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浪费粮食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浪费粮食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浪费粮食的好处

第1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里,有许许多多的污染和浪费。我家里小区外面就是河沟,而河边向南望去,一望无际的秽物和白色垃圾,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我们人类的过错,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反省反省。

这本是汾河的一条支流,这里的水是流向汾河,由汾河再流向大海,想一想,最后会是什么后果。倒那些剩菜剩饭的人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他们所倒的饭菜,足够全国5%的人一个月的饭菜,国家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人而使得国家资源短缺。

那些河沟的水可能是流入黄河的,也可能流入长江。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说由于人们污染河流,有些地方的水里面游着的鱼、虾等全部死在水面上,这些将垃圾倒入河沟的人知不知道,他们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他们扔垃圾的人是痛快了,而那些小鱼小虾们会怎样啊,他们将面临的是死亡,而人类面临的则是垃圾的覆盖,这对人类也没有也没有好处。他们是在严厉的破坏着未来子孙后代所生存的环境啊。现在有一个以数字看变化的公益广告,它告诉人们全国人口所浪费的剩菜剩饭达70%,全国人口所浪费的粮食达50%,而一个泔水桶中,除了人们扔的垃圾外,其余50%全是人们所浪费的食物。这些倒掉饭菜的人,良心会受到谴责的。他们知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地是多么辛苦,起早贪黑,而这些人却不以为然;他们知不知道,他们是在浪费他们未来后代的食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短缺本身就受不起人们的浪费,而这些人却不知什么是可耻,他们是在“好逸恶劳”,只顾及自己吃喝玩乐,不顾别人的感受。

“摒除秽物洁净污流教河水永碧,逐去烟尘滤清空气让日月更明”。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浪费粮食与污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可耻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杜绝这种行为。

六年级:刘兆基

第2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196个国家和联盟达成了一项里程碑似的协议,这也是第一次几乎全球每个国家都承诺降低让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出现空气污染严重和气候异常带来的恶果。

这个协议是联合国官员历时9年竭力促成的,期间经历了无数政客间的扯皮、协商、交易,当然成果令人期待,然而就像某位环境专家所说,与其全部寄希望于庞大的国家政体逐层制定改善计划,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习惯和方式的改变,或许更能够为气候改善得到深刻的好处。比如少吃肉,多乘坐公共交通。

少吃肉

世界观察研究所曾做过一项调查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占全球总排放的51%,根据他们的研究,生产一公斤牛肉,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250公里的碳排放,足够一个100瓦的灯泡点亮 20天。每吃掉一个汉堡,也就等于吃掉了一个厨房大小的热带雨林。

其实,早在2010年英国的卫生大臣迪・伯纳姆在他的一个旨在警告全球变暖对上百万人的健康造成“现实的真实的威胁”的报告中,他就建议应该将生产肉类的动物农场削减三分之一,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至少在英国能够至少拯救1.8万心脏病患者。

该报告的支持者――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高级讲师艾伦・丹格尔进一步解释说:“我们不是让大家都变成素食主义者,而是让大家减少肉和肉制品的食用量,即使是我们建议的减少三分之一,平均每个成人每天还是能吃一顿以肉为主的饭。”即使不完全放弃吃肉,变化也是显著的。以一家生活在美国匹斯堡的三口之家为例,如果他们把红肉和奶制品提供的卡路里的30%替代为鱼、鸡或者鸡蛋,那么他们一天节省的碳排放相当于一架从匹斯堡到阿根廷的飞机排放量。

不要浪费 仔细规划

不要浪费食物也是公民改变自身习惯就能够很大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大选择。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美国人浪费食物同样惊人,可达每人每天1400卡路里。在垃圾填埋场里,浪费的食物所占比例相当高,它们分解后产生的甲烷会排放到大气中,甲烷据称是比二氧化碳的危害性还要严重至少20倍的温室气体。而更重要的是,食物浪费增加了需要生产的食品量,而它本来就已经是我们碳负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英国养分学家帕特里克.霍尔福德建议人们,在购买食物之前,应该规划好家庭的用餐量,如果平时你经常倒掉熟食,那么就意味着你需要重新计算需要的食材量了;不要冲动购物,而且最好在食物坏掉以前放到冰箱储存。

曾经有中国的环境保护人员强烈建议要严格禁止超市对食物买一赠一的促销,他们称这是为了引诱购买者大量地采购食品,这往往使得食物在被食用之前就变质了。而且政府卫生监管机构应该要求食物生产商应该将保质期明确标明到具体某一天,而非某一时期,让消费者更明白的购买。

不光是避免浪费粮食,实际上,在生产任何产品周期的另一端,减少浪费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每循环利用一样东西,就可以帮助减少生产一样新东西,同时还减少了垃圾填埋的量。曾有研究估计,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随手关闭电源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仍然在耗电,而且一般为开机功率的10%,据统计,随手关闭这些不用的电源能够使每户每月节省40度电。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要想尽量避免一些重大问题的出现,比如沿海城市洪水泛滥,或者雾霾污染严重,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一个安全总量,把这个全球碳排放量分配给世界人口,就得出了每人每年可以燃烧的平均量――年度“碳预算”。

以2014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8亿吨碳计算,美国2015年每人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人均碳预算”10倍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仅仅是开车上班一项,已经将他们的人均碳预算消耗完了。

如果人们能够减少开车次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地铁、飞机)那么节省的碳排放将十分惊人。而乘坐这些公共交通工具时也有措施来减少自己的碳消耗,比如做飞机时可以选择经济舱,因为一等舱占用空间多,这意味着运输同样多的人需要更多的航班,平均到每个座位,一等舱对环境的危害是经济舱的两倍半。

当然骑车出现也是很好的选择,韩国政府为了“减少废气,节约能源”投入巨资,修建单独的自行车道,拟定10个中小城市为自行车示范城市。甚至还对每月骑车上下班累计超过15天者,提供3万韩元的补贴。在韩国一些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商业场所,都开辟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经常能够看到韩国人骑着自行车坐地铁。出地铁后,再骑车回家。

而即使选择自己开车也可以选择油耗小排污量小的汽车型号。

其他一些措施

英国的斯特恩议员曾经建议民众在建造或者装修房屋的时候应该重视保暖、隔热,比如加装隔热层和使用效率更高的供暖、空调设施,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耗,从而减少供暖和空调的温室气体排放。他宣称,如果在英国全国范围的房屋充分隔热的话,每年将有5000个死于肺癌和其他疾病的人是可以拯救的。

第3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我们每个人缴了多少税?

中国人对缴税没有什么概念,上班族也就对个人所得税比较有认识,因为大多数人都缴过此种税,而其他哪种情况缴了什么税多少税,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其实我们的任何一样消费,不管是超级市场买东西,还是用电交电费,打电话交话费,里面统统都有税。

外国人把价和税分得很清楚。消费者花的钱里多少是价,多少是税,都一清二楚的告诉你。而在我国,有意无意的把价和税混在一起,大家都搞不清楚自己缴了多少税。假定因为用电,交了100元电费,这100元扣除17%的增值税,其余83元成为电力公司的收入,用于支付各种成本,如开工资,买原料等。其中开工资这部分又变成了别人的收入,又拿去交电费,到超市买东西等等。他所交的电费又有17%成为政府的税收。如此循环,我们个人到底缴了多少税是很难说得清的。除非能够把个人的消费都加以追踪,但这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从总体来看,税收是和全国人民所生产的价值总量相关的,也就是和国内的生产总值相关。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中有20%的价值被政府征税走了,剩下的才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征收的税率不是20%,而是25%。假如价值量是100,征税20%即20,剩下的80是大家的收入,20是80的25%,就是说征税是收入的25%。如果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是40000元,上缴税收25%,也就是10000元,这里面也包含了个人所得税。总结一下,我们所缴的税就是我们所有收入的25%。

对于政府而言,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就是增加税收。政府帮助大家赚钱是有利于百姓,又有利于政府的大好事。

粮食危机和住房价格

目前,我国的住房价格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家很容易就会找出好多原因,比如政府调控不力,开发商捂盘涨价,囤地涨价等等,但很少有人把粮食危机和住房价格联系起来的。茅老把这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干的两件事联系起来道出了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住房价格上涨部分是担心粮食有危机,需要保护耕地造成的。目前,我国根本不存在任何性质的粮食危机,也没有必要限制农用地改变成为非农用地。如果放宽对土地的控制,增加住房用地的供应,房价能够大大下降。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供应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保护耕地也就没有必要了。我国的非农用地非常紧张,而农用地却是浪费严重。从价格来看农用地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用地,低价导致了浪费,所以农用地的使用远不及其他用地精打细算。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片面的。土地到底要做什么用,要看这块地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不能永远做耕地用。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做到物尽其用。冻结资源流动必须慎而又慎。我国土地稀缺,而且土地无法进口,但是粮食可以进口,进口粮食就等于进口了土地。我国近年来大多数年头是出口粮食,等于出口土地。这是我国房价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保护耕地一说,城市的发展就不受限制,开发商用地就可以大大增加,批地的黑幕也能够减少,房价一定能够较大地降低。所以说,纠正没有根据的粮食危机论和缓和房价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保基金的实质问题

2006年,上海的社保基金出了问题,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这也引起了茅老的关注。大家在年轻的时候存钱,这钱就成为社保基金,到老了拿出来养老,社保基金要是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几亿人口的未来养老,所以,一旦出了问题,非同小可。但茅老并不觉得社保基金问题是最让人担心的,而最让人担心的是社会公平问题。

第4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中国植物油协会副会长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让农民先富起来。而现在的现状是农民非但没有富起来,城乡的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目前城市房价飞涨,而与此同时,农民的房屋产权又不能进入市场交易,这些非市场手段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允许城市人到农村买房的现状直接造成农村资源的浪费,使得农民的房屋没有升值潜力。现在城市是一个圈子,农村又是另一个圈子,农村的资源如果只能在农民自己的群体里循环是永远没有升值潜力的。现在城市民已经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而这些改革的成果却没有能够让农村居民得以享受。这就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不公平。现在,应该让城市的购买力释放出来,允许城市居民去农村投资房产,城市这么多人口如果到农村去,不但丰富了城市人自己的生活,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让市场成为调配资源的决定性手段,如果市场的资源调配还像过去一样将城市与农村割裂开来是违背这一文件精神的。

解决农村等三农问题必须要首先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目前留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是“3861部队”(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如果这些群体的医疗保障、养老问题不能得以解决,留守大军如果还需要土地来生存,收入上不去,他们不可能放弃土地,土地的规模化、土地的流转也都解决不了。只有农民的温饱、生计问题解决了,土地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存来源与途径,土地规模化、土地流转自然水到渠成。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能简单靠增加粮食价格,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国际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一定要靠直补(直接补贴农民),不要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

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一定还要有国际视野,站在国际的角度看问题,把世界资源、市场看作中国自己的资源、市场。中国的耕地有限,仅有18亿亩耕地,如果不进口油脂全靠自给自足,仅仅油脂一块就要占用7亿亩土地,中国农业现状又是高耗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计后果的掠夺式、毁灭式耕作经营方式。

因此,中国的土地也需要休养生息,中国只要保住口粮,工业用粮等其他可以大量靠进口,目前南美洲巴西有8亿多公顷(120亿亩)土地可供开发,由于铁路不行,全部靠汽运,巴西的核心问题是一半成本用在运输上。美国人现在很担心,巴西人欢迎中国去搞仓储、搞运输,这些障碍一旦解决,美国大豆哪里还是巴西的对手。此外,阿根廷、俄罗斯东部地区有的是土地,根本不用担心国际资源。

中国国内的粮食生产则一定要搞优质优价。中国目前缺少蛋糕粉、面包粉、饺子粉、面条粉、饼干粉等专用面粉,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问题就出在国内没有公司化的方式从麦种到餐桌的生产推广。优质优价必须要靠企业推广、品牌推广。

目前,中国单一、浪费的粮食油料储备方式亟待改变,这一种单一低效的方式完全不适合市场需要,成本最高,浪费最多。很多大型的国有、外资、民营企业集团在全国主要的产区、销区,都有很好的仓储、物流和加工设施,应该把这些设施纳入国家储备体系,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但是这需要创新思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式是,国家采购的粮油原料,通过竞标的方式,可以免费储存到社会企业。企业有权使用这些原料,但是又要严格约定,一旦国家需要,企业必须在一定周期内提交足额的粮油产品,可以是原料,也可以是成品。这样的好处是,政府省去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储备保管、成品粮加工费用,而且储备粮油流动起来之后,不但质量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可以把原粮加工成成品,减少了调拨、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了调控效率,还可以有效抑制腐败现象。

第5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土地利用 “三化”协调

一、 前言

《意见》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影响农业发展、不威胁粮食安全、不损害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但是,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一方面,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以占全国6.49%的耕地,生产占全国9.47%的粮食,并且每年还为国家输送近300亿斤的粮食;另一方面,河南省还是人口大省,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容纳着占全国7.47%的人口;土地资源紧缺一直是困扰着河南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因此,中原经济区要想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找到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的办法。从目前的状况看,河南省的耕地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如图1),但是作为农业大省,保护耕地的政策仍然不能放松。如何在不过分减少耕地的前提下,保证城市化、工业化的土地供给,将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二、目前土地利用存在的两大矛盾

(一) 建设用地指标少,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图1 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

图2 2011年全国产粮前4位

河南自古就有“天下粮仓”的美誉,不仅能满足自身的粮食需求,每年还能向省外输送300多亿斤粮食,解决近亿人的粮食供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图2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全国排名情况)。国务院下发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的首要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正因为河南省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央对于河南耕地的保护尤为重视,对河南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亦十分严格。据统计,河南省平均每年仅能获得二十万亩左右的建设用地指标,但河南省每年推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实际建设用地量约为八十万亩。从某种程度上说,严格的建设用地审批限制了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目前,河南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6%,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 土地利用效率低,农村居民点占地相对过多

虽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但是河南省许多县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却很低,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在城镇,部分市县城市化发展采取“摊大饼”的做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大、广、宽,修建许多大广场、大别墅群、大风光带,大搞所谓的开发区、科技园等“形象工程”,这不仅而忽略了城市服务功能方面的建设,还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是非常的低。从图1可以了解到,河南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全省比例高达11.08%,远高于北方各省,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点的占地面积较多所造成的。

三、解决土地供给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 突破用地政策限制,省域内统筹使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国务院下发的《意见》指出,作为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实验区,凡涉及到“三化”协调发展领域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可以先行先试。在这个大的前提下,中原经济区完全可以向国家申请统筹使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来缓解建设用地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一旦这个办法通过国家审批,河南省建设用地指标就能在省域范围内实现流通,建设用地的分配会变的合理有序,从而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优化配置。统筹使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建设用地需求强烈的市县可以通过分配和交易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建议用地需求较弱的市县可以通过转让建设用地指标,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大幅提高农村土地生产效率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目前农村土地生产率低的一剂良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成本高、收益低已成为通病,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也要求实行土地流转。通过把单个农户的土地集中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平原面积相对较多,土地流转的自然条件优越。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对河南农业发展的促进效果会更加明显,这也将有利于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河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三) 巧用集体建设用地,适当推动农村宅基地的置换

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一直是土地利用中被忽视的一块。其实,随着“三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宅基地的置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严格说来,宅基地的置换可以归结到土地流转当中一并分析。但是,宅基地置换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巨大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用地缺口,建设用地需求异常强烈;另一方面,河南省农村居民多,农村范围广,宅基地置换所能获得的建设用地量将会非常的大,宅基地流转所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必然是十分可观的。

四、结语

总之,能否解决好土地供给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我们必须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探究出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解决中原经济区土地供给的问题,一定要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一定要维护好农村的繁荣稳定,一定要保证好农业的不断发展,这是中原经济区一切建设的首要前提。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11(6).

[2]张全红.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2012(6).

[3]杨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1).

第6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东部盟市 化肥施用 环境影响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化肥施用对农民高产量、稳产量有着积极作用,是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粮食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化肥的不合理以及过度施用,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各种的疾病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化肥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在农业生产与环境发展当中必须改善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也在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情况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但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解决这样的损害。因此,必须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有效地降低并且解决化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所带来的环境、大气、人体等问题,最终实现环境优化以及提高种植效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民必须在固定的耕地面积上合理施肥,同时要提高粮食产量,还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及质量。如何用好化肥,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一来能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二来也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研究主要是以农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目标,在粮食产量中化肥起着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呼伦贝尔盟、通辽市的化肥施用情况,对化肥施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减轻因不合理施肥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降低化肥成本,促进农民的增收。

二、东部盟市化肥施用现状分析

(一)陈巴尔虎旗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

本文以东部盟的若干盟市一切入点,运用1995-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分析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比关系。化肥施用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以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数据来分析。

图1 反映的是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较强的增长趋势,同时化肥施用量也具有增长的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9年的24658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39613公顷。化肥施用量由1995年的2601吨增加到2010年的6266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旗的化肥施用量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2.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粮食,化肥又是粮食的粮食,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16805吨,2010年化肥累计施用(折纯)为73310吨,看看粮食与化肥的产量比例,这表明两大问题:化肥为粮食的增产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人们每年不得不被动地间接吃掉大量的化肥,这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从粮食产量的角度来看,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图2给出陈巴尔虎旗1995-2010年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化肥施用量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相应的粮食产量也保持了较强的增长趋势。1995-2003年陈巴尔虎旗的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化肥施用量比较稳定。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化肥施用量也由2004年的4850吨增加到2010年6266吨,年均增长率为29.2%。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7086吨增加到2009年的165178吨。随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投入逐年增加,每年每亩农作物的化肥折纯用量将继续上升,但增长趋于稳定。这说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化肥施用量越多,粮食产量也越高。

(二)阿鲁科尔沁旗

1.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生产经营特点

⑴ 农民人均收入动态分析

阿鲁科尔沁旗也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型的经济发展地区。而如今收入来源为多样化的阿鲁科尔沁旗的大多部分苏木、嘎查的农村以种植业为主。所谓的农民人均收入是指在农村常住的农民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当中,扣除在生产、经营中所使用的全部支出费用之后剩余的一部分收入。阿鲁科尔沁旗的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如图:

从图3可见,阿鲁科尔沁旗的农民人均收入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9年间农民平均收入不稳定,在此有种种原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灌溉问题、化肥施用问题等等。

第二阶段:2000-2010年间农民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得趋势。平均收入从1995年的975元猛增到2010年的4251元。

⑵ 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①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

化肥不仅保证粮食产量的增加,也能保证农民农产品品质的营养水平大幅度提高。下面用阿鲁科尔沁旗1995-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分析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增长。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比关系。

图4 反映的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99年开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较强的增长趋势,但2006年明显下降,2007年又迅速增加直到2010年。2007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97165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10737公顷。化肥折纯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0年之间逐渐减少,1995年的2361吨减少到2000年的1020吨;第二阶段,2000年开始迅速增加。化肥施用量由2000年的1020吨增加到2010年的19989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旗的化肥施用量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化肥施用量也具有增长的趋势。

② 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关系

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着不可代替的保障作用。本文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来分析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95-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数据来测算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增长。在粮食产量的进程中,很多因素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直接影响粮食的播种面积、单位产量的是化肥施用、农业技巧农业机械化等。其中,化肥的功劳作用非常明显。粮食总产量由1995-2010年的49372吨增加到286600吨,增长480%,同期化肥施用量从2361吨增加到19989吨,增长747%。

图5给出阿鲁科尔沁旗1995-2010年粮食产量与化肥

施用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0年化肥施用量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相应的粮食产量也保持了增长趋势。最明显的是,在2000年由于化肥施用折纯量突然地减少,导致了粮食产量的递减。虽然粮食产量的波动较大,但是最终粮食产量也达到了高点,2010年增加到286600吨。这说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化肥施用量越多,粮食产量也越高,所以化肥的作用很明显影响着粮食产量增长。

结合陈巴尔虎旗和阿鲁科尔沁旗的化肥施用量情况,可以看出,化肥在农户的粮食产量增加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有所上升,粮食产量也逐渐上升,两者之间形成了正比关系。

三、化肥施用对环境影响分析

(一)化肥施用和环境污染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化肥施用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而不断增加了粮食高产量,逐渐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对土壤来说,施用化肥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性状,而且还能对植物创造生长的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高产,这是化肥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化肥也有它的不足,化肥施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40%。任何事物必须要适度。化肥施用量过高,不仅对种植没有好处,而且对环境的影像也很大,从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化肥、重用轻养,会导致耕地质量、农作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必须让农民了解现有的施肥结果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较高的现状;改变传统的观念,提高生态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化肥对人体的影响

现代社会,一边是高速运转的农药市场,几乎不用农药,化肥就无法运转。农药的毒素在人体内流入后,各种各样的怪病就会普遍爆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几乎成为常见病;而另一边是化肥、农药会给人类带来困境是必然的。

(三)施用与土壤生态环境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有较大的影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壤的胶体分散,土壤结构被破坏,最终导致土壤板结。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产力也慢慢降低。由各种不同盐类组成的尿素、二铵、复合肥等肥料,进入土壤之后,就会使土壤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增加,从而产生土壤形状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的根从土壤溶液中不能吸收水源的,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中,直接导致农作物的 “烧苗”, 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四)化肥施用与大气环境

化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氮肥上。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不断增加。在种植农作物上施用氮肥之后,一部分的氮肥直接从土壤表面上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另一部分氮肥以无机或有机氮肥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的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使空气质量恶化。

四、结论

本文主要是以1995-2010年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陈巴尔虎旗以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分析了化肥施用现状以及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耕地面积持续加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也迅速上升。同时,化肥使用量慢慢增加。直到现在,化肥在农户的粮食产量增加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巨大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有所上升,从而粮食产量也逐渐上升。化肥对农作物、粮食产量的作用特别明显,两者之间成了正比关系

总得来说,虽然化肥对粮食生产、粮食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环境、人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流失到环境中数量也就越来越多,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体来说,跟环境的遭遇其实一样的。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价值观做起,正确全面地认识化肥。

参考文献:

[1]鲍先碗.化肥、环境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7(1).

[2]林葆,林继雄,李家康.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3]王圣瑞.陕西省和北京市主要施肥状况的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第7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三结合

一、环境教育与生活习惯紧密结合

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将环境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让环境教育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实际进行有关教育。如“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小手帕”等等。我们针对有的孩子不能吃完自己饭菜的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爱粮食”教育活动,在室内用图片展示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情境,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的浅显道理。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围绕生活实际问题积极思考。如,在认识“小手帕”的活动中,我们着重让幼儿了解使用手帕对环境保护的好处,引导他们思考“纸巾和手帕哪一个对清洁卫生更有好处?为什么?”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认识到“纸巾会制造许多的垃圾,而小手帕用后可以清洗,可以重复使用”的道理。水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但也离不开的,水资源有限,因此“节约用水”更显重要。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懂得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节约用水,怎么做呢?洗手时不玩水、关紧水龙头,不让水白白流走,并学着一水多用,洗脸的水可以洗脚、洗袜子……这些“小事”背后潜藏着环保的价值,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环境教育要与家长的互动合作结合

我们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根据互动的原理,让幼儿在直观有趣、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主动活泼地接受教育。如,活动“废品变为宝”中,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活动“我和小树交朋友”中,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心卡,请家长记录幼儿说的关于爱护小树的话语,并填写在爱心卡上,然后同幼儿一起把爱心卡挂在树上以警示他人;活动“美丽的家”中,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设计美好的家园,然后画下来等等,这些渗透着环保教育内容的活动丝毫找不到说教的痕迹,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愉悦了身心,又积累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大大提高了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三、环境教育要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第8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XX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食安委、省粮食局的具体指导下,我局大力开展粮油食品安全日常和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全市粮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好转,有效地保证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安全。现将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市粮食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理念,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显超为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目标计划。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印发了全市粮食行业《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实施意见》,与各县(市、区)粮食局签订了粮油食品安全责任书,将粮油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年绩效目标考核。三是强化值班制度。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履职到位。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市粮食局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督职责。一是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粮油专项整治活动。全市粮食系统重点加大了对粮油加工、销售企业等进行动态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调入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了对调入辖区内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调运、销售和竞价拍卖入市或本地的粮油核实质量检验报告,对调出、调入方均出具质量检验报告。今年2月,利用10天时间,组织协调并配合完成好了省粮食局派出的重金属检测扦样组对我市辖区XX年所有最低收购价稻谷逐仓近400个样品的扦样工作。三是强化粮油收购质量安全整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对收购、入库的粮食质量进行了认真检验。进一步强化了粮食收购许可准入制度,加大了对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查处粮食行政违法案件10件,共处罚金xxxx余元。四是强化大宗商品监管。我局XX年对各县市区下达了136个粮食样品抽样检测任务,同时安排好检测资金15万元,为开展好大宗商品全产业链监管检测工作提供支持。五是开展产新质量安全监测。根据省粮食局5月初工作部署,我市XX年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质量会检工作,按照收获季节和各地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开展。安全监测和质量会检采样点覆盖了4个县(市、区)所有粮食主产乡镇,采样品种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我市主产品种。其中的32个样品送往四川省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安全监测,其余样品作为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委托各县(市)粮油质检站检测。此次安全监测,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粮”的高度,加强领导,精心安排,要对本行政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负责,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追溯,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六是建立巡查制度,确保托市稻谷储存安全。为确保全市XX年入库的11.4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储存安全,今年2月,xx市粮食局、农发行xx市分行、中储粮xx直属库三家联合,对辖区最低收购价稻谷库存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制度。突击巡查内容包括入库稻谷质量是否逐仓检验合格,省级复查检验是否达标;是否存在“仓房带病”储粮、违规存粮、超装储粮;储粮安全责任是否落实,粮情检查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责任保管员和驻库监管员是否落实到位。储粮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及消防、防汛设施、物资、器材是否到位等,确保储存的稻谷不出现霉烂、变质、受潮、发烧等质量问题。从近期几次巡查情况看,未发现质量安全问题。

三、落实措施,强力推进

“放心粮油”工程既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的“放心工程”。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将“全面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写入了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了市政府政务目标考核。为进一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市粮食局落实四项措施强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粮油”。一是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市粮食局将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作为今年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分解下达任务目标至各县(市、区),落实工作措施,倒排建设工期,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全年建成标准化配送中心4个,标准化示范店20个。二是加大争取支持力度。认真编制“放心粮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本地财政资金或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支持“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三是严格规范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四川省粮食局关于启用放心粮油工程标识及相关标志的通知》、《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评审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积极打造“放心粮油”标准化配送中心和示范店,力争实现“放心粮油”全覆盖。四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按照统一经营方式、统一配送、统一店名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报表台账的“六统一”管理要求,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认真执行粮油产品质量管理、卫生管理、服务承诺、购销台帐、统计报送、不合格粮油退换货等制度,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粮油识别能力,普及粮油安全科学知识,市粮食局加大了粮油安全宣传力度。按照国家、省粮食局安排,市、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一是集中开展街头宣传活动。5月21日,市粮食局和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组织雁江区粮食局、力源粮油、东旭粮油、家乐福超市等20多家知名企业和单位,在xx市人员活动最密集的好莱坞会演中心广场,集中开展了以“科学食粮,健康圆梦——粮食科普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粮食科技宣传活动。市政府副市长何正月同志莅临现场指导,xx日报、xx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6月10日,按照市食安委安排,我局同雁江区粮食局组队,,在雁江区和平路,参加了 “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为主题街头宣传活动。两次大型活动共制作展板8块,悬挂标语3副,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发放活动纪念品300份,回答群众咨询700余人次。二是开展宣传活动 “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 。 5月29日,由市粮食局食品安全活动周领导小组成员、直属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宣传组一行15人,在市粮食局纪检组长王申伟的带领下,赴乐至县土桥九义校和安岳县驯龙镇棚安村开展了宣传活动。在乐至土桥九义校,发放了“爱粮节粮”、“科学食粮”活动相关资料,向该校捐赠了价值xx余元的图书和体育用品,向学生发放爱粮节粮营养健康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xx余份。在安岳县棚安村,接受村民咨询250人次,免费发放农户科学种粮、储粮及食品安全资料共计500余份。三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妇联等单位共同组织,在人员集中区域、重点粮食企业、餐饮场所及学校,通过现场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粮食行业“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及“爱粮节粮反对浪费”的社会道德理念。邀请仓储企业、粮油质检站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知识试验演示,围绕粮食文化、粮食流通环节损失情况、科学储粮技术、规范化管理和绿色储粮等方面开展了宣传和咨询服务,展示了农户科学储粮成果,介绍“放心粮油”知识,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为群众解答了大量关于在种粮和储粮方面的疑问,并发放了有关储粮技术、粮油食品安全、怎样使用绿色环保储粮药剂等多方面的知识宣传单xx余份,接待咨询群众xx余人次。本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让群众更直接的感受到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群众更方便、更详细的了解到节粮减损、科学食粮和粮油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了公众爱粮节粮意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节粮爱粮反对浪费”的社会道德理念,形成“节粮爱粮,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是我市粮油质量检测机构还未建立,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局正在积极于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编办等部门汇报协调,力争今年完成市粮油质检站的组建工作。

二是因待遇等问题,县级粮油质量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不能保证应急需要。各县正在想办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同时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建全管理机制。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粮食行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粮油的进货、出厂登记和索证、索票等制度,逐步实现产品及产品质量责任的可追溯;进一步完善粮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制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使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监控和处理。

(二)强化执法整治。我局将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粮油质量“黑名单”;规范整治潜在的企业质量安全隐患;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提高粮油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加强宣传普及。我局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粮油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法制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食源性疾病的意识,获得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提高防范能力。

第9篇:浪费粮食的好处范文

“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调动农民利益,并在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益。”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1997年-2003年,7年中,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为4%,从全球指标来看,4%增长很不错,但从中国具体国情来看,情况不是很好。首先,4%增长没有实现十五纲要规定每年增速达到5%的目标;过去6-7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8%,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从1998年到现在,6年来农民总收入增长了532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总收入增加3312元,平均每年增加552元,可见,农民六年增加的总额比城镇居民一年增加的还要少。

农民增收的困难在于,农业没有让农民增收、反而减收。目前,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大概有45%来自农业,比8年前下降了18个百分点,而且连续7年来,绝对额也在下降,农民收入来自农业比重最高在1997年,是1270元,但1998年至2003,再没有一年达到这个水平。

在农民收入增长中,农业收入比重很大,而制约农业增收主要因素中,很关键的就是农产品价格,比如:粮食价格持续8个月低迷,其他农产品也有类似问题。曾经有一个分析,1996-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增收达到2020元了,但人均用于粮油肉蔬的支出减少了132.1元,如此情况下,农民从农业增收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然而,在过去,乡镇企业总量在增长,但是就业吸纳能力在降低,1996年吸纳就业为1.508亿人,到2002年为止就业水平一直没有达到1996年的指标,直到2003年,比1996年增加了63万人,于是就看到了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因为2003年农村1.1396亿人外出就业。

现实的情况是,城镇也有就业矛盾,一个原因是由于高新技术浪潮,二三产业中,明显出现了资本和技术大规模替代劳动的现象。

从农民收入角度看,制约农民收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扩大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合理价格;如何转移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使农民从城镇中获得收益。目前来看,解决的难度很大,不可能指望短期内农民收入增长会突飞猛进,农民增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粮食问题

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经过了5年粮食丰收的可喜局面,1990年代末出现了粮食总量明显增加,但由于有了巨大的库存,使得过去持续4年的粮食减产并没有影响市场供给和价格。

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粮食问题,但是我觉得自去年年底粮食价格上涨,中国长期存在的粮食问题又引起注意,去年粮食总产量约为8613亿斤,去年预测总需求为8760斤,产需缺口比较大,经济学界认为,粮食短缺会导致价格上涨,农民就会多种粮食,矛盾自然解决,但这不是现实,现实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

这个结论建立在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基础之上,过去曾经有三年超过1万亿斤的生产能力,现在没有这么多了,一些基本资料显示,中国实际上有的耕地面积188.51亿亩,和1996年相比减少了1亿亩,但实际状况减少更多,仅退耕还林一项就退了1.08亿亩。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4.9亿亩,比1998年的7.06亿亩少了2.08亿亩,粮食总产量2003年为8613亿斤,而最高峰的1998年产量是10264亿斤,近年持续下降,到2003才略有回升;而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最高为600斤,去年是578斤,每亩减少了22斤;人均拥有量1996年最高824斤,去年667斤;库存2003年国家没有公布,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没有超过1万亿斤,这些年来库存只出不进。

不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过些年问题会严重。问题在于沿海8个省更愿意花钱购买粮食,而13个主要产粮区,粮食多了,占了资金、积压,并且由于种粮附加值低,所以不愿意多产;而产销平衡区,基本保持自给。没有一个地方愿意多产粮食,有人会提到进口,但如果依赖进口,中国人口多,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则国际粮食价格上升,很多国家买不起粮食,政权稳定就会成为问题。

总之,粮食问题现在的最大症结就在于种粮不赚钱。

土地问题

这里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是农地制度,即农村自身土地问题。这是与农村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宪法规定,土地制度与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营机制联系在一起,但是实践中很少有干部记住这一点,因而土地承包纠纷层出不穷。去年《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调整土地。

既然土地问题老搞不好,有人主张干脆私有化,但这并不能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另外有人主张,干脆国有制。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通过一些管理和监督,把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执行好。

二是土地的农转非问题。在中国,土地要农转非,就是要改变用途。过去中国城市化进展比较慢,因而问题不突出,而且过去计划时代,要农转非,就要给农民商品粮和工作,农民的权益还有一定的保障;但现在情况变化了,农转非,商品粮没有了,工作也难解决或者不解决,但农民的权益还需要维护。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但实际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困难较大,因为这涉及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务院暂时停止半年农转非,各地大多反对,意见很大。

但资料显示,现在各地土地储备中心仍有2000多万亩,地产商手里40%土地没有用。问题实际在于每批一批土地,政府官员就得到好处,半年停止,就没有好处。

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地方政府讨论征地的时候,需要考虑法律规定,政府官员是在讨论别人的财产。中国土地被占了这么多,投资强度不断下降,比如:1990年代末,本世纪初,浙江每亩投资强度80万元,现在降到40万元。

每年征了这么多土地,很多农民离开了土地,失去了工作,照此发展下去,隐患很大。

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

这是一个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下一代农民摆脱贫困的问题。相比其他问题,城乡社会发展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根据统计资料公布,2002年教育开支全社会开支为5480亿元,其中76.9%用于城市,但1.6亿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主要在农村。

2000年,每年各级财政经费,一个城市的小学生96元,而农村为28元;一个城市初中生享受146元,农村孩子才4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1,从义务教育享受的财政经费差距非常巨大。自去年开始,虽然各级财政新增加的教育文化,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但是实际执行比较差,能够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大都是城市。

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可以告诉农民,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的,但看病没办法,没有办法跟农民说不看病是犯法的。2002年,各级财政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接近60亿元,占全国各级财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的15.5%,农村人口占了大量,但享受的卫生事业经费很少。而城里大量医疗资源则被浪费。

农民的权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