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水产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产;放养密度;挂袋法
中图分类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84-1
1 如何预防水产养殖疾病
水产养殖业和畜禽病一样,既要治疗,但必须预防,两者缺一不可。多年实践证明,水产疾病工作只有认真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正确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减少或避免水产疾病或死亡,确保养殖户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1冬春清淤,修整池塘,彻底清塘。
1.2药物消毒
生石灰:老塘300~500斤/亩,新塘200~300斤/亩,全塘泼洒5~7天蓄水放鱼、虾、蟹等(放前应先试水)。
建议用:二氧化氯清塘消毒。干塘200~400g/亩,带水清塘按水量算,每立方水体用0.8~1g对水泼洒,5~7天放种。放鱼虾前试水。用聚维酮碘300~500ml/亩;底改颗颗净,500g~1000g/亩泼洒消毒。
1.3合理放养密度
鱼苗20~30万尾/亩虾苗40~50万尾/亩;成鱼池塘按比例搭配,虾、蟹苗50~80万尾;网箱养殖应根据网箱大小,苗种规格而定。
1.4合理投喂饵料 应根据水温、气温决定。一般每百公斤鱼每天应喂5~8Kg饲料(水温在24~26℃左右,虾、蟹每100公斤喂饵料4~5Kg饲料。
1.5抓好饲养管理 做到早晚巡塘,观察养殖品种活动情况,如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1.6养殖品种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 消毒可用治霉灵、鱼广灵、聚维酮碘、病康灵等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依据药物浓度和苗种忍耐能力)。
1.7苗种下塘后7天就可以杀虫杀菌 4~9月最好做到每半月一次)按说明用,杀菌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
1.8投药 每半月投喂药饵3~5天,每天一次,(可用恩诺沙星)按说明用。
2 鱼病防治中有那些施药方法
2.1遍洒法 将使用的药品用胶盆或水桶稀释2000~3000倍以上,在池塘的上风口往下风口均匀泼洒,即遍洒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能对水体消毒、杀虫、杀菌、清塘、调水、肥水等,用这种方法要对水体体积进行标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用药浓度,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2内服法 此法是将药品混入饵料后,在投放饲料时并能保证鱼摄入体内才能产生效果,是投喂饲料养殖鱼类的主要用药方法。可以对鱼类进行消炎、杀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驱虫等。
2.3浸洗法(又叫浸泡法) 此法是鱼种放养、转运、转池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浸洗时间及浓度是此法的关键,浸洗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但应随鱼体的大小、多少、体质强弱、用药的浓度、水温高低、鱼体忍耐力等情况而灵活掌握。
2.4食物挂袋法 在食物(或网箱对角)三角区内挂上杀菌,杀虫的两种药物袋,使其食物形成药物区,在鱼类进入食物区摄食时,通过药物区进行鱼体体表消毒,驱(杀)虫,达到防疫的目的,该法简单,省时,省药,但对病原体杀灭不彻底。此法在池塘精养及网箱养殖的疾病预防中常用。
3 常见鱼病治疗
3.1草鱼出血病
主要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引起,主要表现出三种症状:红鳍红腮盖型,红肌肉型,肠内发炎出血型。此病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养鱼区流行。主要危害草鱼。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3℃
用药方法:标碘每亩米水体100~150ml全池均匀泼洒,如病情严重可隔一天再泼洒一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3~4g、止血灵2~3g、VC 1g,三黄配方颗粒4~5g(每公斤料)拌料喂5~7天;用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亩·米全池泼洒,连用2天;用戊二醛200ml,二氧化氯200g合用每亩·米全池泼洒,
3.2细菌性肠炎病
由为肠型点状气单孢菌引起,病鱼行动缓慢,离群独游,浮于水面,不吃食,不久死亡。腹部有红斑、外突红肿。剖开鱼腹,有很多腹腔液,肠粘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肠内无食物,内有许多黄粘液。本品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和鳙鱼等养殖品种。发病季节为4~9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
用药方法:二氧化氯200g全池均匀泼洒,严重时连用2次;用聚维酮碘300~500ml亩·米全池泼洒,严重时用2次。
3.3皮肤溃烂病
由尾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鱼体表出血发炎有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溃烂,鳞片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可烂及肌肉至骨骼。病灶无特定部位,全身各处都可发生,严重时遍及全身。解剖鱼体可见肝脏呈褐色,胆囊肿大呈墨绿色,有时肠道发红。该病主要发生于罗非鱼、加州鲈、鲶鱼、无鳞鱼等;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变化大和水质污浊,鱼体免疫力差,引起细菌感染所致,严重时感染率可达50%以上。
用药方法:聚维酮碘300-500ml/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用二氧化氯200g全池泼洒,连用2次;用聚维酮碘300~500ml全池泼洒1~2次。
3.4鳃霉病
由鳃霉菌引起,病鱼不吃食,游动缓慢。菌丝在鳃上不断发育生长,穿透鱼鳃的血管和软骨,破换组织,堵塞微血管,致使鱼鳃褪色、苍白或出现点状充血、出血现象,并造成呼吸困难。借水流或其他媒介物通过孢子与鳃直接接触而感染。敏感的鱼类有草鱼、青鱼、鲮、鳙、鲫、黄颡鱼等,其中鲮鱼苗最为敏感;当水质恶化时,容易爆发此病,在几天内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该病主要侵害幼鱼,以苗种阶段为甚。
以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探索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并对企业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方法和途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水产养殖技术
协同育人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12月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从以上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成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应突破传统模式,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下同)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建设的重点工程,予以大力实施。
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水产养殖场、饲料或渔药生产等相关企业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专科层次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近几年,在各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拥有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2个校内实训基地,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2+1的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脱节,无法进行充分融合。(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无行业工作经验,导致无法从社会需求开发科研项目。(3)学生顶岗岗位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创业意识。
2校企协同育人实施途径
2.1校企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技术服务岗位工作,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的制定,基于企业行业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来开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课题体系[2]。整合企业资源,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秋雪湖现代渔业示范园、上海农场、海辰集团等,参照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饲料化验检验员等国家职业标准,把《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检测与保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融为一体,重新排序,基于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例如鱼类、虾类、贝类的品种鉴定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就是水产生物发育与鉴别,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同时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交替式教学来达到理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3]。介于水产行业的特殊性,4~8月份是水产行业生产的主要季节,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了暑假时间,打破了传统2+1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采用交替式教学,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循环学习,不断融入行业新动态,更新课本内容,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与课堂设计。在高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行业提供的生产现场图片以及视频,为校内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科立体感,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企业文化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的生产过程。同时,通过与企业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2校企协同育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市场对于渔业养殖人才的需求,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联手开展“雄鹰人才计划”,分成育鹰、展翅、搏击、翱翔四个阶段。育鹰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企业文化渗透阶段。大一的第二学期,在每年的3月份建立40人左右的校企合作“通威班”,学员在校期间的4~6月份、次年9~1月份,与学校的课程衔接,企业的讲师、外聘专家每月至学校讲授行业动态、管理、专业技术类等课程。每年的7~8月份,利用暑假时间,大一“通威班”的学员经公司培训后到企业生产一线跟班实践,学习饲料生产工艺,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饲料生产工艺、销售、品质管理等基本流程;对于未来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展翅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基地学习阶段。大二的第二学期,水产科技系学生按实践的安排,4~9月份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到公司的养殖基地统一培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测水、投喂、用药巡塘等水产专业技能;带队的专业老师也能从企业流程中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改进在校教学,使之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联合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研究,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开拓专业。搏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生产实习阶段。根据校方与企业的协议,企业可以直接留用优秀毕业生。根据大学三年的培养及发展,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胜任不同部门工作。翱翔阶段:这一阶段其实就是一次质的飞跃。经过3~5年的时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3校企协同育人在产学研用中的应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手段之一[4],也是对创新驱动和“一路一带”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的新型校园环境,师生通过企业资源能够使得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对于高职学生,产学研用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个合作企业在校园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激发了其社会参与感。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快速提升高职学生技能,使之成为企业所需的有用人才。例如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研制的悬浮式增氧曝气盘获得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产学研用同样是高效地对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高职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经验,通过产学研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长江口甲鱼仿野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就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为教师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做好背景技术储备,而且将专业知识融入产品研发中,深入推进了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的步伐。
3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后的成效
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本专业建立了由水产养殖场、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及渔药公司、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营销等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是进行专业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建设等内容的研讨。通过专任教师带队进工厂,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等方式,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将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与学生培养过程紧密联系,师生以及企业都同时收益,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市周边地区水产企业以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企业满意度90%以上,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达到82%。充分证明了该专业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刘革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58-61.
[3]朱艳,曹元军.高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25-27.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生物修复;有机污染;自净能力
Abstract: Aqua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quaculture as a pillar indust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pollution, aging, black smelly pond sediments, a catastrophic virus disease outbreak and epidemic problems exposed rapidly, mak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aquaculture breed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aqua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not affected.
Key words: aquaculture; ecosystem; bioremediation; organic pollution; self purific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F316.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池塘生态系统与水产养殖关系分析
池塘是一个人工圈养体系,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差异,其结构特点是养殖动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饲料投入养殖系统,除牧食链,腐屑链外,在食物关系中又增加了饲料链,也因此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水质也常常出现较大波动。
1.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池塘生态体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优良的单胞藻可为池塘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甚至养殖动物直接滤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质,改良池塘水质,更为重要的是,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进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盐,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底泥的释放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优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别是池塘中下层水体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池塘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底泥微生物将其氧化分解成无机盐,返回水域被藻类利用。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和营养盐的再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自净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池塘底泥生态,即底泥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群和数量)。
1.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残饵、对虾粪便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污染物,使之矿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径和终产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CO2等,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NH3、H2S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池塘生态体系中,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进入,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机物厌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态体系失控。
1.3池塘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水体的养殖容量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一个水体的养殖容量主要由饵料供应水平和质量,水体自净能力和人工干预程度决定的,在饵料供应和人工干预程度一样的情况下,养殖容量主要由水体自净能力决定,因此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对提高养殖产量,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掠夺型养殖模式下池塘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对虾养殖中,虾池既是对虾摄食活动的场所,也是各种有机污染氧化分解的处理池,养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污染的过程。虾农为了减少损失,往往采取加大消毒剂、抗生素等药物使用和大量换水等措施,一方面加大了养殖成本,降低了水产品质。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强化池塘自净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池塘养殖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营养、促生剂、解毒剂或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水体进行生物修复,降低池塘底泥有机物含量,使泥水界面形成好氧微生物相,强化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能力池塘的自净能力,提高藻类多样性指数,稳定藻相,增加水体溶氧,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容量,改善水质,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池塘水体生物修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藻相通过水体增氧、补充经腐殖质螯合的微量营养,土著微生物和促生剂等,强化池塘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分解,微营养的补充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优良藻相,增加池塘溶氧,溶氧的增加和微量营养的补充,又加速了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形成良性好氧生态体系,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和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修复技术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我们从2001年已经开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虾塘老化问题,摸索出一套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造老化虾塘,生产高品质对虾产品的技术,连续3年在广东徐闻和上海泰贤等地进行老化虾塘改造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等。其基本技术路线是:取底泥——提取土著微生物——配制生物促进剂——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及藻相调节——保持自然生态健康养殖环境。
3、防治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影响的措施
发展水产养殖与保护水域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水产养殖过程中各种因素产生的自身污染和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水产养殖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和周边水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加剧水域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水域环境受到污染而不断恶化,又会对水产养殖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不但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控,尽力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产生,更要注意周边水域环境的保护,寻求水产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1 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由于水产养殖中残饵、粪便排泄物等养殖废物容易造成严重的沉积污染,传统上一般都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来对沉积物进行处理,但化学或物理的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水生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或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具有修复时间短、处理操作简便、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渔业水域环境的不断恶化,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养殖技术较低,而且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欠缺,导致渔民养殖收益低,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政府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如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讲座,及时将各种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传授给渔民,不但从一定程度提高了渔民的养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渔民认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渔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
4、结束语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2010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研究报告.
[2] 环境保护部.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8.22 文献标识码:A
南美白对虾自首次在池塘淡水养殖取得成功之后,其养殖效益明显增加,而且由于南美白对虾个大、柔嫩、壳薄,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具体谈谈如何在淡水池塘高产养殖南美白对虾。
1 池塘选址
池塘选址十分重要,要选择无污染且水源好的地区,即淡水资源充足,河道流水至少要在5~10月之间保持供水充足,且附近工厂要少,环境良好,进排水通畅。
2 池塘面积和设置
池塘面积在0.5hm2左右为宜,不仅节省成本还便于管理。如果面积太小,需要挖更多的塘埂,成本较高;面积太大不方便管理,且不易准确投料和观察虾的进食情况,投料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过少虾又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池塘深度在3m以上为宜,水深在2.5m左右即可。且要单独设置进排水系统,不仅可防止患病,同时还能对水质进行有效调控。另外要配置增氧设施,一般一个0.5hm2的池塘配3只15kW增氧泵即可。
3 放养前的准备阶段
3.1 池塘的清整
如果是将旧的池塘改为虾塘,要排水清理,确保淤泥不能超过10cm,此外最好将池塘暴晒1周左右,在暴晒期间要防止池塘底积水,同时还要保持池塘泥具有一定的湿度。
3.2 消毒
在放养前20d左右,排出池水至其水深不大于20cm为宜,利用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杀灭部分野食鱼类以及病菌。消毒药物可使用漂白粉、菜籽饼或生石灰等,必须注意不能同时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物,如需用两种消毒药,则中间需间隔一段时间。
3.3 进水肥水
在放养前8d左右即可进水,进水时要在进水口放置70~8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以防止部分野食鱼类或其卵进入水池,在水深达到50cm左右停止进水,进行肥水,肥水一般用复合肥和肥水王,如果池塘水偏酸性,可适当添加熟化干燥的鸡粪,具有很好的效果。在肥水放苗之后要根据水肥情况,逐步加水,每次增加10~20cm深的水。
4 放养密度及规格
放养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公顷75万~100万尾之间。如果放养过少,会浪费池塘资源,放养过多又很难控制水质。放养密度过大会使池塘水质遭到破坏,而养殖中途大量换水又很容易导致发病。虾苗的规格以1cm左右体长为宜,同时购苗前要对虾苗进行严格的体质检验。
5 日常管理
5.1 水质管理
在虾长达到5cm之前主要通过水育肥,如果水质清澈,要适当投放生物制剂和无机、有机肥料,使水变肥。在虾长达到5cm以后,要掌握好水质的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为宜。保持水质透明度可以通过换水或投放沸石粉等。
5.2 投料管理
在虾长达到2cm以后就需投喂饲料,以50g饲料每天每万尾为起始基点,具体饲料投放量要根据查查网内吃食情况适当增减。
5.3 日常巡查
在养殖中后期需要经常巡查,注意观察池塘是否缺氧以及有单独游虾,如发现单独游虾,表明虾已生病,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6 常见的病害防治
预防虾生病主要通过控制水质来进行,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水质的稳定。如发现虾发病,应该掌握2个原则:如果发现是细菌性疾病,通过投喂药饵以及消毒即可;如果发现是病毒性疾病,早期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已到后期,则尽早捕捞,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6.1 虾池常见细菌性疾病
6.1.1 红腿病
患有红腿病的南美白对虾,附肢会变成红色,特别是其游泳足变色最为明显,此外其头胸甲部位会呈现淡黄色。具体防治措施为:利用1%~2%饲料量的大蒜素,加清水拌入饲料,待饲料充分吸收药液之后即可投喂,一般连续投喂5d左右即可生效,生效后还要以半月为以周期进行投喂。同时,利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剂对水体和虾进行杀菌。
6.1.2 烂眼病
患有烂眼病的虾一般会伏于池边水底或水草中,有时还会浮出水面翻滚旋转。患病初期虾眼球肿胀,由黑逐渐变成褐色,最后虾眼球会逐渐烂掉,只剩下眼柄。烂眼病的防治措施为:经常利用益生素或光合细菌对水体进行改良,保持池塘水质良好稳定。如发现虾患有此病,需要全池塘喷洒溴氯海因至少2次,同时给予投饲量0.1%的氧氟沙星,连续投喂3~4d即可见效。
6.1.3 烂鳃病
患有烂鳃病的南美白对虾鳃思会呈灰色,并肿胀变脆,最后从尖端向基部逐渐开始溃烂,直至脱落。其治疗方法防治方法与红腿病类似。
6.2 病毒性疾病
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易发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白斑病。具体症状是,虾停止进食,行动变得迟缓,弹跳无力,静卧或漫游在水中不久就会死掉。具体防治措施是:全池塘喷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2~3次;同时将浮在水边的病虾捞出,尽可能清除感染源;此外还要添加1%~2%饲料量的EZO-生物活性剂,增强虾的抗病和免疫能力,还要添加1%~2%饲料量的活力菌,维持病虾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
7 结语
南美白对虾作为当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虾类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养殖效益是关键,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养殖经验,浅谈了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养殖技术,谨供各位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巧香.南美白对虾主要致病微生物安全预警技术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2] 王素芬,孙逢振,王燕.低洼盐碱地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3(03):26-27,33.
[3] 李顺,李福魁,李杰.水质管理是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成功的关键[J].渔业致富指南,2013(09):34-36.
[4] 戴玉红,朱爱琴.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3(04):29-30.
[5] 申屠琰.南美白对虾节能保温大棚养殖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3(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