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第1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建设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农田水利建设则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当前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建设、管理者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并从不断的实践中找寻必要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农业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从中国的地理地形方面分析:因为我国位于世界的北部,亚洲的东部。地势走向为东部地势较低、西部地势较高;气候类型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总体来看气候类型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的变化差异较大。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就使得我国南北方农业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也存在着差异,南方降水较多且集中,北方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但是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相比北方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力量方面都要高于北方。

原本我国的人均占有水量不足,伴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巨大的水土资源开发压力。加之近几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特别是我国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造成我国北方耕地多而水少、南方的水多却耕地少的农业发展走势,使得我国的水土资源进一步流失,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所以,未解决这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困境,必须进行有必要的农田水利建设,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增加农田产量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为我国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相关资金投入较少

在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中相关资金投入较少是从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分析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劳动力来完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进到中国,一些技术也随之应用到农业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建设垄台和垄沟等。同时,也运用技术进行了农田使用机械的改造。但是,在这种农田水利建设新趋势的发展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并没有显著增加,或者经过资金的层层剥削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减少,这就需要农业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管理,注意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把控,以免出现建设资金的流失,不能按期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地形地貌

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当前较多的采用一种机电排灌的方式进行农田灌溉,机电排灌将水进行循环利用,将农田中不需要的水排入河流中,将河流中的水引入到农田中,这样可以保证农田中水资源的灌溉充足。但是吗,在排灌的过程中会将农田中的一些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带回到河流中,这样受污染的水体排入河流中会危害农民的生活用水、影响水生物的自然生长,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的生产。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工程所采用的水利排灌模式,做到周全考虑,考虑其是否会对农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我国苏南地区的河流,其河段本身的标准还没到Ⅴ类水,而苏北地区河段的水质标准更低,则不适用于这种农田水利排灌模式。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足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这也使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种趋势致使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民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造成农民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造成农田水利建设程度得不到保证。所以,作为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者要在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注意对农民的宣传,使农民看到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收益,促使农民可以积极的投身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4.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引进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引进也是其工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将新技术运用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可以使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工程的建设相结合。可以产生投资少、对水压要求低且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等的有利结果。例如: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滴灌化模式具有以上优势,现已逐渐被成片开发的农田种植中得到推广。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引进,节约建设投资成本、进行节水灌溉、增加农产品产量等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总之,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注意的问题应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从政府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部门出发加强对各阶层相关农田水利建设部门的监管、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核实等以免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不能正常运行工程建设;其次,注意采用正确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注意对周围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的考察,以免造成对当地自然环境或水质的破坏;第三,注意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调动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身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最后,就是要注意农田水利建设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引进,使其节约投资成本和节约水资源、提升农产品产量并行。最终实现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向阳.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 南方论刊, 2005.

[2] 韦风年. 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 中国水利, 2005.

[3]王君,谭玉伟. 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科技化进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1) .

第2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灌溉;经验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乘着国家开发西部、援建新疆的强劲东风,我们迎来了党的“十”胜利召开。新和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及高效节水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利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几年以来,新和县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全局上下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自治区、地区水利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治水兴县”战略,紧紧扭住建设初级水利化、灌溉节水化、农村饮水洁净化、水利执法规范化、工程管理制度化的奋斗目标,以“抗旱夺丰收,防汛保平安,兴业促发展”为工作重心,坚持大、中、小、微并重,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县域生态条件,出色地完成了水利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我县水利事业步入了新的台阶。

五年以来新和县水利是历史同期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水利投资累计达到68958.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372.4万元,自治区及地区投资6962.7万元,县配套投资17480.18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19378.385万元,投劳折资10434.515万元。五年来全县累计新增防渗渠建设346.63公里,更新改造防渗渠94.55公里,配套建筑物2967座,高标准平整土地14.1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8.85万亩,新增农村入户6745户,累计提取地下水59641万m3,改扩建农村自来水厂6座,解决了10.1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超额完成了新和县近五年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利建设的大力投入和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全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农业灌溉由原来的年3.2灌溉亩次提高到现在的年4.3灌溉亩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扩大,林果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县农业抗旱保丰收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多次亲临水利建设现场,全县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是做好今年新和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关键。

2、摸清吃透国家及自治区项目投资政策,千方百计筹集项目前期经费,储备好项目,为争取投资做好准备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

第3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水资源分布又很不均匀,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因此,灌溉排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对于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当前陕西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设施不配套。市场机制下要求农业逐步实现高效生产,但是目前由于灌溉技术设备的落后,缺乏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及配套设施,无法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在陕西地区应用的一些农业节水灌溉标准显然已不适应新的时展需求,有些标准过于陈旧。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农业灌溉器材设备的规格品种上以及附属材料上发展落后,管道连接以及施工工艺也不配套,设备在应用中还存在着可靠性不稳定及耐久性能差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预算内的资金,“十五”期间每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占中央财政预算资金的比重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过于重视新的灌溉地区的开发及建设,原先的末级渠系或田间相关的配套设施往往都是由农民自己承担。

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如村民要求使用小型水利设施必须进行投资、水利设施缺少维护、集体经济时期建设的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缺少监管等等。另外,由于目前农村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由于缺少统一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因此在农村的整体渠道管理上,村民与村民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只顾个人利益,不考虑渠道的整体畅通性。

农民生活用水短缺,饮用水安全工程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的安全饮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是在偏远地区,农民的饮水安全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陕西省汉中市的镇巴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依然有许多村未通自来水,村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农民肩挑来获取,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并且继续完善安全饮水工程。

2.促进陕西地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政府在建设及运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职责的探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陕西地区作为我国的偏远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广大的农民迫切的需要增加自身的收入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需求。目前,陕西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在农田灌溉的地下管道建设中可适当的将其纳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在水源工程以及水管线等工程上面的投资应由各级政府相应承担,主要负责水的运输,在田间灌溉方面,一些农业灌溉设施可相应的由农民自己出资购买。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及掌握,政府在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可适当的给予农民一些补贴。另外,政府还应实施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如政府应出台节水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灌溉节水,从而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积极性。

统筹资金来源,推动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家在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方面,可实施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优惠贷款,通过如还款年限的延长及加大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在金融机构方面,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时给予税收优惠或者退税政策等,扩大金融机构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信贷的投放面。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陕西地区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因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效应及管理效率。笔者认为可通过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金基本支出与维护经费、中央财政扩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设施维护费用补助、为了促进节约用水进程,降低农民的水费支出费用、推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民在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的执行性及适当增加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助等措施深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果。另外,为了解决陕西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充分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即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激励及引导作用,融社会、经济、环保效益于一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饮用水这一环节的建设力。

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真正使农民享受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益处。

第4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1 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对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进行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地理环境复杂,因此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虽然近几年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兴修水利,以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这块的不足更加凸显。

2.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因此大部分水利工程抗洪排泄能力较差,很多甚至已经不具备抗洪功能,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据调查该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中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的灌溉面积,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2疏于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理论下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的特性,因此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无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发挥宏观调控的干预作用才可以,因而政府既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对其维护和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了政府的责任[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若缺乏必要的维护投人,势必造成基础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最终会导致工程效益递减,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和水资源浪费,但目前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普遍现象。

2.3水利结构失衡

农村水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功用各异的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但目前我国政策的重点倾向重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对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关系最直接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的建设与投入较少;注重平原区和大中型城市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和投入。导致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水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2.4农业科技薄弱、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有2/3的灌溉面积依然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应用系数仅为0.49,水资源的浪费严重。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的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运用,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依然未能实现。

2.5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对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说,取消农业税使得其失去了资金来源,但却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资金筹措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3.1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既存在疏于管理导致的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也存在投资不足导致的增量缺乏现象。所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其管理体制[4]。要明确投资管理的主体,确定其权责,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运用的监管力度,同时要调动农民群众维护和管理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以保障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强调水资源利用,科学调整水利设施结构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少配套衔接,导致水利设施体系建设断层。因此在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同时兼顾好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丝袜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水利设施之间的配套体系。

3.3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现代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但有些偏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农业生产依然依赖“以井保丰”,农业用水短缺,导致地下水超采,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应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以最少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

不难看出,长期依靠政府这一唯一投资主体来筹措水利建设资金越来越显农田水利建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应扩大资金筹措来源和投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构筑以政府为投资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却政府财政支持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领域。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谐。所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01:3-5.

[2]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1,02:1-7.

第5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V 文章编码:

众所周知,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其农业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农业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尤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审视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合理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渐渐的显现出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地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过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全,相关的资金投入难以到位,工程耗时太久,缺乏相应的维修体系等。由此角度出发,注重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我们知道,农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无论什么时候,农业的发展,其前提就是需要健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古时候的都江堰,现代的云南梯田。其都是水利工程,在区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更加需要我们去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最大限度的去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将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结构起着调整作用

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要求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做出实时的改善与调整,尤其在农业结构方面。我们知道在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势必会渐渐的融入到城市中去,由此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这就要求农业的产业结构做出实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二,农业规模化的形成。这两者的顺利完成都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消费起着激发作用

显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微观上来讲,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另外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备,势必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处于低下水平,难以保证长期的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次,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大,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人力来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其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意识差,难以保证水利设施能够长久的服务于农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维护体制的不完善。其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融资问题明显,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解决。若果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其需求,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综上所述,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系列问题与缺陷,由此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经验,总结教训,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得其充分的服务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出发:

3.1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我们知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隶属于公益性质的基础工程范围,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大量的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一户,其经济效益低,却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受惠者来说,其是弱势产业,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财政予以扶持;综合历史来说,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到了,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由此三个角度来讲,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是现实需求。

3.2加强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

以良性的工程管理制度去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这是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其一,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使用劣质材料,违规操作的建设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整个工程开展的顺利,从根本上保证农田基础设施的质量;其二,不断总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工程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关的调整与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其三,结合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开展全面深刻的改革,实现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四,建立责任体制,以此来管理与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负责的原则,使得工程所有权进一步明晰,保证其长期的运行下去。

3.3保证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职权分明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资金缺乏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其筹资主体涉及面太广,相关的部门太多,其中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交叉行使职权的时候,这不利于其资金的有效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明确其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保证其能够合理的分配其专项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农田树立基础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化的农田水利筹资渠道

在农田水利的资金问题上,需要以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资体系,使得农田水利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展。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作用,使得资金流融入到农田基础设施上;其二,对于农户来说,积极引导农户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进入到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量,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内需的扩展;其三,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田基础设施领域,在筹资贷款的时候,以担保人的身份去协助农业获取资金来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发现,实时总结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争取在科学策略的引导下,能够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健全,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户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桂鹏,蒋志胜,谢俊莹.浅谈办工自动化系统(OA)在测绘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3)

[2] 励剑. 秦山三核GIS系统的建立及完善[J]. 中国核工业. 2010(06)

第6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对策

1 概述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障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面对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无论是对农业生产还是农民生活而言,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不断加大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还应当进一步加快。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保障我国农作物稳产、高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人们的收入来源较少,大多数居民只能依靠种植农作物来保障基本的生活。因此,应当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水源,保障我国农作物的稳产、高产,最终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来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往往选择抗旱的品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通过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对于当地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3 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得农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旦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农作物的发展。举例来讲,旱灾、洪涝灾害、虫灾等问题的出现,会让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极大的伤害,难以实现农作物的稳产与高产,使得农民的收入受到损失,进而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边偏远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证农作物充足的水资源供应,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消极影响。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利常年失修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利建设还相当的薄弱。落后的水利建设条件已经成为农业基础设施中明显的短板与软肋,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资金匮缺,技术落后,设施陈旧等因素。

3.1 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理念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田水利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相对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权责的界定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农民收入较低,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无人愿管”的现象。

3.2 农田水利建设的设备较为陈旧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也较为陈旧。现阶段所应用的农田水利设施中,许多是几十年前建设的。传统的水利基础设施受到时间、技术、标准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效率比较低下,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作物生长的现实需要。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超出了设备的安全使用年限,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3 农业技术推广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应当朝着集约化、机械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有限,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使得我国农技推广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推广的方式不合理,很多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起来较慢,因此,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地区仍以渠道灌溉为主要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又难以发挥农田水利建设的优势,最终妨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

3.4 缺乏资金的投入

资金来源不足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税改之后,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是财政支持较少,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不能满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着落后与陈旧的现象。缺乏资金的投入,使得农田水利建设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4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策略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为了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妥善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4.1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规范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稳产和增产。政府应当在政策引导及资金方面对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向农民积极宣传水利建设重要性,并引导相关机构和企业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意识。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向上级政府申请农田水利建设必要的资金支持。并提高农民农技的应用水平,培养农民正确的水资源观。

4.2 做好农技推广,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完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一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农技推广方式,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农民的农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企业、高校应当优势互补,积极协作,共同培育出农业水利建设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4.3 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

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首先,应当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建立多样化的筹资渠道,有效减少因为资金匮乏而无法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现象。其次,加大对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保障资金得以有效地落实。最后,政府部门还应当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与指导。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不仅能够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应当深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实现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3.

第7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区域经济的增长都有着积极意义。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相继发生干旱事件,导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的情况逐年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实施强化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力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1.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常态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兴修灌溉、排水、除涝等水利设施,不仅有助于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能造福一方民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当前大形势下还存在以下常态问题:

1.1设施管理水平不高,整体节水效率不明显

根据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大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要达到0.5,中型灌区达到0.6,小型灌区达到0.7。然而,受人力和物力限制,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防渗配套设施差等问题,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节水效率相对较低,很多地方的灌溉水利用效率难以达标,同时,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应用也未得到全面推广普及,灌溉水渗漏十分严重,继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农田水利用水浪费严重。

1.2水利设施投入不足,设备功能呈下降趋势

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惠民性的事业,农田水利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较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关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单一,农田建设的投资占整个水利投资的比重较低,解决资金的供需矛盾难度较大,导致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基层水利设施建设负担较重。据相关资料表明,由于设施设备的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我国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体质量水平呈下滑趋势,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致使大部分偏远地区长期被陷入“无水可灌”困境之中。

1.3水利工程管理薄弱,农业投产积极性不高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至今部分产权仍未得到实质明确,致使相关水利设备维护管理责任无法细化和贯彻落实,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过程困难重重。加上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原有的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管被撤销,改为由农民自行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资源。但诸如“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统一管理组织尚未全面组建,导致农业用水、用电费持续走高,部分农民难以承受,严重打击了他们对农业投产的积极性,也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渐出现管理单位征收水费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等负面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作用的实践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设施建设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建设。时至2014至2015年度,我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总投资3346亿元,同比增加了12.1%左右。为使之持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下述建议供参考借鉴:

2.1大力发展田间节水技术,切实提高水利设施管理水平

具体地说,即发展灌溉范畴的节水技术,包括各类水利灌溉的节水技术,采用灌溉回归水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可流失水资源重复利用等优化调度措施,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道灌溉等工程节水技术。其次,发展农业综合技术措施节水技术,包括科学利用灌溉用水、采用抗旱节水的高产物种、研发高产低耗的栽培技术等。通过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水费征收等方面的健全,促进农业节水管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发展田间节水技术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建设的事权划分,严格保护农业灌溉水源和排放工程设施,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责任,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2.2实行三费合一水价政策,深化农田水利建设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制度改革,首要做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务必确保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即农户自建自用的水利工程,产权与管理归个人所有;受益户较多的水利工程,可组建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管理,产权归合作组织所有;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则可组建企业法人,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来管理或者拍卖给个人经营管理。其次,要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正确划分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实行管养分离。同时,完善农田水利服务站建设,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尽可能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此外,应大力推进水价改革,把按亩计收的征工折款和支斗渠以下维护管理费并入水价一起以支斗渠口计量,按方计收,实行“三费”合一的“一价制”水价政策,切实解决“搭车收费”、收费项目多和分摊不公等问题。

2.3动员社会积极投资参与,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农田水利涉及农村每一块耕地、每一个农户,必须要充分依靠村级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力量,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的参与。所以,不仅要大力支持发展民营水利,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对农村供水工程、荒山、荒坡、水库等进行经营性开发;还要积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鼓励通过“谁投资、谁受益”、拍卖工程冠名权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集社会全体合力共同兴办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2.4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运用国家政策推动水利发展

即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灵活运用“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出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的总量和增量要有明显提高;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投资的比例,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使财力、物力等更多地流向农业;做好各项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根据“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建设性的事情农民办、资金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第8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村取消“ 两工制度”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滑坡的趋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运行困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 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 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识的淡化和片面化。一是在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由于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民群众的思想多元化,目标多样化,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思想难以统一,为有组织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灾害存在侥幸心理,遇到大的旱灾和洪水灾害,就想起了灌溉和防汛设施,事后动员也相对容易些,而在没有发生灾害或者灾害过后时间稍长一点,就忘记了大灾的伤痛。

2.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困难。由于受劳务输出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拥向城市,留守的仅剩老年劳动力和小孩,现有劳动力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难度增加。

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近年来,各级尤其是国家和省级虽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但个别地方县、乡两级财政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农民群众集资办水利和社会出资办水利者更是微乎其微。二是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普遍不够到位,重建轻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4 、 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目前我国的水利设施: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导致水利工程设施“先天不足”,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二是保护意识淡薄,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不能正常发挥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丰收的基本功能;三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放开,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三、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大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来实施。

2、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多方筹资, 增加投入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从中央、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 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次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 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真正搞得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 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 循循善诱。要让农民真正明白, 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 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只能前进, 不能滑坡; 只能发展, 不能停滞。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农村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就会滑坡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要调整工作思路, 改变工作方式, 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最后制定政策, 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 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 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 各记其功”的原则, 协调使用各种资金, 形成合力。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

完善管理机别,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工程建设透明,质量过硬。而且要求工程监管施工的准入这样可保证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

综上所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1)

[2]赵明华.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罗兴佐.对当前若干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J].调研世界,2008.1. .

第9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政策;农田水利设施;盐碱耕地;农户意愿

中图分类号F205 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3-0154-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3022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满足粮食需求,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重视。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1]。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根据水盐运动规律,运用不同农田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是调节区域水盐平衡、控制盐分积聚、治理盐碱耕地、防范次生盐渍化发生的重要措施[2-3]。

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国家和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私人资金很少投入,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益性。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具有公开获取性及非排他性,因此用水户之间竞争性和拥挤性特点突出。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生产经营活动要么力求使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要么向外部转嫁成本,但不会自己承担外部成本,因此在公共财政扶持不足的情况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结构扭曲、灌排设施老化,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短缺,这成为制约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的农户参与愿意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农户自身特征、土地资源特征、农业收益、粮食补贴政策[4]以及水资源特征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5-6]等因素驱动机制研究已经引起相关学者重视,已有成果对本研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伊犁河谷地区新疆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对3省14村468户农户调研发现,农村土地制度及其诱致因子对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影响比较明显。本研究在综合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的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政策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机理,这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盐碱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驱动因子1.1农户特征

农户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等。首先,户主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差异等会造成农户对水利设施与盐碱地改良及持续利用关系的认知有可能不同,并进一步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农业收入比较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参与积极性,如果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农民可能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7]。

1.2水资源及利用管理政策

该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水费、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程度及其产权等因子。水资源稀缺程度是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的基本内生因素[5,8]。一般情况下,水资源越短缺,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水型水资源利用行为。相反,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减缓,农户灌溉行为受水资源约束逐渐越小,灌溉用水量可能会显著增加[9]。征收水费可以使农户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刺激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10]。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从水源到田间输送过程中渠系水利用率,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催生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11-12]。

1.3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及其诱致因子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兼顾耕地公平分配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细碎化,这与农田水利设施耕地占用的规模性和公共性不匹配。由于盐碱地改良水利工程技术整体性强,需要区域共同实施,小规模的单个农户无法采用,或者即使能用也因成本过高或效益外溢不得不放弃[13],因此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模式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6],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14]。一般情况下,每块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可能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但土地流转在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土地调整频繁、承包期较短等问题,这也可能不利于农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投入。同时,但也有研究认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成本的分担和利益的分享很难界定,导致搭便车现象严重

1.4其他因素

耕地质量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6]。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灌溉需求的强度不一样,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也差异明显。小规模的村民组、成员间的同质性、相互间的有效监督等对成功的集体行为可能产生正显著效应[17]。但也有研究认为,农户数越多的村民组成功的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越高[18],因此村庄规模可能是影响农户意愿的潜在因素[5]。除此之外,农户用水协会和政府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

2.1数据来源

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性特点,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和伊犁河谷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垦利县地处黄河口高盐碱地带,以滨海盐土为主要类型。镇赉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碱土分布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的阿拉喀尔山脉北麓,原生盐渍化突出,是我国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的典型。这三个地区分别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区,包括了盐土、碱土以及次生盐碱土不同盐碱土类型,代表了旱田、水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分别通过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农田水利

2.2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及农户意愿

研究区域早在六七十年代,通过国家资金投资与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以及桥、涵、渣等基建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随着盐碱耕地不断开垦,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积堵塞、渗漏严重,甚至只灌不排、灌排失调,造成这些地区地下水位偏高,下游滩地土壤次生盐碱化[19-20]。近年来,国家通过土地整理及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可引水量不确定性强,且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农户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浪费严重受水源特点变化,引水、蓄水和排水设施功能退化、老化严重,不配套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主体缺位,排水渠系淤塞严重;河中设坝、乱扒乱堵镇赉县嫩江为主要水源,相对充足,但需水季节上下游用水户之间水资源争抢明显新增耕地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缺乏;已有水田排水设施不合理,排泄不畅在斗渠以下渠系及建筑物的后续维修、配套和更新改造中,农户用水组织和农户参与机制不完善察布查尔县伊犁河为主要水源,相对充足,但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建设标准低,建筑物不配套;老化、不配套;田间排水工程不足重灌轻排,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不足,部分水回流,加剧了土壤积盐,且水土流失较严重注:根据野外调研资料整理。

根据以上问题,考虑到区域差异性,本研究界定农田水利设施农户参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与保护以及对漫灌、喷灌、滴灌、雾灌等适宜的灌溉技术的采用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政策使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陷入两难:一方面希望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改善盐碱地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占用调整自家耕地。但在占用农户耕地时,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降低,全部样本均值仅为0.54,垦利县样本均值仅为0.30。在两种情形下,全部样本和分区样本标准差较大,这说明不同特征的农户选择意愿差异明显。

(1)耕地规模。该指标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并且在引入占用农户耕地虚拟变量后,耕地规模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以土地要素投入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越强。

(2)土地利用类型。旱田相对于水田而言,需水量小,灌溉次数少,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较弱。在一定的水资源供给保障率下,水田具有稳产保产特征,而旱田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户水田所占比例越高,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3)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是影响农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田块越多,分布越分散,越不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在占用耕地情形下,单块耕地面积也成为影响农户意愿选择的因素,块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4)地权稳定性。频繁的土地调整对农户造成了土地产权的不安全感。相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土地调整越频繁,农户参与意愿越弱。山东省垦利县部分村庄及村民小组,土地每5-12年调整一次,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在138个调研样本中,仅有54%的农户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远远低于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92%的比例。

(5)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水资源保证率越低,农户对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意愿越强。水费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越强烈,这与已有研究相矛盾[21]。

(6)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通过政府立项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这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水利设施占用农户耕地的情形下,政府行为对农户意愿选择起到了催化作用。由于样本限制,回归结果中村庄规模这一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家庭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这两个因子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期相反。

3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研究区域样本计量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和农村下的分户经营模式已不相协调,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与土地利用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

扩大盐碱耕地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根据调研区域样本数据,山东省垦利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小,为3.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最弱,尤其是占用农户耕地情景下,表现更为突出。而吉林省镇赉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为8.18亩,新疆察布查尔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大,为11.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相对较强。基于盐碱地持续利用目标,建议我国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盐碱障碍耕地向大户集中,适度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针对下已经发包的耕地,根据农户自愿原则,推动土地整合,降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按耕地质量均分田地带来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耕地“小块并大块”。针对通过国家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进行的盐碱荒地开发而形成的新增耕地,为避免耕地细碎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适当扩大单块耕地面积,以实现农户耕地资源与农田水利设施优化配置,促进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农户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垦利县部分农户认为根据家庭人口增减调整耕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与实施“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政策的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相比,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山东省垦利县相对频繁的土地调整降低了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探索性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助于稳定农户农业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长期经营和盐碱地改良。

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资源管理机制[7],建立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农田水利系统[22]是盐碱地改良及农业高效利用的基本保障。现阶段,国家土地整理、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渠道,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盐碱地改良投入的生产成本。在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分离,责权不明,农渠及以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足。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议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管理”原则,村集体“一事一议”及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引导村集体、村民小组以及农户和公司等多主体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剩余水资源,可以通过转让交易,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流转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户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9]。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参与愿意越弱,这一结果与预期相反。在农户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重要性的认知教育,转变农户思想,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尽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村集体规模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调研中发现小规模的村集体便于农户协商,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山东省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仅有农户53户,总人口153人,本村确权耕地总面积为6 420亩,其中家庭承包责任田为3 500亩,其余2 920亩由村集体采取土地入股方式进行土地开发、经营,收益用于农用地道路、沟渠、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种“以地养水,以水养地”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盐碱地资产价值,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这种做法对于地多人少的盐碱地区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劲松. 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土壤学报,2008,45(5):837-845. [Yang Jinsong.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alt-affected Soils in China[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8, 45(5):837-845.]

[2]单光宗,祝寿泉,王遵亲,等. 徐淮黄泛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演变及旱涝盐碱综合治理[J]. 土壤学报,1986,23(4):345-353. [Shan Guangzong, Zhu Shouquan, Wang Zunqin, et al. Study on Evolu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nment of Drought Waterlogging Salinization and Alkalization of Soils in Alluvial Plain of Xuzhou and Huaiyin Region[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86, 23(4):345-353.]

[3]李建国,濮励杰,朱明,等. 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J]. 地理学报,2012,67(9):87-93. [Li Jianguo, Pu Lijie, Zhu Ming, et a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ot Issues in the Salt-affected Soil Research[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9): 87-93.]

[4]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539-546. [Zhu Honggen, Wen Zhenlin, Kang Lanyua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619 Major Rice-planting Farmers in Jiangxi Province[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0, 25(4): 539-546.]

[5]刘亚克,王金霞,李玉敏,等. 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932-942. [Liu Keya, Wang Jinxia, Li Yumin, et al. Study on the Adop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6): 932-942.]

[6]王金霞,黄季,S. Rozelle.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4):66-79. [Wang Jinxia, Huang Jikun, Rozelle S. An Innovation of Property Right in the Groundwater Irrigation System and it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0, (4):66-79.]

[7]刘国勇,陈彤. 干旱区农户灌溉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2010,(9):105-108. [Liu Guoyong, Chen Tong.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Choice of Irrigation Actions: A Case Study of Yanqi Basin, Xinjiang Province[J]. Rural Economy, 2010, (9):105-108.]

[8]韩青,谭向勇.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63-69. [Han Qing, Tan Xiangyong.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Choice of Irrigation Technologie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4, (1):63-69.]

[9]韩青,袁学国. 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126-131. [Han Qing, Yuan Xueguo. Impact of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Users’ Association on Farmers’ Water-using Behavior in Zhangye Irrigation Distric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4):126-131.]

[10]Rosegrant M W, Schleyer R G, Yadav S N. Water Policy for Efficient 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Market-based Approaches[J]. Food Policy, 1995, 20(3): 203-223.

[11]Yildirim Y E, Akmak B.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Turk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04, 20(2): 219-228.

[12]马培衢,刘伟章. 集体行动逻辑与灌区农户灌溉行为分析:基于中国漳河灌区微观数据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6,32(12):4-15. [Ma Peiqu, Liu Weizhang.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rmer’s Irrigation Actions: An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Zhang He Irrigation Area of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 32(12): 4-15.]

[13]阎文圣,肖焰恒. 中国农业技术应用的宏观取向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诱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27-31. [Yan Wensheng, Xiao Yanheng. Disparity Analysis Between the Tropism of Chinese Govern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the Guiding Measures to Farmer’s Technology Act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2, 12(3):27-31.]

[14]贺雪峰,罗兴佐,陈涛,等. 乡村水利与农地制度创新:以荆门市划片承包调查为例[J].管理世界,2003,(9):76-88. [He Xuefeng, Luo Xingzuo, Chen Tao, et al. China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Farml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J]. Management World, 2003, (9):76-88.]

[15]严金泉. 土地承包制与耕地持续利用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8,(6):11-15. [Yan Jinqua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stainable Farmland Use[J]. China Rural Survey, 1998,(6):11-15.]

[16]辛良杰,李秀彬,朱会义,等. 农户土地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及其解释的印证:以吉林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5):1276-1284. [Xin Liangjie, Li Xiubin, Zhu Huiyi,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vers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Its Explanations: 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5):1276-1284.]

[17]MeinzenDick R, Raju K V, Gulati A. What Affects Organiz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for Managing Resources? Evidence from Canal Irrigation Systems in India[J]. World Development, 2002, 30(4): 649-666.

[18]黎红梅. 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Li Hongmei. Effects of Farmer’s Irrigation Behavior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a Case of Zhanghe Irrigation System in Hubei[D]. Changsha: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9.]

[19]林年丰,汤洁. 松嫩平原环境演变与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成因分析[J]. 第四纪研究, 2005,(4):474-483.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Causes to Land Saliniz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in Songnen Plain[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5, (4):474-483.]

[20]刘金荣,谢晓蓉,金自学,等.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以黑河灌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3):89-92. [Liu Jinrong, Xie Xiaorong, Jin Zixue, et al.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Control of the SalineAlkali Lands in Hexi Corridor Drought Area: an Example in Heihe River Irrigated Area[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2005,(3): 89-92.]

[21]Green G, Sunding D, Zilberman D, et al. Explain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Choices: a Microparameter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 78(4): 1064-1072.

[22]贺雪峰,郭亮. 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J]. 管理世界,2010,(7):86-97. [He Xuefeng, Guo Liang.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enefited in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st Effectiveness Thereof[J]. Management World, 2010, (7):86-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