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从描述分布情况角度考查,这类题相对比较简单,在此不做赘述。
2.从影响因素角度考查,结合区域背景,针对区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答,可能从水资源短缺、荒漠景观、植被表现耐旱特征(叶呈针状或退化、叶硬质、叶有蜡质、根系特别发达等)或湖泊萎缩等其他角度设问。
3.从旱灾的受灾体角度考查,分析其危害和对应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分别看看这三种考查方式应该如何应对。
例1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 这道题很容易错,在平常课程讲解中,各选项都是导致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但具体到题目,考查的是旱灾和干旱的区别。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必须有受灾体。ACD都是华北春季干旱的原因,而B反映了由于干旱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并且导致农业缺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B
点拔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影响干旱的因素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少、气温高、寒流来袭导致降温减湿、大风导致蒸发加剧、植被差导致涵养水份调节小气候功能下降、地形崎岖影响地表水流速和下渗等一系列原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导致水资源不足。
对一个地区干旱的影响是单个要素影响或多个要素共同影响。例如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还没到来,降水稀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有主次之分,比如季风区更主要的为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
例2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解析 这道题考查干旱对受灾体可能带来怎样的危害,属于我们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在这个季节很少;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并且南方湿润地区由于干旱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很少。
答案 C
点拔 干旱常与旱灾相关联,但旱灾与干旱有一定区别。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而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区别在于干旱是发生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的发生还需要有受灾体,受灾体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和社会经济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危 害\&举 例\&生 态\&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森林大火、病虫害、土地盐碱化、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农 业\&对作物生长、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如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社会经济\&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水资源等问题不利影响\&如水资源紧张,高温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
例3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读图,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类似于旱灾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可以从缓解农业旱灾的角度出发,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点拔 针对不同受灾体,缓解旱灾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缓解措施\&生态\&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人工降雨等\&农业\&加强旱灾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人工降雨等,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社会
经济\&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适度开采地下水;人工降雨等\&]
通过对上述干旱和旱灾的例题分析,可以总结出针对此类试题的处理流程:
1.仔细阅读题干信息,明确干旱和旱灾发生的区位、季节、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条件;
2.结合获取的有效信息,构建试题背景模型,从各角度综合考量试题设问内容;
3.根据构建的模型,详细探究旱灾和干旱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对应措施;
4.利用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用科学的地理语言,准确叙述回答问题。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进行对这个专题深入探究,理解本质、辨析区别,真正提高理解、探究和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
1.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森林火灾,是指失去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下图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3.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宗教认同 原因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不同的族群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宗教文化取向。基督教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会被少数民族群体所认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对基督教宗教认同的原因。其中包括基督教的本土化即基督教的文化批戴与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摆脱贫困寻求庇护的需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发地对基督教产生认同。
1基督教的本土化
基督教传入云南后,为了实现传播福音的目的,传教士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基督教适应本地文化。传播初期,传教士创制苗文、傈僳文、景颇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并用作翻译《圣经》,穿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服装用少数民族语言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学校、医院等。为促进基督教的为少数民族所接受,基督教会还按立本地牧师、建盖有民族特色的教堂。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实现了基督教的文化批戴,将异文化基督教移植到本土文化中,基督教去除了洋教的色彩,淡化了异文化特征,通过民族化的包装,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获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同,通过对语言、文字以及民族特色的认同来实现宗教认同。
基督教在云南传播过程中,与当地的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相结合。改变了过去枯燥的传教方式,利用唱诗等娱乐活动吸引少数民族信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调整礼拜的时间,让基督教更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的特点。富民小水井合唱团就是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唱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还成为了当地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基督教圣餐中的无酵饼也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改为米饭。基督教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融合使基督教被本地民族接受,仪式符号的调整有助于族群接受基督教的文化融入。仪式符号的认同实质上促进了宗教认同。基督教从文化批戴到文化融入,建构了新的群体身份,少数民族信徒除民族身份外,还有基督徒身份。新身份的建构加强了民族的认同,促进了民族与宗教的融合。
2摆脱贫困与寻求庇护的需要
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少数民族生活十分艰辛,例如苗族的历史充满了战争与迁徙,苗民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倍受压迫,忍受双重痛苦。苗民受到土司、土目与地主的剥削,生活极为困苦。在生活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少数民族只有祈求神灵的帮助。在基督教传入前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如白族的本主崇拜,苗族的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最主要的宗教仪式就是祭祀,而祭祀耗资巨大,无论祭神驱鬼还是办理丧事喜事,都需要杀猪宰羊,这就造成巨大的浪费。“一人重病,拖穷全家”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地区买卖婚姻比较严重,彩礼昂贵,有时倾尽全家的财产也难以支付。傈僳族传统喜好喝酒,有时甚至把煮酒的工具搬到田间地头,边收割边煮酒,收割完毕粮食也所剩无几。
3环境影响
基督教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兴办学校、医院,传入先进的文化,改善了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而很多人选择入教。信徒经常去教堂做礼拜,并参加唱诗班等宗教活动,经常有聚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人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教会的宗教活动对不信教的群众有很大吸引力。基督教改变了过去枯燥的灌输式传教方式,传统节日时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与娱乐活动,平日里进行唱诗与歌舞活动,以此来增强基督教对非信徒的吸引。这种传教方式更为自然,而且渗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督教与社会环境、社会习俗融合在一起,而社会习俗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少数民族对社会习俗的认同增强了对宗教的认同。
4小结
云南少数民族对基督教的宗教认同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督教本土化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宗教认同;少数民族群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对基督教的认同;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宗教认同的主要途径;个人自发的与被动的认同也是宗教认同的重要方式。宗教认同是宗教传播的基础,少数民族对基督教的宗教认同对于基督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困境;对策
现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而想要真正实现农业的发展,必须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为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知识,让其突破困境,实现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
1.1缺少资金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业部门财政内容的拨款,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农业的各项设施,比如水利设施等,但由于农业发展包括数个部分,导致水利设施建设的经费不足,就像是一些省市,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限制其发展,延缓了水利设施发展的进程,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黄土丘陵地区,地表已经基本失去储水的能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部分地表虽然有河流流过,但水量很少,无法满足当地农业灌溉的要求,更加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增长[1]。
1.2缺少制度保障
现在,虽然各地区已经加大了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让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未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水利设施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又因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由政府提供,有时候会因为政府资金链的中断,导致工程建设不得不停止,同时,由于政府资金来源的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多方面融资,使建设资金紧张,没有妥善的处理机制,阻碍了农田水利的发展。
1.3农业技术落后
现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因为农民接受素质教育的水平有限,让其一直使用落后的农业种植技术,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浇灌农田,过度使用水资源,特别是山西省的黄土丘陵地区,该地区地表多为沟壑,沟壑深度最浅为100m,最深为300m,水土流失严重,而山西又是我国内陆城市,农业经济发展要稍逊于沿海地区,在未采用新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前提下,如果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
2.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农业部门要增加资金的投入,从不同渠道收集资金,加快新的农业技术的研发,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其发展[2]。
2.1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停滞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不足,导致水利设施中途停止,面对这一情况,乡镇政府的农业部门要建立多条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上的资金,保证资金顺利供应,推进水利设施的建设,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职能,均衡分配水资源,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科学灌溉,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粮食产量。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让农业种植人员运用新技术种植,利用水利设施浇水。新技术在黄土丘陵地区农业种植的应用,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种植条件,合理运用当地的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2.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除了可以增加产量,为农民带来多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间接影响经济,促进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3]。为此,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宣传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让社会上各个企业及机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让各社会资金成为水利设施发展的另一重保证。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完成这一目标:首先,政府要与社会机构、企业积极合作,寻找合作的机会,收集设施建设的资金;其次,政府要把农田水利设施的优势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上级部门,从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最后,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对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使用新技术与新设备种植。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才可以真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2.3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停滞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政府指导作用的欠缺,这种欠缺间接导致了水利设施建设的缓慢。因此,要求政府在之后的发展阶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农村各项工作给以指导,通过指导,改变农业种植人员的种植观念,积极与农民交流,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上的难题,建立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切实解决水利设施建设遇到的难题,打破发展的困境,让其快速发展,不断完善。除了上述三种方式外,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讲座,把新的农业技术向广大农民普及,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农民的种植方式,或是下派专业的技术人员,真正走到农民中间,实时发现农民种植技术中的不足,给以指导,积极向其灌输水利设施使用的优势。
3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的产量,是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必需条件之一。因此,农业部门要根据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像是缺少资金保障、缺少制度保障、农业技术落后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的素质,打破限制其发展的困境,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促进其发展。
作者:张继青 单位:山西省原平市解村水利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王洪.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5(09):26.
核桃树种植当年农民的收入就不减反增
王都村位于英豪镇以南约5公里处,紧邻连霍高速,全村260户1000余人,共有可耕土地3000余亩,人均2亩有余。由于整个村子都吊在半山腰,村民的土地都在以村子为圆心的周围,所以这些地全部是靠天吃饭的旱地。多年来,人们一直种植的传统农作物每亩夏秋两季收成,也不过五六百元,就这还不算他们的工夫钱,更不敢提遇见“捏脖旱”或者全年干旱的境况。于是,人们只好自谋生路纷纷外出打工,家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还有的干脆任凭土地荒芜。
2012年初,村民们把在外经商20多年同时在北京及深圳拥有好几家公司的本村“能人”赵文请了回来,让他担任村委会主任,期盼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因为赵文在外一直就是搞农业公司的,所以他对农业这一块非常熟悉。根据王都村的地理环境,当年春天赵文就鼓励大家种植核桃树。
“以往的土地虽然打粮食少,但最起码还能收获一些,如今全部种成核桃树,况且要四年才到盛果期,那么这期间不是把土地白白浪费了吗?我们还得掏钱买粮食吃,这怎么行!”针对村民这种疑问,赵文自有解决的方法。他鼓励大家在核桃树地里种植药材、辣椒、芝麻、花椒、、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并注册成立了河南王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下面还注册了有机核桃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三个专业合作社,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他的计划是,在核桃树小的时候,地里光照充足,适宜种植经济农作物,等核桃树长大了,就搞品种鸡养殖,让土地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那么搞林下种植究竟效益如何?聂点军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全家6口人,上面是两个年迈的父母,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12亩地就指望他两口子忙活,收了麦种秋,收了秋种麦,全年的粮食收入连家里正常的生活和学生上学都难以为继。种上核桃树的当年,他就按照赵文的思路在林下套种了多种经济作物。来年夏天一算账,除过种子及犁地机械等费用,每亩地纯收入3000多元,12亩地总收入达到4万元还多,到哪里打工也挣不来这么多钱啊!
农民亩收入超万元目前虽未实现但已成定局
走进该村5组村民聂广军家的核桃树林,只见林下西红柿、葱、豆角等蔬菜应有尽有,西瓜、芝麻、芍药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浑身乌黑的品种土鸡、通体雪白的鸭子在林间来回穿梭,一派赏心悦目的情景让人喜上眉梢。
据聂广军介绍,当初赵文要大家种植核桃树的时候,也曾有人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而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14亩土地全部种上的核桃树,还分块种植了多种经济农作物,另外专门腾出来两亩地,养殖了120只抗病力强、以草食为主的乌黑绿鸡。一年下来,经济农作物每亩达到4000多元,鸡子和鸡蛋(土鸡每斤35元、鸡蛋2元一枚)收入也有近万元。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村民们,第二年便纷纷争相种植了核桃树,现如今该村几乎全部实现了林下种植和养殖,就连相邻的几个村子也争相仿效。
“再过两年,到2016年就更好了!”聂广军随手摘下一个比鸡蛋还要大的核桃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种植的核桃是目前国内最优良的有机核桃品种,该品种易栽植、易成活、易管理,技术指标优越,品质好,壳厚一毫米,可取整仁,出仁率68%,仁色浅、味香、口感好。到盛果期的时候,每亩可达400公斤,就按最低每公斤30元估算,每亩收入就是1.2万元,加上养殖和种植,每亩地收入超万元已是不争的事实!”
“最主要的是将来生产出来的核桃不愁销路!”聂广军说,一是他们了解市场行情,从书本上看到中国人年均生食核桃占有量仅为50克,不足美国人的十分之一,预测我国人均生食核桃量如要达到500克时,需要100年的发展时间才能满足需求;二是有王都生态农业公司以及农业合作社负责联系客商,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合作社统统包销,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让农民户户都当农场主,祖祖辈辈受益
站在王都村委会所在地边的水泥路上,俯瞰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核桃园,记者顿感心旷神怡。
农民们种地为何没有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见不到经济效益。还有人情愿把土地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租出去,这样就可安安心心地外出打工,其实这样的想法实在浮浅。以聂点军家为例,他全家6口人,能外出打工的也就只有他和妻子。就说他两人整年一天也不休息,加上12亩地的租金,全年毛收入也就5万多元,相比之下,再过两年就到了核桃盛果期,12亩地每年轻轻松松就是10多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再者说来,国家提倡的农民人人富裕,假若把土地都租给别人,将来富裕的还是租地者,哪见过靠打工而发家致富的!
赵文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搞起了种植,他计划请来专业的园林专家,对每家每户的核桃树林进行规划设计,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蔬菜棚、畜禽舍、日光温室等互相连接有机结合,以及道路硬化、绿化、排污灌溉、亭台楼阁等,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现代农庄风貌。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农户自主经营,通过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特色休闲等活动,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二来还能把庄园租赁给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解决部分城市赋闲人员二次创业,部分退休人员休闲养老使用。他们采取的模式是,若出租的话核桃收成归农家,租户套种、套养的收成,以及租户在规划区内种植的瓜果、蔬菜归租户。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务农实践、自得其乐、创业和养老的需要。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
一、我国工业化面临的环境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大气污染。我们国家出现空气质量恶化状况,是从20世纪80年代显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大气污染程度加深,空气质量恶化严重。我们生活中出现的烟尘弥漫、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都是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煤烟型的污染,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二氧化硫又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第二,我国的固体污染。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急剧增加。自1979年起,我国废弃物垃圾以每年约8%的速度递增,1998—2006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又有所回升。从废弃物排放量的趋势来看,我国近些年在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方面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明显的效果。第三,我国的土壤污染。近年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许多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严重,污染类型呈多样化,有机物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相混合、新旧污染物并存,使土地污染程度加深。对农作物施用农药和化肥会对土壤产生污染,目前,我国土壤被化学制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再加上重金属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的农作物中残存的物质增加,容易引发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第四,我国的水污染。在我国的工业污染中,水污染是最严重的。有机物污染是造成我国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全国主要的海、河、湖以及地下水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东部地区污染比较严重。1985年以后,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多,2008年时氨氮排放量有所下降。
二、化工循环经济模式
(一)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在鲍尔丁之前,从未有人想过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他有着灵活的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循环经济要求做到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以可持续发展观理论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为参考。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生产力落后时期,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目标,由于只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经济的结构,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家也开始认识到经济结构的重要性,重新调整并且旨在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和资源不足问题严重,此时国家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具体型态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化工循环。污染和资源浪费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化工产业中,循环理论与化工产业相结合,更能突显自身的价值。产业生态学有利于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生态学工具如环境设计、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等,设计和研究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与生态工业园。
(二)化工循环分类
1.依据企业所处位置分类。依照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划分为五种网络模式,依托型共生网络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模式、嵌套型共生网络模式以及虚拟型共生网络模式。其中,依托型的共生网络模式是指一个或者几个属于大型循环经济体,因为大型企业占着主导地位,容易形成循环网络,但是如果对大型企业的依赖程度过大的话,会增加风险。而平等型的共生网络模式是在循环经济体中处于平等地位的各个企业,他们的市场地位是相当的,主要是中小型的企业,所以网络结构灵活,但是抗风险的能力略差。我们所说的嵌套型共生网络模式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干网络,以中小企业为子网络,主干网络与子网络两者之间共生,形成复杂的网络关系,导致构建循环网络困难,但是稳定性强。在地理上不相邻,但是同属于一个循环经济体系的各企业属于虚拟型共生网络模式,因距离因素导致运输成本高,但是初建时可节省搬迁成本。2.按循环范围划分。根据循环范围可以将循环经济分成三类:一是企业层面循环,二是区域层面循环,三是社会层面循环。企业层面循环中的“3R制造法”,是杜邦公司将3R原则的创造性与化工产业相结合,可以减少化学原料的使用量,放弃使用有害的化学原料,并且回收某些化工废料。到1994年时,效果显著,废料排放减少了30%。而区域层面循环是以生态产业链或者生态工业园区的形式出现的,以代买卡伦堡工业园为代表。主体以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这四个企业为核心,以贸易方式获得的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材料,这种方式在减少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社会层面循环模式是由国家推动的循环发展模式,主要是在消费品的回收利用上面。其中,德国为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为循环型社会模式。3.按循环程度划分。根据循环程度,化工循环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清洁生产模式和绿色管理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是将重点从循环经济转到能源的循环利用上,利用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损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益。清洁生产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原始的循环经济模式,强调“清洁”二字,目的是要减少对生态的污染,它是通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尽可能地减少破坏和干扰,回收再利用废弃物,达到能源低消耗,物质循环再利用的目标。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绿色模式发展起来,将生态环保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为了实现彻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和企业闭合循环体系。绿色管理模式结合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三者,力争人类、企业、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4.按照产业狙击类型划分。依照产业聚集类型,可将化工循环经济分为单一主导产业循环经济和多元产业循环经济。单一主导产业循环经济是在化工循环体系中,化工产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比较小。随着化工产业链的延伸,许多上游和下游的化工企业会逐渐地聚集在核心企业的周围,这样核心企业会与边缘企业共建形成化工产业经济。多元产业循环经济指的是化工产品走向多元化,化工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多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体系。单一的化工循环经济体系,最终会向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演变。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35
我国既是水稻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所以水稻的生产质量关系着人们的实用安全,水稻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益。介于一直以来水稻都严重的遭受病虫害的破坏,而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下面就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预测预防水稻病虫害体系来保证水稻的安全生长环境。
1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式
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最主要的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防治不当必定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所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将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根据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来保障水稻的高产丰收。
1.1水稻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方式
1.1.1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的发生区域很广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它主要是受病原物侵染或非病原物影响,从而引起水稻种子、种芽腐烂以及种苗死亡的过程。由于引起水稻烂秧的病因不同,所以产生的症状也各有千秋。水稻种子烂是稻谷播种后种胚变黑、发臭,最后腐烂的现象,导致它水稻种子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不正确的种子消毒方法有关,也可能与储藏种子时受潮有关,甚至是在种子催芽时的水分和温度不合适都会严重影响种子质量;种芽烂则是播种后稻芽未能转青即死亡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于水田自身条件差,再加上在种苗的选择、播种的不合理以及田间灌溉不合理,或是因为土壤中本来就存在不利用水稻生长的有害物质等联合造成的。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进行科学的农业防治方式,对水稻种子的高质量要求,水稻催芽时保证发芽率以及播种等方面进行把关,再加上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改善稻田成分,通过有效的施肥、科学的灌溉以及翻耕。对于烂秧中的秧苗及时给予喷洒农药,根据烂秧苗病情的轻重,适当调整用药量,并且在用完药以后密切观察用药效果。
1.1.2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经常发生在叶瘟、苗瘟以及穗颈瘟等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在水稻苗发出2、3叶的时候是苗瘟侵染稻苗基部最为严重的时候;而在3叶以后是叶瘟的高发期,穗颈瘟一般发病早,在颈部经常发生褐色小点,之后慢慢扩展,到了后期就严重影响水稻的整体质量。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主要是要在选种时期挑选抗病能力强,加强栽培技g的管理以及生物药剂防治等相结合。因为稻瘟病菌分化明显,所以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抗病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积种植高抗品种会使其失去抗病性,不可对抗病品种进行大面积单一种植,所以要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抗病良种的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对水稻健身培育壮秧,对田地进行翻耕、灌水,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的施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养分,适时进行晒田等;对种子进行处理,在催芽的时候可以用盐水进行浸泡来提高出芽率;利用药物制剂来防治,对叶面进行喷药,可以预防叶瘟的发生,在抽穗之初就要进行喷药预防穗瘟的发生,如果在喷药不久就遇上雨天,后期还需要视情况增加喷药次数。要合理进行药剂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保证每667m2地的用水量不得超过50kg。
1.1.3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最容易发生在抽穗前后,在秧苗期和穗期都可能发生。轻则造成叶片和叶鞘的损害,重则损害整个茎秆和穗部。稻纹枯病菌主要能在土壤中越冬。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水稻纹枯病主要是以农业措施为主结合药剂防治。做好肥水管理,通过栽培种植技术预防病害,施足基肥,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同时要保证合理正确的灌水;药剂防治,施药不可太早,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喷药雾时要保证合理的用水量,并将药雾喷到稻株中、基部。
1.2水稻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方式
1.2.1稻飞虱
稻飞虱具有很强的暴发性和突发性,一般都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发生,全年可发生8次左右。而且成虫卵多发生在叶鞘上,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产卵量比较多的一般是短翅型虫卵,而且一旦发生将会引起大灾害,直接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白背飞虱多发生在夏季或是天气炎热的干旱季节;而褐飞虱适合生长在雨水多且暖而不热的季节。褐飞虱的发生和繁衍与后期水稻的生长过于茂盛导致田问湿度高、环境隐蔽有直接的关联。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科学的防治方式,也就是农业防治手段,做好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的进行灌溉,适当的翻耕田地,进行合理的施肥,在稻苗生长高峰期避免稻苗猛长,对稻苗进行合理的修剪减少稻飞虱拥有舒适的生长环境;借用水稻天敌进行防治,稻缨小蜂以及黑肩绿盲蝽可以有效的对抗捕食卵和寄生卵;线虫、寄生菌以及蜘蛛可以有效的对抗成若虫;药物制剂防治,一般比较有效的就是扑虱灵的使用,它们对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药效维持时间长,药效发生作用快等特点。
1.2.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在全国各稻区都有分布。它主要寄主为水稻,它的抗寒能力较弱,在我国一般不能越冬,但是到了春天,成虫又飞回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越冬。稻纵卷叶螟适合温暖、高湿的环境,水稻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
水稻综合防治方式:科学的防治方式,比如加强田问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施肥和灌溉,防治水稻前期生长过快,保证水稻可以健康茁壮的生长。在幼虫孵化时期结合田问管理进行烤田和灌水,可以有效的减少虫害的发生;药物制剂防治,为了保护寄生蜂,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在3龄盛期施药,百丛有虫100头的田块为防治对象田。可用25%杀虫双水剂、纵卷清等防治;利用天敌防治技术。卵期以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为主,捕食性天敌中多种蜘蛛、步甲、隐翅虫等对其数量的抑制,对控制其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构建
以往的水稻病虫害预测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适应现在的病虫害管理了,之前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预测评估的方法缺乏有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以结果不被看好。随着市场环境对农作物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既能通过降低用药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已经成为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目标,因此迫切的需要与现代病害防控相匹配的技术。
2.1计算机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中的应用
2.1.1建立病虫害数据库
以往都是根据我国病虫害发生的历史资源数据来判断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不能保证其准确性。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存储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检索通过建立病虫害数据库管理,来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结合地理环境、气候羁鲆约芭魑锛闹浦鞯仁据信息的分析,大大提高了预测效果。
2.1.2建立预测专家系统
把预测专家掌握的测报技术,通过结合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挖掘,根据计算机专家的提问,通过输入数据和参数就可以得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结果,以此结果来做出决策判断。
2.1.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它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病虫害信息传递仅仅以文字和广播为主,多媒体技术使病虫害信息传递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广大农民可以全面清楚的了解病虫害信息,同时还可以对行测人员以及农民进行预测培训,完全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从而提高预报技术的培训手段。
2.2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农业局全体人员的力量,对各地的水稻病虫害防控进行督查。同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协调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可以通过培训各种专业服务队伍,增强他们的病虫害识别能力,从而起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衬砌混凝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87-01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设施。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方面约束,因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渠道渗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为防止渠道渗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在渠道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增加一层混凝土衬砌层,以此提高渠道的节水能力,同时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 衬砌混凝土技术
衬砌就是所谓的内衬,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用砌块衬砌,比如预应力高压灌浆混凝土衬砌。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中,当前最主要的施工方式是整体灌筑混凝土衬砌。这种模筑衬砌不仅有便于机械化施工,使得其整体性和抗渗性较好。在混凝土衬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混凝土制备和运送以及衬砌背后压浆这几道工序。
1.1 准备工作
在衬砌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测量,检查开挖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架设模板支架或者拱架。拱架架设在边板支架的支柱上,再架设时需要预留沉落量。需将拱架的半径适当的放大保证隧道净空,以此来弥补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以及灌筑混凝土时拱脚内挤的影响。
1.2 混凝土制备和运送
采用机械拌和,严格按照重量配合比供应材料以及系统地检查其沉落度。在混凝土运距较短是,拌和可在洞外进行,使用搅拌车送入,若隧道较长,则可将搅拌机设在洞内,节约施工时间。
1.3 衬砌背后压浆
将已经修筑好衬砌中地质较差的地段,向衬砌背后压注水泥砂浆,使衬砌和岩层结合密实,防止围岩变形,并且相应地加固衬砌,使其受力均匀。
2 衬砌混凝土渠道产生渗漏的原因
2.1 渠道基础不合理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认真按照工程质量的要求来规范地处理渠道基础,以至于渠道防渗漏混凝土衬砌工程存在隐患,造成混凝土衬砌出现不同方位的沉陷,从而导致渠道工程出现渗漏。
2.2 原材料质量不达标
在衬砌渠道的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假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水泥在品种和强度等级方面不符合技术要求或者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搅拌水中含有较多杂质以及腐蚀性物质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难以实现衬砌渠道防渗漏的目的。
2.3 养护工作不到位
在混凝土凝结固化到一定的强度时,就需要将模板拆卸下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个工作十分重要。混凝土的养护不仅对它的强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在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控制过程中也极为关键。如果施工人员不注重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养护,将会导致严重的渗漏现象。
3 农田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衬砌渠道防渗漏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
在进行渠道防渗漏好施工前,第一步应该是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施工用电和用水以及机械设备等工作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验和测试运行,若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确保万无一失,为工程顺利施工奠定基础。
3.2 地基处理
在混凝土衬砌防渗漏施工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这是在施工准备工作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样,放样的尺寸大小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开挖过程中,先对基土清理干净,才能够进行回填以及渠道地基的整平和夯实,防止基土松动等问题的发生。
3.3 技术要求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钢模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因此多数采用钢模进行施工,可及时将渠道中存在的热量散发,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混凝土裂缝,从而产生渗漏现象。
3.4 选择合理的材料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目前水利工程衬砌渠道的原材料大多以混凝土为主,因此出现渗漏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衬砌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水平,必须要从混凝土的控制开始。
比如搅拌水的质量要求使用可饮用的水于搅拌和养护混凝土。若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染水源以及沼泽水等,均不予使用,假如在机器缺水的艰苦条件下,也可使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等其它类型的水。
4 注意事项
4.1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以便于施工人员根据当天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比如在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下就应该停止施工。
4.2若在早汛期施工,为防止雨水的冲刷。需要对写好的渠道边坡修筑围堰,也要对疑问承德混凝土衬砌进行及时的防护,防止下雨时水流对坡面冲刷造成“冲沟”现象。
4.3夏季施工应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施工,以此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时间尽量选在夜间或温度较低的时段。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衬砌渠道进行发渗漏处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先进的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设计方案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以及加强管理能力和水平,才能顺利开展和完成整个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雷,牛晓宁. 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技展望,2015,(04):91-92.
[2] 项俐俪,王生平. 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5,(03):136-137.
关键词:绿色;农业;土壤
绿色农业是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业装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原理,把标准贯穿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质量安全是绿色农业的关键,据专家分析,影响绿色农业质量安全的关键因子之一是现代化技术手段下的土肥措施应用。为使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使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应建立一整套技术体系,保障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1 健全土壤保护机制
农业既然以土壤为其基本生产资料,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十分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保护。不仅要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壤资源,在农、林、牧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把开垦荒地,建设良田、合理灌溉、培肥土壤、提高肥力等一系列土壤利用和管理工作抓起来,作为保证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本措施来对待,还要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生态系中能量和养料的循环周转和平衡关系,来促进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建立“用田养田”的观点。保护耕地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响应的土壤保护机制。
1.1 建立相对稳定的土地使用人(承包人)制度
认为的对土壤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生产方式,除因生产者科技掌握程度不足、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经济利益驱动,土地使用人不固定,而造成农民不以对土地做投入。如:有机肥采集、施用相对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更耗时、肥力、投入更大,秸秆可作为其他用途而不使用其还田。因此建立相对稳定的土地使用人制度,是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制度。
1.2 推行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少耕免耕,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采用精量播种,配套使用中耕深层、深施肥、药剂除草等复式耕作。保护性耕作的播种后地表残茬覆盖面积在30%以上,免耕或播前进行一次表土耕作,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的耕作方式。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尽量少翻动土层,而又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耕作方式。
2 科学施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
科学施肥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或轮作周期中为各种作物所采用的正确施肥措施,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化肥品种的选择、化肥种类的配比、经济的施肥量、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推行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止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培肥土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还可以节省农业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肥施用的最间接办法是秸秆还田,有效的遏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继续下降,并有逐渐回升的明显趋势。据农业科研单位实验,在秸秆还田的地块上施用化肥、可较好的发挥化肥的肥效,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5%—20%,磷肥利用率可提高30%左右。
2.2 平衡施肥培肥地力
平衡施肥主要指通过作物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和协调,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主要指为了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实验、施肥推荐配方、专用肥配置、施肥技术指导等整套科学技术。
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第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的限度。第二,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有针对性的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发挥各种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平衡施肥的重要依据。第三,在养分归还学说的指导下,平衡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和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也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平衡施肥的基本方法:第一类是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第二类是目标产量配方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地理查验法两种方法;第三类是肥料效应函数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两种方法。
宁波港口与岸线概况
1、 宁波港口概况
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着名的深水良港。是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原油、铁矿石、集装箱、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宁波港域包括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象山港和石浦8大港区。目前,拥有各类泊位500多个,其口生产用泊位总计332个,包括集装箱泊位21个,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85个,10万吨级以上特大型深水泊位21个,是我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2、宁波岸线利用现状
宁波海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陆海岸线总长872公里,岛屿岸线总长759公里。根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规划港口岸线总长170公里,其口深水岸线139.1公里,占规划的81.8%。至2011年底,已利用规划岸线约10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使用约82公里;剩余规划岸线65公里,剩余深水岸线约57.1公里,见图1。
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发早、规划、监管等原因,宁波港域部分港口岸线存在深水浅用、优线劣用、闲置不用、陆域和水域被移作他用等现象,岸线资源开发比较粗放,节约使用、合理使用的岸线利用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相对于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还相对滞后。
1、港口岸线资源日渐稀缺,保护利用刻不容缓
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经过多年发展,正面临容纳能力饱和、可成片规模化开发的优良港口岸线减少,近期可开发岸线少,未开发岸线资源受到水陆域自然条件、进港航道和海洋功能区划等因素制约,开发成本高,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
从图1可以看出,甬江、镇海、北仑三大港区岸线资源基本开发完毕;大榭港区本岛深水岸线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剩余穿鼻岛、小田湾区域约4公里深水岸线资源可待开发;象山港和石浦港区由于军港、渔港的存在,目前以资源控制规划为主,港口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论证与环境容量、生态的关系,并不适宜大规模开发港口生产岸线。同时受航道、锚地、交通物流等自然环境限制,建设大等级码头需要较高的成本。
2、先期开发港城发展矛盾突出,港口功能布局规划相对滞后
宁波港口在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初期,由于对港口与城市关系的认知缺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以及政府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造成了港城发展矛盾突出,港口功能布局不紧凑等问题。如甬江港区由于城市拓展、泊位等级低、码头老旧等一系列原因,不再适宜发挥其原定的生产岸线的功能。镇海、北仑港区的港口和城市是同步发展的,港口和城市在空间上几乎融为一体,城市和港口相互影响了各自功能的发挥。
港口功能布局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码头布局分散、不成规模,造成相关的水、电、集疏运以及城市配套设施难以配套或重复建设的情况。由于岸线资源使用成本较低,一些企业占用过多岸线,且企业专用码头建设随意性较大,布局分散。同时也分割了公用泊位区,影响公用泊位效率的发挥。如北仑港区,由于业主码头抢先占用岸线,致使集装箱码头难以集中布局,造成功能不协调、资源浪费,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了港口的综合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3、生产泊位通过能力不平衡,深水浅用现象存在
长期以来,对港口岸线都是无偿开发使用,缺乏合理配置岸线资源的市场竞争机制,部分岸线的开发利用缺少统筹规划,任意占用岸线,“深水浅用”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宁波港域主营的五大货种中,油品、液体化工类货物的通过能力能满足生产需求,而煤炭类货物吞吐量超设计通过能力53%,集装箱超96.3%,金属矿石类码头货物超61.6%,各货种码头生产通过能力存在一定不平衡性,见图2。
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利用对策建议
1、加强岸线资源管理,有效保护港口资源
随着可利用的港口岸线资源的不断匮乏,不断完善港口岸线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港口岸线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港口规划为依据,认真把好岸线审核关,进一步完善港口岸线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有选择性的引进港口项目,建立对项目初步评价机制,严格控制港口岸线投资强度、土地投资强度及货种合理配置,引导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低能环保、能有效利用港口资源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落户,阻止占用资源大,产能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
2、正确引导港区项目合理布局,加快建立多层次、完善的港口规划体系
加大规划统筹力度,主动做好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加快推动梅山保税港区、象山港港区、石浦港区等新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编制重点作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研究工作。从而建立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为龙头、各港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相配套系统的港口规划体系。
科学引导港口项目建设。优先发展公用码头,优先建设一些量与能力不匹配货种码头,优先发展增长量快的货种码头,如集装箱、矿石码头。由于穿山港区中宅码头、光明码头和镇海港区通用散货码头建成,煤炭泊位能力基本适应,可适度发展油品、化工泊位,限制船厂舾装码头盲目扩张建设。
按照规划的功能定位,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大型化、专业化的布局,对各港区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工,合理安排重大项目建设时序,避免无序建设和浪费岸线资源。加快推进老港区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整合提升公用码头和业主码头,推进集装箱码头的连片改造建设,优化港口项目的合理布局,提高港口整体竞争力和码头的集约化发展水平。
3、推进码头结构性调整,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对于存在的“港”“城”发展矛盾突出、港口功能布局散乱,深水浅用等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港区码头结构性调整。
与城市规划有矛盾的港区进行功能调整。部分老港区发展同城市规划、居民
生活区等存在着矛盾,造成港口功能布局缺乏完整性,需要对这些港区功能进行调整。如甬江港区由于城市拓展、港区内泊位等级低、码头老旧等因素,已不再适合生产岸线的功能定位。根据城市规划和港口规划,主要为旅游、商贸、文化等性质为主的公共设施以及城 市物流配送服务,该区域资源整合除保留2个城市物流配送点外,其他货主码头将根据规划逐步搬迁出城区,将不在新建港口码头。 对岸线资源利用混乱的区域,进行整合调整。其中北仑港区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改善通关环境为主,创造条件整合中部作业区岸线资源,规模化发展集装箱运输。如将北仑港区煤炭码头调整为集装箱码头,与紧邻的集装箱泊位共同形成集装箱泊位群,使港区布局更趋于规模化、合理化。青峙化工码头与科元塑胶化工码头之间布置的海湾重工钢管码头,将其整体搬迁,结合原有岸线建设更高等级的化工码头,可以形成产业集聚。
4、推进业主码头合作与开放经营,提升码头通过能力和利用效率
推进业主码头公用化。企业业主码头最大的特点是,其建设营运主要靠自身项目带动,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的社会公共码头。随着经济发展,业主码头对腹地的利用价值不断增强,有条件的业主码头应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在政府协调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码头运作效率,推进业主码头合作与开放经营。
加强老旧码头技术改造,进一步挖掘现有码头潜能。在符合港口规划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鼓励在原有岸线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码头改造扩建、提高等级、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完善配套设施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调整与优化港区功能结构。加固改造镇海、北仑港区老旧码头,重点实施北仑港区煤炭泊位改造工程,同步扩建后方堆场等设施,制定完善老旧码头升级改造规程,简化审批手续,逐步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港区。其中通过对老码头结构的升级改造来进一步提高>文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