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即为: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房地产开发一般则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赢利为目的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从立项、规划、土地出让或转让、拆迁、建设、到销售等一系列经营行为。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条对房地产开发下的定义是指在依据本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建设,房屋建设的行为。
2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行为特点
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干预行为,规划方案多由政府部门组织编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政策性,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而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对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和房屋进行的综合开发与配套建设,是一种商品生产和管理的行为。房地产开发多是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以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这决定了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不同特点。
3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矛盾
城市规划的整体最优和房地产开发的个体最优城市规划考虑整个城市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用地的合理组织,以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全局性的特点。房地产开发是个体经济行为。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是选择区位条件最好的地段,采用收益最大的开发方式,要求更高的容积率。
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之间产生的必然的矛盾:城市规划在寻求城市发展的整体最优模式,立足于长远考虑。而房地产开发的投资者和开发商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使投入资金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润,市场经济成为衡量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房地产开发更加着重于经济开发,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以上的根本矛盾导致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公共开发的冷落,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前提,为社会的利益服务。但以市政设施、绿化、道路等公用设施为主体的公共开发。由于缺少直接的经济利益,很少有人参与建设。而商品房楼盘则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开发方为提高出房率,尽可能增大建筑密度,简单的行列式密集排列,往往导致居住区面貌单调,日照不足,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等。
如果过份强调长远利益,会失去经济发展的机会;过分强调短期效益,则可能加重未来城市的负担和损害城市公众利益。那么如何协调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协调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使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通过房地产开发的短期活动来实现,城市得到稳步、协调的发展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3.1城市规划必须有超前意识。城市规划超前不仅能使房地产开发部门有一定的时间和思想、物质准备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而且能影响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向、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3.2开发方则应在委托规划设计时,在审查资质的基础上,设计输出除符合法律、法规外,一定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开发企业的设计意图。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联片开发,都应和周围的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设计规划总体意图的建筑艺术。加强自己身服务城市的意识,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幽雅的生活空间。不能只顾自身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3.3在市场经济中,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具有开发的决定权,而只具有否决权,这导致了规划部门对城市建设的一些被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更应该强调主观能动性,在控制性指标范围内适当的来控制划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控制性详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也赋予开发方更大的设计方面的自由度,同时又符合规划要求,更好的吸引投资。
3.4房地产开发要服从城市规划,同时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况及时反馈给城市规划部门,双方共同协调解决问题。
4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统一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发展;重要性;问题;措施;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规划管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1)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低碳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1)城市规划是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部分房地产公司改变规划,出现违法超标的现象,将造成规划管理决策上的失误。(2)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一直较为分散。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利体系的构建和分解,这种分权体制不仅影响了行政机构间权利的不集中,还使管理权限的力度不断的消弱。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事权体系也发生着变动、重组。(3)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在目前我国规划管理人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较为薄弱、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等都将会严重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4)忽视公众的参与权。城市的主体是人,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而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利。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进行单方面的决策与实施,缺乏公众参与制度。将导致城市规划脱离群众,忽视了规划的现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三、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管理机制。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城市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建立规划管理体制。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城市的目标、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的特色进行分析定位,同时,对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好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城市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城市。
2、加强用地的管理。使用土地的管理是对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布局、环境的质量、城市的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已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将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以及反馈情况的总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储存,并且能够将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形成信息资料的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统一化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出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可以为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目前我国的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网络通信系统(MS),是可以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共同进行的。
4、兼顾环境效益。城市规划管理除了要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之外,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现代城市发展常常忽视环境和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石。城市规划管理就要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意见的关系,建设生态性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同时保护城市传统面貌,保护地方主义特色。
5、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3、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一门科学,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云利波等; 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4(03)
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具备优势的地理位置,汇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逐渐增加的人口促生了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促使城市面貌迅速发生新的变化,把规划蓝图物化为实体。合理的城市规划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郑州市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发展现状
郑州市的城市规划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自然是较为明显,直接决定了产业在各个区域的分布,与其相关的产业地产的开发是这个产业布局形成发展现实的基础前提。当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①房地产业的发展未能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进行有效的协调,未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统一。②城市规划未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房地产业的开发。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经营房地产的高额利润驱动下肆意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从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城市规划未能及时地对房地产开发的反馈作用作出反应。本文旨在针对郑州市城市规划引导房地产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开拓视野。
三、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循环机制研究
城市规划主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价格、城规控制指标三个方向来引导房地产开发活动,最终房地产开发还会对城市形成微调整,与原本的城市规划有一定不符,这也将成为城市规划新一轮调整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说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活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担当了“设计师”和“工程师”的角色。
(一)郑州市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利用的作用机制
郑州市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管理贯穿于总规、分规和详规全过程。(1)郑州市总规的前提是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定位,同时建立在对城市各个区域土地的综合评估基础之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将土地的利用性质在规划之处严格定性,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既满足了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第一核心的经济发展,又有条有理的进行区域内产业布局的引导。除此以外,郑州市总规会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调整。(2)郑州市分区规划根据区位发展的进度及土地的区位差异,预测城市的工业、商业、物流仓储、居住等各个用地性质的数量和供给周期,合理安排城市土地的分期供给量,制定了土地供给的产业分布水平和分期供给水平。这将有利于郑州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3)郑州市城市详细规划,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一是允许开发商们在不违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进行土地的功能合理组合与设计,二是要在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开发强度及土地利用边界留置等有关要求方面严格把关,从规划方面规范好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土地开发行为,促进城市土地出让与转让的健康发展。
(二)郑州市城市规划对建设用地价格的影响
郑州市规划的重大依据就是区域产业的布局,由规划形成的直接影响和产业发展产生的间接影响共同决定了城市地价的高低。(1)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的差异带来了对不同性质、职能与规模的城市土地的供求关系、容积率、利用强度的要求。郑州市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的性质、城市分区域的主导职能和用地性质。(2)城市规划对市政配套设施的控制将会对对地价产生影响。城市规划往往会对市政配套设施见完善和建设作出控制和规划,这大有利的改善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比如郑州市的地铁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公交系统的调整和完善、供水供电系统的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的建设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发展的未来溢价增加,从而提高市政配套系统完备区域的地价水平,当然最终还会表现在房地产的项目的投资热度和具体房价上。
(三)城市规划控制指标的制定
城市规划蓝图的实现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在促进规划蓝图实现过程中借助私人集团———地产开发公司的财力,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同时也为这些公司的要求提供优惠条件和城规调整和妥协。另一方面,政府要保证市民的公共利益,但并不是所有公共利益的需求都能够在科学的城市规划蓝图下实现,有时会出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公共利益的的冲撞,更多还是修改城市规划方案不过修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需要参考城规控制指标。因此,城市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在城市规划蓝图的实现中起到一个约束和与矛盾谈判的标准作用。最终城市规划将会寻求公共利益,其控制机制最主要的是环境容量的控制。环境容量控制是对城市建设和人口容纳量的一个控制,目的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其控制指标对房地产开发活动影响较大的是: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容积率决定的是在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郑州这个人口众多,刚性需求较多的城市,因此在城区各个区域的规划中规定的住宅项目容积率一般都在2.5以上。当然,开发商考虑经济效益处心积虑增加容积率以期望得到济效益最大化这与城市规划方面考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就会产生矛盾。当然并不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无限度的增加容积率一定会产生经济效益。
四、结语
关键词: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每个城市都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2 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2.2 文化性原则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悖。针对这种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吸收国外建筑的优良部分,更重要的是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考虑。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
2.3 生态化原则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地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
3 当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存在的问题
3.1城镇化问题
有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片面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大搞开发区,大搞“造城运动”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
3.2 城市现代化建设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解考虑内涵少,追求形式多。造成“欧陆风条街”和“西洋建筑”规划设计风。
3.3 风景区保护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往往被当前经济利益诱入误区。在风景区和园林绿地内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在风景区开山采石、水泥厂、石灰厂等,将风景区景观搞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3.4 盲目建设问题
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未同步配套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地下电缆、供水、供电、电信、煤气、排污等设施以及交通标志等设置未能协调一步到位,同步配套建设。最后这些地下设施铺设部门随心所欲,在建设竣工的街道上随时想挖就挖,又未能保证按原质量恢复。
4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应从以下几个万面去深化贯彻、遵循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
4.1 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
4.2 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
我们说城市规划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加强住宅及交通、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措施、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4.3 在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上要适度
审时度势、把好尺度、是我们观察问题、顺应规律、有利发展的规划准绳。城市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只有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才有可能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城市规划的立足之本和规划宗旨,要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切实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作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建设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首善之地。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5 结束语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和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黄大能,谢尧生.城市规划设计市场透视[J].城市规划,2009,(03).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两种规划的关系
1、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采取经济、技术、工程等综合措施而进行长期土地组织的布局与配置。它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用出发,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协调各类用地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合理安排土地开发和整理,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3、两者的关系
由规划范围来看,两者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整个区域的规划,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之前存在的矛盾
1、两种规划的成熟程度有差异
我国的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产生时间早,相对来说要比土地规划更为成熟,具有较强的规划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土地规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范围内开展,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1996年进行的全国性土地规划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土地规划方面还需要加强,方法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2、两者的规划思路不同
土地规划的主要思路重在控制,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土地面积,有一定的刚性。城市规划在制定的而过程中并没有硬性的控制指标,其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得到城市发展的目标。
3、规划参数不一致
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规划参数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城市规划包括的人口有城区内的户籍人口以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而土地规划除了包括城市规划包括的人口,还有流动人口,因此土地规划比城市规划的人口范畴广。(2)用地指标。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时,用地指标的依据是《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于年耕地水平以及年耕地保有量不在考虑范围内。
三、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1、做到弹性规划
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
2、做到协调规划
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
3、做到多元规划
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4、做到效益规划
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5、做到整体规划
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四、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由于我国这两个规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的,由于部门的不同,使得在制定规划时存在很多差异。他们对规划的重点不同,规划的标准和目标通常也有很大差异。而且两个部门通常交流很少,彼此也不会关心对方的信息。所以在工作中很少借鉴对方的技术,也不会根据对方的规划来合理建设自己部门的规划。
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两个部门化为一个部门,形成统一的管理。这样才能将城市规划和土体规划充分结合起来。对于城市的建设想成一个整体的规划。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工作的效率更高。
这样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措施有很多优点。第一、可以是城市建设更加整体化,而减少了由于两个部门分别管理造成的矛盾。第二,这样可以更具执行力,是土地的利用率更高,城市建设更合理。第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出解决,不会造成问题长久的搁置。还有减少了不合理的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资源。第四,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结束语
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建设当中,我们要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制定政策时要将两个因素共同考虑,不能再各行其是互补相关。只有在土地规划时考虑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时兼顾土地规划,才能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合理,才能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廖万波.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可协调性研究[J].科技风,2014,03:248.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
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城市规划管理就是要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着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拥有优势品位,规划管理科学合理、有效有序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规划管理盲目无序。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盲目跟随主流,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热潮,导致了城市规划建设盲目无序。很多城市的规划时间相对大大地缩短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而且城乡规划相互脱离,城乡结合部、郊区建设管理比较混乱。一些城市以旧城改造等为借口,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风貌与历史遗留建筑。甚至由于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城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加上城市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构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了违法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此外,一些城市建设混乱,大量占用建设绿地,建筑垃圾处理不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逐步下降。
(二)管理手段比较缺乏。
管理手段比较缺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不够到位、管理职能不够健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等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城市规划都由政府审批。但是,如果不及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审批的话,城市规划管理势必就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此外,如果城市规划管理依据不够充分的话,也比较容易带来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失误,造成了一些房地企业任意更改城市规划等违法现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规划管理的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和分工不够明确,城乡规划管理的模式尚不够健全完善,必然导致了统一、协调、有效的城乡规划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规划管理所必需的工作经费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使得城市规划管理没有稳定可靠的经费保障,开展起工作来必然力不从心。一些城市规划管理人员队伍力量明显不足,素质比较低下,与西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不相适应。
(三)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从我国很多城市规划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规划管理往往还是政府单方面在操作,公众参与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样,必然就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公众的聪明才智。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经济社会效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机制,这就导致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必然会出现了一些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了对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在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推进城市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够重视。其实,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是一种人们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管理活动之一,也是一种公共协商的体制机制。所以,在这种城市规划管理的大趋势面前,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一切智慧。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中缺乏公众参与的机制与程序。因此,急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同时,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尽量减少城市规划管理的负面效应。
(二)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规划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能源消耗量比较多。因此,我们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三)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尽量研究制定一些城市规划管理公开信息的范围、时间、方式等体制机制,进而保证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能够充分了解、掌握和听取社会公众有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
(四)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宏山,多元利益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9(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措施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依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中性特点,使得其成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费者,这样也就使得人类住区不适宜的开发和不善管理有可能造成不可持续的生产和耗费。在城市的基本发展进程中,如果不采取成效的措施进行改变和处理,将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及大气层产生严重的破坏与影响。
1.2 法制化的原则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使城市规划的管理能够在有效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根本措施,在它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和方针,并报经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通过,最终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规划政策,并且编制能够作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依据的城市规划内容及方案。
1.3 公众参与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以及开发建设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性的工程。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广大城市市民的共同参与方能实现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的初稿设计及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的途径,向广大的城市市民做进行宣传,并征求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形成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
1.4 政策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标应当考虑所有人民的公正和公平的机会,减少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政策和执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与城市规划师保持相关价值的平衡关系,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规划的市场营销手段,吸引投资;反映并保护公共的利益,发挥规划“守门员”的作用;倾听并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2.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建设存在盲目、无序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划盲目性、无序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缩减,导致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2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不到位。当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致使统一的城市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三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到位。目前,城市规划执法主体履行城市规划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没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不到位。部分城市存在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处罚标准偏轻,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函待提高。
2.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却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3.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措施
3.1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
3.2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
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保证。这也就要求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3.3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使城市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3.4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城市规划部门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土地使用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具体分解落实,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于由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3.5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城市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构筑不同主体监督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体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根本就是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我们将继续从自身职责出发,努力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 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1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
1.2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
1.3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1.4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
1.5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
1.6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2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3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 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3.1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 保障。
3.2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
3.3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会刊,1998,(1):29-33.
[2] 高中岗.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1998,(1):93-97.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创新技术
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不断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大胆创新,从而使我国城市规划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1)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建设中,建设高质量、动态化的管理网络该项工作得以有效进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虽然进行了一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但是其也只是停留在了尝试和探索的阶段,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致的观点,绝大多数人认为建设和管理应该互相独立,同时建设和管理部门应该在职权和职能上处于一个平行的关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实体的管理。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其内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在坚持集中领导的基础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市区管理的分块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还要对市区内部的属地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在管理模式上要实行统一管理,主要以地块管理为中心环节,条块之间要相互协调和融合,充分做到权责统一。同时还要由以往的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这样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形成合力,达到更好的规划管理效果。
(2)城市规划要从以经济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十分重视经济效益的实现,这也就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城市环境和城市公共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应该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的实现,这种模式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管理模式当中在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非常重视环境建设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管理力度,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求,所以也能够体现出更高的综合效益。
(3)加大市场机制的运用,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这一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是每个城市在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不断引进市场机制,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简要的阐述。
(1)做好规划选址工作。在城市规划中,选址意见书的下发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项工作也是颇具难度的,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在进行选址时一定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时项目本身还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最后就是其选址一定要符合政府所提供的相关政策,在进行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地下管线和建筑的空间分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基本交通网络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以后才能最终敲定选址,确保建设能够完全符合规划的实际要求。
(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3)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狠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3.结语
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