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动物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召开了宣传动员、专题辅导报告会和党员干部座谈会,支部和各党小组(部门)也都按序列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县局成立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在人员、时间、内容、效果上做到“四落实”。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灵活组织实施。针对各序列日常工作在时间、内容、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大不同,要求各序列以部门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在学习讲话中要求做到“三为主”,即学习以集中为主;讨论以交流为主;撰写体会以阐述个人意见想法为主。
三是完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质量效果。为确保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顺利完成规定动作和既定内容,我局在活动开始之前制定下发了完整的《实施方案》,对第一阶段的活动任务进行了日程分解,确定了参学率100%、集中学习签到率100%、学习笔记到位率100%、心得体会完成率100%的“四个100%”目标,并将第一阶段需要完成和报送的活动资料制成目录印发下去,为各部门开展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及时补差补缺。由于活动涉及面广,加上当前中心工作任务较重,各部门第一阶段主题教育活动在进度和质量上有所不同。为确保整体推进、同步提高,县局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部门活动情况一天一反馈、两天一督促、三天一通报,全程跟踪,专人指导,及时指出部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是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备查工作。我局主题教育活动借鉴先教活动做法,分别建立了县局基础资料、部门基础资料、个人心得体会、签到记录实行集中管理,在整体规划县局活动的同时,也为迎接县委督导组检查做好积极准备。
二、取得成效
一是广大参学人员认真系统地学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读本》和中央、省、市、县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的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学习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开展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撰写了心得体会,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认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发展意识普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体现了“三个适应”的基本要求,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适应、自身素质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知识和本领与履行职责相适应。
二是各部门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在统筹安排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方面又有了较大进步。当前,市场管理和卷烟销售特别是低档烟销售任务很重,新的线路模式刚刚起步,人事制度改革和“四定”工作紧跟而至,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结合行业实际,不急不燥,有机衔接,保证了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各项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对同志们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临泉县局各项工作的有力推动。各部门的同志们在这次活动中没的出现掉队现象,这一点特别值得欣慰。
三、几点体会
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我们认为,临泉县烟草专卖局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在思想定位上是正确的,在态度认识上是端正的,在工作方法上是有效的,所有这些,是第一阶段活动取得预期目标的根本因素。但是我们也看到,个别部门和个别同志对待这次活动并不是十分积极,参与的力度还不是十分到位,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就能说明这点。
一是在活动中存在着“懒、散、软”现象。有的同志特别是部门负责同志,对这次活动不热心、不积极,方案下发后放到一边,不去认真看,也不向具办人员说明,更没有带领大家进行学习传达,以致于具办人员不知道该怎么去办、不知道该准备哪些资料、不知道该按什么时间步骤进行,对办公室通知的事情,一推再推,大打折扣。办公室放在FTP上的参考资料,居然有的部门一个星期都不去打开看一下,到最后还向办公室要资料参考。
二是个别部门在组织方面做得不很完善,具办人员职责不明、思路不清。各项资料要一样给一样,要到最后还是缺东少西,没能很好的统筹安排,而且往往有很多理由和借口,在整体进度上和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
三是按照计划,我们第一阶段的活动应该在4月13日结束,但是直到目前,个别部门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还没有完全送齐,影响了县局活动顺利转入第二阶段。
上达这些问题,是在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不单是针对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的历史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个别同志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当前卷烟销售、市场压力、“四定”工作、新线路运行等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任务压力非常艰巨的特殊进期,仍然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应该的。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些问题带入到中心工作中,这样的话,就不单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下一步阶段活动安排
按照计划,我们为了和县里的进度保持一致,近期就要转入第二阶段活动。在这之前,县局对第一阶段活动安排了一次检查,希望各部门抓紧时间把应该准备的资料交到活动办公室,不要在县里检查时出现纰露。对第二阶段的工作,我主要强调三点:
一是明确第二阶段活动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的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对照检查,一个是征求意见,一个是内部评议。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制定一张表,各部门对照表格要求。办公室要认真谋划,布置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二阶段的活动。
关键词: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272-02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实验动物学》是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的基本课程。据相关调查显示,生物学和医学中60—70%的课题要选用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相关研究;而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实验和外科学实验等超过70%科研研究领域需要实验动物参与实验[1-2];此外,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教学培训、医学研究、药品、生物制品、食品等功能及安全性评价领域[3-4]。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如此重要,因此,如何做好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近年来实验动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对动物实验课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经过两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思路,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全面调高了研究生教学质量。在此,我们结合近2年对硕士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改革情况,对我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关教学总结,希望进一步促进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整合优化
摒弃“灌输式”教育模式,将20学时的理论教学降至16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研究生网络教学平台、理论课程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课件以“学习笔记”形式进行网络教学。我们将教材中所列10个章节理论教学分为五大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重要作用;专题二,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专题三,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专题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专题五,基因工程动物与转基因动物的建立。这五大模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作为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而实验教学内容,则由16学时增为32学时,实验教学将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种“三步法”教学来与理论相呼应,进一步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在严格遵循“3R”原则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本着“不放弃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专题实验的需要,精选教材中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述;对于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或没有详细阐述的部分,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适当补充,做到有的放矢。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视频教学、PBL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方法。首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验动物福利“3R”原则和动物伦理观,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中倡导和强化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观念是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将动物福利观落实到具体实验操作如抓取、保定、给药、采血、处死等各环节中,善待动物,及时制止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对于虐待动物者给予批评警告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部分专题还引入“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5-6]。比如,在动物福利这个专题中,我们引入“如何理解动物福利”、“动物解放表现在哪些方面”、“道德进步与动物福利的关系”、“我们在实验中应该如何合理对待动物”以及“动物应激反应与实验结果关系”等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及实验体会分组进行相关讨论,并写出相关汇报,以加深对动物福利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问题式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能力。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最终成果的体现者,只有保证学生成为这样的角色,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知识权威、教学中心,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这样,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才能促使教师成为创新教学的主要方面,使其正确地把握创新教学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及购买的实验教学视频进行直观教学,参考资料有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录制的“实验动物”;国外动物福利组织提供的“共享世界”;国家卫生部录制的“动物基本操作技术”、“动物模型基本病理过程”、“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动物”;钱永祥与梁文道关于“动物伦理与道德进步”的学习视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达到了文字语言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评价考核表,从规范操作动手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科研写作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7](参考表1)。通过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请专家组老师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估。最后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表2)。调查结果显示:98%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5%的同学认为可以激发其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94%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100%的同学对教学方法满意,认可教学改革。改革也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增强师生间互动这三方面体现得不是很好。今后将寻求可行的方法提高以上几个方面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理论与实验学时的整合优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学生也更能从动物的角度考虑它们应享有的权益,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通过对实验内容的适当扩充,形成相对完整的专题,增加了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整体的科研思维观和全面的实验操作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科研思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四步法着手去构建科研课题研究框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兴趣和主动性是科研的开始;通过完善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地从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5大方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有利于充分提高该课程研究生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解决和应对专题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我们也希望能在不断进行教学革新基础上,申请教改项目来引入更多实践教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实验动物学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
作者:张青峰
参考文献:
[1]崔淑芳,陈学进等,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
[2]师长宏,张海,王四旺等.三维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89-291.
[3]王芳.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1016-1018.
[4]宋国华,刘田福,陈朝阳,王春芳等.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与改进[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781-783.
[5]王萧,郭学军,张永斌.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76-78.
教师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如何让学生既完成有关实验教学内容,又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值得研究与探索。我校实验动物学教研室承担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门课程中均有不同的动物实验内容。因此,我们减少了基础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实验动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课时,专门开设了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期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动物实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但仅凭有限的课时,无法全部掌握纷繁复杂的动物实验技术。因此,在学生掌握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物实验技术课程掌握常规动物实验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然后结合教师的有关科研工作,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几个小的开放性实验模块,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科研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科研内容,并以此组成几个科研兴趣小组,让参与的学生在这类实验中得到切实的锻炼,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1.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模式的内容。以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课题为例,该模型的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操作众多,能够较完全、系统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本科生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知识。根据实验内容的需要以及本科生课内学时有限性的特点,将该课题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课题小组,例如:细胞培养课题小组;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小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评价组等,然后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实验内容并组建“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确定实验内容后,学生自己查询文献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确定实验方案之后,在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实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中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例如细胞的生长状况、动物的精神状态等,测量细胞生长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等主要的结论性数据指标,动物组织标本的获取和处理等。在所得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所得的实验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实验结论,撰写了规范的实验报告。在撰写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有意识的传授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规范。这一实验项目是老师的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不占用课内学时,不额外增加教学经费,既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物实验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体现出的育人优势。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是通过更加新颖、灵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理论验证和单元性的基本操作训练,提高到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上来。与验证性实验只是简单的照搬步骤的重复不同,综合性实验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首先,该实验模式迫使学生变被动的围绕实验内容的生搬硬套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传统的试验模式中,同学们大多不作预习,“习惯”于按既定的实验步骤做下来,得出教材上所给出的结论即完成任务,因此多数学生对现有的一些实验兴趣不高,对待实验课也是应付了事,积极性不高。动物实验过程中需要多位学生相互协作,实际上不少同学都是在旁边观看,不愿自己动手,更谈不上主动思考。本次所设立的开放性实验内容,教师只给出实验的主题———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并将整个实验分为3个兴趣小组,在学生分组后,其他一切全都放手给他们去做。为了做好实验,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学们主动地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找文献,思考实验中的某些细节,并且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实验模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更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克服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片面化、孤立化的缺点。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此次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开始思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以及不同方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等。另外,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将以前教材上所学到的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例如,对于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以及细胞的传代和冻存、实验动物的饲养、观察、抓取、给药方式直至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动物的解剖、组织标本处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肿瘤细胞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实验动物移植瘤模型”等相关内容,同时复习了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课程的内容;还了解了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燃起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再者,源于科研项目的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生命科学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一步实验过程,否则任何一步小的错误不仅影响了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也会耽误其他小组的试验进度,甚至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同时,通过规范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结论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理论与实际,如何正确对待书本与实践。
二、展望
关键词 大鼠 肠粘膜屏障 枳术汤 组织病理 超微病理 细胞凋亡
外科应激状态如大型手术、严重创伤、严重感染、烧伤、休克等,均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是外科病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应激状态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细菌移位,进一步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因此保护肠粘膜屏障日益受到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临床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模型来观察肠粘膜组织结构、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中药枳术汤加味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与实验材料:Wistar大鼠50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04-0007),雌雄不分,体重250g~30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其中缺血再灌注后1h的10只,缺血再灌注后24h的10只;治疗组20只,其中缺血再灌注后1h的10只,缺血再灌注后24h的10只。光学显微镜:OLYM-PUS BX51型;透射电镜:FEI Tecnai G212型;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试剂盒: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
1.2 模型制备与检测:5%水合氯醛,腹腔内注射麻醉,按2.5ml/kg给予,无菌条件下,腹部正中切口进腹,在腹膜后右肾上腺上方找出肠系膜上动脉,肝素(100U/100g)静脉注射,3分钟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观察2分钟,待肠壁变苍白,血管搏动消失,放回腹腔。1h后恢复血供,此时肠壁变红润,血管出现搏动。关腹再灌注后1h、24h取回肠组织作检查。①组织病理学检查;取回肠组织数小块放入4%甲醛液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厚度为O,4肛m组织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肠粘膜组织病理改变。②电镜检查:另取回肠组织数小块,经戊二醛、锇酸两次固定,脱水后树脂包埋,用超薄切片机切片,再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肠系膜粘膜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凋亡检查;采用原位凋亡TUNEL法检测回肠粘膜细胞的凋亡。结果判断:每张切片在光镜(10×40倍)下,随机取10个回肠上皮完整绒毛及隐窝,分别计数算每100个肠粘膜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其平均值作为每个绒毛隐窝的细胞凋亡百分比。
1.3 中药预处理方法:枳术汤加味组方:枳实10g,白术、山药各30g,制成1g/1ml生药浓度的药液备用,治疗组术前3天给动物中药灌胃,根据参考文献及医用实验动物学中剂量折算系数,确定治疗组剂量。治疗组0.35ml/次,每天2次,术前24h禁食不禁水,对照组术前24h禁食不禁水。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学观察:光镜下所见:对照组肠壁结构正常。造模组缺血再灌注后1h,肠壁有轻度损伤变化,粘膜绒毛间隙稍增宽,部分粘膜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少数上皮坏死脱落;造模组缺血再灌注24h,肠壁结构损伤加重,可见肠壁变薄,肠粘膜受损,绒毛短细,绒毛间距变宽,上皮细胞水肿明显,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红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渗出,见图1。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后1h,肠壁结构基本正常;缺血再灌注后24h,肠壁粘膜可见轻微的病理变化,如粘膜绒毛间隙稍增宽,部分粘膜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固有层小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等,见图2。
2.2 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镜下所见:对照组结构正常,肠粘膜上皮微绒毛及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完整。造模组缺血再灌注后1h,肠粘膜微绒毛缩短变细,间隙变大,细胞间连接无明显改变;造模组缺血再灌注后24h,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脱落,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内质网肿胀紊乱,上皮细胞间连接,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及缝隙连接均不同程度损伤,部分桥粒断裂,见图3。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后1h,肠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缺血再灌注后24h,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略显稀疏,线粒体、内质网轻度肿胀,细胞间连接无明显改变。
2.3 细胞凋亡的观察:对照组肠粘膜上皮绒毛顶部及隐窝内可见少数个别凋亡细胞。造模组可见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中单个绒毛的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可达到40~50,见图4。治疗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详见表1。
3 讨论
【关键词】 中草药;中草药分子;方证组方;分子中药
0引言
中药是国粹,善治疑难重症,护佑着中华民族繁衍和昌盛数千年.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故其治病具有“多用复方”、“多种成分”和“多个靶点”的特征. 但因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加之用药习惯和制剂工艺恪守传统等原因,中药复方存在成分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制剂外观“粗、大、黑”,多数制剂起效较慢,质量难以控制等明显不足或缺陷. 这不仅使得现代人群抵制中药的意识增强,还直接导致中药失去国际竞争能力,甚至部分人已开始怀疑中药的科学性和动摇中药存在的必要性. 因此,如何解决中药的创新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共识的难题. 有科学家主张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化学成分,进而研制创新药物即1类新药;这无疑水平很高,也确实是发现和创制创新药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研制出的制剂是化学药品,不再是中药!还有研究者强调从单味中药中获得有效部位群,这无疑也是新药研发的另一种方法,但研制出的药物一是失去了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特色,二是研制成的制剂归属于天然药物. 那么,中药如何进步和发展?中药如何适应中医临床?传统中药复方与中医临床方证理论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对此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我们认为,中药与中医是中医药科学领域中即相对独立又互相制约、彼此互为生存又依从发展;鉴于中药的属性归于中医临床的特征,即中药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所以,中药创新的关键在于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其次是研究方法的进步和创新.
1现代中医药新思想和新理论
1.1“中药分子”与“分子中药”等新概念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 我们采用现代中药化学组学和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技术,对不同中药,结合各药材已知的药理作用,将分离提取获得的各个有效成分或部位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素)、蒽醌、强心苷、皂苷、萜和多糖类等,按其化学性质如分子质量、极性或酸碱性质等特点相近者划分为化合物群,以活性分子为依据进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研究中药临床治病的多样性和多靶性,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即多分子效应机制. 我们认为中药和中药复方是由诸多具有特定骨架(即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确定单味中药或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分析它们对中医“证”作用的主与次或区分其强弱,并将源于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中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或部位称为“中药分子”.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中医“证”和病机为依据,继承并创立以治疗主证的中药分子为“君药”、协同或增强君药疗效者为“臣药”、治疗次证者为“佐药”、减毒或调和诸药者为“使药”等的中药分子配伍思想即为“方证组方”概念. 按照方证组方思想组方并研制成功的中药新药成为“分子中药”. 继而,把研究和分析中药或复方中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和配伍规律的科学称之为“分子中药学”[1-3].
“中药分子”的命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刘德麟等[4-6]提出,主张中医理论必须现代化,并认为中药主要的整体效应可以归结为中药分子对机体生物分子的作用. 分析中药分子对机体生物分子作用的特点,不仅可以把握中药治病的整体效应规律,利于明确中药的疗效、药用部分、用量、炮制和制剂、服法、副作用、禁忌证、毒性反应、中药效应的多样性和多成分作用的综合性,更方便确定中药合用时的功能与主治、判断中药配伍的歧议和发掘中药的新用途. 他们推崇中药分子药理学是古典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是现代中药药理学的方向;力荐用中药分子方剂取代中药方剂. 王米渠等[7-8]认为中医在理论、临床、中药三方面的分子生物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呼吁建立“分子中医学”和“中药分子药性学”,以在中医理论上拓展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空间;使中药在中医临床疗效基础上说明分子机制. 吴凤锷[9]早年已提出“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思想,提出在“组合中药学”理论指导下,将极其复杂的中药成分组成按化学结构和活性分解为若干群体,使问题简化,然后分别研究这些群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将这些群体分为单味中药的表征性成分和非表征性成分,使其系统化,在查明组合分子的组成和药效以后,以单味中药的主要组合分子群组合成新型中药.
1.2新思想和新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依据中医药学经历数千年至今,传统辨证论治的组方原则仍然是中药新药研制立方的依据,但这一组方原则因入药的每一味中药(不论是饮片还是原生药)本身就是由多成分组成的复方,加之恪守传统制备工艺(如粉碎、水煎煮和乙醇回流提取等)和方法,其制剂不仅难以克服“粗、大、黑”等缺陷,而且成分更为复杂(至少包括原药成分和次生成分). 所以,造成制剂落后和成分不清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中医药新观点缺乏有效的传承. 如传统中医药理论“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谈用药需根据临床发病特征进行标本兼治的组方与治病的原则,虽然这一理论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传统中医药临床实践,其重要性不仅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精髓,而且对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亦具重要指导作用;但该理论同时也明显存在“应用抽象”和“随证变方”不确定性等缺陷. 因此,传统中医药理论比较适用于中医药临证医学的实践,对于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特别是研制中药新药明显不相适应. 第二,缺乏传统中医“证”的实验动物模型,致使传统中医药理论难予研究与求真,同时也导致现代中医药理论难以创新. 传统中医药理论,特别是很多古方、名方无不凝集着古时代祖先们以身试药、付出无数生命作代价、经历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与结晶;随着人类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文明意识的提高,社会与自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实验医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以身试药既不人道,又具风险;对此,人们便孜孜不倦探索着使用人类疾病替身进行试药的方法,即现代统称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但遗憾的是,由于生物进化的很大差异和中医“证”的特殊性,致使许多人类疾病不能或很难用适合的动物复制出相同或相似的疾病模型. 所以,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缺乏不仅导致中药的疗效难以评价,而且也制约着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实验验证和发展. 第三,中药的临床取效往往呈现多组分(成分)、多靶点和多效应特征,加之一些人类疾病谱变异迅速的特点给药物的体内疗效基础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综上所述,构建中药组方新理念、创建药物和证效评价的动物模型是研制中药新药的关键技术.
2中药分子药学与药理学评价
研究分子中药,中药分子药学与药理学评价是最基本的研究内容. 二者按方法学区分是相对独立的,按关联性来讲又是相互关联的. 处方筛选是中药新药研究的起始环节,组方思想往往从筛查“中药分子”的中药化学组学研究、及其“证效评价”即中药分子药理学的关联研究中产生,选择针对性强、主治病证专一、多年临床经验方或古方作为基础方,按照方证组方理论和中药化学组学等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和分析组方中的中药组分,经中药分子药理学证效评价,确定方剂的工艺路线,明确体内各中药分子的作用靶标、效应强度或主次,优选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小的新制剂组方,进而创制分子中药新药.
3“分子中药”与“分子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中药”、“分子中药学”等观点的提出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发杨. 我们在此提出的“分子中药”系指体内物效作用及其机制明确的治病药物;所以,分子中药是物或产品的属性. 而"分子中药学"从其上述命题的内涵不难看出,它是发现和研究分子中药的思维、方法学的高度概括,阐述的是理论体系,是实施思想与实践的属性. 分子中药是分子中药学研究的结果或成果,是分子中药学的科研设计与研究的目标. 分子中药的本质是中成药,但其处方组成不是中药原生药或饮片,而是体内已经方证评价证实具有明确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复方,同时处方中的各组分遵从中医组方原理和治则,并应符合中成药制剂工艺及其质量标准.
4中医“证”的实验模型是创制分子中药的重要保障
4.1实验模型与分子中药的研究关系分子中药学的研究实质是以筛查中药分子为主线,寻找中药分子靶标及其作用机制为重点,评价各中药分子对中医“证”即西医疾病的作用强度并组方为条件,创制分子中药为终极目标的新药发现和创制的科学实践体系. 由此可见,动物模型不仅是研究传统中药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的主要方法,更是分子中药学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最客观和最基本的评效探机方法. 由于分子中药的组方依据源于中药分子的证效评价及其比较研究的结论,故创建各种可用于中药分子药理活性发现和评价的实验模型,特别是代表中医“证”的生物分子、细胞、器官或组织及动物模型至关重要.
4.2国内已有的研究基础和进展在创制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因缺乏评价新药有效性的动物模型导致不少新药研究失败或限制了新药的发现. 因此,研究和复制与人类疾病相同或相似的证效评价动物模型一直是创新药物研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技术难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施新猷[10]和郭鹞[11]分别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医学动物实验方法》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专著,揭开了我国比较医学发展的序幕,同时也给新药研制的药效学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之后的20余年,我们在实验医学研究领域创建了“泌尿系结石”、“视网膜动脉栓塞”、“心血管型放射病”等证效评价系列动物模型,改良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红斑狼疮"动物模型;尤其是采用光化学损伤造模等先进手段,建立了家兔视网膜动脉血栓(血瘀证)模型,为中医眼科急重病的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在总结自身创制的方证评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我们系统查阅和收集了国内、外实验医药学中的动物模型,并按照人类医学系统分类等方法,编撰出版《比较医学》[12],《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13],《中药药效学研究与评价》[14]等专著,不仅为新药药效学评价提供了实验、教学和研究方法,同时亦为中医药学和实验动物学等专业的广大教、医、研人员的科技工作提供了参考.
5我们的研究与探索
近年来,我们采用“方证组方”思想,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组织及动物模型等不同水平,对中药分子及其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阐明方证分子组方配伍关系和物效基础,实现中药药效评价关键技术的整合. 在明确主靶点、强化主效应、降低副反应的基础上,创制高效低毒、成分明确和质量可控的现代分子中药方面已有初步心得和研究进展. 中药分子遵从“方证组方”概念创制分子中药新药,实现方剂从原生药材或饮片配伍到中药分子配伍的模式转化,为中药作用机制和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指导,这正是传统辨证论治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采用细胞和去势动物模型筛查出存在于槐角中具有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中药分子即染料木素[15];研制的主治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中药“染料木素胶囊”已于2004年获得国家SFDA 1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批文,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从水蛭[16]中分离获得具有显著活血化瘀作用的多肽成分,制备成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17]的“强力脉肽粉针剂”,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6展望
6.1古方是创制分子中药的基础方源目前,我国有据可查的中药古方至少10万余首,而且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临床有效和安全可靠. 但是,绝大多数古方系复方,其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不清楚,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更不明确. 因此,中药复方很难被主流医学和西方社会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复方的推广和应用. 所以,采用现代中药分子的分析及其体内活性靶点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古方的作用机制和配伍原理,向国际社会显示分子中药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中国科学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更是创制分子中药最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在这方面,陈竺等科学家为我们竖起了标杆,他们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临床治疗的“人间奇迹”. 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创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分子中药,让人们知道,中药讲得清楚,道得明白!
6.2分子中药是中药创新的必然和未来中药属于中医药学范畴是因为中医是“纲”,中药是“目”,“纲”举“目”张. 中药和中医即相对独立,又互为生存;是互生共存、相互交融的自然科学. 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领域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医药理论现代化. 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属性,决定了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加之中药临床治病多强调主次证同治或兼治和辨证论治的整体调理治疗原则. 所以,中药创新的根本问题一是中医药理论必须创新;二是研究思路必须遵循阐明中药物质基础为主导的观念. 目前,随着学科间知识的交融与相互渗透,特别是广义医药学的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中医药的新观点和新理论的发现与提出. 本文已涉及到一些诸如“中药分子”、“方证组方”和“分子中药”及“分子中药学”等最新现代中医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的科研命题,这些新思想或新观点不仅为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将为创新中药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 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崭新的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分子中药必将成为未来全球医药市场最受亲睐的健康使者.
参考文献
[1] 王四旺,谢艳华,孙纪元.中药现代化与“分子中药学”[J].中国医学月刊,2002,1(9):743-745.
[2] 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等. 综观中药研究新观点,试论药物开发新思路[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2):95-99.
[3] 王四旺.“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J].亚太传统医药杂志,2008,4(3):9-12.
[4] 刘德麟. 分子网络调节-分析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工具与实验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6):1-5.
[5] 刘德麟.金香兰,扬威.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研究[J].自然杂志(专题综述),1997,19(6):316-323.
[6] 刘德麟,梁菊生,康旭亮,等.中药分子方剂医药科学的新生长点[J].自然杂志(科技进展),1998,28(6):337-340.
[7] 王米渠,许锦文.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 (6):51-53.
[8] 王米渠,许锦文,林乔.分子中医学发展三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3.
[9] 吴凤锷.从单方成药到“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J].中草药,2002,32(9):1-3.
[10] 施新猷.医学动物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1] 郭鹞.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M].第一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2] 施新猷,王四旺,顾为望,等.比较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3] 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14] 王四旺,施新猷,黄传贵,等.中药药效学研究与评价[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5] Wang ZL, Sun JY, Wang DN,et al.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the large-scaled purified genistein from Huaijiao (Sophora japonicaLeguminosae) on anti-osteoporosis[J]. Phytomedicine,2007,13 (3):718-723.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药品管理; 仪器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52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86- 02
师范类院校要培养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技教学对于实验室药品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有关仪器原理、操作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何管理好试剂,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调研可知这类大学实验室在管理与运行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1-2],所以对实验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加强药品试剂的管理进行讨论并加以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仪器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验室建设中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首先,由于经费不足使专业实验室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其次,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使用率却不高,不同程度地处于闲置状态,专业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越高,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再次,在实验室使用面积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也有不协调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深化体制改革,从观念和行动上实现实验室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定位,合理配置仪器。即配置仪器时定位主要面向教学的基础课实验室,主要考虑中档、成熟的仪器,对仪器可靠性易操作性要有特别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高性能和多功能[3]。同时考虑到“服务科研”的目标。
统管共用,方便教学科研。这种管理模式可消除仪器归属院系或由课题组专有的狭隘性,扩大了仪器的受益面,有利于教学实验的安排和落实。这种管理方式比较公开、公平、公正,除优先安排教学实验外,其他时间段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可根据预约顺序安排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健全管理制度以保证实验室正常开放,减少实验室的闲置程度。应对实验室工作制度化、正规化,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仪器简介等汇编成册,尤其是近期实验仪器的使用安排计划等发放给各教学系及课题组,使使用者能够按要求操作仪器,按时间安排实验,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减少仪器的闲置度。
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使实验室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仪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不仅可以独立管理、使用仪器,而且能够指导培训学生,同时还应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品质。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学习吸收学生中好的测试方法和创新思想并推广到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稳步运行。
1.2 常用仪器设备的管理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分散管理,仪器重复购置,仪器使用率低,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无专职维修人员,对仪器日常维护维修不到位。
对此,要实行专人管理,统一调配,专人维护,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保存备查,从而避免出现实验室管理分散使仪器使用率低的问题;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如分光光度计,若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应用专业共用,既可以体现学校整体化管理,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除工作日外,共有仪器在晚上及节假日亦向师生开放,可极大地方便全校的科研工作,也可强化学生科研和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3 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仪器设备台数少,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只能看着老师操作。由于实验仪器设备价格相对比较高,台数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台。例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等课程学生多,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由于仪器设备数少,动手的机会很少,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首先要经常对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提高维护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其次,延长开放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培训操作,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再次,努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多采购一些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
2 实验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药品、试剂、耗材的管理
药品、试剂、耗材存在重复购置现象,使用率相对较低。专业实验室分得过细,造成管理分散,重复购置相同药品、试剂、耗材等现象经常发生。有些药品、试剂、耗材在实验室中长期放置,甚至几年没有使用,以至过期,资产严重闲置造成浪费。
对此,应该实行药品统一、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实验室就近原则,每层楼可选定一个房间作为配置中心,药品统一领取,统一配置,库房应对液体与固体药品试剂分开存放,整体品与零散品分开存放,耗材上架。开学前,各实验室实验员及实验教师应按实验需要提出申请计划,统一采购药品、试剂及耗材,由各实验员按需求领取并进行出库登记,使用过程中实验教师应填写《物品消耗记录表》并保存备查。一学期结束后,由各实验员清点药品。试剂及耗材,未使用过的药品及耗材,退回库房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这样可使药品管理员清楚了解还有哪些药品有库存,哪些需要采购,避免药品过期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损耗。
2.2 生鲜活植物、动物管理
按申请计划采购物品,很多物品在一般市场采购不到,有可能出现跑了好几个市场采购回来的物品,却不符合实验教师的要求的现象,使实验受到影响。例如植物学实验中的西红柿、洋葱、无花果,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幼兔、公鸡,动物学实验中用到的活鸡、家兔、牛蛙等。
对此,建议用量比较少的物品由实验课教师自己去采购。例如:遗传与发育实验,老师可根据实验的要求采购适合的青蛙、黄牛冻精、蚕等,然后由实验管理员去检查验收并记录入库。对实验用动物还可采取与一些饲养户长期合作的形式。例如:家兔、牛蛙等由饲养户定点供应,与实验教师双人签字入库,以保证生理、生化、动物等实验课程顺利开展。另外,动物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动物尸体。依照实验动物手册的相关规定处死动物,动物尸体暂时存放于-20℃冰箱中,由专业人员统一送到处理厂焚烧处理[4]。
2.3 易制毒化学试剂,麻醉、,危险品的管理
特殊管理药品的存在,特别是易制毒药品会留下一定安全隐患。易制毒化学试剂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实验改变计划或由于其他原因,往往会剩下很多没用完的易制毒化学试剂但没有及时退回库房管理,从而不能对这些试剂进行有效管理。对此,应对这些试剂采取软件管理,网上申报购买,以便于公安缉毒大队的监督,化学试剂集中管理购买统一存放、专柜保存、专人保管,建专用账并存档,发放时要签名登记,出入库时进行汇总记录。
3 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仪器设备及药品实行自动化管理或半自动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若在实验室建设一套局域网络系统,用一台服务器将现在有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联网,使各计算机受服务器控制,具有仪器使用时间预约、仪器使用情况查询等功能的话,就可及时公布运行状态、教学实验时间安排及仪器预约情况,使用者可随时在网络上查询实验室仪器的运行及使用情况,并可在网上预约仪器使用时间。
总之,管理好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设备,可以节约药品试剂,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有利于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章芳. 对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11-114.
[2] 王芝英.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65-168.
1 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首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初2014级智信3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都有饲养动物(猫、狗、鸡、鸭)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由此,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的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从动物的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这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如果在动物和食物之间有某种障碍,使动物不能径直走到食物所在之处,动物会不会绕道到食物处去取食呢?如果会,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做到呢?同一种动物需要经历同样的次数才能做到吗?”三个问题涉及的情景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同学们都目睹过动物的取食,但没有思考和探究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于是大家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安排学生以“352生本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具体情况选择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动物和实验场地,制订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并分班分组讨论完善方案。
2 课间操时间(30分钟)选择实施了其中的两个计划(实验方案)
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在校园内实施。为了节约实验成本和实验时间,我们为学生提供1只成年散养家鸡、1只成年圈养家鸡。将全年级学生等分成A、B两组,负责实施两个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思考和总结。
方案一:由初2014级智信3班超越梦想组制定的方案并负责其实施
1)实验场地的选择和实验障碍的设置:实验场地选择在学校的后操场,实验台是旗台,在三根旗杆上栓上塑料网,约30厘米高,其目的是为鸡设置障碍(旗杆间的相邻距离约50厘米),在旗台的前方距第一根旗杆约50厘米的地方放一盆稻谷,让鸡看得见食物但直接啄不到食物,必须要绕道才可能啄到食物。
2)用塑料绳子将饿了一天半的散养成年家鸡的一条腿栓住,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根旗杆上。
3)A组学生安静地呈弧形面向旗台站着,准备认真观察,思考、记录。
4)在三根旗杆的中间放开成年散养家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记录。
方案二:由初2014级活力八班奇思妙想组制定的方案并负责其实施
1)实验场地的选择和实验障碍的设置:实验场地选择在学校的后操场,实验台是后操场的一块空地,将两根木桩钉在地上,两桩之间的距离约40厘米,在距第一根木桩50厘米的地方放一盆稻谷,让鸡看得见食物但直接啄不到食物,必须要绕道才可能啄到食物。
2)用塑料绳子将饿了一天半的圈养成年家鸡的一条腿栓住,绳子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根木桩后固定在第一根木桩上。
3)B组学生安静地呈弧形面向木桩站着,准备认真观察,思考、记录。
4)放开圈养成年家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记录。
3 实验现象
B组同学很快就观察到鸡经历了8次“尝试与错误”后就学会了绕道取食,而A组同学却迟迟观察不到鸡的取食行为,它拒绝取食。于是我们按照实验预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当学生们认真分析原因后,准备离开时,鸡开始尝试取食了,经历了5次“尝试与错误”后就学会了绕道取食。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安全有序地回到教室,填写实验报告,并写出实验反思。
4 实验教学反思
4.1 本探究实验的亮点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动物的绕道取食是学习行为,而且同一种动物在同一年龄段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这个实验的成功是全体生物老师和同学们努力的结果,是全体班主任老师支持与配合的结果。这个实验有四大亮点。
亮点一:从科学知识到学习观、人生观的引导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对同学们进行了情感、态度教育、人生观的教育。当同学们观察到第一只鸡因胆怯怕去尝试取食时,“这只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不敢在众人面前去尝试取食,忍受饥饿。如果同学们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和才干,那大家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差,大家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上立足呢?所以同学们应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在‘352生本课堂’中大胆尝试,提升能力。”当同学们观察到鸡要经历多次尝试才学会绕道取食时,温馨提示同学们:“鸡都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相信同学们会珍惜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树立目标,排除万难,创造奇迹。”
亮点二:不拘泥于教材,将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从教材上提到的成年鸡到小猫、小狗、小鸭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动物。当同学们观察到鸡经历了8次或5次“尝试与错误”就学会了绕道取食时,我们提出了新的探究课题:为了节约实验时间,我们选用成年家鸡,但成年家鸡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经过简单的几次“尝试与错误”就学会了绕道取食。如果将成年家鸡换成刚孵出不久的小鸡或其他较低等的小动物,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绕道取食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由此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使探究不因实验的结束而结束。
亮点三:注重实验反思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反思,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同学在实验反思中这样写到:“今天,我亲眼目睹了鸡学会绕道取食的过程,虽然经历了8次‘尝试与错误’,但最终学会了绕道取食,增加了生存本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珍惜时间,不怕困难,努力将学习搞好。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同学在实验反思中写到:“虽然两只都是成年家鸡,但在学会绕道取食的过程中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却不相同,说明同一年龄段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在本实验中要是每组实验分别用三只来自同一母鸡的成年鸡做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就更具有说服力。”有同学这样写到:“方案二中可以选用经饥饿处理的不同年龄段的鸡进行实验,如刚孵出的小鸡、孵出1月的小鸡、孵出2月的小鸡和成年家鸡,这样可以比较同种动物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能力。”有同学这样写到:“生物学实验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家。”还有学生这样写到:“对青春期的我们来说,尝试与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亮点四: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实验
实验场地、实验材料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了探究时间,让探究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4.2 本探究实验的不足
虽然本次探究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有不足。
1)为了节约实验成本,没有每班按“352生本课堂”学习小组在学校统一安排做实验,而是将全年级学生分成A、B两个大组。由于每组人数太多,加之离鸡的距离太近,对鸡的干扰太大,使得有一只鸡好长时间因胆怯不敢去尝试取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2)虽然两组的同学们都很安静、但两组间的距离太近,组与组间存在相互干扰,应将一组设置在后操场,另一组设置在前操场,避免组间干扰。
3)话筒声音太大,对鸡也有干扰。
4)考虑到缩短实验的时间,鸡龄的选择稍大,下次尽量选择较低龄的小动物或其他低等的动物,使实验更据有说服力。
5)实验前,对动物进行饥饿处理的时间应更长,若是两天效果会更好。
实验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 教学实践
一、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医骨伤现代化及培养现代中医骨伤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在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作为自修课程,但随着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及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必要性愈加明显。通过开设实验骨伤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医学(骨伤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其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实践与探索。
二、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可行性
从课程设置看,实验骨伤科学涵括范围广,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使学生能系统地用实验去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机会增多,课程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同时,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从课程特点看,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设计看,如果把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目的局限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范畴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就能通过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备狗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及假设股骨头坏死等临床景象以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问题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实验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骨伤科学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手术操作步骤,而是一个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骨伤科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而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操作认真,讨论热烈,探索精神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实验骨伤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基石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很多相关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很多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了解,对一些基础实验的原理也不清楚,这样该课程让他们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对于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学生,加强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开设实验骨伤科学有重要意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了解基本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科研创新意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内涵
我们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增加我们对中医骨伤疾病研究的本领,要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要在我们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通过意识去发现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尚无这方面意识,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引导,培养正确的科研意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介绍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现代骨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新动态来扩大学生知识面。这对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课堂探讨,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科研精神。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思路后,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学习,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也了解到学科前沿,同时对他们的外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如科研的概念、科研分类、科研选题的步骤及原则、有关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等。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骨伤特色及重点病种的科研思路及方法训练,如讲述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中医药的优势,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骨折愈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另外,颈椎病、股骨头坏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科研思路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引用国外最新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结构设计、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来让一方面学生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
五、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点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严谨的设计,但涉及再好的课题也是需要熟练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完成,所以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基础医学的教学实验相结合,适当增加骨伤科疾病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实验,如我们在组织学实验中可以适当增加肌肉,骨骼的标本处理、常规及特殊染色方法的教学;在免疫学实验中可以增加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尚没有统一编制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给中医骨伤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时的经验,结合教学改革内容,并参考了同类相关教材,编写了内容配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同我院现有基础条件适宜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院内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己制做及应用国内外相关实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起来,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理论感官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嗅鞘细胞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培养,我们把培养嗅鞘细胞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培养结果的图像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深受他们的欢迎。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我院目前此门课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板书时间,与以往相比相对延长了学时,使我们有时间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人对工作、学习和创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人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产生较高的智力而获得成就。这门课程因内容较广泛和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或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们布置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科研专著去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如,设计思路、动物分组、动物造模、指标测定及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科研方法,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一点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该学科尚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到传统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实验骨伤科学的开设和规范教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增加学生兴趣,培养新世纪中医骨伤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寿好长,朱津浦,金京南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改革[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
[2]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上接第168页)用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在Blog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它的优势,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Blog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引发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新的思考,使网络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Blog受益者去探究、发展和推广,使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 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4]于斌. Blog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5,(05) .
专长:
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外科治疗、心肺移植、心室辅助循环临床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心脏干细胞治疗、心肺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国产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科技部973前期专项、973骨干、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在中外杂志上百余篇,SCI文章30多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获国家专利5项。
心力衰竭专科门诊
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地点: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二楼心脏医学部门诊。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南院心脏外科);
周一下午(本部心脏外科)。
本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南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台路1800号。
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了最新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我国雾霾天气时间呈增加趋势,尤其今年是近52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另外,研究还发现冬季雾霾出现的频率明显多于夏季,意味着今年的这个冬季更加“灰城雾扰”。
12月初的上海可以说是“烟雾缭绕”,有的网友甚至将上海街景比作“寂静岭”,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街上行人的的确确在“雾里看花”。
雾霾天气给气候、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健康,雾霾的“杀伤力”更是惊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每年导致80万人过早死亡,已被列为全球的第十三大死亡原因。
雾霾危害,心伤几何?
大部分人都知晓雾霾主要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事实上雾霾还会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恶化,影响生殖能力,改变免疫结构等等。在空气污染中最脆弱的器官不仅仅有肺脏,还有心脏。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雾霾会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这表现为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的人数增加。虽然这一结论在我国尚未有统计数据支持,仅为临床医生经验之谈,但国外科学家已获得数据证实:短期(数周甚至数小时)暴露在高PM2.5的空气中,就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这些疾病的住院人数也显著升高。长期(数年)暴露将更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减少暴露人群数月至数年的寿命。相反,PM2.5降低几年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随之降低。
空气污染带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单存在于有心脏病史的人群,甚至存在于所有人群中,肥胖、高血压等人群的发病危险尤其大。空气中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浓度的颗粒,心脏病发病率就增加2.5%。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空气中粉尘颗粒的浓度常年比另一个城市高10微克/立方米,那么这个城市中人口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比另一个城市高2.5%。
雾霾是怎样伤了我们的心
那么雾霾是如何导致心血管疾病呢?目前虽没有明确结论,但医学家们已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和解释。有观点认为雾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中的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增加动脉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还有观点认为雾霾天气的空气中含氧量低,增加了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其余观点还包括雾霾会引起氧化性应激、全身和肺动脉血压反应、血管(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由此可见,雾霾对心脏的伤害是通过多种机制造成的多方面的伤害。
雾霾天气如何护心?
面对日渐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呢?首先要做到的,自然是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中的户外活动,尤其是早晨。即使在非雾霾天气时,我们也要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街道和高速路附近活动,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在车内也应关闭车窗。从外面回来后,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理鼻腔。
其次,多吃维生素及抗氧化食物,可能帮助清除PM2.5在体内形成的自由基。在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还可以多吃点豆腐、牛奶等,保持科学、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最后,平时要养成对心血管健康有利的生活习惯。因为和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这些心血管的高危因素相比,雾霾对心血管的伤害还远远不及它们。因此只有平时保护好心脏,才能让雾霾无机可趁。说到心脏的保护方法,虽各家之言五花八门,但总结起来其实不外乎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不吸烟,不酗酒;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保持理想的体重;坚持适合自己的体力锻炼。
口罩可以阻挡PM2.5吗?
对于PM2.5口罩,目前还存在争议。一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口罩都无法过滤PM2.5,有些活性炭口罩其本身自带的活性炭粉也成为颗粒的来源。另一方面,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老人来说,带上口罩外出反而带来负担,口罩减缓了空气进入,从而加重了呼吸系统和心脏的负担,甚至可能引起晕厥。总的来说,对于没有严重心脏病或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戴口罩还是适宜的,虽然无法阻挡PM2.5,但是仍然可以起到阻挡一般污染物的作用。但是如果出现气喘、头晕等现象应立即摘除,毕竟口罩的作用有限,不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