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分离后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正常产妇产后会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但是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早产儿增多,母婴分离的产妇也增多。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保持母乳分泌的方法和技巧,促使乳汁分泌,让母乳这最理想的含有多种抗体的天然食品在婴儿回到母亲身边时能够有足量的吸吮,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保证;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增强了产妇护理婴儿的信心,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年龄25~3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身体一般情况好,产后无内科、外科合并症。婴儿是因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转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干预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估,给予产妇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支持。通过讲解、示范,使产妇掌握基本的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与技能,出院前统计母婴分离的产妇心理健康,掌握了母乳喂养从而减轻了乳胀,学习了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顺利地胜任母亲这一角色。
1.3 护理干预 (1)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患者的疾病感受,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1]。护士在产后接诊的母婴分离产妇往往是因早产、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而进行急症剖宫产;或者孕妇已临第二产程给予会阴侧切术。所以剖宫手术的切口痛或分娩阵痛后的
会阴切口疼痛的产妇,再加上与婴儿地分离,此时在心理上非常脆弱。为了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认知水平,责任护士主动与新生儿病房联系,及时向产妇提供有关新生儿的信息,缓解对母婴分离的焦虑、恐惧情绪,护理工作需要与产妇谈心,让她懂得新生儿转科是一项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其消除自责、自卑感。我们与产妇及家属及时交流,可以很快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从而产妇会积极地和医护人员配合。(2)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采取多种多样的健康形式,由有经验的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指导,告知产妇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乳汁分泌,嘱产妇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保持泌乳有促进作用[2]。干预组从产后30 min内,给予乳房热敷,轻轻挤压和乳晕,模仿婴儿的吸吮动作,依次挤压乳窦,每次5~6 min,每2~3 h一次,每日保证挤压8次以上。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压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持续20~30 min。做乳房护理由主管护士床边指导,直至产妇和家属学会为止。(3)母婴分离的产妇哺乳姿势的掌握较正常产妇有一定难度。采取由主管护士讲解,结合橡胶娃娃示范:让产妇采取舒适,全身肌肉放松抱好婴儿(娃娃),婴儿(娃娃)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身体紧贴着母亲(产妇)。对婴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母婴分离的产妇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护士通过模型示范、讲解,有掌握不完善者可以陪同去实例参观,我科婴儿游泳间、婴儿沐浴间具备人性化、亮化管理,产妇可以在玻璃窗外由护理人员陪同观看到婴儿沐浴、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将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有组织地传授,使产妇倍感护士的关心,能更好地学会照顾自己的婴儿。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乳房硬度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3]。
2.2 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 见表2。表2 出院前术后5天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注: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2可见,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母婴分离的产妇缓解了焦虑情绪,掌握了母乳喂养、减轻乳胀及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所上升(P
3 小结
通过具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让母婴分离的产妇尽快地得到指导和护理,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的健康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护理干预活动的实施,让母婴分离产妇尽快适应了母亲角色,护理的每一环节注入了人文关怀,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4.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oming-i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care.Methods: A hospital maternity successful delivery of the 1132 cases for the study, were given rooming-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quality car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two groups at discharge knowledge of the rate of maternal feeding, breastfeeding ra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are.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the feeding rate of 95.43, breastfeeding rates 92.44,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92.41 ± 10.58, were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feeding knowledge to grasp 83.92, breastfeeding rates 80.51,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85.43 ± 11.32, two 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rooming-in; care measures; quality car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22-01
母婴同室是指产后将母亲和新生儿24 小时同处于一个房间里,并且与母亲分离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 h[1]。母婴同室是增进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并促进产妇的恢复及婴儿的健康。如何在母婴同室期间进行护理,为产妇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2-3]。笔者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11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母婴同室的优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成功分娩的产妇1132例,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岁;孕周在35~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5周;经产妇256例,初产妇876例;单胎妊娠1003例,双胎妊娠者129例;新生儿评分>7分,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6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初/经产比例、单/双胎妊娠比例、新生儿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产妇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2结果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效果观察见表1,观察组的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母婴同室可以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方便产妇哺乳,同时由护士对婴儿的喂养、保暖、皮肤护理、新生儿抚触等进行指导,可增加产妇对婴儿抚育知识的掌握。在母婴同室期间,护士应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使患者达到最大舒适,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1入院指导:由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为孕妇进行人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同时评估对孕妇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孕产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对母乳喂养知识、分娩知识、产后保健知识、婴儿抚育知识进行初步讲解,使孕妇为分娩做好准备。
3.2母婴同室的指导:根据每一位孕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后健康教育计划,指导产妇母婴同步休息并按需哺乳,使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每天睡眠时间要达8~9小时;指导母乳喂养,做到早接触、早哺乳,产后半小时内即给新生儿哺乳[4],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并给予护理的指导,告知产妇在每次哺乳前清洁,并于哺乳后用乳汁涂抹;帮助产妇解决凹陷、开裂等问题,指导正确挤奶的方法;指导新生儿的保暖、处理大小便、皮肤护理、新生儿照料等问题,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指导产妇的产后生活方式,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指导及护理,包括饮食、洗头、沐浴、如厕等,要勤刷牙,防止母亲亲吻婴儿等动作时导致口腔细菌的传播;指导产妇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条件允许下可以沐浴;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等运动,生活尽量自理。
3.3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出院后的母婴的合理营养,新生保健知识,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促进母婴健康。
通过对产妇实施产后母婴同室,并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产妇对哺育知识的掌握,促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参考文献
[1]蔡畅英. 母婴同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6):138-139
[2]李雨利, 郑艳.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1, 17(4): 5-6
【关键词】护理干预;NICU;早产儿;父母;焦虑
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NICU集中了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会造成一种危机情境。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无法确定早产儿的情况,常表现为焦虑万分,无能为力。为此,作者对本科NICU早产儿父母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现作简短的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娩早分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000~2500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
2.4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2例早产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54.90±3.96)分和(49.64±3.68)分,两者比较,P
4讨论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
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后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值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了5分左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程度。
4.1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保证子女安全的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科患儿亲属列出的重要需要中保证患儿的安全位于第1位。因此本科室通过责任护士向早产儿父母介绍NICU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及先进医疗设备、NICU每天工作流程、成功治愈个案以及如实地告知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等,使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对子女的治疗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程度。
4.2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探视子女的需求
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不能看到其子女的治疗过程及生理和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非常焦虑和思念。为此,本科NICU安排了专门的探视窗口,父母在探视窗口可以随时观看其子女的情况及治疗护理措施,这种探视方式既缓解了早产儿父母的分离性焦虑和思念之情,也杜绝了因父母直接进入NICU探视其子女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4.3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了解子女信息的需求
同时让家属了解有关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信息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从而有利于其适应较高的焦虑水平。NICU早产儿父母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充分认识到。为此,本科医护人员使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及时、耐心而又坦率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让早产儿父母了解诊疗计划、治疗的经过和效果,使他们增强信心,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减轻因家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引起的消极情绪。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MICU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有创血压在180~230/100~135mmHg)50例,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31例;年龄18~43岁,平均28.55岁;孕周29~41w,平均35+2w;合并慢性高血压2例。
1.2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1]。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患者置于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减少外部刺激。对患者进24h的心电监护仪和血氧饱和度监测,重视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头晕,头痛及视物模糊等症状。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腹带沙袋加压包扎预防出血。
2.2用药护理 术毕6h内,无法口服降压药时,使用硝酸甘油微泵注射降压,同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血压仍不能降至180/110mmHg以下时联合硫酸镁静滴,或改用微量泵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使用时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速度,严格控制药物浓度、注射速度,保证用药安全。同时用解痉降压治疗后使血管扩张,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预防产后出血。
2.3有创血压监测 因无创血压受到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和松紧度的影响,且频繁测量使患者感肢体疼痛、麻木等不适。而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周围动脉置管、利用监护仪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不但准确、直观,而且随时发现瞬间的动脉血压变化。尤其在使用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降压药时,可随时根据有创血压调节降压药的速度,浓度更好的控制血压。
2.4镇静,镇痛的护理 切口及子宫收缩疼痛均可引起血压升高(收缩压可升高30 mmHg以上)使用PCIA镇痛可以有效的减轻疼痛,有利于控制血压。夜间因疼痛影响睡眠时可根据医嘱给予舒乐安定片保证睡眠质量,有利于控制血压。
2.5暂停母乳喂养 暂停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对母亲的刺激,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使用依那普利,可乐定等降压药物时,需暂停母乳喂养。产后48~72h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母婴同室后和停特殊降压药后72h可继续母乳喂养。
2.6心理护理 产妇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母婴分离想小宝宝,理解和同情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及家属予适当的安慰,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如病情得到控制、血压稳定等,就可以转母婴同室。
3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术后24h内血压有效控制的有9例,术后48h内血压控制的有18例,术后72h控制的有23例,术后无子痫,HEELP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转入病房继续治疗后出院。
4讨论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合并高血压中较严重的一类,也是孕妇特有的疾病,终止妊娠后病情可自行好转,但产前、产时、产后24h至产后5d内均有发生子痫的可能,即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将对母婴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2],迅速控制抽搐、密切观察孕妇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3]。剖宫产是解除病因,缓解病情的有效手段。同时为了降低术后子痫发生率还要给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术后24h内因疼痛,睡眠,精神因素等影响血压,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争取早日出院。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4.
[2]乔淑芳,张继云.荚注患者满意度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疗养医学,2009,5(5):15-19.
[3]查长芳.血防专科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3(5):12-30.
[4]宋晓慧,阿依古丽・麦麦提.护理干预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期患者的应用体会[J].新疆医学,2010(03).
[5]胡炜烨.95例子痫前期、子痫治疗的护理配合[J].海南医学,2008(S1).
[6]陈美芳.子痫前期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9(04).
[7]彭桂芝,蒙丽芳.45例子痫期待治疗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9(02).
[8]张利娟,王伟娟.子痫前期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0).
[9]黄云凤.子痫前期剖宫产15例术后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03).
[10]高小辽,刘艳芳.子痫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29).
[11]李莉莉,李斌,李小莉.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32).
【摘要】对于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妊娠时机,加强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产科治疗保健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几率。
【关键词】妊娠;乙型肝炎;产科治疗
乙型肝炎(HBV)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将近有15%的是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有接近0.03%~1.5%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出现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能引起母婴传播、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DIC、产后出血等,而隐性的异型肝炎携带者可能引起子代和母亲的慢性疾病。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1 合理选择妊娠期
若夫妻双方有一方为乙型肝炎携带者,在进行性生活时应使用,以防止HBV通过传递给胎儿,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在HBV-DNA水平较低、肝功正常、病情趋于稳定时方可进行妊娠,尽量避免在乙型肝炎较活跃时期进行妊娠。若夫妻双方中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则应当在肝功检查正常半年之后在进行妊娠,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肝功正常2年后为最佳妊娠时期。
2 妊娠期的护理与治疗
由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会导致患者出现较重的如呕吐、恶心等妊娠反应,情况严重时会使患者无法进食,此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患者病情趋于好转之后在进行人工流产。在妊娠中晚期,尽量使用高维生素、高蛋白、含脂量低的事物,不可以喝咖啡、浓茶,严禁饮酒和吸烟,养成合理的生活规律,尽可能不要进行体力拉动;注重怀孕期间的保健和检查,以便能够确认有无并发症、产科异常、胎儿异常情况出现;定期进行DN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性抗体检查、肝功能检查,严密观察产妇是否有乙型肝炎加重的情况出现,若出现并且持续恶化,此时孕妇应当考虑放弃妊娠。
乙肝病毒会导致乙型肝炎的出现而且可以通过母婴进行传播,10%左右的孕妇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有70%的可能其所生婴儿为慢性HBsAg的携带者,若孕妇为大三阳患者并且HBsAg呈阳性,则其所生婴儿有90%的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因而可以说,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是导致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但可以在人群中进行传播,严重时会导致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出现。母婴之间会通过产后传播、产时传播、宫内感染三种方式传播HBV,而后两种可以通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来阻断传播,其有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但现有的预防措施还不能保证阻断宫内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容易出现HBV宫内感染,为此可以对HBsAg呈阳性的孕妇在生产前三个月,每个月注射一次乙肝病毒高价免疫球蛋白。在妊娠晚期容易出现重症肝炎,而且这段时期死亡率比较高,危害产妇和胎儿的健康,为此应当加强此时孕妇病情的观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分娩,尽可能的降低胎儿和孕妇死亡的几率。
3 分娩期的护理与治疗
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其凝血因子无法正常合成,在分娩期间会有大于10%的几率出现产后出血。为此,在分娩过程中应当预防产后出血的情况发生。我院对于此类患者在产前连续两天、每天一次肌肉注射20mg维生素K,正式分娩前做好孕妇血型比对,注重患者分娩时的监护,及时给予患者能量补充。对于剖腹产的指征可以适当方面,以避免出现产后损伤,防止胎盘残留的情况出现,避免在分离胎盘时产妇出现大出血,适时输血、补液、运用宫缩剂。对于新生儿,应当做好进行窒息和休克抢救的准备,留下适量新生儿的脐带血,以便进行胎儿抗原以及肝功能检测。对于HBsAg呈阳性的孕妇,在新生儿成功分娩以后应当及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便能够有效的阻断母婴之间传播乙型肝炎。在新生儿分娩后的24小时内,应当及时进行HBIG的肌肉注射,其可以保持大约5周的免疫时间,单次注射剂量应控制在0.06Ml/kg,分娩两周以后再进行一次肌肉注射,以便能够有效中和残留在血液中的HBV,进而有效降低和预防出现HBV慢性携带者。对于新生儿应当采取必要的主动免疫措施,为此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以便其体内产生HBs,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分娩成功后母婴之间传播HBV。在新生儿成功分娩24h内,应当及时接种10μg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采用3次疫苗注射的办法可以保证85%以上的保护率,免疫能力能够对达到5年以上。对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进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的注射,能够有效阻断95%以上的母婴传播。对于新生儿应加强日常护理,无论其是否已经感染了HBV,都应当予以进行隔离和预防。
4 产褥期的护理与治疗
若新生儿分娩后注射了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型疫苗以后,仍然未能避免母婴之间HBV的传播,这主要是宫内传染导致的,因而通过母乳喂养新生儿并不会加大其出现HBV感染的几率。如果母亲为慢性HBV携带者,此时则应当尽可能对婴儿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如果母亲的HBeAg呈阳性,则应尽量避免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而应当回乳,但回乳时应当注意不要采用易对脏器出现损害的雌激素,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芒硝外敷或者产妇口服生麦芽等。
5 结语
对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产妇,应当合理选择妊娠时期,注重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治疗保健及护理,进而有效隔断母婴之间HBV的传播,降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使人类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护理干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02):178-179
[2] 杨鹏雅,林琪,林志鹏,黄倩.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6) :45-47
[3] 何丽春.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妇产科中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2) :132-133
关键词:产后角色调适;Rubin分期;自然分娩;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21-03
如何使产妇在产后尽快接纳新生儿,承担起家庭角色的功能是产科护理工作重点之一。为完成这一工作使命,产科护理工作除应了解产妇产后生理功能恢复过程,还需识别她们的产后行为调适过程。根据产妇产后的心理、行为变化,Rubin 将产后母亲调适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接受期、执行期及释放期[1]。由于Rubin分期产生于60年代早期,随社会变迁及产科护理发展,以后测试的产妇行为调适过程均较Rubin 分期缩短。目前国内尚无产妇产后适应分期的报道,而国外已将产后行为调适作为促进产妇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研究项目。为此,我们对产妇产后适应分期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2月,我院产科产妇124例,其中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4例;产妇均为初产,平均年龄27.3岁;产后无并发症,可供正常哺乳(剖宫产6h后进半流食,排气后进普食)。新生儿胎龄37~42 周,体重>2500克,Apgar评分均为10分。
1.2 方法
1.2.1 产后母亲行为调查内容及分期标准
参考最近国外有关论述,设计产后母亲行为调查表,包括20 项条目问答,内容均与产后母亲调适行为相关。根据Rubin分期定义[1]确定各期标准如下:
接受期―即依赖行为时期:注重自我、对照顾新生儿不感兴趣;沉思于分娩经验过程;口述对睡眠与食物的需求;日常生活、行为表现为被动、依赖护士的帮助。
执行期―介于依赖与独立行为、母亲恢复活动时间之间;注意力从自我扩大到新生儿;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可进行独立的自我照顾活动,经常口述自体机能与自我新生儿的关系;开始接受学习自我和新生儿护理,但有时缺乏信心。 释放期―产妇承担母亲新角色责任的时期:照顾自我及婴儿独立性增加;能区别对待婴儿与自我;掌握了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护理技巧。以婴儿为纽带与社会支持系统有交往沟通、重新调整家庭关系。
1.2.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发放调查表85 份,有效问卷80份。按各期标准调查表进行分析,确定产妇入执行期的时间;将60 例剖宫产产妇与6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剖宫产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情况(表1)
剖宫产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最快者为16.1h,最长者55.2h;平均为30.4h(每例产妇进入执行期的具体时间略记)。60例剖宫产中,44%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在平均时间30.4h左右。
2.2 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情况(表2)
经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最快者仅需3.0h,最慢者23.0h,平均为12.2h(每名产妇进入执行期的具体时间略记)。其中大多数产妇(60%)在分娩后12 h内进入执行期。
2.3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比较(表3)
比较60例剖宫产妇与6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结果表明,两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我们所测试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较国外分期(1~2日)[1]有明显缩短。通过产前教育,母婴同室父亲介入等各种措施积极推动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
3.1.1 产前教育 我科积极开展产前教育,每位产妇听课3次以上,为分娩及产后母亲的调适做好了准备。产前教育使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对分娩过程、经验,特殊技巧态度及心理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待产家庭对生产不仅有充分物质准备,而且有充分心理准备。分娩的积极态度有利于母亲调适过程。
3.1.2 母婴同室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均严格实行母婴同室,有专门护士24h负责指导宣教工作,如早吸吮、早开奶。专门护士会监督指导每例产妇学会哺乳,将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的好处宣传到位,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不仅增强了信心而且很快掌握了自我照顾和婴儿护理的技巧,严格的母婴同室(母子分离每日
3.1.3 产前父亲的参与 准父亲作为核心小家庭的重要成员,起着孕妇相似的角色,与孕妇共同承担责任。产前鼓励和安慰产妇,产时进行陪产,产后丈夫的陪床使产妇感到温馨。在分娩后回到病房的最初30min,丈夫们按着护士的要求帮助婴儿进行早吸吮。对于婴儿来说这30min是宝贵的,他们此时最聪明、记忆最深刻,为今后母乳喂养的成功打了基础。有丈夫陪同的温馨环境可促进产妇平静,增加其安全感。总之,产前准父亲与产后父亲的参与促进了产妇产后康复和心理调适。
3.1.4 民族文化背景 中国妇女有吃苦耐劳,承担家庭重担习惯和精神,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手术创作,经历剖宫产的产妇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生理及心理功能调整,因此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
3.2 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由于产后心理及生理反应不同,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具有较大差异。
3.2.1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后半小时内将断脐的新生儿放在母亲前,与母亲皮肤接触30 分钟以上,并且帮助婴儿吸吮母亲的,母子间皮肤的接触,让产妇触摸自己盼望已久的劳动成果,会感到增加泌乳量,婴儿的吸吮可刺激母亲的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而剖宫产产妇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因麻醉镇痛泵等影响,产妇嗜睡新生儿哺乳时间延迟,加上活动受限,排尿排便困难,隔日伤口换药等,诸多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对婴儿的照顾护理极少,导致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量比自然分娩产妇少[3],需要长时间适应母亲角色,而且剖宫产早期泌乳不足,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2.2 为了缩短产程,加速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目前多采用催生素和手术方式结束妊娠[4]。但这些措施给产妇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副作用,而针对不良心理因素特定的心理护理方法较少见。剖宫产手术可给产妇带来诸多不利心理和生理反应,术后疼痛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疼痛刺激可严重影响产妇的休息和情绪,并不利于产后机体恢复。术后疼痛刺激可对产妇机体内诸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对产妇的休息睡眠和情绪反应影响,包括对产妇的休息睡眠和情绪反应的影响,常导致产后的失眠、焦虑、抑郁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心理问题,术后疼痛还可引起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儿茶苯酚胺、醛固酮皮质醇等释放。并对机体的泌乳、宫缩和胃肠功能等生理机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妇术后康复进程的延缓。剖宫产会大大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率[5]。
3.3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到产后第3日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尽早适应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参考文献
[1] Rubin r.Puerperal change.Nuer out look,1963,9:753.
[2] 方玲俐,郑修霞,郭艾兵.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调查[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66,8(2):98~101.
[3] 王宝华,李淑文.自然分娩,剖宫产与泌乳量的关系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6).
关键词:妊娠;巨大子宫肌瘤;护理
妊娠期伴发子宫肌瘤,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率为0.3%~2.6%,若不手术治疗,肌瘤可变性,扭转或造成产道堵塞,自然流产发生率为40%[1]。有文献报道,当肌瘤直径太大,特别是>10 cm的大肌瘤由于位置较深,传统剖宫产同时不主张做肌瘤剔出术[2]。本文分析了1例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31岁2月,孕1+月时彩超显示子宫肌瘤(具体大小、位置不详),此后定期行产前检查,胎儿发育未见异常,B超提示子宫占位逐渐增大。于1月10日以“停经38+6 w,发现巨大子宫肌瘤8+月,待产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LOA,胎心147次/min,心律齐,子宫右侧壁及宫颈内口处查见巨大不均质弱回声团大小约28 cm×13.8 cm×23.6 cm,因肌瘤巨大占据右侧腹腔及宫颈,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术、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娩出一活女婴,术中见子宫后壁可触及大小约25 cm×25 cm×22cm子宫肌瘤,占满整个盆腔,上达脐上3横指,子宫位于肌瘤前方,肌瘤位置不利于剔除,暂不行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失血约600 ml,术后患者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①机械性肠梗阻,②右肾积水,③胸腔积液,④肺部感染,⑤低蛋白血症,⑥轻度贫血”。因“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于1月19日送入我科,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壁下段有一大小34 cm×22 cm×30 cm肌瘤状占位,肌瘤巨大占据整个盆腔,上达左肾下级,并凸向宫腔及双侧阔韧带,压迫部分肠腔形成不全梗阻,压迫右输尿管致右肾积水。遂行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次全切术,术中冰冻示:子宫平滑肌瘤伴广泛变性。术中出血600 ml,输血4.5 u,输液4500 ml,尿量500 ml,手术顺利,安返病房。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前,检查各仪器设备并做好调节,保证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调整好温湿度,保持在22℃~24℃,湿度50%~60%,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患者处于产褥期抵抗力低下,积极为患者准备好保暖的物品,如:加温毯、输液加温器等。由于患者出现了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加之又正处于产褥期这一特殊时期,内心较为敏感,情绪波动大,因此,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热情接待,鼓励并安慰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肌瘤巨大,因此选派了我科经验丰富、应变力强的器械护士来完成该手术。经术前评估,该患者目前处于贫血状态且术中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此迅速建立了三条静脉通道,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认真仔细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用物并做好记录。
2.2术中护理 术中,器械护士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生手术、准确快速的传递一切所需物资,随时保持手术无菌区干燥整洁,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保持各液体通道的通畅,检查患者术中保暖情况,严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并做好各种记录,积极拿取台上所需物资,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2.3术后护理 术后仍要积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若有异常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防止患者坠床受伤。使用镇痛泵减轻患者疼痛,尽量使患者处于身心舒适的状态。术后次日,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者,了解患者术后的情况,并对患者的饮食及活动进行合理指导。手术室护士在做术后随访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担优子宫切除后会加速衰老及再生育问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及心理疏导工作,告知患者女性激素的分泌是由卵巢产生,切除子宫不会加速衰老。患者目前处于产褥期,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了暂时的母婴分离,因此我们在随访的时候还特别注意指导患者行母乳喂养,协助建立母子情感联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3 讨论
3.1术前准备及手术配合 该患者由于正处于产褥期,机体防御处于最弱的状态,加之剖宫产后由于巨大肌瘤压迫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使得本次手术变得更为复杂,危险性大。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及时敏感的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术中大出血的抢救预案,准备好抢救所需物资。此外,还应做好整个围手术期的保暖工作,严防该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感染和出血的风险。此外,由于肌瘤巨大且伴广泛变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使得手术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器械护士必须相当了解手术步骤,做到严谨有序,忙而不乱,默契配合医生,积极处理台上各种突发状况。
3.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瘤体巨大,并发症多,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加之母婴分离的状况,使得患者心理负担重,因此心理护理对该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病情发展迅速,需急诊手术,因此我们的巡回护士需在术前短暂的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安慰,增强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术后需加强术后访视,增加访视的频率,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促进母乳喂养,帮助其进行角色重建。
4 结论
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较少见,剖宫产术中未作肌瘤剔除者,产后大出血和二次手术的概率增加[3]。因此应加强孕前检查,积极治疗,完善孕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医学干预,是患者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作为护理人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疾病的发展,更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尽最大努力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蹇蔚红,王闽丽,刘志武.妊娠期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护理配合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6(18):35.
【关键词】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 新生儿体温; 新生儿行为状态; 母乳喂养
The Effect of Mother-infant Skin-to-skin Contact Shortly after Birth on Neonatal Temperature/LU Chun-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150-153
【Abstract】 Being separated from maternal environment after birth, the neonate meets problems of decreased body temperature, behavior change and breastfeeding adaptation. Many studies reveals that mother-infant skin-to-skin contact, which has contributions on rising neonatal temperature, improving newborn sleeping and increasing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deserves clinical expansion.
【Key words】 Mother-infant skin-to-skin contact; Neonatal temperature; Neonatal behavior; Breastfeed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214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51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是指将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俯卧放在母亲的胸前,母亲双手扶住婴儿,可以与婴儿轻声说话,低声呼唤婴儿,触摸婴儿的皮肤或抚摸婴儿头部,亲吻婴儿等。皮肤接触的原理来自动物实验,实验研究了动物为了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先天行为是对出生处的依赖[1],根据哺乳动物生物学,产后即胎儿脱离母体后,仍需维护母体环境,以诱发新生儿和母亲必要的先天,促使母乳喂养的有效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如新生儿出生后即刻与母体环境分离,则会导致新生儿痛苦大哭[1]。啮齿动物研究表明,出生时若幼崽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母亲的亲密接触,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和智力发展[2-3]。
反观人类,20世纪以来,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和母亲分开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进化史恰恰表明新生儿的存活仰赖于母体环境的维系和紧密的接触,因而这种行为有悖于进化史。WHO早就提倡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我国卫生部也把“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列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条措施之一,但是鉴于安全性和可行性的考虑,一些医院并未开展此项措施或没有规范的方法。国内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早接触率较低,仅为12.0%左右,明显低于卫生部颁发的《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中“至少80%的新生儿在生后半小时内(最好是立即)进行母子皮肤的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的比例和“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要求[4]。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及产妇对早期皮肤接触的认知和重视,本人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的相关文献,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当胎儿从温暖潮湿的子宫内进入一个寒冷干燥的环境,由于室温低于宫内温度,导致新生儿散热增加,能源物质储备不足致产热减少加上自身体温调节功能的不成熟,体温明显降低。国外研究显示,平均室温20 ℃,正常新生儿出生120 min时低体温的发生率为85%[5];国内研究也显示,正常新生儿出生30 min时低体温的发生率为27.4%,60 min时发生率为28.7%[6]。低体温可致新生儿细胞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出现低血糖、酸中毒甚至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恢复和保持新生儿体温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都表明,母婴皮肤接触,是最好的保暖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低体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新生儿低体温的方法 Uvnas-Moberg[7]和Winberg[8]认为早期皮肤接触通过感官刺激,如触碰、体温和气味,强烈地刺激迷走神经,最突出的反应之一为诱发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会导致产妇的皮肤温度升高,为新生儿带来温暖。
赵月宝等的研究发现与母亲早期皮肤接触组新生儿生后30 min和生后60 min体温均高于不接触组,且新生儿体温达到36.5 ℃以上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不接触组,起到了预防胎儿低体温的作用[9]。通过孩子和母亲之间皮肤的接触,母亲的体温迅速的传递给婴儿达到了保暖的效果。
1.2 母婴皮肤接触开始越早越能维持新生儿体温 姜梅做了研究,一组新生儿在出生断脐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另一组新生儿出生后先做脐带处理及其他处理,然后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其研究结果显示,即刻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有利于保持新生儿体温[10]。钟世玉等[11]的研究显示,出生后即刻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的新生儿足底温度恢复较不施行母婴皮肤早接触的新生儿要快,而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其足底温度恢复需要时间更长一些,提示母亲与新生儿皮肤接触越早开始越可以改善新生儿末梢循环,防止热量丢失,维系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1.3 延长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时间,可以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高峰研究了一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另一组新生儿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无差异,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1.4 母婴皮肤接触优于其他新生儿保暖的措施,而且更自然、更经济 Bystrova等[13]研究了植物油按摩、塑料薄膜包裹和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保暖的效果,发现3种方法都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后2、24 h时低体温的发生率,但在出生后第24 h,皮肤接触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最低。Christensson[14]和Johanson[15]的研究证实了在产后90 min,与母亲皮肤接触的婴儿的平均腋窝温度高于放在床旁的婴儿车中婴儿的平均腋窝温度。并且Christensson将正常的低体温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的复温效果与暖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母亲皮肤接触可以达到和暖箱同样的保暖效果[16]。
综上所述,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低体温。
2 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新生儿娩出后,由于分娩的应激,分泌儿茶酚胺等激素增多,处于一种相对兴奋状态,容易出现不安、哭闹、适应不良,消耗较多的能量,而此时睡眠对新生儿更有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会使新生儿更安静,更好的适应宫外的环境。母亲分娩后,如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健康的足月新生儿会随之反应出一系列先天,且不同物种反应不一[17-18]。新生儿会通过气味定位母亲的,而且在出生后的头几个小时此反应尤为明显[19-20]。这一敏感的时期将会诱发或是促使母亲与婴儿培养出一套同步交互的互动模式,但是前提是母婴必须要在一起,并且须有亲密的接触。Widstrom[21]通过实验证明产后医院的操作手段有可能会导致母婴早期皮肤接触不足,从而干扰以上先天的形成。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较少,王艳[22]和高峰[23]的研究显示与母亲进行1 h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 h内和第5~6 h期间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在两个时间段两组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和第5~6 h期间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促进新生儿对外界环境更好的适应。新生儿刚出生后和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时母亲的声音、心搏、气味等都对新生儿起到抚慰作用,新生儿感觉更安全,因此新生儿很少或根本没有啼哭,也更能使新生儿产生本能行为反应。
3 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4~6个月纯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母乳喂养率越来越低。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全球94个国家母乳喂养资料库显示,母乳喂养整体水平较差,婴儿出生到4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约为35%,中国城市地区4个月和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5.3%和21.6%[24],距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促进母乳喂养势在必行。
成功母乳喂养的3个时间关键点,第1点就是出生后半小时内的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激发了自发的母乳哺育 Gomez[25]发现如果产后立刻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且时间超过50 min,与未进行此操作的新生儿比,自发母乳哺育的情况提高了8倍,由此推论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Dewey[26]的研究表明,出生后,如新生儿与母亲的早期皮肤接触不受干扰,且新生儿在这段接触时间内自发地定位了母亲的,之后的喂奶过程将会持续保持较好的效果。良好的喂奶进而增加母乳分泌量,提高婴儿体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临床上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参考其他症状,即可诊断病理性黄疸。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红素<220.59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蓝光治疗(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最常应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光疗期间细致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血清胆红素足月新生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的34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除G-6-PD缺乏溶血引起的黄疸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光疗,全部治愈出院。其中男185例,女157例,足月新生儿314例,早产儿28例,体重1.3~5.2kg,日龄2~28天。
护 理
治疗前准备:光疗前与患儿家属沟通,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和光疗的好处。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家长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现在多半是独生子女,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父母,还有众多的亲属,加上对光疗知识的缺乏,个别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出生后的婴儿应在母亲的怀抱中喂养,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独自处于蓝光箱中,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闹,其家属担心是很自然的。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对家属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母婴分离后的有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疗法。
蓝光箱的准备:选择双面光疗箱(Ⅰ类XHZ型),光亮度320W,上下灯管距床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使用前蓝光箱经过清洁、消毒处理,离墙30cm,置于远离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水槽内按要求放入蒸馏水,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温度(冬季33℃、夏季30℃)预热到所需的温度,相对湿度55%~65%,室温20~26℃。
新生儿的准备:入箱前测量体温、称体重并做好记录,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清洁,清洁后的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做好双眼、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换好纸尿裤。根据医嘱喂药,吮乳后用双层黑棉布剪成眼镜状罩住双眼(眼罩必须一用一消毒),用布胶布固定住,双手套上手套防止抓伤,放入已预热好的蓝光箱内,记录入箱时间及蓝光灯开启时间。
入箱后的观察及护理:为使患儿皮肤受光均匀,禁止在箱内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每日定时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反应能力、体温、脉搏、呼吸、四肢张力及黄疸进展程度等。随时观察蓝光箱的运行状况,核实蓝光箱温度指示板上标示温度和箱内实际温度是否一致。为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定时喂奶,多喂水,按医嘱静脉输液,及时更换纸尿裤,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称体重1次,以观察入量是否充足。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皮肤颜色改变、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联系,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应测量体温和核实箱温,了解是否体温或箱温过高,如体温过高应将箱温调低,多喂水并观察1小时再复测体温一次。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必须戴好口罩。注意做好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使用中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
出箱后的护理:关闭电源开关,准备好抱被、衣服,将患儿抱出蓝光箱,在温暖环境中摘掉眼罩,测体重,给患儿穿好衣服,与母亲同睡,注意保暖。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将水槽中的水倒净并清洗水槽,用75%的酒精擦拭蓝光箱,消毒备用。蓝光灯管到使用期限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小 结
光照治疗的原理是4Z,15Z-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可变成水溶生的异构物4Z,15E-胆红素和光红素,两者不需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即可从胆汁、尿液中排出,从而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除G-6-PD缺陷溶血引起的黄疸患儿不主张使用外,光照治疗具有经济、简便、有效、安全的特点。通过对242例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新生儿>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光疗的护理实践。笔者认为,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光疗过程中规范的护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处理好这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整个光疗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