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人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让我们走近几位世界名人,看看他们的童年有什么精彩故事。
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就成绩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再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后来,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小希拉里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苦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便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
其实,贝克汉姆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使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贝克汉姆跟父亲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得贝克汉姆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与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曼德拉从小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音乐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一次,他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激动地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
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书里面的爱迪生是那么的坚强,因为做实验聋了一只耳朵,还不放弃,这坚定的意志,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有?
居里夫人——玛丽更是伟大,她用镭救了那么多人,却让镭夺走了自己的生命。
黄道婆敢于创新,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纺织方式。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早年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进行漫画创作。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唐代的杜甫,在年近五十的时候,遇上“安史之乱”,唐明皇被迫逃往四川,杨玉环马嵬驿赐死,杜甫为避战乱,也漂泊到西南方去。他在成都古郊找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叫浣花溪畔,亲手建了一座草堂,住了下来,并在这里写过不少诗。流传于今、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尽管自己遭遇贫困,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他还时常想到天下穷人寒士,寄予同情。他每日以素食和野果裹腹,当地人都叫他“菜肚老人”。
相传,有一天他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吟得高兴,不觉到了中午,他发起愁来,眼看要吃晌午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正在着急,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
他走到灶前,亲手烹制起这条鱼来,朋友见他做鱼去,个个都惊奇起来,有的带着怀疑的眼光说:“老杜,这可是新鲜事,你会作诗,还会烹鱼?”
杜甫笑着说:“等着吧,我今天就要给你尝尝看。”他开膛把鱼洗好后加上各种调料,放在锅内隔水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川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鲜汤,和好淀粉,做成汁,趁热把芡汁浇在鱼身上,最后撒上香菜。
大伙欢坐一堂,见杜甫把鱼端上来,伸筷一尝,果然味美,不一会儿工夫,一条鱼吃得精光,可是这鱼还没有名字!于是大家就为这鱼想起名字来,有的说:就叫浣溪鱼吧!有的说:还是叫老杜鱼合适!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的先贤,而这鱼背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像柳叶,就叫“五柳鱼”吧!大家十分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鱼就这样叫了起来,并成了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到现在。
坡与东坡墨鱼
北宋仁宗年间,坡年幼,由母亲程氏亲自授课于凌云寺附近。东坡每日熟读经书,兼攻诗赋,时常到千佛岩下的江边洗砚,久而久之江水染成了墨色,人们传说江中的鱼儿就是吃了坡的残墨才变成墨头鱼的,后附会此说,便将岷江墨鱼改称:“东坡墨鱼”。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来源:文章屋网 )
1、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2、有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
(来源:文章屋网 )
北方的火炕常成为主人待客宴宾的地方。尤其是在冬日里,远道而来的客人会被主人盛情邀请上炕,享受温暖而热情的家宴。主宾双方或盘膝而坐,或跪坐于炕,丝毫不会感到寒冷。为什么这些火炕成为待客的地方了呢?这与天气因素及古代的坐具都有关系。北方人之所以在火炕上待客,当然是基于天气寒冷的原因,这样会驱除寒冷,便于取暖。另外,在炕上宴客也与古代坐具功能有关。古人的床具有坐和睡的双重功效,床榻不仅睡觉时用,还可以当作坐具。而古人在室内的坐姿又和现在不同,一般是跪坐于地。这样土床、木床都可以当作跪坐的场所,由土做成的火炕也便有了坐具的功能了。
【知识链接】
跪坐是一种什么样的坐姿?
古代的席地而坐并不是随便什么姿势都可以,而是有着严格的要求。跪坐是古代最普及、最正式的姿势。一般要两膝并紧着席,臀部落在脚跟处,平日在席上跪坐时身体还要稍微向后以表示谦恭。有时候人们两膝保持不变,臀部离开脚跟,上身挺直,这个姿势又叫跽、长跪。这种姿势往往表示对人的尊敬或者应付紧急情况。西汉时,著名的学者宋忠和贾谊一起听一个占卜高手讲解卜筮。这位学识渊博的占卜高手侃侃而谈,讲得头头是道,宋忠和贾谊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整理冠带,长跪席上,以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长跪姿势多数情况下是表示尊重的,可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鸿门宴”事件中,刘邦接受项羽邀请前去赴宴,可在宴会上却受到了项羽部下的威胁,身处生死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破门而入,准备保护刘邦。樊哙闯入军帐中,项羽被他的威势所震慑,臀部不由地离开脚跟,身子向上立起,长跪起身。这可不是对樊哙的尊重,而是项羽为了应付紧急情况所做的一种本能的防范,体现出高度的警戒。
跪坐中的长跪,对古代礼仪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人的生活中,“跪”是最基本的礼仪。孩子们去私塾接受教育,先得向孔子像行叩拜礼,表示对圣人的尊崇;晚辈拜见长辈,先得叩拜长跪;甚至重要的祭祀活动,都得举行跪礼。由跪发展到跪拜,这是一种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
与长跪相对,有一种不礼貌的坐姿叫“箕踞”。“箕踞”是臀部坐在席上,两脚伸开,形状就像簸箕。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姿势并不美观。这样不拘礼节的坐姿,隐含着对别人的轻蔑。据说有一次,大思想家孟子的妻子干活累了,趁着四下无人,便在家里“箕踞”而坐,想舒展一下筋骨。可孟子看见妻子箕踞而坐,非常生气,他认为这种姿势很无礼,竟然扬言要和妻子离婚。后来多亏了孟母苦口婆心的调和,才得以化解。
辜鸿铭是个矛盾的混合体,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使他成为清末的第一大怪物。他希望在中国也能够实现人人平等,同时却又是许多传统陋习的摇旗护法者。学在西方的他最爱的却是东方的姑娘,性情豪放又不拘小节的辜鸿铭的婚姻注定是不平凡的。原配夫人淑姑是传统的中国女性,腼腆,幽闲,温顺,知书达理,而且有一双在辜鸿铭眼里“特别神气美妙的金莲”――中国旧式妇女所独有的小脚。他从南洋回国后不久便被淑姑那双长不及掌的金莲所折服,很快娶了淑姑为妻,他以“爱莲”名动天下,他自己也曾戏称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那双金莲,称其为自己的“兴奋剂”。娶了淑姑不到一年,便纳了日本姑娘吉田贞子为妾。
吉田贞子是他在武昌任张之洞洋文案期间认识的。贞子是日本鹿儿岛的士族,出生于大阪,长在心斋桥附近。当时虽然中日交战,但政治和军事上的对立并没有阻止中日间的民间商贸往来。当时的现代国家意识不强,两国国民往来无须签证,下船即可自由登岸。不仅有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强国之道,更有许多日本商人来华经商,吉田贞子的父母便是众多在华经商的日本商人中的一分子,他们一直在汉口经营一间干货铺,但因战争的影响,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贩卖干货的买卖已经很难维持生计了,于是他们便离开了汉口,在中国四处谋生。而不知就里的贞子后来则只身一人来到了陌生的中国,开始了寻找自己父母的艰苦历程,在汉口没有寻到双亲的她不料被骗,被拐卖到一家青楼暂做了端茶的侍女,她坚持不做,因而经常遭到鸨母的打骂,日子非常艰辛。但日本女人独有的忍耐使她仍旧顽强地活着,一直等到辜鸿铭来改变她的生活的那一天。
辜鸿铭有逛青楼的嗜好,回国后在张之洞幕府做洋文案时常与一干友人到青楼寻花问柳。有一天闲来无事,辜鸿铭和一帮朋友又去青楼消困解乏,边喝茶边与女人们逗笑,辜老先生一生风流倜傥,在青楼混迹才会越发地显得年轻。聊天还没开始,辜老先生就远远注意到一个站在远处清新可人的女子,她的模样和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显然是与长期呆在青楼的女子不一样的。辜老先生也觉得奇怪,怎么以前没有见过这位女子。本来想找个机会探个究竟,正好那女子送茶上来。
“先生请用,这是湖北名茶恩施玉露。”那位清新可人的女子怯生生地端上了茶,说完就准备离去。辜鸿铭听她语音生涩,定非本地人,顿觉好奇,不免借机打量起来:“本地名茶恩施玉露,你也认得?可我听姑娘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啊,怎么会知道本地的茶叶?”那位姑娘被辜老先生这么一问,也就站住了,抬起头了一眼面带善相此时正对自己微笑的辜老先生,依旧用生硬的中国话答道:“老爷说得对,我不是本地人,但从小我父亲就传授过我中国的茶道,对中国的名茶也略知晓。”辜鸿铭是位语言天才,在听完那姑娘的话后,精通日语的他很快听出了那位姑娘的日本语调,由此断定她一定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姑娘,生开玩笑的辜鸿铭用日语笑嘻嘻地问道:“你是日本人?”那女子听到日语,仿佛像被触及到了心中的伤心处,泪水汩汩地流了下来,在异乡忽然听到乡音,自然会被感动得流下泪来,更何况是一名饱受背井离乡之苦的女孩子呢?辜鸿铭见状,本来他就见不得人在面前哭哭啼啼的,更何况是一位如此讨人喜欢的女子呢?顿时起了恻隐之心,于是拉她坐在身旁,和她细聊了起来。那女子见到一个会说日文的人,自然备感亲切,便用不太熟练的中文混着日文对辜鸿铭说道:“我叫吉田贞子,老爷说得没错,我不是中国人,我是从日本来的。因为父母在中国经商,来到中国寻找我的父母,听说他们在汉口经商,我就辗转来到了这里,不料……”说到这里,贞子心里一酸,又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辜老先生听到这里,对贞子的经历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知道这样一位善良的姑娘肯定是不愿意留在这种地方的,于是有意问道:“那你就一直在这里呆下去?没有其它的打算?不去找你的父母了?”贞子忙摇头道:“不,我从来的那天起就想走了,可是这里的人不让我出去,我想好了,要是他们再不让,我就去死!”辜鸿铭一听此言,顿时激动得拉住贞子的手说道:“不要!我会让你去找你的父母的。”贞子见辜鸿铭拉住了她的手先是一惊,马上脸就红了,忙把手抽了回来,羞涩地低下了头。辜鸿铭也觉失态,也赶忙收回了手,坐好后就扯着嗓子大喊道:“老鸨子,过来!”在座的朋友一听这大嗓门,一惊,纷纷转过头去,都想看看辜鸿铭又要玩出什么怪招。老鸨子一听呼唤,以为出了什么事,满脸堆笑地快步走到辜鸿铭身前,一边走一边奉承道:“爷,有什么吩咐?”老鸨子见贞子站在旁边哭哭啼啼,以为贞子又惹怒了客人,恶狠狠地掐了贞子一下,没等辜鸿铭开口,就忙赔不是道:“老爷,别生气,这位姑娘性子烈,从来都是这样,我代她向您赔不是啊。”说着,又要掐贞子,不料被在旁一直没来得及开口的辜鸿铭拦住,老鸨子见辜鸿铭一脸怒相对着自己,不免心惊胆寒,只好满脸假笑地站在那儿,听候辜鸿铭发落了。辜鸿铭最讨厌这种欺良怕狠的市井小人,斜着眼对老鸨子说道:“我说老鸨子,我让你来可不是让你在我面前欺负人的,我是想问一下,这位姑娘的赎金多少钱?我想替她赎身。”老鸨子一听是要为这个烫手的贞子赎身,立马来了精神,老鸨子早就想把贞子卖出去了,想不到今天就有这么好的机会,忙对辜鸿铭阿谀奉承道:“老爷真是好眼力啊,这位姑娘可是位美丽的日本姑娘,性格又独特,难得老爷喜欢啊……”辜鸿铭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满脸鄙夷地说道:“我说赎金多少?”老鸨子讨好不得力,自讨没趣,但还是满脸堆笑恭敬地答道:“老爷喜欢的话,纹银200两就可以了。”辜鸿铭也没有跟他讨价还价,顺手从怀里掏出两张银票,递给老鸨子一张,说道:“我是张之洞张总督的洋文案,今天先暂给你一百两,剩下的一百两我改天让人给你送过来,你看怎么样?”辜鸿铭见老鸨子面露难色,于是问道:“难道信不过我吗?那你总该相信张之洞张大人吧?”老鸨子这才满脸堆笑说道:“瞧老爷您说的,您是张大人门下的红人,总不至于为了区区一百两银子骗小人啊?那一切就听爷的啦!”辜鸿铭这才调转头对站在身旁的贞子说道:“贞子姑娘,你现在可以走了,这是五十两银子,你带在路上暂作路费,赶快去找你的父母吧!”贞子这时早已被感动得泣不成声了,自己已身受解救大恩,又如何好意思再收下这位素不相识的恩公的银票呢?于是贞子坚决不肯收下银票,但在辜鸿铭的再三坚持下,贞子最后才勉强收下银票,然后给辜鸿铭深深地鞠了个躬,慢慢向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头深情地望着辜鸿铭,还一直用生硬的中国话说着谢谢。在旁的那帮朋友看着贞子渐渐离去,望着在旁异常高兴的辜鸿铭很是不能理解,原以为辜花一百两银子,是为了收她做妾,想不到把她给放了,还送给她五十两纹银作盘缠,更是觉得纳闷,而辜鸿
铭在贞子离去后,也笑着离开了。
辜鸿铭和贞子的缘分并没有就此而结束,一次辜鸿铭和贞子在街上的巧遇成就了他们日后美满的婚姻。那天辜鸿铭上街买纸墨,正好碰到了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的贞子,眼疾口快的辜鸿铭立刻对贞子喊道:“贞子!”贞子抬头一看,正是那天搭救自己的恩公,不免喜出望外,满脸笑意地走向前去,和辜鸿铭聊了起来。原来贞子离开那家青楼后并没有离开武昌,因为她父母就是在汉口开干货铺的,也就一直找下去了,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后来听说父母因为生意不佳而搬走了,也不知搬去哪里了,人生地不熟的她也只好流落在这里碰碰运气,希望能意外碰到父母。一个多月武昌街头的流浪换来的还是父母的了无音讯,银子也快花完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才好,想到此处不禁黯然泪下。辜鸿铭一看贞子又在落泪,觉得十分可怜,就对贞子说道:“贞子姑娘现在你一时又无法找到你的父母,现在又居无定所,要不然你就先到我的寒舍暂住下来,一来有个地方安身,二来也好继续打探你父母的消息,你看怎么样々”贞子一听,当即跪了下来,说道:“老爷对我太好了,上次在青楼给了我自由之身,今天又给我居住之所,大恩大德我贞子真的无法报答,请受我一拜!”说完,就拜了起来,辜鸿铭见状,赶忙把贞子扶了起来,带着这位日籍的贞子姑娘回家了。
来到辜府,辜鸿铭就把贞子的事情全盘告诉了正在等自己的夫人淑姑。淑姑也是个极为贤淑大度的人,见丈夫肯用200两纹银替这位姑娘赎身,又把她带回了家,而且见这位姑娘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也就欣然同意了,还亲自为这位日本姑娘准备了一个房间。和贞子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淑姑觉得她不仅知书达理,而且对自己也颇为尊敬,在淑姑的一手撮合下,辜鸿铭迎娶了这位异国的妻妾。
离不开的“安眠药”
在固执的辜鸿铭眼里,中国唐宋的传统妇女应该是最为理想的女人,她们有着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女子无可比拟的温顺与悠闲,而这些独有的悠闲、温柔、恬静、乖巧的优点。在对“金莲”有始有终的同时,辜鸿铭对备受他推崇的日本夫人――吉田贞子更是宠爱有加。在他眼里,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化――唐宋文化只存在于日本,中国自从经历过唐朝的繁盛后,曾经达到鼎盛的文化传统因为不断的战争而被人为地割裂,经历过元代和清代,这种鼎盛的文化传统几乎消失殆尽,而日本却因为国内环境的平稳而将在中国几近消失的唐宋文化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辜鸿铭晚年在讲学中,经常公开赞扬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在辜鸿铭看来,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民族,因为他们留有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他还把现在的日本人和中国的唐宋人民等同起来,把现在的日本妇女视为中国唐宋的妇女。辜鸿铭甚至还一再声称日本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中,没有遭到像中国一样的命运,这是因为日本比中国更完整地留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文明,是精神、心灵程度的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物质、机械的文明,后者自然是不可与前者同曰而语的,因为前者是成熟稳固的文明,而后者则还在成长之中。在两者的对抗中,自然是前者胜于后者。辜鸿铭与贞子的感情极为融洽。这不仅仅是辜鸿铭对日本文化有着景仰之情,更为重要的是贞子的确像辜鸿铭对日本女人所描述的那样一勤勉,善良、温顺。
不久在辜鸿铭的帮助下,贞子打听到了父母的下落,原来他们因为担心贞子,便结束了中国的生意,在贞子来到中国的同时就赶忙返回日本了,现在也在四处打听贞子的下落。现在有了父母的消息,贞子自然是非常高兴,但父母又时时来信让自己回去,自己不免又处在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自己的确非常思念父母,也特别想念国内的生活,另一方面,自己如果回了日本,就很难再回到中国了,那自己怎么对得起对自己极好的辜鸿铭呢?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贞子决定留在中国陪辜鸿铭,为了避免想家,她特意写信让父母从日本国带来许多日本娘家的日常用品,甚至包括睡觉用的榻榻米,还有几条贞子特别喜欢的家乡附近盛产的金鱼。辜鸿铭也非常理解贞子的心情,时常用日语和她交流,还不时托朋友从日本国内带来贞子喜欢吃的寿司、生鱼片,贞子的屋里更是摆满了从日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平时没事,辜鸿铭也会来到贞子的房间,看她插花,和她说笑,有时两人更是讨论起日本的茶道,慢慢地,浸泡在幸福爱情里的贞子也就不太想家了,而辜鸿铭也发现和贞子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地幸福,他几乎夜夜要求贞子陪伴,以至于养成了无她相伴无法入睡的习惯。用辜鸿铭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妻淑姑,是我的‘兴奋剂’;爱妾贞子,乃是我的‘安眠药’。此两佳人,一可助我写作,一可催我入眠,皆吾须臾不可离也。”而过于依赖“安眠药”的辜鸿铭也有为这位姨太太黯然神伤的时候。有一次,辜鸿铭不知因何惹怒了一向温顺的贞子,贞子这次好像是真的动怒了,有意想治治无她就无法入睡的辜鸿铭,于是故意连续几天早早地关了房门,辜鸿铭连续几天从书房写完东西想在贞子屋里就寝,都碰了钉子,也只好自叹无奈,谁让自己得罪了自己晚上的救命稻草呢。没有了“安眠药”的日子,辜鸿铭真是觉得度日如年,每天白天虽有“兴奋剂”的照顾,但没有“安眠药”的夜晚却是怎么也无法入睡。平时文思时刻都如泉涌的辜鸿铭十几天都无法安然入睡,早就身心俱伤,无法正常生活了。妻子淑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这些天丈夫都在自己屋里,自己也难得有机会和丈夫待在一起,但见丈夫如此疲惫不堪,也甚为心疼,同为女人的她自然比较了解贞子,其实她也知道贞子早就不生他的气了,只不过碍于女人的面子,不好主动承认罢了。只要辜鸿铭敢于主动向贞子承认错误,满足一下女人的虚荣心,感情自然会和好如初了。于是在淑姑的策划下,一场由辜鸿铭作主角、以恢复感情为目的的大戏开演了。
一天早晨还没等贞子起床,辜鸿铭就早早地等在了贞子屋门口,此时的辜鸿铭俨然一副仆人的架势,打好洗脸水,端着贞子最爱吃的早点,恭敬地在旁候着。贞子也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准备打水洗脸的,忽然瞥见在旁毕恭毕敬站着的辜鸿铭,不禁大吃一惊:这么早,老爷站在这里做什么?辜鸿铭抬头一看,贞子正吃惊地望着自己,赶忙按照淑姑的吩咐,满脸笑容地端着洗脸水走上前去,说道:“夫人,早晨好。我为你准备了洗脸水还有你最喜欢吃的早点,希望夫人原谅我以前的过错,以前都是我的错……”贞子看辜鸿铭满脸憔悴,也异常心疼,也在为自己这些天过激的做法有些懊悔,又见他现在如此不顾身份亲自为自己准备了洗脸水和早点,还如此诚恳地向自己道歉,原先所剩无几的怒气此刻早就烟消云散,本来板着的脸慢慢露出了笑容,辜鸿铭见状,知道自己已经快成功了。他于是趁热打铁,递上洗脸巾,作半揖状说道:“夫人要是不肯原谅我,我就每天都为夫人准备洗脸水,还这样半揖地等到你原谅我的那天为止!”贞子见状,忙扶起辜鸿铭,两人相视开怀一笑,又和好如初了。
爱妾病逝,扶桑寻梦
[关键词]《山河故人》;小人物;命运
《山河故人》以饱含深情的热爱叙述着时代激流中迷茫、脆弱、孤独又执著的普通人性,映射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认识和极具现实主义的关怀使这部影片在2015年戛纳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备受好评,并获得了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公众大奖。
一、直面小人物的视角
《山河故人》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风格,以普通人物的命运去展现时代的意义。每个个体都是非常渺小的,然而他们具体的追求和表现成为影片中一个个具体的个性存在。
“长期以来,贾樟柯一直致力于记录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用一个个凝重而静穆的镜头,敦厚而伤怀的故事,见证着剧烈转型下中国那些被大历史叙述碾压和遮蔽的人们所难以言说的创伤。”[1]从《小武》《站台》到《二十四城记》《天注定》,时代的宏大,往往成为人物命运的决定性一面,无论个人进行怎样的抗争,终究在时代的控制下走向一个个无法回头的结局。《山河故人》表现的是从1999年到2014年,再到2025年这个阶段。此时,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各方局势进行重新分配。在大时代的动荡中,个人显得极为渺小,有的人在开始就成了出局者,如梁子在爱情的角逐中很快败落下来,他逃离汾阳,然而却在生命面前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命运对于梁子,没有眷恋,只有剥夺:爱情、友情,乃至生命,在他的无限追求中都化为泡影。有的人就算获取一时的胜利,但终究无力成为永久的弄潮儿,如晋生在改革初期动荡的格局中抓住机遇发家致富,并以金钱为代价,赶走了情敌,也收获了涛的爱情。但是追逐金钱和局势变化使他最终选择逃离,成为一个永远没有归宿的漂泊者。有的人虽然能够冷静地面对时代的潮起潮落,却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悲剧,如涛坚守着家园,一刻都不曾离开,但却逃不开时代的捉弄,最终换来的只是孤独一生。无论如何选择,梁子、晋生、涛,都成为无可奈何的一个个过客,他们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坚守着,有时麻木,有时绝望,更有对生活之痛的彻骨体味。影片就是在这种体味中,一层层揭开他们那满是创伤的生命,让观众看到了这貌似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波涛汹涌的人生激流和血雨腥风的残酷肆虐。
好的艺术,是在时代和历史中始终能够看到人的存在。贾樟柯的电影关注个人,《山河故人》的核心也是人物的命运和个性。贾樟柯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拍摄《山河故人》的初衷:“我只想单纯地讲述一个情感故事。”影片始终在讲述人物的悲欢离合。年轻的涛在晋生的火热追求中乱了方寸,然而结婚并没有使她幸福:晋生最终抛弃了她,又移民海外,最终使她和儿子永远分离。面对这个悲剧性的命运,涛始终没有被打垮,她坚守着家园,尽管未来已经无法想象,但她却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如野草一般顽强地生存,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从而为天涯海角的家人建立了一个永远的栖息之地。就算生命已到暮年,就算世人都已离去,涛却从未有过改变,就算儿子永远不会回来,她也会给他钥匙,让他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涛就是漂泊和孤独的终点。梁子的命运令人唏嘘,但他义无反顾地离开汾阳,那种决绝和勇气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也是人性中非常珍贵的部分。晋生从头到尾的地方语言,也是执著的一种表现。虽然身处海外,但是他仍然保留着最初的乡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力量。这些人物,虽然命运各异,但是他们身上的执著和勇气是非常美好的。正如贾樟柯所说:“即使我们永远处在一种无法摆脱的处境下,也要活下去、爱下去。”[2]
二、小人物的命运
《山河故人》的小人物命运是紧紧围绕着漂泊、孤独这两个词而展现的,也就是“我们怎么离开故乡,怎么走的那么远”[3]。《山河故人》中,山西汾阳的三个年轻人――涛、晋生和梁子,在人生之路上,他们茫然、徘徊,却又义无反顾地走向漂泊和孤独。
漂泊是小人物命运的直接表象。梁子的外地谋生、晋生的避祸海外、到乐的寻爱之旅都是漂泊的直接表现。梁子离开了汾阳,到外地求生,他的职业并没有因地域发生变化,只不过是从一个煤矿转移到了另一个煤矿。梁子是当今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群体的一个缩影:这个群体从事着非常艰苦的劳动,却无法获得更多的财富,只能凭借健康的身躯换取生存的条件;这个群体在轰轰烈烈的国家变革中付出了很多,却永远屈居底层。梁子最终因病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迎接他的是残存不多的时日。与梁子相比,晋生的漂泊更具有深刻意义。晋生是借助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他聪明执著,善于钻营、善于筹谋,对目标有明确的认识,也精于在时代的变革中投机取巧,因此他始终能够在改革的一波波浪潮中取得最大的利益。然而,当国家的变革逐步深入时,他的一切优势都变为劣势,于是他不得不选择逃离。晋生来到了澳大利亚,后半生不得不忍受着精神上颠沛流离的折磨。晋生之子到乐,从小受到西式的教育,甚至连汉语也不会说。他渴望爱,渴望与父亲融洽相处,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但却在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面前偃旗息鼓。割裂的爱和人格让他始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也落败在爱的追寻中。梁子、晋生、到乐,他们都是漂泊的人,不管是远离还是回归,他们的身体、精神和爱从来都是没有根的,像浮萍一样,随水流转,只能在时代的裹挟中忍受漂泊的煎熬。
孤独是小人物生命的本质特点。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使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淡漠,不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在瞬息变化中都变得脆弱不堪,只留给人们长久的孤独。涛、晋生、到乐无论他们如何挣扎,始终无法摆脱这孤独的魔咒。贾樟柯充分发现了这种时代裂变中个体的“孤独境况”。[4]主人公涛是个善良又重情重义的人物,她对故乡汾阳有着天然的热爱,也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父亲、梁子、晋生、到乐,以及年轻时的舞蹈、伴随她的狗。可惜的是,她所热爱的一切,并没有因为她的固守而稍作停留,而是慢慢地消逝了:晋生抛弃了她,她尽心照顾着那条他送的狗,却等不来任何回音;梁子负气出走,她始终保留着他的房门钥匙,却等来了友人身患绝症的噩耗;慈爱的父亲,默默地疼爱着女儿,却突然离世;心爱的儿子,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想念着她,却终究没有回来。在汾阳的冬色中,沈涛从一个青春年少的姑娘,被时光雕刻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除了脚下的大地、头顶上的蓝天,她一无所有。影片结束时,涛带着狗来到郊外,笨拙地跳起青春的舞蹈,夕阳下她那舞动的身影,掩盖不了难言的寂寞,更无法遮蔽这深镌于内心的孤独。晋生为了逃离制裁,来到澳大利亚。除了金钱和儿子,他失去了一切。在异国他乡,没有了往日的风光,晋生显得格外憔悴,然而他唯一的儿子却不懂中文,甚至要借助翻译才可以和他沟通。这一对貌合神离的父子,各有各的孤独,即便是在同一所房子里面对着至亲的人,也始终被孤独吞噬着。至于背大刀的少年、痛失丈夫的女人,这些人潮涌动中无数的个体,曾经也有过生活中感人的瞬间,然而在时代的发展中,他们被完全边缘化,成为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他们的生死爱恋,也都伴随着这剧烈的变革,化为秋风中的一枚落叶,落入永远的孤独。
三、多样手法下的小人物展现
贾樟柯的很多电影都是“全景化地表现小人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5]。《山河故人》也不例外。影片为了更好地展现小人物命运,采取了首尾呼应的结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小人物的个性特征。
《山河故人》以三段故事展开,一是涛与晋生、梁子的爱情纠葛;二是涛婚变之后帮助梁子治病,以及面对父亲猝死的变故;三是涛之子到乐在澳大利亚和女教师的忘年之恋。这三段故事,从时间上看,分别表现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按照过去、今天、未来的线性叙述,呈现了人生的主要过程。从内容上来看,第一个故事表现了年轻人的爱情追求与矛盾,第二个故事表现了人生的悲苦和磨难,第三个故事表现了异乡人内心的苦闷与徘徊。三个故事分别以青春、命运、情怀为着眼点,层层渲染,表现人生的多维追求。从内在联系上看,第一个故事是后两个故事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三个故事是随后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结局。三个故事前后呈因果关系。从主题的表现来看,第一个故事是漂泊和孤独产生的背景,第二、三个故事是漂泊和孤独的深刻体现。总体来说,《山河故人》中的三段故事,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饱含着导演对时代和人生综合思考的一种具象体现。
《山河故人》在整体结构上前后呼应,影片在主人公的舞蹈中开篇,又在舞蹈中结束,完成了回到起点的追述,形成整体性的圆形叙述。在内部的情节、道具展现的过程中,影片也常常采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完成一次次回到起点的叙述。离开是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戏剧动作:梁子离开汾阳,晋生离开沈涛,父亲离开涛,到乐离开母亲,晋生离开中国。反复出现的离开动作,表现了当代国人的生存状态:短暂的相聚、长久的分离;梦在远方,人们永远在追逐的路上。父亲在乘坐火车去给战友过生日的过程中猝然去世,后来沈涛带着儿子再次乘坐火车,来到父亲临终时的沙河火车站,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椅子上。反复出现的情节把父女情、母子爱表现得极为深刻。影片也较多地使用了对比手法,例如,梁子离开汾阳时的决绝和他因病回归时的无奈构成鲜明的对比,把人生的落魄和痛苦表现出来。父亲生前对女儿的关爱和父亲死后女儿的痛哭最为感人:从幸福的生活到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儿子,甚至失去唯一的至亲,涛的崩溃大哭触及了人性最柔软的地方。此外,同一道具的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比较多,且道具在不同场景的出现又构成一种对比,起到很好的点染作用。涛送给梁子的结婚请柬,在梁子返家时又被妻子拿在手里,从而使故人联系在一起。梁子离开汾阳时,把带有绿色金鱼吊坠的钥匙扔掉了,后来又被涛找到归还给他。年轻时的涛穿着一件条纹毛衣,经过世事沧桑,这件毛衣成为小狗冬天的衣服。涛送走儿子时,给了他一把钥匙,儿子长大后抚摸着钥匙哭着诉说。结婚请柬、钥匙、毛衣等道具的不断反复出现,把细小的情节联系起来,表现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渲染出一股浓浓的故乡情怀。
音乐的反复出现使小人物的命运充满温情的感伤和浓郁的怀旧色彩。影片开头和结尾的舞蹈音乐来自《向西》,使整部影片融为一体。影片中还多次出现叶倩文的歌曲《珍重》,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这首歌曲多次出现,如沈涛给客人试音响时,沈涛高兴地抱起小狗,沈涛送别儿子时给他听《珍重》,儿子长大后在汉语课上听音乐。四次出现的歌曲成为联系沈涛和儿子生命的线索,保证了故事叙述的连续性,也让人们在这个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共鸣。
《山河故人》是一首忧伤的老歌,故事里有你我的影子,也有大家共同的未来。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SD161088)。
[参考文献]
[1] 李九如.《山河故人》:创伤、怀旧与乡愁[J].电影艺术,2016(01).
[2] 贾文佳.贾樟柯:每部电影都是一把剑[J].齐鲁周刊,2015(42).
[3] 王珍一,田惠东.心在何处安放对话贾樟柯[J].时代人物,2016(01).
[4] 顾峥.贾樟柯的钥匙――评影片《山河故人》[J].艺术评论,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