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食品浪费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浪费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浪费的现状

第1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检验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43-02

举国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一事件刚刚平息,双汇瘦肉精事件随之爆发,接着是地沟油等,不胜枚举。诸如三鹿、双汇等全国知名企业尚发生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而联想到中小企业的食品安全尤其令人担忧。如此以来,不能不引起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消费者对此也表现出强烈的担忧。食品检验是根据我国食品标准及法律,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环节,食品检验包括检验标准的制定及检查的实施,我国目前的食品检验还十分薄弱[1],为了提高食品质量,笔者现就我国食品检验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食品检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我国食品生产的健康发展。

1 我国食品检验资源现状分析

1.1 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我国幅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各地对食品的监管机制及检验体系相对来讲也不平衡,在东南发达地区,食品监管机制及检验体系相对完善,但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缺乏完善监管机制,甚至部分地区连基本的食品检测机构都没有。政府没有严格的制约措施,因此,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仅依靠各地区进行监管,至使大量的中小企业食品检验无人问津。就现有的监管形式看,目前的食品检验主要是对产品出厂前的检查,而缺乏源头的控制,因此才会有参杂三聚氰氨的毒奶粉与瘦肉精火腿肠进入市场。

1.2 没有完善的快速检测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检验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某些领域的检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药残留检验在灵敏度与特异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瘦肉精、激素等的检验还不能达到快速、精确的程度,检验仪器与检验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1.3 重复检测成本较高。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检验系统,各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常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一种食品检验往往具有多家部门的认定及评价,造成了有限的检验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检验成本[2]。

2 完善我国食品检验的建议

2.1 发挥监督职能的作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居民健康及稳定的重要因素,要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督管理部门,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严厉的制裁措施。对食品全面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全面监督。第三,在食品检验有序的前提下鼓励竞争,全面开放食品检验市场,提倡公平竞争,同时发挥卫生、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第四,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

2.2 完善食品检验机构。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市场准入、劝退制度,食品检验机构必须发挥食品检验职能,各食品检验机构必须依法授权,同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检验标准及相关法律实施食品检验,而且为了避免重复检测,对各个部门负责的具体环节进行明确分工,做到食品检验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倡公平竞争,对于不合格的食品检验机构坚决劝退。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不仅只针对出厂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更应加强对各生产厂家原材料的检验,以确定合格的供货商。以保障合格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4]。

2.3 实现检验信息资源共享。针对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检验系统,各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造成了检验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食品检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由专业部门负责数据的录科及系统维护,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使食品检验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保证。同时实现信息公开,保护公民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的透明度。

2.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我国,从事任务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要保证食品安全,要做到有法可依,制订相关的食品检验法规,健全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保证食品检验的顺利实施,才能真正保证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基础,我国的食品检验还比较薄弱,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对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红,等.我国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收支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5):388-392

[2] 乌健敏.试论县(市)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J].中国药事,2003,17(7):430-431

第2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必要性

有效降低大型分析仪器使用成本高的需要

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使用成本高,直是困扰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除了大型分析仪器本身价值和折旧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仪器设备检验时使用的物品(次性试剂盒、纯度高的化学试剂以及仪器前处理所需的辅助设备等等)耗材消耗多,费用大,如能对这些耗材进行精益的管理,就能有效降低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使用的成本,降低实验室的综合检测成本。

满足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需要

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严格的质控程序和技术手段来保证,对耗材的追溯和监控就是其中的一项。一方面耗材本身的问题,如标准物质的差异、试剂纯度等级的差异及玻璃器皿的质量都会对检验结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检验标准和方法对耗材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因素都要求要对实验室所用的耗材进行精益管理。

规范管理杜绝流失和浪费的需要

将精益的管理融入日常的检测工作中是食品检测结果信服性的重要体现,而耗材的管理是食品检测实验室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过程。通过细化管理,减少人为的失误和浪费,对检测结果信服性的保证起到重要的作用。

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供应配送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的供应配送方式各有不同,管理水平不一,各有特色,现就宁夏和全国相比做一说明。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已通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仪器设备购置、调剂、保养、维修到试剂等耗材配送再到专业人才开展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共享模式,做到了人、机、物、料等实验室资源全方面的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如江苏、安徽等省由科技厅、教育厅、高校、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组织了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非赢利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向各检测实验室及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由于信息流通快,运输方便等便利条件,实验室自行采购和供应商相结合;西北地区特别是宁夏等地实验室耗材主要通过商进行采购配送,模式单一,货物运输周期长,价格高,成本大,实验室对耗材的管理主动性受到限制,尤其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紧急任务项目的检测上往往因试剂、标准物质的急需而增加购买的成本,增加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凸显了在目前条件下,加强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能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减少环节、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验室内部可做如下改革:

1.将精益理念和目标贯穿于耗材管理之中

精益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及时为顾客提供完美的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的目标是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产品就是检验数据,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将耗材的消耗降到最低,是精益目标的要求,对实验室降低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费用及检验费用都切实可行。

2.从耗材的采购进行精益管理

基于食品检测实验室对耗材的及时性的特殊要求,为保证检测任务的按期按质完成,实验室应从耗材的采购进行精益管理。对实验室耗材的采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一 是对供应商的储备、资质评价、产品追溯,产品性价比、运输状况、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实行价值管理,优先选择质优价低性能好的产品,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产品;二是从提交申购计划、计划审核、申购汇总、建立购货档案等采购程序上进行完善管理,避免人为延误、错买和积压等浪费现象发生,做到尽善尽美;从厂家信用评价、产品使用反馈信息、价格比较、供货周期、使用成本等方面定期做出分析报告进行产品比较管理,做到精益求精。

3.对耗材的使用进行精益管理

主要是对实验室耗材的领用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领用方面,首先要制定制度,并有对应的程序保障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其次是要有专人管理,要有责任心,按照库存、入库、领用、对账、报废等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耗材的使用方面针对耗材使用者进行精益思想的教育和培训,使精益理念融入检测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使检测人员养成自觉性和自主管理的好习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要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持续改进意识和方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具体措施

1.通过制度来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制定《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监督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实验室在创造价值的前提下,将不断地消除浪费这样种管理理念贯彻于实验室耗材的日常管理中,使实验室耗材从采购到使用整个过程中的管理更加有保证性和权威性,从而增大制度在实验室执行过程中的意义。

2.分别建立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程序和监督程序

为保证实验室采购、领用、使用耗材制度的正确执行,分别建立《实验室耗材采购程序》、《实验室耗材领用程序》、《实验室耗材使用程序》和《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监督程序》,按照程序开展工作。

3.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平台

在检测人员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设备和试剂物品积压,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专业人员的专业直接交流:减轻库房管理员和检测人员之问的重复劳动和工作量;节省电话费;加快信息跟踪和库存更新速度。

4.定期进行实验室耗材反馈分析报告会

第3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1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餐饮后勤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观念保持、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服务意识、饭餐质量不合理、餐饮服务机制不完善等。许多高校后勤餐饮制作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手工制作水平,不使用便捷设备,技术含量低下,大多都是依赖厨师过去的经验,直接导致高校后勤餐饮服务运营流程不合理、工作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规范性、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高校后勤餐饮的公益性和投资成本的逐利性二者存在矛盾,加上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使得许多高校投资方为了扩大收益,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不合理的食品滥竽充数,这给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忽视食品的卫生营养、食物类型单一、卫生清洁差、设备老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国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差,不利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的发展。

12高校后勤餐饮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效率低下

由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盈利小,许多学校都对高校食堂进行了外包,导致高校后勤餐饮聘用的餐饮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卫生常识,有些餐饮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很少有机会进行精益化管理培训,甚至存在态度恶劣等现象,引起广大师生的不满。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我国后勤餐饮服务的竞争力,给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带来了不良影响。

2精益化管理应用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精益化管理”又被称为“精细化管理”或者“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最初来源于日本汽车生产的管理模式,后来在人们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新演变成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所谓精益化管理模式是指一种科学的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精”顾名思义就是精益求精,只投入生产所必要的生产要素,没有多余的浪费,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合格产品;“益”是指利益,即所有的社会企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收益。有相关资料对“精益化管理”做了详细明确的阐述:“精益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本质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突破口是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品牌竞争力。”可见,将精益化管理模式与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食堂运行经营成本降到最低、消除无效的浪费和劳动,还可以建立健全高校餐饮管理体制,提高高校餐饮的食品安全质量,增强高校后勤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餐饮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高校餐饮事业的发展。

3运用精益化管理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制度,增强食品安全性

针对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状,各大高校应该转变过去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精益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逐步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餐饮行业可以借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心厨房”的经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需求,开办多种多样的小吃窗口,如:西部、南方风味、西餐、小炒、西点、快餐、大众菜肴等,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进行食品制作,确保食品在质量上和口味上都能使师生满意。其次,学校还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结合精益化管理手段,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管理政策,对高校食堂饭菜进行严格的监察,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师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最后,国家还要建立相关这能部门对高校食堂进行有效的安全卫生监督,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的去高校食堂进行抽样检测、明察暗访,做到有效的监管,从根本上消除高校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隐患,维护广大师生的自身利益。

32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素质,培养新型服务人才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是整个学校餐饮服务工作的保障,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餐饮事业发展的快慢。可见,高校餐饮服务人员在高校餐饮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该更新转变服务人员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提高餐饮服务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其工作技能的训练,让餐饮工作人员正确理解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加强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餐饮服务人员。其次,各大高校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弹性安排,在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进行人员流动,从而减少师生在高峰期就餐排队等待的时间,确保广大师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服务,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最后,学校同时还可以及时对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数量进行必要的增减、调整,避免人员闲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广大师生的满意程度,将精细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餐饮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4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低碳餐饮企业

一、前言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了80年代环境保护才被普遍认知。1992年,《21世纪议程》的通过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绿色环保时代。2009年底,全世界所有国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曾在此前向世人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到40%-45%。此后“低碳”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成了新世纪国民的共同追求。饭店、餐饮行业也不例外。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博览会暨中国饭店业大会”,以饭店业低碳节能产品展、国际绿色饭店新概念展、中国绿色饭店与绿色基地对接会等为主要内容,标志着我国绿色饭店、绿色餐饮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绿色餐饮的含义

“绿色餐饮”可以理解为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从而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餐饮”不仅仅要求食物本身的天然与营养,还要求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必须保证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其一,采购环节的绿色化,即必须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与环保。企业采购的货物必须来自于合法和安全的货源,尤其不以采购野生动物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货物的数量与储备水平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相适应。其二,生产环节的绿色化。由于餐饮业的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着大量的能量,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所以生产环节的绿色化于绿色餐饮构建而言极具意义。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方法要确保营养与卫生,生产过程要注意运用绿色技术组织生产。其三,服务环节的绿色化。当客人点餐时,服务员要本着“经济实惠、合理配置、减少浪费”原则推荐食品并尽量介绍绿色健康的食品及饮品。服务员与食品直接接触时必须带上一次性手套保证食品的卫生及安全,餐厅装饰应采用环保无污染材料,为顾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三、我国绿色餐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绿色餐饮消费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绿色理念的席卷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回归自然,绿色餐饮消费渐成时尚。2010年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1.38%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大有裨益;52.8%的人表示乐意购买绿色产品;37.9%的人已经或经常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理念正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二)食品原料绿色化难以保障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利润的强烈刺激,蔬菜、水果、水产等原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食品安全事故也连续发生,这不仅影响了绿色餐饮的发展,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此外,原料源头仍有不合法、欠环保的因素存在。

(三)生产能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餐饮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庞大的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已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烟尘、废热、污水等污染物。据了解,餐饮业的能源消耗在成本开支中仅次于人力成本居于第二位,水、电、煤、气等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可以说,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要阻碍。

(四)食品烹调生产过程存在隐患

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与烹调制作的科学与否密切相关。在烹调加工时,方法不当极易混进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原料造成污染。原料加工的温度过低、时间过长,油温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对烹调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产生影响。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还和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密切相关。若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就可能发生为了追求菜肴食品质量的外在表现而在烹饪过程中随意加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的现象,造成顾客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腹泻、食物中毒等。可见,食品的生产安全仍存在较多隐患。

(五)服务意识欠缺,就餐环境不理想

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是餐饮消费的基础。现在很多饭店的就餐环境惨不忍睹,空气不流通,地面脏乱;餐具卫生消毒不彻底;餐厅人声吵杂等都影响了客人的消费欲望。此外,当下很多餐饮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绿色服务意识还是较欠缺的。相当一部分服务员在给客人提供食品服务时,缺乏卫生健康意识,时常为了方便而放弃使用一次性手套,结果小则招致客人投诉,重则影响客人身体健康。

四、发展绿色餐饮的思路与策略

(一)狠抓食品安全,确保安全餐饮

1.健全食品卫生监管制度。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检测体制,为绿色餐饮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源头保证。其次,企业要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制度。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整理和保存,以确保企业在生产、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营养、健康的安全餐饮。

2.采购绿色原料,严把质量关。品原料是餐饮经营的源头,绿色餐饮首先要追求的是原料的自然和安全。一是原料本身的营养价值,二是原料的种植与饲养健康、安全。企业自身应当把安全、卫生当作经营之本,为人们提供健康营养的优质餐饮。

3.改进烹饪技巧,注重生产安全。首先,在烹制过程中可运用更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烹制出健康、营养的食品;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可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安全,如企业质检部门定期对厨房、仓库等部门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全部位检查督导等。

(二)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优质餐饮

1.培养“绿色”员工。绿色餐饮的构建需要企业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应当不遗余力的培养绿色员工,企业可通过设立“绿色”环保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全员绿色环境保护培训,甚至可建立相关激励制度,使员工能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和贯彻企业的绿色餐饮理念。

2.吸引“绿色”消费者。企业应当加强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可通过向客人发送环保资料卡片,介绍其环保计划,引导客人参与、接受企业的绿色消费活动,让客人在消费过程中明白传统消费模式不利环保的弊端,以绿色就餐的方式亲身体验绿色消费的精神享受。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各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得到较好的宣传和支持,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保活动,把绿色信息广泛、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公众。

3.创建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保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旨在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共同的理念,给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指导方针。比如,开展“创绿”活动的宣传和培训,以此培养的员工的绿色意识,从设计到提品的全过程中都贯彻绿色环保思想,热心公益事业与社会公众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转贴于

(三)坚持节能降耗,实现低碳餐饮

1.成本减量化。减少在餐饮生产和消费流程中投入的物质量,从生产的源头节约能源和耗材的使用,从而在结果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企业可以积极使用节能灯具,积极执行公共建筑冬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使用要求,以利于节约电能和减少污染;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分解用水指标,实施考核制度,委托社会企业集中洗涤棉织品,以利于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

2.资源再利用。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对资源回收利用。例如,通常可以对空调机组运行时热交换器产生的含热量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在经过水质优化处理后可用于锅炉回水,从而节约到水资源的耗用;办公用纸是纸张耗用的主要途径,可以变单面使用为双面使用来减少纸张耗用;旧的口布可制成实用抹布、托盘垫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3.减少废弃物。企业可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物资采购、实用、回收处理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在产品制作中设置大小不同级别的菜品,提醒客人以自己所需量点菜,以减少食品浪费;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耗用品,设置专门的服务岗位专门负责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的回收工作,可与当地各类耗用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回收合作,使回收的资源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四)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

1.政府部门积极实施餐饮品牌战略。政府部门应继续以开放、引导、促进、和规范为着力点,营造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实施餐饮业品牌战略,引导餐饮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行业普及。例如,政府可立足于餐饮“老字号”培育一批餐饮品牌企业;适当简化手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兴建绿色餐饮基地;实施信誉贷款,帮助、扶持品牌餐饮企业的发展等。

2.行业协会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行业组织在制定、实施绿色餐饮标准的基础上,要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把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和“绿色餐饮”相结合,以品牌的力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品位。可以选择一批规模大、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作为试点,推广节能设施设备,提高质量、能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餐饮行业向绿色餐饮发展。

3.餐饮经营者积极发展绿色餐饮品牌。餐饮经营者应当积极运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理念,依靠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节能设备设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开发营养、健康的菜品,培养绿色员工,改善就餐环境,积极实施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消费群中赢得上好的口碑,树立起“绿色餐饮”品牌企业的形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朱玉宽,张鹏.绿色餐饮,不只是“绿色食品”[J].绿色视野,2009(1).

[2].中国绿色餐饮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9(9).

第5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今年“两会”上,与包装相关的话题再次引发两会代表的极大关注,本刊记者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整理。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购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而快递包装成为包装行业及快递业的“热点”+“痛点”。除此之外,代表们还就食品包装材料、包装物的资源回收替代以及我国制造业现状等问题,为包装行业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从代表们的建言献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发展绿色包装的有益信号,值得包装行业企业深刻挖掘和思考。

四大热点关注包装行业

建言一:

快递包装 包装废弃物体积占比达50%

人大代表徐秋芳指出,目前快递业日均产生的废弃包装达千万件,每年使用的包装胶带纸连接起来能够绕地球200多圈。按照国家邮政局给出的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约92亿件核算,意味着包装费用超过10亿元。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的50%,每年废弃物价值达4000亿元,网购包装废弃物也在其中占据大量比重。

献策:

人大代表徐秋芳:网购包装需尽快规范化

中国是世界上过度包装情况较严重的国家,网购包装造成的浪费令人担忧。建议尽快研究出台网购行业货物包装的技术规范。在制定技术规范时要体现“分类包装、分类计费”原则,根据商品属性分成3个―4个易碎等级,标以不同颜色,且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分拣和装卸时区别对待。同时,不仅要考虑避免过度包装,而且还要提高包装箱或袋的重复利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设计和生产可多次使用的规范包装箱或包装袋。

政协委员骆月珍:从源头制止有害快递包装

首先,政府部门要完善国家邮政局制定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尽快出台网购行业货物包装条例,拟定过度包装、绿色包装标准,设立过度包装公众举报热线,超过一定数量征收包装税,以经济杠杆来调控快递过度包装。其次,包装袋要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同时提高过度包装的成本,向快递经营者和商家收取垃圾处理费。最后,在快递公司提供的包装袋上印上二维码,有关部门抽检其是否环保,若不合格,可通过二维码追踪快递公司令其整改,否则给予处罚。

政协委员徐小岩:加强对网购包装的回收利用

目前网购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废弃包装用品,政府应出台措施促进网购包装的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垃圾。网购的快速发展导致每天产生大量的废弃包装盒、包装袋,如果回收利用跟不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网购包装的回收利用。

建言二:

食品包材 我国食品包材90%为传统材料,国外90%为新材料

政协委员郭瑞林指出,当前我国的食品包装标准相对滞后,90%的食品包装仍使用传统复合材料,而发达国家90%的食品包装采用高阻隔、低透氧率、安全清洁的包装新材料。这也是我国食品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瓶颈。

献策:

政协委员郭瑞林: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的药品生产标准十分严格,而食品生产管理相对来说有些粗放,食品和药品的审核应该按照严格标准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应从源头上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食品包装的标准修订,是从包装角度保障食品的安全。

政协委员何伟:食品包装需要革命

“没有安全的食品包装,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在我国食品行业应大力发展并大量采用多层共挤阻隔膜包装,其优势在于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食物的浪费;降低食品中防腐剂的添加,使食品中的有害残留大幅度减少;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的三种形式(真空包装、气调包装、隔氧包装)的应用;符合美国及欧盟标准,可回收利用,有利于食品的出口。当前我国鲜奶、火腿肠、方便面等食品采用多层共挤高强阻隔膜包装,相比原来市场上所用的单层膜、铝塑膜等,大大延长了保质期,增加了对食品的保鲜和保质功能。

建言三:

资源回收替代 废弃物报废量将达2.64亿吨

人大代表蒋省三指出,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废钢铁、主要再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轮胎、废玻璃等五大品种的年报废量将达2.64亿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年报废量1亿台,报废汽车年报废量1400万辆。此外,还有大量的硬纸板包装材料、各种软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旧木质材料等。这意味着,四五年后,我国将进入一个废旧物资报废高峰期。

献策:

第6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当前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取得成绩是突出的,但是在整体发展阶段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会出现很多问题,直接对食品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以下将对当前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产品外形和质量差。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的质量差距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方面,造型落后,外观也存在粗糙的现象,考虑到基础条件的影响,无故障运行的时间比较短。外形和质量差会增加维修周期,缺少有效的执行标准,必然会影响包装和食品的整体应用。

开发能力差。近些年来科研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应用到具体开发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当前科研单位规定,按照规定技术投入至少应占销售收入的3%,但是几乎没有企业能达到这个数字。当前我国食品和机械发展仍然是存在仿制和测试阶段,开发手段比较落后,存在开发周期长的现象,和传统行业的发展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在企业管理方面,通常都是重加工生产,轻研究开发,进而强化管理。因此在后续管理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提升创新意识,满足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的整体要求。

技术水平低。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发展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技术更新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比较少,则必然会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增加管理难度。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品在整个应用阶段会增加应用难度,因此必须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分析,满足特殊设备的整体要求,实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评估。

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发展对策的分析

考虑到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形式的具体要求和变化,在应用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利用,按照发展要求实行,适应发展趋势。以下将对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提升技术含量。针对机电一体化发展形式的要求,在后续应用阶段,要满足智能化操作系统的具体要求,使其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满足技术体系的具体要求。企业对外经营环境逐渐改善,因此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出口也随之增加,如果设备技术水平低,稳定性差,则无法促进其有序发展。因此要引进部分技术密集的高档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实现技术的有效利用。当前应用广泛的包括:机、电、气、光、磁于一体的机械电子设备,在设计时,应着力于提高包装机

械的自动化程度,将包装机械的研发与计算机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

开拓产品出口。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技术适中,在后续发展阶段,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发展形式引起重视,部分设备可以向发达国家出口。在保证我国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也需要适当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实现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出口市场的开拓。

落实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现有基础上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品创新流程如下: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需要对工艺、装备和高新技术形式等进行分析,适当增加项目支持,满足项目发展的后续要求。此外如果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努力扩大企业的规模使企业规模化、集团化。

第7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食品 检验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食品检验进行检测,进行食品卫生判断和质量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产品贸易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负担着支撑责任的重要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提高食品生产水平起很好的效率作用。但现行国家食品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中还有一些地方是不完善的, 给开展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统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不仅在产品贸易、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中有着重要的意x,同时也是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食品检验现状

随着我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 不断增多食品检测的项目, 也不断地修订和增加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也奠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基础。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进行标准实施, 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防止通过加工和污染途径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进行保障,是食品安全的核心,较以往标准更具创新性、综合性、完善性。现行食品检验项目的规范化。《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涉及的分析内容广、项目多,包含食物成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天然毒素、金属污染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各种分析方法。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基本上都囊括了, 测定方法体系也健全了,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加满足,同时也对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得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经过多年,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商业、粮食、农业、商务、轻工、卫生、科技、质监、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复杂的成分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并不完善。首先是落后的标准体系;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食品检验检测。如,检测方法不完善,较少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不成熟的检测技术,对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的缺乏,过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等。

(2)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进度缓慢。尽管《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并且对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规定了不得制定,但接近一年的该法颁布、已半年多的实施,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标准进程却比较缓慢,导致了因现行标准与《食品安全法》不统一而严重的产生执法冲突现象,如一些监管机构对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一些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进行查处,而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却无所适从。

(3)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了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但众多的标准起草部门, 加之不严的审查把关,导致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统一,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层次不清, 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4)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还没有完善的测定保健食品、兽药、农药、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功效成分等方法, 特别是掺假、掺伪鉴别方法的测定方法。

(5)现行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低。①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偏低。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国家标准覆盖率的44.2%,我国在食品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较低。②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对国际标准与我国食品标准相比,不管是整体格局还是具体的技术要求都存在着一定差别。制约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因素。

四、完善的对策

(1)要注重增加检测投入。检测投入适当增加。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就是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设施建设,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要特别的加大注重投入,将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改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2)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将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应形成工作协调有序、职责分工明确的检测体制和机制,有效避免检测资源浪费、重复检测等现象。同时要对各职能部门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进行加强完善。将检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用。

(3)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应当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进行加强;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生产加工、原料采购、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尽量减少。

(4)高度重视检验检测工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可以迅速发展,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检测人员需要对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掌握,新的挑战才能应对。只有对检测工作真正重视,投入力度加大,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检测效率才能提高,将检验检测工作的局面创新,保障顺利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5)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监管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行业分段,并采取监管属地的原则,将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实施监管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并将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将作岗位资质进行认定制,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实施全面过程。

第8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酒店管理;绿色技术;途径

一、酒店管理融入绿色经济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绿色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酒店业一直是高能耗行业的突出代表。新世纪以来,我国酒店经济高速发展,现有建筑面积5亿多平方米。但直至目前,其“主要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典型的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1]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型酒店都成为当地环保部门重点监控对象。虽然环保部门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工作中,重点针对能源管理状况、锅炉排放现状、厨房排水隔油池使用状况等进行检查,可这种评估方法只对酒店的环保工作起到了改善作用,并不能改变酒店业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一)运转过程存在大量能源浪费现象

如设施设备能耗与酒店的实际经营不匹配,使设备长期在负荷不足的情况下运转;锅炉的热气在没有利用的情况下直接外排;冷凝水得不到回收,阀门质量不好,管道散热严重,导致热能无端浪费;员工缺乏节能意识,对不用的设备没有及时停止运转,如未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关空调等习惯。

(二)日常经营管理存在“非绿色”观念

如不少酒店的客用拖鞋、肥皂、洗浴液、塑料袋等耗材,都是一次性使用物品,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酒店绿色环保;一些酒店的服务方式设计缺乏节约意识,客观上鼓励客人浪费使用耗材物品,比如菜肴推销的多多益善、剩余菜肴的弃置浪费等。

总之,能源大量消耗与浪费的现状,说明酒店贯彻绿色经济理念的紧迫性;而酒店在能源使用和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节能降耗空间,为其实施绿色经济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创建绿色生态酒店已成为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二、酒店管理融入绿色经济理念的重要性

绿色经济系统理论的创建者与实践者、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好的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利于环境的技术被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益于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酒店管理引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可以促进酒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对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建生态酒店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微观途径。

(二)可以实现酒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经济思想所倡导的管理方式与酒店的节能降耗管理有着根本的相容性、契合性,从而有效节约能源,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2.绿色生产、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有利于酒店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使酒店和顾客之间形成绿色互动;在强化顾客绿色认识的同时帮助顾客加深对酒店的绿色印象,创造良好的企业声誉。

3.环境问题与酒店经营成本直接相连,绿色经济管理可降低减少酒店的费用。由于绿色酒店倡导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绿色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酒店管理应用绿色经济的途径

(一)深化绿色管理理念,开展酒店“绿色营销”,提升酒店品牌势能

1.“唯有在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员工的心目中确立了绿色管理的思想和观念,才有可能使他们主动地采取各种绿色管理的行为。”[2]酒店要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将绿色经济作为管理理念。

2.酒店的营销观念支配着营销活动,酒店应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是酒店在力行绿色经济理念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发展特性,发现、甄别或创造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理念,并将其融入到酒店的营销活动流程中,营造独特的绿色文化氛围,以绿色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用绿色文化来增添酒店产品的消费价值链、创造产品的亲和力、增强酒店的整体竞争优势。因此,酒店管理者应率先转变观念,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并培养员工的绿色意识,创建绿色酒店文化。

(二)完善绿色生产形式,节能减耗与清洁生产齐头并进

1.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维护管理等环节,做到资源和能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为经济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将节能消耗、清洁生产与废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应用于产品服务系统中间生产过程与最终服务过程,实现酒店内部资源循环。应认真分析酒店能耗、排水、酒店餐饮垃圾现状及含能损失、酒店建筑主风口排风对新风吸入口空气品质的影响;控制酒店能源消耗,节省日常开支;酒店食品安全清洁生产要贯彻到食品进货检查、贮藏、加工与制作、餐后清洗等环节。

(三)以“绿色技术”强化生态经济化价值观,力行“绿色服务”

1.绿色技术是技术的使用达到降低污染、循环使用、节能降耗且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绿色科技的采用是构建酒店绿色文化的物质保证。具体而言,应该首先对酒店设施进行绿化,如节能环保材料、使用节能设备和节能电器,对有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其次酒店从设计开始到提品的全过程所涉及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客房家具选择天然的藤木制品或玻璃器皿,床上用品是纯天然棉麻织物,使用绿色文具、绿色冰箱、节能空调。

2.绿色服务指的是“在服务过程中除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外还应注重节俭,减少浪费;注重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3]这就需要酒店将绿色理念根植于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倡导顾客在消费时注意节俭和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在绿色经济视野里,酒店可持续节约自然资源、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是酒店业的未来最佳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兴.绿色酒店经济发展与运行管理模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9篇: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

无独有偶,由京城一家药店举办的过期药物置换活动中,短短一天,就有超过6000人次前来置换,回收的过期药品重量达到3000多公斤。药店特别辟出了一半店堂来存放回收的过期药品,很多人用布袋、网兜装着大量的过期药品排队来置换。

过期药物的危害巨大。严格意义上说,按我国药典规定,过期失效药物就是医疗垃圾。总有人认为,药品过期了没关系,照服不误,其实不然。服用过期失效药品,极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随意丢弃过期失效药物,不但对环境照成污染,同样会危害人体健康。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的废弃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也容易使一些病菌产生抗药性。

更有甚者,一些黑心的“药贩子”通过加工翻新,换新标签等手段,把医疗垃圾倾销到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非法诊所,对这些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构成严重威胁。据国家药监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市场三分之二的过期药,就是来源于居民家中的小药箱。

尽管过期失效药物的规范管理如此重要.而在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规中,这一块还是“空白地带”。只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活动中,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的,必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并没有涉及和规范居民个人如何处理过期药物的相关规定。

通过敦促立法机关尽快修订药品管理法规,使家庭过期药回收规范化:通过政府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积极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来规范处理家庭过期药物等办法是规范管理过期药物的有效之举,但如只满足于此,不从源头上治理过期药物,那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不从源头上治理,越来越多的“医疗垃圾”仍将会源源不断产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

如今药物的包装越来越大,整盒、整瓶出售是“行规”,以前药店和医院拆零出售,按颗按粒买药配药早成了历史。而有的药确实只需服用一次或几次,大包装下这些剩药就只能成为“医疗垃圾”了。

也有部分市民没有考虑到药物的特殊性,只图价格便宜就盲目购买和囤积,结果就造成很多药物根本用不上,用不完,最后过期和失效。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当前居民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知识现状不容乐观。

药物概不退换也是药物浪费的原因之一,药物是特殊商品,在不能鉴定剩余药物的质量的情况下,实行退换也是对下一位患者的不负责。可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在能完全控制和掌握的质量前提下,实行有条件的调剂是减少药物浪费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