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在世界的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造景手法,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1、多样的古典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抑景、透景、添景、夹景等九种之多。
2、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堆山与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布局。
(1)堆山与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此得名为“假山”。假山,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石可以做主景,也可以和水景、植被配合组景。也可以作为“障景”、“分景”的用途。造景中喜欢做一些又险又奇怪的形态,使石头和石头之间形成涧、沟、洞等多种形态。
(2)理水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主景之一,水景在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方法有三种:
1)掩:用建筑和植物绿化,对弯曲的池岸进行掩映。2)隔:有的筑堤横跨在水面上,有的架石板类的小桥,有的放置汀步,这样来增加景的深度和空间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的感觉。3)破:当水面很小的时侯,像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来作岸,并搭配珠子、藤草等,那么虽只是一洼小小的水池,也令人有深邃的感觉。
(3)植物配置
植物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选择一讲究姿态的美;二讲色彩美;三讲气味香。植物又常常和园的主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系。像竹子就象征人品的清逸、气节的高尚,松柏象征坚强,莲花自古就象征高洁,牡丹、桂花等象征荣华富贵等。
(4)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被园林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当作景点来做处理,既可以当做景观,又可以用来观赏景色。
二、古典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1、古典造景手法的借鉴
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古典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中,亭、廊、桥这些传统建筑小品的使用频率较高,门窗洞口,花窗这些造景工具也使用颇多。
3、传统植被的应用
植物作为居住区中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来表达,也是体现思想意境是另一种方式。在现代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所设计的景观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不同的景观寓意。
4、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黛瓦、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新的使用手法,赋予新意;其次要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5、传统游路处理手法的运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6、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传统符号有很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镶刻于在大门、地面铺装、廊架上、景墙上;或者以雕塑小品的样式来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7、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现代居住区景观的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生态和开放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居住区内的有的硬质铺装过多,没有考虑到功能的需求,使居住区内的绿化面积减少。有的小区为了气势和美观,设置大量不需要的设施,忽略了成本的计算,浪费现象严重。
2、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很多景观设计没有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自然景观被破坏,人造景观又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极不协调。
3、近几年来,很难发现有特色的居住区,感觉每走进一个小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居住区景观设计模仿、抄袭严重,没有特色。
4、现代的居住区设计还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品味低下,没有文化内涵。
四、现代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居住区的设计多种多样,好的设计不止有好的景观,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居住区。该小区的设计风格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为主题,将其融入现代的空间构成元素,协奏山水人文雅居,生活其中,可游可品。
1、古典意境与植被的应用
该小区设计在“琴、棋、书、画”四园中搭配春夏秋冬的标志性植被,增加小区的意境。如“琴”园与夏天相结合,种植荷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棋”园与春天相结合,种植“岁寒三友”里的竹来搭配,取其“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之意。“书”园与秋天相结合,种植被誉为“花中隐士”的,取其“傲霜清高,高风亮节”之意。“画”园与冬天相结合,搭配“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取其“高洁、傲骨、坚强不屈”之意。
2、传统造景手法的应用
该小区的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漏景、障景等传统的造景手法,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做到步移景异。例如在 “棋”园中,设计了中国古典建筑小品的“月洞门”,在其后种植大片竹林,形成“框景”。在中心景观区设有长廊与景墙,在景墙上开设花窗,使墙面发生变化,也方便观景,形成“漏景”的效果。另外还设有假山及小地形,为了达到“障景”的效果,增加趣味。
3、传统造园材料及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该小区的造景材料的选择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游园小路多用青石板,鹅卵石,及颜色古朴的碎拼,以达到古典的韵味,对亲水平台及亭、廊、桥的材质,多选用木材,使其达到天然的感受。该小区的景观建筑小品多样,有常用亭、廊、桥,门窗洞口和花窗等,使其形式多样景观丰富。
该小区设计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人性化,生态化的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合现代人居住,有特色,有文化,有品味的现代小区。
近几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开发商和小区居民的重视,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传统造景手法将重新受重视
中国的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学习,推崇。近几年的居住区设计,为了体现意境与文化气息,园林中的传统造景手法被广泛借鉴,也适合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环境设计,在今后的设计中也会被重视。
2、人性化、多样化的景观设计
现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处理,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的需求,营造休闲舒适的景观,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现在的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居民的喜好以及居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将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再单纯的追求大片的中央绿地,而是更加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让本原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丰富,博大精深,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现代的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元化的风格,但最终的景观设计的表现是以人的不同需求和时代的特征为基础的,要实现它们就需要景观设计师们不断的对古典造园艺术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张莉莉,刘雁琳,苏允桥.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之艺术手法深浅[J].设计与教育,2007:216―218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现代景观;继承与发扬
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
1.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是视觉空间艺术
古典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然后还要具备中国的传统古典元素。在自然界,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古典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融合古典元素并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元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并融合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分不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不仅限于园中的实在物质景观。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进行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营造出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揉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的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法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质量,它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创造出融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对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从而营造出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如何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优美协调的园林景观?除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即“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布局法则。园林设计理念对景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再局限于人居空间和环境,要把点缀与美化的功能相结合,注重景观设计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充分发挥园林提供直接产品的功能与效益。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布局构景法则,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
3.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演变
3.1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成就和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并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独特风格。
3.2生存环境倒逼创新演变
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功能的主体,作为山水、植物是其主体的背景和衬托,也是建筑物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缺少山水植物景观,城市中的建筑物就缺少了生气。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特点;手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06-04
1 引 言
中国古典园林,从秦朝的上林苑、隋炀帝的西苑、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的园林,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园林,无一不展现了一种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体现了中国园林技术之精湛、设计之灵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见证。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以山、水、石、泉、植物、亭、廊、轩、榭、楼、阁、桥,以及云岗烟蔼等为造园题材;放怀适情,游心玩思而造园,园的意境常以山水为骨干来创造;而园林建筑除满足游乐、休息、居住外,又是园景的构图中心和造景的依据,再有树木花草合理配置,使得山水“得草木而华”,因山就势布置建筑,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创造出“妙极自然”的园林艺术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
2.1 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多表现自然的气韵,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正是以这种自然观作为园林文化源泉,主张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去对待自然,提倡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也就是说,在造园过程中,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讲究对自然的抽象模仿和创造,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力求再现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景物,使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具有自然神韵,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2 山水画式的格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山水画”式。中国园林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喜欢稳重之山。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体,建筑物只作为点缀山水之用,整个园林设置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在总体布局、各因素组合上合乎自然规律,尽量减少人工的痕迹,如:假山在叠砌时模仿天然岩石的纹脉,水池常作自然曲折状,花木布置疏密相间,乔灌木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中国古典园林在原生自然与人工自然之间反复历程,巧妙运用假山、叠水、池塘、花木、曲廊、桥、台、楼、塔等,顺自然之理而成,使整个园林形成多种景观,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致的完善融合,达到“大巧若拙”、“大朴不雕”效果。
2.3 寓情于景,寓意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呈现出“寓情于景”、“寓意造景”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等,并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变化,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或某一意境,如“夜雨芭蕉”表现一种宁静的气氛。同时,“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中国古典园林对书画墨迹也作出了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达到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巧妙地利用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结合,将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让人产生联想,使园林中的一景一物都表现了人的情感,情景交融,使之蕴含了诗的情趣和画的意韵,展现出比眼前风景更为丰富的意境。
3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在园林景观设计上,主要是顺应自然,用人造景观来模仿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城市中造园要宛若自然,在城外造园要有山林野趣,以达到“人化自然,胜似自然”。
3.1 叠山
假山叠石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独立的造景作用,是古典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具有特点的艺术形象,为了表现自然,将婀娜多姿的山石叠置于园林之中,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风格,也成为园林创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幅源辽阔,名山众多,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造园家在园林中塑造出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石峰轮廓跌宕、参差、变化,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卧之可赏,可使人犹如步入丘壑,如神游名山。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掇山形式。清人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掇山的佳作。
不同的石置于园林,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同我国的书法、篆刻、绘画等艺术的创作一样,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则风骨刚健,有的典雅宁静,有的又有如悬瀑飞注,极富自然情趣。园林中的山石,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叠置,在咫尺空间中也能表现出名山大川的奇、幽、险、秀、雄的艺术效果,这正是“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如北京恭王府邸的飞来峰,近有洞府悬岩,满壁苍苔,远有飞阁胜迹,浮云崖树。一石耸立,既是障景,又增空间层次,更有淡雅之趣;扬州个园的半壁假山,凹凸、散聚、悬挑,参差结合,有层次,多变化,意境幽深,有尽端而无尽意。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园家也常依据地形的倾斜坡注,因势就势,巧妙布局,造就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或深涧绝谷,峭壁危峰等丰富的园林艺术境界。如苏州虎丘的拥翠山庄和杭州的龙井两山地园,正是造园家依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的神韵,通过艺术的加工,创造诗情画意之境,使之形神兼备,把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有机的联系,巧妙的运用山石于园林中,以此创造园林艺术的更高境界。
3.2 理水
在美学上,中国园林中的假山提供的坚硬、石质的“阳元素”,在与软的、反射的溪流江湖的“阴”元素取得阴阳平衡上是必要的。
和山石一样,不论何种园林,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正所谓无水不活。因水而异,人工为之,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园林意境和美好的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在表现静态的水景时,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在表现水的动态美时,不是采用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水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湖泊池沼,河流溪涧,以及曲水、瀑布、喷泉等水型。
《园冶》中有所谓的“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的情景,描述的是湖泊、池沼等大型开阔的水面。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这些大型的水体大都是利用天然水体而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在开阔的水面上,往往使用安排岛屿,布置建筑的手法,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更加丰富了水面空间的变化,如太液池、西湖。规模小的园林或宅园,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水体的形式以水池为主。池岸常筑以廊榭轩阁,驳以参差石块,植以垂柳碧桃,清池倒影,自有妙境。庭园里还常在“池上理山”,或就水点石,别有情趣。
我国古典园林以水作动态时,常模拟瀑布这一自然水型。通常是将石山叠高,山下挖池作潭,水自高泻下,击石喷溅,俨有飞流千尺之势,自然的呈现出一种野趣来。溪涧也是常见的设计手法,水一般利用大小水池之间,挖沟成涧,流因势回绕,不受拘束,使庭园空间变得更自如。此外,园林中还常出现泉、潭、滩等水型。造园家将园林建筑同泉池溶为一体,形成一个个清幽而又意趣无穷的园林艺术空间。如济南的趵突泉。
在园林建筑与自然结合得体的园林中,无一不有水,不论何种类型的水景,也无论是“静水”还是“动水”,其形式绝大多数是自然式的,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使水与山石、建筑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3.3 花木
花木是掇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随着四季时令、天气变换都有所不同。对于花木的选择,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花木在山石、水景之中,既具有丰富空间层次变化与加大景深的作用,又具有表现园林意境的作用,如:古木繁花,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3.4 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要与山水林木相配合,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效果,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则是突破中轴线布局,比较灵活且富有变化,通过呼应、映衬、虚实等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3.5 书画墨迹
书画墨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笔情墨趣与园林中的景色浑然交融,使园林设计更加典雅完美,正如《红楼梦》中所说:“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书画墨迹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正像陈从周在《说园》所说:“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3.6 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以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果之致”。中国古典园林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与外界的自然相对隔绝。因此,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形成整体性园林景观,起到扩大园林空间效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构景手法有以下三种。
(1)抑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历来讲究含蓄,“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所以园林造景上采取抑景的办法,在园林入口设置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使之自成一景,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先藏后露”、“欲扬先抑”,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使园林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漏窗、树丛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人的视线,使人们入园时只能看到园景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全貌。抑景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树丛、树群或数者结合。
(2)隔景。隔景是用以分割园林空间或景区的景物,其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花木、山水、堤岛等,其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采用隔景的方法,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如:苏州拙政园巧妙利用山、池、树木、亭、榭作为隔景,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亭台楼阁时隐时现,在空间上起到互相渗透的作用,形成丰富的层次。
(3)借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传统手法就是“借景”,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的方式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将园林远景借入园中,叫远借;将园外或景区外近景借入园中,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景物,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借景既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又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以达到“纳千顷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如:苏州沧浪亭,因园外有滨河水绕园而过,所以不设围墙,而是以漏窗的复廓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到园内,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可谓借景的典范。
4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传统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传统一成不变,没有创新,传统就会出现断层,创新也将成为无源之水。虽然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就像杨鸿勋先生所说:“今天,……古典园林已成为历史陈迹,并不是完全适合现代人游览实用的公园。然而其中蕴藏着的自然美景构成的原则和技术,则仍然是新园林创作的重要借鉴。”因此,现代园林设计既要向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学习,走上民族化的道路,又要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设计领域先进技术、优秀设计观念及运作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4.1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正如威廉•钱伯斯所说:“中国园林的艺术精华是师法自然,范本就是自然,目的是要模仿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现代园林设计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自然环境的美化和改善,实现设计的方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园林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要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使之能真正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
4.2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
一是,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二是,采用掇山、理水、花木、建筑、书画墨迹等方法,形成园林的动静变化,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与变化。三是,巧妙运用抑景、隔景、借景等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当然,这不会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形式,而是在深刻理解与感悟的传统的基础上,把传统的设计技巧,当作现代园林设计的源泉,并注入科技的力量,凸显时代精神。
4.3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这就是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所表现的意境,使游人在观赏这些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甚至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享受到审美的愉悦。现代园林设计也应该要具有这种文化底蕴,把历史、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重塑符合现代气息的园林意境,使人们去体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的自然追求,陶冶现代人的心灵情操。
5 结 语
园林之美,在于意境。以情造景,以景寓情,师法自然,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独有艺术特点。通过研究古典园林,更深刻的了解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探求园林艺术的普遍规律,对现代的园林风格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杨鸿勋.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计成.园冶[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 [明]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7]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8] 朱建宁.情感的自然-英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9]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0] 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On the Inspiration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Wang Junyan1,Gujuan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bei Wuhan, 430070)
关键词:园林运用 造园方法 艺术手法 原则与要求
1、园林建设中园艺运用的意义
(1)利用园艺可以在做好园林规划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闲的地方和季节转换,把现代园艺应用其间,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成一个集园林、园艺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在园艺设计中把一些具有人文景观元素合理搭配进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现代园林空间的意境处理时,追求的是景观与意境的高度统一,情景交融,以景寓情。在空间布置时,除了熟练巧妙地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外,还可以在园林设计中合理植人园艺的艺术,使整个景区的内涵更丰富,情趣更浓,具有更强的风景艺术感染力。
(3)园林与园艺的完美结合,可以充分依托原有的园林景观,进行人工搭配、修饰,用园林艺术规划,大大提升景区的艺术感染力。
(4)园艺还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陶冶情操。绿地会给人以安全回归的感觉,消除紧张与急躁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5)利用城市绿地给市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可以很好的促进市民间各种交流的产生,可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激发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精神境界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够陶冶清操、净化心灵。
2、影响园林构成质量的主要因素
(1)水。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2)植物。植物是园林造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对园林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林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3)建筑。园林建筑物经常被做成景点,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谢,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建筑艺术品。
(4)山石。山石的造景应用自古就已经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自然也有相当大的作用,现代城市园林中更是将山石的应用发挥得淋漓精致,让人看到了它的优与美。
3、我国园林园艺主要造景手法
(1)对景。对景可以避免视觉上的单调感,丰富园内的观赏内容,对景即可以相互观赏、相互衬托的景色,即从一个观赏点去观察另一个观赏点,或从另一个观赏点来观察这个观赏点的这种互相观赏,相互衬托的构景手法。一般说来对景不是针对某一个景色而言的,它可能和周边许多景色都形成呼应的关系。
(2)借景。借景是指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将好的景色通过一定方式组织到园林视线中来,它能起到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的作用。其手法可以简单概括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以及因时而借,借景是钩成文人园林中色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主要原因。借景的内容主要有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园林意境,丰富景观效果。
(3)添景。添景主要是为了增添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在缺乏近景的情况下可以做添景处理,添景可以通过建筑小品,园林植被来形成。例如远处有自然的山,人文的塔,而中间和近处没有任何景色过度的话,就会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这时在中间和近处增添一些建筑、乔木、花卉,就会使整个空间显得具有层次美,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
(4)框景。框景是利用窗框、门框、漏窗、乔木树冠抱合所形成的框,把外部的景色框进来,使游人产生错觉,仿佛是一幅挂在墙上的图画,从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5)抑景。抑景主要讲究内敛含蓄,即在造园方面反对一览无余,主张“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从而以此来提升整个园林的艺术感召力和层次感。
(6)漏景。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在园林的围墙,步廊(单廊或复廊)常常设以漏窗来取景,从而营造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境。
4、造园艺术手法运用原则与要求
(1)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园林施工单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按照规范,严格按绿化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批准施工,对各项绿化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
(2)突出园林主景意图。在园林艺术的空间设计中要重视突出主景,景观有主体景观和从属景观,即主景和配景。只有主从搭配适宜才能达到景观丰富多彩,使游人游兴盎然,印象深刻。园林艺术设计将主、配景的关系和作用给予了明确的诠释。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掌握工程原理,还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3)与传统元素的融合。我国古典园林中包含了很多传统元素,将传统的元素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设释出来,也是融合传统元素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传统类型的分析和重构,创造建筑类型的当代演绎。
(4)提升空间层次丰富感。园林造园讲究的是流动性和曲折感,在我国当代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以清晰地交通流线为前提,设计出结合地形地势和功能分区的路径。
(5)自然山水的意境表现。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自然之美,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设计中应坚持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山水进行整理,通过适当方式运用现代或传统手法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唤起人们情感和审美的共鸣。
(6)实景与虚景相结合。造景中虚实结合、明暗交替、抑扬顿挫的搭配手法,可以丰富景观内容,增加空间的立体性和景观的延展性,选择不同景点和植物进行配置、提高常绿种类的比例,这样就能增强季节感,并能延长观赏时间,最终实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自然美景。在景点造景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立体感和轮廓感,通过对地形的合理利用和交错的把握,从而增加景深和形式的多样性。
(7)俯景与仰景相结合。利用周围地形视角位置的高低不同,搭配出不同的仰景和俯景的效果。借以其它景观小品组合成景的方法,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山石、水体、道路等巧妙的与植物搭配才能更加凸显层次感和丰富度。
(8)采用几何错觉、透视变形的手法进行造景。通过景观设计引导游人的视觉走向,通过对园艺手法搭配营造出透视变形的效果,认真的了解和熟知多种变现形式,创造出有韵律的园林景观,更好的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园林工程不只是要按设计完成工程设施和构筑物的建设,还要讲究园林植物配植手法、园林设施和构筑物之间组合搭配的美观舒适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这样就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5、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工程包括水景、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无论那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龙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3).
关键词:古典园林 墙
Abstract: Due to the philosophy and art practice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reating many of decorative elements. Even if a very common wall,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arden. We need to study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and minor elements in-depth study.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 wall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最重要的园林之一,由其形成到成熟,都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无论其布局或者是细部,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推崇。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小中见大,以近喻远,方寸之间见天下,所以院内的每一细部,都是园匠门极力营造的重点。在各个元素中,墙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但又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元素,但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园林中过渡、分隔、装饰、造景的手段,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和建筑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是中国的一种象征,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做工精细、构思巧妙、哲理深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对世界各国的园林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在,外国文化大量入侵的时代,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1 发展阶段
生成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早形式是供天子和大臣们打猎的囿,起源于殷、周时期,由于当时的生产能力低下,园林出于萌生阶段,当时只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才能拥有“贵族园林”。到了秦、汉时期,形成了集中的国家政权,出现了最初的皇家园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造园活动的兴盛时期。
转折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发展到临摹自然,效法自然,对自然山水进行提炼概括的阶段,皇家园林那种狩猎、拜祭的作用已经消减,取而代之的时供天子和大臣游玩、观赏、活动的功能,所以对院内的景色、小品、造景手法要求开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更趋于精美。同时,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许多官僚贵族,营造自己的园林,初步形成了私家园林的雏形。
全盛阶段:隋唐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皇权核心的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皇家园林的气派已经完全成形,皇家园林的各个级别的园林已经成制。私家园林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风格,艺术性和和风格性比上一时期更加成熟。
1.2 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盛名,在于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能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造园思想,即使到现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根本的哲学思想,无论什么造园手法,都是围绕这一造园思想而运用的。有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希望能更接近自然的山川河流,就发展出模仿自然山峦的叠山手法和天然水体的理水手法。不同的是,经过人工的修饰和整理,人工的景致比自然的更精细,更耐看,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
“诗情画意,意境暗含”,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惯于用婉转、含蓄、隐晦的手法,表达造园者的思想和园景的含义。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和景色是变化无穷你不会只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你在不同位置,对同一个景观的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有时还采用欲扬先抑、,步移景迁的方法,让游览者在园内游玩时,不单眼睛看到景物,身体感受到空间变化,而且思想上感受到建园造景的哲理和思想。
2 墙体的分类和重要的艺术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古人追求对自然的极力模仿,希望能在园内容纳壮丽山河,咫尺之间见天下,总想在园内造就更多的内容和环境,所以虽然园内面积的大小各异,但造景元素却不相伯仲。园内园景主要是许多元素共同构筑而成的,树木、花草、水池、长廊、隔墙、建筑、小桥、水榭、亭子,等等。水面和石块互相映照,建筑和树丛互相衬托,共同组成了闻名遐尔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叠石、理水、植物、建筑。但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元素外,古人对其他不起眼的元素的做法,并不是一味地遮掩和隐藏,而是用委婉的方式,让它融入到其他园景中,或者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法,使其更具有装饰性和美观性。
2.1 墙体的材质分类
墙体是古典园林中的其中一个因素,因为其出现的频率和面积的原因,其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太常见和平凡,其作用又很容易被人忽视。古典园林中的墙体,按照其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比较高大,起护卫、防盗的作用,内墙主要是分隔空间,所以一般比较矮小,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起烘托和装点园景的作用。按照材料分来,分为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和乱石墙四类。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简洁朴实,压顶的瓦有简单的,也有华丽的图案,主要起装饰作用,《园冶》中描述, “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时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象拙政园的龙墙,把墙头的黛瓦做成龙身的形式,顺着墙体的走势,高低起伏,宛然前行,在尽段处以昂首龙头结束,可以说把粉墙的特点和龙的矫姿结合的淋漓尽致,是粉墙艺术上的一个经典之作。磨砖墙是砖墙处理的一种方式,用完整或者处理过的砖,在墙体上砌筑不同的图案,或者直接使用砖雕,使用的位置一般比较正式,“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位于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有整出戏文六,故事、图案、花纹七十余种,观之琳琅满目。漏砖墙,就是为了观景而留有窗洞或门洞的墙体,“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乱石墙就是用天然不规则、大小相近得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
2.2 墙体的形式分类
古典园林的墙体,和其他元素一样,多讲求形神具备,意在形先,所以为了在观感上和园内的其他元素想融合和协调,除了材质上有所区别之外,按照墙体的形式来看,墙体也分为好几类。云墙,就是墙顶呈波浪型的白粉墙,随着地形的走势或环境而高低起伏,象天边的云朵,和中国园林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吻合,而且造型十分好看。拙政园枇杷园与远香堂主景区是以一条云墙隔开的,而此处的波浪形云墙线条曲折优美、活泼轻灵,富有动感[2]。游墙的主要变化不是在于其墙头,而是其平面布置的曲折游弋,游走不定,营造出各种深幽变化的空间,虽然形体上不及云墙那样飘逸,但在空间上去却比云墙更重要。景墙,就是在墙的重要位置,留出窗洞,使用漏景、对景、框景等手法,把游览者的视线引到墙的对面,这样的园景更曲折,更引人流连。这种窗可以是造型优美的窗洞,或者是精美的镂空窗框[。
2.3 墙体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古典园林中的墙体多样性,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哲学思想和手法。中国古人一直追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境界,凡事讲求归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乾隆《浮生六记》: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而大自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神秘和不可预测的,加上中国人自身内敛含蓄的性格,园林表现形式上多倾向于“取含蓄,引而不发,显而不露”,即便要彰显园景,表达某种构思,也是通过委婉的手法,间接的手法,让游人自己去体会、感受、思考,如桥廊曲折、园景幽深,游人必须绕过几重院墙,才能看清在漏窗上的园景,或者只能远观,不能近看,留给了有人神秘、深奥、若隐若现的感觉,又或者是在造景的时候,隐意其中,使用步移景迁、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游人身在其中,领会造园者的思想和哲理,同时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手法,为什么不是“尽收眼底”的开阔,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更给人一亲切感。这些造园艺术的实现,离不开墙体的适当运用和和艺术加工。
墙原本为建筑的一部分,是用来分隔室内空间的,初期的古典园林并没有单独作为园景的墙,只有廊和建筑,后来受到园林向精细、小巧的方向发展,需要划分的空间越来越多,墙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其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古典园林把墙体运用到园林中,使园林有了除树木篱笆等虚体分隔之外的实体分隔,为古典园林的营造艺术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手段。例如位于扬州的寄啸山庄入口处,用清水砖墙砌筑了一个小空间,虽面积很小,确营造出一个进院之前的狭窄、局促的空间,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空间,让人在进院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水墨画的背景。中国水墨画善于在白纸上用单色绘制写意山水、花草、,白色宣纸不单是绘画的工具,还是画的内容所存在的背景,也是观画人所遐想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墙体,就像绘画的宣纸一样,为园景的花草树木和小品创造了存在的背景,使这些景色更为突出,更有层次感。例如个园的入口处,密密地种满了竹子,翠竹斑斓,和后面的月洞门形成立体的前后关系,而景墙的设置,使得竹子更有立体感,就像宣纸上的翠竹图一样。
营造各种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手法,是通过遮、藏、引、漏、透等方式营造出来的,借景、对景、框景等等手法,都需要假山、墙体来实现,景墙的作用就是为这些造园手法提供实物手段。所以古人常有在墙上做漏窗、花窗的做法,借助墙体的遮蔽作用,来突出园景。譬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四面设有圆洞门,犹如四幅图画,其景观正如亭中对联所写“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删” 。
中国的墙,肯定不是平淡无奇的,古人一般会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装饰和美化,粉墙黛瓦,高低起伏,其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元素,像之前所说的拙政园的龙墙,甚至成为院中景观的一个,还有其余建筑的山墙、马头墙等等,不但丰富了院中的天际线,也增加了园内的空间感。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是超越了具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形象的立体画”之称,其具有画的构图与神韵以及诗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 “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
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于自然,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增强园林的意境美感。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三)有藏有露、有收有放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常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因此取得所谓“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清·沈复《浮生六记》)等的造景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很好的体现出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美概念。
我们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打破古代正居建筑中严格的对称性,在意境美的创造方法上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有收有放、有实有虚、有藏有漏、有对比等方法,使整个园林空间有畅有阻,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具有韵律感与节奏感,引起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由而产生了一种“意境美”。在整个苏州园林中,留园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苏州园林“收放、对比、藏露、围透、虚与实对比”的意境创造特点,留园的入口是一古朴典雅的大门,而从大门入口至园内各山池、会客区、书斋区,必经过一道50米长的走道,走道两壁都为高墙,且狭长、封闭、忽收忽放、忽明忽暗。有意识地使游人的视角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收敛,在走道两侧忽左忽右地出现几次收与放的对比,颇能引发游人“庭院深深几许”的感叹。
而花样繁多的漏窗设计,更加强了苏州园林“意境美”这一特色。例如拙政园里的漏窗,这些漏窗是通过形状和花纹样式的丰富性,再加上光线的影响,透过漏窗观看园中景色,使园林的优美意境尽在这一虚一实,一藏一露,一明一暗中彰显出来,含蓄且富于变化,有限的景色中蕴涵了无限的美的联想,使人的情感得到抒发,心情得到愉悦。
三、“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物质体现
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水景,是构成园林艺术的三个重要的物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也是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得以体现、升华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物质要素来依次说明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意境美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园林中都是通过其优美的形态和若隐若现的布局来达到造景和观景的目的。同时又结合四周环境用景题、匾额、对联的方式来表达人对景观意境的追求。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景的意境美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在早期时是以模仿自然界的山石、水景进行构景,到了中后期时,是以写意性为主的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我们通称为“假山”,它源自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在《园冶》中曾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山石造型,千变万化,从山石的造型类型上,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主要通过造型模仿一些人间存在的物象,但这种造型的模仿只是有几分形似,介乎似与不似之间,主要目的是传达一种寓意和神韵,有若中国写意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系既有旷阔之意又表达了深奥的审美意境。水能发人远思,这一文化心理积淀在园林的审美主体乃至审美客体之中。例如:以水面为镜、倒景为图作影射景等,使人心旷神怡。在《网师园记》这本书中曾提到,“沧波渺然,一望无际”这样对水赞美的语句,在表达主体情思和审美意趣的同时,也体现出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得审美特征。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体现
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园林植物是造景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形象,人们通过千姿百态的园林植物单体或者群体所组成的景象进行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生动优美的园林意境,这是由于造园家倾注了主观的思想情趣,使园林植物具有了优美的形象,所以人们从对景观的直觉开始,通过联想而深化展开,能够产生优美生动的园林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园林植物之所以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以及优美生动的意境,不仅仅是靠其优美的形态,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1)园林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节律,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换出不同的空间、时间的意境美效果。例如:“竹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苏轼借竹与桃花意喻春意。独生幽草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借深林、青苔、幽里等这些植物构成悠然、静谧的空间意境。
(2)园林植物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物质形态,还有着各自独有的色彩和气味,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渲染,能很好的表达出园林植物的意境美效果,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园林艺术的意境美内涵。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常用的牡丹、梅花、竹子等园林植物,人们会这样形容:牡丹的“千片赤英夏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盈泛紫艳,朝阳照辉生红光。”
(3)植物的形象常被人们“人格化”,常用来表达人的性格、思想、品质等,从而表达人们感情的寄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都被斌予了一定的人格特色,例如:梅、兰、竹、菊为“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四君子”。此外,还有牡丹国色天香,梅花清致雅韵,玉兰幽谷品逸,青竹高风亮节等等,突出了植物自身深刻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一种意境美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通过造园者把思想感情融铸于自然山水之中,凭借艺术的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能调动观赏者丰富的联想,使人们受到强烈的感染。她把人们带到可以凭感官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到可以在人的情感思维中起到作用的意境空间,从而创造了一种变化万千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是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自古与园林环境联系紧密,因此,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题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作者:赵瑞 王婷婷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字:景石艺术 景石的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在现代园林中,景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因而,景石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景石艺术
1.1景石的定义
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指以假山为代表的一种造景方式。所谓假山是指通过园林艺术家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活动,用许多小石块的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庭园景观。假山的体量可大可小,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达数丈,广义的景石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假山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是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置石则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和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体。一般的说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假山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等形式。
1.2园林景石艺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此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都使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并努力寻求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在现代城市中,拥挤、喧哗、空气污染使人们越来越想投入大自然的环抱,享受大自然的阳光、空气。但在现代城市中,自然景观越来越少,到处充斥着人工环境,人们体味不到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鸟语花香和宜人之景,希望在城市中重现大自然的美景。虽然城市空间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但人们采用了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利用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自然景观,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山石作为造园的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利用山石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也就是在当今社会山石造景的重要意义。
2.景石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中,景石主要以观赏为主,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
2.1孤赏石景
园林中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入观赏。带有相当的旨趣。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石作为主景,在环境中被赋予一定的目的和感彩,使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们观赏。2.2散点石景
以石,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水边、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2.3踏步石景、汀步石景
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划分空间、丰富地面、水面景观和引导游览路线的双重功能。
2.4驳岸石景
用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2.5瀑布石景
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的假山景做法。自然式瀑布尽量遮掩人工的痕迹,着重体现一种天然的韵味。
2.6喷泉石景
喷泉石景即石景与水景的组合,彰显艺术气氛。
2.7雕塑石景
雕塑石景指有花岗岩、砂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料或人造石料制成的雕塑。在合肥市的绿化建设中此手法被经常使用,在琥珀山庄和环城公元中运用的尤为典型。
3.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我国现代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由此可见,任何艺术的发展都要经历继承传统、融合地域文化发展、创新的演变过程。石景艺术也不例外,它同样经历了传承古典、融合、创新的发展阶段。
3.1批判的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精华
中华文化五千年孕育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对东西方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数千年形成的写意山水园叠山置石的艺术理论和技术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山石营造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艺术既不能完全放弃古典园林石景艺术手法,也不能对其照搬、照抄。而应借鉴传承中国古代石景艺术古典的方法与途径。
3.2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
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尤其到了清代以后,呈现出繁缛拥塞的气氛。因此,我国现代石景艺术设计应学习国外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简洁、精致的风格特点。山石造景要用石简洁,置石形式置多于叠,山石布置方向多做水平方向的布、列,少做竖向叠、堆,做到以少胜多,以简胜凡。反对盲目乱铺,造成山石资源浪费,失去生态造景效益。追求宁静气氛,筑山置石以朴素、简单示人。山石造景不露人工痕迹,技艺高超。
3.3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传统园林中叠石置石的材料越来越少。新材料、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山石造景中。“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人工塑石”。这种人工塑石运用新技术,在保持石材天然古拙的前提下,或切割、或改换材质,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造型随意、多变,体量可大可小,色彩随意,重量轻,节省石材,节省开支。因此采用人工塑石应是中国现代石景艺术的发展趋势。
4.结语
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应是: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山石景观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孙银宝.中日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2
高峰.园林石景艺术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孙兴文.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石景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古代造景艺术
一、古代造景艺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这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是相对于传统园林而言的一个时间阶段的过程。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现代主义在其思潮的影响下,吸收大量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使现代园林进入真正多元化的时期。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林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林技巧,融入了自然社会和科学,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
三、现代景观设计对古代造景艺术的看法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是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用独特的视像手法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
现代园林的设计者及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古代造园艺术的空间形式不适合当今生活状态,这种情况导致了古代造园艺术在人们的视线里淡化。现代园林广泛应用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大量简单化处理,表面化的抄袭,非历史性和审美的设计,无所顾忌地侵蚀着古代造园艺术向来重视的审美的精致,技巧的娴熟。
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古代造园造景思想陈旧,形式僵化,不适用今天的社会环境,只有文物保护价值,而不适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利用,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没有认识到其是流动的,是开放的,是可以通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使其永恒。
四、古代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扬长避短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景观设计中,在营造景观的源泉借鉴西方的观念,以建筑的眼光建设方式、方法来营造景观,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群众,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则是以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绘画的方式营造园林,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古代造园艺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有效地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对景、框景、借景等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如何取舍。当今社会全球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信息高速流畅,使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园与园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城市与城市、住区与住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对话富有成效的前提是各具特征。因此强调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园林景观必将成为环境设计思潮的主流,中国园林正是富有这样特色和悠久的传统,只要人们延续传统并创造新的特色,就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其它文化环境下的园林沟通、对话成为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五、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空间布局。在选定设计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场地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观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各种环境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二)新型景观材料的广泛应用。古代造园造景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及丰富的人文底蕴,以红木、白墙、灰瓦、青石等为施工材料。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界迅速兴起了国外西式的园林风格热潮,采用了模纹花坛、欧式花架等造园元素。
城市园林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设计水平也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植物不再是景观设计中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元素,而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景观材料,土地、岩石、混凝土、钢、塑料、玻璃等自然和人工素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景观细节的微妙处理。古代造景艺术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境界,也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借助富有诗意的植物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造园通常着重于“虚”和“实”,“动”与“静”衬托,往往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有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我们在欣赏古代造园造景艺术作品的时候要在静中求动,寂中求欢,以浑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去感悟古典园林的绝妙。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