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

第1篇: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辨证论治为方法,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生理病理学说为基础,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经验。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医内科学》中也大量引用了《内经》的原文,如何利用《内经》理论,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意义

 

1熟读经典是名医成才的必由之路

 

“翻开历史,我们看一看从张仲景开始直到清代,在这长长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我们研究一下他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医家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这是《思考中医》中的一段话。事实上,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刘完素、李杲、朱丹溪、张介宾、叶天士、张锡纯等无不如此。我们有必要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内经》等经典理论的重要性。

 

2《内经》是中医内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根基

 

《内经》的理论体系包括了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运气学说等内容,而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其中,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涉及了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内容,所以说,突出《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3《内经》指导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

 

《内经》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了诊法学说、病证学说、治疗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等内容,只要熟读内经条文,在临床中遇到疑难杂症,头脑中就能想起相关的理论学说,犹如在夜行中找到了指路明灯,明确了诊断、辨证、治疗的方向,往往灵机一动,遣方用药,效如桴鼓。

 

二、具体运用

 

1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

 

很多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在《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如呕吐的病因,《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说明寒热皆可引起呕吐,且有呕酸、呕苦之别。

 

2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

 

《内经》对内科疾病症状的描述较丰富,至今仍指导临床实践。如对消渴的描述,《素问·气厥论》认为:“肺消者,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素问·刺热》对“肾热病”的症状描述为“先腰痛,口酸,苦渴,数饮,身热。”有关黄疸病证的论述也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濇者,不嗜食。”并且明确指出“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

 

3指导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首先望诊,《素问·举痛论》:“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素问·脉要精微论》:“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有鹅羽,不欲如盐……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告诉学生望色要注意一要有光泽,二不要浮露。再讲闻诊,《素问·宣明五气》:“五气为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这一段除“恐”字以外都是闻诊,而且反映五脏的病变。然后是问诊。《灵枢·师传》:“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素问·征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说明古人也不能仅靠切脉就能断病,告诉学生问诊的重要性。最后是切诊,《素问·脉要精微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诊法常以平旦。”这是说脉诊的重要和时间性。《素问·平人气象论》:“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说明脉象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4指导疾病的治疗

 

《内经》虽然只记载了13个方,但却更多在病机、治法等方面给我们治病的启发。以《中医内科学》第六章第三节自汗、盗汗为例,自汗有一种证型为肺卫不固证,临床表现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营卫不和。治法:益气固表。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此处可以结合《内经》理解,以一汗出偏沮案为例。刘某,女,35岁,患者左侧半身自汗,而右侧半身无汗,遇天冷时自汗益甚,伴一身畏寒,其出汗的手足明显厥冷,半身及左肢明显麻木。病已三年不愈,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偏沮就是半身出汗,半身出汗是发生偏枯的先兆。《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说明营卫不调是半身汗出麻木的原因,故选方用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补气温卫阳。药证相符,患者用此方后得以治愈。

 

三、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结果反复修改而成。共有9个项目,涉及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知识掌握3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52%。回收结果显示,883%的学生反映结合《内经》教学优于传统教学,81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717%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利于适应医生工作角色;833%的学生认为拓宽了知识面,对中医经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教学反思

 

1结合《内经》理论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内经》理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背诵经典的热情,提高了自学能力。在经典案例分析中引入《内经》理论讨论,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显著地缩短了学生临床工作适应期。

 

2结合《内经》理论教学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结合《内经》理论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此,教师授课前不仅要熟背《内经》等经典著作重点条文,还要经常临床实践,做到引经据典,融会贯通,结合病例,条分缕析。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经典条文深入浅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 教学改革

当前流行这样一句话:“今日不养生,明日养医生”。因此,对于吃什么、怎么吃,当今的人们急需科学的指导。功能性食品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引导与传播“怎么吃才好”的一门课程。

功能性食品,又叫保健食品,是以一种或多种可食性天然产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及其功能因子为主要原料,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经一系列食品工程技术手段和工艺处理加工而成,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和感官特性,又对人体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和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

功能性食品课程是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及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刘景圣、孟宪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部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功能性食品的资源;二、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开发与评价。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及开发功能性产品的方法,并为以后从事食品工程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一.教学改革的探索

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台上主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授者信息的方式,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本人做了以下的尝试:

提前布置作业。比如讲减肥功能性食品一章前,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走访药店,查看药店的货架上有哪些减肥药品?任选一种说明其减肥功效成分,作用机理,并重点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减肥药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上课前收取作业,并随机提问,最后对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品进行介绍,向学生传递几乎每一种减肥药品都对身体有副作用这样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就能更好的让大家接受: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以及茶叶等家常食品就能够具有减肥作用,即安全又有效。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讲某些章节前,先给大家提出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一章时,给学生提问:两斤排骨和两斤青菜,你会选择哪一种去看望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长辈才是真正的对长辈好?提出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大家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授课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其进行提问,谈谈礼品的选择和理由。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消化理解课堂上讲的内容。

学生做主讲。功能性食品理论课的最后一次课,安排学生做主讲。课前,学生每4人一组,协作分工,或查资料,或做PPT,或做主讲等。内容为结合云南本地特色,讲解某一功能性食品。比如三七、葛根、玛卡、辣木、金银花、松花粉等等。教师根据主讲学生讲的内容,对该组其他同学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W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传递知识的主角,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以后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开拓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设计实验。我院功能性食品的实践教学为6个学时,可以选择验证性实验,如: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大蒜细胞SOD的提取及活性测定;不同种类食物总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等实验。也可以选择设计性实验:如功能性水饺的制备;功能性饮料的制备及各种功能性食品的制备等等。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本课程选择了设计性实验。实验由学生设计,老师对学生的设计给予适当指导;学院提供场地,材料,仪器等必备用具。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更是极大的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同时也开阔了授课教师的思路。如有同学设计实验为膳食纤维面条的制备;降血糖手工水饺的制备;功能性桂圆大枣饮料;降血脂蛋糕的制备等等。

2.全面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并在机体保健、疾病防治、延年益寿、美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功能性食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涵盖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就要求授课老师对相关学科有必要的学习和掌握。掌握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在更高的角度上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L-肉碱时,授课教师需全面向学生介绍L-肉碱的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功底,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L-肉碱真的具有减肥功效吗?对普通肥胖人士来讲,如果选择L-肉碱帮助减肥,必须配合哪些事项等等?这些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理论内容进行重新回顾以及认真思考,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又比如,在讲授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一章时,又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基础免疫学的知识储备,才能将基础免疫学的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再比如:在讲授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一章时,教师需要先讲授什么是高血脂?当今社会条件下,大多数高血脂病人的成因是什么这些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关医学方面的知识。而在讲到本章后续: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开发这一部分时,又要求教师具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实践技能。因此,对于教授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师而言,要想把课程讲清楚,讲明白,就要努力的学习相关知识,全面的提高自身素质。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有病就要吃药甚至打针。但我们都知道,药物对身体具有毒性。许多药物对肝肾甚至其他脏器具有毒性。而我们的传统医学中,一直有“食疗”这个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作为主讲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更多相关知识的学习,比如应加强对中华传统医学:中医的学习。将课程导向到“食疗”的大方向。有意识的把本课程的内容与传统医学中的食疗结合。期望通过每餐中的正确饮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甚至求医不如求己的效果。

3.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30%,要求通过学生随堂考、听课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状况,综合进行平时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题目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亦注重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卷面中可以通过综述题或讨论题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分析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下题:通过功能性食品这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当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心血管病人的现象,请从能量供需的角度,谈谈这类人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及您对这类人群和普通大众在饮食或其他方面有哪些建议。这样的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以及减肥功能性食品这三章的理解,也考察了功能因子部分章节的内容,更是考察了学生对本课程的所要传达的理念的接受及应用程度。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对专业学科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应用,更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功能性食品基本原料的选择和功能因子的确定,功能因子的作用;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理以及功能性食品的最新研究进展等。为学生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同时,作为主讲教师,本人希望将我们学习的理论内容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问题,树立保健意识,提高保健水平。本课程传递的理念是:所谓大道至简,想要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状态,无非是做到下面两点:一、努力让自己保持喜悦,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朗豁达乐观的人。喜悦会促进自身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二、深刻理解并践行“管住嘴,迈开腿”。在当今营养过剩的年代,“管住嘴,迈开腿”已不仅仅是糖尿病人的指导原则,更是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人的饮食及生活指导原则。“迈开腿”我们大家都理解,就是要适当运动,而如何正确“管住嘴”,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大医治未病”,希望每一个学过本课程的学生,将他所学到的理念传递给他的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人对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契入点。围绕这两点进行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课堂氛围良好。作为教师,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及积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人才做出努力,也真正让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景圣,孟宪军.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l生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