居民区、旅游景点等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方进行综合技改,内容包括:
1、家庭室内的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花园、储藏室全部改用环保节能灯照明。
2、高层建筑的楼梯、走道、洗手间、地下室、商场、超市、仓库(货架照明)、燧道照明等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都比较适合使用环保节能灯。
3、像商品广告和门面装饰方面如灯箱、灯牌、灯字、外墙装饰灯均使用环保节能灯,不仅达到照明装饰的作用,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环保节能灯绿色环保,光线安全稳定,也特别适用于香水店、珠宝店、书店、愽物馆、美术馆等专业场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策,现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推动市场化改革,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并且把我国的贸易和投资的激励机制转变到鼓励、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来,转变到鼓励节能减排降耗上来,转变到鼓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的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向上来。该项目的开展,将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天津市电力供需情况:(1)应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提高市民节电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断电。采取“错峰填谷”安排生产时问,做到谷电用足、平电用好、峰电回避、科学组织,最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节约用电。(2)为确保天津市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外电入津”战略,加大区外送电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比例,变输煤为输电,优化天津市能源结构。
(二)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20__年5月23日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项具体政策措施,涵盖了结构调整,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投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颁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其体现了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鼓励类产业,将会受到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
三、项目定位、优点及分析
(一)项目定位
节能、环保、绿色、降低耗电量
(二)项目优点
环保节能灯除了有强大的节能效果外还有很多的其他特点:1、不怕碰摔(包装、运输、携带等方便)、轻便宜加工、不发热、不怕潮湿、无频闪、无红外线、无紫外线、无热辐射、无电磁高频干扰、无污染(光源中银、汞、氯)、寿命长(10万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可长达27年寿命)、免维护、回收环保(产品99%是塑胶材料)。
2、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灯饰,点阵、矩阵、方形、圆形、条形、球形等3、不怕碰摔(防震),不发热(小功率),不怕潮湿,如果采用阻燃材料做外壳可防火。
(三)项目分析
1、简单分析
现在一些公共区域大都是用日光灯和节能荧光灯,每个灯的成本也要30-70元,功率都在20W以上,而且每个灯的每年维护成本占到总成本20%。如果使用环保节能灯,总成本投入比日光灯高出100%,但在10年内不需维护成本。在节能上,环保节能灯的耗能只有日光灯的50%以下。以20W的日光灯为例,不间断照明一年要耗电175度,而环保节能灯也只需它的一半还不到,每度电费按0、7元计算,一年多点就电费省下来的成本也能収回环保节能灯的投入成本。如果都采用环保节能灯这种节能方式,在电力配置,导线材料上,那节约更是可观的。
2、资金投入及回报周期分析
如果按每只200元的价格将传统日光灯更换成环保节能灯,根据每年节约200000元计算,其资金回收期约为半年。如果再考虑到传统日光灯更换镇流器、起辉器维护的费用以及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的一切损失,使得传统日光灯日常维护成本的增加,所以环保节能灯的资金回收期还会缩短。
3、与普通灯技术参数比较
(略)
四、预计经济效益
环保节能灯既环保又耗能低,而且属于电子高科技产品,绿色节能照明市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随着政策的落实执行,节能住宅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约4、3亿家庭,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即使按50%的消费计算,也有150亿的巨大市场。
五、结论
关键词: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战略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4-0017-05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on mater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t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in analyze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concept in the foundation, has discussed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proposed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following use's strategy devised: Namely the master plan, implements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following use long-term system strategy; Protects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takes the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crisis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prolifer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Establishes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destination image following use three dimensional survey model, to formulate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following to provide the policy-making service using the strategy; Maintains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following us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speed.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resources; following use; strategy
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各国人民都真诚希望通过奥运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随着北京奥运会比赛日期的临近,国内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研究也逐步加强。从国内关于北京奥运会研究来看,对北京奥运资源及后续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能够促进我国树立对外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亲情力、对内具有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自豪感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是有限的,如何以北京奥运后续资源为契机,科学地规划北京奥运资源,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发和利用北京奥运资源,推动北京奥运资源后续效应的发展,使北京奥运资源成为后续利用独特的遗产,并为我国奥运经济后续发展提供动力,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1 北京奥运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和创造财富的源泉,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资源。何谓资源?《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
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1]”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资源是能够产生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直接或间接的),以提高人类福利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称[2]。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现代奥运会作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节约成本,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3]。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北京奥运资源,采用的就是其广义的定义,即所有因奥运会而产生,并在奥运会之后保留下来供后续开发利用,用以创造福利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合[4]。
2 北京奥运资源的分类
奥运会具有国际性、持久性、综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内涵高、筹办时间长、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和竞
赛水平高等特点,它的举办将对所在城市和国家留下宝贵的奥运资源遗产。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也将会留下非常丰富的资源,如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诸多场馆设备、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在申办和筹办以及举办过程中积累的组织管理经验、由于成功举办而扩展的旅游资源等等都属于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范畴。北京奥运后续资源利用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指那些以因态的实体形式留存下来,能够折算资产,并便于统计和评估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流动的实物资源,如人力资源、游客资源等,另一类是非物质资源,如知识(智力)资源、精神资源、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很难用资金来测算,但其价值却实实在在被人们所感知,并得以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笔者认为北京资源至少应包括人力资源、场馆资源、基础设施资源、旅游资源、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精神资源等。
2.1 场馆资源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在历届奥运会中也达到较高水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涉及37个场馆,其中,北京有31个,其它6个城市有6个。在北京31个场馆中,新建12个场馆[4]。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有共14个比赛场馆,可进行15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有4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其中,“鸟巢”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见证了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 。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也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鸟巢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摇篮。鸟巢的建筑面积为25.8万,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赛时承接着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田径、足球等重大活动,赛后可作为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体育场的空间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体育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为主体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而又简洁、典雅。从这里,人们可以浏览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在内的整个区域动线。体育场大厅,是一个室内的城市空间,设有餐厅和商店,其作用就如同商业街廊或广场,吸引着人们留恋忘返。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成为参观旅游的热点地区。国家体育馆国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与“鸟巢”和“水立方”和国家会议中心比邻而居。国家体育馆由主体建筑和与之相连的热身馆以及室外环境组成,赛时可容纳观众约1.8万人。国家体育馆的建设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原则,注重功能设计、环保设计和美感设计相结合,体现了功能第一、技术第一、满足比赛、遵守规范、节能环保、赛后利用的设计原则。由于比赛场馆和场馆对空间高度的要求不同,国家体育馆以中国“折扇”为设计灵感,采取由南向北的波浪式造型,屋面轻盈而富于动感。这种波浪造型也巧妙地连接了与之南北相应的平顶造型“水立方”和单曲面造型的国家会议中心,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经过参建各方4年多的努力,奥运标志性场馆之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于2008年1月28日举行竣工交付仪式。 国家游泳中心在国内首次采用ETFE气枕结构,也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参建各方克服了钢结构、膜结构和内部环境等世界难题,完成9项重要的自主创新课题研究,填补了建筑领域的空白。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水立方与鸟巢交相辉映。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期间将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观众坐席17000个。赛后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五一小长假,奥运场馆鸟巢、国家体育馆和水立方成为北京最热门的景点之一,这座离鸟巢最近的天桥成了取景的好地方。从全国各地特意赶来的游客拿着相机、手机忙着拍照留影。
北京奥运场馆资源除了北京之外还有青岛帆船比赛场地和香港马术比赛场地以及上海、沈阳、天津和秦皇岛的4个足球场地。在这6个城市的6个奥运会场馆中有5个是新建的。以青岛奥帆中心为例:青岛奥帆中心坐落于青岛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北海船厂原址,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共有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接待中心和注册中心等7个建筑单体。帆船中心内,旗阵广场、燕岛山道、奥帆灯塔、奥运主题公园等景点错落有序,交相辉映,引来了无数欣喜的目光和由衷赞叹。赛后,奥帆中心将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际知名的水上运动中心、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市民游客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奥帆中心与周边区域也将成为世界一流、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人文竟区、高端文化旅游区、高档商业区和高级休闲度假区。
2.2 基础设施资源
奥运会举办地的城市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6]。北京奥运会是国际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它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丰富的奥运基础设施资源,主要包括交通、居住、通讯等基础设施。一项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就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方面,就将耗资360亿美元。2002-2006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2838.9亿元,用于交通运输的投资有1101.4亿元,截至2007年11月底,北京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3亿元,同比增长43%。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已经达到204km。随着北京奥运会建设的提速,北京启用18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9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在规划建设的十几条城市主干道路中,约有一半集中在亚奥新区。在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将会建成沿海中轴路而行的地铁奥运支线、沿海北苑路而行的地铁5号线以及由火器营横穿而来与奥运会支线交叉于熊环岛的地铁10号线。这些设施有望大力改善奥运村地区的交通问题,从而使整个亚奥新区凝聚力大为加强。
2008年,在全面完成奥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向新城、南城倾斜,逐步构建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北京市计划投资4亿美元,用于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更新医疗设备,并整合全市急救资源。建立2008年奥运会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包括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急救网络。顺畅、便捷的交通服务是开好一届奥运会非常重要的保障条件,对此奥组委和中国政府以及北京市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并且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保障北京奥运会会期间的交通方便。第一,要大力加强交通鸡翅设施建设,包括我们现在正在修建轨道交通、扩建首都机场、大力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大力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等等。第二,应用科技手段,提高北京交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就是要提高交通的通行保障能力。第三,大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使我们市民的文明素养得到提高,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事故率。第四,采取一些国外通行的惯例做法,采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保证奥运会期间交通的畅通,包括设立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等。
北京奥运会奥运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西北角,其南部为奥运比赛场馆,北临森林公园。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国际区及运行区,总占地66公顷。奥运会期间,奥运村能满足17200多名运动员及官员(残奥会期间7000名运动员及官员)居住、生活、训练、休闲和娱乐等需求。该“村”将于2008年7月27日开村,于8月28日闭村。残奥会期间,奥运村转换为残奥村,残奥村将于今年8月30日开村,9月20日闭村。届时,奥运村将成为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代表团总部和代表团团长会议的驻地,是举办代表团欢迎仪式和各类文化场所,同时还是奥运会安保、交通、餐饮、环境活动、礼宾接待、宗教服务、医疗服务、中国文化展示等项目运行的主要场所。奥运村是奥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奥运村开村期间,将迎来世界各地的八方来客,成为“村民”们的和谐家园。北京奥运媒体村、奥运国家会议中心项目是2008年奥运会的配套建设项目,紧邻奥运公园,为国内外媒体记者提供生活居住和服务。它隶属于绿色家园小区,是北京奥运会媒体村之一,将接待6000名记者。和它相距不到4km的汇园公寓是奥运媒体村的另一个部分,将接待记者1000名。目前,北京奥运媒体村奥运媒体村会媒体村的所有房间已全部预订出去。奥运结束后,将改造成商品住宅销售,地层裙房为商业配套服务用房。北京奥运国家会议中心由北京北辰会议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承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总建筑面积53万m2,其中会议中心主体建筑27万m2。奥运会期间将提供临时比赛场馆,以及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和主新闻中心(MPC)用房;奥运比赛后,该专案将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了具有国际会议、商务交流、贸易交流、酒店、商业及娱乐休闲等功能的符合新世纪标准的综合设施,成为北京举行国际性会议、综合展示等活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能够满足多种公共活动需要的大型公共设施。
2.3 旅游资源
北京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发展了北京乃至我国的旅游业。这不但表现在它能有效促进入境游客持续猛增,还在于它能迅速提升举办城市和国家的旅游品牌形象。在申请成功到举办的多年中,举办地北京将成为全世界五大洲注目的焦点,巨大的聚焦效应,成为举办城市北京乃至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佳传播载体。
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媒体大军的高强度、高密度采访报道,传播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由于北京奥运会是一项重大的综合工程,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北京市旅游业的软硬件水平,极大地改善北京市旅游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北京奥运旅游资源是北京奥运会的副产品,但却意义深远,将成为北京奥运经济后续效益的重要来源。
北京奥运旅游资源是由环境资源、形象资源和游客资源共同构成的。因此,也可以说北京奥运旅游资源是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形式,并体现了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间的互动关系。北京奥运环境资源作为有形资源是形象资源和游客资源形成的基础。北京乃至亚洲,原本就是美丽的风景旅游胜地,随着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其环境资源也进一步优化。形象资源建立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并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宣传造势而不断地得以深化。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后续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是来源于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周密策划和部署,而所有这些奥运旅游资源,能否在赛后发挥后续效应,为更广泛的群体带来超越奥运会本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北京奥运会的旅游资源形象,提高北京乃至中国的旅游服务质量,带动旅游行业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2.4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知识产权、门票销售、电视转播权、纪念品销售等多方面的内容。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高权利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根据《奥林匹克》第19条的规定,“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无限期的组织,以协会的形式具有法人地位,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截止1998年12月,国际奥委会共拥有200个成员国或地区。奥林匹克标志是国际奥委会所拥有的唯一财产。奥林匹克标志是奥运会乃至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象征,是奥林匹克精神极为重要的载体,它包含了设计人的智力创作和奥运会的筛选,是一种劳动成果,非经权利人许可,他人不能使用。获得权利人授权使用许可的,必须在许可使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期间内使用奥林匹克标志。
按照中国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之规定,奥林匹克标志是指:“第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第二,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专有名称;第三,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第四,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第五,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称、徽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标志;第六,《奥林匹克》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与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标志。”概括地说,奥林匹克标志的表现形式可分为4类:一是平面图案或三维图形类,如五环标志、五色中国结标志(奥申委徽记)、五环长城徽记等;二是专有名称类,如奥运会、奥林匹克等专有名称;三是文学类,如奥运会口号、奥林匹克格言等;四是其他表现形式,如会歌、会旗等。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指国际奥委会、各国奥运组委会和经合法授权的被许可人,对于奥林匹克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享有的专利权利。像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一些奥运标志,凝练地概括了奥林匹克运动在长久历史中积累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构成奥林匹克运动的信誉基础及其社会价值的精华。因此在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显现出日益增长的市场价值。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利用奥林匹克标志进行市场开发活动,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的重要收入来源。从历届奥运会看,奥林匹克知识产权都转化为巨大的无形资产,成为解决奥运会经费的主渠道,约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7]。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体育知识产权资源,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实际所有者是国际奥委会,在举办奥运会期间及之后,举办者也可与国际奥委会分享一定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8]。 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知识资源是在探索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北京奥运会规模盛大,涉及面广,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整个过程中,动用的人力也是空前的。很多组织和组织成员从申办到筹备到举办,自始至终参与其中。由于一系列的活动有相当的关联性和传承性,他们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证实了我国人民承办奥运会经验的有效性,因而成为值得推广的知识,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人们的知识资源。更重要的是,参与北京奥运的人们通过奥运会获得了具有整合性的技能,锤炼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智慧,因而成为不可多得的智力资源。对于北京奥运资源的后续利用而言,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些主办机构,如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一些学术机构,如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一些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建设的企业,都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的载体。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后续利用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5 精神资源
北京奥运会的精神资源包括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敬业精神、体育精神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亚洲人民,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是巨大的。北京奥运会提供前所未有的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而它的成功举办则向人们昭示着一个协同合作的社会所能释放的能量。当奥运会的历史融入中国人民的记忆,成为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无疑化作一个社会的粘合剂,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由此得到升华。
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的组织是一个漫长、细致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者的无私付出和全情投入,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体育精神同样适用于奥运赛场之外的努力。北京奥运会的经历造就了一个民族,造就了民族精神,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支持,成为中国人民,北京市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资源。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历史,更是现实。它留给人们的资源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各类型的资源,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相互交织着,相互促进着,累聚起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珍视的财富。
3 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战略构想
3.1 统筹规划、实施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长期系统战略
战略规划的时间应涵盖奥运会筹办期、举办期和后奥运会时期,特别是对后奥运会时期资源设施后续利用问题应予以专门的关注,在投资新建设施之初就应该考虑其远期市场前景,对可能带来后奥运时期利用不利的资源设施,可以考虑采取修建临时性接待设施,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等措施来尽量避免新建。特别是奥运后期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点,但绝不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全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景点的建设只是旅游系统的初期建设,旅游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才是旅游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要从宏观上重视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系统开发战略。
3.2 保护北京奥运资源,科学开发,重视奥运资源危机管理,实施扩散管理战略
在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奥运资源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保证不因奥运资源的开发而破坏自然环境,使奥运资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奥运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坚决避免在商业利润的吸引下对北京奥运资源的浅表开发甚至畸形发展。奥运精神资源商业化往往只重视利润而忽视开发产品的奥运人文内涵,对北京奥运会资源短期利用行为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坚持北京奥运资源的地域性、朴实感、亲切感。奥运会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型赛事有着相当的敏感性,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其后续效应的发挥也将继续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防范及管理机制来规避风险。既然资源系统内的关联组织应该进行合作,所以北京奥运资源系统内的组织主体应该突破组织边界,进行扩散管理。通过企业外部的扩散管理,可以使经济组织之间形成明确稳定的契约关系或合作关系,提高信息对称度,降低市场营销成本,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机会损失。
3.3 建立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三维测量模型,为制定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战略提供决策服务
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是资源目的地决策、满意度、大众意愿及推荐意愿的直接先导,也是资源目的地形成竞争优势、应对空间竞争的最有力工具,对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因此,如何科学测定和评价资源目的地形象,建立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三维测量模型,为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战略提供决策服务是实现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发展战略的关键。综合考虑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测量方法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即从实际形象、发射形象及感知形象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构建一个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三维测量模型,并通过差距对比寻找营销启示,利用有效资源提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三维测量模型见图1。
图1展示了北京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三维测量模型的具体测量内容和操作方法。在此模型中,测量着眼点有3种:(1)实际形象,指奥运资源目的地自然人文条件、奥运资源产品现状等客观现实,包含有形和无形成分; (2)发射形象,是奥运资源目的地对本身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有选择性地对各种资源参观者进行传播的代表性形象,集中表现为目的地相关信息的综合; (3)感知形象,是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受众通过信息接收或参观游览经历对资源目的地形成的期望或印象。三者密不可分,实际形象是发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源泉,两者在其基础上形成但又不一定与之完全一致;发射形象是目的地实际形象与感知形象间的媒介,起到连接、过滤、修正的作用,同时目的地有意的发射形象也是其希望受众形成的感知形象;感知形象是目的地现实与相关信息的综合作用结果,是形象主体对实际形象与发射形象的主观反映。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目的地形象必须打造和维持具有独特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可以通过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评价标准来体现。图2反映了北奥运资源目的地形象后续利用定位主题口号作为品牌设计的重点内容及对资源目的地形象核心定位战略反映,为北京奥运资源品牌后续营销工作策划提供理论依据。
3.4 保持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平稳发展速度
悉尼奥运会的赛后资源利用被称为“最好的一届”。这为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合理安排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建设的进度和规模,做好奥运资源赛后利用和资源品牌的持续开发,积极防范和规避潜在的奥运资源低谷风险,保持奥运资源前后平稳健康发展。
3.4.1 注重奥运
场馆资源后续利用效果。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奥运场馆资源及配套设施资源的相关功能,承办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大型会展活动,实现场馆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带动周边商贸、餐饮、酒店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奥林匹克中心区形成。目前最重要的是降低场馆利用不足导致资源闲置的风险。奥运会后,北京将迎来包括国际马拉松、2009年升级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一些列国际赛事。北京还应继续加大努力,大量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以使奥运场馆得以充分利用。
3.4.2 充分发挥奥运资源的集聚效应,以完配的基础设施资源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从2007年到2009年,北京市政府将每年拿出5亿元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六大体育功能区,即:国家体育场馆、水立方等奥林匹克中心区;以五棵松体育场馆为核心的球类产业功能区;以体育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的龙潭湖体育产业园;顺义水上乐园和跑马场为核心的东部体育功能区;以昌平区的铁人三项基地为基础的户外活动功能区;大兴、亦庄和丰台在内的南部体育功能区。这一切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3.4.3 充分利用奥运会的旅游资源形象展示功能,积极发展北京乃至我国的旅游业
历史的经验表明,历届奥运会后唯一保持增长的就是旅游产业。在这方面,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的举措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加强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品牌后续利用持续开发,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结合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后续利用主题,开发新的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把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品牌后续利用的持续、深度开发出来,提升我国旅游企业
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北京奥运特色的奥运旅游经济增长点。
3.4.4 注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整合利用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繁荣的场馆资源、基础设施资源、旅游资源、 知识(智力)资源、精神资源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资源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北京奥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更好地产生协同作用。因此搞好北京奥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调节,加强对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社会学和经济学走势的动态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搞好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引导,有序启动重点奥运资源后续利用工程建设,保持奥运资源前后社会和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平稳。
3.4.5 利用奥运资源,谋求长效资源优势
根据“十一五”时期我国和主承办城市北京及协办城市青岛、香港、上海、沈阳、天津和秦皇岛发展的特点,合理把握规划实施的阶段重点和建设节奏,动态地开发和利用奥运资源,谋求长效的资源优势。2008年前,主要围绕办好奥运会,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2008年后,主要围绕推进奥运资源发展战略重点转移进行安排,保持奥运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稳健康发展。要制订实施好年度发展计划,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进度要求和具体政策导向,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地得到落实。根据北京奥运会主承办城市和协办城市空间战略调整、功能完善的需要,着重组织实施好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体育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综合服务配套能力,提升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的有效形象,使北京奥运资源后续利用不断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3.
[2] 刘芳美.奥运旅游影响机制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2006,27(9):132-136.
[3] 方千华.北京奥运对高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
[4] 吴怡.悉尼奥运资源后续利用研究及其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J].体育科研,2007,28(1):19-22.
[5] 陈剑.奥运经济:北京的创新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1):17-21.
[6] 胡浩.现代奥运会对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扩展影响的研究评述――兼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借鉴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7,(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