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建筑工地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地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地的管理

第1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

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需要充分做好事前分析、施工中的动态管理,而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辅助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所具备的优势,信息化技术也不断的被引用到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中。

1 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安全管理缺点

相比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安全管理来说,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无法实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靠人力无法做到实时的盯控,无法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出现危险险情后,无法进行远程的控制和追溯;其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人力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和监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次,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绝大部分的安全指令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的传递,形成的文档无法及时的加工、整理、归档和查阅,管理起来难度越来越大;最后,施工现场的隐患问题缺乏动态的跟踪,很多问题是否得得到了有效的整改落实,不能及时查到。

1.2 信息化手段的安全管理优点

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后,首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适当的减少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或使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掌握现场情况的准确性和效率;其次,落实职责,方便调查和明确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工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施工过程被录像存储,可随时查看监控录像,以便追溯,及时发生不可预见的险情,也可以查明险情发生的原因;最后,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可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长远的利益。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和意义

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初,基本处于基础性应用阶段,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是裹足不前。在2002年,国家安监总局推出了安全管理信息化样板系统,但至今很少由企业推广应用,虽然一些大型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也将安全管理纳入进了信息系统,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模块,内容不完善,功能存在缺陷,完全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而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大多数施工项目部能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工地的实时安全监控,但仅仅依靠视频监控,还无法满足对安全管理时效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利用好更多的信息化应用,对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业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意义。

2.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意义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目前,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靠传统的检查和反馈式的事后控制,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施工工程危险点防范和事故处理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隐患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实施动态监测整改过程,督促危险源处置到位,确保施工现场无隐患、安全事故不发生。

信息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将改变原始工作方法,从一种无序的、救火式的工作状况向有序的、预警型的工作状况转变,使得整体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够督促项目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实施安全管理,同时,有利于交流先进的施工经验,将先进做法和成功工序推广运用。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思路

3.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针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特点进行设计,确保适用于本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并且所采用或引用的相关工程建设规范等。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有针对的实用性,为加强系统管理的力度,掌握系统运行的实时数据,系统并设置一些综合管理功能。(2)全面性原则。业务面向的对象是项目涉众的所有用户,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并且这些用户所授予的权限是不同的,软件系统覆盖本项目所有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在后台系统中予以明确权限。(3)扩展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功能可扩展,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可能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具备相应的扩展能力;二是用户数量的扩展,使软件用户数量增多,本系统建设应具备随时扩充用户的能力。(4)易用性原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可以通过PC客户端及手持移动终端(Pad和手机)使用,系统简单明了,方便操作,并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服务器资源、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响应速度。

3.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功能

(1)视频监控功能。视频监控功能实现实时和全方位的监控施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抓拍,保留影像资料,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和追溯。(2)档案信息管理功能。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随时查看相关的工程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成为信息孤岛。(3)人员定位功能。通过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配备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终端,能够在系统中清楚的看到终端的活动状态、位置信息及运行轨迹;发生危险情况时,能够定位到所处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人员,下发出告警信息,并能通过对讲功能下达相应的指令(4)隐患排查治理功能。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巡查的安全隐患记录直接录入到系统,系统将自动派发电子工单至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复查,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及处理记录。(5)风险监控功能。通过系统对日常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存在的风险信息进行提前的预警,使各参见单位密切关注,通过事前预防,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 结语

总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信息化道路还任重道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施工企业要把这些新技术结合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工地安全施工,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常戎一,马宇飞,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08,9.

第2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察;环境管理;建筑工地;噪声;投诉

近年来, 金湖县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城市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然而,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建筑工地因违法施工而引发的环境管理问题。本文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使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谈点个人看法以期与大家商榷。

1 建筑工地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昼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建筑施工在6 时至22 时的时间段允许正常施工。然而有的建筑工地因作业面积小,离居民区较近,其施工噪声引发附近居民上访,昼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时常发生。

1. 2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在居民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医院、学校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建筑施工单位在22 时至次日6 时不得进行施工,然而有的建筑工地因其它原因,擅自违法施工,其噪声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存在噪声扰民的问题。

1. 3 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问题建筑工地的建设单位在办理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取得开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工,但往往施工单位并不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及时申报(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 日前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排污核定及排污费的征收。城市建筑施工基本上分四个阶段: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这四个阶段的施工通常不是由同一个施工单位完成的,极易造成工期短的施工单位完工后撤出(如土石方) ,造成排污费拖欠,追缴困难。

2 建筑工地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2. 1 以往,由于居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对干扰自己生活的污染问题反映得不是很强烈,而现在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噪声扰民问题成为环境热线投诉的一大热点,特别是进入夏季,这方面的投诉明显上升。据统计, 噪声扰民占环保局全年总量的60 % ,其中大部分是建筑施工噪声与三产噪声。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环境管理压力还要进行夜间施工,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2. 1. 1 合同工期时限建设单位在与施工方签定合同时,要求施工方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期,一般时间较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在合同期内保质(监理) 保量(工期)完成任务,只有采取增加工时来完成。

2. 1. 2 限道限时运输交通、环卫等部门对施工单位的道路限制与时间限制是施工方延时施工的又一个原因。由于白天有的道路不允许罐车进主要市区,施工单位只好改在夜间运送混凝土。

2. 1. 3 建筑工期要求有些特殊工期,如混凝土连续浇注阶段,是不能停工的,停工将导致混凝土凝固,第二天再接着浇注,混凝土之间将“分层”,导致建筑质量下降。

2. 2 主观原因一是施工方环保意识淡薄,只考虑自己的工期,不管周围百姓;二是相关部门把关不严,特别是建筑部门的主管单位,对各施工单位要求不严,造成没有办理手续、没有征求周围居民意见、没有张贴告示的情况下开工;三是环保部门虽有在审批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控制噪声污染,但一般情况下办理手续的是建设单位,而产生污染的是施工方,建设单位对施工方不作太多要求,只有在环保部门做出行政处罚时建设单位才出面交涉;四是施工方不规范作业,对楼群不做遮挡或遮挡不够,强发声设备随意安放,也是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一个原因。

3 加强建筑工地环境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 1 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控环保审批部门在建设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一定要严把审批关,与建设单位签定除工期需要夜间施工之外不在夜间施工的承诺书,具体提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审批和监督管理要求:凡涉及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捣等必须延续到夜间作业的,根据夜间施工审批原则,应提早开工时间,压缩夜间施工时间,审批部门尽可能在审批夜间施工时做到以小时为单位;夜间时段内不允许新开桩基;凡影响同一噪声敏感点的多家工地申报夜间作业时,应协调在同一夜间时间段作业;同一工地不同施工队必须统一申请夜间作业时间,避免轮番夜间作业不间断扰民。施工单位申请夜间施工时应提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情况设立隔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将高噪声设备与噪声敏感区隔开;合理设置高噪声施工操作位置,使其远离噪声敏感区;同时环保部门应主动与所在地的交通巡警、渣土、建筑业管理等部门建立夜间施工管理协调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以便及时解决因施工造成的矛盾。交通部门在对夜间运输混凝土限路的同时要通知环保部门限路详情,以便环保部门掌握各条道路的限路状况。

建立诚信制度体系,对多次不接受当地环保部门警告,甚至视环保部门处罚而不顾的,有关建设部门每年对施工单位资质评定过程中环保部门要有发言权,对诚信记录不良者建议对其资质进行降级。此外,暂停企业所有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验收,并通知银行停止该企业所有银行信贷业务。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绿化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建设单位办理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取得开工许可证后,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的同时,要向环保部门交纳可能违反环保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夜间强行施工的保证金。建立“保证金”制度后,可根据交款方的诚信记录与违法情节,扣除适当比例。

为了能更好制约夜间施工问题,应该从源头加以控制,让混凝土提供商停止夜间供应混凝土。工地夜间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在浇灌混凝土时振捣棒和罐车发生的声音。如果夜间停止供应混凝土,施工单位自然不能作业。此外交通警察也应及时制止夜间罐车驶入施工现场(特殊工期除外) 。

3. 2 建筑工地的日常监察及管理环保部门应依法加强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

建设单位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及时处罚。对于夜间施工单位经多次告诫仍不能整改,环保部门行政处罚要执行上限处罚。对屡教不改的施工单位严格实行群众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除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外,还要将施工方清理出当地市场,不允许其再在本地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

环境监察部门要全面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管理,严防超时施工噪声扰民。一是下发通知加强管理。向建筑施工单位下达加强内部管理、严防超时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强调严防超时施工噪声扰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噪声扰民的危害性,从源头上制止噪声扰民。二是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建立专项整治施工现场监督值班制度,对辖区内施工单位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坚持24 小时在岗在位;坚持监督投诉电话24 小时开通;坚持做好记录;坚持有访必出;坚持文明执法;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三是严格查处机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的投诉,接到投诉24 小时内进行查处,并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防止有些施工单位钻政策空隙,明明可以早结束夜间施工的,却拿着夜间施工许可证整夜连续施工, 而不顾工艺上是否需要,环保部门一旦进行夜间审批一定要跟踪审批时限,防止超时限施工现象发生。

3. 3 关于征缴排污费的建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 号) 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在项目试生产前3 个月内办理排污申报手续。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 日前办理排污申报手续”。根据上述规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在建设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单位作为直接的责任者,应当依法履行排污申报和缴纳排污费的义务。

就建筑工地排污费拖欠问题,可通过加大环境监察,按照定量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全面掌控辖区内建筑工地的总体情况。

在依法征收建筑工地排污费时,如能做到“五及时”,即及时申报、及时核定、及时催缴、及时处罚、及时执行,建筑工地排污费的征收工作将很容易开展。

排污核定时还需注意执行标准。城市建筑施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场界噪声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90) 中有详细的规定,在具体核定时应加以注意。

第3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关乎建筑的存活年限问题,因而必须充分研究地下布局,合理施工,并实时监测,增强管理力度,落实好各个层次的关系,防微杜渐,真正使得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文章通过对防水工程进行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施工管理的效果性做了系统地分析了。一般而言,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包含以下类别:采用防水混凝土材料、铺贴卷材、水泥砂浆层等防水方式,地下防水工程对于施工工程来讲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 预备阶段

1.1 考核工程人员

鉴于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施工条件比较严格,必须要求工程人员专业性强,工且作切实负责。故而需要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包括从业资格、相关成绩等方面。

1.2 校验工程方案

工程承包方针对不同的地下情况设计具体的作业方案,通过对位置的分析、总结防水施工效果,升级相关技术等,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对具体的方案进行校验,着重考察其目的性是否突出,操作是否可行,具体程序是否科学等。对其重要环节,重要程序必须进行及时监督,确保施工的效率以及完成质量。

2 施工阶段

2.1 防水混凝土

通常来讲,防水混凝土必须具有高耐压以及防渗透能力显著的特点渗压力。其形变纹、工程带、墙中管道等必须满足一定的需求,达到相关标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损失。防水混凝土一般以其自身的特性例如紧密严实为依托来完成防水的任务,并且混凝土体系通过其结构模式更能发挥这一功能,它不但可以负担重量、保护主体设施,也可以防止渗漏、抗腐蚀性高。一般性能的防水混凝土通过改变水与灰石的比例,调整水泥多少以及塌落程度来增加混凝土材料的特质,以此减缩其中的空当缝隙来防止渗漏。

2.1.1 材料标准

水泥的强度应当高于至少等于32.5级;最好采用泥含量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中度砂,且要求泥块比例小于或等于百分之一;砂石的直径最好不能超过50毫米,且泥含量同样不宜超过百分之一;泥块比例要求更加苛刻,最好不要高于千分之五。

2.1.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标准

a.模具紧凑且浆不能泄露,以及刚度适宜、结构稳定、强度符合要求,对于固定模板来讲,其铁件外侧不嫩过长,材料不宜碰到固定模板,防止混凝土渗漏。

b.在符合大多数普通混凝土的搅拌规范的基础上操作。通过机械作用使得防水混凝土完全得到搅拌,最好不要手工操作,搅拌时间在2min最佳。

c.运输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防微杜渐,为防止问题发生最好再次进行搅拌。

d.浇筑前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将不必要的东西处理出去。

e.施工缝隙使得防水混凝土的作用减弱,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最好少留施工缝,以提高防水的能力。

2.2 水泥砂浆防水

根据相关规定,其各个防水层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稳固连接在一起,充分做到无空隙。它的作用原理是使用水泥砂浆这一材料涂抹在混凝土基层上起到防水功能,其防止渗透的作用显著,并且可以减轻水压。

2.2.1 水泥砂浆防水层材料要求

通过研究不同的需求,制定具体的防水混凝土配比。每立方米水泥量以大于或者等于300千克为宜,水灰比最好不要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灰砂占四成左右,且其比例在1∶2到1∶2.5程度内,坍落度控制在50毫米之内。

2.2.2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要点

a.基层处理要符合标准,且工序较多:整理、浇筑、洗刷、修整等环节,并且表面要有一定的水分,从而使其干净齐整。

b.灰浆的比例以及搅拌过程要科学合理,与基层连接的首层水泥浆通过水泥和水融合形成。

c.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制作工艺比较讲究,通常经过“五层涂抹方式”完成面对水面的基层防水层;而背对水面的基层防水层往往依靠“四层涂抹方式”来完成。施工缝通常存在地面上便可。

d.防水层的养护工作要做好,要及时适度维护水泥砂浆防水层,针对不同位置的防水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地上防水层需要浸润维护,而地下防水层则不需要。

2.3 卷材防水层施工

这一材料一般利用高聚物改性沥青以及高分子卷材融合而成。卷材防水层的使用原则相对简单方便,地下防水工程的迎水面使用即可。

2.3.1地下卷材防水层地设计

建筑地下防水工程通常将卷材防水层作为建筑的外延而存在,具有外部性,被视为外层防水,且防水作用比较显著,成果较好。外层防水一般有两类方式:外侧铺贴方式以及内侧铺贴方式。

2.3.2卷材防水层的设计要点

(1) 应竖立方向设计,两个卷材层控制在100毫米宽之内;

墙面上的卷材如果不够长,需要加长,这就需要通过连接缝隙来完成,下层卷材一般叫短,长度最好超过150毫米;

(3) 卷材防水层技术分冷粘法以及热熔法。

3 防水工程渗漏问题以及相应措施

3.1 堵漏方式

a.直接进行堵孔。洞口小时,压力也相应较小,可直接进行堵孔。将洞孔清理完全,并把水泥胶浆的比例调节为1∶0.6 然后导进洞孔,最后快速向周围压实,使其紧密不渗漏。工序完成后校验渗漏与否,确定没有问题产生后再实施防水工序。

b.下管堵孔。洞口如果大,压力也相对大时,可利用下管堵孔。其流程也比较简单,可通过两个步骤进行:类似于直接堵孔方式,也是清理整洁,之后插入胶管,把水清理出去。如果胶浆冷聚,则在孔口周围用匀力气进行按压,使其紧密不渗漏,最后制作防水层。防水层达到一定厚度时移除管子,并堵住孔道,最终完成防水层。

c.木楔堵塞。如果孔口小,但是压力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定材料将铁管置于孔口中,使得基层高度要高于铁管上部,高度差为20毫米为宜,铁管周围的空间可以利用砂浆等材料堵住。待砂浆凝固且具有效果时,将在沥青中浸泡过的木楔置于其中,铁管顶端利用砂灰等成分涂抹严实,等待一天,经检验没有问题产生,这时便可以完成防水层这一工序,并将有空隙的空间补充严实.

3.2 裂缝堵漏

3.2.1 下线施工。如若压力大,裂缝较小时,通过下线法进行堵漏。其流程为,将一条线置于缝隙中,如果缝隙较大则可以分下线,其间断开20至30毫米,用胶浆制作紧实,然后将这条线撤离,形成小口。胶浆达到标准后,将其堵住上述小口,然后撤离钉子,由钉子产生的小孔排水,最后检验其没有问题,堵住钉子孔,完成防水工序。

3.2.2 半圆片防漏。压力大,且缝隙也大,可通过对漏水位置进行控制,把半圆铁片置于下端,铁片内通过小口放进胶管,通过胶浆稳固住半圆片,从而使水放出。最后完成防水工序,制作防水层。

3.3 灌浆防渗

a.材料。使用过水泥浆、砂石、水玻璃液、氰凝等可以作为有效的防水材料。

b.灌浆堵漏设计。祛除渗漏的部分,科学对灌浆孔进行布局,设计灌浆入口;然后灌注浆液,如果其他孔口浆液外冒,这时便可堵塞其余孔口。胶浆进一步内流,到满为止,最后堵住灌浆口。

3.4 质量校验

a.渗漏以及排水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b.校验完毕后,及时详细收录工程质量查收表,并交由相关建设部门予以保留。

c.金属防水层要做到完整,最后无缝隙,如果发现存在残渣、熔合不足、焊接不均匀、产生气孔等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防水层地完成要满足设计规范。

d.变形缝、后浇带以及穿墙管道等设施必须满足使用规范。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这一关键工程,既要选取正确的材料、控制技术以及工序,及时有效地监督施工的各个环节,并校验整个工程,最终使得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得到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金安.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12).

[2]盛书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第4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1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是重要环节,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始终,其管理活动的落实关系到企业综合效益。但是从企业总体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发展预期管理目标与管理质量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例如某房地产项目前期施工准备环节中,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缺失严重。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部分设计人员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单方面依靠传统设计经验,未能对施工项目现场进行深入考察。对房地产项目成本预算等要素缺乏深入分析,将会导致项目施工建设与管理层面严重脱节,对项目施工效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1]。在房地产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进度管理,其对整体项目建设效益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房地产项目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项目结构复杂性逐步提升,这也对项目建设进度产生了影响。缺乏科学化的进度管理将会导致项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竣工,监督管理与各项检测活动未全面落实。其次,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也是重要环节,质量管理对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影响较大。有部分企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限制,将管理重点集中在提高经济效益层面上,而忽视对质量管理的加强。

2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仍旧存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施工问题频发;施工中缺乏良好的安全检查以及监督管理措施,未能深入挖掘项目现场存有的各项施工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在项目施工建设中缺乏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易诱发诸多安全问题;各项质量检查活动开展不及时;未制订完善的质量检查与管理计划,在管理中还是选取事后管理方式。在施工材料质量管控中,有部分施工人员会随意更换施工材料,选取诸多质量较差的材料进行施工,将会诱发施工质量问题[2]。在项目造价管理中,管理阶段成本控制能力不足。项目造价编制中,未能对项目具体支出进行精确化评估,导致房地产项目建设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企业财务预算制度设定不规范,造价管理团队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部门还是采用传统造价方法进行造价编制,导致造价方案可行性降低。最后,施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管理部门为了扩大项目建设效益,压缩施工期,将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加上现场施工人员以及各类机械设备配置管理不完善,对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建设进度、建设效益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策略探析

3.1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施工管理体系施工建设与管理部门要深入分析房地产项目建设发展现状,拟订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确保各项监督管理活动全面落实基础上,为后续项目施工建设奠定有效基础。相关施工部门要注重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拟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管理成效。其次,为了保障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应用效益全面落实,在基层施工人员考核中要注重引入安全管理考核,并对对施工人员个人资质进行审定,并做好相关技能培训。这些举措是全面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成效的有效路径。

3.2严格把控项目施工进度

在房地产施工操作管理中,进度管理是重要部分,对项目整体建设成效影响较大。在项目施工建设初期阶段,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对项目建设现场环境集中分析,要和多领域施工人员交流。对施工任务、施工进度合理分析,避免施工部门为了扩大项目建设效益而随意压缩施工工期,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施工操作中,管理部门要注重对施工进度科学化管理。各部门施工人员强化施工交流,在科学化进度管理中促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发展。

3.3完善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在房地产项目建设管理中要注重做好质量管理,质量监管对房地产企业扩大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从相关数据调查研究能得出,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数量逐步增加,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部分施工部门为了能扩大项目建设效益,在施工中随意减少施工材料投入,或是购入更多低质量材料,这将会对施工效益以及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也有较大威胁。管理部门要对材料管理高度重视,对市场材料与各类机械设备合理选取。组织专业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测,项目竣工之后进行多方位检查,为项目施工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3.4采取全过程动态造价管理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要注重强化造价管理,高效的造价管理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现阶段要采取科学的方式编制造价。在项目施工建设各个阶段严格执行造价管理,提高各环节建设效益。逐步完善造价管理体系,保障各项造价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全面做好项目材料差额规划管理。充分认识到价差系数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对项目材料费用规范化控制。当材料价格差异较大,施工部门要加强与业主方沟通,规避施工合同纠纷。

3.5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要注重制定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促使项目在安全施工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针对施工人员安全管控,还要制定科学化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有助于激发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施工管理部门要拟定相应的施工细则,全面提升安全监督成效。

第5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建设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民对于消费的理解开始升华,消费结构也随着转型,从传统的衣、食消费观念逐渐进入到住、行消费观念阶段。由于消费结构改革,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也面临了改革趋势,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房地产行业必将大放异彩,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主要的增长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成为了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为了使房地产工程建设取得预想中的经济回报,对管理模式的选择就成为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重点。

1、房地产建设工程管理简介

房地产建设工程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管理开发、管理规划以及管理施工。管理开发指的是房地产单位为了顺利的完成建设工程开发而对企业内部的后勤、销售、工程、财务以及人事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同时其也是为了成功的实现企业物业管理、规划管理以及施工管理所采取的最有利的经营方式。管理规划指的是对设计规划中的过程管理,房地产开发单位将建筑楼盘的设计规划托付给相应的设计单位来完成,就必然要对设计规划的目标、进度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所谓的管理施工指的就是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房地产建设的全部环节中,房地产工程建设是房地产单位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房地产单位要想健康、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工程建设的全部生命周期过程,并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且时刻维护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2、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措施

2.1合约管理

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必须按照完善的合约来进行管理,一份好的合约能够将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成本风险有效的转移,甚至现实低成本高质量的转变。同时,招标是完善合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招标过程也可以让建设方更多的对过程实施者和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制定完善的招标制度,有效减少了风险要素,因此,在进行合约管理时,应该在项目管理中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链条。

2.2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即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就是生命、就是效益。施工生产的指导方针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安全工作放于生产中的首位不动摇,对全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建设的所有人员头脑中始终绷着安全这根弦,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即事前控制。

安全管理首先要保证安全资金的合理投入,建设单位不得为了控制成本而在安全措施费上做文章,施工单位也不得将安全措施费挪做他用或减少投入额。对项目管理人员制定适度的安全奖罚措施,根据实际结果进行相应奖罚。根据项目的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明确责任人进行检查。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对日常检查和定期的联合检查所查出的问题必须整改落实,并根据施工单位的表现进行奖惩。生产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据统计,88%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必须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安全的影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从勘察设计直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要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起点,这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好,就为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首先对总体方案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设计依据、设计规模、工艺流程、工程布局、协作条件、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方面的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先进性和协调性,是否满足决策质量目标和水平。影响工程质量的五要素是: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把五要素控制好,工程质量肯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人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人的思想、专业技术水平、心理行为等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因此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关系,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

根据工程的特点,经济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对有问题的机械及时维修,不能带病作业。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选择质量优良的材料品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格按材料、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是否可靠和合理,确保方案技术可行、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施工阶段做好质量预防工作,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施工工序,不能随意变化,比如电气工程中穿线与地暖施工颠倒后,就容易发生因电线不能穿过而剔凿地面,造成地暖管破坏的结果。环境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4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影响着项目投入使用的日期,进而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因此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就要制定合理的工期目标,对重要的、关键的节点日期要格外重视,对重要节点工期制定合理的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招标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查,看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满足工期的要求,以及所报工期是否响应了招标文件的要求。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设备与构配件的因素、机具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要积极应对,做好预防并早做准备。比如尽早安排材料、设备的考察和招标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高效的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率等。

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符合合同工期要求的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建设单位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进度计划的可实施性、满足性、合理性等进行分析,对计划的不明之处进行问询,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施工单位修改后重新上报,待施工进度计划审批通过后按计划执行。施工中经常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若发现存在偏差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进度计划,使之满足总体进度的要求。对施工中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要重点进行监控,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后,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2.5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房地产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前提下,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贯穿始终,从建设项目的定位到计划、再到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程建设,直至建成交付等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介于此,房地产企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做到对自己产品进行详细的研究,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布置以及内部构造和设备安装等的配套运营出发,通过价值工程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语

管理工程项目要使工程既安全又质优,不但技术要过硬,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非常强的协调能力。企业想要发展得更快更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从基础做起,做好工程项目的造价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施工;管理

一 、建筑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也非常的大,统一的管理培训难以进行。由于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再就是,在施工上的人员安排没有到位,就容易使得施工单元在工作上的配合得不到协调,经常会导致返工、务工等现象。还有关于质量的管理没有到位,因为在质量管理上现在还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并且现有的规定存在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工作经常性的得不到落实,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施工技术上的问题,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就是影响房建工程质量的比较隐形的因素了。在施工单位角度上讲,现在很多的投资方由于多种原因,用一些资质不够的单位承担工程的施工任务,或是有些单位超越自己现有资质来承包建筑工程。这样的现象在现在建筑行业内比较的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设计单位的角度上来讲,设计行为的不规范也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若建设单位一心想降低工程的造价,追求缩短工期,这就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像此种的思想以及行为还有很多;再就是工程的监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要想真正的解决房屋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问题就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仔细进行研究,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的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 、现场施管理

1.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贯彻

建筑施工进度的计划是现场管理最为主要的依据,要根据施工方案编制进度来进行施工,但是建筑施工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受到各种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的施工中实际的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有时候会存在差异,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核对,对具体的情况做到良好的掌握,这样能够有利的保证整个工程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2.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检查

建筑施工的工程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符合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是否已经遵循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对于建筑工程中用到的材料以及半成品还有生产的设备都要有相关的产品合格证书;对于建筑工程中相关的隐蔽工程要符合规定才能施工,并且要做好必要的记录。

3.对工人的现场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因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最直接的施工者就是现场的工作人员。所以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土建工程的管理工作。所以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对此环节提高重视度。

4.组建正式的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制定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要遵循自己的原则,分别是,规范化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科学合理原则。因为施工现场的工作是比较的复杂的,工作项目也比较多,为了让房建项目更好的完成,就必须要让施工现场的工作井井有条的进行,这就需要规范化的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在作业的时候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消耗,现场施工的管理应该在质量和进度都能保障的前提下,尽量的做到成本的最小化,提高经济上的效益。

三、对施工进度的控制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对于整个房地产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项目工程在建设立项并且经过批准之后,就会再经历相关的投标、招标、议标等过程,进而对施工的队伍进行选择。做选择的时候要慎重,怎样才能选择出优秀的队伍,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呢。具体的做法,第一就是听,要听取相关的施工队伍自己对其技术以及力量的介绍,及其若要承担起项目工程会采用的措施。第二,就是看,看目前正在施工或者是已经竣工完成的项目的质量及其现场管理的状况。第三,就是查,要对施工单位的设备还有技术力量进行考察,也要对其企业等级和相关的资格证书进行检查。第四,就是访,走访已经交付使用的工程的甲方。向使用单位来征求其对相关工程队伍的评价,这样能够更好的了解其信誉。关于施工合同的签订,当施工的队伍已经确定之后,对应的建设单位要与其签订合同,把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用法律的条文写下来,其中的合同内容一定要严密,相关条款要详尽,奖罚分明,要求要合理,并且相关手续要完备。

四、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1.在实际的施工中认真的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建筑法》,其是我国建筑施工在法律上的依据,这部法律对于建筑中的很多问题都明确的做出了规定,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严格的按照规定中的内容对建筑施工做出管理,这样就会有效的保证建筑的质量。

2.安全生产,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安全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比较多的,建筑工作的环境相对来讲不是很好,其在安全方面的隐患也是比较多的,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注重安全问题。《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相关建筑施工活动中责任的问题,对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的人员或者企业做出了相关惩罚的规定。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合作

3.做好施工计划的管理工作

在各项工作开始实施之前,都要提前对相关工作详细的进行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把实际的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这样能有效的保障工程的质量,也能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成本。再就是,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做好协调和处理。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群体性的社会,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提倡的都是相互之间的合作。合作才能促进个体快速的成长,才能实现共赢。房地产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个工程的完成不是仅仅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是就可能完成的,需要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工程的全部过程是分为多个阶段的,要想控制好整个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要从全局出发把握好各个细节上的问题。

4.加强质量管理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等要随时的抽查,对不合理的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及时的进行改正或者是重建。施工的材料和各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应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标准,检验的内容要尽量的全面,对分部工程中每道程序所用到的材料,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严格分析,对拌料的配合比例等也要进行核查。要严格的做到当施工现场工程需要变更时,能及时进行处理并上报。

五、结语

有效的施工管理不但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企业成本,也有利于建筑整体品质的提升和建筑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施工管理是一项难度高,并且复杂的管理工作,如果管理工作做不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还有工程的安全性,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效地管理方法和措施。实现房建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郭淮海.浅谈房地产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第7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爆,于是,带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低,工期长。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施工管理的现状得到改善。

一、施工管理现状

(1)落后的管理方式。第一,工期没有进行科学的制定。有些建筑企业在制定工期时,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也没有到施工地进行仔细查看,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草草制定施工计划。有些建筑企业甚至采用了非常简单的方法制定施工日期。第二,施工人员素质问题。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专门的技术培训,并且流动性很大,使得施工单位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不按照规定进行施工,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2)管理模式不科学。一是施工企业缺乏管理上的创新,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很多没有根据客观规律来进行,并且还存在很多指令性质的管理手段;二是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对于可以进行优化的项目没有进行很好的优化,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率下降。(3)组织方式不科学。第一,在建筑子公司中,一般是没有独立进行经营的权利,很多公司都没办法掌握工程的决定权,建筑施工的很多事项都需要上级部门决策、批准,这就使得决策失去了时效性。第二,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建筑市场变幻莫测,因此,不适合采用直线职能结构。第三,部门的设置不科学,建筑企业在设置部门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部门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使得部门分工不明确,当要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要很多单位参与,不仅浪费了资源,更是降低了办事效率。

二、施工管理新对策

(1)调整观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以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在这样的体质之下,需要施工企业单位能够独立完成国家下发的指标,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实现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利益最大化,首先要以新的观念、新的形式进行经营,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以科学、适宜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上尚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管理,在原有的管理水平上进行改进,对于管理上的每个环节,不能只是应付了事,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项管理上的细节,特别对于涉及到工程质量问题的,不管是在人事制度上、技术上等,都要建立起科学、适宜的管理制度。(3)以科学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适合的组织体系,使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够适宜组织机构,并使总企业与业主之间形成直接的关系,即便所处的地区不同,仍可以由总公司进行直接经营。项目的作业层由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层直接进行负责,而项目管理层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又形成协调的合作关系,对于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有人本管理新模式的制定。企业要有与优秀员工进行共同发展的新理念,对于优秀的员工,要及时进行奖励,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对员工进行民主管理,以人本管理理念留住人才;同时,还要鼓励员工要有创新精神,并且建立起相关的奖励制度,以奖励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员工造成的失误行为以及消极怠工方面的行为,要以所制定的惩戒措施进行惩罚。(4)工程竣工之后的技术管理。当工程完工之后,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技术手段对各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进行技术管理,把所得到的结果与工程质量标准的数值进行对比,查看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在进行检查后给予通过,而对于不合格的工程,则要求其进行返工,以达到相关要求。除此之外,工程在完工之后,对于所得出的经验或者教训,要进行归纳、总结,以备日后借鉴使用,对于管理资料或者技术数据,则要进行相关保留,及时进行整理、总结。对于技术创新上的发现,则要进行详细记录,使日后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改进,促进工程施工效率,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

总而言之,房地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属于一项系统的工程,所牵涉到的部门与工作人员众多,因此,要协调处理好各个部门、部门与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施工管理上能够团结一致、合作进行,使工程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第8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夯实;垫层

对于地基直接的修建在没有经过加工加固的天然的土地层上时,对于这种地基我们称其实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基很脆弱,以致不能达到地基的负荷量与变形等的要求,那么需要事先经过人工的处理后再去进行基础建造,这种地基的加固就叫做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最终目是增强改良地基的压缩性、剪切性、渗透性与不一般地基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基础有垫层法、夯实法、柱基法、 CFG桩、振冲法在下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重点介绍垫层法与夯实法这两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

一、垫层法

对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相对软弱,不能达到上部负荷量对地基的需求时,经常会运用换土垫层的方式来处理软弱的地基。换土垫层的方式是,首先要把基础底面以下范围内的脆弱土层挖掉,然后将回填的强度相对高、压缩性相对低,而且没有腐蚀性的材料,分层夯实以后成为其地基持力层。其目的是能够增强地基的承受能力,然后经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降低垫层以下的天然土层承受的额外压力,以达到降低基础沉降量的作用。事实说明,这种方式对解决承载量相对较大的中等建筑物地基的问题是很有效的。换土垫层依据其中回填材料具体有灰土垫层、碎石垫层与砂垫层等,下面就重点介绍其中的灰土垫层,剩下的几种垫层法在一定程度和它大致相似。

灰土垫层的方式是把基础底面以下一部分的软弱土层挖掉,使用有一定体积混合的石灰与私性土拌匀后,在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分层的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适合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在比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私性土地基的加固。此垫层拥有特定的强度、抗渗性与水稳定性,施工的工艺相对简单,取材比较容易,费用又低。适合运用于1一4m的较软弱土层、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

1、构造的要求

对灰土垫层的设计要求,主要是取决于灰土垫层厚度与宽度。其灰土垫层厚度需要依据垫层底部的软弱底层的负荷量来判断,即当上部的负荷经过灰土垫层依照特定的扩散角传达到下卧土层的时候,下卧土层面所需要负荷的总压力不能大于其容许的承载力。

2、材料的要求

灰土中土料可以使用在基坑中所挖出来的原土,或者是使用其它有机质的含量不是很大的粘性土地,表面的耕织土不适合使用。在采用之前土粒需要先过筛,粒径需要大于巧mm。灰土里面的生石灰需要在用前的1一Zd内用清水熟化并且过筛,粒径不能超过巧mm,不能含有没有熟化的生石灰,不能含有太多水分。灰土的配比应该为2:8或者是3:7(石灰:土)。

3、施工的要点

(1)在施工之前需要验槽,把积水和游泥清理干净,夯实至少两遍,等到干燥后,才可以铺石灰。

(2)灰土施工的时候,需要人工翻拌不低于3遍,需要拌和均匀,并且颜色一致,还需合理的控制它的含水分。在现场以用手能将土料握成团,两指轻轻捏能够捏碎为最佳。如果土料中水分较多或者是不足的时候,需要晾干或者是洒水湿润。

(3)铺土需要分层来进行,厚度需要由槽壁上所设有的标志来控制。每一层灰土的夯实遍数,需要依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来进行现场试验测量。一般需要夯实(或碾压)不低于四遍。

二、强夯法

强夯就是使用起重的机械把重锤(一般8一30)t吊起来从高处(一般6一30m)让其自由的落下,对地基进行反复的夯实的地基的处理方法。强夯法高能量的夯基,是运用强大的冲击能,使土层中具有冲击波与强大的冲击应力,随着地面夯击点发出的纵波与横波传到土层的深处,使土体之中的孔裂压缩,然后土体的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四周所产生缝隙,形成较好的排水的通道,孔隙中的水与空气快速的排出,使土体达到固结的效果,进而使浅层与深层达到不同程度上的加稳加固,增强了地基的负荷能力而且减少了它的压缩性。

强夯法比较适合用来处理碎的土石、粉土、砂土、湿陷性的黄土和填土地基等深层的加固。它的优点是效果好、节省材料、速度快、施工简便等,但是在施工期间噪声与振动大等缺点。地基经过强夯之后,它的负荷能力能够增强2一5倍,压缩性可以减少200%、1000%。这种施工的方式优点显著,是我国现在运用最频繁与最经济实惠的深层的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之一。

1、技术的参数

强夯的技术主要参数包括:锤重、单位的夯击能、落距、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的遍数、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加固范围与影响深度等。在施工之前,需要在施工的现场具有象征性的场地上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试验地区,实施试夯或者是实验性施工,从而取得准确的技术参数。

锤重和落距是决定夯击的能力与加固深度的主要因素。重锤一般不能低于8t,落距一般不能低于6m。夯击点的选择主要依据基础的形式与加固的要求来确定。可以运用成行的布置或者是正方形及梅花形的网格排列,一般来讲第一遍需要是5一gm,剩下的各遍可以选择与它相同,也可以合理降低。

2、施工的要点

(1)在强夯的施工之前,需要调查在场地范围内的其它地下建筑物与地下管线位置和标高,而且需要适当的运用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因为强夯施工引起的损坏。

(2)做好地质的勘查,及时了解土质的情况,并且进行试夯,记录好强夯前后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以确保正式施工时的每一项参数。

(3)强夯的施工,需要依照设计或者是用实验所确定的技术参数来实施,用每一个夯击点所使用的夯击数作为施工的控制数值,还能运用试夯之后所选择的沉降量进行控制。夯击的时候,重锤需要平稳,夯位需要准确无误。如果是错位或者是坑底的倾斜过大,最好运用砂土把坑底进行整平,才可以实施下一次的夯实。

(4)雨期的施工,夯击坑内或者是夯击过的场地存有积水时,需要及时进行排除;在冬天施工时,首先需要将冻土进行打碎,然后再依据每一个点所规定的夯击数进行施工。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前行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地基处理问题,同时地基处理技术是多样化的,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所处地质状况,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采取最为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永涛. 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探究[J]. 城市建筑,2014,01:53.

第9篇:建筑工地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软土地基; 加固处理;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44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软土层的性能充分的掌握,软土层土的天然孔隙比e值大于1.0;土的含水量大于40%;压缩系数a1~2大于或等于0.5MPa时,属高压缩性土层;地基的承载力小:软土层在建筑物的轴向力作用下容易破坏,上层破坏意味出现明显的分离面(裂缝)。屈服是塑性变形的开始,无限制的塑性变形,即为流动软土层就是小的荷载差异,也会引起建筑的沉降,当沉降量大而不均匀,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事故。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结构形式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对暗塘、暗滨、暗沟、坑穴、古河道等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基础加深、换土垫层或短桩等方法。

2. 对表层和浅层不均匀地基的处理,采用挖除软弱地基土,换土夯填密实,也可用人力增大土的密度,采用夯实、碾压、振动等方法处理。

3. 厚层软土地基可采取堆载预压的方法处理,常用砂井或塑料板排水堆载预压。如缺少堆载用的材料时,可采用真空预压。预压荷载宜略大于设计荷载,预压时间,分级和速率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及软土的固结情况而决定。

4. 软土地基也可采取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石灰粉煤灰桩、灰土桩和水泥上旋喷桩处理,但桩的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

5. 对荷载大、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可有效地减小沉降量和差异沉降。

二、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及处理不当所引起的恶果

软土层上建筑物的沉降速率随基础面积和荷载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民用建筑活荷载较小时,其竣工时沉降速率为0.5―1.5mm/d;在竣工后半年至一年的时期内,是建筑物差异沉降最为迅速的时期,常发生倾斜和裂缝、当沉降速率衰减到0.05mm/d以下时,差异沉降不再增加,沉降基本稳定,软土层厚度比较厚时,需要的沉降稳定时间较长,因为软土的渗透性低,孔隙水不易排除,有些建筑物建成后几十年,其沉降尚未完全稳定。例如,上海展览馆的中央大厅,当时由国外专家设计,利用箱形基础,基础面积为46.5m×46.5m,半地下室,基底压力为130kPa,附加压力约120kPa:当时没有进行沉降量的计算就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建成30年以后,累计沉降量已超过1.8m,影响范围达30m以上,使相邻两侧展览厅的墙体严重开裂,直至目前沉降才基本稳定。

软土地基的处理,一般都足以提高强度和减少变形为目的。但有时这两者并不能同时达到。例如,强度提高了,但变形却没有减少。如果已加固好地基而没有加固地基交界处的软土层,该土层已经受到扰动,随建筑物的升高,软弱基土在上部压力的作用下滑动、挤出就可能由该处发生:当然,也有设计问题,如选用的处理方法不适合该王程的软土层。更有施工的问题,如很多基础施工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素质,又无质量保证体系,以赢利为目的,放松质量管理,常造成已处理的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又出现下列质量问题:

1.当基础下软土层较厚又比较均匀时,在上部轴向力的作用下,地基压缩引起建筑物过大沉降;

2.当上部荷载差异大,上层不均匀时,建筑物将产生不均匀下沉,从而引发倾斜,致使墙体裂缝;

3.地基上层均匀性差,再加上建筑物荷载不均匀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会产生过大的倾斜或倒塌事故;

4.当软土地基加载过大、过快时,建筑物的轴向力超过了地基的承载力,使建筑物下的软上发生塑性变形,出现分离面(裂缝)而破坏地基,产生倾斜或倒塌事故。

三、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1.换填加固法

是将原来的软土地基在一定深度和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出,换填成强度高、抗压缩、稳定性好的材料。通过换填加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基的组成,可使其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换填加固法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首先,选用的换填材料要根据施工地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换填材料要符合相关规定和建筑物的要求,从而保证软土地基加固的实施是合理有效的。其次,换填加固过程中,要逐层换填加固,逐层压实,用机械碾压等方法使之达到建筑要求的压实度。最后,换填的深度和面积要经过正确的计算,保证换填工作的正确进行。换填时应先去除地基中的一些垃圾或杂物,基底要平整干净,再将经过试验合格的换填材料和计算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换填。

2.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

夯实法中比较难以控制的是有效加固深度,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表达,其意思是指在重锤强夯加固中,不同的地质环境、重锤重量、起落高度、锤击次数与建筑施工对地基加固的最终要求之间的关系,是指导重击夯实工作的参数标准的计算方法、公式。影响有效加固深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夯击能的大小

简单来说既是指重锤落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的大小,受重锤大小和起落高度、夯击次数、间隔等的影响。设置合理的夯击能大小,可以有效地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减少夯击的次数,大大提高软体地基加固工作的效率。到底选择多大的夯击能来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我们可根据经验和可靠的公式进行计算,保证夯击的有效进行,缩短工期。

(2)施工地的土质条件

不同的土质条件在受到重锤冲击时所受到的影响不同,这就直接关系到加固的结果。不同的土质要选用不同的夯击方案,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具体分析。土质的密度、含水量等都影响着夯击的效果,夯击的进行要以此为依据,否则可能效率低下甚至起到不好的效果。

(3)重锤的锤底面积

捶底面积的大小,决定了重锤落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所产生的冲击力的大小。锤底面积过大,贯穿力小,加固深度小,加固力度不够。锤底面积过小,贯穿力大,压力大,容易陷入太深影响起落。合理的锤底面积,应根据现场条件来决定,一般控制在25^40 kap压力最为合理。

3.深层水泥搅拌桩法

指利用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处将软土与水泥、石灰等固化剂强制搅拌,使其结合度提高,从而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中,所选用的水泥等材料在质量上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际工作中地基加固所需的要求。此外,水泥搅拌桩机械要做好稳定和安全工作,根据现场平面图测量好地面标高和各项数据,确定桩位。搅拌桩机械在开工前,要做好施工机械的安全和各项指标检测,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错误。

4.深层石灰搅拌桩法

是利用石灰与土搅拌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来加强软土地基的强度,根据实际地质的不同所产生的加固效果也不同。深层石灰搅拌桩法的材料主要就是生石灰和高炉煤灰,可以有效地吸收软土地基中的过多水分,施工要按照从四周到中间的顺序原则,施工过程中要避免石灰搅拌桩被地表或附近的水渗透而过多吸收水分失去原有效果。以上几种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是在现实工作中比较常用的几种办法,此外,还有塑料排水板法、挤密桩法、排水固结法、排水砂垫层等多种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