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养殖场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禽类;养殖防疫;防疫管理;问题分析;
【分类号】:F407.44
近年来,各种禽类疾病让人们对禽类食品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降低感染相关疾病的概率而放弃选择禽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肉类食品,这种情况给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走出这一困境,禽类养殖场就应该做好日常的防疫管理工作,将疫情从源头处解决。因此,本文对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我国部分动物防疫部门自身管理以及对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存在漏洞
对于我国动物防疫部门而言,它应该对各个禽类养殖场起到监管、督促等作用,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地区的动物防疫部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禽类养殖的防疫工作大多是养殖场自行解决,动物防疫部门对禽类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和防疫程序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技术相对落后,禽类养殖场并不能从动物防疫部门获取到适合的帮助,长期以往,禽类养殖场当遇到疫情时习惯性的忽略了动物防疫部门的帮助与管理。除此之外,在我国部分动物防疫部门中并没有较为专业的防疫人员、防疫药品以及防疫程序,因此,当禽类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上门求助时,动物防疫部门往往无从下手。当然,在调查中还可以发现,部分禽类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会和动物防疫部门相互勾结,以期望相关部门可以放松对养殖场的管理。而也正是以上几种原因,使得动物防疫部门对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形同虚设,从而致使禽类养殖场忽视了对相关疫情的防护工作。
(二) 部分禽类养殖场中防疫意识不足
除了动物防疫部门的问题之外,部分禽类养殖场自身防疫意识不足也是其防疫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在我国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并没有按照政府所下达的动物防疫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防疫工作。在禽类养殖场中,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的成本,部分雇佣的禽类饲养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禽类防疫意识,对于养殖场中因疫病而死亡的禽类,部分饲养员会选择随意抛弃在路边并且不对发生疫病的地方进行消毒、防治处理。这样的极为淡薄的防疫意识就是导致禽类养殖场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元凶之一。
除此之外,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忽视了对外来禽类、外来人员、外来车辆的检疫消毒工作。对于禽类养殖而言,任何一处忽视的地方都可能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失。因此,禽类养殖场在对于外来人员、禽类、物品的处理时应该更加细致,特别是在引进新品种禽类时,建议加强对相关疫病的检测工作,以防不知名的病原体在养殖场中大规模扩散。
(三) 部分禽类养殖场中的防疫条件较差
禽类养殖场的防疫条件过差也是防疫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部分禽类养殖场中,管理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往往会拉长对养殖场中环境的清理周期。由于禽类养殖的特殊性,一旦管理者忽视了对卫生的清理和消毒,就很可能导致养殖场处于“脏、乱、差”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正是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繁殖的最佳场所,长期以往,很可能使得疫情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爆发,给禽类、甚至养殖场中的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一些养殖场中并没配备专门的兽医对养殖场中的禽类进行日常的检疫和治疗工作,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在疫情发生时不能及时的将其传播途径切断,从而使得疫情处于不可控的状态[1]。
(四) 禽类养殖场中没有较为完全的防疫体制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大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并不具备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防疫体制,而防疫体制的不存在或是不完整,很可能使得养殖场在疫情爆发时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错过疫情防治的最佳时间。
二、 针对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中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分析
(一)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禽类养殖场的检查与防疫工作
为了使得禽类养殖场能够更好的进行防疫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的检查和防疫工作。在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之所以部分养殖场忽视了日常的防疫工作,就是因为来自外界的规范作用较弱造成的。因此,相关部门,特别是动物防疫部门应该增加日常工作中对禽类养殖场的检查力度,并在检查过程中,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予以指出或是警告,假若养殖场在警告之后并不进行整改,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施以惩罚或停业处理。
(二) 养殖场中建立较为完善的禽类防疫工作体制
除了外界对养殖场防疫管理进行督促和规范之外,养殖场自身也应该规范相关的防疫工作,而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尽快建立或完善禽类防疫工作体制。在禽类防疫工作体制中,应该包括禽类日常防疫检查制度、禽类疫情处理制度、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养殖场尽快建立或是完善相关制度,将养殖场中的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才可能将疫情爆发的概率降到最低。当然,为了使得完善后的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实施下去,建议养殖场建立日常工作职责制。在职责之中,对养殖场中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以便相关制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
(三) 加强对禽类防疫意识的培养
为了使得养殖场中相关人员对禽类防疫工作更加重视,建议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培训,对养殖场的负责人进行集中化的培训,在培训中使得人们对禽类疫情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相关负责人在培训之后,建议组织养殖场中的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拥有足够的防疫意识。当然,为了使得防疫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在培训中还可以加入相关技术培训,使得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专业、规范,因为专业和规范化的工作可能大大降低疫情爆发的可能性[3]。
(四) 规范养殖场的卫生防护工作
为了避免禽类养殖场中的疫情蔓延开来,养殖场还应该规范日常的卫生防护工作。对于养殖场中感染疫病的禽类,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感染的禽类进行隔离治疗处理,对于违反相关卫生防护工作的人员进行警告或处罚。当发现因疫病死亡的禽类时,应该对该地区的卫生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以防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当然,在日常的工作中,建议美3~5天就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理。
结语:
禽类养殖作为我国养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防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部分、相关企业只有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才可能为禽类养殖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铭.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7):311-311.
[关键词] 小规模场 失败原因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70-01
近几年来,我乡小规模养殖场每年都不断兴起,同时也有许多不断失败,生猪、肉鸡产业始终在时起时伏的周期性怪圈中波动,小规模养殖场如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效益时好时坏,有的投资几十万元,到后来养殖场变成了废墟,欠了几十万元,出门打工。面对小规模养殖场亏本的严竣形式。建议在投资前应掌握各种科学养殖技术,选准投资项目,才能取得较好的畜牧业养殖经济效益。
一、松河乡近几年来小规模养殖场发展经历及现状
我乡从2003年开始出现小规模养殖场建设。 2003年至2013年期间,松河乡先后建成小规模养殖场80个,其中养牛场3个,存栏牛112头,投资70万元,亏本20万元,现仅有1个养牛场;养猪场20个,存栏3660头,投资750万元,亏本110万元,现仅剩养猪场6个;养鸡场34个,存栏49500羽,投资360万元,亏本80万元,现仅剩养鸡场6个;养羊场23个,存栏2550只,投资250万元,亏本20万元,现剩养羊场19个。当前存在的小规模养殖场还处在未盈利之中。十年来,我乡小规模养殖场总计亏本230万元,极大地摧毁和挫伤了我乡小规模养殖场的生存,限制了我乡小规模养殖场的发展。
二、小规模养殖场失败的原因
1.技术水平低
1.1 场址的选择不合理。许多小规模养殖场随意选择场地,在村寨空闲地选择建场,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粪便污水的排放,今后能否可以扩大,只要离自己的家近,方便出入就行,导致疫病难以控制,养殖场规模难以扩大和升级为标准化养殖场。
1.2 规划及布局混乱。在建场之前,没有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圈舍较矮小,建筑不规范,建筑质量较差,通风条件较差。设计布局不合理。
1.3 基础设施较差。多数养殖场没有安装自动饮水器,养鸡场保温设施较差。缺乏降温消毒系统。疫病防治器械不全。有相当数量的养殖场地是利用住房或因资金限制建起的简陋的饲养场。
1.4 品种选择不当。不根据当今市场发展需要选择品种,而任意选择本地品种,且不会选优去劣进行培育,不进行杂交改良,导致生产性能低下。
1.5 饲料选择及搭配不合理。不根据畜禽的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只会用一种饲料饲喂到底。辨别饲料品质好坏能力低,发霉变质的饲料舍不得丢掉而进行饲喂。
1.6 饲养管理不当。缺乏饲养管理经验,不根据畜禽的生活习性及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饲养管理。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饲养粗心大意。防疫意识淡薄。免疫程序不合理。
2.资金缺乏
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支持,只能小规模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有的养殖场不但承担银行利息,还存在有民间高利,盈利只能付利息,毫无养殖价值。
3.市场因素
养殖场能否获利,市场价格起决定作用。小规模养殖场易受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只要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就难以承受,养殖场就会丧失信心而粗心养殖,导致更加亏本。
4.人员因素
业主和饲养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有的业主以前从事其他行业,对养殖场缺乏管理经验。在饲养过程中,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指点就从事饲养工作,根本不懂科学饲养技术。
5.各级各部门扶持力度低
由于小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低,各种规划设计及基础设施差,示范程度低,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从而限制了获得国家较多优惠政策扶持的力度。
三、发展建议及措施
1.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1合理地规划设计。确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聘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进行选址和设计。选择远离村寨,水电路方便,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周围环境无污染等,有可扩大的发展空间。
1.2基础设施及器械用具配齐全。对圈舍进行标准化设计及建设,可大大提高今后养殖效益和节约劳动力。养鸡场要有保温设备良好脱温房。配备通风换气系统,配备相应的饮水器。养猪场具备自动饮水器,配备消毒设施,有一定数量的产床,兽医器械设备齐全。
1.3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当今市场发展需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小规模养猪场可选择二杂母猪,用优良杜洛克公猪进行杂交。
1.4合理选择和搭配饲料。选择名牌厂家、信誉度较好的厂家的饲料,根据畜禽的不同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制饲料,并适当补充青绿饲料。
1.5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加强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培训。利用我乡标准化示范场进行学习,外出参观考察及培训等方式。提高小规模养殖场技术水平,开阔视野,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及目标。
2.合理使用和筹集资金,减少利息支付
合理使用和筹集资金。在建场之前,合理估算资金周转情况,以免在投入生产期间缺乏资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利息支付。
3.掌握并了解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要有市场预测远见,着力抓好四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下滑期的不同养殖规模,在低谷期时,适当增加养殖数量,发展期时稳定生产,高峰期时应尽快出栏,下滑期时减少养殖数量。抓住机遇适时调整养殖数量,减少市场风险。培育优质畜禽,打造优质品牌,增加品牌信意度,扩大销售渠道。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系列政策的机遇,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宣传国家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的政策,提供养殖经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养殖业发展认识,增强养殖信心,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2、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养殖业生产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编制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发展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养殖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业生产。要依法规范养殖场管理,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整治和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凡符合建设沼气工程条件的养殖户应全部建设沼气池并使用沼气,推广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鼓励养殖场(户)充分利用鱼塘、农田等消纳养殖废料废水,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3、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做大做强。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同时,要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业龙头企业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特别要积极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殖场(户)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更好地扩大和发展生产;要积极帮助解决用水、用电、交通难等问题。不少规模养殖场(户)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电、交通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根本上改善养猪生产条件;要适时推出“保护价”政策。对存栏5000头以上,符合标准化养殖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的生猪养殖场(户),当出售肉猪的价格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按保护价给予补贴,并将该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养殖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存栏——头(按当地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填写)以上的养猪场(户)已达——家,存栏——头以上的养牛场(户)已达——家,但是成为龙头企业的只有——家。因此,我们建议县政府应挑选3-5家生产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养殖场(户),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把他们培育成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扶优扶强,促进规模生产,引导扶持养殖场(户)做大做强,增强幅射带动发展能力、抗御市场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屠宰场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提供尽职的服务,保护养殖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养殖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4、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本领,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实行互联对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培育出一批观念新、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科学养殖能手。
5、加强疫病防控,筑牢发展保障。近年来,我国家畜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口蹄疫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到位,积极推行动物二维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监测、检疫、消毒关,切实加强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病死牛、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要引导和组织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改善防疫条件,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力度,推行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牛、猪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加强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屠宰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屠宰管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鉴于目前我县仍存在私屠滥宰现象实际,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证牛、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要抓好宣传。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私屠滥宰、未经检疫猪、牛肉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消费未经检疫销售的猪、牛肉;二要责任到位。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要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经贸、畜牧、工商、国税、地税、卫生、食监、公安等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强力工作组,加强对肉食品市场的巡查,发现不法经营者,要严格依法打击,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好我县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因不知道你县养牛产业是以养黄牛为主还是奶牛为主,特别提供奶牛养殖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1、搭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奶牛养殖涉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诸如奶牛的品种,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配种繁育技术,疾病的防治和挤奶技术等。要使这一系列的技术为奶农所掌握,就需要政府部门搞好服务,成立配套组织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奶牛自繁体系建设、青贮料贮化技术集成与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治、公共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只有如此才能支撑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整合科技、农业、劳动等部门培训资源,系统开展专门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培训技术人员。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dyq321”为你整理了这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由此产生的大量养殖废弃物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根据区政协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城市建设与管理组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对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深入部分乡(镇、街道)养殖场实地走访,与农业部门同志、企业家、种养大户进行交流,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政协委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赴玉屏县学习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碧江区规模以下养殖占比达60%以上,规模以上养殖占比不足40%,规模以下养殖占比相对较高。全区辖区内达到规模以上养殖场共计113家,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共62家,存栏生猪5.6万头(含能繁母猪0.72万头),年出栏生猪15.3万头(其中仔猪10万头),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72153.65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20440吨,液体粪污产生量51713.65吨;肉牛规模养殖场现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场共6家,存栏肉牛0.0256万头,年出栏0.01万头,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1912.14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1130.62吨,液体粪污产生量781.52吨;羊规模养殖场存栏山羊(奶山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共11家,存栏羊0.2108万只,其中:奶山羊存栏0.078万只,年出栏0.11万只,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846.36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530.9吨,液体粪污产生量315.46吨;蛋禽规模养殖场存栏10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共4家,存栏蛋鸡9.2万羽,年粪污产生量846.36吨;肉禽规模养殖场存栏3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共30家,存栏56.6万羽,年粪污产生量12395.4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粪便收集经干湿分离储存发酵,废水经过专业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成本约30元/吨)用于农灌就近还田还土,免费提供给当地老百姓和种植大户(百花渡、油茶基地)等,如铁骑力士养殖场。二是粪便收集经过干湿分离后,对收集的畜禽粪便、沼渣和稻壳粉等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添加发酵菌剂、发酵等程序制作成有机肥卖出,用于农业基肥、园林花肥类,如坝黄镇华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粪便处理成本约为300多元/吨,生产出的有机肥卖价为600元/吨,全年销量为500多吨。三是粪便经简单收集、沉淀、发酵,基本上都用于农业基肥、用于蔬菜、果林等农业浇灌,主要供于当地老百姓使用。全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按市级要求完成任务目标达81.41%。
二、工作推进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坚持把畜牧业生态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全区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有效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压实责任,推进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对粪污治理情况进行大排查。碧江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碧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碧江区2020年畜禽污染治理整改攻坚战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抓细抓小抓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根据行业技术规范,养殖企业自主申报环评手续和排污许可证,全区畜禽养殖场基本上办理了环评手续,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主动申领了排污许可证。
(二)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申报畜禽粪污提升项目,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2020年我区共计争取到生猪及家禽提升项目2个,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共计160万元,拟对全区57个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粪污设施设备提升改造,有效地提升了我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能力。同时申报了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储备《碧江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拟在碧江区整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后,项目的后期运营交托于具有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能力的第三方企业。
(三)突出重点和区域,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和整改工作,在整改过程中,我区先后取缔关停7家在禁养区的养殖场,完成1户大型规模养殖场与1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的整改工作,完成40家规模养殖场(包含5家大型规模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设施建设与利用达标验收,达标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经费不足。因环保设施投入资金大且日常运维繁杂,比如:新建一个养殖场,修建畜禽粪便污水沟、收集池,沉淀池、粪便堆放处,购买和安装干湿分离处理机大约需要总投资的10-20%,同时在日常处理粪便时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处理,导致全区规模以上养殖场基本能配备较为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对较好。但占比较大的规模以下中小养殖场和散养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普遍不足或老化失修,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普遍较差。养殖场粪污治理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有限,致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投入参差不齐,影响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排污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养殖所产生的污染源缺乏科学的管理,重养殖轻处理和利用,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忽视源头管理、监督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废弃物乱堆、乱放、随意排放现象时有发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监管效率有待提升。由于农户投入能力弱,养殖行业利润不确定及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等因素,部分养殖场未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简陋,不符合治污要求,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养殖户在整改过程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整治反弹风险大。
(四)能源专业化利用有待增强。专业化畜禽粪污处理是指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对周边生猪等养殖场户的高浓度粪便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生产沼气发电上网或提纯生物天然气,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用于灌溉农田或实施深度处理达标排放。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型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密集区,具备沼气发电上网或生物天然气进入管网条件,对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减少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投资,能源化利用效率高。截至目前,我区这类专业化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还没有一家养殖场(企业)具体实施。
四、工作建议
全面推进我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破解畜禽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是畜牧业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根本性技术措施,对我区稳定生猪生产,推进牛、羊、生态家禽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畜牧大县、非畜牧大县等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指标和相关专项经费。二是每年适当增加区级财政预算资金。三是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资金中的粪污治理资金,集中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科学布局区域性设施设备。四是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养殖场户改造升级老旧设施设备,引导社会资金有偿参与改扩建或新建设施设备。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手机客户端、网络等融媒体和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养殖污染危害性及治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要做好关、停、搬、迁、转对象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有效开展污染治理,实现养殖废弃物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促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引导养殖场(户)切实履行粪污利用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自觉做到全量化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废弃物管理台账,明白去向。
关键词养殖污染;现状;原因;建议;安徽天长
随着天长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污染了环境[1-2]。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天长市养殖污染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长市有各类规模养殖户2 613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652户,500只以上养禽大户1 931户。绝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已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养殖污染的原因
2.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自2007年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等以来,天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2.2废弃物利用不充分
由于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土地没有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造成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2.3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据统计,天长市众多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
3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3.1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3.3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天长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生态食物链循环,就是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对生猪排泄的粪、尿利用培养的有效生物菌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供生猪食用,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该模式首先要制作发酵床。发酵床深度约90~100 cm,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体由有机垫料制成,分为上下层。下层50 cm左右,主要用细小木段、秸秆和少量谷壳、锯末制成。上层40 cm左右,由锯末、谷壳、泥土、食盐、少量米糠等营养物添加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要求水分含量达60%(手抓紧一把物料,以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发酵床建好后,夏秋季节经3~5 d发酵,冬春季节经7 d左右发酵,即可进猪圈养。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通过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养猪建造费用比普通的猪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几十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水85%~90%;而且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同时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3.3.2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该模式利用猪粪等建设配套沼气池粪污处理工程,为场区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源,从而减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带来综合效益。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栏生猪150头、出栏生猪500头的猪场建储粪池15 m3、发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粪污自猪场排出,先储存在储粪池,然后抽到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输送到周边农户,发酵残留物通过管道排放到农田综合利用。
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是一个粪物产能系统,100 m3的发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农户日常用气,沼液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每一周期产生的沼液可灌溉当地1~2 hm2农田。该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染,还能为农户提供能源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害化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粪污土地还原利用模式。该模式采取“雨污分流、两级沉淀、封闭排污、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一是建排水明沟,屋面雨水经排水明沟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二是建规格为26.0 m×3.3 m×1.2 m的三级沉淀池1口,池上加盖预制板;三是猪场附近农田上建粪污专用池,规格为2.5 m×1.8 m×1.0 m的15个,3.5 m×1.8 m×1.0m的1个,3.0 m×1.8 m×1.0m的1个,池上加盖预制板;四是三级沉淀池内粪污经吸污车收集后运至田间粪污专用池贮放作为有机肥使用。进行粪污工程改造后,可明显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粪便作为有机肥不仅降低种植业成本,而且解决了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种植的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保证规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雷雷.对川渝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6-17
[2] 朱永德,马春明,王瑞.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我国养鱼业的启示[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9(12):47-50.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05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14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参加省厅举办培训班的学员6人,县农粮局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15个;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为了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追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7号《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做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
1 做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和管理养殖档案是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使畜禽养殖生产进一步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兽药和饲料,使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确切的保障。通过养殖档案的监管,可以直观看到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免疫情况、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消毒无害化处理情况,从而规范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行为,有效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把好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2 规范填写养殖档案
2.1 B殖档案需填写的内容
养殖档案填写内容包括生产记录、销售记录、兽药使用记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消毒免疫记录、诊疗防疫检测记录、病死动物及无害化处理记录,饲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用台账。种畜场应当建立种畜个体养殖档案,标注编号、出生日期及家族系谱等相关信息,种畜调运时应注明调出和调入地名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种畜一起携带走。
2.2 专人负责养殖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规模养殖场各场区应当派专人负责收集场区的畜禽存出栏情况、疫病防治、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及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等具体情况,并作好登记及整理。如果由于人员工作变动或者离职,一定要做好档案的交接,不允许私自将档案带走或者销毁。保持档案的干净和整洁,不得在档案中乱划乱记,也不允许将档案外借。
2.3 养殖档案内容填写要及时、规范
养殖档案内容的填写要及时、规范,对该场养殖情况发生变化后,要第一时间记录养殖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写养殖档案,不能在记录本上随意记录养殖情况,造成养殖档案记录混乱,不能真实反映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情况,影响该场饲养过程中的各类生产预算和经济效益评估,从而影响该地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的整体决策。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组织对养殖场户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来指导养殖场对养殖档案及时准确填写,保证养殖档案填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真实准确的记录养殖状况,不断提高养殖档案的质量,真正起到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
关键词:强制免疫;现状;措施;缙云县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82-01
随着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如果一旦发生重大传染性疫病,将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做好畜禽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工作,已成为所有养殖场户中最重要的问题。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县对规模养殖场的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采取自防和防疫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存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借鉴。
1 缙云县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的现状及问题
(1)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缙云县县以中小型养殖场偏多,而这些养殖场中的业主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普遍不高,并且没有配备专职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和懒惰心理,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2)动物防疫现场监督不到位。根据规定,养殖场户对畜禽进行免疫时,动物防疫监督员必须到场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免疫措施全面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有的乡镇畜禽规模养殖场分布分散和偏远,畜主又没有及时通知等原因,有时不能及时到场有效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导致动物防疫到场监督形同虚设。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实行动物卫生监督员亲临免疫现场监督这做法有侍进一步探讨。
(3)许多县市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同时个别检疫人员出证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达不到“以检促防”的目的,导致了对规模养殖场的强制免疫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
(4)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没有严格按《动物防疫法》执行,导致某些养殖场业主不重视。
2 建议
(1)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通过讲座、短期学习和专业进修等方法,认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知识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动物防疫法律意识。
(2)改规模养殖场自防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统一防疫。这一做法的好处是,能真正做到强制免疫工作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免疫密度达100%,免疫规范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免疫质量,同时减少疫苗运输、保存、使用的中间环节和减少疫苗的人为性浪费,提高免疫效果,以真正达到有效地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对畜禽采血样进行抗体水平的监测来验证免疫效果。
1养殖场排污基本情况
1.1雨污分离排污情况雨污分离排污即雨水与污水分道向外排放。所调查的8个鸡场均做到了雨水污水分道排放;但23个猪场只有3个猪场整体实现雨污分离排放(即牛田镇李建国猪场、石牛江镇金盛猪场和浮邱山乡鸿富猪场),其他被调查的规模猪场只有猪场内的单栋定位栏舍实现了雨污分离;3个牛场和3个非规模生猪饲养小区内的猪场均没有做到雨污分离排放。
1.2建立沉淀池排污情况每栋畜禽舍设立1个沉淀池,粪尿经沉淀后进入下一道排污程序是畜禽场减排的有效手段。所调查的全部23个猪场中每栋猪舍设立了沉淀池的,只有石牛江金盛猪场和牛田镇李建国猪场;3个牛场和8个鸡场均建立了沉淀池排污。3个非规模生猪饲养小区内的猪场没有一个经沉淀池后排污的。
1.3三级沉淀排污情况所谓三级沉淀排污是指猪场排出的粪尿等污物,经干湿分离、雨污分离进入已经建立好的1级2级3级沉淀池后,向外排出达标污水。此次被调查的23个规模猪场中,实现1级沉淀的猪场有23个(100%),实现2级沉淀的猪场有6个(26%)实现三级沉淀的有2个猪场(8.7%)。建立了1级2级和3级沉淀排污的,沉淀池与猪场规模一般不匹配,沉淀池消纳猪场粪尿的量大致为猪场猪群排出粪尿量的一半。
1.4沼气减排情况沼气减排是我县畜禽养殖场主要普遍采用的减排方式。23个规模猪场都建立了沼气群,3个非规模生猪饲养小区内的72个小猪场有51个建有沼气池(71%)。牛田镇李建国猪场建立了沼气群,其中10立方沼气池13个,200立方沼气池1个;鸿富猪场建立中央沼气池800立方;金盛猪场建立了2个沼气群,总计1000立方。51个沼气减排的小猪场当中,建2个10立方沼气池的有12个,其余39个猪场每场只建了1个10立方沼气池。
2养殖场排污特点与问题
2.1鸡场排污规范化程度高于猪场和牛场调查的全部8个鸡场均做到了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建化粪池收集鸡粪利用;3个牛场做到了干湿分离和牛粪收集利用,但没有做到雨污分离;23个规模猪场只有一半做到了干湿分离(12家),做到雨污分离的(3家)仅为13%。
2.2规模养猪场排污规范化程度高于小猪场调查的23个规模猪场均采取了单项或多项减排措施,而72个小猪场除了51家建有沼气池外,其余都是直排。
2.3养猪排污是养殖排污大户调查表明,我县养殖排污大户主要是养猪排污。近年来我县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年出栏商品育肥猪达100万头,常年存栏生猪70万头,按每头猪平均每天排粪5kg、尿7kg,产生污水10kg计算,年排污达465万吨,占养殖排污总量的70%以上。
2.4养殖场排污中存在的问题
2.4.1从业人员养殖污染意识存在偏差养猪养鸡养牛是我县农民的传统养殖习惯,在人们看来,畜禽养殖场向场外排出粪尿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多数养殖场在修建时考虑到了如何将粪尿排出,但如何将畜禽粪尿利用,尽可能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没有考虑。
2.4.2养殖场选址存在问题我县属农区畜牧业生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现有畜禽养殖场大多为中小型养殖场,一般建造在宅基地旁或承包的土地上,前面是住房后面是养殖场比较普遍。传统观念上将畜禽粪尿用做农作物肥料,但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加大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这一传统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抛弃。事实上,规模化养殖场仅仅将畜禽粪尿直接用做农作物肥料已经远远不能消化养殖场每天的产出,或多或少的直接排污成为目前养殖场无奈的选择。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4.3养殖风险大效益低,制约环保措施落实以养猪场为例,如果猪场做到雨污分离、每栋猪舍建沉淀池、猪场建沼气群、猪场三级沉淀排污设施到位,猪场投资需要增加三分之一,即建一个30头母猪自繁自养的猪场,按照技术要求落实环保措施,需要增加投资至少10万元;做到干湿分离一项,猪场需要增加一名员工,每年增加开支1.5~2.0万元。
3养殖场排污治理建议
3.1从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做起,全面落实养殖场排污技术措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是从源头抓养殖场减排,行之有效。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没有技术壁垒每个养殖场都可以做到,如果做到这一点,养殖场排污可以减少70%。将粪便收集,集中发酵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3.2高温季节提倡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栏舍地面用高压水枪冲洗栏舍地面,较之用自来水冲洗栏舍地面,能够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养殖场污水排放可以减少70%。
3.3加大沼气减排力度一是要做到每个养殖场都建沼气池;二是要做到每个养殖场建的沼气池容量达标(0.2m3/头猪)。沼气减排仍然是现阶段我县养殖业减排的有效手段。
3.4在饲料中长期添加益生菌以减少氨氮等气体排放益生菌在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改善胃肠功能增强畜禽抵抗力,还能大幅减少粪便的氨氮等气体排放,对养殖场减排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