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范文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

第1篇: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渐渐地人们都“大方”起来,尤其是当今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更是大有“千斤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有的家长认为:现在不是生活贫困的时期了,过去自己生活的非常艰苦,现在就不能让孩子再“苦”。因此,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确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更应让孩子历行勤俭节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切不可舍“小”求“大”, 让其以俭为美,以俭为乐。

【关键词】勤俭节约、幼儿、良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人们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生受累”。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切包办代替,任何要求一概满足,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决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而孩子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却视为理所当然,不知回报。从而导致独生子女铺张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十三亿人民每人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一张纸……,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聚积起来,又能使多少个贫困孩子免于失学?又能使多少个家庭解决温饱呢?

在我园“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开展以来,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我班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呢?我想:只有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幼儿,成人的观点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下面我就如何培养我班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模仿是幼儿这一年龄段的显著特点.由于我们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就占了一天的三分之一,教师的言谈举止,日常生活中哪怕极小慎微的动作也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例如:离开活动室时及时关灯;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图书破了与幼儿一同想办法粘贴好;幼儿的作业本坏了为他们装订好等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起说教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其效果不容忽视。二、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幼儿天性好玩、好动,一味地说教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收效不大,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到了教育,取得了进步。

1、值日生劳动制度

首先:要教会幼儿整理图书、整理玩具;掌握擦桌子、扫地、拖地的技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幼儿之间共同合作抬床、负责照顾自然角中的各种植物、学会整理物品等值日生工作。

其次,我们在劳动角的墙上贴了一张值日生表,让幼儿知道自己这一周是值日生。为了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中班第二学期时,我们的值日生为一周轮换一次。在大班第一学期中值日生为三天轮换一次,到现在我们的值日生一天轮换一次。为了培养幼儿认真负责、做事有序的态度,我常常带领幼儿一起做值日, 并且积极发挥能力较强孩子的优势,让他们起榜样作用。孩子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劳动能力也不例外,我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能力弱的幼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孩子劳动态度很积极,因为他肩负着除了完成自己的劳动内容以外还得与能力弱的小朋友合作,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各项劳动,使他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能力弱的孩子通过短时间的反复训练,增强了劳动的能力,自信心大大提高,劳动的态度同样也很积极。由于值日生劳动内容比较固定,变化少,这些孩子几天下来反复做这几件事就感到厌倦了,不再认真对待。我们就以表扬鼓励的形式,教育这些孩子懂得值日生劳动是集体的需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和自豪感,要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值日生工作。同时也在值日生工作的内容安排上陆续增加,要求也可逐步提高,如请值日生当图书管理员、管理小朋友认真看书、午睡起床后检查其他孩子的衣服是否穿整齐、鞋有没有穿反、衣领是否翻好、被子是否叠的平整等。

在开展值日生劳动制度已经有一年多的实践了,在这段时间中,我将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和开展值日生劳动制度后,进行了比较,数据如下:(表一)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一):(中班第二学期期中)

内容 人数 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能独立穿衣 12 36.3%

能独立叠被 8 24.2%

学会擦桌 6 18.1%

学会整理图书 10 30.3%

学会整理玩具 10 30.3%

30.3%919184.8%84.8) 6 18.1%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二):(大班第一学期期末)

内 容 人数 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能独立穿衣 28 84..8%

能独立叠被 27 81.8%

学会擦桌 26 78.7%

学会整理图书 27 81.8%

学会整理玩具 26 78.7%

学会餐后整理(扫地、拖地) 22 66.6%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三):(大班第二学期期中)

内 容 人数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独立穿衣 33 100%

独立叠被 32 97%

学会擦桌 30 91%

学会整理图书 32 97%

学会整理玩具 32 97%

学会餐后整理 (扫地、拖地) 30 91%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孩子们在自己的学习和努立下,自我劳动的能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珍惜食物”世界和“勤俭节约”设计的一个大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对幼儿的细心观察,找出了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不知该怎样去珍惜粮食,挑食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浪费不以为然……”等等。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并且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方面入手 ,让孩子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与食物的密切关系,从而改掉不珍惜食物,挑食,浪费的坏习惯。针对孩子们吃饭时,米粒、不愿意吃的菜、肉等扔的到处都是的现象,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珍惜食物――清洁小饭桌”的记录表。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爱惜食物,进餐时小饭桌及周边很干净,就可以在自己的记录表上划√ ;如果孩子只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桌上或地上有少量的食物残渣,那么在纪录表中就用“”来表示;如果孩子不能按时吃完饭,小桌子上不干净,有很多食物残渣,那只能得到Х。活动开展以来,每星期我们都要评出“珍惜食物小明星”。当上‘小明星“的孩子,感到很自豪,以后他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越做越好。每当上“小明星”的孩子,老师也给与表扬、鼓励,及时指出他们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就这样在相互激励的氛围中,我班幼儿进餐后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改掉挑食的毛病,特意组织了“做菜汤”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把事先从家里带来的各种蔬菜认识以后,就开始分工合作:择菜的择菜、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不一会儿,做菜汤的原料就准备好了,我和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做的菜放入了锅中。在等待菜汤熟的这段时间里,给孩子们讲了各种蔬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物质后,还认识了“食物金字塔”,使孩子们知道了应该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等等。当孩子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汤时,个个都非常高兴,兴趣极高。边吃边说“真好吃……”。这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主动搜集、绘制了 “食物金字塔”图。让孩子们从根本的知识上理解了“为什么不能挑食和挑食的危害”。

为了能强化幼儿的行为,我们特意设计了家园合作的评估表――开饭了。在表中对幼儿饭前、饭后的一些行为给予具体的标准,让家长监督,以“”三种图形、三种颜色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纪录,并要求家长在十天以后对孩子的行为给与具体的评价,反馈给我们。我们又通过反馈信息,找出了孩子们的不足之处,继续设计表格丢幼儿进行巩固教育,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争取进步,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小公民”。家长们都纷纷反馈说:“通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在进餐礼仪、挑食、不升帆、不浪费、帮助做一些家务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主动性,解决了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

3、针对浪费的现象,开展的活动

曾有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孩子浪费文具用品的现象比较严重,每天都能从垃圾筐里捡到好几支长短不一的铅笔、大大小小的橡皮、还有从本子上撕下来的纸等等。针对这一浪费现象,我精心排演了情景剧《“大熊猫”吃文具》,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节约一点点的物品,不至于造成浪费。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我把前一段时间里从垃圾筐中捡到的铅笔、橡皮、纸张拿出来让孩子们看时,孩子们的表情很吃惊,没想到自己一点点的浪费收集起来竟是那么多!之后我与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得出:铅笔短了,可以请爸爸帮忙做一个多功能笔套,不能把没有用完的本子就扔了,可以把没用过的纸放在一起重新订新的本子用等等。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感到要使孩子们理解某些要求,并发自内心地接受,首先要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不要简单的下命令,硬规定“不准随便扔铅笔,浪费纸张……”要注意教育和引导,真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感受勤俭节约的意义。

下面的表格是我班33名幼儿在活动前与活动后两周的一个对比:(表二)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制作多功能笔套 无 21人

重新订制新本子 无 14人

坚持用比较小的橡皮 无 10人

虽然数据是两周以来总结得出来的,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在相互鼓励,人数也在慢慢增加。这有力证明了我们对孩子自实施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对孩子们进行的“节约用水”的活动中,为了巩固节水意识,我寻找有关水资源污染的碟片和严重缺水的图片,运用vcd教学,引导幼儿从缺水造成的种种危害中展开话题,让孩子们深刻地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紧接着围绕“如何节约用水”进行分组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循环用水的好方法,例如:滔米水可以冲洗厕所,洗衣机的水可以接来拖地板等等。后来,我将我班幼儿“把水开得很大,还堵住龙头口刺水玩的这件事编成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没关水龙头转身就走之后水龙头的反应。小朋友们被故事情节所感染,对水龙头产生同情心,从而强化了幼儿洗手后关水龙头、不再玩刺水的游戏。我想“节约用水”这种意识在我们成人的脑海里也有所欠缺,我便通过表格,根据表中的所述的现象,让幼儿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共同检讨有没有造成浪费?

(表三)

现象 有 无 偶尔有

幼儿园里,有的小朋友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有时

用手堵住水龙头口,往小朋友身上喷水玩。

有的小朋友喝水时,一次接很多水,喝不完就倒掉;

生活中,刷牙、洗脸时,让自来水尽情流;

水龙头坏了,不能及时维修,造成漏水;

用抽水马桶满满一桶水,冲掉小小的烟头或细碎废物

水龙头开着,去开门,接电话;

您说过:“一滴水不值得节约”。类似这样的话吗?。

选择过后,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反思自己的行为,查找资料“如果节约一滴水,积少成多,一吨水能做些什么事?共同制定“节约用水”计划表,并在家庭中赋予实施。在活动中,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学习了儿歌“节水谣”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节水意识。

三、密切的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榜样,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重大作用。但由于家长们的疼爱使孩子们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某些品行出现了畸形,包括勤俭节约的习惯。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现象,我首先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习惯的重要性。请家长们积极配合,以身作则。要求家长在家中按需添置幼儿的玩具、学习用品,而不是根据幼儿的一时冲动购买,这样使幼儿不易产生“见好就要”的毛病,培养幼儿一定的抗诱惑能力,形成理性消费、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家长安排幼儿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求家长监督幼儿在家中能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勤收拾,常整理。使幼儿感到在家里的要求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一致。对于发放的各种评估表,请家长帮助监督、指导幼儿的行为,真实地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家长们都很愿意配合,并且在各种表格的反馈中能指出孩子的不足与改进的方面,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心里有数,而不是“两张皮”。

总而言之,对孩子的勤俭教育要从小事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切不可舍“小”求“大”,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吃饭不剩、学习用品不丢、钱不乱花”的好习惯。只有从小事做起,就能逐步引导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使他们逐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真正的做一名勤俭节约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1、《幼儿教育》1999年第4期2、《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期3、《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刘华摘自《学前教育研

究》2005年第2期

第2篇: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范文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46-03

引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幼儿而言,在学前阶段具备一定的早期阅读能力,对他们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笔者理想中的幼儿园应该是个“书香袅袅、书声琅琅”的地方;幼儿教师应该担负起引导孩子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的责任,让幼儿在书香的熏陶下,犹如小绅士、小淑女一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目前,宁波市大部分幼儿园虽都创设条件让幼儿能置身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的解读代替幼儿的解读、强调灌输、轻幼儿认知的现象,引导幼儿阅读不经意间变成了把幼儿的脑袋作为容器往里面填塞“知识”。为了践行“让幼儿畅游于书海,人人变得知书达理”的理想,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对话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即面对一本书,围绕一系列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幼儿准确解读文本,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延伸。

一、什么是“对话式阅读”

“对话式阅读”,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G .J.Whitehurs(怀特赫斯特)于1988年在研究亲子阅读方法时首次提出的理论。它是指,以图画书阅读为背景,成人与幼儿间通过提问、信息反馈、增加信息重新描述等方式而开展的阅读活动。①“激发与提示”、“评估”、“拓展”、“重复”是“对话式阅读”的基本模式。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或亲子阅读的模式(成人的解读代替幼儿的解读、重认知、强调灌输)不同,“对话式阅读”能够使幼儿建立起更多关于人物、地点、背景、时间、结果等因素的图式,逐渐帮助幼儿从倾听者转变为故事叙述者,并在成人的鼓励和肯定中对故事的角色、事物、情节来进行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②

二、“对话式阅读”的实施模式

经过理论提炼和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笔者以组织幼儿阅读《大卫,不可以》③为例,从“激发与提示”、“评估”、“拓展”三个实施模式角度入手,详细介绍“对话式阅读”理论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考察“对话式阅读”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探究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体现出的比较优势。

1.“激发与提示”模式。所谓“激发与提示”,即幼儿在初步接触到图画书阶段,教师引导幼儿从阅读封面开始,针对封面、扉页或版权页上的画面展开对话。其目的是不仅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看书与表达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给幼儿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指导,那就是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不会浪费任何一幅画面的,每一部分都隐藏着作者创作的秘密动机。

《大卫,不可以》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全书只是由一幅幅大卫调皮捣蛋,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组成。它的封面:一个长像颇具喜感(身形如几何图形拼接,大嘴巴、稀稀落落的尖牙齿、三角的朝天鼻、小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的小男孩大卫,正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竖八的书垛上,另外一只脚悬空,伸手去搬放在高处的玻璃鱼缸。挪出桌面的鱼缸已经倾斜洒出水来,吓得得缸中的红鲤鱼惊慌失措。摆放鱼缸的高桌也将摇摇欲坠。大卫却无知者无畏,咧着大嘴扭头露出了英雄般的笑容。扉页一:大卫正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扉页二:出现了弱化了的大卫妈妈(半身)象形,从她叉腰、左脚向上翘的样子,可见非常生气。如何通过有效对话,引导幼儿通过封面和扉页领会作者的构思,对幼儿读懂整个绘本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以下对话加以引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大卫。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阶段,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封面上的图画信息,并围绕大卫的模样展开话题。

师:大卫长的什么模样?

幼儿1:圆圆的身体。

幼儿2:尖尖的牙齿。

幼儿3:鼻子是三角形的……

第二阶段,引导幼儿体会到人物与画面的喜感,吸引注意力,提升阅读兴趣。

师:大卫他在干什么?

幼儿:站在高高的书上在搬鱼缸。

……

师:大卫有危险吗?

幼儿1:他要掉下来了。

幼儿2:鱼缸要破掉了,要砸到他的脚。

幼儿3:架子也要倒了,会把他压死的。

……

师:大卫害怕吗?

幼儿:不怕。

师:为什么呀?

幼儿:他在笑呢。

师:(转入扉页一)大卫又在干什么呀?

幼儿:墙上乱涂乱画。

第三阶段,引导幼儿观察到大卫在干什么。涂鸦捣蛋、爬高够东西是幼儿普遍经历的,相通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幼儿与大卫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减少了幼儿与文本的距离感。

师:(扉页二)这个是谁呢?

幼儿:妈妈。

师: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呀?(教师可以模仿书中大卫妈妈双手叉腰、右脚翘起的动作)

师:妈妈做这些动作,你们认为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

幼儿:不高兴。(引导孩子理解妈妈生气了)

师:对了!妈妈生气了,生气地对大卫说“不可以”。(教师可边模仿动作,边模拟妈妈生气的表述语气语调)

第四阶段,通过上述对话,引导幼儿去理解细致的画面,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从而对本书的主角是谁(大卫和妈妈)、主题是什么有一定的概念。

2.“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即教师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要尽量给予肯定,以增强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肯定性语言,从幼儿的回答中挖掘其在表达和思维方面的亮点给予激励,尽量减少“对的”、“你真棒”、“很好”这类的空洞评价。

如,正文部分的第一个画面: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曲奇饼干瓶子。幼儿的反馈信息会涉及到,“大卫站在椅子上这个样子拿东西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小心瓶子会摔碎”,思考细致的幼儿还会提到“妈妈把甜甜的饼干放那么高,肯定是不想让他多吃”、“他的牙齿已经蛀掉了”。教师应该对幼儿给予“你看得真仔细,大卫这样做的确非常危险”、“你补充得更加清楚了,多吃甜食的确对牙齿不好”等。这样既回答了幼儿,又肯定了他们反馈信息中的亮点。

其次,教师不要预设正确观点或答案,允许幼儿提供“开放性”的反馈信息,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如,正文部分第二个画面:大卫满身满脸黑乎乎的站在客厅的地板上,身后留下了一长串黑乎乎的脚印。从脚边零星的几根茅草、几块泥巴(这两样东西在画面上的辨识度不是太高)和第三个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的画面分析,第二个画面讲的是,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在交流过程中,有幼儿说:“(画面的中间比较显眼的部分有一个电源插座)大卫在玩电源插座里的电,被电电到了,衣服头发烧煳了,浑身黑乎乎的,把家里弄脏了。”笔者并没有否定该幼儿的观点,从显眼的电源插座,大卫的整体造型,也的确是有几分导电后狼狈的样子。答案的对错与否与解读整个文本并不起任何影响作用。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才是难能可贵的。从而笔者给予了“你看得非常仔细,玩电也会把大卫烧得黑乎乎的。大卫,玩电也是不可以的哦”的评价。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反馈信息,顺势还进行了简单的幼儿用电安全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模式。所谓“拓展”模式,即教师要善于将单一的师幼互动扩展为幼幼互动、幼文互动,逐步引导幼儿以自己的价值判断解读文本。针对《大卫,不可以》故事贯穿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在解读完三到四个画面后,直接将“接下来大卫又怎么了呢”、“妈妈又会怎么说”等开放性问题抛给幼儿。接住了老师抛给他们问题的幼儿,已经基本能通过幼幼互动准确解读文本。如,正文部分的第六个画面: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弄食物。

幼儿1:大卫不好好吃饭,在玩。

幼儿2:他在玩桌上的鸡腿、土豆和豆子。

幼儿3:大卫把鸡腿、土豆和豆子,做成了一个小人的样子。

幼儿4:他这样是不对的。

幼儿5:老师告诉过我们的,吃饭的时候不能玩。

幼儿6:妈妈又要生气了。

幼儿7:妈妈会说:“大卫,不可以的。”

此外,引导幼儿与文本进行对话,也是拓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留白是图画书常用的表现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图画书之外更多的内容。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同时拓宽了幼儿读者与图画书积极对话的空间。”④《大卫,不可以》中,作者对妈妈形象的处理方式,笔者以为是一个较为经典的留白表现方式。全文中,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扉页,上文已述。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正文部分画面15):(犯错被罚、委屈流泪的)大卫被妈妈(妈妈只露出了脖子以下的大半个躯干,脸孔依旧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在妈妈温情的抱抱中收场,赋予了故事主题在“宽容与理解”、“适时地表达爱”等方面的升华。笔者在引导幼儿理解该层意义的教学方式上,将对话的机会直接交给幼儿与文本。要求幼儿仔细阅读画面13~15,寻找画面间隐含的美好意义。(画面13~15,讲述大卫在室内打棒球,打碎花瓶,被妈妈罚站,委屈地留下了泪水。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一句“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化解了大卫所有的委屈)

师:闭上小嘴巴,睁大小眼睛,仔仔细细地看,一会儿告诉老师,大卫和妈妈到底怎么了?

(经过一番阅读)

幼儿1:妈妈把大卫抱起来了。

幼儿2:大卫乖乖,妈妈爱你。

幼儿3:很爱很爱。

(有的幼儿直接跑上来给了老师一个爱的抱抱)

幼儿们七嘴八舌的回答,表述虽不是太精确,但都表达了对最后大卫扑到妈妈怀里的结局是能够接受的,可见他们在对画面的解读中是体会到了妈妈对大卫的母爱,达到了教学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几个教学模式在图画书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单独地呈线性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综合运用。此外,“重复”模式也是G.J.Whitehurs理论中的基本模式之一。它是指,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成人的表述,学会正确的表述方式。因该模式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不多,不再赘述。

三、“对话式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对话式阅读”笔者以为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需充分地理解文本。教师作为图画书教学的实施者,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只有教师自己对文本有正确的解读,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比如,《大卫,不可以》文本中妈妈形象的留白说明了什么、对幼儿意味着什么,封面、扉页等图画书构成要素对解读文本有何意义等一系列细节性问题,如果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就很难引导幼儿准确解读文本,更谈不上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延伸。

2.教师与幼儿对话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每本图画书都承载着一个主题,它的魅力就在于通过画面的色彩、布局、视角、线条等因素给予幼儿内心最本真的感受。教师需要在对话频率、适度通过对话传递教育意义等方面加以把握。如教师提问过多,幼儿疲于应付,将会影响他们对文本意义的深入而主动的思考,扼杀他们主动探索意识;如果教师一味地开展“你们从大卫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强烈模式化的对话,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中去,无异于“绑架”了幼儿的主体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思维,他们的阅读乐趣也将大大降低。

3.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效性或低效性对话。图画书特有的图画、细节以及画面留白等使其解读具有多维性、多角度性,也给师幼对话、幼文对话造成一定难度,容易产生与文本无关的无效性对话或关联度不大的低效性对话。如,正文补发图画三:大卫把浴缸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教师应避免幼儿将对话内容引向对浴缸中玩具的描述。应该设置“大卫在干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妈妈会怎么说”等梯度化、层次性的对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对话式阅读”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对幼儿解读文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仅抛砖引玉,有待广大教育工作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让更多的幼儿能畅游书海、知书达理,真正成为书的主人。

注释:

①王乃正.怀特赫斯特对话阅读方案研究及对我国幼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16).

②转引自宋晓敏.对话式阅读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叙事能力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1.

③《大卫,不可以》由作者、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改编的经典图画书。曾荣获1988年美国凯迪克大奖、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1998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修订)、2001年第七届日本绘本奖读者奖等。

④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35.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21世纪出版社,2008.

[2]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J].早期教育,2002,(05).

[3]王乃正.怀特赫斯特对话阅读方案研究及对我国幼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4]夏丽娟.浅谈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7).

[5]张文娟.对话式幼儿文学教学作品初探[J].教育导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