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空间设计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铁空间;空间认知;视觉导向。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城市地铁建筑形象网络工程的一部分,地铁站的识别性与导向性研究包含了许多层面上的内容。本文力图以建筑设计的手法探讨地铁空间的识别性、导向性。
1.地铁出入口识别性与导向性研究
1.1地铁出入口的特点
对地下建筑而言,出入口是地下建筑中的唯一可见元素。
出入口在地铁站建筑的外观形象、视线导向、可识别性方面都起着别的要素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空间过渡上,它通过从上到下、从亮处到暗处、从开放到封闭的转变,使人从地表的具有熟悉模式和景象的环境到达一个未知的环境。
此外,在地下建筑中,地铁口附近的室内垂直交通系统也可以被视作出入口序列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对于满足舒适、明确的向下过渡到站台层极为重要。[1]
1.2地铁出入口的选址
出入口的位置应设置在较突出不被遮挡之处,一般应设于人行道边或其他比较开阔的地点。
1.3地铁出入口的类型
从与地面的关系看,可分为四类:
1、独立式出入口
地铁通道直接开口与地面相连,对大量的小型地铁站而言,出入口形式极易识别,而内部简单的通道流线也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导向。
2、下沉式广场入口
在平坦开敞的基地上,地铁站可以采用下沉式广场,广场自身就成为地铁站入口序列的一部分并以其开阔的体量加强了识别性。经由下沉广场进入地铁站时,其水平进入建筑的方式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
3、部分地上建筑出入口
这种形式具有传统建筑的一些特征:如可以增强远距离的识别性;恰当的形象可以传递地铁站入口性质的信息;能提供全天候不受影响的围合空间。
4、附设在相邻建筑中的出入口
当地铁站毗邻大型办公、商业等或地铁站本身是大型交通枢纽,可以设通道直接与之相接,出入口附设在其他建筑上。但要注意出入口尽量靠前放置并强调该出入口的地铁标示,并防止其他信息源的干扰。
1.4入口外观形式对识别性的影响
在外观上,入口处理的好坏往往预知了对地下空间的评价。欧美早期的地铁站,人们只是接受了地铁隐蔽的性质,建筑造型朴实不张扬。当然也有一些外观设计优秀、反映当时设计思潮和时代特点的出入口设计。
现代地铁则力图创造“崭新的艺术运动风格、明亮的地下空间形象”,出入口设计更有不乏张力的表现形式。
2. 车站规模与结构形式
2.1车站规模与结构形式对识别性与导向性的影响
地铁站结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矩形箱式和盾构挖掘的圆形或椭圆形。两者相比,后者识别性与导向性好于前者。
1、欧美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欧洲的城市轨道交通尽可能缩短车站长度,减小车站规模,以降低工程造价。大多数车站都有站厅层,少数车站没有站厅层。
欧洲城市轨道交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线共用站台。这既充分挖掘了线路的运能,又方便了顾客的换乘。 [2]
2、国内地铁的规模与结构选型
国内近年来修建的地铁,采用矩形箱式二层车站的占绝大多数,通常安排较多的辅助用房外,部分进行物业开发。 [3]
问题是,如果不论车站大小等级,一律采用二层车站,过多的并行通道的设置形成并置的水平引导,从空间使用上说容易形成方向的多重选择,从而导致导向的不确定性,而导向标志的不完善和商业广告的干扰更加剧了寻路的困扰。
从国外的实例来看,因为站厅被简化,地铁的识别性与导向性更多体现在站台层的识别性设计以及它与出入口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在站厅层内穿行的可能。
由此得出:在同样功能满足的情况下,地铁车站的层数越少越好;除必须设在地下的站台及站厅层,其他的设备及附属用房尽量设在地上,简化空间形式,从大的整体布局来增强地下空间的识别性及导向性。 [4]
2.2流线设计与功能布局
1、流线设计
从功能上看,地铁的客流具有穿过式的流水特征。
从流线安排上说,客流路线愈短愈好,愈简单愈好。设置在流线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其位置应该明显、醒目,形式应简单、易变,便于引导人流。
2、功能布局
功能设置要求——非付费区内应将各个通道口连接贯通,有利于客流出站后自由选择通道出入口离开或兼起人行通道的作用。各种功能区域都应该有一定的识别特色,配以系统化的导向标示。
售票亭的位置——售票亭作为可移动的室内元素设置在人流动线上,占地小,设置灵活,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售票亭数量。
售票亭的设计——可用适当跳跃的色彩和简洁的形式构成,赋予他应有的特色和个性。使售票区域变成一眼可识别的地方。
2.3地铁站埋深对识别性与导向性的影响
1、世界地铁的深埋趋势
世界地铁有深埋的趋势:地铁深埋是地铁连接成网,上下相互交叉加剧的结果。
2、地铁深埋的导向对策
根据不同的埋深情况,关键是要选择与之适应的疏散交通工具,楼梯对人流的主要导向作用已经逐步让位于更加人性化的自动扶梯与电梯等代步工具,上下空间的联系更加连贯。[5]
3.1实体元素的诱导传达
单一的线性通道本身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往往采用界面上的线来完成导向,此外还可以通过通道尽端的光诱导来实现。岔道,除了运用标识传达的手法之外,还可以从空间界面处理来增强其“可读性”。界面上有规律的视觉符号的分布可以对人的运动速度起到调节作用。对较长的通道来说,水平自动扶梯的设置不但方便乘客的通行,还会对行走起到导向。而铺地材料的色彩、图案、质感等,伴随人的行走线路有所变化,引导步行者变换方向。[6]
3.2视线关联导向
尽量在各个功能分区之间建立起直观的视线导向,建立不同功能区域的提示传达,提高地下公共空间系统内部各空间之间、以及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开放度,使相关空间相互渗透,视线贯通而易被感知。[7]
3.3照明与材料
纵观欧美地铁站,选材都很平实普通,共同的特点是耐磨、易清洗、不反光,站台层平均照度较低,而导向标示广泛采用灯箱照明,在背景衬托下突出了信息的传达。
3.4节点与地标
中庭、小品、雕塑等可以成为行进过程中重要的识别因素,以自身丰富的形体特征为人们定向指引,具有超越语言的直观性。壁画、小品是地下空间认知要素中的地标,对定位和导向可以起相当作用。[8]
3.5装修模数化
地铁站室内装修模数化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结果,反映在室内风格上是构件预制化,以方便各部件的拼接和组装。因此,视觉导向信息标示的设置也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一部分,在设计开始阶段便协同考虑,这样便于同室内风格的融合统一,甚至成为反映室内风格的一部分。
3.6色彩运用
色彩特别是大面积的鲜艳色彩能增强车站站台识别性,符合“快速阅读”的识别特点。大面积的纯色用于宽敞单一的空间比较合适。在车站空间有限,形式复杂的情况下,善用导向标志的色彩调节作用,既满足了视觉导向和信息传达的要求,又调节了室内气氛。此外,具有一定动势的色彩组合还有辅助引导人流,强化运动导向的作用。
结语
对以地铁车站为主的地下空间来说,兼有作为交通建筑的特性,其本身具有人流量大,流速较快,交通信息繁杂,选择性多等不利于识别和导向的不利前提;其次,地铁与地面交通运输网络的紧密衔接是发挥城市运能的关键。如何提高地铁车站空间的认知和视觉导向是设计的一个要点。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早力、严健伟、王兴田.国外交通建筑[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吴隽宇、肖艺.地铁枢纽站换乘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地下空间[J].2002.9 .
[4]张庆贺、朱合华、庄荣.地铁与轻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葛世平.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地铁与轻轨[J].2001.12.
[6]王保勇、侯学渊、束昱.地下空间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建议.地下空间[J].2002.12.
[7]许泽成.城市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J].2003.4.
[8]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一?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为解决住房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住宅入口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能够融入到小区以及城市空间中。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一)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小区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点,支撑着小区在城市中的存在的发展,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小区以及城市的设计要求,并最大限度提升美观性与协调性。
(二)适应小区环境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布局位置会受到总体环境布局影响,例如小区中主道路位置、组团布局、中心景观、历史文脉等,因此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根据实际而定,没有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通用的。
(三)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确定住宅建筑入口位置时,要对居民活动规律、行为特征、地域文化等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居民心理进行客观分析,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入口朝向的差别,由于地域特征,北方建筑的日照对于住宅建筑来讲比较重要,因此一般多将入口设置在建筑北方,而南方的建筑朝向通常无确定标准。
二?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一)整体性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内外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够反映出整体环境空间和布局间的关系,随着住宅空间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开放化趋势。笔者所说的“整体性”,并非指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等,而是指居住着的心理和身体、社会文化、居住环境等的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外而内的设计并构思方案。整体性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立面形式的整体性:对入口空间立面设计来讲,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即建筑和入口的有机统一。2.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主义对建筑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即在保持居民原来的生活惯例基础之上,进行入口空间的设计,让地区文化、文脉、气候等特征来表现出建筑的特色。
(二)标志性
住宅建筑的入口应当能够首先表现出建筑的类别、性质等,此为“标志性”,通过住宅建筑入口处的设计,让居住着产生心理归属感。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入口处的色彩、质感及形态等来表现出建筑的标志性,通过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到和谐共生,而非视觉刺激。其次,要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界面的色彩、质感和形态等形成视觉中心,通过亮眼醒目的符号、标志或小装饰来强化入口处的存在感,例如柱头、台阶、门头、坡道等。再次,通过对通往入口处的道路进行装饰来强化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景观小品来增强引导性,让居民更够轻易识别。
(三)过渡性
由于入口空间处于过渡性空间,因此要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过渡性特征,充分体现出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封闭—开发、单一—综合、确定—模糊,抹去明显界限,让空间得以连贯并自然形成整体。
(四)人性化
我们应当知晓,现代居住概念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生理功能需求,而是要注入对人性的关怀,为居住者创造出更具意义的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中,应当注重以下内容: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宜少于三步,踏步高度不应高于0.15m,宽度不应低于0.3.m等。2.无障碍:为了能够为胜利伤残者以及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方便,应当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例如残疾人坡道或是电动升降椅、入口门体等,要保障非正常活动能力者能够无障碍的出入活动。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座椅,并将其与花坛、植物等进行结合,既能够提供方便,还能够带来美感及享受。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安全性等方面,全心全意为居住者着想。
三?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手法
目前,住宅建筑的设计手法呈现出多种不同趋势,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手法时,应当借鉴多种风格手法,而非单一进行选择。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实体要素、空间序列及空间艺术中,下文主要针对空间序列进行阐述。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建立要通过布局空间的色彩、装修、陈设、照明等多重艺术手段来实现,其设计手法主要为:引导——通过概念景观的设置进行心理暗示或提示,引导居民行动方向,并产生心理情绪;提示——通过小品、雕塑、绿化等景物,给予心理暗示或提示,达到情绪体验效果;过渡——利用细微的变化或是多重层次的景象,促进循序渐进心理反应的产生;对比——加强并形成视觉刺激,促使突发性瞬间情绪的产生;弱化——利用具体实物来降低人类情绪反应,如装饰小品等,让居民情绪能够恢复至最初状态。
空间序列具有导向性,例如在金沙·祥域住宅入口空间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对类似视觉元素的重复,增强入口空间环境的导向性能,并暗示、引导居民的行动方向,详见图1。
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设计,能够完美体现出关系空间的转换及过渡。一般来讲,在阶段出现之前,空间过渡形式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具有共性,但是在实际中要具有一定区别,即采用统一设计手法为主,不同设计方式为辅,达到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且还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多样化等衍生要求。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首先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元素,更要能够代表住宅建筑的诸多特性。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策略及手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期望能与更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2] 李宏.居住小区主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6
关键词:纤维艺术;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价值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发展,纤维艺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生态性吸引人们的眼球,逐渐成为人们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联系的情感纽带,用以缓解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带给人们的冷漠与孤独感。
1纤维艺术的实用性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纤维艺术的实用性不容小觑,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起着布道、宣传、防潮、隔音、御寒、保暖、吸光和环保等作用,有存在的价值。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柔和的纤维材料与各种冰冷的建筑材料相得益彰,让人们产生一种亲切、温暖和谐的美感。它与人们熟知的大理石、玻璃、金属等建筑材料,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对比与协调的艺术诱惑力。而正是纤维艺术本身所存在的优点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起着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纤维艺术家们很是乐意将纤维艺术融入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解决了一部分建筑材料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吸声减噪功能、防潮功能、隔断减光功能等。再如,宾馆酒店的地面上大面积使用地毯,为顾客营造安逸舒缓的环境;电影院中在装修时会采用吸光减噪的设备,给观众们一个安静的观影环境。这些看似简单却又不平凡的实用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发挥着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2纤维艺术的艺术性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纤维艺术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在色彩、质感肌理和空间感这三方面。
2.1色彩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色彩是纤维艺术的艺术性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极强,表现内容极为丰富,从本质上打动人们的心灵,继而使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环境产生一定的依赖和归属感。当然,不同的色彩作用于相同的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时,其效果也是很不同,如亮色明快、暗色深沉、暖色热烈、冷色收敛,对于色彩的不同选择可以改变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的整体感觉,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气氛感受。例如,某位著名纤维艺术家在设计时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来决定色彩的选用,他曾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在此基础上将纯羊毛作为材料进行创作得到纤维艺术作品,使得纤维艺术作品的色彩与现代建筑空间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2.2质感肌理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质感肌理是纤维艺术的艺术性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艺术作品是通过各种纤维材料以及各种新颖的编织手法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拥有得天独厚的质感以及丰富的肌理,来满足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需要。通过手工编织出具有质感肌理的纤维艺术作品,可以用来补充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先天不足”,从而拉近现代建筑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要想打造一个极具艺术性且保有文化内涵气韵的空间,需要多种纤维材料进行组合再装饰,才能充分展现纤维材料本身具有的质感肌理美。而纤维材料在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后,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肌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选择纤维材料对现代建筑空间进行装饰的时候,既要差异化对待不同纤维材料的质感肌理,又要将其协调好,这才是重中之重。例如,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英国馆的表面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各种图案和光泽。英国馆将人工合成纤维材料自身所携带的丰富的质感肌理,恰到好处地运用在了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带给人们一种轻盈、细腻的感觉,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神秘空间氛围。
2.3空间感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空间感是纤维艺术艺术性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随着纤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纤维艺术呈现出平面、立体的艺术形态,放置于现代建筑空间中,对人的视觉美感起着一定的冲击力。纤维艺术不仅能够以平面的艺术形态将现代建筑空间装饰得气宇非凡,也能够以立体的艺术形态烘托现代建筑空间的宏伟气势。到了20世纪70年代,纤维艺术以其自身特有的颜色、质感肌理、可塑性和和悬垂性,不再简单的停留在平面形态上,而是逐渐向立体形态发展,如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软雕塑”和“装置”作品,不仅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也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纤维艺术家任光辉的得意之作《水墨年华》,正是一组杰出的“软雕塑”作品,它恰到好处地运用中国水墨的意象,用黑白毛线缠绕树枝,描绘出树枝的自然生长形态。这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纤维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亲和力和伟大魅力,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纤维艺术的空间感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起到的价值。
3纤维艺术的生态性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纤维艺术的生态性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不容忽视,起着推动手工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当代语言等作用,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纤维艺术作品主要是通过人们手工编织、缝缀、缠绕等制作手法创造而成,具有一定的手工文化内涵。尤其是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时代,手工艺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但很多粗制滥造的手工艺品不断出现,人们只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其根本的艺术品质问题。纤维艺术的生态性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手工艺品回归现代生活,一些以纤维艺术为首的手工艺品正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慢慢崛起,为人们在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像纤维艺术这样的手工艺品,唯有依赖高超的手工技艺方能完成,其存在的价值更接近艺术品。同时每位艺术家在创作时,都不忘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入纤维艺术作品中,其所创作的纤维艺术作品精彩纷呈、样式迥异,表现出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语言方式的尊重。纤维艺术作品在推动手工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的道路上一直积极探索,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贡献了一分力量。
4结语
本文主要从纤维艺术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来分析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宝贵价值,且着重从色彩、质感肌理和空间感三方面分析了纤维艺术的艺术性。纤维艺术的发展须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信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程晶.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2]刘晶.浅谈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J].美术大观,2010(04).
关键词:建筑;独立空间;灰空间;设计;属性
建筑行业发展很快,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一直在寻找新型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施工技术也进行改进与优化,这可以为业主建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眼光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建筑空间有着不被拘束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将室内、室外空间有效的连接起来,采用灰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1 灰空间概述
1.1 概念
灰空间的概念是由日本杰出的建筑大师提出的,灰色属于中性色彩,属于过渡色彩,而灰色空间具有连接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作用,其也属于过渡空间,可以缓解室内室外空间的矛盾。灰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具有半封闭、板开敞的特性,是一种中介类空间。会空间有着较多的功能,其可以营造出一种半开放式、不受拘束的建筑空间环境,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对建筑居住空间的心理需求。
1.2 属性
1.2.1 边缘性。灰空间处于两个空间的边缘地带,其位置比较独特,在发挥连接作用的同时,也不失自身的特点,灰空间具有边缘性的属性,其在塑造空间形象的同时,也营造出了新的场所认知氛围。
1.2.2 过渡性。灰空间是连接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过渡部分,其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在室内与室外空间相接的位置,发挥着缓解矛盾与冲突的调和作用。灰空间的特性缓冲了周围空间的压力,其可以丰富建筑室内空间形态,而且增加了建筑的使用空间,有利于提高业主的满意度。灰空间还具有协调建筑生态性的功能,可以将室外的环境信息反馈给室内的人,使业主可以置身于大自然中,完善的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
1.2.3 暧昧性。灰空间介于室内室外之间,其是建筑空间公开与私密的过渡空间,对相邻的空间有着分隔作用,可以保证两个空间之前不是孤立存在的,灰空间具有暧昧性的属性,可以保证两个空间之间相互作用。灰空间有着半公开、半私密的特性,其具有多变的形式,在应用时,应把握好公开与私密的尺度,保证空间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从而提高空间的视觉效果,满足业主的心理要求。灰空间可以提高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使建筑空间充满活力,为业主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1.2.4 流动性。灰空间连接了它周围的空间,使得周围空间的特征在其内部交汇、流转。这种异质空间之间的对话、沟通在灰空间中形成了由此空间到彼空间的连通和流动。灰空间为其周围的空间互相沟通、互相转变提供了一个平台,承载着周围空间之间来往的各种信息、各种对话。
1.2.5 渗透性。从空间的渗透角度,灰空间具有使周围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的作用。当其周围空间通过一定渠道进行沟通时,则发生空间的穿插和渗透。在灰空间中,可以体会到空间之间的连通、穿插和渗透以及内、外空间的相互交融,当人置身其中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空间之间流通的点点滴滴。
2 小型独立空间建筑解析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小型”。小型的东西与很多种,像小型的设备、小型的装置、小型的物品等,当然空间中也会包含着一种“小型空间”的存在。小型空间通常指由建筑立面、道路、植物、河流等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状态,这种空间在整体空间环境中略显次要,可以归属于一种社会公共空间。其次,我们再来解释一下“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具有独立的空间。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可以概括为使用功能统一的房间。最后就是“建筑”一词,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和一定科学法则构建的人工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名词结合在一起概括为一种围合或半围合的具有独立性空间状态的小型构筑物。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
3 “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应用形式
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灰空间”的运用会给人但来身心的愉悦感。说到“灰空间”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形式通常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1)适当的添加室内或室外灰空间的比重,可以使空间的比例划分的更加明确;(2)用灰空间来弥补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设计不足,进一步丰富原有空间的设计,使小型独立空间建筑附有灵活感;(3)用灰空间来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感,使得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更加协调统一。
4 “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在现代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灰空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应用在各种建筑中。于是,如何在建筑中设计“灰空间”的存在,尤其是在年轻人需求增加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运用“灰空间”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于营造“灰空间”存在的设计手法有很多种。灰空间了表现形式各有所不同,但是其表达的设计目的不尽相同。以下我将介绍几种“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通常运用的几种设计手法。
4.1 在空间中做“减法”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采取去除建筑物的底层空间,在建筑物可以承受的状态下在去除建筑多余的墙或窗等地方,从而达到一个通透的又具有连续性的空间。
4.2 在空间中做“切削”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造型很多形式很丰富,但像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这种通常会被用作在一个建筑的入口处,缓和内外部空间矛盾的同时,又缓和了人们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灰空间”。
4.3 在空间中做“挖空”形成“灰空间”
其实,运用挖空而形成灰空间的这种设计手法,与运用减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有些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减法的设计手段多余形成大面积的灰空间的需求,而挖空的设计手法多用于小型居住空间中对于灰空间的需求。
4.4 在空间中做“加法”形成“灰空间”
最后的这种方法叫“加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顾名思义与“减法”的运用手段恰恰相反。加法是把几个或多个基本形状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或穿插在一起,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我们所需要的“灰空间”。运用加法形成灰空间的设计手段形成了其他设计手段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将这种设计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也一定会起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结束语
灰空间是指连接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过渡部分,灰空间设计手法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应用比较广,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建筑独立又不受拘束的心理要求。本文对灰空间的概念以及属性进行了介绍,还对这种设计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设计的水平,相关设计人员应掌握灰空间的技术要点,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冠生.私有空间的公共性与公共空间的“私有性”[J].建筑技艺,2015(5).
[2]杜小辉,宋昆.空间单元的杂陈艺术――一种建筑空间解构重组的设计逻辑[J].新建筑,2015(3).
[3]段奇闻,张娟,谢羽瑶.空间句法用于建筑空间可理解性分析的验证[J].山西建筑,2015(23).
(一)室内设计风格
首先,应倾向于室内表现、空间概念和室内空间的各界面与整体建筑形成有机结合的几何关系与空间构图,用以体现从建筑空间到室内空间的体积化表现。其表现手段则要突出空间构成的层次感和比例感,这就要充分运用多种对比手段,如:材料、构造、光影,在适当的部位可以结合装饰手法。其次,室内空间设计风格要体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包括室内形式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室内各空间之间设计风格的统一,单一室内空间各部位设计的统一。特殊性则指重视体现|主题的空间形象设计,将各空间原有的建筑设计形态融入图书馆元素的针对性设计。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以满足读者到馆需求、文献阅读需求、信息传递交流需求、文献资源整合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次基础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风格应体现出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从而衬托出图书馆空间的主题。
(二)体现地方特色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是功能齐全、内容较丰富的县级公共性文化建筑,它面向广大民众和农村基层百姓。在总体设计和造型设计中,要反映岳西文化的特色底蕴。可以通过广场、构架、绿地、铺地、雕塑等以简洁新颖的造型及细部设计,有时代特征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创作,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岳西县图书馆新馆室内设计的立意应当是岳西当代的图书馆文化建筑。总目标、总环境与建筑造型等设计一脉相承,协调呼应,力求格调品格的高雅和简洁明朗。体现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藏。生动反映岳西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特点。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山水新韵、红色基石、文化方舟,再加上司空山深邃而丰厚的禅宗文化,它是岳西历史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并将这一理念和立意始终贯彻在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二、室内设计布局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主体空间为三层设计。一层空间设有主入口大厅、次入口和儿童入口,围合大厅依次设置综合、亲子、儿童、残障各专门阅览室和图书库房、文献检索区、图书借还区,大厅中间设有展览展示区。具有读书阅览、图书借还、证件办理、人员聚散导向、馆藏资源检索和展览展示的功能,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与纽带。二层空间设有视听、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特色阅览室、读者俱乐部、读者报告厅和文献数据数字网络主控机房及室内休闲庭院。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向读者提供现代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室内休闲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为民众创造轻松优雅的学习读书阅览和交流沟通的休闲环境。专题研究室是为特定读者提供特殊的专门的服务,为其创造一个独特学习阅览之地,满足从事深层学习与研究工作的需要。三层空间为典藏、地方文献、文献保护与研究和行政办公区域。地方文献和文献保护工作属于图书馆特藏区,具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传递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文化精粹的作用。
三、室内阅览设计功能和手法
(一)阅览空间设计
阅览空间应明亮、简洁,能调节精神状态,艺化阅读环境,抽象与具象、含蓄与刺激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工作环境和学习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上对工作和学习阅读环境进行艺化,调节精神状态,用审美活动激发工作和学习阅读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效率。新馆阅览空间建筑的柱网荷载能满足现代阅览室开架书库的任意布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运用建筑设计理念,把岳西地方特色引入室内设计中,在创意上通过对山水意化增添自然情趣,可以创作出极佳的艺术效果。学习阅读环境创造不但要有抽象性、识别性和艺术性,还要对疏散和引导人流提供方便与标识作用。阅览空间设计力求简洁明亮,安静舒适,通往各阅览室空间走廊应宽敞,便于人流的疏散,导引标志要醒目。阅览空间电器用材和灯光,选用低耗节能用具,墙面饰面用料要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提高阅览环境质量。
(二)儿童和残障人群阅览空间设计
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以少年儿童阅读学习为设计对象,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轻松阅览、愉快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知识启迪和文化传承。儿童阅读空间设计可采用简洁且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仿佛是儿童游戏的积木世界,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身体功能学的需要,运用儿童语言、儿童色彩,营造儿童喜爱的阅读空间环境。将每一细部的处理,寓教于整个空间环境中,打造一个具有童心的阅览空间,成为儿童的乐园和学习的世界。岳西新馆室内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残障读者来到图书馆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为方便残障人士走进和利用图书馆,根据残障人群的生理、生活、学习和阅读的需要,设计出完善的残障人士阅读空间,供其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同时应设计专门的残疾人通道和盲道,方便残障读者在馆内通行无障碍。在卫生间内附设残疾人专用配套的特殊设施设备。
四、特殊和特色空间设计
(一)特殊空间设计
主入口和大厅设计。大厅呈长方形空间,是建筑空间序列的起点,是水平延伸的纵向空间。设计应致力于建立有节奏感的纵深空间序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长的时空遂道,读者从这里走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海洋。从空间设想入手,结合空间序列的排列相向而立,加强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具有一种交替变化的韵律和无声的动力感。大厅是读者学习阅览和交流沟通活动的核心,是引导人们进入图书馆的起点,也是组织人流、疏散读者的枢纽,同时对又担负着其他多种功能。大厅设计是空间的重心,进入大厅空间给创作意念以表现机会,可将空间的意义和人的理性感知推向顶点。厅内展览展示空间创意成为点晴和写意之笔,是对岳西地方文化的感悟、展示与传递。作为公共交流空间,厅内设置书目检索、图书借还、书刊阅览、多媒体视听、展览展示区和休息区。利用空间为人的交流互动、读书阅览、倾诉心得、调整情绪、放松视觉提供良好空间环境。
(二)特色阅览、展示空间和读者报告厅设计
关键词: 空间设计 构景方式 蒙太奇
一、“蒙太奇”释义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而所有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二、“蒙太奇”在室内外空间中的体现
1.“蒙太奇”与江南园林构景方式
“蒙太奇”不仅是电影术语,而且是一种结构方法。电影和园林从构图构景来看,都注重主从与层次、统一与变化、动静和节奏等原则,只是电影着眼于前后各个片段之间的组织安排,而园林着眼于静止的、空间的布局。
作为空间视觉艺术典范的中国传统江南园林,运用了很多“小中见大”、“巧而得体”的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游人在江南园林中漫游,他们所获得的最深刻印象主要在其变幻的建筑空间及园林意境的塑造。在设计中,大量运用衬景、对景、借景、隔景、框景等造园手法,增加了自然空间的层次感,使有限的自然在观赏者心理上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容量(见图1)。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江南园林中常用的“移步换景”的构景方式,以探讨其与“蒙太奇”手法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
由于江南园林处理空间的手法是通过“围”与“透”的关系,“虚”与“实”的对比来体现,因此园林中设置了大量造型各异的门窗洞口,然而这些拥有门窗的墙壁隔断,从横面上将景区分割成若干单元,进而产生了空间的转换和景区的变化,使园林的空间显得无限深远。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这就产生了“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这就好像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在各种景致元素的切换之中,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游人的意念随小景致而小,境界随大气象而大。
例如,留园的鹤所(见图2),呈敞厅(廊)的形式,它的东部临五峰仙馆前院,由于在这一侧的墙面上开了若干个巨大的、完全透空的窗洞,从而使被分隔的内、外空间有一定的连通关系,使处在敞厅之内的人可以透过各个窗洞看到另外一个空间内的景物,这就是借空间的渗透而获得了层次变化与深度感的一个佳例,从而完成了“蒙太奇”手法中,将多个元素融合交汇与一点的原理,借园林空间的交错增强了空间的曲折性和变化性。
2.“蒙太奇”与现代博物馆设计
(1)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整个建筑以“园林”为布局,又通过水景设计,将博物馆与拙政园有机结合,相互借景、相互辉映,融为一体,使博物馆新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在这种古今新旧大量元素的重新组织过程中,就用到了“蒙太奇”的构景手法。
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见图3-6)
(2)日本美秀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是“蒙太奇”手法中借景方式的典型之作。它通过山体隧道和钢架斜拉桥组成进入博物馆的专用通道,进入大厅,正面巨大的厅窗,把远山和近松尽收眼底,放眼远眺,似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设计中如果一味地简约与留白,只做减法,一不小心就会流于枯燥乏味,甚至迂腐苍白,然而“蒙太奇”手法却将有限地自然元素拉进了人造环境,以这样的一种设计取得极简与自然的平衡,使得室内大如山水天地。(见图7―8)
三、几种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手法
也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这几条情节线,几个事件,可以是同时同地,也可以在同时异地,还可是在不同时空里进行。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就好像我们的设计中,一个中式传统风格的构建,不一定要直接以某个传统的地方建筑风格作为所有依据,而是可以充分吸取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北京合院的垂花门、江南的“四水归堂”天井院、云南的“一颗印”、广东的“镬斗屋”、安徽的马头墙……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主题,又可以说是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院落、岭南四大名园、徽州民居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并叙。而且设计中可以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及手法,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通过空间、时间的对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寻求一种共鸣,形成一种打破时间、空间维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环境。
2.交叉“蒙太奇”手法
电影中,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的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的方式叫做“交叉蒙太奇”。
在设计当中,空间是以相互邻接的形式存在,相邻空间的边界线可采用硬拼接以形成鲜明轮廓,也可采用交错、重叠、嵌套、断续、咬合、搭盖等方法组织空间,形成不确定边界和不定性空间,将不同或对立的空间场景交叉,使得空间体验更具瞬间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3.连续“蒙太奇”手法
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有许多线索,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或一个连贯动作的连续出现为主要内容,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层次分明,易被接受。
在空间设计中表现为:一个元素与另外一个元素,一个场景继之另一个场景之间,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维来编排空间顺序,打破原来孤立、静止的格局,呈现出流动、舒适的形态,改变空间体验过程,提升空间的意义。
4.重复“蒙太奇”手法
“重复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这在我们设计中体现为,某个重点需要表达的空间或者需要强调的风格,多次的出现,以及夸张的运用特定的元素,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观者在空间的阅读中产生一连串的惊喜和震撼,深化想要表达的设计主题。
四、结语
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的设计创作要向前发展,必定需要认真地研究文学、音乐、影视、戏曲等姊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创造出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营造法式。环境艺术本身是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艺术,更加需要对其他艺术手法进行消化吸收,从而使自己的设计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潘谷溪.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
[4]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节.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 空间设计 问题
1、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总体的状况而言,实际上,矛盾在于“商”与“住”这两个方面。
1.1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方面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应该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实现,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会中的要求。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的开发持有控制权,而开发商需与当局结成开发的伙伴关系,以确保开发的合理性。而在国内,开发商拥有较大的变动权利,这样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诸如,规划的滞后、分期建设、分批入住,导致达到规划的终极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影响居民生活。同样,规划规模的不合适,有些居住区开发商将投资和开发的重点转向商业地产,出现了商业建筑的开发过度,结果导致商业建筑“供大于求”,对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费。
1.2建筑内外部设计方面
(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
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在空间处理方面较为草率,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居住区多层建筑中,往往一层的经营和销售比较红火,但是因为没有提供通往二层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销售和出租均受到影响。
(2)外观设计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区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而大多数店面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商业建筑与居住区没有衔接。与之相反,一些商业建筑则是一味的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观,其主要缺点是忽视了商业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区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2、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分为两种,内部空间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起来的,一般是使用诸如墙、柱、屋顶等建筑实体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内空间,同时也包含由建筑实体围成的内街市、内庭院等等。相对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是指由建筑实体分隔而成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很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阳光等的影响。
2.1内部空间围合和开敞的变换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隔断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例如,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断,进行灵活的分隔。打开后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空间;收起来,可以变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小的独立空间。通过变化的隔板,实现各个独立空间的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满足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对所需空间的要求。
2.2内部空间的竖向高差的变换设计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竖向高差的合理变换对于内部空间设计至关重要。高差的设置可以区分不同领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从而到达―种特殊空间的效果。比如,通过台阶处理地面的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动人的线造型。在多功能空间或者内部空间有限的地方,将台阶作为休息设施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同时,当基面之间的高差较小时,可以将不同边缘空间有效的划分,保持空间的连续性,使身体容易接近。
竖向高差的设置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处在于占据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居住区集中式的商业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要素包含:材料和质感,光环境和色环境以及声环境。物理环境设计对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质感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的形态取决于空间界面的形状构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材料分为人工和自然材料两种。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亲切感。人工材料色泽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合理的选择变化可以达到丰富的效果。材料的质感要求注重整体性,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体现商业环境自身的气质。
(2)光、色、声环境的设计
光使得建筑产生了生命力,没有光就没有空间造型。光环境设计可分为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类。在居住区商业建筑中这两类设计都非常重要,一般从利于环保,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
色彩具有改变物体形状及空间形式的功能,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不仅可以弥补某些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顾客传递一种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两种环境设计一样,声环境同样是内部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某些利于舒缓人们压力,消除空间噪音的设计元素是利于改善声环境的,诸如,雕塑、柔美的音乐等。
2.4外部空间的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依托商业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间,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从自然环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
(1) 商业广场
一般的商业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汇边缘,则在此地带对于行车的视距与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与疏散、车流的组织都需要适当的安排缓冲地段。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为商业活动的舞台,这种形式活泼自由,充满轻松的氛围。有力的增强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顾客,可谓是一举两得。
(2)沿街退让
这种外部空间设计是一种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可在街道的边缘地带平行于街道退让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空间。它可以搭造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之间的桥梁。
3、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的发展建议与方向
3.1对我国当前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建议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还比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乏特色,设计手段雷同等。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建议:(1)使用全过程设计系统。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设计与服务,达到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开拓全新的城市商业
建筑空间。每一项设计,不单是一个设计,更是一个真正为居民服务的作品。(2)针对具体设计实例,完成与周边环境,人文要求,商业气息等结合的创造性设汁。
3.2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1)街区型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街区及底层一般多是商业建筑,内部为住宅。这种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同时可取长补短,根据周边环境有机整合整体设施。(2)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多种商业经营和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随着家庭汽车的普及,这种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为主流。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和心里预期,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应该是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的浓缩的写照,对于传播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1 2)
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其能够实现应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空间特性、空间设计原则以及空间设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带来一定的参照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特性;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设计艺术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来推动艺术设计,有效地提高艺术设计工作效率,对艺术设计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对于其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特性
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是各种设备仪器与人员工作学习并存的小型公共空间,需充分合理的布置设计实验室空间,才能发挥适应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优势与作用。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依赖其建筑空间本身而存在,其主要功能是为艺术设计的不同需求提供必要的相应空间,其空间应具有以下特性:首先是设备陈设。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配备各类仪器设备,如高性能工作站、计算机、服务机、三维激光测量仪、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高清录播一体机等设备,各种类型的设备由于操作方式的不同,在陈设时需根据其特性和先后顺序按照人体工学合理摆设,为设计实验人员的创作提供舒适的操作空间。其次是艺术氛围。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体现较为强烈的艺术设计属性,空间的形式与风格和使用者群体的文化修养密不可分。在其空间设计和艺术展示形式上应灵活合理地处理,在设计时应多注重实际使用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体验,有机融合历史和文化内涵,文化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文明和谐空间的设计,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设计灵感。再次是互动交流。艺术创作是感性的创作,优秀的多媒体艺术设计更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个良好的空间设计有利于人员之间的信息互换与共享。一个具有包容、开放的实验室讨论区域,能够让使用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并接收他人的建议,使艺术设计创作过程得以顺利、轻松的完成。
二、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原则
1、功能布局“以人为本”原则
物理环境是实验室空间的物质基础。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所需的功能空间各异,若不能对实验室空间进行较为合适的布局安排,可能会导致空间功能和组织功能上的混乱,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一个实验室的合理布局,不但要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也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喜好,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空间设计使人们享受到舒适的工作学习空间,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工作学习上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2、空间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空间是由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光照、材质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好的视觉效果要求设计师对设计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处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获得更造型形态、空间结构和色彩的审美统一。在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中的空间比例关系,一方面是指功能区域空间比例的合理划分,它是一种开放、半封闭或封闭空间并存的空间形态,包涵了一种敞开式人际交流场所精神,如工作学习空间、公共空间、讨论空间等,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及实验室需求按照相应比例分配空间尺度。另一方面实验室空间过低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过高会让人感到拘谨,这就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面积、顶棚的处理方式、门窗位置高低、采光等多种因素来整体筹划,从空间性质入手考虑如何组织放置办公家具及设备仪器,组织划分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理想空间设计,在功能和美学上达到协调统一。
3、安全性原则
实验室即进行实验的场所,是从事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的日常工作研究的场所。因此,除了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外,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的结构、布局、设备的存放位置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在设计时严谨求实,时时将安全放于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将实验室中潜藏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设备仪器多为较精密的电子数码产品,电源的布设在满足实验室工作的同时,应尽量避开门窗、人员流动路线、水槽等区域,以免发生漏电短路。人员流动路线畅通,地面采用绝缘地板,墙壁采用绝缘吸音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仪器设备的陈设简洁,一些设备不用时可放于储物柜中,便于保存和打扫室内卫生。
三、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方法
空间设计可以看作比建筑设计小的概念,设计时可采用导向的手法是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使人们进入该空间后随着陈设空间布置随其行动,从而满足实验室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法则构图,具有方向性的摆设作为空间导向的手法。此外,对于实验室空间划分,在功能区域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如遇临时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组合式家具、植物等来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但要注意各空间之间要有明确的的区域和主从关系。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空间设计是光、色、环境、空间的综合考虑。利用视觉属性中的形状、尺寸、方位、采光、色彩等等也会影响到空间形态的塑造,将这些形态要素综合起来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设计时应注意统一中有变化,避免过于强烈的造型对比、色彩反差、超常比例等,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产生不佳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在设计中能够将四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处理好,就会设计出让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都满意的空间设计作品。设计改变空间,多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空间设计只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实验室不应再是冷冰冰的设备摆设,它是严谨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现代设计,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感受到空间设计魅力的同时不断迸发创意与灵感,推动促进艺术设计创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易,《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2]沈百禄,《室内设计元素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何镜堂,陈文东.高校集群化实验楼初探[J].建筑学报,2007.
[4]孔敬,马明.普通卨等学校交件空间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7(4):1-2.
[5]左言平等.建筑空间流动性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4).
关键词:传统窗;现代室内设计;创新
1 传统窗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层次
传统的经典需要借助时尚审美的力量来发现和挖掘其价值,因为古典的厚重和时尚的灵动正好相得益彰――既不会因为古典缺少灵动也不会因为时尚缺少厚重。在现代住宅空间因其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变化,完全的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已显得格格不入。应根据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立足住宅空间结构的变化,把传统窗元素加以简化、变形、重组,设计出既有民族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住宅空间中。
1.1 对形的创造 (形的简化、重构变形)
传统窗式式样繁多,有的简洁有的复杂,装饰的内容也不相同。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时,要考虑怎样才能与现代住宅空间相融合,其中简化重构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的创新应用窗元素简化就是把传统民居中的窗用分解、提炼和概括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所用。传统民居中的窗元素装饰形式多样,窗棂格图案内容丰富,制作工艺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但应用到现代住宅空间就显得繁琐,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应提炼和概括传统民居中窗形式的本质特征,将窗元素中非本质的东西删减,以突出形象特征的鲜明性、典型性。图1设计师提取传统窗棂格中的冰裂纹元素,利用现代的装饰手法,把传统窗格花纹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抓住窗格花纹的基本结构骨架,融入了现代的色彩,追求简洁与现代感。窗重构变形是对传统民居中的窗分解打散、移动位置或将窗的原形分割,选出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造型元素再重新构成,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对窗的形式、位置重新塑造的过程。
1.2 对神的传承 (对神的提取)
住宅空间设计中对传统窗元素的神的提取可以归纳为两种:第一种,隔而不断。在古人看来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虚实并存,虚实互变的。老子曾说“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在中国传统建筑方面对空间的虚实有无的辩证的理解。人们在室内,欣赏到光线透过各式各样造型的窗棂格投下在地面美丽的光影,而在室外观赏时,往往被窗棂格精美的外部造型所吸引,外看美观,内看光影班驳,内外兼具美感。这种营造空间的手法可以借用于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中。用这样的手法来衔接两个空间,并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大小来制造不同的空间感觉。现代住宅空间中的隔断设计,既要有空间的私密性,又不能让人产生闭塞压抑感,所以常采用半隔断。传统的窗本身也是虚实相映的存在,当住宅空间内部通过一个个传统的窗元素连接起来时,一种既能创造变化丰富、隔而不断,又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室内空间油然而生。 第二种借景当窗.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指出:“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开窗莫妙于借景,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上述描写,不仅表现出我国传统建筑中窗表现出的意境之美,更是对中国传统窗文化的精确表达。对景、借景、框景等内外的景物相互借鉴,增强空间的层次或纵深感,视觉和心理上扩大了空间。这点对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也很实用,很多小空间可以用借景的方式从视觉和心理上扩大空间的范围。
1.3 形神并举(直接引用)
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对传统窗元素的直接引用,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直接按照传统民居中窗元素的形态、结构进行仿制,应用于住宅空间的某个合适的位置,充当装饰品以烘托气氛,或者是整个住宅空间都按照传统布局和构造方式进行营造设计。第二种,直接应用传统民居建筑中遗留下来的窗元素,把它当作陈设艺术品或装饰品。传统民居中的窗经过千年的历练演变,作为陈设艺术品可以增加住宅空间的文化氛围,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以符合当今现代认得审美要求和新的使用功能的需要。传统窗元素除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外,它所承载的材质、造型、色彩、肌理、比例、尺度等,都会影响住宅空间的意境。有时一扇传统的窗的在空间中的设置也能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两种方式直接把传统窗元素引入到住宅空间中,要注意一些手法,如要注重在色调上或是形式上的协调,重视局部设计上的呼应、和谐。如果毫无张法地运用传统窗元素,就成了符号和手法的堆砌,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
2 传统民居中窗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范围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说:“建筑艺术的要素是墙和空间,光和影”。这里的墙和空间就是界面的显现之处。室内界面主要是指天花、墙面、地面和各种隔断。
2.1 天花界面
天花是住宅空间的上界面,是住宅空间中比较重要的界面。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人们崇尚简约风格。天花设计上大面积采用传统窗元素的较少,如果顶棚上大面积采用窗元素装饰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一般会对天花的局部进行装饰。一般把传统的窗元素的形式加以简化、重构、变形、归纳然后作为传统的装饰的元素运用在天花上,并且天花的窗棂样式随室内空间类型的不同及室内整体装饰风格的需要或简或繁,形式多样。这样设计的天花界面既有传统民族韵味又会增加几分新意。但有时在特殊的功能环境中,如要表达一种特殊意境或风格,可以大面积采用窗元素。图2传统直棂窗元素经过新材料新工艺的制作手法应用于现实住宅空间中的餐厅顶棚,并与餐厅的吊灯、梅花等相互映衬,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了无限的意境。以“意境”代替“逼真”,以“神似”代替“形似”,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特征。
室内地面,给室内空间形式提供了有形的支撑和视觉上的基面,同时承载了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地面的设计不需要传统窗棂图案的过多装饰,只有特殊环境中,才会简单的使用一点。其特点是对传统窗元素进行简化、重构等抽象处理,并充分发挥新工艺、新材料的作用如图3。
2.3 墙面界面
墙面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部位,对控制空间秩序,创造空间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室内空间的装饰风格,主要由墙面的装饰表现出来。墙面上的窗棂样式随室内空间类型的不同及室内整体装饰效果的需要或繁或简,形式较为多样。如图4此空间大面积的采用传统窗棂格中的网文,兼顶棚、隔断、装饰矮柜于一身,这种设计模糊了空间界面,功能结合艺术,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新奇的感受,运用现代材料、形式、色彩对传统设计的创新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趋势。
隔断主要起遮挡作用,形式多样有隔墙、隔断、屏风、帷慢等。住宅空间采用传统窗元素来作分隔,因窗棂格既透气又有装饰效果,具有隔而不断之功效。这类隔断由于采用了传统窗元素,在满足了分隔室内空间的功能需要的同时,还能具有装饰美化功能,增添室内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氛围。如用冰裂纹、万子纹、横竖格纹、十字纹、雷龙纹等构成“动与静”的节奏对比,同时唤起人们潜意识中对传统风格的记忆,形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对话,这是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住宅空间相融合的基础。
3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民居中窗元素运用的手段
3.1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传统民居中的窗一般采用木结构来表达其造型和寓意。而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人们必然会采用新的装饰材料来代替原有的木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用不同的技术手法表现不同的情感倾向,这就要求传统窗元素必须与现代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完美结合。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纹理,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将新材料纳入现代室内设计,使其与传统装饰元素完美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还可以采用有色玻璃、铸铁、复合板材等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加工出需要的传统窗棂样式,再应用于住宅空间中,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也不失现代风格的因素,又能体现传统文化意境。图5这里窗棂格图案――花草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来,变换了材料,并利用新的工艺进行表现,即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意境,又融入现代室内环境,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3.2 色彩的灵活应用
中国古代历史一直把“礼制”作为治国安家的指导思想。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建筑是以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两方面的特征服务于社会的。在以礼制制度为核心思想的封建社会,建筑窗的形态特征、色彩特征也有着等级的区别。民居中的窗子也不例外。民居中窗的颜色非常单一,一般都是古朴稳重的原木色。而现代室内设计的用色丰富、自由,没有等级限制,运用起来更加随意。根据空间功能性质及设计风格的需要,可以赋予传统窗元素不同的色彩表情。不少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把传统的窗元素被设计成白色,蓝色、红色等,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感,创造除了极具个性的和谐的室内环境。
总之中国传统窗格元素,为现代室内设计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借鉴价值。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元素结合现代的材料及制作工艺,转换成某种设计符号并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特色的今天,传统窗元素的创新运用必将会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产生愈来愈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兰.传统:无处不在(设计师访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路玉章.古建筑木门窗棂艺术与制作技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蓝先琳.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