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骨伤科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

第1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qi Huayu Decoc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rthopedic trauma.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230 cases(6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50 cases of frozen shoulder, 5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7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Yiqi Huayu combin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rthopedic trauma; clinical application; Yiqi Huayu method; efficacy

骨伤科疾病是人体皮肉、气血、筋骨和脏腑出现疾患的症状。由于手术对骨伤性疾病的疗效不明显且创伤比较大,人们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视角转换到中医药调理。益气化瘀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针对气血亏虚而又有瘀血等难治性骨伤疾病及其他疾病。医学家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内伤的着重点是调理经络,外伤的着重点是筋骨[1]。然不管是内伤还是外伤,气血的调理不离其宗[2]。该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部分骨伤科患者,现主要将骨伤科骨折和脑部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颈椎病60例,肩周炎50例,强直性脊柱炎50例,腰椎间盘突出70例)共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颈椎病:男38例,女22例,年龄34~73岁,平均(46.67±5.38)岁;肩周炎: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4岁,平均(47.37±5.48)岁;强直性脊柱炎: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5岁,平均(46.37±5.28)岁;腰椎间盘突出:男42例,女28例,年龄35~75岁,平均(45.37±6.48)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化瘀治疗,其方法为:针对每种患者的症状,采用相对应的传统中药组方或者验方,治疗1~3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的疗效,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判断患者是否有淤血块以及血块的消失程度[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数×100%。

1.4 y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体有效率

观察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2.2 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P

2.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

2.4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

3 讨论

在我国,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于骨伤病的认识深刻,治疗方案独特有效,《黄帝内经》中对于骨伤病用血气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记载:“入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为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以行[4]”,详细清楚的记载了人体的每个部位与血气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骨伤病的病因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外治、内治、导引、针灸以及手术等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均有独特之处。

《医林改错》中记载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人们自古以来都特别重视活血化瘀的研究。最初人们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损伤,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益气化瘀法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的价值。一般而言,骨伤科损伤分为实证阶段和虚证阶段,实证阶段时间较短,虚证阶段比较漫长而持久。患者的气在虚证阶段会有很大的消耗,使得症状加重。实证为标,虚证为本,标本兼治,才能根治[5],认识到病因,古代的医学研究者们总结出了很多的验方和古方,被传承了下来,例如,对于脑外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安脑汤[6]、对于创伤性休克和骨折效果明显的逐瘀承气汤和益气化瘀止痛方以及固本宣痹汤[7]等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辅以卧床休息以及营养补充,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研究显示,对于骨伤病中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合并有骨折和内脏损伤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有学者[8]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益气化瘀补肾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患者症状及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2.50%。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益气化瘀法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大幅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金海, 王晶, 叶洁,等.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5):1074-1080.

[2] 王晶, 董芳芳, 李晓锋,等.益气化瘀方减轻HIF-1α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J].中国骨伤, 2013,26(6):486-492.

[3] 胡波, 唐德志, 赵永见,等. 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Caspase3/7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12):73-75.

[4] 薛纯纯, 王利波, 李晓锋,等. 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异位软骨内成骨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5):1942-1946.

[5] 白玉, 李沛.郭春园教授治疗骨伤病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6):39-41.

[6] 孙贵香, 郭艳幸, 何清湖,等. 平乐正骨起居有常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九)[J]. 中医正骨, 2013, 24(3):73-77.

[7] 蒋云霞, 胡志俊, 唐占英,等. 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74-77.

[8] 陈媛.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40例[J]. 河南中医,2015,35(1):84-85.

第2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步入临床、转变角色的重要阶段,是理论学习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关键时期。该文结合该研究者的工作实际情况,从实习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24-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产、文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全国中医正骨教育执牛耳者,自1956年建院以来,历经半个世纪,洛阳正骨医院以不同形式的正骨医术课堂为国家培养出不同层次的正骨人才5000余名,教学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该研究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长期从事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临床教学、实习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从实习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 影响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原因

1.1 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

作为骨伤科人才培养主体的中医类高校,大多数仍将学生理论教学作为工作重点,在教学实践中,直接反映为教师重完成教学任务,轻临床教学。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无可厚非,但在长期“填鸭式”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堆积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学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致使学生进入医院进行毕业实习时,由于接触临床过晚,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缺失及医院临床工作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往往会使得学生手足无措,无法实现由“学生向临床实习医师”身份的顺利转换,十分不利于中医骨伤人才的培养。

1.2 医疗环境改变,动手机会减少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加之社会舆论导向的误导,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患者拒绝实习医师的正常医疗活动,拒绝担任为医疗教学服务的角色,导致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实习接触病人机会减少。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的执业权利和法律责任均做了详细的规定[1]。为最大限度减少纠纷,教学医院、科室或带教老师或多或少会限制实习学生的医疗活动范围,使得实习学生成为诊疗活动的旁观者,很多时候做一些书写病历,粘贴化验单、跑腿之类的工作,得不到临床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

1.3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医师带教意识薄弱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执行力的前提保障。目前,很多中医类实习医院还存在着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完善的实习生教学大纲,缺乏科学合理的临床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缺少临床教学工作的督查和考评等,这些制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实习质量。

同时,繁忙的临床工作及临床教学工作不与职称晋升、个人收入挂钩,使得临床医师带教热情不高,将带教当负担,使得带教质量无法保证,也损伤了实习生的学习热情。

1.4 规范化培训缺失

中医骨伤特色在于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2]。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应用。但目前很多医院都存在对实习生着“重使用,轻培训”的管理现状,学生难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何谓“筋骨并重”、何谓“内外兼治”,只能在观摩老师的医疗行为中自我摸索,实习生诊疗水平不言而喻。

1.5 就业与考研压力的影响

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医疗单位对中医骨伤专业毕业生的歧视现象,医疗行业对学历要求的趋高性,使得实习生不得不关注考研和就业问题。为了争取充分的复习考研时间,实习生以各种理由逃避实习,考研结束后,接踵而至的就业招聘会又使得实习生为谋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而奔波,更无暇顾及临床实习。因此,实习时间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实习生临床操作机会的减少,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2 提高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

为提高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洛阳正骨医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满足时代需求、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中医骨伤科人才。

2.1 帮助学生转变实习态度,正确处理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现有就业环境中,就业单位之所以对中医骨伤科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很大部分原因与中医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操作能力不足有关。因此,帮助学生调整实习期心态,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1.1 讲授“平乐正骨”流派传承史和院史实习生入院的第一课便是了解“平乐正骨”流派传承史和院史,从历史入手,在心理层面上帮助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懂得自己作为洛阳正骨医院的学生将要继承的是怎样的厚重文化和技能。以此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使命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1.2 帮助学生端好“实习与考研就业”两碗水具体而言,在实习生进入备考期后,医院教学部根据不同考研阶段邀请在读研究生、导师给学生进行考研复习、报考、面试等相关知识的讲座,帮助实习生理清思路,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并为实习生配备了考研复习教室,在考试前给予适当假期,用以专心备考。同样,对于面临就业的实习生,教学部举办就业指导课,完善就业信息传达渠道,并指导实习生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自身情况进行择业。这些措施都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实习生正确处理考研、就业与实习之间的关系,既提高了考研率取率,又保证了就业率,同时尽可能少的耽误临床实习时间。

2.2 重视岗前培训,为学生实习期打好基础

临床实习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临床实习,实现医学生角色转变,岗前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医疗事务和医院管理制度教育、医患沟通、基础操作、无菌技术和感染控制教育及实习生管理规范教育等内容,采取实地参观、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及实践操作等培训形式。

2.2.1 强化基础操作能力在岗前培训中,医院非常重视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基础操作能力的培训。具体做法为参照国家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结合医院自身特色,制定编写训练大纲及临床技能考核办法,所有实习生在进入科室前必须通过外科洗手、外科换药、打石膏、绑夹板、推拿按摩手法、穿脱隔离手术衣、穿脱无菌手套、术前消毒铺巾、换药术、缝合术、骨伤科临床辩证用药等内容的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临床科室实习,直至全部通过考核方开始临床实习[3]。这些措施的实行不仅能够强化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更能规范实习生临床实践行为,减少或避免因操作失当引发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2.2.2 提升病历书写能力书写一份规范的详尽的完整的病历是临床医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它代表着临床医师的业务能力水平。而病历作为医疗纠纷鉴定的重要文件,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之一[4]。岗前培训中,医院通过开展《医疗文书的书写与管理规范》讲座,由医务部选派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医师给实习生进行培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范,顺利完成成为合格医生的第一步。

2.2.3 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不当或不足是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5]。实习生因其年龄较小,临床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及较差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属于易与患者及家属发生矛盾的高发群体。在岗前培训中,医院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诊疗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及不同的需求整合自己的语言,做到充分了解患者情况,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解惑答疑,靠自身的能力,赢取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2.3 强化“平乐正骨”特色实践技能培训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熟练地掌握外科基本功[5]。为了强化实习生学习与传承中医骨伤特色诊疗技术,医院专门开设了《平乐正骨技能实训》课程,主要讲授平乐正骨检查手法、复位手法、治筋手法、固定方法、功能疗法及西医临床操作技术等内容,由医院正骨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学生通过视频、PPT等形式开展课堂理论学习,通过手法整复示教室和手术示教室示范教学、分组模拟练习等形式开展实践技能操作学习。

2.4 加强带教老师管理,提高带教质量

带教老师对带教工作的重视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培养质量,为杜绝带教老师不作为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医院逐批开展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职责,灌输“培养学生,人人有责”的观念,并将带教考核结果与实习生科室分配相挂钩。对于带教水平高、态度好的医师,教学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同时在各科室设立带教工作负责人,每年教学部有计划的组织带教老师与中医药高校和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等教学活动。目前医院也在逐步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

2.5 规范带教制度,严格出科考核

医院建立了主治医师带教制度,鼓励带教老师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执行中医骨伤临床路径教学法。医院制定了实习生手册,在对学生实习期间着装、文明用语、实习纪律、转科要求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外,要求科室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并填写指导记录,学生出科时对其考核。实行采取双向考评制度,学生和老师对教师带教能力及学生实习表现进行互评,确保学生实习质量。

2.6 完善教学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

医院明确院领导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设置教学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实习及后勤管理工作。单独成立教学党支部,专门指导在院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经常以教学党支部为单位,积极开展各项文体、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6]。

制度建设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有章可循,是教学有序、教学质量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基础。目前,洛阳正骨医院已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进修生教学管理制度,仅实习生管理制度就涉及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住宿管理制度等五个板块的19个子制度,这些制度有力的推动了医院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医骨伤科人才培养单位应不断总结工作的不足,充分发挥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优势,将医院的优质资源用于学生的培养上,多为国家培养符合时展、塑造出复合型、实用型的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生,实现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曹晓瑞,朱庆生,朱锦宇.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10,23(6):1570-1571.

[2]李盛青.培养中医骨伤特色人才的探讨册[J].中国医药导报,2007,4(6):171.

[3]王彬,牛伟刚,张向东.关于中医骨伤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的几点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70-171.

[4]杜瑞凤,吕维杰,张萍.重视病历书写,应对医疗纠纷[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70-173.

[5]郭翔,倪斌,谢宁,等.医学生临床实习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305-306.

第3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医骨伤科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13-02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很强。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呆板教条,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要使之成为现实,则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是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媒体与各学科教学过程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共同构建新型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并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真正落实高校学生创造性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医骨伤科学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通过网络及时获取知识和保持长久的记忆,笔者认为应当实施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对策。

1 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的教学对策

培养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伴随着网络信息的进入而改变,学生由被动地从教师及书本的教导中获得知识,转变为通过网络主动去搜寻想要获得的知识。比如每次下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出下节课中医骨伤病的相关知识点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带着极大的探索问题的欲望,注意力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去;而且也为学生设立了问题的情境,增强了临床思维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想更为灵活,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了解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并有效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网络可以用来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培养高校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在社会结构和科学技术的重大改变下,要求高校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要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和控制整个学习进程,自我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

2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对策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对策听起来是一个传统没有新意的话题,而且与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通过更深入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课堂教学取得成功,就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且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发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成为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正是因为这样,笔者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对策摆在这里,是想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作用。激发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建立生动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人机交互,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实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模式,并且可以实施及时反馈。这种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对于高校教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类似用游戏的模式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大学生产生十分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欲望,进一步形成学习的动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接受生动、形象的具体教育,从中学习认识、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环境,有限的教学时间及有限的病例数量,常使教师陷入困境。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从多媒体中得到有关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动画等各种形式信息的内容,这些形式的内容绝大多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过去在讲解某个部位的骨折时,局部解剖、移位机理、手法整复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常使学生感觉枯燥难记;现在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每种疾病相关的三维立体局部解剖彩色图像,既清晰生动,又新鲜有趣,仅花5分钟就解决了过去课堂板书10分钟还讲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讲课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积极主动学习的热诚。

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构筑优良的心理情境 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信息发达、网络遍布的时代,计算机越来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得人们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但是研究表明,计算机与人的人机交互模式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情感交流的。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更是应该注意较多地运用鼓励和赞扬的方法,为大学生构筑优良的心理情境。

比如对于典型病例的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教师可以课堂上先在一位模拟病人的学生身上做标准示教,然后其他学生按照教师的手法和强调的要点重复操作。针对学生练习操作暴露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及时纠错,并且因势利导,鼓励赞扬。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促进案例式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教学对策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以往多采用先上理论课、再到临床见习的策略,使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也造成理论知识与临床诊疗思维的割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意识差、创新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以致教学效果差,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主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强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将案例式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视频制作技术、图形图画编辑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视频教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精彩地设计教案、视频资料、幻灯片、临床病例讨论资料[2]。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手段多样化,运用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展现教材理论,授课形式生动,课堂气氛活跃,缩短临床与教学的距离,从而使教学由单调化转为多元化,充分体现出系统性、大信息量、多角度的教学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横向联系各种课程的知识网络,切身锻炼临床思维,发现问题,开阔视野,强化临床基本功。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中医骨伤科学课程的有效融合为高校教师构建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在校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形式,形象十分生动,并且灵活多变,一改传统的呆板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大学生积极主动汲取知识的欲望,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大学生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探索在信息技术与中医骨伤课程融合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对策,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证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状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71-03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进行犯关节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又名骨关节病(Osteoarthrisis,OA)、退行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病[1],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2]。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及激素水平、肥胖、地理环境、种族、骨密度、营养、遗传、免疫、代谢、职业、创伤、生物力学、吸烟、饮酒及日常生活习惯、运动方式、高学历等因素有关[3]。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2]。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好发部位,以女性发病为主,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肿大,无力,活动障碍并可有骨摩擦音(感),后期可有关节畸形等。有报道认为,膝关节有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者,50岁以上的人群有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可达100%,但其中有临床症状者约15%~20%(男性约15%,女性约22%)[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sis;简称KOA)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患者因此而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问题愈发突出,这也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膝骨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名没有确切记载,但许多著作中对部分相关疾病的描述与之颇为相似。《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偻俯,筋将惫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惫,形体皆极”。《素问·痹证》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从四时受邪部位分别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灵枢》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矣”。《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袭之。”明清医家在理论上对病因病机开创性的发展出“骨实则有生气”、“痹有瘀血”、“久病入络”等理论,从而对骨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5]。《证治准绳》亦云:“有风,有寒,有闪挫,有瘀血,有痰积,皆实也,肾虚其本也”,提出膝痛为本虚标实,对后世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6]指出:“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总之,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即人至中年后,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或长期劳损,导致经络痹阻,骨脉瘀滞,不通则痛。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邪入侵,痰浊内蕴,瘀血阻滞经络为标,即“本痿标痹”。

2中医证侯分类研究现状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等3型。卫生部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本病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以及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三型[8]。全国规划6版教材《中医骨病学》则将本病分为:邪实证(包括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正虚证(气虚亏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痰浊)证(包括疲血留滞、疲痰凝结)[9]。此证候分类方法种类齐全,囊括了多数其他征候分型。二十一世纪新版教材《中医伤科学》对该病的证候分型为肝肾亏虚和慢性劳损(早期补气血,晚期养肝肾)。刘向前,姚共和[10]将其分为肾阳虚证、瘀阻脉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痰湿阻络证、湿热阻痹证、风胜行痹证。而路志正等[11]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瘀血阻痹、肾虚骨痹、阴虚内热等证型。尚天裕[12]等认为本病是痹症中的特殊类型,认为本病因于气血虚怯、辛苦失度、肾阳不足,辨证分型为:血虚风入型、劳损感邪型、和阳虚寒凝3型。韦贵康、施祀等[13]亦认为本病是痹症之特殊类型,每因气血不足、劳累失度、肾阳不足而致,遂分为血虚入侵、气血亏虚型、阳虚血凝3型。刘洪旺等[14]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张建福[15]将本病分为6型,寒湿阻滞型、湿热蕴结型、气虚血衰型、肝肾亏虚型、热毒内攻型、瘀血蓄积型。王承德等[16]辨证分型为肾虚髓亏、肝血不足、肝阴亏虚、寒凝瘀阻、气血两虚、肾虚血瘀。叶芳等[17]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曹晓光等[18]辨证为肾虚血瘀。蒙昌荣等[19]辨证分型为肝肾亏虚、瘀血阻滞、寒湿阻滞。李民,李西海等[20]认为该病发病中有着复杂的机理和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肝肾亏虚为基础,此外还有血瘀、脾虚、痰湿等重要环节,实乃杂证。以虚为本,兼痰、瘀之实,属本虚标实之痹、痿兼证。杨锦华,曹惠英等[21]制定了中医辨证要素计分诊断标准,证候类型为:肝脾肾虚血瘀、肾阳亏虚血瘀寒湿、肾阳虚肝阴虚血瘀、肝肾阴虚血瘀。戴七一等[22~24]分型为寒湿阻络、湿热阻络、肝肾两虚、瘀血阻络、混合型。吴林生等[25]根据本病的证候表现,将本病分为7种痹证,即行痹、着痹、痛痹、热痹、瘀痹、郁痹、虚痹。邓氏等[26~27]则从其“本痿标痹”的病机出发,认为其缓解期多见肝肾不足,或夹有瘀阻脉络;急性期发作期,多见湿热下注或风寒湿痹;具体分为4型:肝肾不足(或兼有瘀阻脉络)、气血虚寒型、湿热下注、风寒湿痹四型论治,其中风寒湿痹型因风寒湿邪偏重不同,又分为行痹、着痹、痛痹3型。郭建刚[28]则综合各家辨治经验将膝关节炎分为7型:①血虚寒凝型;②血瘀寒凝型;③肝肾阴虚型;④血瘀痰湿型;⑤肝肾亏虚型;⑥肝肾亏虚和风湿痹阻型;⑦肝肾亏虚和瘀血痹阻型。宏树臣[29]则按病变特点分初、中、晚3期论治,初期重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方用化瘀定痛汤;中晚期以养血荣筋,补益肝肾为主,佐以温经通络,理气散结,方用化瘀温经汤。娄玉钤[30]、王少山、朱卫星等[31~32]亦主张分期辨证,认为初期证多瘀血阻络,中期证属肝肾亏虚,后期多为气阴两虚。娄玉钤[30]主张膝关节骨关节炎应按伤筋证、伤节证、节粘证辨证推拿治疗。周文全等[33]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将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肾亏虚、骨节劳损、寒凝瘀阻、骨质增生、虚夹痰瘀、骨节僵硬等证型。姚琦[34]采用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亏虚为主,兼有风寒、湿热、瘀滞的分型方法。王玲[35]在临床上采用风寒湿痹、风寒热郁、痰瘀互结的分型来指导临床。陈基长[36]认为肾虚贯穿于膝骨性关节炎疾病过程始终,以肝肾亏虚为本,血脉不利为标,治疗当以补益肝肾,益气行血为主要治法。陈庆真[37]认为肾虚血癖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肾阳虚、疲阻脉络、肝肾阴虚、寒湿阻络为膝骨关节炎的常见证候,脾肾阳虚、痰湿阻络证、肾精亏损、脾虚血亏、湿热阻痹证为膝骨关节炎的可见证候。刘志豪等[38]认为肾虚血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风寒湿痹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为常见证候。

3小结

综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就其现状而言,己有的证型证候诊断标准主要来自部分专家讨论和集体研究,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型标准,主要是因为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一致,以及个人经验各有偏重,导致临床证型证候分类极为混乱,或分型论治,或分期论治、或辨病专方主治,亦或主方随证加减论治等。因此,规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显得至关重要,这将为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吴岳嵩,张春才.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沈培芝,石印玉,陈友红.强筋方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0~13.

[3]王新军,沈明秋,刘俊昌,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研究现状[J].新疆中医药,2011:29(3):77~80.

[4]邓晋丰,钟广玲,刘金文.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设,2005:282.

[5]肖林榕,郑红.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临床理论的发展[J].中医文献杂志,2003;(2):10~12.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2.

[7]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349~353.

[9]袁浩.娄多峰,等.中医骨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62.

[10]姚共和,刘向前.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9):23~24.

[11]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0~611.

[12]尚天裕,董福慧,等.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18~420.

[13]韦贵康,施祀.实用中医骨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24~627.

[14]刘洪旺,刘志刚,孙宝金,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中医辨证施治[J].中国骨伤,1997,10(4):27.

[15]张建福.骨质增生病的中西医诊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9.

[16]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0~765.

[17]叶芳,叶胥华.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81 例[J].陕西中医,2005:26(12):1302~1303.

[18]曹晓光,唐勇,王冠军,等.从肾虚血瘀论治膝骨性关节炎[J].陕西中医.2009:30(11):125~126.

[19]蒙昌荣,李滋,樊莉等.针刺治疗不同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 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83~1084.

[20]李民,李西海,梁文娜,等.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病理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9,40(2):22~23.

[21]杨锦华,曹惠英,冯仲锴,等.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J].中医正骨,2005,17(7):19~21.

[22]戴七一,杨泽贤,欧国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与疼痛的关系[J].中医正骨,2010,22(2):7~11.

[23]戴七一,张坤赐,陈秋顺,等.膝骨性关节炎分型与体重、病程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7,19(2):19~20.

[24]戴七一,刘百玲,韦家宁,等.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型与性别、年龄的关[J].中医正骨,2007,19(10):12~13.

[25]吴林生,金嫣莉.中药及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1993,34(12):742.

[26]邓晋丰,钟广玲,刘金文,等.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2~289.

[27]邓晋丰,刘金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1~ 274.

[28]郭建刚,冯坤,赵移珍,等.中药内服治疗骨性关节炎新进展[J].中医正骨2002,14(4):54.

[29]宏树臣.中医指针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骨伤,1998,11(5):23.

[30]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8.

[31]朱卫星,韩玉范,李成军,等.五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14~15.

[32]王少山,张世华,邱红明,等.骨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38~360.

[33]周文全,李祥国.中医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0~941.

[34]姚琦.中医辨证论治膝骨性关节炎6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07.

[35]王玲.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0):30.

[36]黄枫,郑晓辉.陈基长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6):11~12.

[37]陈庆真.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侯规范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5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是由教师课前提供案例材料,即把案例内容原原本本、形象具体地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查书、独立思考、分析研究案例、寻求解决的方法、提出诊疗方案、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参加,引导集体讨论。教师把学生的意见分析、归纳、综合,温故知新,最后提升为理论认识,完成对某一临床病种的学习,再提前介绍下一病种的案例,如此循环不息。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不同,不再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与一般的按知识体系讲授过程中开展局部的课堂讨论也不一样,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临证思考的周密性。

2 案例教学的意义

2.1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书面知识,机械地背诵概念,而是设想自己置身于临床实践中,身临其境地了解病人的病症,运用前期已掌握的知识,认真寻找“案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有疑问、有困难时,会主动翻书,查资料,分析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不再是给学生们提供现成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假设、提问、提示,灵活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路,剖析案情,从而理解案例的真正教学含义,使理论知识变得可以感知、容易理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如古人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而取得事倍而功半的教学效果。

2.2 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中医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法中重要的原则。目前的中医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见习、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们接触临床较少,所学到的中医理论知识基本是抽象的,难以到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去验证,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把病案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临床实践,在分析、讨论、判断案例中,找出某些规律,升华到理论层次去认识,有利于理解、巩固书本知识,也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相关问题的需求,而这也正是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案例教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缩短了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们能够早一点、多一点参与临床实践,发挥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及必要性。在学习中,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主动地去探求未知的理论。

2.3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案例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们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案例教学把临床上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参与分析思辨,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设想,无疑会大大地锻炼了他们的临床辨证能力。通过无数个这样案例的教学,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开卷了然,临证茫然”的半成品,而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成品,出了校门,马上就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受到医院、病人欢迎的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 案例教学在骨伤科教学中设计与运用举例

3.1 准备阶段

实行案例教学中,以基本完成4年基础课学习的2004级本科班为案例教学对象,选取临床最常见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为讨论病例,教师事先(前一节课最后的阶段)将案例的文字描述、病人外观图片、各部位的X线片整理打印好交给学生,每人一份,并指导学生分组,结合本案例由浅入深地提出3-8个问题(估计3课时能完成的教学量),并列出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在下一次上课之前(一般要有5天的时间)做好案例讨论准备。老师也需要预先做好功课,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方向,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歧见,做好解答疑难问题的资料准备。

3.2 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可采用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言方式。在此之前各小组对教师的问题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一些学生已写成发言稿,此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对整个程序的控制很重要,可稍作引导,如“为什么此类骨折多发生在小儿?”“此病有哪些疑似证要鉴别?”“临床检查要点抓什么?为什么要抓这些?”“中医分型的意义何在?”“神经损伤应有何表现?”“治疗方案应如何确立?”每个问题在小组发言后让同学间相互补充、交流。教师的作用是掌握时间、把握方向,使思考探求向深层切入。

最后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讨论作小结归纳点评,使学生在本次案例学习中,既学到了骨伤科学常用的诊治方式和临床碰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又懂得在实践中应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4 讨论

4.1 案例教学各阶段的规范化要求

案例教学法如能正确使用,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教学效果,但它能否出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目前也有一些正在尝试案例教学的报道,还只是散在的,不自觉地应用,缺乏计划性, 因此要使案例教学变成教师教学中的自觉行动,就要研究案例教学法,使它具有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才能使案例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规范化要求有以下几点:①案例选择。一定要选好符合教学大纲的案例,临床常见,病证诊断明确,形体征候明显可鉴,治疗方案较公认的。②教案撰写。即编写详细的授课计划,充分准备案例相关的补充材料,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分层次,预先设定,多设备选;介绍给学生的参考书,应该是较新、较权威、较适合于学生水平的,老师要事先熟悉其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会影响老师的形象。③课堂掌控。包括事先周密细致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课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接受能力、课时长短随时加以调节,把握时间和方向,避免学生讨论纠缠于某些无意义的牛角尖问题而浪费时间,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作出反应,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以肯定、鼓励,不恰当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搜查资料、阅读书籍"、分析思考、准备演讲、参加讨论、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教学体验中,经历临床辨证思维的全过程。④全面总结。老师要余留10min时间用以归纳,按临床思维的逻辑规律把问题和知识点串起来,以使含糊的概念得以清晰,以往的知识得到强化,新经验得到疏理。最后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总体的锻炼。

4.2 案例教学的对象和时机

班级人数以30-40人为宜,大班宜拆细分班,班内再分小组,分组不宜太多,否则课堂难以调控。案例教学适宜在高年级进行!,因为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第四年已完成临床各科基础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进入临床前进行是最合适的时机。案例教学的实施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在第三阶段仍是恰当的方法。

4.3 存在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缺乏现成的教材和有经验的老师,所以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医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尤其是更新教学观念,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意识!,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各层次,各年级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舒涛.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19.

第6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手依从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09-01

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如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了影响患者安全、增加医疗费用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阻碍高新技术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1]。大量的研究表明[2],医务人员其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研究调查分析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提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9月~2013年12月间基层医院内科、外科、骨伤科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根据我国卫生部多颁布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卫生手消毒指征以及是否使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者速干含醇消毒剂消毒双手,由院感科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选派专门经过培训的护士长负责,采取现场随机抽查的方法,对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3 讨论

3.1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原因分析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最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有效的手卫生能够降低大约25%~50%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但是手卫生同时也是最难的规范之一[3]。有报道显示[4],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在操作后高于操作前,表明医务人员具有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但是手卫生对于医院感染的影响的认识不足,并且对于保护患者的意识不足。在本研究调查中,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外科的手卫生依从性最高,而内科依从性最低。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主要为:①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并不认为护理不同患者、查房等接触患者皮肤均可能造成手部的感染;②基层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不为配备方便的速干手消毒剂;③内科患者较多且人员较杂,内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繁重,导致手卫生工作落实较差;④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够严格遵守洗手指征;⑤使用皂液洗手对医务人员皮肤的损伤也是造成手卫生依从性降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2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以下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①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认识,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相应的强化培训工作,院感科人员则加大对于医务人员日常提醒的力度,在医院范围内创造一种重视手卫生的氛围,以此改变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态度;医院可印制口袋书籍,将洗手的指征以及洗手的流程印制成册,便于医务人员的学习与掌握;院感科不定时至各科室进行抽查,同时将抽查情况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②完善基层医院手卫生设备,在院区走廊等处配备方便可及的速干手消毒机,从而使得手卫生能够触手可及,以此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③在每个科室的洗手池旁边张贴六部洗手流程图,从而便于医务人员的掌握。④统计每月科室手消毒机的消耗情况,并将其与科室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从而起到督促医务人员落实手卫生情况。⑤对手卫生执行较好的科室给予奖励,同时将各个科室手卫生情况与科室的年终奖相挂钩,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总而言之,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杜绝医务人员手传播病原体,基层医务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自觉把手卫生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真正做到杜绝手卫生各环节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范文, 黄娥, 段六生, 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9): 1845-1846.

[2] 侯, 江飞舟, 张友平, 等.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8(11): 1576-1578.

第7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骨错缝诊治手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67-01

骨错缝属中医骨伤学范畴,是指关节面间的微小错移,在史料记载中既非骨折也非脱位,而属于骨缝开裂、骨节间微小错落不合缝等情形,或伴有筋腱滑移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目前对于骨错缝的诊断及治疗尚未形成共识[1],笔者谨此试作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骨错缝的临床特征

骨缝即骨骼结合部的缝隙,中医称之“骨解”(《素问·骨空论》),王冰注释认为其间或涵纳经络 。在现代骨关节学中骨缝属不动(或微动)关节类,是骨骼之间借助结缔组织、韧带或膜相连的结构,根据其形态分为锯状、齿状、鳞状、翼状及平面或夹和缝等。由于发生骨错缝的程度不同,其相应部位势必有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中医谓之为形气之变,这些变化或微或显或可感或可征。因而,在临床上便有了不同的认识,如“骨缝间微有错落”、“骨缝参差”、“骨缝开错”、“骨缝叠出”或“骨缝裂开”等,并或伴现“筋骨缝纵,挛缩不舒”、“腰筋僵硬”、“为肿为痛”,甚则“俯仰不能、疼痛难忍”等[2-4]。

近代有学者[5]认为,中医骨伤中的错位(骨错缝)虽属临实,但X线摄片常不能显示,即或关节间隙有1~2mm的移动,亦不足以提供明确证据,或可统归于“关节功能紊乱症”类。但也有学者[6]根据在对患部施行手法整复时,伴随着关节弹响声发生而出现的舒适感,则肯定了骨错缝的两种情况:一是骨节间正常解剖结构的微小错缝,其改变比半脱位要轻所以在X线片上不能得到反映,但解剖结构病理改变以后影响到生理功能,故出现肿胀疼痛;二是情形较重时的骨缝发生参差不齐或半脱位,在X线片上可以显示,其肿胀疼痛也比较显著。对此,我们认为只要把握骨错缝发生后的表现特征,非必依赖影像学征象,而凭医者的双手触诊亦可作出临床诊断。

2骨错缝的触诊手法

对于骨错缝,唐代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明确提出了“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或因跌仆闪失, 以至骨缝开错,……为肿为痛。”《伤科汇纂》载有“脊背腰梁节节生, 原无脱髎亦无倾, 腰因挫闪身难动, 背或伛偻骨不平。大抵脊筋离出位, 至于骨缝裂开弸……”。凡此均已言明可触诊骨节或椎节等的位置、排列,发现其异常的凸凹不整等。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敏度优于手指端的触觉分辨力,但是对于立体形态变化,用手触诊获取的是立体的物象信息,较之x线摄片提示的平面影像信息要丰富。触觉是人的第六感官,具有精确地定位作用。 因此,在躯体发生骨错缝时,就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感知患者病变局部关节、骨缝、肌肉等的形态、韧度、温度或动度等,作出相应诊断。正如《伤科大成》等所述“骨有截断、碎断、斜断之分, 骱有全脱、半脱之别, 筋有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骨错缝的触诊手法要点为:指触掌触结合,由轻渐重用力,左右上下对比,筋肉骨节循摸,动态静态兼作。以颈椎小关节错缝的触诊为例,其触诊过程是:医者双手拇指分别置于患者颈部病变处棘突两侧,由皮层渐向下用力,借助指感触摸肌肉有无紧张、棘突有无歪斜、两侧横突是否等长,通过痛点左右上下比较,寻摸肌肉骨节有无改变,并使颈椎稍行屈伸或侧屈活动,即可了解有关错缝情况。在进行触诊检查时,患者应处在放松。必要时可据需要摆放或活动肢体关节在适当。

3骨错缝的调治手法

骨错缝的治疗以手法为首选。《医宗金鉴》云:“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即言用舒筋通络按摩法来治疗“筋出槽”与“骨错缝”,同时还提出病变“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文中指出了手法调治骨错缝的作用、原则及要领。但在具体施治时,尚需根据错缝部位不同区别对待。

譬如脊柱后关节错缝,其颈椎段的小关节面多呈水平位,易发生关节的不称、不稳,治疗多采用相应的坐位侧屈或前屈微调手法;胸椎段的小关节面多呈额状面,且由于与胸廓相连,在临床上以第2~7胸椎节段相应的肋横关节错缝为多见。当错缝发生后,局部突然疼痛有明显压痛点,并沿病变相应的肋骨向前胸放射,伴有轻度肿胀,旋转活动有不同程度限制,呼吸不畅。临床治疗手法有多种形式,其中较常用的一种是俯卧位扳法:病人取俯卧位, 医者一手掌根置于患处向下按压,另一手握住患者肩头由前向后斜扳,两手交错相互用力配合使患外产生前后活动,当手掌下有错动感时即示关节错位已整复完毕;腰椎段的小关节面呈矢状位,骨错缝常见的部位为第5腰椎至第1骶椎之间,治疗的手法一般有腰部的后伸扳法和侧扳法两种。对于骶髂关节的骨错缝,因其关节面呈耳状分为上下两部,若腹直肌强烈收缩可致髂骨的关节面在骶骨上向前扭转;股后肌收缩可使髂骨的关节面向后扭转亦即作反时针方向旋转;若暴力施于骶骨下部,可使骶骨的关节面向前旋转,而暴力若旋于骶骨上部可使骶骨关节面向后旋转。所以在治疗时,对髂骨前下移位型采用屈膝屈髋法,髂骨后上移位型采用后伸扳手法。

一般在调治骨错缝时,通过对患处施加相应的拔伸(牵引)、拨离,再巧施旋转、按压、斜扳等手法,使偏离的筋腱与错位的骨缝得以矫正,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之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筋柔才能骨正,骨正才能筋柔”的理论思想,并贯穿于诊治骨伤疾病的始终。

4关于骨错缝诊疗的评价

关节错缝类伤损及引发的相关病变在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其关节结构及病理变化的特点,在其诊疗方面应加强相关项目的规范性。我们认为诊断上应注重表现与检查结合,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和程度;选择手法时要根据关节的结构与生理特性,合理掌握治疗手法的发力方向、力度及施治,尤其要注意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对于相关疗效指标观察及评价标准应该给予规范。

综上,在中医骨伤学中“骨错缝”无论作为病名或病机都是客观存在的,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要求对此应予重视。在目前暂乏对其影像诊断共识情况下,在临床上充分发掘丰富中医触诊、治疗手法的应用尤显必要。当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加以研究及规范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张明才,詹洪生,石印玉,等.“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梳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1):59-62

[2]吴谦,等.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钱秀昌.伤科补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4]胡廷光.伤科汇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8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新伤汤;活血祛瘀散;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09-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Xinshang Decoction and Huoxuequyu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who were in our hospital or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s,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Xinshang Decoction and external Huoxuequyu Powder, which is a proved recipe of the TCM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assical TCM recipe of oral Taohongsiwu Decoction and external Shuangbai Powder. The therapeutic processes of the two groups all lasted for one month,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stimated. The VAS scores, Bristol scores, and medication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t the 2nd week of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Liket scores and LLiket score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AS scores and knee joint Bristo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t the 2nd week of treat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and knee joint Bristo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

[Key words] Xinshang decoction; Huoxuequyu powder;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是一种膝关节损伤后常见病,可由急性创伤、反复多次小创伤、劳损积累等原因引起,是膝关节囊内衬滑膜在外伤后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1]。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并广泛发于各种膝关节创伤性疾病中。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有一定的疗效,但药物副作用较多,并易反复发生关节积血,延长病情。中医药在本地区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价格便宜[2-4]。本研究针对60例入院及门诊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探讨了草药治疗该疾病的效用及毒副作用,旨在研究出一种价格便宜、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方剂,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入院及门诊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共60例。将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纳入标准[5-8]:年龄15~65岁;符合西医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未参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并同意采用中医药治疗者;近1周内未用其他药物及方法治疗者,包括手术治疗;自愿作为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完成全部疗程者;对药物研究意义有正确认识,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9-10]: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有过敏体质者;具有关节炎症表现的疾病,并且并发症影响到关节者;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治疗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者。本项研究展开前提,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基础治疗:关节穿刺抽液术及石膏托外固定2周。

治疗组给予新伤汤内服药,新伤汤组成:虎杖15g、广东紫珠15g、重楼10g、田基黄15g、鸡骨香15g、泽兰10g、红花10g,双煎,每日1剂,总量200mL。分两次口服,每次100mL。并给予活血祛瘀散外用药,活血祛瘀散:犁头草30g、落得打20g、透骨消20g、独行千里15g、韩信草20g、苎麻根15g、千斤拔15g、半边莲20g、血见愁20g、栀子10g,每日1剂(折合约160g)。80g散剂用水蜜调,外敷患膝,另80g散剂以开水1200mL冲开后外洗患膝。

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内服药,桃红四物汤:桃仁9g、红花6g、生地10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9g,双煎,每日1剂,总量200mL。分两次口服,每次100mL。并给予双柏散外用药,双柏散:侧柏叶30g、大黄30g、黄柏15g、泽兰15g、薄荷15g,每日1剂(折合约90g)。45g散剂用水蜜调,外敷患膝,另45g散剂以开水600mL冲开后外洗患膝。

两组患者内外用药疗程均为1个月。于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第2周、治疗结束后分别用VA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平地行走疼痛程度;用Bristol评分表积分,评价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体征的疗效;并测定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评价患者用药安全性。患者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Liket评分、LLiket评分及不良反应症状。

1.3 观察指标

1.3.1 平地行走疼痛程度评价标准[11] 0~10cm VAS评分,即采用一条长约10cm的标尺,刻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和10,0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剧烈疼痛。由患者自己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相应分值。

1.3.2 Liket评分-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全面评价 分为差、一般、好、很好四个等级,并计算总有

效率=(一般+好+很好)/总例数×100%。

1.3.3 LLiket评分-研究者对疾病情况的全面评价 分为差、一般、好、很好四个等级,并计算总有效率=(一般+好+很好)/总例数×100%。

1.3.4 Bristol膝关节评分标准[12] 分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总分值5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Bristol膝关节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2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ristol膝关节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ristol膝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iket评分、LLiket评分比较

如表3所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Liket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Liket评分和LLiket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皮肤红潮等过敏反应,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皮疹患者2例、皮肤红潮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5/30);30例治疗组患者,皮疹患者1例、皮肤红潮患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急性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如下几种治疗方法:口服药物、关节穿刺注射、关节镜治疗、手术治疗。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效果好,又要安全、副作用少,价格便宜。现代医学难以满足患者的上述要求,临床上倾向于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13-15]。总结分析国内外对中医药处方的临床作用研究发现报道较少。本研究针对60例入院及门诊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效用及毒副作用,旨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本院中医骨伤科验方新伤汤内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疗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治疗前疼痛剧烈,VAS评分为(6.98±1.71)分,连续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0.78±0.21)明显下降,疼痛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的Bristol膝关节评分为(14.75±2.46)分,治疗结束后该评分为(47.86±14.87)分,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采用中医经典方桃红四物汤内服及双柏散外敷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02±0.43)分,Bristol膝关节评分为(40.20±12.02)分,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下降,疼痛程度减轻,与治疗前相比Bristol膝关节评分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但是与中医药治疗结果相比,治疗后的VAS评分、Bristol膝关节评分低,说明疼痛程度高,膝关节改善效果差。可见,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与本研究预期结果相一致,并符合相关理论报道[16]。有报道显示,Liket评分、LLiket评分能很好表现患者及研究者对疾病治疗的评价程度。本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Liket评分、LLiket评分结果表明,给予本院中医骨伤科验方新伤汤内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疗的患者,Liket评分等级显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50.00%(15/30),LLiket评分等级显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46.6%(14/30)。而采用中医经典方桃红四物汤内服及双柏散外敷治疗的患者,Liket评分等级显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10.00%(3/30),LLiket评分等级显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26.7%(8/30)。两项评定结果均低于草药治疗的患者。说明患者及研究者对中医药治疗的评价性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安全性均较高。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皮肤红潮等过敏反应,给予本院中医骨伤科验方新伤汤内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中医经典方桃红四物汤内服及双柏散外敷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中医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医药辨证治疗相比经典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减轻,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献.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制与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201-204.

[2] 胡杰,李平.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现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30-32,63.

[3] 马胜华.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制动的护理配合[J].江苏医药,2015,41(6):736-737.

[4] 段鑫,李奇,林荔军,等.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17-120.

[5] 周小萍,冯小波,李丽莉,等.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38-2041.

[6] 孙岳.针灸联合中频电疗法对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疗效[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9):903-904.

[7] 常帅,赵亮,陈丹,等.超声造影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膝滑膜炎活动性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5):444-448.

[8] 马胜华. 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制动的护理配合[J].江苏医药,2015,41(6):736-737.

[9] 曹争明,丁孝权,黄越龙,等.依那西普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症并降低黏附相关分子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4):511-515,519.

[10] 赵鹏飞,李慧英.二妙散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6和TNF-α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124-2126.

[11] 付冬瑞.膝关节滑膜炎中西医治疗近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09-211.

[12] 王勤俭,王宏坤.外敷栀黄止痛散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7):57.

[13] 陈柯,刘又文,田可为,等.韦氏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4):81-82.

[14] 刘英民,赵雪竹,彭永光.小针刀加菱形阻滞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8):904-905.

[15] 杜文生,徐英敏,韩付伟,等.黄芪消肿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258-260.

第9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力学;理念;中西医7年制;中医伤科学;教学

中医学院7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医科学生能达到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求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掌握临床医学的诊疗技能及在基础医学领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中医伤科学》[1]作为7年制中西医专业的临床课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学生第5年的学习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5年制的教材是一致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为7年制学生教好《中医伤科学》,使其能够达到大纲要求的标准―即掌握系统而深厚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很多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为此,在该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引入生物力学的理念以引导医科学生在中医骨伤科领域能有一全新的认识。

1生物力学的概念

生物力学是由生理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来解决生物体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学科,强调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为主的应用。其包含的领域相当广泛,微小至细胞,大到组织、器官或是动物体中部分系统的运作功能等,皆为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范畴[2]。所谓骨科生物力学,即是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来解决骨科所遇到的问题[3]。骨科生物力学将工程原理,特别是机械力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医学,是需要将医学与工程学结合以跨学科的方式服务于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学科。

2骨科生物力学的教学方式

既然是以生物力学的方法解决骨科所遇到的问题,那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那些内容呢?从工程学角度来说,力学的基本术语有负荷、弯矩、刚度、懦变、懦变位移、自由度、延展性、弹性、平衡、疲劳曲线、模量、力偶等基本概念。如果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工程力学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概念及原理是不现实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理解此概念也是教改的一项重大命题。

2.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可方便的进行人机双向交流,快捷的在各媒体间进行跳转,亦可作为资料保存,便于学生查询[4];多媒体的另一大优势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渠道,可有效地开拓医科学生的视野。通过自己制作的CAI(计算机辅助教材)课件以及购置的CAI课件,这种多渠道手段的汇集,能够使原来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更加生动、直接,使得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制作关于力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并以形象化的图片或动画来使得该专业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2.2授课方式的调整按照《中医伤科学》教材的设置方式,其教学的顺序是:解剖复习、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按此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讲授,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没有新意。而医科学生在理解采用何种复位手法、为什么要用某一固定予以固定,又为何对某种类型的骨折要采用内固定手段等内容时,却又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医科学生初次接触到骨科领域,对生物力学的原理不够了解所致。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在应用解剖复习中增加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载荷、剪切力、应变等,先使医科学生能有一初步的了解;接着,在固定、手法复位、切开内固定等章节教授时,再以具体病例―问题为中心指导,就能使医科学生知道其所以然。在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其能以生物力学的概念来解释、处理骨折、脱位等骨创伤疾患,使之能以科学、精确、具有严密逻辑性来掌握骨科疾病的处理规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医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基础理论掌握得是多么的扎实,但归根结底是要求医科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把握疾病。而对于中医骨伤科来说,基本的动手操作的内容有伤口包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骨牵引操作等内容。对于动手实践的操作不应是带教老师手把手教会就可以了,如何把生物力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去才是关键。如在肩关节前脱位复位的操作过程中,虽然书本上提到又牵引推拿法、手牵足蹬法、拔伸拖入法、牵引回旋法、椅背复位法、悬吊复位法等方法,作为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掌握复位的手法呢?是不是所有手法都应掌握呢?各种手法是否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呢?手法间有无区别呢?在实践课教学时,如果不加分析地填鸭式灌输给学生的话,日后在临床上,他们仍将无法快速地胜任该工作。在教学中引入杠杆原理后就可以总结出肩关节所有手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腋窝为支点,以肩关节弹性固定位顺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即可复位。但是,做完一个小实验―支点的面积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医科学生很快明白如果腋窝的支点面积很小将可能在支点处发生骨折现象,所以他们能够总结出以牵引推拿法复位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法。

2.4结合临床,引入新进展当医科学生在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生物力学的概念有了基础的认识后,对于生物力学方面的一些新进展的介绍就会有全新的认识,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理念。针对7年制的学科特点,注意引入关于骨骼系统研究的方法,如有限元素法。这种新进展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以讲座的形式予以介绍的。如讲述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时,先将研究对象的连续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按单元以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拟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求解小区域;然后对单元(小区域)进行力学分析,最后再整体分析[5]。引入这种分析方法,一者可以使7年制的医科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力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还能使其在整体性分析中牢固地确立以中医科学整体观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3引入生物力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意义

3.1以生物力学理念认识问题生物力学是涉及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力学、数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一门具有应用基础性、交叉性边缘学科。如能在临床课教学中引入此概念,可以更有效地了解人体的运动、研究骨科方面的疾病、能够设计出并能逐步改进各种人工关节、脊柱假体乃至义肢。教导医科学生以生物力学理念认识骨骼、肌肉、关节方面的结构与疾患,能够使其在临床方面如何处置病患有进一步地提高,也使其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能有进一步作为,逐步引领医科学生踏入更高要求的专业领域中。

3.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我国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往的养成的学习习惯,常常造成学生们遇到的问题照搬课文,纵向思维较多,横向联系不够[6]。生物力学是沟通临床各科及基础医学的交叉学科。在理解与掌握生物力学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课重新认识,而且要求不仅仅是掌握骨骼系统就足够了,是要求在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中能与骨科疾病相联系,以完整的知识链结构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在临床课的实验教学中还能以此为契机,探索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目的是为在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将来的基础研究中能横向联系各学科,打下优良的科学素养基础。

总之,通过在《中医伤科学》教学过程中生物力学概念的引入,并非仅仅让中西医7年制医科学生理解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形成思考、观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生物力学理念,以科学的方式训练学生达成临床医学的完整知识链,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横向联系学科基础,为能深入研究医学问题做好科学素养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中医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69.

2郑诚功.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43-45.

3郑诚功.骨科生物力学的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0):901-902.

4陈平波,吕刚.医学教育新模式下骨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新疆中医药,2005,23(5):71-72.

5崔红新,程方荣,王健智.有限元素法及其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中医正骨,2005,17(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