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智能建造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建造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建造培养方案

第1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后工业时代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的要求

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社会责任感及对人性的尊重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创造生产、生活空间的时候不断地向大自然摄取资源;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转化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能力。建筑的营造与建筑相关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在人类总资源消耗中一直占极高的比例,在中国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万亿m2,只有不到1%的建筑为节能型建筑,建筑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27%。由于能耗的不断上升,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城市出现热岛效应,部分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受沙尘暴的袭击,酸雨范围扩大[5]。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高层和超高层勘察设计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出现地基严重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建筑材料中有毒物质的超标,致使建筑空间成为致命的杀手。建筑设计中没有按相关规范设计,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和火灾。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来解决,而建筑师承担的责任也进一步增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交换的便捷,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的普及,亲人、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为人类创造舒适人居生存空间的建筑师,除了解决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外,还要积极投身到解决人居环境的心理问题,通过对空间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需要;关注老建筑和老社区保护的意义,开发温馨舒适的公共交流空间。这一切都将成为建筑空间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和未来的建筑师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始终将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关于建筑是如何将不同的可用来建造使用空间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论述,说明了构筑的本质就是将不同的建筑材料通过技术手段连接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突破都会引来造物活动的创新。工业时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由于这些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建筑的样式造型和施工工艺。后工业时代表现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主的个性化加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新型的人造材料将不断被创造出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在了解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和认识新材料,并将这些新型材料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将成为一大课题。后工业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除了能使用新型材料,还要能将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使其与建筑融为一体,实现对建筑的遮光、恒温控制,防盗报警系统及建筑设备故障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工程技术与审美多样性并重在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继续得到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人对经济效益和物质享受的理性追求,在此文化基础上建立的生存空间使人产生陌生、无趣、冰冷的感觉。当这一种感觉阻碍了人类所追求幸福的目标,对建筑的审美与文脉追求将成为人类久违了的目标,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文化艺术氛围将成为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共同需求。对建筑师的要求也就产生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新的工程技术,还要对审美和用户、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研究和学习,这也将是建筑设计在工业时代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之后,对人文艺术的一个理性回归。后工业时代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不只是考虑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技术和物理性能,还要着重考虑社会文化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国际视野与地域观念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全球流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世界各地随处可看到使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盒子式建筑,建筑艺术提前实现了全球化。建筑艺术的公共造型艺术特征使其具备了跨国界的通用视觉元素,使得造型简洁、开放、挺拔的现代主义建筑充分展示了高效、节约、使用方便的优势。其开放的建筑理念使得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营造中。在“国际主义风格”在全球推广的同时,人们也对其不考虑区域环境特征、历史文脉、人们的审美习惯等问题作出反思,提出了地域建筑观在解决生存和生活空间给人们情感带来冷漠和断裂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关注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主流和多元共存的需求将成为时展的趋势。建筑师要在关注世界建筑文化和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关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整个建筑历史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一部创造史,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建筑的变革都会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后工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角色必须转型,不管建筑设计人员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都要在人类创造的丰富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像前工业时代缺乏知识、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中,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建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材料、设备等,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将成为建筑师的困惑。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建筑师要能利用并进行创新,不然建筑将会落后于时展的要求,由此对建筑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解决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不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具备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重点

第2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 物业; 集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a variety of high-tech integrated advantage is gradually the favour of peop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up after and advantages, and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posed in the las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perty;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建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所谓智能建筑,即多学科和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时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将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快捷、信息化、网络化、多元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的概述

1、智能建筑的起源及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物便是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智能大厦,此后,智能建筑不断的出现在欧洲、东南亚、日韩各国,80年代末进入我国并且发展迅速,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便是我国第一批智能建筑的典范。

2、智能建筑的组成。从建筑业“3A”说法的角度来讲,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AS(通信自动化系统)以及OAS(办公自动化系统),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

1、行业管理不规范。

在智能建筑建造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信息问题,一栋智能化系统集成产品和设备常常来自不同的厂家,很多依赖进口。但是智能建筑是一体化的,它要求所有的设备和配件以及线路、网络,甚至一些零配件都要可以匹配和兼容并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后才能够真正发挥智能的功能,而由于现实中对生产系统集成产品商家管理的不规范,来自不同厂家的产品时常会出现不兼容、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可靠度低或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这也常常导致智能化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即使各种配件能够兼容,系统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更换配件时也须再找原厂家,若联系不上原来厂家,寻找相同型号、同样质量的配件又不易,这便常常使一些智能建筑处于智能化休眠的状态,这对于之前大量投资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智能建筑的设计和规划的技术能力不强。随着智能建筑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智能化产品及软件,而智能建筑是由产品配置、系统选择、软件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环环相扣而成的,因此,再高端的智能化产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案、好的规划也一样呈现不出一个良好的智能化建筑,这也是导致很多智能建筑刚刚投运系统就落后了,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系统软件脱离实际、智能设备形同虚设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施工队伍综合素质较差。智能建筑对施工人员的要求高于普通建筑对施工队伍的要求,智能建筑不但要求施工队伍的技术过硬,而且要求施工的质量过硬,而现在许多施工队伍都存在着重投标轻施工的现象,甚至偷工减料、非法牟取利益,导致很多智能建筑质量不够硬,智能软件寿命过短。

4、系统售后服务较差。对于智能建筑来说,除了要保证建筑的设计方案、施工队伍、系统软件等质量过硬,还要确保智能建筑完工验收后的后续服务,因为后续服务是确保智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就当前智能建筑的售后服务情况来看,大多数智能系统经营商都只重销售,不重售后。

5、智能系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智能建筑中,常常是只重视“建设”,而毫不重视建好验收后的“管理”工作。智能建筑后期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智能系统的运行维护,这种管理维护对传统的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队伍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原本只提供安全巡视、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等的物业部门所远远不及的。

三、发展智能建筑的策略和建议

1、大力培养国内优质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厂家。虽然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智能化系统集成产品众多,但是其质量残次不齐,能够和国外进口优秀的集成产品相媲美的很少。因此,当前,政府应该扶持、引导智能化系统集成企业,鼓励其钻研创新,并通过在进行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国内外相结合的技术,逐渐带动国内智能化产品市场,培养一批有规模、质量过硬的智能系统集成商家。

2、提升设计能力、完善设计规范。一个先进的智能建筑不仅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力争使优秀的设计方案使用于先进的智能建筑,从基础上提高智能化系统运行的效果和寿命,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智能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并对现有的规范进行统一,为设计、施工提供统一的设计标准,以保证智能建筑的稳定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3、加强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针对智能建筑的施工队伍,施工单位应该积极吸收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并不断对施工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4、提高买卖双方的售后服务意识。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建筑的施工及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是前期正常启动自动化功能的关键,而后期自动化系统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能够运行多久却常常在于投资商选择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是否有着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作为智能建筑的投资者来说,要想保证投入资金的有效性和回报率,就必须加强对选择智能系统集成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重视集成商们提供售后服务的质量和信誉。而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重视售后服务便会赢得客户的信任,也将会促进企业效益的增加。

5、提高物业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面对智能建筑对传统物业公司提出的挑战,一些高端的物业公司应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信息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人才,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的一些基本管理和维护。同时,对于智能化建筑来说,传统的物业公司应该更加重视服务而不是管理,并定期对公司员工进行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和培训,毕竟智能化系统运营的理念重视的是保证正常运营,是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祖德.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2] 胡崇岳.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3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中国的智能建筑于90年代才起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其工程总投资目前占到国内建筑工程总投资的8%-10%。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以普通建筑为平台,将通讯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智能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融合,进行最优化设计、施工、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昂贵,工程结算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困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更新越快、复杂程度越高,其成本控制风险就越大,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来控制智能建筑工程的投资,需要每个从业者认真思考。

1 智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众多的智能系统,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以及具体工程施工大部分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进行,或者依靠其协助设计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控制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决策存在误区。很多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不能明确智能建筑的要求,关于智能系统的定位和功能选择不清楚,智能建筑项目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在论证阶段进行项目决策时就求全贪大,盲目接受各种先进技术。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建成的智能化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功能,系统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智能建筑流于形式,导致巨大的资金浪费,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工程中智能系统的造价失去控制,成本也难以管理。

2.对智能系统的设计缺乏深度规划,导致智能系统的投资成本不明确。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都滞后于建筑的设计。在准备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的选择尚未确定,再加上相关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的不足,往往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具体工程的要求,设计图纸与建设单位功能需求不相符,大多数的方案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去完成,在智能系统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往往造成前期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出现智能系统设计上的缺陷,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浪费现象。

3.智能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的不合理,给工程成本结算带来很大问题。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统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材料选择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智能化系统的各种不同配置的方案、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采购单价有很大出入。这样就往往造成低价中标的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随着工程的进行,以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由,提出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使得建设单位在智能系统的投资上不断加大。

4.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的预审人员不足,导致工程结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工程的成本。预审人员对智能系统整体系统认识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经常出现工程结算审核时出现很多矛盾和争议。

2 加强智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建设单位要充分培养与配备自己的专业人才,发挥其主导作用。还要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核,落实到各个具体阶段。针对上面阐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章,使得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1.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相关人员在项目决策进行阶段就要参与其中,在项目开发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就要多方面的收集相关资料,做出详细的需求性分析。同时依据智能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具体使用的情况提供准确的需求方案,给决策层提供参考,精确的进行投资与收益的分析。依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情况配置相应的智能化子系统设备。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充分的发挥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和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在源头控制智能建筑工程成本,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智能建筑设计对整个项目的功能、造价都起到关键的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成本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决策层通过专业人员的具体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的设计在适应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深化设计,依据智能建筑性质的定位来决定系统技术水平的定位、设备的性能选择和设备种类的选择,以及后面设备安装时的工程费用。使智能建筑的功能定位、整体设计方案、各种子系统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尽量减少图纸修改、返工误工现象,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标。

3.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应明确建筑智能系统招标的范围、设备型号、关键材料品牌及质量要求等。智能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合,不能仅以报价的高低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依据。不同的施工设计方案,不同的设备材料选择将导致评标人员从报价上无法鉴别投标方的实力。智能建筑的评标应该采取综合评分法,在评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技术方案,报价高低,还要考虑智能建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评标人员除了严格控制招标过程外,还要预留活口,避免在结算时造成重大成本偏差。

4.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普通建设项目一样,建设单位要及时掌握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引起工程成本变化的设计必须由施工单位提出报价,经建设单位核定后才可实施,避免施工单位事后的漫天要价。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必须及时签证备案,做好相关经济、技术信息的处理,在工程结算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的增加、工期的延误要进行必要的索赔。这些手段对控制工程成本起着显著作用。

5.项目结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结算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关口,除要求预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智能建筑专业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好这最后关口。针对智能建筑工程中复杂的设备和施工的特点,仔细做好工程量的审核,需要时要会同施工、监理单位深入现场核实其准确性。其次要认真做好智能工程设备材料价格的审核,坚持原则,以相关职能部门的价格信息为依据,同时参考市场调研价格。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涉及智能工程成本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紧跟智能领域的每一项技术革新,培养本单位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加强对工程各个阶段成本的管理,准确控制工程成本,以“低成本、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绍胤.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2]姚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1999,(1):1-4

[3]吴建荣.对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智能建筑,2001,(6):17-19

第4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住宅提出背景:

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潮流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半个世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设计与建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低碳住宅设计理念应该遵循节约能源,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文属性、舒适度等方面。

二、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低碳住宅在设计阶段不是设计者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和政府、市场、客户的互相了解。在项目定位时,不把项目定位在适合所有群体,而是要突出针对性,定位于服务有针对性的少数群体,更利于住宅功能的运用,并考虑功能的多变性和技能的可行性。低碳住宅的设计建造,要尊重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特点,因势利导,和环境合理衔接,进行多学科视角的考虑。

低碳住宅的户型设计要注意,现各功能空间合理排序、科学利用,与各功能分区的使用空间的适度比例,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内部空间上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面积使用率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和住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外部空间上,做到公共空间利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过渡。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

2011年12月住建部出台的《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中指出建筑业的能耗,发生在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生产能耗、材料运输能耗、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建筑物运营阶段的能耗、建筑物拆除和部分构件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能耗。对于住宅和社区而言,不仅包含这5个阶段的能耗,还包含公共园林维护、社区内交通、社区照明以及部分市政设施运营所需要的能耗。传统上,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本体,较少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区的关系,《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可直接作为我国低碳住宅和社区建造的技术依据,在吸收建筑本体节能减排的经验之外,侧重关注到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的组织与安排,尤其关注到节能减排的主体——社区公民发挥的作用。《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覆盖了住宅与社区从规划到社区运营、家庭使用的全部流程,包含了大量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新型工艺、建材选择、社区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要点。

四、低碳住宅切实意义:

跟踪建筑界国际上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重住宅和传媒联动,积极普及低碳住宅知识,让从业者和公众以利用、掌握低碳环保技术为荣。业界在加大对外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外国新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赶超,加强自主研发,形成我国自主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扶植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布局能力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设立一批按地域、气候特点布局的住宅实验室,由国家政府扶植、高校智力扶植,企业实践扶植,同时避免地产龙头企业对住宅技术标准垄断,使住宅产业化进程健康、平稳推进。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型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可以优先考虑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做到精品化、产业化,在推出产品化尽量考虑可以形成产品系可以进行后续改进。

五、低碳住宅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发展洁净环保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进能源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排放。积极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最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较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4.2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要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4.3加强低碳观念宣传引导,建立相应法规制度。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外低碳住宅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4.4完善各种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就国内目前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而言,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另外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也已刻不容缓。对符合低碳住宅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应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9).

[2] 余小荔、彭邦敏.绿色生态住宅及其设计理念[J].中国科技纵横. 2011(2).

第5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那么,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已经开始建设的“未来之城”?关于未来之城的设想在哪些国家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它们到底是虚无缥缈,还是切实的可行之计?

弗雷斯科与维纳斯计划

美国设计师兼工程师雅克  弗雷斯科设计了城市住宅自动化方案,即维纳斯方案。早在1975年左右雅克  弗雷斯科便和其生活伴侣罗克珊  梅多斯创立了这个计划方案。弗雷斯科解释说,他之所以致力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尽管这种生活听上去类似空想,但这一构想的确反映了不少人对现代社会的不满与幻灭。

弗雷斯科的价值观与他设计的未来城市紧紧相连。

在弗雷斯科的构想中,贫穷、失业、犯罪和人口过剩等现代社会问题根源在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制度,他构想的未来城市以资源为本,而非围绕利润而建。

维纳斯方案的设计中,机器将控制政府机构和工业组织,通过被称为“全球自动感应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保护自然资源――这一设计也许让人想起科幻电影里的灾难前兆,但弗雷斯科认为,机器和人不一样,它不会感情用事,不会充满攻击性。

城市住宅自动化,尽量利用大自然和谐一致的清洁技术,设计成以最少的能源消费获得最高的生活标准。它是用公园花园包围的环形布局,城市是娱乐区。一条水路环绕由绕由透明建筑组成的农业带,八个绿色部分将提供风能、热能、太阳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居住带的环境将被美化,美丽的小湖和蜿蜒的溪流点缀着居住区。与居住区毗邻的是餐饮区,在这里可以获得各种有益健康的天然生长的食品。餐饮区旁边是公寓和设计中心。

围绕中央圆顶建筑,它们是图书馆、科学中心,艺术中心、音乐中心、研究中心、展鉴中心、娱乐中心和会议中心。它们对每一个人都开放。

中央圆顶建筑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教育、购物、通信网络和卫星中心。在这个新城市,中央圆顶建筑将用作交通枢纽。水平、垂直和辐射运送机把人们安全地送往城市的任何地方。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是单轨列车和电动车辆。横贯大陆的旅行采用先进的飞机和高速悬浮列车。

住宅以优美的曲线与环境融为一体。多种建筑形式为居住者提供众多选择。住宅的外墙面将是活性的:室外温度越高,室内越凉快。住宅采用新型增强混凝土及其它新材料的预制件建筑,外涂抗风化侵蚀的涂层。这种结构可把地震、飓风和火灾的破坏减至最小程度。

维纳斯方案代表一个真正的电脑文化,所有社会结构均采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把计算机与自动化机械相连,协调整个城市的所有服务和机能。人们可以把这看作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电气自主神经系统。例如,在农业带,计算机将自动监控和保持地下水位和土壤化学性质,并控制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在居住区,计算机将自动控制和保持工厂和消费者之间稳定的供货。采用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只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起作用;它并不监督或支配人们的活动。单调乏味的工作将会被逐步取消,人人都会过上高标准的生活。伴随不断的发展,从头将有选择最满意生活方式的时间和自由。

节能、减排让城市变得“更绿”

如果说“维纳斯计划”近乎空想,那么美国不少城市在改造自身上所做的不少事情则是实干。这些城市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让城市变得“更绿”,以另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实现“维纳斯计划”中以资源为本、保护自然资源的设想。

比如,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此前启动了迄今美国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投入700辆自行车、设立65个自行车站,为乘客和游客提供便捷、零排放的交通选择。这一计划,已经超越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今年5月启动的同一计划,那时丹佛投入了500辆自行车,设立了50个自行车站。

华盛顿市也计划在今年秋季大规模拓展现有“自行车共享”计划,将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数量从最初的120辆增至1000辆以上。

奥亚纳工程顾问公司董事唐纳德  菲利普在这家知名建筑咨询公司专门负责交通设施建设,他认为发展高速铁路等节能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人的交通习惯,也会改变美国的城市面貌。以奥亚纳工程顾问为例,这家曾参与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和希斯罗机场五号航站楼等知名建筑建设的公司方面介绍,它在其参与的所有工程中都会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力求让今天的建筑能经受明天的挑战――这一想法也许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思路。

未来的城市并非把今天的城市推倒重建。

每个文明都有需要保存的历史和遗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造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环境,或许比推倒现有体制重建更为可取。不过,弗雷斯科起码有一点是对的,要建设未来城市,必须首先转变价值观。

“垂直都市”: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的建筑股份公司竹中工务店推出了他们野心勃勃的未来建筑计划――“天空之城1000”,当它完成想图并摆在人们眼前时,其外形一眼看上去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摩天大楼无异,但是它的实际数据绝非现存的任何摩天大楼可比,“天空之城”的雄心是:高1000米,地面宽度400米。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天空之城”也就不过是个扩大版的摩天大楼而已,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挑战新的“世界高度”。在进行中的企划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科威特,还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都不能免俗。

“天空之城1000”的出发点,正是在维持现代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工业化时代的建筑中加入更多的自然绿色空间,将人类从工业化所造成的糟糕环境后果中解放出来。

东京作为工业化以来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集群,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型都市一样,备受绿地缺失和交通拥挤之苦,这就是设计者寄望“天空之城1000”来解决的问题,形象地说,就像是抓住平铺地毯的中间部分把它拎起来一样,将原本在地面上铺开的城市往高处发展,成为“垂直都市”,而地上多余的空地留出给自然的植物;同时在“天空之城”内部,则由十四个层叠凹面盘状的“空中高原”组成,每一个都形成独立社区,其面积总和为8平方公里,这些“高原”的中心是绿色的公共空间,边缘也会适当进行绿化,围绕着公共空间。

构成建筑“外墙”的,是公寓和配套的商业设施、学校、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预计可有10万人在楼内工作,并容纳3500到3600人的常住人口。

如果只是科幻小说或漫画电影,“天空之城1000”在想象力上毋庸挑剔,然而,这是由严肃的建筑设计师提出的确确实实的未来城市计划,那就意味着它面临技术层面的严苛挑战。毕竟,“天空之城1000”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摩天大楼,更是一种承担着异常复杂功能的未来城市规划。

“天空之城”的规模决定了建造者必须在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案上都突破现有的技术,同时,东京松散的地质层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决定了这个庞然大物必须“绝对”防震;否则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上世纪末开始,相关的实验就一直在竹中会社的建筑研究所中进行着,而本世纪日本参与设计建造的台北101和上海塔,客观上又为“天空之城”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数据。

如果技术的突破进展顺利,那么“天空之城1000”建成之后同样面临一些头痛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抵御灾害,尤其是日本常见的台风灾害和火灾,前者被认为可以通过建筑特殊的表面形状,让台风“擦过”楼体来解决,而东京政府所配备的“救火直升机”被认为可以用来扑灭火灾。

此外,为了让“城市”能够有效运转,设计者构思了一个三维的立体交通系统,除了每层的环线列车之外,还有一套可以横向、垂直和内外移动的电梯系统,设计者希望就此可以解决现代地面城市严重的交通问题。

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

在东京,已建成的“六本木HILLS”其实正是使用了这种“高楼城市”的概念,它是由森大厦和一些配楼组成,共54层、238米高,下层设有绿地和店铺,高层有美术馆、阅览室和360度展望厅,中部则是大小办公间、会议室和教学用阶梯教室。相比“天空之城1000”,它规模很小,而且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不过,有专家乐观的估计,“天空之城1000”计划的真正付诸实施,就会在接下来的20年。

U概念城市:新松岛数字城

“U城是韩国独一无二的创意。”美国帕洛阿尔托未来研究院的汤森评价说,U城“数字无处不在的设计框架,的确没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拟。”

有人说,U城是韩国政府正在建造一座全新的高技术“乌托邦”城市新松岛。U城整个内部将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宅、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的每个细枝末节统统连为一体。

在新松岛,生活可以这样:把废弃的饮料瓶子投入垃圾桶,装有无线电频率识别系统的垃圾桶会表示感谢;老人独自在家时突然昏厥倒地,能够灵敏感知压力的地板立刻向急救中心求救;手机可以查询健康信息和私人病历,还能结算药费。

据说,在新松岛,只要一把智能卡钥匙在手,就踏上了五彩生活的起点:进入高速公路、交纳停车计时费、看电影、免费租借公用自行车,用一把钥匙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它可以是匿名的,不会泄露你的身份。不小心弄丢了,你可以立即注销卡片,并重新设置自动识别系统门锁。

住在新松岛的人们足不出户,只须接入视频电话就可以与邻居闲话家常,在城市中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无线设备查看自己的财产。

新松岛的市政基础建设将为许多新技术提供一个巨大的试验平台,而这个城市本身就是未来数字生活的体现。“数字无处不在的城市,将成为它自己的招牌和生活方式。”

在西方国家,数字城市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既然全社会实现信息共享,那么个人隐私是否受到应有保护?如果连垃圾桶都有“眼睛”,饮料瓶子也成了被监督对象,那么又如何界定社会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然而,韩国却把数字城概念当作发展商业和高技术的绝好理由。

无论新松岛能否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计算机化浪潮中,它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走在了西方国家前列。韩国信息和通讯部已经启动2.97亿美元,在新松岛建立一个无线电识别中心,新松岛好比一个巨大的试验平台,试验项目则是大规模使用无线电识别系统、智能卡和传感器装置。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福格认为:“新松岛更像是一个巨型培养皿,探测人们到底想利用哪一种技术。其中很多技术出自美国实验室,而在韩国应用这些技术,将遭遇较少的社会与规章制度障碍。”

韩国数字生活论坛的高级研究员李根浩提出了新松岛在市场上的试验意义。他说:“韩国IT产业很发达,但其他产业还有待发展。我们需要考察这些数字服务业的商业有效性,以便刺激经济增长。”

第6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控制;精细化管理;交通网路构建;项目建设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4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116

我国经济的快步跃进,促使了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亦日渐趋于发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小时城际铁路网均取得了迅速的规模扩展,由此决定了路桥工程的效用越来越凸显,其在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然而,因为存在着某些路桥项目建设在实际建筑过程中未能充分地落实好精细式的项目管理过程,因而造成了在建造过程中其作业效率不高,建设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应用何种方式去实施路桥建造项目的精细模式管理变成了施工作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系统分析。

1 路桥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机制原理

路桥项目建设精细模式管理是一种充分蕴含着高效性、价值性原理的管理模式,其为一类对应性强的施工过程技术问题处理办法。其把通常惯用的项目管理思想和当代先进性思想相融合,使管理工作的内容趋向更加完整化、操作性变得越发增强。在如此管理环节中,每一步操作环节均是完全依照施工程序去实施的,环环相扣,每个操作环节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尽其所能地把施工过程做到极致化。实施精细型的管理模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对待,其独特之处是要在建造过程中合力实施完整、合理、配套、全面的施工作业控制细则,依托层次化、规范化、讯息化、定量化等基础手段,对建造流程的每个环节、作业步骤施以全面细致、配套稳定的管理行为,从而实现路桥项目建设的精细型管理工程。

2 路桥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型管理模式的实施方式

实施精细型管理模式对于路桥工程的建造可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想要展示出路桥工程精细型管理过程的思维构想,即应由实践过程开始,把手段真正应用到操作环节中去。参与项目建造的工程人员在路桥项目建造阶段中应树立路桥工程建设精细型管理观念,在路桥工程建设中的每个环节均应认真依照精细化管理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去执行。

2.1 巩固路桥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型管理的观念

现阶段,在路桥项目建设中应选用务实、高效的建设工艺,在建造作业开始以前,务必先拟定出一套成熟、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所以深化路桥建设工程精细型管理观念,一定要利用相关手段,使工程建设组织者与操作者均能深刻认知、全面了解且自觉地加入到路桥工程建设精细型管理过程中来,且在施工单位内部整体员工中切实构建成精细型管理的共同意识,完整实施好路桥工程建设过程精细型管理工作,稳固树立起精细型管理的从业思维、活动架构、企业精神。努力促成精细型管理转为项目组织指挥者和作业者的主观行动,从思想上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2.2 完善精细型管理组织、制度体系

完善精细型管理组织构架体系方可使这项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切实达到精细型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实效化、正规化。精细型管理过程的实施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而且还应以循环型发展前提条件,从而完善精细型管理框架体系。在拟定精细型管理的约束体系时,应依托实地勘察,一定要实施工程检测试验,务必要以实测数据及现场条件为基础,悉心敲定施工管理监管条款,整合优化路桥项目建设的精细型管理内容,依托完善的精细型管理控制体系,真正实现作业任务划分清晰、紧密合作、圆满完成。

2.3 强化工程管理业务素质的构建

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时代的阔步前行,当今我们国家更加渴望大批具有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的涌现。基于此,综合性人才是当今21世纪所最为紧缺的。我们国家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塑造始终是给予相当关注的,高素质人才的启用不但有助于路桥工程的建设实施,也能够更深入地强化路桥工程建设的管理机制,更能有力地促使路桥工程建设顺利、健康开展。因此,强化路桥工程建设所急需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力度对于路桥工程建设精细型管理模式的运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4 严格实施对路桥工程作业现场的操作管理

施工环节是路桥工程建设的攻坚阶段,作业工地更是实施项目工程管理的主要阵地,所以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必须特别强化对作业工地的工序操作管理。

第一,应依照路桥工程建设工地的具体条件,来拟定对应的施工作业管理框架体系,且严格地把它落实到位,这对确保施工作业健康圆满进行可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对现场作业人员以及工程建设进度实施有力的调控,切实保障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二,路桥工程施工管理须依照目前的管理制度来努力强化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的调控机制,而且把它落实到路桥施工作业的各个工序及环节之中,真正实现施工作业的正常、规范进行,消除了以往工程作业工序管理杂乱无章的情况出现,进而大力地提升路桥工程建设的施工品质,对推进路桥项目施工企业的稳步发展发挥出特有的促进功能。

第三,对于路桥工程建设作业工序的监管,我们一定要敦促有关职能部门,指派有关人员,把路桥工程建设整体过程全部实施记录存档,强化督导,落实监管职能,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进行路桥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配置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现奖惩兑现,严密依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比如,因为现阶段施工工艺正在持续完善,实施桩基作业一般可以有效处理好错台及其沉降事故,目前运用最多的即是把地基建造、搭台作业及多项填土工艺相融合,依据多年的工程经验早已验证此种融合的方式和现实情况衔接最密切,对整体路桥设施的安全稳固发挥着强有力的保障功能。

3 路桥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型管理的独特功能

3.1 路桥工程精细型管理可展示出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针对路桥工程的精细型管理可展示出工程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真正业务素质,其业务素质及专业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路桥设施建设环节中发生问题的直接因素。精细型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可精准展示出工程管理者和施工作业者的使命重大。在相当多的工程建设环节中,存在着某些工程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严重不足,表现出实际施工素质严重欠缺的现状,致使引发出管理质量低下的现象发生,其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亦可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任何工程都不是修完了即彻底没事,还需要在日后进行正常维护及管理,尤其是对于桥体结构内部及表观的养护工作,须实施常规的路面性能检查工作,避免不可预测的事故出现,倘若是工程管理员的工程技术及组织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即很可能导致对所发生问题不能够及时检查发现,且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此便极有可能引发极其严重的恶果。

3.2 防止桥梁意外事故的出现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其运行寿命的直接性因素,依照工程设计规范及施工技术图纸,再加之规范性施工并对路桥项目的建设质量实施校验,这些都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强化路桥工程建设精细型管理能够防止某类事故的出现。在进行桥梁工程建设的环节中,施工技术和它所形成的隐患将会使整个交通系统瘫痪,破坏其中的结构,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路桥的施工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元化,给施工队员造成很大的施工干扰。

3.3 有效分析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很多施工的地方地理位置特别特殊和复杂,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勘测,对施工中的基础深度、基底地质等情况进行收集和掌握数据,这将会帮助技术人员对地质做出精确的判断和施工计划。路桥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可以根据地质情况做出科学性的方案,如果该地质周围很可能出现洪水的冲击,使桥墩基础冲空外露,造成桥梁不稳的情况,这样的地质就不适合修桥梁。

4 结语

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交通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路桥施工前进行一定的精细化管理分析,可以防止施工人员采取不科学的施工方案,起着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对于已经修建好的路桥也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好及时修复和维护的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施工资源,真正实现路桥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钊.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智能城市,2016,(7).

[2] 张文凯.浅谈路桥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21).

[3] 胡远见.论全面预算在路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7).

[4] 刘悦.试论基于路桥施工成本的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

[5] 祝云峰,王小云.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措施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

[6] 张金锁.浅析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病害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

[7] 彭翔.关于路桥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相关思考[J].江西建材,2015,(11).

第7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92-04

一、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服务。

燕山大学作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单位,随后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出台了总体方案。该方案表示,主要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专业,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适于区域与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重点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适应各种工程实践需求的能力,并要求试点专业领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为配合教育部以及燕山大学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者在综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多方意见下,提出了基于电子信息“卓越”试点班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二、电子信息“卓越”试点班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一)重视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开展基础教学,为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打破僵化的知识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1.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首先,通过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实验理论、实验的基本规范与基本方法、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最后,学生学会对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基本的实验仪器与装置的使用,了解并掌握一些典型实验的调试原理及方法,然后编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2.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一个理工科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从基本实验分析开始,以小见大,逐步训练和引导学生学会独立研究问题。目的就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以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这个实践教学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根据实验教学的目的与项目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到制订设计方案和制作、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制作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和组织与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工科综合素质。目的是让学生能基本运用工程观念以及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燕山大学拥有完善的电工实习与电子实习平台,我们通过借助该平台,完成了基本的实践教学,其中采用了边学习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步形成系统工程的观念。

(二)立足实践项目,构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电子竞赛”的教学体系

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就是教学,而课堂教学位于整个教学工作之首,在基础课教学之中尤为如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入与发展,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甚至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决对不能忽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般就是在整体教育计划的教学内容的部署与安排下,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教室内(基本都是)进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文化“互动交流”。

该实践项目是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来建造学科竞赛平台的。学科竞赛就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的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协作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同时,竞赛活动的开展,为部分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创新空间,同时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实践项目的综合创新设计。实践项目的综合创新设计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课堂讲授内容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提炼出该设计的核心内容:以智能小车设计为核心,要求学生完成小车电机驱动模块设计、红外循迹模块设计、超声波壁障模块设计、蓝牙控制模块设计、LCD显示模块设计等内容。该设计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竞赛题目分为基本题目和扩展题目两大部分,基本题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扩展题目的目标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综合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从而构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电子竞赛”的良性互动教学体系,形成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然后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规划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学生对单片机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额外的学习,比如学习和熟悉一些电子设计软件,目的是让学生能完整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智能小车,以及最终教师对学生组织答辩考核等;在电子设计竞赛阶段,教师和学生针对之前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最终为参加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2.构造实验室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搭建学科竞赛载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教师应完成的研究内容为:智能车控制模块设计、超声波测距离模块设计、蓝牙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智能小车避障碍模块设计、智能小车寻黑线模块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完成的研究内容为:智能小车控制实验、智能车超声波避障实验、智能车寻线实验、蓝牙遥控控制智能车实验、多功能智能车实验(在一台智能车上实现避障、寻线、蓝牙遥控等功能)。项目的指导方式为:综合设计前,指导小组全体教师完成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指导书,规划比赛形式,在课程设计前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书,并提供必要的基本参考资料。指导教师按照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负责综合设计的工作,确保全程指导;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最终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新;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设计完成进度,及时答疑。最后共同组织比赛验收。

综合设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具有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学生通过对小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相关课程的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学生以4~5人为一组,每组需要完成整套智能小车的设计、制作及调试,并绘制电路原理图,撰写项目设计报告。智能小车需要能够完成给定的作业任务,如车体运动、智能循迹、智能避障、信息显示等功能。最终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各组的课程设计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如上所述,在整个实践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项目开始规划到实施结束,导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互动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去,学生也因此能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分组竞赛中,由于在项目规划中给学生预留了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各个功能模块、单片机核心、多种扩张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通过竞赛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也就是让学生在协作与竞争中大胆创新,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检验。而在当今社会这正是企业与单位所需要的,这也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这也完全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要求。

3.课程项目考核方式与改革。该课程的考核内容集中体现出学生的实践与综合创新能力。学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本组学生自评分(重点考察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指导教师评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表现、项目设计作品完成质量及调试情况给学生打分)、汇报与比赛、课程设计报告。该课程的总成绩=本组学生自评分×20%+指导教师评分×30%+汇报与比赛×40%+课程设计报告×10%。

三、电子信息“卓越”试点班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

此模式所体现的理念是:使学生由文化的接受者,转变为一种校园文化的探索者。这种校园文化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突出学生在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占主体地位。在整个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整个项目中我们采取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规划、共同研发,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因此,一方面,指导教师应用实践教学法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共同规划开发,我们也可以在那些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本科生中获取新的创造力和新的灵感,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2.在整个项目中学生始终参与,了解了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是项目规划直接设计者的主体之一;其次,学生是项目具体实施的主体;最后,学生是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生了解了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这也正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要求之一。

3.在实践项目中学生之间协作与竞争并存,教师服务学生。首先,在学与教的互动关系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其次,鼓励团队协作与良性竞争。团队中分工合作,即成员之间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最后,在团队间形成良性竞争。竞争有利于人的成长,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协作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端正学生态度。

四、结论

作为一个教育学者,我很认同这句话――创新教育是为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出现的。创新教育本身的出现形式就蕴含着创新的意蕴。那就是创新教育应以人的未完成性为前提,既要遵守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又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自身的理解感悟探索未知世界。

正如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的,“回望历史能够有助于创造未来。让我们回望科学和艺术,把创新与阐释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创新和最好的阐释。而唯有大学,才能同时为我们提供最好的创新和最好的阐释”。还有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什么东西比大学更能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时间历程的考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若需要完善,就应该同时进行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而大学更应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服从国家社会需求,同时,开展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也要更加关注大众教育。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应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而制定,不同专业之间的培养方案的设置应有区别。在同一专业中,不同学生个体之间也应有所差异。这样,才能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应用型专门人才,又可为各个行业领域输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晓梅,高文华.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

[2]刘闯,邬万江,韩明辉.工科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3]杨叔子,王筠.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4]何义团,钟历,韩西,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5]黄道主,岳伟.创新教育实践的人学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第8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1、引言

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施工的效率,对于施工的质量也有关键作用。但是,在我们目前的项目管理模式下,笔者发现这一过程中尚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这就给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分析其中困难,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上的问题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也逐渐取代了原来基于建筑工程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智能化施工的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整个智能建筑事业的发展,但它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这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的不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些几个方面。

(1)对智能化认识不深刻,不能够将其完全理解。虽然建筑施工智能化系统已深入到建筑业中,为建筑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其毕竟是新生产物,大部分建筑开发商对其认识并不深刻,甚至出现理解偏差。这一问题使得我们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而阻碍了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

(2)统一性差,互换性低。对于目前智能管理系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学科,呈现出纷乱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建筑系统项目管理中,导致其实用性下降,无法发挥出其优势。

(3)信息量不足,市场并不明确,这样就使得开发项目没有明确的定位。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身旁,其中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垃圾信息,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何筛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结合本身开发项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其实,此过程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为奠定企业地位、打造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大量工作放到表层,没有抓住实质。智能化项目管理体系优势很大,我们应挖掘其强项、结合实际、脚踏实地。针对我们的定位目标,把精力落实项目管理上,而不是大量的作秀宣传,这会使智能化变为一种空谈,最终会对整个市场行业的发展都造成巨大损失。

(5)建设与管理分工不当,其中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偏向建设,忽略对管理的重视。这其实是个严重的误区,任何的建设工程都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同时更需要管理与服务支撑。落后的管理体系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项目进度,而且造成整个体系涣散,产生巨大损失。

(6)设计不合理,对设备的选取不当。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专业性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方案,例如,对一些图纸进行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准,还有选择一些设备时,一定要弄清规格要求,满足使用性能。

(7)资金投入不足,不能保证质量。合理的资金投入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我们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建设时,既不能浪费,又要保证有充足的投入,不能因为降低成本而影响建设质量。

(8)沟通不足。沟通在整个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项目是由不同因素组成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在智能管理系统中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怎样处理这些不同观点意见,最后达到共识。这就离不开人们之间的沟通。

3、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提到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以下是针对上文中所提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准确定位,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要取得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积攒成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是每个企业奋斗的目标。

(1)确定好企业方向,不能盲目追随潮流。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司的具体事宜,确定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建设标准。这一般需要大量的考察和数据统计,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人们的需求。比如,在不同的地段建立不同星级的酒店,一般在比较繁华地区则其酒店也比较豪华,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

(2)加强人才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人才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很多建筑企业都采用智能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但如何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更是我们专业人才研究之处。只要我们重视人才,这个企业便有了宝贵的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当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和优秀的职工,我们同时不能忘了规则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错误。反之,如果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基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出错率。

3.2 以设计公司为主导,加强控制力度

(1)基于我国建设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政府有明确规定,智能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重视,它必须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并且还要有该设计公司进行负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不少建筑项目的设计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合理的的设计。

(2)在进行建筑实施过程中,从进行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需要我们精心严格的控制,当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时,一定要通过专家的论证,确保可行度。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好加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

3.3 做好智能化项目的沟通关系工作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在项目管理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时协商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良好地沟通才能平衡工作中的不同意见,更有利于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工作中,要做下面主要的几方的沟通工作。

(1)做好与客户的沟通,我们所建好的建筑,最终服务客户。所以,我们的建设工作的出发应基于客户的需求,不能盲目的设计建造。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进行,同时还加强了客户对承建商的信任。

(2)要加强团队内部沟通,在进行建筑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团队的内部合作。一个项目团队是否团结,凝聚力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内部团队的沟通至关重要。对内部成员经常沟通,反馈不同信息,大家多交流,讨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有利于工程的进行。

(3)应加强和监理单位的的沟通,监理单位是客户项目管理的代表,其对于投资以及质量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这一方面的沟通对于项目关键要素的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在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与建筑方的沟通。其中,建筑单位是建筑的规划和执行机构,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院都可以做好智能化系统的施工,所以,智能化系统总包商通过与建筑设计单位进一步的技术交流,对于完善建筑的整体规划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使智能化系统更易实现。不过,弱电智能化系统毕竟依附于建筑体内,与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设计,暖通、给排水、供配电等机电系统的设计存在相互匹配的关系。建筑智能化对建筑物的设计修改要求以及其本身的修改也必须符合建筑设计的总体要求。

4、结语

文章对于目前建筑智能化项目施工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康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管理的重点内容,倡导安全管理工作能营造良好的施工环节,避免建筑施工意外事故的发生。作为施工单位,在制定安全管理策略时要综合各方面内容设计管理计划,应严格控制建筑内部结构的危险点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锦锴,杨一伟,张守军.专家论证制度与施工安全状况的改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

[2]祝连波,鲍学英,靳春玲.论监理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风险管理[J].建设监理,2006.

第9篇:智能建造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1:1建筑模型 交互系统 升级方案

一、引言

1:1建筑模型由我院首创,它的设计与建造为课程形象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示范下越来越多的院校建立了建筑实体模型,在不断的发展中实体模型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形式的1:1建筑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某些教学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实际项目时发现原有设计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1:1建筑模型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为此,文章中笔者立足于新教改背景下,对我院的1:1建造模型升级方案进行了分析。

二、1:1建筑模型现状

(一)1:1建筑模型的由来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改造中,最理想的方法是将项目与实际施工现场结合,但是现实中存在工地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的内容进度要求,大量的学生进入现场也会给工地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带来困难等诸多问题。为了能将施工现场“搬进”学院,我院教师设计建造了一个能展示建筑节点构造和施工工艺的实体建筑模型―1:1建筑模型,该模型遵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确保安全、展示”的原则,模型中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钢结构等类型,展示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等300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包括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及节点构造等,并同步开发了包含该模型的施工图、施工过程图片与录像、施工工艺流程、施工验收规范等知识信息的多媒体查询系统。

(二)1:1建筑模型需改进之处

1:1建筑模型从建造完成至今已有上百万人次的使用,极大的推动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效益。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1)当前,建筑行业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层出不穷,创新与发展十分迅速。我院1:1建筑模型完工使用以来已经有大量新规范的增加和旧规范的修订,根据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的数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期间仅工程建设国家标准一项已经颁布实施了114本规范。

(2)1:1模型中原有的一些施工工艺展示已经无法与施工现场对应,以往学生在1:1建筑模型自学碰到问题时可以使用模型内的电脑查询相关节点的工艺,这种方法提供了学生便捷的自学途径,但是也往往会出现学生不知查找哪块内容的问题。

(3)建筑工业化、模块化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工业化的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业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1]因此,我院师生必须了解这种新模式下的建筑,通过新工艺节点的展示,学生在工作前就能在1:1建筑模型里熟悉模块化施工的特点。

(4)通过对建筑就业市场的调查和毕业生的访谈,消防工程和水电安装工程人才缺口特别多,但是苦于没有在学院内接触过此类工程,学生无法在这些就业前景良好的行业落脚,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对于消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建工分院将开设新的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届时将要面临实训场地的问题,因此,在1:1建筑模型原有的基础上配套消防工程和水电安装工程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需要。

(三)同类模型现状

我院的1:1建筑模型作为专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推广,至今已完成了上百所院校的建设,在建造过程中已经应用了最新的规范。但是消防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建筑模块化施工都没涉及。已有些学院的建筑模型已增加了微信交互系统,但是展示的内容比较单一,内容不完整,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三、具体方案设计

(一)四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1:1建筑模型主体框架已经建造完成,所以改造主要围绕着细部节点进行,如2015年11月1日开始推广实施的承插式支模架来代替原有的落后的支模架形式,增加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的展示等15处。另外原有不可改造的钢筋展示,另搭设基于现行规范的钢筋安装质量检验模型,解决了原有模型中钢筋不能全部展示,实训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的难题。

(二)虚实一体交互系统的应用

以往在1:1建筑模型的课程教学组织中由于场地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及时直观观察到节点和听清楚教师的讲解内容,使用虚实一体交互系统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虚实一体化理念是出于人类思维形式、人机世界等范畴中虚实对立统一的考虑而形成的,它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对实景进行仿真和模拟,是一种新型的人―机界面方式并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建工分院与北京睿格致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份进行了深度合作的洽谈,将4D微课系统与1:1建筑模型结合,虚拟仿真1:1建筑模型中各种房屋构造节点模型,配套知识图解和4D微课,以多人在线的形式,学生通过任务式的引导进行情景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趣味考核,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房屋构造的形式、基本构造做法在虚拟仿真的真实工程建设项目中,学生还可以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扮演建筑员中主要岗位角色,分工协作共同执行各个岗位工作内容,决策不同而决定项目的虚拟施工结果不同,体验真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最终能够使学生熟悉掌握施工管理业务流程、岗位工作内容及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微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在教学交互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的许多新功能使教学交互更加方便快捷,不论是语音对讲功能,还是文字、图片的交互功能,以及微信公共平台的群发分组交互功能,都为教学交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微信是基于手机应用的,更加提高了交互的及时性。将4D微课与微信系统进行结合,学生在1:1建筑模型参观学习时,如果需要对某节点进行了解,只要用手机扫描下该节点的二维码,就能迅速了解到施工工艺流程以及配套的参考资料,充分体现了交互的及时性。

(三)建筑工业化的展示

建筑工业化施工可以通过添加微型的构件模型来展示施工节点,并将此类构件与BIM模型结合,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工业化施工的工艺流程。

(四)消防工程的展示

消防工程可以从设计与施工上双方面进行展示,对原有1:1建筑模型中符合及不符合设计规范的进行统计添加到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讲解。施工工艺上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开设孔洞铺设喷淋管道,让学生实际开展项目培养消防施工员。

(五)安装工程的展示

建设工程中设备安装工程通常包括:给水安装;排水安装;电气安装;暖通安装;通信网络系统安装;管道燃气安装;建筑智能安装(楼宇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根据顶岗实习生的反馈,前四项会经常碰到,因地制宜,1:1建筑模型可以根据这四项进行项目化改造,场地条件完全具备,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与材料就可以开展实训项目。

四、升级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一)技术可行性

四新技术上我院教师完全有能力完成升级改造,钢筋安装质量检验模型也在近期完成并投入使用,我院与北京睿格致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宝业集团、金华华强市政公司、上海聿林建材有限公司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4D微课、工业化、消防工程、安装工程的升级上能给予技术支持,北京睿格致科技有限公司还专门来我院参观1:1建筑模型,并以模型中的节点来制作4D微课教学内容。

(二)经济的效益

建筑模型中主要是节点展示,对于四新技术的展示主要是原材与必要的人工,大部分工作可以由课程组教师来完成,如应用新规范的钢筋安装质量检验模型成本在20万元,其余细部改造的费用在10万元以内。为1:1建筑模型量身定做的4D微课交互系统报价为70万元,其余消防工程、安装工程材料的采购可控制在20万元以内,总体升级费用120万元左右,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1:1建筑模型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院的1:1建筑模型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在积极推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上的局限性愈来愈明细。对1:1建筑进行必须的合理的升级,使之成为更完善的实训教学平台,符合在当前我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贺灵童,陈艳.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工程质量,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