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浪费粮食对环境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保护资源、健康时尚的生活习惯。希望全校师生积极支持和响应“光盘行动”,珍惜粮食,文明就餐,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厉行节约,光盘行动倡议书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倡议书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升高,“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浪费粮食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餐桌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餐桌虽小,却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文明有礼、节俭惜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值第__个“世界地球日”之际,现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文明就餐,健康饮食。用餐时注意自觉排队、主动礼让;爱护餐厅设施,保持环境卫生。
2、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按需选餐,不剩菜、不剩饭,做“光盘一族”。
3、身先示范,倡导新风。与身边的人一起做勤俭节约的实践者、宣传者、监督者,在全校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保护资源、健康时尚的生活习惯。希望全校师生积极支持和响应“光盘行动”,珍惜粮食,文明就餐,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致辞
敬礼
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我国每年最少浪费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世界上平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因饥饿去世的人口数量达到1000万人;在我国甚至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向“舌尖上的`浪费”说“NO”,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重要批示精神的号召下,针对各高校餐厅食物浪费严重的问题,我们积极倡导大家保持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理念,并发出“光盘行动”倡议:
一、“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文明消费,节约用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剩菜剩饭,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光盘行动的倡议书倡议书
二、厉行节俭,俭以养德。杜绝攀比消费、炫富消费、从众消费、奢侈消费,做到按需选餐,不剩饭剩菜,争做“光盘一族”,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三、身先示范,倡导新风。我们要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朋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应该是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习惯!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从现在开始,从一日三餐做起,珍惜粮食,理性消费,用文明演绎生活,用行动展示形象,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大声对餐桌浪费说“NO”!
倡议书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餐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文明就餐,不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真实体现,更是一种勤俭节约美德的塑造。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家一起来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西城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号召全区餐饮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并发出如下倡议:
一、各餐饮服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和宣传绿色环保、低碳节约、科学健康的生态文明饮食观念,树立餐饮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 餐饮服务企业在餐桌上摆放“节约用餐”标识牌,餐馆点菜人员做到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引导消费者避免产生餐桌浪费。
三、餐饮服务企业要积极为消费者提供半份菜、半价菜、小份菜服务。
四、 建议饭店主动提供免费打包餐盒,鼓励消费者对餐后剩余饭菜打包。
五、消费者节约用餐,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添加,拒绝剩宴,以“光盘”为荣。
六、大家从珍爱每一粒米开始做起,做“米粒一族”、“光盘一族”、“打包一族”; 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吃出文明和修养。
我光盘,我光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用节约演绎文明生活,用行动展示西城形象。
倡议书四
亲爱的同学们:
有关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为此,我们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我们倡议,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倡议,家庭餐桌上,倡议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我们倡议,同学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从今天午饭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不妨就从参加“光盘行动”开始吧!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
“吃光盘中餐,今天不剩饭”。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期待您和您身边的人加入“光盘族”!
提醒身边的人,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惜粮食,文明就餐,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节约粮食倡议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节约粮食倡议材料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光盘行动”我能行》 !
清代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世人: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真的是来之不易;用每半根丝、每半缕线时,都要想想丝缕间要消耗多少物质能源,应该好好珍惜。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
开学之初,我们每个班都上了“三爱三节”的主题班会,知道了节水、节电、节粮的重要性。可是我们每个人把这些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了吗?单说节粮,餐桌上摞起来的盘子,有几个是真正一粒饭不剩的呢?看水池旁的垃圾桶就知道了;给同学们加的水果、点心、牛奶,有多少真正变成了强壮身体的营养?看各班丢出来的垃圾袋就知道了。同学们,当大家以饭菜不合口味而抱怨,甚至把大量饭菜倒掉时,你知道餐厅老师为了这每一餐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吗?我校师生人数超过了两千人,餐厅老师每天早上5:30就要上班为大家准备早餐,早餐后一直到大家吃上香喷喷的午餐,他们又在一刻不停地忙碌。而晚上等他们把餐具卫生洗刷打扫完,就七点半多了。当同学们上完一节晚自习,吃着香甜的水果时,他们才结束餐厅一天的工作。每周为了定菜谱,餐厅老师也费尽脑筋,先要保证给同学们足够的营养,然后再研究所配的菜品和烹制方法,尽量做到每周不重样。为了照顾同学们的口味,他们不断捉摸新菜品。餐厅的厨师长老师为同学们创新出面食萝卜丝饼,正在逐个年级推开,争取较短的时间让每位同学都能尝到。同学们,知道了这些,你还忍心浪费这些凝聚着他们的关爱与辛苦的饭菜吗?可能有的同学饭量小,可能有的同学加餐时间真的不饿,那就可以告诉老师,提前把多余的餐点退回餐厅,也可以避免浪费啊。
在我们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此时,同学们可能不知道,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当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在食堂享受学校可口饭菜的同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同龄人正处在饥饿的水深火热之中。数据表明,全世界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也就是说,当我们将剩饭剩菜倒入垃圾桶的那一个瞬间,可能就有一位同龄人因为吃不上饭而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粮食的数目接近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盘,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更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在家里就餐做到光盘,会让劳累的父母感到欣慰;在饭店就餐做到光盘,会让周围的人心生敬佩;在学校就餐做到光盘,会让餐厅的老师感觉付出有所值,辛苦也快乐。 吃光自己盘中的食物,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但它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彰显美德,同学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决践行呢?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节约粮食倡议材料二
尊敬的全体员工及家长: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合计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培养师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特向全体盈幼人、盈幼家长、盈幼孩子们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参与“光盘行动”,从今天做起,从细节做起。在幼儿园就餐时,根据自己食量来添加饭菜数量,做到适度适量,吃饱为好,不剩饭剩菜;在家用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努力将盘中餐吃光光,杜绝倾倒食物浪费食物的现象。积极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
“光盘行动”体现的是我们的基本素质和责任,让我们共同参与,从现在做起,从改变习惯做起,彼此相互影响与督促,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共同对浪费现象说不。为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及家庭环境,从我做起。
倡导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吃多少,盛(取、点)多少,做有智慧的、令人尊敬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节约粮食倡议材料三
广大市民朋友们: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扎实推进光盘行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珍惜粮食讲文明,俭以养德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海港区文明办向全区市民发出“光盘行动”倡议:
1、倡导餐厅不多点。
在餐厅就餐时,提倡点餐适量,吃饱为好。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倡导食堂不多打。
在食堂打餐时,提倡按需取量,科学配餐理念,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讲究餐量适中,节约食物资源。
3、倡导厨房不多做。
在厨房做餐时,提倡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做餐,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惜粮食,文明就餐,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节约粮食倡议材料四
尊敬的___:
当看到一个公益广告中的画面,在一个土灶坊旁,一个小女孩高兴的举着碗说“我有饭吃了”,是否会引起你的深思,你是不是该珍惜一点一颗的粮食?
每年都有很多食物被我们浪费掉,这严重违反了我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每年在餐桌上,至少得倒掉二亿人的食物或口粮,浪费高达20__亿元,然而在浪费的同时,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为没有粮食而失去生命,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亡。
看到这里你还忍心浪费你的粮食吗?你还忍心看到孩子们对食物的饥渴吗?也许它就是你吃不完而随意倒掉的.残渣,而对于那些没有粮食的人来说那就是救命粮,对于孩子也许就是一次重生的机会,不要忘记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等着救济,想到这里,你还能淡定吗?你还坐如钟吗?赶快行动起来吧!
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倡议:
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颗粮食,把勤俭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中,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让“光盘”成为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行动,一种习惯。
珍惜每一粒粮食,可惜每一片蔬菜。
能吃多少点多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牢固树立尊重劳动人民果实,爱惜他们劳动的意识。
积极做“光盘行动”的宣传员,向身边的人宣传“光盘”,鼓励他们一起光盘。
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期待您和您身边的人加入“光盘行动”。
倡议人:___
关键词:粮食安全 体系 基本原则
自给为主原则
我国是一个粮食需求和消费量巨大的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必须坚持以自给为主的原则。近几年,有人主张压缩国内的粮食生产,增加对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实行粮食自由贸易。他们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坚持粮食自给为主的政策已经使中国经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对粮食的巨额补贴使政府的财政包袱越来越重;硬性的购销计划,不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笔者认为,坚持粮食自给为主的方针,确实使国家财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我国的粮食生产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无论怎么说,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品,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为维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都无一例外地对国内的粮食生产给予了可观的财政补贴,事实上,这种财政补贴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成本和代价。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只有保持对本国粮食生产适当的财政支持,才能够真正降低国家粮食安全的成本。同时,国际粮食贸易常常受意识形态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尽管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粮食禁运的可能性,但粮食被某些大国用作外交手段来干涉他国内政的事情仍然有可能发生。
安全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
虽然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需要付出代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可以不计成本,忽视经济意识和效率意识。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粮食安全分为两种:一种是粮食既安全又经济,即向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同时又没有粮食过剩和浪费等不合理现象。另一种是粮食安全但不经济,保证了粮食的供给,成本却过高。
显然,我们要力争实现第一种粮食安全,避免出现粮食安全但不经济的情况。
当然,从长期来看,粮食安全和经济是统一的。一方面,安全是经济的保证,只有安全才谈得上经济,不安全就是最大的不经济。粮食的生产需要较长的周期,生产粮食的重要资源(土地)又具有不可再生性,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如果粮食不安全,粮食的供给不足,必然会引起价格和产量的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经济又是安全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长期安全,如果我们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必然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使粮食安全失去存在的条件。短期内粮食安全和经济也可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则应遵循安全优先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原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与这一目标相适应,只有这样,粮食安全才具有坚实的体制基础和制度保证。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计划经济之路,用国家计划、行政命令等非市场的方式来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保证粮食的供给;另一条是市场经济之路,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中的作用,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管理粮食的生产、供给和需求。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前一条路虽然走起来方便,但实现粮食安全的成本很高,资源浪费很大。走市场经济之路,利用市场来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这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而且,这又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一致,我们已经没有理由再怀疑和犹豫。
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原则
城市化是我国社会今后的发展趋势,城市化对粮食安全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的城市聚集效应,有利于对土地的合理使用,城市化使得农村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对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耕地递减;在城市化过程中向城市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往往都是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使得农业劳动力呈退化趋势;城市化进程中非农产业的比较收益会高于农业,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城市化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设只有和这一趋势相适应才具有生命力。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为保证粮食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必须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不能同城市化相冲突。其次,在实现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克服城市化对粮食安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城市化对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实现城市化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有机统一。要实现这个统一,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增加国家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二是大力发展节地和节水农业,降低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水平,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全社会节约粮食的政策措施,用经济手段保证粮食的合理消费。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原则
提高农民收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和提高农民收入相统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粮食安全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粮食安全又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当然,在一些情况下,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也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比如在粮食价格太低时,农民种粮的正当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应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政府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时,必须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国家应该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给予农业和农民以较大的扶持。
有利于环境改善和优化的原则
改善和优化环境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不能同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相冲突。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扩大粮食生产,滥垦耕地,导致我国天然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给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此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实现粮食安全和环境优化相统一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农业集约化之路,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土地与劳动的生产率,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参考资料:
水、粮食和石油,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是三大战略资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实践的总结,是水利与农业、水与粮食关系的最好概括。建国以来,我国积极发展水利事业,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明显提高。但也应看到,确保农业用水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消耗日益加大。联合国30年前就向世界发出警报,“供水不足将成为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的危机。”面对国际粮荒的严峻形势,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必须建立粮食稳定增产的水资源利用保障体系。
一、扩大灌溉面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粮食生产高度依赖水资源。有关分析表明,在影响粮食增产的众多因素中,灌溉面积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总耕地的7%,但我国的灌溉面积却占了全球灌溉面积的21%。我国80%的粮食由灌溉面积生产。调查显示,在日照充足的黄淮海地区,由于天降雨水不足,粮食生产的发展更依赖引水灌溉。灌溉地与非灌溉地的粮食单产比,黄淮海地区平均为2.755∶1,而长江、珠江、东北诸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分别为1.779∶1、2.243∶1、1.611∶1、2.243∶1和1.985∶1,黄淮海流域地区单产相差最大。可见粮食能否稳定增产与粮食种植灌溉面积息息相关。如能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25%,即可保证我国粮食增产1.5亿吨。
二、高效节约用水,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多年来,水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目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粮食增产的一大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生产中习惯采用大水漫灌,灌溉中至少有一半水会浪费掉。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半个世纪前,世界先进国家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以色列水资源严重不足,由于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达0.9,很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与水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据估算,如果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7,我国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用这些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能使粮食增产1.6亿吨。提高水利用率,一要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广泛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节水方法和节水设备,变传统的漫灌为先进的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2/3。二要高效输配水,根据效益优化原则,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三要因地制宜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推广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四要综合运用工程、管理、经济和行政手段,形成和完善节水机制。
三、治理洪涝灾害,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水对粮食生产,有水利的一面,也有水患的一面,水患的一面就是洪涝灾害。虽然我国是贫水国家,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造成了非旱即涝、北旱南涝或南北同旱,对粮食高产稳产的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水涝成灾率高于旱灾。例如,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由于淮河上游伏牛山区位于西伯利亚冷气流和太平洋暖气流频繁交汇处,是自然形成的季节性暴雨区,易使淮河流域涝害频发,给下游大片良田造成减产。目前,就涝害而言,长江因三峡工程而“百年一遇”,黄河因小浪底工程而“千年一遇”,而淮河依然“年年有小灾,三年一大灾”,上游拦蓄能力、中游行洪能力、下游泄洪能力仍然不足,低洼地易涝问题突出。因而我国必须加强农田的防洪排涝,提高农田的防洪排涝标准,制定更合理的防洪排涝方案,并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回灌补充地下水,变害为利。
四、治理水环境污染,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目前,粮食和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增多,河流污染严重。其次是与水污染密切相关的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大量施用使水环境不断恶化。三是用污水灌溉良田造成二次污染。水污染,造成土壤板结、碱化,降低作物特性,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并导致农作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积累,农产品中残留增高,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施药,但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肥节药空间相当大。治理农业水环境污染,还需要形成城乡一体的节能减排格局。要努力杜绝伴随产业梯度转移可能带来的“污染转移”。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统筹做好防汛、防旱、防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粮食和农业的损失。
关键词食物浪费;资源;经济;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15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23
近年来,国际食物价格高涨引发了各界对食物浪费的高度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约13亿t)的食物遭损耗或浪费[1],若这些食物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不断恶化,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加。然而,受公款吃喝、消费习惯、收入差距等因素影响,我国存在更加严重的食物浪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t和300万t,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口粮。减少食物浪费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一点就是要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食物浪费不仅能够间接增加食物的供给,有助于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还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2-5]。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减少食物浪费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食物浪费问题,还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关于食物浪费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侧重测算食物的浪费量以及导致的资源浪费量。Gustavsson[1]等分品种、分地区、分环节对全球食物浪费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球1/3的食物被浪费掉,浪费的总量达到13亿t,其中工业化国家每年大约浪费6.7亿t食物,发展中国家浪费6.3亿t,浪费总量不相上下。M.Kummu[6]等通过计算指出,全球有1/4的食物被浪费掉,生产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所用的淡水资源占总使用量的24%(27 m3/人/年),所用的农地面积占总生产面积的23%,所用的化肥占总使用量的23%。D.Hall[7]等利用美国的食物数据计算发现,2003年美国食物浪费总量已经达到150万亿Kcal,比1974年增长了近50%。食物浪费导致淡水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被浪费掉,同时还浪费3亿桶石油。
国内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物生产、收后处理、加工和运输环节的客观损耗上面。李植芬、何勇[8]通过对浙江地区粮食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调查,指出我国粮食在产后处理、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比例高达12%以上。以浙江省当年的粮食总产量85亿t计算,损失量达到10多亿t,这相当于270万亩耕地的总产量。池仁勇[9]认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达15%,这意味着,每年有300亿t粮食浪费掉,与发达国家损失率5%相比,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环节的浪费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比较系统地测算和分析我国食物消费环节主观浪费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成升魁[5]指出我国餐饮食物消费中日益普遍的恣意浪费现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但是对食物浪费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世卫[10]分7大环节对我国粮食损耗和浪费进行了系统测算,结果显示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损耗和浪费约5 890多万t,占总产量的12.3%以上。
胡越等: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及经济效应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就食物浪费问题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但仍存在以下两点值得进一步探索:一是既有文献测算了食物的浪费数量以及食物浪费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即分析了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效应,但是对减少食物浪费经济效应的分析则较为少见;二是国内文献对食物浪费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粮食上面,缺乏专门对整个食物的浪费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FAO的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减少食物浪费的资源效应,并运用GTAP模型定量研究减少食物浪费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1食物浪费的定义及测算1.1食物浪费的定义
Gustavsson[1]等将食物损失按照主观与客观的标准划分为食物损耗与浪费,其中损耗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食物数量下降,而食物浪费是由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在食品链终端的食物数量下降,也有学者将食物损耗和食物浪费统称为食物浪费。现实中食物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损耗往往是由于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造成的[8-9]。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固然可以减少食物的损耗,但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只有当避免损耗的食物价值大于采用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的成本时,这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会被采用。而食物在消费环节的浪费则不同,消费环节的浪费大多数是由于消费习惯造成的,只要改变消费习惯就可以减少食物的浪费。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食物浪费定义为食物在消费环节上的浪费。
本文的食物范围包括谷物(小麦、大米、大麦、玉米、黑麦、燕麦、粟、高粱和其他谷物)、根茎(马铃薯、番薯、木薯、洋芋和其他根茎)、油籽(大豆、花生仁、葵花籽、油菜籽、棉籽、椰子、芝麻、棕仁、橄榄和其他油料)、水果蔬菜(柑橘、柠檬、葡萄柚、其他柑橘、香蕉、巴蕉、苹果、菠萝、枣、葡萄、其他水果、番茄、洋葱和其他蔬菜)、肉类(牛、羊、猪、禽、其他肉及内脏)、水产品(淡水鱼、底栖鱼、远洋鱼、其它海鱼、甲壳类、其他软体类、头足类、其他水产品、水生哺乳动物肉、其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乳制品(牛奶)七大类。
1.2食物浪费的测算
本文测算食物浪费的方法是将食物供应链分为生产环节、收获后处理和储藏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等五个环节,再利用FAO食物平衡表中的数据和每个环节的浪费比例计算食物损耗量和浪费量。需要说明的是下一环节的测算不包含上一环节的损耗量或浪费量,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因此,测算最后消费环节的浪费量需要首先测算前四个环节的损耗量,具体的测算过程见图1。国内关于食物浪费比例的设定大多数都集中在粮食品种上面,对其他食物浪费比例的设定鲜有涉及[8-10],Gustavsson[1]对7种食物的5环节浪费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定。为了能够较为系统准确地测算我国食物浪费数量,本文将借鉴Gustavsson文中食物浪费的比例数据(表1)。从消费环节的浪费比例看,在植物产品中,谷物和水果蔬菜的浪费比例最高,分别为20%和15%;而根茎和油籽的浪费比例较低,分别为10%和4%。在动物产品中,肉类和水产品浪费比例较高,都为8%;而乳制品的浪费比例较低,为5%。这种比例设定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由于植物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浪费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动物产品则刚好相反。
食物浪费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食物浪费总量为1.2亿t,占国内产量的8.5%,其中谷物的浪费量为3 394.8万t,占国内产量的8.1%;根茎类浪费量为697.4万t,占国内产量的4.5%;油料浪费量为318.9万t,占国内产量的5.5%;水果蔬菜浪费量为6 772.7万t,占国内产量的10.6%;肉类浪费量为624.1万t,占国内产量的7.5%;水产品浪费量为355万t,占国内产量的5.8%;乳制品浪费量为198.1万t,占国内产量的4.9%。相比较而言,谷物和水果蔬菜的浪费是最严重的,占到总浪费量的82.3%。
一、经济生活的角度
1.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正当途径获取金钱,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用于做有意义的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道理虽简单,但每年我们还是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我们要积极参与“光盘行动”,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光盘行动”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日益严重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我们要践行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做理性的消费者。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为建设和谐、文明、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政治生活的角度
1.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的利益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光盘行动”实际上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公益性活动,“光盘”离开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它是一个既利国又利民、既节约又富国的活动。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现实的中国国情,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浪费严重,都警示我们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没有浪费的权利。“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是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3.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加强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等手段,通过科学理论的宣传,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光盘行动”体现出的勤俭节约的精神,将会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和释放社会的正能量。
2.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视为优良品格。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光盘行动”体现出的节约和环保精神,正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习惯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四、生活与哲学的角度
1.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光盘行动”正化作强大的道德力量,引导人们自觉地做出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正确选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种“菜点少了就丢面子”的风气才会扭转,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才能改变,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2.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共同良性发展尤为重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农业的发展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紧密相连,二者缺一不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的粮食产量也将大大减少。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这些年来,为了发展农业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从短期上来看,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带来生态的危机,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必须重视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节约用水的意识不强,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是50亿t,约占世界的1/12。我国1/2的土地处于干旱地带,常年少雨水,沙漠化现象严重,平均每年增加3000km2。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草地退化、沙化现象严重,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合不合理,直接决定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产出效果也不理想。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国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农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我国沿海地区应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多种植特色植物和农作物,充分利用其有效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我国东北和内陆地区可以发挥其地理优势,多种植粮食作物,足够满足全国粮食需求,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2.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广泛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创新。
2.3实施城镇化战略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农村过剩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导致农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且高效的作用。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口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2.4加快农产品的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农药、化肥品的投入量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第一大国。我国在农药化肥使用方面严重超标,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毒”产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和化肥是造成土地污染最严重的因素,土地板结、碱化,严重的导致土地无法再生,无法种植农作物。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发展科学技术,发明绿色环保的农药,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3结语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不可偏废。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执法部门依法管理,全国人民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人民才能更加安康,国家才能更加稳定和富强。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在农资价格、土地价格、外工打工价格等都飙升的情况下,唯有粮食价格上调幅度缓慢,导致最重要的农产品粮食,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会带来什么后果?
其一是农民不愿意种粮。如果除去劳动力的费用,现在种麦基本上没什么利润。华北的农民一般一年种两季,麦子赚不到钱,玉米赚个一两千元。而农民人均耕地又很有限。麦子是我国国民的主粮,长此以往,对粮食安全会影响很大。
其二是粮食大浪费。由于粮食太便宜了,目前我国各地粮食浪费现象严重。近期橙子要卖到13元一斤,但目前的米面一元多一斤,相差数十倍。经济作物与种粮的收入差距愈拉愈大
其三是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目前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于种地,如果种粮获得的收入太低,就会影响到我国农民收入的整体提高,导致我国城乡、工农收入愈拉愈大。
其四是农民结构调整搞非粮农产品生产,会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如果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差距太大.那就会有许多农民弃粮而改种经济作物,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屡屡曝出蔬菜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的粮价究竟高不高?有人认为与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粮价已不低。我认为这种比法是错误的,因为参照标准错了。目前国际粮价主要由美、加、澳来供应,他们农民人均耕地非常多,而我国农民人均耕地太少,最后的结果农民无法生存。我国应与同属小农的日韩来比。日本的稻米价格是我国的10倍至20倍,而韩国是我国的5倍至15倍。日本不但实行稻米的高价,而且还实行高的农民收入支持计划,使得工农收入差距并不大,韩国同样如此。而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非常危险,名义的相差3倍以上,其实上可能还远不只这个数据。
到河南调研,有官员抱怨,说国家每年给河南的粮食直补,基本上都给农资涨价给涨走了。粮食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主食,但在目前的所有农产品中却是最不赚钱的。它的价值在价格中没有反映出来,说明目前我国的粮食定价机制有问题。那粮食究竟该怎么定价?应该建立起联动机制,也就是建立粮价与农资的联动、粮价与打工的联动、粮价与经济作物的联动。要在与这些影响粮价的最密切因素中寻找粮价的合理数量,而不是每年仅提价5%的小幅上涨。
当然如果担心粮价上涨会影响通胀,可以通过联动比,建立起相应的农民收入支持机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也可以加大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这样就可以让粮价处于一个正常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贫困地区物流发展之道 洪涛
所谓贫困地区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未能参加一个国家经济的全面增长过程,有着庞大的闲置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而且人民生活文化水平都较低下的地区。一般指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区域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运输业不发达,优质的仓储设施不足,且资金投入不多,当地农产品、能源等对外运输困难、成本高,日用工业品运入也十分困难,因此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顽疾。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利用区域优势,整体规划发展物流业
首先,应明确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以优势资源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以系统为指导,寻求资源开发的最佳综合效益。
其次,应明确开发物流业的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开性和共同性原则;三是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四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再次,应整体规划布局物流业,针对农产品、能源资源状况,规划交通设施和运营管理、仓储设施和运营方式。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营造物流发展环境
贫困地区以交通为先导: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大通道建设,拓展“大通道”,使地理劣势变成优势;二是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交通网络建设,疏通“大动脉”,拉动产业开发;三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激活“细血管”,方便人们出行;四是加强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大循环”,发展现代物流业;五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适应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交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六是加快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较为完备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以大交通带动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七是注重物流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物流等,培育和开发农村物流市场;八是加大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投入,为交通先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国家投入要“大”,做到重点倾斜;财政支持要“实”,做到保障有力;筹资渠道要“多”,做到千方百计。
提升物流能力,解决发展滞后难题
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能力是指农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有机、温度连接能力,决定着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效益和消费者满意度,进而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物流协调能力、物流运营能力、政策环境支持能力。
【关键词】施用化肥;农业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防治措施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乎资源和能源安全、全方位影响“三农”问题和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特殊产业,其合理生产与科学消费,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化肥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所施用的化肥中,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象普遍。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作物产量,还影响农产品质量,直接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施肥方法不科学
多数农民不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长期沿用习惯施肥模式,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撒施,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土壤板结、耕地产出能力和抗灾能力明显下降,过量施用化肥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使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水体营养化,造成化肥对地表水的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及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1.4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化肥的效应随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化肥品种和施用技术等因素而异,由于对科技推广投入的不足,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力度不够,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导致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2.过量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量施用化肥能够削弱庄稼生产能力,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另外,过量使用化肥还会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第三方面的危害就是浪费大量紧缺的资源,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仅在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我国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3.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粮食的增产,主要是依靠肥料的大量投入。上个世纪80年代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然而到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化肥用量持续快速增长,而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化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只重视用大量化肥等投入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而忽视了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因此,如何根据长期肥料试验研究平台,阐明化学肥料对作物的产量贡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长期施用化肥的环境效应,同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走向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环境健康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3.1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平衡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产、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肥料污染、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防治其造成的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3.2加强政策引导
一方面加强对化肥产销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规范肥料市场秩序,为化肥经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按照政府为主导、科研为基础、推广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农民为对象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环节的有效配合与互动,推进我县农业施肥体系向着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土壤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和谐发展目标迈进。
3.3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其行政协调作用,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把农业专家、农技三站、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等各方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给予支持,建立一套长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体系,并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职能作用,激励化肥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普及土壤肥料知识。 大力宣传使用化肥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要使广大农户牢固树立起农业环保意识,切实遵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制止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势头。并且,加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合理分配化肥比例,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行之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性质的不同、农作物的不同及其不同生育时期营养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化肥品种,施用不同配方肥料,尽可能减少肥料流失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并积极研制、开发有机肥,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达到改良土壤目的。
4.结语
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要真正做到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证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该合理的使用化肥,生产和施用优质高效的化肥,并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健康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应该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丽,陈勇.氮肥使用中的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热带农业科学,2003,23(1):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