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

第1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占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据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为8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7%,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1]。老年人脊椎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并发症严重,常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能力,死亡率高达15%~30%,因此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不仅是现代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化问题。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在40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都在增加,其特征是骨量减少,特别累及脊柱、股骨头及长骨端,骨的体积、密度降低;有急慢性腰背痛。有时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股骨头骨折及长骨端骨折。但没有其他骨代谢病所具有的生化及放射学异常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分I型和Ⅱ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55~70岁的绝经后妇女;Ⅱ型: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祖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骨骼代谢的有机变化已有了系统而完善的认识。祖国医学历来主张,肾藏精,肾之精气充养五脏六腑,主管人体生、长、壮、老、已。《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亦即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左右性腺、生殖系统初步发育。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随生殖内分泌系统的逐步发育成熟,身体肌肉骨骼的发育也达到顶峰。目前的研究表明,人体30~40岁骨量积累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值,而且骨骼肌重量与骨峰值呈正相关。正是所谓筋与骨的隆盛。

《素问・上古天真论》还谈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体40~50岁开始生殖内分泌腺系统功能减退,骨量也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减少,女性在绝经后5~10年内骨丢失显著高于男性;每年约为峰值的2%~3%,此后逐渐减少。由《内经》论述可以看出,肾中精气掌管着“任脉、太冲脉、天癸、肝气”等男女生殖内分泌等物质,这些物质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筋骨从逐渐强盛到逐步衰败,所以称之为“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故有“腰者,肾之府,摇摆不能,肾将惫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也越来越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关学者在基础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认识和长期临床经验积累,肝肾不足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已达成共识,补益肝肾是为本病治疗的原则。

1 理论研究

首先在理论研究上,据全国十三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采用单光子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健康人群的桡尺骨、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量,找出了骨骼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规律,从而确定了中国人群桡、尺骨,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证明了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正确,其中肾虚组骨密度普遍低于健康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黄连芳等按照中医“肾主骨”理论,根据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都能造成阳虚模型,也可能产生骨质疏松症的推论,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造成阳虚模型,并观察了两者的阳虚状态下,对皮质骨的影响,C组分别与A1组和B1组比较,都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皮质骨变薄,骨髓腔增大。结论:致“阳虚”药物泼尼松和羟基脲均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但二者造成骨量丢失的机理不尽相同[3]。

2 临床及实验研究

2.1 临床研究

有关方面的研究论述包含内容尤其丰富,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运用的观察中,对症状、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钙磷调节激素进行了分析研究。(1)如张氏以温补肾元为主,采用鹿角胶、龟版、紫河车和牡蛎等品,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连服4个月,结果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骨矿含量、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2.2 动物实验

采用类固醇激素及去势等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骨量骨生物力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均显示有关中药具有良好的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1)如谢华等用骨宝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骨质疏松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低剂量骨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前者的骨吸收减少(-71%),骨形成增加(骨形成率+170%),骨量增加(骨小梁面积+29%,间隙-28%),各项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但体重尚低于正常组。但高剂量骨宝治疗组除了骨形成率及骨吸收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模型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低剂量骨宝有防治氢化可的松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14]。 肖建德等用中药龟丝补骨片防治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对类固醇激素导致大鼠骨量减低有显著改善作用,部分作用机理为:抗类固醇激素的继发性甲旁亢作用,抗类固醇激素所致的代谢异常的作用,和刺激降钙素分泌的作用[15]。 (2)丁桂芝等用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补肾健骨胶囊对切除卵巢的雌性成年大鼠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组进行比较,治疗组股骨骨载荷、韧性系数、骨强度、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结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随着流行病学的深入调查,越来越明显地显示患病人群的高发生率,这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但就目前而言,在众多环节中究竟何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各种因素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仍未完全揭示出。致病基因的寻找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打开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进一步的研究会确定骨质疏松的直接病因;找出敏感的基因标记,预测骨质疏松的骨折危险性;寻找新的基因克隆分子,开发药物防止骨丢失和逆转骨质疏松。而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论治、病证合参、辨证求因、低毒副治疗作用等也为研究者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认为,还应参照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注意终点指标如骨折发生率及发生人数的观察,加强细胞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对中药在骨强度、骨质量、骨结构方面的影响及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参考文献

1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2(1):1.

2 全国十三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1.

3 黄连芳,廖进民.不同致“阳虚”药对雄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1.

4 张乃钲.强肾增骨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2):15.

5 邓伟民,贺杨淑,冯永佳,等.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1997,4(2):70-72.

6 葛亮,戴芳芳,蔡新.健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E2和PTH水平的观察. 江苏中医药杂志,2005,26(3):24.

7 谢晶,杜靖远,沈霖,等.补肾法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4):5.

8 陶有略,方亮,叶大付,等.黔岭藿合剂对大鼠卵巢切除诱发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6):10.

9 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等.仙灵骨葆对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1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1):90.

10 阎德文,肖建德,孙月玲,等. 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8(3):362.

11 王宏,王玲,李建军,等.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8(3):344.

12 周丕琪, 沈霖, 杜靖远,等.补肾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IL-6、TNF-α的影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8(4):1.

13 郑湘宏, 黄霖.骨康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3(12):20.

14 谢华,吴铁,黄连芳.骨宝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中国中药杂志 ,1997,22(4):238.

15 肖建德,肖强兵,阎德文,等.中药龟丝补骨片防治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4):343.

16 丁桂芝,曾天舒,周勇,等. 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

17 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密骨片防治去睾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2): 4.

18 王鑫国,李澎涛,房家毅,等.益髓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2):26.

19 秦腊梅,姜良铎,肖永华,等.三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 91.

第2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

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庄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每年定期派出1—2人员到泰安中心医院、骨科大夫从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张蕾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护士”、“泰安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卫生报》、《泰安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膏药也远销,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泰安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

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

目前,我院的骨伤专科规模由小到大,技术水平由弱到强,服务范围由省内到省外,效益由生存困难到良性运转,院容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促进了三大效益的提高。骨科的快速发展带动各科室团结协作,齐头并进,形成了拼着干、争着上的良好局面。卫生院作为精神文明的窗口作用日益鲜明,近年来先后收到感谢信230封,镜匾74块,卫生院连续4年被评为肥城、泰安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年门诊总量达83138人次,住院1521人次,业务收入达到680万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骨科已经具备开展全髋置换、带锁髓内针固定、骨不连自体骨移植术等疑难手术的能力,其他科室技术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院共有120人次在省市级以上期刊200余篇,4项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二是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卫生院、村卫生所改貌建设的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减少了辖区内病员的“流失”,以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社区服务为内容的农村卫生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全镇15处卫生所均按“五统一”的标准,实行了以“三制四统一”为内容一体化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报销制度,解决了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进村入户开展全民健康查体活动,健康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为全镇居民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3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第4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六月的培训,短短的一个月,在炎热的夏天却留给自己难忘的回忆。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弥补了在雪线操作技术的缺陷,如常规的心电监护,造瘘口的护理这是在学校学不到的,温故而知新,操作以及每周三基的考试为到临床做铺垫。其中中医的操作拔火罐,艾条灸也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们的示范也更加规范了我们的操作。

三个月的试岗,从进入试岗的第一天护士长就安排了老师带教,每周老师都会制定带教计划并且做出评价,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每周都知道自己的任务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未掌握。妇产科、普外科、骨伤科老师带我们上台,到现在基本能胜任上台的工作,巡回老师现在也试这让我们单独,所以深感自己的压力。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水平,每月进行理论的考试,三个病种的分析考试,丰富我们的知识也激发了我们了解不同科别的临床护理工作。每个月科里会让各位老师或者请手术医生授课,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术前术中配合的要点。在手术室,认识了很多自己从未接触的器械,见到了各种不同痛苦的病人,对于生命有了不同以往的敬畏,明白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艰辛。在这里穿刺的机会很多,留置针的穿刺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面对病人操作要沉稳、快速,虽然现在避免不了会惶恐,但以后会更加的努力克服问题,对于与病人之间的交谈也感受颇多,术前访视,术后访视,七查十二对看似很简单很轻松的过程,却要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和专业水平。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慌这是首要职责,只有让病人相信你才会得到最佳的配合,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是病人最想要的,人文关怀也是我们目前最缺的,今后会更加朝这反面努力,希望自己有一天如老师在面对病人的问题时能对答如流。

在手术室接待好每一个手术人员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的凡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的接待,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工作,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也会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以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及时解决。

病人的需要是我们服务的范围,病人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标准,病人的感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优质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服务更情感化和人性化,为医院的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第5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年与20***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医事业的经费投入。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整时财政支出结构,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中医事业费和中医专项经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同时将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6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09-04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on-surgical treatment.

【Abstract】 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on-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309 patient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integrative medicine non-surgical treatment are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5 to May 2009 .Select 194 cases of them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by the way of out-patient referral, telephone or letter follow-up.104 cases are male, accounting for 53.6% and female 90 cases, 46.4%; aged 25 to 76,with an average 49.8 years; 126 cases from 30 to 60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64.9%.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by the Branch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thopaedic Spine Study Group. Results:Based on the the treatment assessment standard of low back pain by the Branch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thopaedic Spine Study Group.Excellent, 102 cases, 52.6%;Good,70 Cases,accounting for 36.1%; in,7 cases,7.2%; poor, 4 cases, 4.1%;the tota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s 88.7%. Conclusion:With accurate knowledge of indications,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non-surgical treatment in active, formal, systematic and adequate way is effective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发病,各种非手术治疗是该病临床治疗的首选,其临床疗效也得到认可。但目前对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客观评价方法的证实,对于其临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机制的认识、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目前,临床评价LDH治疗疗效的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较简单的评定标准,如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制定的腰背痛治疗评定标准〔1〕、Macnab评定标准〔2〕;另一类为量化评定标准,如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背痛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

我们从2005年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LDH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我们对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治疗的LDH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制定的腰背痛治疗评定标准〔1〕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收集

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因LDH在我院接受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患者309例,采取门诊复诊、电话或信函随访的方式获得完整资料者194例,其中男104例,占53.6%,女90例,占46.4%;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9.8岁;30~60岁者最多,为126例,占64.9%。

根据随访时间,随访3年以上(含3年)的,42例,占21.7%;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6岁(33~72岁)。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的,86例,占44.3%;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9.5岁(25~76岁)。1年以下的,66例,占34%;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4岁(27~75岁)。

二、一般资料

(一)发病频次:本组LDH患者中,初次发病112例,占57.7%,复发82例,占42.3%。

(二)LDH部位:本组LDH患者中,单间隙160例,占82.5%,其中L3-4及以上间隙的高位突出24例,占12.4%;L4-5 74例,占38.1%;L5S162例,占32%。双间隙28例,占14.4%,其中L3-4 + L4-5 8例,占4.1%;L4-5 + L5S1 20例,占10.3%。三间隙L3-4 + L4-5 + L5S1 6例,占3.1%。

(三)LDH类型:本组LDH患者中,旁侧型突出138例,占71.1%;中央型突出56例,占29.9%。无一例有椎管狭窄、马尾综合征、腰椎滑脱等合并症。

(四)主要症状和体征:腰痛与放射性腿痛146例,占75.3%;跛行104例,占53.6%;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110例,占56.7%;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122例,占62.9%;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0例,占61.9%;背伸肌力减退118例,占60.8%;小腿内外侧和(或)足背麻木(感觉异常)114例,占58.8%;腱反射异常108例,占55.7%。

三、治疗方法

本组LDH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一)中医针刺、牵引、推拿治疗:

从发病起即进行中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针刺:穴取患椎双侧夹脊,下肢后侧放射痛(足太阳膀胱经)加患侧环跳、委中、承山、昆仑;下肢外侧痛(足少阳胆经)加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下肢前侧痛(足阳明胃经)加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如双下肢疼痛取双侧穴位)。患者俯卧或侧卧,穴区常规无菌操作,使用直径0.35mm、长40―75mm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夹脊向内侧刺约50mm,委中、承山、风市、阳陵泉、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直刺约25―40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环跳直刺50―70mm,作提插手法至出现患肢放射性触电样针感后约向后退针2mm。选双侧夹脊、环跳与阳陵泉或承山(下肢前侧痛选双侧夹脊、髀关与梁丘)连接G6805-1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频率约14Hz,调节电流至肌肉出现明显节律性颤动患者能耐受为止,时间30分钟。

牵引:腰椎骨盆电动牵引,间歇牵引,牵引5分钟,间歇1分钟,牵引力为体重的1/2,牵引总时间30分钟。

推拿:牵引结束后行腰腿部揉、搓、拿、捏等理筋手法10分钟,最后行腰椎斜扳法。患者平卧5分钟,治疗结束。

以上治疗一日一次,6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多数病人需治疗4个疗程以上。

(二)患者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2~3周,经综合治疗症状体征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重点是腰背肌的锻炼。

体疗应慎重进行,练习内容要适合病人症状,而不是强迫病人进行一系列一成不变的活动,在俯卧位被动过伸脊柱时症状可缓解的病人,做过伸练习将有帮助,而不能行屈曲练习,过伸能改善症状标志着非手术治疗可望有良好的预后;另一方面,被动过伸时症状加重的病人,行屈曲练习可能会改善。如练习时疼痛加重,就不应强迫病人进一步练习,任何能加重疼痛的练习均应终止。下肢的练习能增加肌力和缓解背部的紧张。这些治疗的益处在于改善患者的姿势和力学。在男性,理疗的效果似乎较好,在女性,全面背肌锻炼效果较好;体力劳动者理疗后效果较好,伏案工作者全面背肌练习效果较好〔4〕。

(三)药物治疗:

1、患者急性发作期,为了较快的缓解患者腰腿痛及腰背肌痉挛等症状,主张应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3天。

2、采用中药制剂活血通络,丹参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7天。

四、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功能情况,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制定的腰背痛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对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因LDH在我院接受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194例患者,采取门诊复诊、电话或信函的方式随访,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制定的腰背痛治疗评定标准〔1〕对本组194例LDH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优102例,占52.6%;良70例,占36.1%;可7例,占7.2%;差4例,占4.1%;总优良率88.7%。

讨论

一、非手术疗法的临床定位

LDH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该病的治疗大体可分为手术疗法(包括介入疗法与有限手术)与非手术疗法两大类。就手术疗法来说,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均以破坏已经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为代价,尚未根本解决病变椎间盘自身结构及功能重建的问题,因而致使部分患者术后症状仍然存在,甚或造成腰椎结构的医源性破坏。据统计,约有5%~10%手术治疗的LDH患者〔5〕有近30种并发症或后遗症〔6〕,这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由于术前诊断错误或适应症过宽、术中定位错误或操作失误、术后疤痕粘连或椎间盘再突出等原因,导致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其中79.8%的患者表现为术后残留下腰痛〔7〕,引起所谓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或术后疼痛综合征。术后症状持续存在的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变得更加复杂与困难,再次手术的优良率仅为47%〔8〕。

总之,LDH各种手术疗法普遍具有患者并发症多、医疗支出大、远期疗效不理想等缺点。相对而言,各种非手术疗法成为当今LDH临床治疗的主流。积极、正规、系统和足时的非手术治疗LDH,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患者腰部解剖结构与功能活动的完整性,不仅可免除患者的手术之苦,而且具有临床治疗有效、使用病例广泛、治疗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LDH患者的本组病例中,总优良率为88.7%,其中复发的病例为82例,占42.3%。

二、非手术疗法适应证的选择

目前LDH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水平都很高,准确掌握适应证可以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并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各自的局限,以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

适应证的内容包括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的选择和各种非手术疗法的具体运用两个层次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各家争议较大,很多学者对适应证的选择及其客观化问题进行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归纳,明确了以下一些论点:1、首次或多次发作未进行积极、正规、系统和足时的非手术治疗而直接行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手术的禁忌症〔9〕,因此,除马尾神经综合征和进行性神经性损害的患者,都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开始,并随着病程与病情的变化及时修正治疗方案。2、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可以控制再手术率,首次手术选择病例适当,再手术率仅为2%〔10〕。3、只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所示突出髓核的大小和类型作为判断非手术或手术的做法是片面的,原因在于LDH临床症状的多源性,髓核突出的大小与类型跟腰腿痛的类型与程度无关〔11〕。4、治疗疗效的评定应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综合评定标准,应加强定性评定方法的精确性。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治疗方法。5、约有10%~20%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甚或病情加重,积极的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LDH疗效机制的认识

目前对LDH导致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传统的机械压迫学说外,学者们又提出了免疫反应和炎症学说[13]、微循环与营养障碍致痛学说〔13〕等学说。

对非手术治疗LDH有效性的解释,“位移与形变学说”认为,生理上腰椎管具有一定的储备容量,椎管外侧有脂肪间隙,使得马尾神经与神经根皆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通过神经根鞘袖与髓核突出物的相对位移或周围脂肪间隙的改变,来避让突出髓核的挤压,临床上并不出现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对有症状的LDH患者而言,合适的推拿和牵引等非手术方法的拉伸与扭转复合应力则可使椎间盘突出物与受累神经根发生相对的位移或是髓核突出物发生形变,从而通过减压与松解黏连的途径最终达到改善和解除疼痛症状的目的,受累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等病理改变的可逆性、突出髓核组织椎管内机械占位的可容性、神经根等受累组织与突出髓核之间相互位置的可调性被认为是非手术治疗取效的理论基础。LDH腰腿痛微循环与营养障碍致痛学说〔12〕认为,患者受累神经根等组织的微循环状况的改善可能是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甚或消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受累神经根周围的化学环境与营养状况是治疗LDH的关键,活血化瘀是非手术治疗LDH的一个基本原则。从本质上讲,非手术治疗LDH的最终目的皆在于解除患者的腰腿痛症状,中医的“以痛论治”被认为是LDH临床治疗的主题〔14〕。

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选取病灶附近的夹脊穴为主穴,采用针刺疗法,通督化瘀,配以疼痛放射所在经脉之腧穴,舒筋活络,使经络气血宣通,其痛自止;腰椎牵引和推拿能使痉挛的肌肉松弛,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椎间盘突出物改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状态,从而起到减压、消炎、止痛的作用〔15〕。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腰背肌康复锻炼,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LDH的是确切有效的。

参考文献

⒈胡有谷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1,282.

⒉Macanab I. 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Am), 1971, 53(5): 891-903.

3.Roland M, Fairbank J. The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nair. Spine, 2000, 25(24):3115-3124.

4. Canale ST, Daugherty K, Jones L, et al.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卢世璧,王继芳,陈继营,等译. 第9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2158.

5.贾连顺,刘洪奎,侯铁胜.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的研究. 医学杂志,1993,18(3):178-181.

6.彭本旭.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论反思.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1):47-50.

7. 钱列,贾连顺,陈雄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5):337-339.

8.Hu Tchinson P.J, Laing R.J,Waran V,et al. Assessingoutcome in lumbar disc surgery using patient completed measures. Br J Neurosurg, 2000, 14(3):195-199.

9.胡有谷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1.

10. 胡友谷,党耕町,唐天驷. 脊柱外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53

11.侯树勋,吴闻文,刘汝落,等. 髓核突出类型与腰腿痛严重程度的关系. 医学杂志,1993,18(5):349-351.

12.田伟,崔冠宇,赵丹慧,王娜,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gM和IgG与其症状和体征相关性研究. 中华骨科杂志,2008,28(4):288-291.

13.黄仕荣,石印玉,石关桐,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干微循环与营养障碍致痛机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1:60-63.

14.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痛论治刍议.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9(5)291-293.

第7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一、中医护理课程发展现状

 

1、中、西医护理课程分离。

 

中医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中医和西医两个专业,课程为西医内外妇儿护理学和中医内外妇儿护理学,将中医和西医的护理分离不但要重复学习护理内容,而且使学生在应用护理知识时思维也会出现分离,在应用时要首先区分是中医护理还是西医护理,不利于中西医结合思想的传播,不能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护理思维,在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中,当前已经实现了中西医临床课程整合,而对于中医护理专业来讲也要实现中西医护理课程的整合,这是中医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长期医护不分

 

因为很多历史发展原因在传统中医学中没有实现医护分离,在建国以后才逐步实现了中医护理学的独立发展,发展历史只有几十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大量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学才逐步得到了分离形成了一个独立学科。客观来讲中医护理学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系统,但值得提出的是这一学科来源于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护理理论根植于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对中医护理学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促进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3、中医护理处境尴尬

 

中医护理学发展遇到的阻力不但包括上述因素,还存在下面这些原因:在医学临床上应用中医护技术较少,就是在中医院很多护理人员也选择应用西医护理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有医生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只是起到配合作用。在学校掌握的中医护理技术得不到有效应用,限制了学习热情的发展,给教师的传授也带来了很大困难。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能看出疗效,不如西医治疗迅速。所以医生在选择治疗疾病的技术时因为受到经济利益和利已思想的影响,都会选择西医技术,因此中医护理应用一再受到排挤而不能健康发展。

 

二、对策

 

1、整合专业课

 

(1)中、西医护理操作技能课程的整合。

 

西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学在内容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将两门学科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在护理学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如在西医护理学的热疗法部分引入中医护理学的热熨;在西医护理的注射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穴位注射技术;在西医护理的灌肠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中药灌肠技术等。利用将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中医护理技术属于护理操作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处理病人护理问题时,可以自然想到应用中医理论和操作技术,而不会只有在中医院或中医科才会想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

 

(2)中西医护理临床课程的整合。

 

把中医内科护理学和西医内科护理学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中西医内科护理学,为了彰显中医特色可以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作为框架。如针对一种病症可以依据病因、分辨病症、进行检查、应用中西医进行治疗与护理等进行综合治疗;还有,可以将中医骨伤科护理学与西医外科护理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中西医儿科护理学的结合和中西医妇科护理学的整合。全面实现中西医护理学课程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在遇到一种病症时可以自然应用中西医理论进行思考,而不将中医与西医分裂开来,使中医护理得到良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护理意识。

 

(3)扩展课程的整合。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护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理论,不同学科之间出现相互渗透与相互交叉现象越来越多,如护理美学、护理教育、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健康教育等,因为规定每门课程都要有学分和学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安排大量学时;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大量重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应受一本教材一门课程思维的限制,可以研究将课程设置为护理人文社科扩展课程和护理临床扩展课程,第一种课程可以包括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第二种课程包括社区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健康护理等,在充分研究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提炼出这些课程当中的新理论和新知识,实现全面整合防止重复讲解,使用最少的教学时数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材

 

当前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过程中要重视培养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意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其他专科护理当前已经依据护理程序实施,也就是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办法、护理评价。中医护理作为专科护理课程,它的实质就是护理程序,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讲求护理程序模式,只是专业术语是中医而已。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新入学的学生形成统一的护理认识,防止出现过于独立的中医传统理论知识,因为没有实现教学中的对接学生因为不易理解知识而导致厌学。在编写中医护理教材过程中要依据当前应用的现代护理模式,应用中医辨证护理和传统护理技术进行整体护理,对当代中医护理学逐步完善和发展。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及教材

 

主要方法就是利用任务引领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逐步形成中医护理知识结构。学生能够掌握中医护理知识:一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民俗常识;二是中医常识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三是中医护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求以人为中心,人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的认知;四是网络信息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保健医疗宣传等。综合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教材内容、大量参考资料、网络信息文字共同构成了“理”。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不但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而且还应包括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方式,如任务引领教学,出示任务或任务的一部分,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理”与“实”的综合运用,实现理实一体化而逐步形成中医护理知识结构。这种形式的教材改革不但为师生参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多方面表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第8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SNOMED CT;中医术语;回溯算法;多路径;编码化;本地化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4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ath Algorithm Between Two Nodes of SNOMED C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Coding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

Cheng Fuchun, Liu Hua, Fang Min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The SNOMED CT terminologies have been fruitful. This paper study its architecture deeply. By using backtracking algorithm to find automatically and output the multiple paths between two SNOMED CT node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rminology searching eng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erminology coding system.

Key words: SNOMED CT; TCM terms; back-tracking algorithm; multi-path; coding; localization

1 SNOMED CT简介

医学术语及其编码化,对于规范临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检索利用、提升医疗质量以及研究的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术语文字本身存在多样性,首先是语种、语言的多样性,如英语、阿拉伯语、中文等;其次是符号的多样性,如各种各样的符号都有可能出现在术语中。因此,通过统一编码,既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又可以规范数据录入,更可以方便使用人员检索分析等,还可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术语交流。由于利用了逻辑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等计算机技术,SNOMED CT是一个能够满足记录卫生保健、疾病分期、病理生理学研究、治疗及治疗结果所需要的语义学上统一的临床术语与医学信息编码系统,向全世界提供了电子医学记录(电子病历)的底层框架支持。SNOMED CT集基础科学、实验室医学和特种医学在内的优势及CTV3术语有关初级护理的丰富工作成果为一体,成为多语种的、包含内容最广泛的临床参考术语与信息编码系统[1]。

然而,SNOMED CT要在我国应用,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SNOMED CT术语的汉化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同步;汉化本身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但是如何保证其准确性与统一性;几十万条术语,工作量巨大,何时能完成;SNOMED CT每半年一次新的版本,如何进行更新与同步;②中医术语如何既能独立应用,又能与SNOMED CT进行整合;我国存在的中医医疗体系、中医术语如何加入其中;加哪些内容;层次结构如何;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中医术语目前已有几个国家标准,如1997版的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以及2006版的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目前的中医术语标准,存在以下问题:纸质版本,难以进行数据导入;编码较为简单,层次结构不清晰;未能充分整合,尚缺较多内容;长时间无更新。中医目前尚无一套既具有信息技术特征,又具有中医医学本身特征的术语编码体系。③技术问题。如查询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 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拆解,围绕着术语的产生、术语版本的变迁、术语的映射、术语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将以上问题分为三类,一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编码、索引等,需开发出相关算法,解决高效准确查询检索等问题。二是业务方面的问题,如术语分类,层次结构,同一概念术语的多种表达方式等。需对核心概念进行提取与界定,术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三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及时解决术语维护机制、机构、人员等方面的问题。

2 SNOMED CT术语本地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SNOMED CT是基于代码化的,每一个术语都用一个代码来表示,在编码过程中,考虑到了该术语所处的位置及分类,还考虑到了维护机构、顺序码、校验码等。由于存在着常用术语、同义术语、近义术语等,其三张核心表为主概念术语表、术语定义表、术语关系表。

在SNOMED CT的技术实现文档中,提出两种服务,一是术语服务(Terminology Service),主要功能包括:术语的分类、术语的维护、术语的查找、术语的检索(文本检索、层次导航、表达式检索与范式等),创建和维护参考集等。提出创建术语服务器,开发相关的术语服务API(应用程序接口)等。术语的版本维护以及术语的映射,包括SNOMED CT不同版本之间的映射,以及与其他术语体系的映射,如SNOMED CT与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映射,SNOMED CT与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 LOINC)之间的映射等。术语服务的核心在于提供术语查询及检索服务,是术语本身的维护,是站在术语自身维护的角度。二是记录服务(Record Service),主要功能包括:扩展查找与限制重复,实时检索,后台编码,自动以及半自动编码。为实现数据的高效录入,可增加相关条件限制,如子集的应用,术语的排序、前组合表达式与后组合表达式的使用,检索与聚合分析,数据交换表达方式,以及编码化存储。记录服务的核心在于快捷准确地进行术语数据查找、录入、编码、存储等,在于术语的实际应用,及站在使用者、应用者的角度开展服务。

然而,不管其角度如何,技术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术语检索的效率问题

通过索引技术,将不同的词语,按照相应的规则,重新组合,形成索引表,提高检索效率,如单关键词算法、多关键词算法。其核心是利用英语词汇的特点,将术语分词后,对关键词进行标注,并取其关键词的前三个首字母进行组合,再按照相应的规则排序,构建索引表。查询时,通过索引表,找到相关术语代码,再通过代码,找到相应的术语内容。由于中医术语是以字符为单位的,因此,将相关虚字符剔除后,亦可用单关键词算法、多关键词算法,构建适用于中医术语检索的索引,从而提高检索效率。

2.2 术语之间关系的应用

建立关系表,将术语层次结构与硬编码脱离开来,是SNOMED CT区别于其他术语集的一大改进与创新。2002年2月31日的SNOMED CT 1.0版本由概念表、描述表、关系表以及一份历史表、映射表和相关的技术性文件组成[2]。以往的编码方式,大多具有位置特征属性,如1979年版的SNOMED Ⅱ,以英文字符打头,如T代表解剖轴。由于编码的唯一性,一旦使用这个编码,就可能存在于各种记录当中。随着认识的深入与改变,术语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一旦这个术语代码本身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使用老的程序与算法,不容易将此类编码区分出来,容易造成错误。因此,将术语之间的关系分离出来,专门进行维护,从而使之更加灵活地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是SNOMED CT关系表的重要意义所在。

而对关系的处理,是通过寻找出特定的关系代码,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检索。如IS-A关系,代表了术语之间的上下位关系,也可以认为是概念从粗到细的一个过程。通过IS-A寻找路径,若两点之间无路径,则可认为无直接关系;若两点之间只有一条路径,则说明了概念由粗到细的衍生关系;若两点之间有多条路径,则说明了对该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路径长短问题体现了术语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也代表了术语之间的亲疏关系。

术语节点之间的路径,既是SNOMED本身的特殊性,又是其他应用程序得以实际应用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因此,开发设计出SNOMED术语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算法,既是术语检索引擎本身的需要,也是术语检索引擎是否成功的一个核心标志。

3 SNOMED术语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算法的实现

SNOMED术语的核心在于层次结构,以及术语与术语之间的关系。SNOMED基于IS-A关系,可形成树(图)状结构,可利用TreeView等树型展示控件,进行术语的树状浏览与展现。如2013年1月版的SNOMED术语顶级分类,通过SQL语句查询,“select CONCEPTID1 from sct1_Relationships_Core_INT_ 20130131 where RELATIONSHIPTYPE='116680003' and CONCEPTID2='138875005'”,得到19条记录[123037004,Body structure (body structure)身体结构;……;373873005,Pharmaceutical/biologic product (product)药物/生化产品],说明2013年1月版的SNOMED CT仍分为19个大轴。

某一个术语,可能存在多个位置关系,如7895008,Poisoning by drug AND/OR medicinal substance (disorder),药物和/或医学物质中毒(症);既是87858002,Drug-related disorder (disorder),药物相关症(症)的子节点;又是75478009,Poisoning (disorder),中毒(症)的子节点;因此,它底下的某一个术语,其向上寻找上级节点(父节点)路径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多条路径的可能。而如何将这些多条路径自动准确找出,需要有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如(51862005,138875005)两节点之间的路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51862005,Poisoning by diiodohydroxyquin (disorder),二碘喹啉中毒(症);111762003,Poisoning by antirheumatic (disorder),抗风湿药物中毒(症);10070005,Poisoning by quinoline AND/OR hydroxyquinoline derivative (disorder),喹啉 和/或羟基喹啉衍生物中毒(症);441952005,Poisoning due to chemical substance (disorder),化学物质中毒(症);46878002, Poisoning by antimalarial drug (disorder),抗疟疾药物中毒(症);49450009,Poisoning by antiprotozoal drug (disorder),抗原虫药中毒(症);419639006,Poisoning by anti-infective agent (disorder),抗感染剂中毒(症);7895008,Poisoning by drug AND/OR medicinal substance (disorder),药物和/或医学物质中毒(症);87858002,Drug-related disorder (disorder),药物相关症(症);75478009,Poisoning (disorder),中毒(症);64572001,Disease (disorder),病(症);404684003,Clinical finding (finding),临床发现(发现);138875005,SNOMED CT Concept (SNOMED RT+CTV3),SNOMED CT概念(SNOMED RT+CTV3)。

简要算法如下:①定义方法名及传入参数、结果类型,定义数组列表获取得到的路径。②定义一个栈来存放已访问节点信息。③利用IS-A关系,获取某一节点的上级父节点;将访问过的节点压入栈中,判断是否到达目标节点,若未到达,查找当前节点父节点,并将其父节点压入栈中。④不断重复③,若找到目标节点,则将此条路径记录入数组列表中。⑤利用栈的性质,用回溯算法,继续寻找有无其他路径。⑥若寻找到根节点,或者栈中已无元素,完成循环,输出获得的路径。

图1 两节点之间多路径示意图

本研究利用C#,以及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函数,定义栈、字符串数组列表,利用回溯算法,将每一条路径进行找出并记录,实现了将多条路径自动找出的功能。如图1,利用回溯算法,共输出7条路径:

①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111762003 51862005;

②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87858002 789500811176200351862005;

③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441952005 51862005;

④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10070005 51862005;

⑤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87858002 7895008 10070005 51862005;

⑥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75478009 7895008 419639006 49450009 46878002 51862005;

⑦138875005 404684003 64572001 87858002 7895008 419639006 49450009 46878002 51862005。

4 对于中医术语编码体系的意义

4.1 逐步将中医术语加入到SNOMED CT统一体系架构中

SNOMED CT要在我国应用,第一步需克服的障碍是术语翻译问题。由于术语数量庞大,概念术语已近40万条,且每半年会有相应的更新,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笔者采取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利用google翻译,已将2011-07-31版的约40万条术语翻译成中文。由于是医学术语翻译,准确率相对较高,约80%左右,可以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术语准确性的提高。

目前的首要问题是中医术语的体系结构如何通过编码及关系的添加加入与统一到SNOMED CT术语集中[3]。目前已经将四个国标,1997版的GB/T 16751.1-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2-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3- 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以及2006版的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作为SNOMED CT的四个概念顶轴,按照其原有的层次结构,将相应术语加入到其概念表、定义表、关系表中。接下来将考虑对症状与体征术语、中药术语、方剂术语、针灸、推拿、穴位、手法等相关术语进行整理添加。

应用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受需求驱动,因此,具体的应用是随着医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某一专病专科,如某一医家,有其自身的术语添加及维护的需求,需要对中医术语体系进行扩展。

4.2 开发术语检索引擎,提供相关服务,打造中医知识库系统

SNOMED定义了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最主要的关系是IS-A关系,但是还有着其他关系。如2011-07-31版本中,通过“select distinct RELATIONSHIPTYPE from dbo.sct1_Relationships_ Core_INT_20110731”,可得到65种关系,如149016008,MAY BE A (attribute),可能是(属性);363698007,Finding site (attribute),发现部位(属性);418775008,Finding method (attribute),发现方法(属性)等。

而在中医术语中,关系则更为多见。临床知识库的建设,更多体现的是关系的应用。在知识库的构建方面,通过代码与代码之间的组合,如肺结核,可能同时出现四个主要症状,发热、咳嗽、潮热、盗汗等。在实际应用中,就可根据这些症状,判断可能会是某种疾病或病证。

中医医学本身,可体现为术语及其相关关系的集合,如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属性。如中药的性、味、归经,由于每一味中药都有着性、味、归经等属性,而且每一味中药都有可能存在着多种性、味、归经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属性,可通过在术语关系表中,添加相应的关系条目,来反映中医中药属性本身。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配伍禁忌、相生关系、相克关系、相佐关系、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关系。以及一些古医籍中的内容,如医家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关的属性维度[4]。关系需要进行抽象来获取,并给每一个关系以一个特定概念与编码。

在此基础上,开发术语检索引擎,提供相关术语服务,如近义词检索、反义词检索、以及相生、相克关系检索,性味归经等检索功能。更高层面上,通过在关系表中定义相关规则,实现某些疾病、病证的判断、鉴别等。

4.3 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专病专科工作站等实际应用术语服务系统

医学术语的应用最终体现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中。目前的电子医嘱已经基本实现中药编码化。但是医学术语的本地化,如专病专科、症状与体征、诊断术语,以及其他的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并未完全体现在目前的医生护士工作站中。

本地化过程,可根据需要进行定制,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样式。在实际数据录入中,应满足录入数据的粒度需求,如精细化录入,以及普通文本录入,以及后期分析与聚合统计等。如某一医院为中医专科医院,其侧重点在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上,经络穴位的术语就应更加丰富。而某一医院以骨伤科为主,关于骨伤科的许多术语内容则会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现。可通过对相关子集进行定义等方式,对术语进行扩展。

在实际数据录入中,可充分利用单选框、复选框、组合列表框等控件,方便用户点选,提高用户的输入速度与准确性。通过术语服务的方式,为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的记录服务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钟伶,林丹红,林晓华.临床医学系统术语SNOMED CT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 16(2):58-60.

[2]杨阳,崔蒙.SNOMED发展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97-99.

[3]郭玉峰,刘保延,姚乃礼,等.基于SNOMED CT核心构架研究的中医临床术语集标准化特征要素初探[J].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2008,15(9):96-97.

第9篇: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中医药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至今仍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开展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推动农村中医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我国农村中医工作多年经验的成功总结。**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在省内乃至国内均有较大影响。中医药在我市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是市委、市政府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城乡卫生统筹,促进农村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符合时展的要求。

首先,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的特色和优势,是一项宝贵的卫生资源。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坚持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城乡卫生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

其次,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也是推进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我们还有明显差距,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有利于缓解当前过快增长的医药费用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因此,我认为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在农村的广泛运用,对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群众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优势和作用的需要。这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对中医的疗法和神奇功效进一步了解和认同,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全世界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24个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我国中药已出口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国内的情况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生保健的意识和理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现在,国内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十分推崇运用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国民进行养生和保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医药工作也一样具有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市广大农民历来有信赖中医药治病的习惯,即使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仍希望卫生部门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随着医学模式和当今社会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积极顺应这种需求和变化,期待通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我市群众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市政府才审时度势,慎重地作出了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决定,希望各级各部门通过今天会议的动员,对这项创建活动,思想上更加统一,认识上更加深化,行动上更加自觉。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我市创建工作的现实基础

“十五”以来,我市在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中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具备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条件。2005年10月,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九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十五”期间的工作为创建先进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市6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医疗用房面积由“九五”初期的2.4万平方米增加到5.9万平方米,床位由441张增加到1400张,还增添了CT、彩色B超、CR机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医疗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新一轮的等级医院创建活动中,市中医院被评定为“三级乙等中医院”,德清、长兴、安吉三县中医院被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南浔、吴兴二区中西结合医院被评定为“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全市40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341个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开展率达到84.2%,一张遍布我市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各级医疗机构注重发挥中医优势,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中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中医医院办院体制改革。南浔区、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于2004年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二家医院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业务量和经济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市及三县中医院先后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与职务聘任、奖金分配挂钩等办法,优化了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医院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解决我市生活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市中医院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于2004年9月挂牌成立了“**市惠民医院”,市惠民医院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中医药价廉、高效的优势,为生活困难群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市惠民医院已经为4000多名低保、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共减免医药费用达147万余元。

(三)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对中医药科研项目采取“优先立项、优先资助、优先评奖”的“三优先”扶持政策,我市中医药临床科研成果数量逐年增加、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共争取到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科研立项29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省级三等奖5项、市级二等奖4项。全市建成国家、省、市级中医重点学科(专科)24个,其中安吉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几年来,我市通过与浙江中医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教育基地,**市中医院、长兴县中医院先后成为浙江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建立了“培训-考核-晋升”的配套制度,中医药人员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县及县以上中医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面达到100%。2001年以来,我市还启动了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强化中医药培训课程,至今共有282名农村执业医师、564名乡村医生获得了合格证书。2003年以来,规范实施名老中医评选和继承工作,一代新名中医和中医药学术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全市现有省、市、县名老中医17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9人,省、市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16人,其中,1人被确定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对象,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

(五)农村中医工作得到稳步推进。长兴县于2005年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吴兴区、南浔区)和德清县先后通过了“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考评验收。安吉县准备今年迎接“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评估验收。各乡镇卫生院引进中医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试点工作,目前市红十字会碧浪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白雀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列入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单位。全市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基地44个,德清县武康镇卫生院的中医针灸推拿、长兴县包桥卫生院的不孕症、安吉县下汤卫生院的中医外科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镇中医专科专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看到工作成绩、坚定创建信心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建设标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差距,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干部群众对中医事业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还不清晰,缺乏调研、论证和规划。

(二)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个别地方安于现状,政策支持不到位,中医院的硬件建设未得到根本改变,个别中医院的软件建设比较薄弱。

(三)农村中医队伍素质不高、稳定性差。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一些刚毕业的中医大学生由于没有病人,影响经济收入,导致专业思想不牢固,纷纷改行从事西医;而一些医疗单位从眼前利益出发,认为年轻中医医生产生不了效益,不愿接受中医毕业生,导致中医年龄老化、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更加缺乏。

(四)中医科研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各县区中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

(五)中医医院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相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中医医院建院时间短、底子薄、竞争能力较弱,再加上中医医院建院大多正逢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各级财政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中医技术劳务价格与中草药制剂价格过低,补偿机制还不健全、融资能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医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创建工作总的是要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医工作实际,巩固成绩,寻找差距,查漏补缺,认真扎实地开展各项迎评工作。具体要按照“咬定一个目标,坚持二项原则,搞好三个结合,计划四个阶段,推进五大建设”的思路来进行。

(一)咬定一个目标

就是要通过三年时间的准备,确保到200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正式评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二)坚持二项原则

就是要坚持创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创建工作创新求实的原则。

(三)搞好三个结合

就是要把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与建设卫生强市各项工作相结合;与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六位一体”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

(四)计划四个阶段

按照2008年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的时间倒计时安排,整个创建活动计划分成四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为项目准备及启动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创建申报,组建各级创建机构,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和研究制订创建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为建设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2006年度的各项阶段性考核目标,并进行自查评估,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

第三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为中期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前一阶段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2007年度阶段性考核目标,迎接省卫生厅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为评估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自评,进一步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最后召开创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五)推进五大建设

对照创建标准,联系我市实际,今后三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

1.推进中医药基地建设。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力求在医疗用房、设施设备和人员结构等方面,基本达到同级综合性医院水平。要抓紧完成市中医院后勤综合楼、各县(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建工程,争取到期末有1-2所中医院进入省现代化中医院行列。同时,要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的积极作用。

2.推进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终期目标是每千人口中医数达到0.3人,全市培养出2名以上新一代省级名中医,评选出20名市级名中医,同时,为名中医配备好学术继承人。选拔培养农村中医骨干20名,引进、培养10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要求达到100%。中医药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参加率要求达到95%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西医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

3.推进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群建设。新创建2个省级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力争创建4-5个市级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或专科专病),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县(区)建设辐射当地的重点专科专病不少于8个。重视发挥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作用,在综合医院中创建省级示范中医科2个,在全市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专科)群。

4.推进中医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争取在中医治疗不孕症、肝病、肾病、肿瘤、骨伤、针灸、腰腿痛等领域以及医院特色中药制剂的深度开发利用等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开展各类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15项以上,其中,争取省厅一级立项不少于4项、市一级立项不少于6项、县一级立项不少于4项;向基层推广6-10项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完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工作。

5.推进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安吉县年内通过“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使全市所有县区均达到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标准。到期末,乡镇卫生院中医药覆盖率达到100%。建成5个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力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全市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四、几点希望和要求

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市县联动、部门配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在此我再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强化目标管理。市政府已经按照要求成立由我担任组长的市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由分管县区长任组长的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班子。要根据人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一些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次会后,市政府将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出台鼓励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创建先进市年度(阶段)考核标准》,各县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制订年度工作推进计划。

二要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作配合。根据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要求(总分1000分),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次会后,我们将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各部门要对照意见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分解工作责任,细化到岗到人,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县(区)卫生局(社发局)要根据要求,抓紧设立中医工作管理机构,制定中医事业5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农村中医指导科,具体负责工作方案的实施。市发改委、财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科技、文化、建设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保证农村中医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做到尽量不失分或少失分,做到谁失分、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