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恶性肿瘤患者也不是每个人肿瘤标志物都增高。从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规范研讨会上,笔者获悉,血液肿瘤标志物是医生判断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预后及选择方案的有力依据,但它只能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手段。如果市民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还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未必是得了癌症
“医生,我肿瘤标志物高,是不是得了癌症?”“医生,我上次查了肿瘤标志物高,这一次怎么会是正常呢。”江苏省“十二五”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严枫经常遇到这样手拿化验单前来询问的市民。肿瘤标志物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肿瘤组织或细胞可以检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有些病人确实体内有肿瘤存在,而有些病人仅仅是无意义的轻度升高。而且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会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如AFP(甲胎蛋白),除原发性肝癌外,孕妇、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
并非每个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都增高
很多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症状而引起人们的警惕,一些早期的病例因此得以发现,经过及时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临床有些确诊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癌抗原125)一直正常,手术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如有其他临床诊疗手段证实可能有恶性肿瘤存在时,不要因为标志物不高,就心存侥幸,一定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排除。有几类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比较高,如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的升高,前列腺癌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体阳性率约为70%,这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早期发现,但是目前还没有100%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通常人们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都非常紧张,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求医。严枫副主任认为,对于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者,不用过于恐慌。可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一旦体内有恶性肿瘤存在,可能会有几种标志物异常。如果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参考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但是有以下几类情况要特别重视:一是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数倍于正常值的上限;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持续升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这三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进行认真的排查。前两种情况先查该标志物最常见的某种疾病,如CA72-4(癌抗原72-4)升高,可以先查有无胃肠道的疾病,若胃肠道没有异常,还需检查肝脏、食道、乳腺、妇科等;有家族性遗传史者如出现标志物升高,即便没有症状和体征,也必须复查和随访。对于60岁以上、有家庭肿瘤史、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肿瘤高发期的高危人群要进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筛查。
肿瘤标志物可判断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
肿瘤标志物是检测肿瘤的手段之一,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判断恶性肿瘤的疗效,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之一。标志物的含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复发等息息相关。严枫副主任介绍,临床上一般会以初次治疗达到疗效后的标志物水平作为其特定的“个体参考值”,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如果下降到参考值范围内或下降95%以上,提示治疗有效;如果下降但仍持续在参考值以上,提示有肿瘤残留和(或)转移;下降到参考值内一段时间后,重新升高,则提示复发或转移。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及时为肿瘤病人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营销越来越受到了众多电信运营商的关注和重视。我们知道,服务营销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市场营销,针对当今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它有着更多的时代性、适应性和先进性,而成功的服务营销必须以致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无疑服务质量是电信运营企业在竞争中克敌致胜的法宝。那么我们在服务营销中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服务质量呢?现代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定点超越”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竞争的一大法宝。
一、他山之石可攻玉
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终目的是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简捷且有效的办法就是敢于和善于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定点超越”就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的过程等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最强的竞争对手的标准进行对比,在比较和检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水平。具体可分为:撇开国别与行业的差异,将组织以及组织的各个部门与最佳的组织进行对比;将组织的业务流程或生产流程与行业内外类似的、最优秀的流程进行比较,寻找最优、最有价值的流程;将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与最强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实施和执行业已确定的最佳经营管理实践;对确定的最佳管理与运作实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积极应对发展趋势;满足并超越客户的预期。由此可见,“定点超越”与这古语是遥相呼应的。“定点超越”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和方法最初是美国现代营销大师马克姆·波里奇于上一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马克姆·波里奇的定点超越,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实施改进,迎头赶上。
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美国施乐公司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这样的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运用“定点超越”方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标杆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定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浪费大的问题上,他们也同样运用了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措施,使仓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低值品费用达数千万美元。
从那时起,“定点超越”方略之建立标杆、学习标杆并超越标杆等一整套严密的、受控的方法成为世界范围内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再造和变革推动的重要步骤。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运营管理方法。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电信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中国铁通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即所谓“5+1”的竞争格局。在电信运营市场上,每一种业务至少有两家大公司进行同质产品的竞争,另还有多家公司亦参与异质产品可替代的竞争,其态势已不亚于施乐公司当时所面临的竞争境遇。由此可见,“定点超越”方略作为一种能引发全新观念、鼓励学习提高、激起变革创新、以夺取竞争优势的营销服务工具,对我们电信运营业是非常适用并值得大为借鉴的。如中国电信集团近期提出“把中国电信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中国电信要向国际一流电信企业看齐。近几年风靡全球基于“定点超越”的标杆管理,可作为中国电信攀登国际一流电信企业之巅的“云梯”,为中国电信造就强劲的发展动力。突出抓好这一管理,将有利于中国电信大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进入国际一流电信企业行列的速度;将不断强化竞争优势,保持超越竞争者的状态,巩固中国电信在国内的行业领先者地位;亦将推动中国电信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搞好服务营销,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二、立杆见影添真功
“定点超越”的推进与实施,必须解决并确立向谁比、向谁学的问题?我们应立好标杆,并见其杆影,进行相应的标杆管理。我想,我们应确立以下四类标杆并进行管理:一是竞争标杆——确立以竞争对手为基准的标杆而进行管理。竞争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与有着相同市场的企业在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绩效及实践而进行的比较,直接面对我们的市场竞争者。确立这类标杆并实施有效管理,我们不仅要从公共领域详细了解标杆竞争企业信息外,还要积极搜集该企业多方面极不易获得的内部信息,以达到比得准,学得着。二是职能标杆——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这类标杆的基准是指外部目标企业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及其职能或业务实践。因其往往是我们的合作者,而非直接竞争者,为此,只要我们虚心比并诚恳学,合作者则较愿意提供和分享其先进管理技术及运营信息。三是内部标杆——以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的标杆管理。它是较为简单且易操作的标杆管理方式之一。辨识内部绩效标杆的标准,即确立内部标杆管理的主要目标,可以做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辨识企业内部最佳职能或流程及其实践,然后推广到组织的其它部门,不失为企业绩效提高的一种便捷方法。但企业若单独确立内部标杆并执行此管理,则会趋于视野内向,容易产生封闭思维。因此在实践中内部标杆管理应该与外部标杆管理结合起来使用。四是流程标杆——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这样的标杆管理类似于工作流程,而不再是某项业务与操作职能或实践。如当前中国电信所改革并组建的营销服务渠道系统,并由此而形成的大客户经理制、社区经理制、农村统包责任制和10000号服务中心等四个主渠道为核心的前端渠道体系,就是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并经过内部试验而确立的流程标杆。总之,只有确立了标杆,并推进行之有效的标杆管理,通过比较和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比有所超,立杆见影,以“定点超越”而增添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真功夫。
三、学以致用重提高
“定点超越”必须立好标杆,立好标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重提高;是为了比其高度,学其长处,取其精粹,并学而时习之以提高本领,最终能跃过它、超越它。因此,我们就必须解决和明确向标杆企业比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我想,通过以下六点做法就能达到目的。一是界定学习主题。我们不是盲目地向标杆学习,认为其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去学;而必须基于一个明确的目标,确立一个明晰的主题。首先应解决对什么进行标杆管理的变革,从而在“定点超越”所定的“点”上有所选择。我们应以企业自身特征为出发点,选择时把握一些必要的原则:如遵循侧重解决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提高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管理水平的原则来选择标杆;遵循差距恰当的原则,不与标杆的差距过大;将全球和所有行业置于搜寻选择标杆的视野范围内,博采众长;确定实施标杆项目管理的优先次序;在学习中创新并进行系统优化,着眼于企业整体最优,统筹安排标杆管理的项目。二是应建立标杆管理团队。虽然个人也可以向标杆学习,但“定点超越”则往往是团队行动。建立一个有各级领导挂帅的,由各部门指派1名或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矩阵式智能工作组织,负责确定标杆,对标杆调查分析,制订具体的标杆管理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标杆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亦可由战略策划部门负责。三是收集分析优秀企业的信息数据,从各种公开的信息资料中确定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优秀的企业名单,深入分析各优秀企业的特点和表现,特别要关注其突出表现的方面,将这些被分析的优秀企业作为候选标杆企业。只有这样,我们定的“点”才是最佳的标杆,学习并超越其才能有现实意义。四是建立各阶段企业的标杆体系和企业现阶段标杆体系的构想。如中国电信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改善服务,使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电信有必要制订短中期的标杆管理规划,建立各时期各阶段的标杆体系。基于中国电信发展战略目标,可设想构建全面的标杆体系。五是制订标杆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如将中国电信的相关指标与所选择的标杆相比较,即“对标”以找出差距,向标杆企业学习,制订详细的标杆管理计划和策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缩小与标杆企业在“对标”上的差距。在标杆管理实施过程中,要组建标杆项目实施小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执行组织变革计划,定期进行项目汇报和研讨。六是对标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组织评价实施标杆项目管理计划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针对标杆管理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计划要求所出现偏差的原因,需要积极予以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确保实效,以期不断提高。
四、取长补短争最佳
“定点超越”的核心是善于向优秀的竞争对手学习。我们作为电信运营商,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客观存在并已日渐壮大的现实。其他电信运营商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们任何营销举措的推出既是对我们电信市场的竞争威胁,又是对我们电信市场的深度挖潜和广度开拓。我们应该从他们营销的成功案例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进而认真学习他们的长处和成功经验。“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就能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并能通过竞争而达到彼此促进、彼此激励、共同提高,并获取最佳效果的目的。
其次,我们应从行动上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比如通过对其他电信运营商成功营销案例的剖析,我们明显感觉到,中国电信在一些电信业务的营销上,思路还不够宽,手段还不够新,行动还不够快,步子还不够大。如中国网通进入我国南方电信市场后,他们对相关电信业务雷厉风行且迅速延伸的宣传、以此争夺相关消费者“眼球”的力度,因地制宜与相关大客户合作、组成战略联盟以加快网路建设的速度,通过极其优惠的价格抢夺电信大客户以强化市场响应能力的程度,寻找中国电信弱势及薄弱环节之处、突击发展其用户的深度等诸多营销做法;这其中不乏有我们认真借鉴和虚心学习之处。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就应落实到行动上,并要积极采取极具针对性的营销措施,应对其竞争,且通过竞争发展提高自己。
最后,我们向竞争对手学习营销,要重在“虚心”二字上。只有“虚心”,我们就不会因其他一些电信运营商在当地尚处于弱势而盲目藐视它,也不会因他们的网络在当地尚不健全和不够优化而枉自忽视它。我们应“定点”于向竞争对手们学习其超过本企业开展电信业务营销的本领上,不断提高本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当然,“虚心”学习并不等于我们“盲目”学习,比如当前少数电信运营商通过违规狂降资费或损害竞争对手利益搞不正当的侵入性倾销等,我们就不应去学习,而应积极加以抵制的了。但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服务上有哪些好的做法,在营销上有哪些强有力的举措,在企业运作上有哪些先进的经验……所有这些都应是我们虚心而认真加以学习、借鉴和超越的“点”。我们应该通过向竞争对手们的学习,而赶上对手,超过对手,并与对手间展开互学互竞的“友谊赛”,勇争最佳,从而使我们中国电信业能不断提高营销、服务水准,以此实现全行业的整体推进。
五、未雨绸缪显实效
“定点超越”之所以能引起各大企业的如此重视并风靡于整个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实效。“定点超越”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以及追求不断改进的思路,是发现新目标以及寻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未雨绸缪,积极推进有效服务营销,以夺取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
“定点超越”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工具。竞争者可能维持某种现状,通过“定点超越”,企业有可能发现和应用适合本企业的新战略,超越竞争者。同时,“定点超越”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定点超越”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企业要想知道其他企业为什么能或者是怎样能做得比自己好,就必然要遵循“定点超越”的概念和方法去探求并实施它。
“定点超越”是企业绩效评估的工具。“定点超越”是一种辨识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实践并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辨识最佳绩效及其实践途径,企业可以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地位、管理运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制定适合本企业有效的发展战略。同时,“定点超越”也是企业提高绩效的工具。“定点超越”通过设定可达目标来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标有明确含义,有达到的途径,有可信可行的措施,可使企业坚信完全有办法将绩效提高到最佳。
“定点超越”是企业增进学习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定点超越”方法,增进学习,克服不足,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定点超越”为企业树立基准,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增强信心,相信本企业会有更好的竞争手段入主或参与市场,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同时,“定点超越”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工具。相关研究表明,“定点超越”可以帮助企业节省20%—40%的开支,为企业建立一种动态测量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现状及目标的方法,以达到持续改进簿弱环节的目的。
【关键词】超声波 PID 控制系统 性能指标
1 PID控制器简介
近些年来,无人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人机要实现自动控制、自主飞行任务的关键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其不仅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的硬件平台,而且还包括内部所采用的控制算法,其中控制算法是整个无人机控制的核心,在飞行控制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个欠驱动系统,可以通过四个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对四旋翼飞行姿态的控制。欠驱动系统为一类很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于这种系统的控制有一定难度。对于欠驱动、非线性的系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这些控制方法分为PID控制、反步控制、滑模控制以及一些智能控制方法。本文对四旋翼飞行器采用的控制方法是双环PID控制,这种控制既具备经典PID控制结构简单,又考虑了系统遇到外部干扰时候的情况。
PID控制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系统的实际输出量与目标输入量做差得到误差,之后系统对误差信号做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并对这三部分的信号量求和作为系统的控制信号。常规的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微分单元(D)构成。
2 超声波传感器在无人机中的应用
超声波测距是最简单的感知系统,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倒车雷达,在Parrot等无人机上被人熟知。其基本原理是测量超声波的飞行时间,通过公式d=vt/2测量相关距离。具体是通过压电或静电变送器产生一个频率在几十kHz的超声波脉冲组成波包,系统检测高于某阈值的反向声波,检测到后使用测量到的飞行时间计算出距离。由于超声传感器的成本低、实现方法简单、精度高、技术成熟,在无人机定高控制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
3 高度控制器模型建立
在四旋翼飞行器闭环控制系统中,创建串联的速度/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在这个模型中,会考虑俯仰通道,滚转通道,以及高度控制。为了做控制器的设计,我们还需要使用估计出来的线性模型模型调节PID。在这里,我们只考虑四旋翼飞行器的高度控制。四旋翼飞行器的高度控制我们采用PI控制器,四旋翼飞行器物理模型建好后,通过Matlab软件中的SimMechanics仿真部分对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高度控制进行仿真。
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如图1。
首先设定kp=ki=1,采样时间sample time 0.01s,给一个阶跃信做系统辨识,在t=6s的时候,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这个阶跃信号的偏移量为1,6s时阶跃信号的高度A为0.5,从辨识对象的输出与我们对被控对象的了解,可以看出被控对象为一个二阶系统,且带一个零点。
可以得到被控对象的辨识,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需要不断的迭代试凑法,对系统进行优化后得到系统最优参数为K=8.533,tw=3.36,tz=0.9613,§=0.9。得到Simulation dada inspector曲线如图2。
绿色曲线是我们期望的信号,结合仿真曲线图各个曲线的性能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浅绿色线的响应时间与上升时间最短,但是它有很大的震荡性,超调与鲁棒性都最差,而黄色曲线虽然响应时间和上升时间比较慢,但是超调量与鲁棒性最好,因此,我们选用黄色曲线为我们的最优参数曲线,即选取kp=3.137,ki=2.331。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用超声波模块帮助四旋翼飞行器实现定高的功能,首先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对定高控制器进行建模,之后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对PID进行参数调节,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以及得到的波形曲线,分析其性能指标,得到我们最满意的一组,即符合我们要求的响应曲线。
关键词:肺癌;A 549细胞:MRC-5细胞;细胞生长;哌啶并噻吩:结构活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Q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4)05-0382-05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等,药物治疗及靶向治疗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肺癌的药物有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长春新碱等,虽然这些药物对肺癌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着很大的毒副作用及机体对药物的极大的耐药性问题,因此,开发疗效显著、靶向性强、毒剐作用小的新型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3]。
化学合成的有机小分子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容易进入细胞、可以与其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并影响蛋白活性的一种化合物。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中,这种小分子化合物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筛选有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是其中的第一步。一口.筛选到活性化合物,该化合物就被视为可能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后续可进行结构修饰、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分析等药物开发的相关研究工作。、此外,就算筛到的活性化合物不适合作为药物开发对象,进一步寻找该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电可发现一些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的新的基因,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因此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4,5]。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快速合成结构多样的有机小分子的技术发腱成熟,随后商业化的小分子化合物大量出现,为抗肿瘤药物筛选及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6]。
在医药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低毒性等,常被作为医药创制的基本结构单元[7-9]1。为了寻找高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本研究从实验室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中选取13个含有哌啶并噻吩为母核,成氯盐,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的新型化合物,在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中,研究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问可能存在的关系。对活性最高(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最高)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浓度依赖效应分析及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MRC-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肺癌细胞系A549由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张继红老师馈赠,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购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胞库,小分子化合物购自Life Chemicals。研究中所用主要试剂包括:改良型RPMI-1640培养荩fIIv一clone)、DMEM培养基(Hyclone)、胎牛血清(Scien―Cell)、特级胎牛血清(Gibco)、青链霉素混合液液(So一larbio)、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Solarbio)、二甲基亚砜(DMSO,Solarbio)。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细胞培养
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复苏后置于6 cm直径的细胞培养皿中,放在37 ℃、5% C02条件下的细胞培养箱(Thermo)中培养。A549细胞完个培养基包括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ScienCell)、1%的青链霉素混合液;MRC-5细胞完全培养基包括DMEM培养基、15%的特级胎牛血清(Gibco)、1%的青链霉素混合液。复苏后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传代至10 cm直径的细胞培养皿中扩大培养,以备后续试验使用。选取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用于小分子化合物活性检测试验。
1.3 .13 个小分子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脆,接种于96孔板,铺板密度为2xl04 cells/mL,即每孔为2000个细胞,体积为100 μL。细胞接种24h后,向其中分别加入各小分子化合物(终浓度为10μmol/L)体积为1μL,对照孔中加入等体积的DMSO(终浓度为0.5%),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小分子及DMSO均分别处理3个孔的细胞),再补加细胞完全培养基100 μL。小分子化合物处理48 h后,每孔加入WST-1溶液20 μL,在培养箱内继续孵育2~4 h,然后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所得数据用于结果分析。1.4 小分子化合物11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浓度依赖效应分析及对MRC-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和MRC一5细胞,接种于96孔板,铺板密度为2x104 cells/mL,即每孔为2 000个细胞,体积为100 μL。细胞接种24 h后,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 1(噻吩并[2, 3-c]哌啶-3-甲酰胺一2一[(3一甲氧基一萘-2-羰基)一氨基卜6-苄基一,盐酸盐;Thieno[2,3 -c] piperidine一3-carboxamide -2 -[(3 -methoxy -naphthalene -2 -carbonyl) -amino] -6 -(benzyl) -,hy-drochloride)(终浓度分别为1、2.5、5、10 μmol/L),体积为1μL,对照孔中加入等体积的DMSO (终浓度为0.5%),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及DMSO均分别处理3个孔的细胞),再补加细胞完全培养基100 μL。小分子化合物处理48 h后,每孔加入WST-1溶液20 μL,在培养箱内继续孵育2~4 h,然后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所得数据用于结果分析。该化合物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IC50值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13个小分子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所用的13个化合物是具有相同核心结构(图1)的类似物,并成氯盐。因其核心结构含哌啶并噻吩结构,所以我们暂时把这一类小分子命名为哌啶并噻吩类化合物。核心结构中的R1、R2代表不同的结构基团。化合物1~4的Rl结构基团为甲氧羰基,5―8的R1结构基团为氰基,9~13的R1结构基团为氨甲酰基(表1)。
用化合物(终浓度10 μmol/L)处理A549细胞48 h后,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通过与对照细胞(DMSO)的存活情况进行比较,来计算各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表1)。R1结构基团均为甲氧羰基的化合物中,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最高的是化合物4,抑制率为(26.58+3.65)%;R1结构基团均为氰基的化合物中,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最高的是化合物7,抑制率为(46.59+8.68)%;R1结构基团均为氨甲酰基的化合物中,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最高的是化合物11,抑制率为(71.34+0.96)%。2.2 小分子化合物11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剂量效应及对MRC-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3个小分子化合物中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的化合物1 1,我们又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1对A549细胞和MRC-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A549细胞的存活率随化合物11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时候,抑制率达到最大。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出该化合物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1C50为2.407 μmol/l.。虽然MRC-5细胞的存活率也随化合物11浓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但终浓度为10 μmol/L时,其对MRC-5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也只有30.41%(图2)。
由此可见,化合物11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是一种特异的作用,而非简单的细胞毒性,同时该化合物对MRC-5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远小于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这些特征都暗示我们该化合物或许可作为治疗肺癌药物先导化合物来进行药物研发。
3 讨论
A549细胞系是1972年由GJiard等从58岁的白种男性的肺腺癌组织移植,通过体外培养建立的细胞系,一方面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及特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典型的肺腺癌细胞恶性特征。因此,A549细胞系被广泛用于抗肺癌药物筛选及其他肺癌相关研究中。
本研究中,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的是WST-1法。WST-1是MTT的一种升级替代产品,和MTT或其他MTT类似产品如XTT、MTS等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首先,MTT被线粒体内的一些脱氢酶还原生成的甲瓒(formazan)不是水溶性的,需要有特定的溶解液来溶解;而WST-1和XTT、MTS产生的甲瓒都是水溶性的,可以省去后续的溶解步骤;其次,WST一1产生的甲瓒比XTT和MTS产生的甲瓒更易溶解;再次,WST-1比XTT和MTS更加稳定,使试验结果更加稳定。另外,WST-1和MTT'、XTT等相比,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是体外筛选抗癌新药的可靠方法。
含氮杂环母核的化合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哌啶并噻吩类化合物研究相对较少,只有曾国平等报道9个合成的未见报道的新型哌啶并噻吩并嘧酮衍生物中,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黄瓜灰霉、水稻纹枯、小麦赤霉菌生长的活性,本研究所筛选的化合物是13个未见报道的哌啶并噻吩类化合物.在体外培养A549细胞,利用W-ST-1法检测化合物处理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发现了部分化合物能不同程度抑制A549细胞生长,其中化合物II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效率最高,但对正常MRC-5细胞牛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也为肺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13个小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Rl结构基团为甲氧羰基的4个化合物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高,化合物1、2、3活性相对较低的原因可能是R2结构基团相对大.导致空间阻力大,使得与受体结合不够强:Rl结构基团为氰基的4个化合物中,化合物5、6、7的活性差不多,其中化合物5、6可能因为R2结构基团有苯并杂环结构,化合物7需要待一步研究;R1结构基团为氨甲酰基的4个化合物中,化合物Il的活性最高,可能因为其R2结构基团有苯并结构及苯环结构的完整性。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问关系的初步分析也为以后的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论文摘要:在当前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中,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从管理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变,合理定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为广大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i确立就业指导工作的3个服务主体,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近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学校逐步确立了“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3个服务主体,即把“毕业生能否找到最满愈的单位”、“毕业生家长能否得到最满愈的(投资)回报”、“用人单位能否招到最满意的学生”作为衡盘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是否到位的重要评价标准。
毕业生作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第一个主体,也是学校服务的重点对象。我们不能仅仅将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和一、两次的动员大会,而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拓展我们的工作领域。如为了使应届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独立上岗工作,同时也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和用人单位在今后工作中的用工(培训)成本,学校根据医药卫生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制定并实施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的第九章“就业准备”、第十章“择业技巧”等教学内容与毕业班学生的上岗培训内容相结合;在这个培训计划中,就毕业生即将面临的双选会,开设了面试技巧、推荐资料的准备及制作等课程节对由于专业课教材的局限性导致在校所学理论滞后于企业实际要求等间题,及时增加了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址管理规范(GSP)、非处方药营销ROTC)、医药商品购销员服务规范等目前医药卫生行业新增和所急需的内容;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上岗培训,使其取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即中职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证书,高职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 证书,药学、医药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参加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参加药物制剂工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药品检验专业学生参加药物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培训。
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二个主体是毕业生家长。许多学校往往忽视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和潜在作用。我校曾经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过间卷调查,其中在选“你的择业目标最终确定人选”的选项中.选“学生本人”的占21% ,选“学生家长”的占70%a ,选“朋友、亲属等”的占9%,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大多数还是毕业生家长在做主、在择业,如果不做好毕业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更新他们的择业观念,我们的就业工作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障碍。为此,学校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多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通报当前医药卫生行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帮助家长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消除家长“怕孩子到外地工作”、“求稳怕变”等思想顾虑,形成了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自主择业的模式。
任何一名毕业生最终花落谁家,决定权还是在用人单位。学校应紧紧抓住第三个服务主体,全方位地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为了使用人单位能够在我校每年一次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上挑选到满意的学生,同时也使毕业生能更加详细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在每年双选会前的1个月,学校积极与各医药卫生单位联系,安排时间诚邀他们来校举办推荐说明会,介绍用人单位情况和相关招聘的专业要求和岗位要求。此举不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宜传与展示白身形象的机会,也减少了毕业生在择业中的盲目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树立‘.服务十指导十管理”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增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愈识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抓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促水平。管理的好坏,管理的成功与否,的确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逐显主导地位,服务的理念也逐步走上管理的大舞台。而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前几年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管理+服务”的口号,第一次把服务这个理念融人其中。如今,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人,我们将“管理十服务”模式调整为“服务十指导十管理”模式。刚开始有的同志还不太理解,他们简单地认为“不就是加了一个指导吗”,“不就是把服务的位置前移了吗”,“以前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也是在管理中提供服务吗”。对于种种疑问,我们的解释是:把服务放在就业指导工作的首位,不仅是一个位里的变化,更是一种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管理意识的变化。
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服务,服务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有服务意识,要本着服务的宗旨去管理,而不是在管理中去服务。虽然是一个位里的调换,但其中的离意却更加深远,内容却更加丰富,要求却更加严格。对此,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对“服务”、“指导”这个概念,予以了重新的解释和定位,即服务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同志,要以极大的热情和对学生、对学校高度负贵的态度,放下架子,摆正位里,全方位地为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指导是服务意识转变为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体现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也要体现为对毕业生家长就业观念的引导;不仅体现为对毕业生择业技巧的指导,也要体现为对毕业生在就业政策理解、机遇把握等方面的辅导。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校上下都牢固树立了浓厚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质性地迈出了一大步。
3把服务愈识触入就业指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要将服务意识融人就业指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长的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配置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制定了(毕业生实习管理规定》、《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指导和领导。
在服务措施上,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就业指导工作十大举措,即:(1)印制《毕业生推荐书》。(2)印制《毕业生就业指南》。(3)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4)实施优秀毕业生校长推荐信制度。(5 )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6)邀请医药卫生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推荐说明会。(7)举办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8)开辟就业信息专栏,印发《就业信息简报》o (9)举办毕业生家长就业信息会。(10)实施毕业班学生就业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影响因素;展望
一、化感作用定义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他感作用或异株克生作用,是由奥地利科学家Molish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是指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同一生境中植物之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一种自然现象。1984年Rice将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含微生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而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作用”。植物间化感作用大致可分为异种植物间他感作用和同种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二、化感物质的种类
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称为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化感物质属于次生代谢物质,目前已知的化感物质有数百种。一种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通常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多种植物也可能产生同种的化感物质。植物体各个器官具有分布,分子量多在100-300 Dalton之间,结构简单。Rice将这些物质归为14类,如肉桂酸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黄酮类、单宁、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氨基酸和多肽、生物碱和氰醇、嘌呤和核苷等。
国内外学者已分离鉴定出众多的化感物质,已发现的化感物质可归为酚类、类萜、含氮化合物(主要生物碱)以及聚乙炔和香豆素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但化感物质在自然界并不是以孤立的方式单独起作用,它不仅受环境条件影响,而且还与其他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三、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化感作用是通过植物产生和释放的化感物质来实现的,因此化感物质的释放是化感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化感物质的主要释放途径有4种,但植物通过根、茎、叶、花和果实也可以产生化感物质。
一是挥发,挥发性化感物质主要通过挥发途径释放产生化感作用。如赤桉挥发出的桉树脑、蒎烯和水芹烯使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困难。二是淋溶,活体植物体内的水溶性化感物质经雾、降水或露水等淋洗后,从植物表面淋溶转移、扩散到土壤中。如桉树叶中被水冲洗下来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酚类,对亚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是根系分泌,植物通过根系分泌,将化感物质释放到根际土壤中,产生化感作用。如黑胡桃树能分泌有毒性的胡桃醌,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发芽。四是残体分解,植物残体经腐烂后直接释放出化感物质或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将原来没有活性的物质变为有活性的物质后进入土壤环境中,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产生化感作用。
四、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植物化感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种类。林文雄发现,不同品种水稻在化感作用潜力上有差异。不同植物产生不同种类、不同量的化感物质,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或品系产生同一种化感物质的能力也可能有很大差异。如野燕麦植株中香豆素含量比栽培燕麦多3-4倍。
(二)植物密度,植物密度大小决定了植物种间和种内对资源的竞争。相对高密度的植物必然能产生和释放较多的化感物质,以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何华勤在研究水稻与稗草化感作用中发现,随着受体杂草种植密度的增加,稗草单株干重也随之增加。
(三)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化感作用强度。研究表明,狗尾草、野燕麦、银胶菊等只有在一定的生长时期才表现出化感作用;胡桃酮一般只有种植15-25年以后,土壤中的胡桃酮数量才积累到足够的浓度发生化感作用。
(四)植物化感作用强弱与环境密切相关。植物的化感作用必须在环境中才能表达,这样环境因子必然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影响。
(五)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常常受到动物和微生物的侵袭,最主要的是昆虫侵食和病原微生物的浸染。植物通常会产生相应的防御机制,对昆虫的浸蚀和微生物进行防御,利用次生物质的化学防御机制是一个主要的方法。
(六)在化感物质的产生和累积过程中,土壤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吕卫光等报道了有机肥可以减轻黄瓜根系分泌物中自毒化合物苯丙烯酸对连作黄瓜生长的抑制,提高黄瓜根系脱氢酶活性,根系ATP酶活性,促进黄瓜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连作黄瓜土壤微生物活性。
(七)由于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大量和长期地使用除草剂,愈来愈多的杂草已经产生了抵抗机制,而许多重金属离子被吸收入植物体内,影响着植物的代谢,严重时将引起植物代谢的紊乱,进而影响到植物次生物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影响。
五、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共同观念”在人的大脑中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概念及其建立的过程,即概念的特征和概念建立的心理过程。
1.1概念的特征
1.1.1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是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来表示的,如“物质的量”的定义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给概念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概念不仅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质的规定性,有些概念还具有量的规定性。因此,一般来说,概念既可以用文字或语言的形式来表述,有些概念还可以用数学公式予以定量阐述,如“物质的量”又可定义为“n=N/NA”。
外延是指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如“物质的量”的外延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这一本质属性的粒子集体的类型,如分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1.1.2客观和可测
概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因此,具有客观性。如“物质的量”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粒子的集体。
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规定性的概念叫物理量。一切物理量都能被测量,用仪器进行直接的测量,用公式进行间接的计算,还可以通过测量其他物理量进行间接的测量。如“物质的量”的测量,可以通过间接测量质量、气体体积等方法进行。
1.1.3抽象和精细
一个概念能够反映出大量形形的物质的共同属性,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超脱了具体的现象而说明了事物的本质。一个被抽象的概念,还可派生出新的概念,称为概念的多重抽象性。如“物质的量”可派生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等。
客观事物的方方面面的属性,表面上看来有些属性是相似或相近的,但用不同的概念能够把这些属性精确地区分开。例如,“量”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含混概念,人们说“量”的多少,可能是质量、体积、纯度、质量分数等等。然而,概念却能准确地区分它们。
1.1.4发展和变化
概念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否正确,外延是否恰当都要用实践来检验,并随着科学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重构。原子的概念从德谟克里特提出,经历了“实心球模型—布丁模型—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分层模型—原子核模型—电子云模型”。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应该成为概念学习发展的过程。
1.1.5联系和结构
概念和概念之间虽然可以进行精确的区分,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其主要形式是从属和并列。在从属关系中,下位概念从属于上位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上位概念,而氧化反应属于下位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是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之后进行的,称为上位学习;反之,在具有上位概念的情况下学习下位概念称为下位学习。并列关系指的是概念与概念间既不产生从属关系,也不产生总括关系,但相互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如质量与物质的量等。
1.2概念学习的过程
关于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列宁曾做过这样的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的途径”。认知心理学认为,形成概念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由此可知,概念的形成是以感觉、直觉和表象为基础的,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为主要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因此,可以将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划分为:
1.2.1感知现象
感知是由于环境对感官的刺激引起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阶段,概念学习的感知来自于客观环境(对客观事物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环境(教材、图片、模型、录像和实验等)。但要注意的是:人的知觉系统摄取和加工外部环境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应该对刺激进行选择和过滤;同时感知受到人的需要、愿望、兴趣、以往经验(前概念)的影响。
1.2.2思维加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主要包含抽象和概括两个过程:抽象就是在思想上区别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抽取本质属性;概括则是将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这一过程依赖于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概念的形成,其思维方法不尽相同,最基本的有:①分析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如化学反应、糖类、蛋白质;②抽取物质的某一属性,得出表征物质某种性质的量,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③用理想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如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原子模型;④概念的组合及发展,如摩尔质量(质量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此外,还有运用演绎、类比及等效的方法等。
1.2.3形成概念
形成定义是形成概念的认知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基本依据。
概念的定义方法一般有:①属加种差,如酸性氧化物是在其属概念——氧化物的基础上进行的;②操作定义,如摩尔质量是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值这一数学操作进行定义的;③外延定义,对于外延边界清楚的集合概念,若能举出他的全部外延,就可以下肯定外延的定义,如不饱和溶液,就是指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
理解概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①明确引入概念的原因;②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③了解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2.4重构认知
新概念形成后,如果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意义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概念没有真正建立。认知结构的重构,主要是使头脑中散乱的现象和事实、概念、理论形成秩序,使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得以扩展、更新或重构,这一过程是由同化和顺应使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2概念学习的障碍
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思维的品质不够健全,使得他们在学习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能形成各种学习障碍。我们认为,中学生概念学习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与概念学习四个心理过程相对应的四个方面:
2.1感性认识不足
感性材料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感性认识不足是概念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例如,如果没有观察过化学反应,就不能掌握化学变化。用以表征物质特殊性质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是对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的抽象,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能找到直接的感性材料,从而导致了学习障碍。
2.2思维方法不当
概念的学习是在获得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后,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概念。没有掌握建立科学概念的正确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是概念学习的又一障碍。如果在建立概念过程中不能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以及理想化等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就很难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形成的概念只能处于浅表的感性层次。
2.3定势思维影响
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当面临现实问题时,我们能不假思索地把它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路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益处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和一般性问题,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然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碍了对新知识的吸收。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学习“物质的量”时,按照汉语习惯,“物质的量”相对于“物质的质”而言,通常理解为“物质(宏观或微观)的多少”,这与科学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别。
2.4相关概念干扰
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概念,这是相关概念干扰的表现之一。如物质的量与质量、物质的量与它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间的关系是学生概念学习中常见的混淆点。
相关概念干扰的表现之二是前概念的干扰。学习科学概念前,学生已经从日常生活或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与概念有关的感性经验,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其中有些是片面的、错误的,从而干扰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3教学模型的构建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说,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以文字或其它符号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观念(包括表象、概念或命题)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后,转化为个体的意义的过程,即知识掌握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结合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构建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表1):
由上述的全新概念“摩尔”和导出概念“摩尔质量”的教学实例中可以反映出,在具体概念的教学中均可以采用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模型进行教学。
4概念教学的策略
根据上述关于概念建立的心理过程和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与概念教学过程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4.1形象直观演示,获得感性知识
通过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如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图表和模型、计算机模拟动画等,让学生从中了解有关某概念的部分信息,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为认知结构中接纳和理解这一概念奠定基础。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觉地将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变化联系起来思考,进而从微观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然而,由于人的感知系统的容量有限,教学中应精选直观教学的内容,尽可能采用最常见、最易得、最经济和最形象的直观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对感性知识的有效获取。
4.2分析特征信息,抽象相关信息
在教学情境中,有意提供一系列与概念相关的信息,进行辨别、提取和概括。然后从部分事例中已确认的特征信息入手分析各类事例,逐步舍弃干扰信息,使特征信息的精度和准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特征以一定的方式联系组合起来,构成概念的抽象定义。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对特征信息进行抽象,有助于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这就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关键。
4.3准确表述内涵,清晰界定外延
引导学生将与某概念有关的本质特征组合起来,用语言或文字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炼,即表述,可分为具体性表述和定义性表述,具体性的表述“口语化”特征明显,所反映的信息一目了然,把握比较容易;而定义性表述则更能反映概念的丰富内涵,文字简练、表达精确、逻辑性强。如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概念的外延常常通过定义中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来限制。如化学键概念定义中的“相邻”、“强烈”。
4.4深化发展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人的思想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肤浅到深刻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必然促使概念不断发展。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经历“氧的得失—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过程,从而使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趋于完善。这说明概念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如其分地描述和表达不同阶段的概念。
学习心理学认为,一个重要概念,是在概念的系统中形成和发展的。引导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概念系统来接纳和学习新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方法是:将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相联系,并促进对新概念的关键属性或定义的理解;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分化,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和相异之处;将相关的概念融会贯通,组成整体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均可以采用上述构建的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来设计并组织教学,但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的标准是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应从学习内容、学习者和教育者三方面思考和探讨“因材施教”中的“材”:具体概念的教学过程模型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它应随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它应随着学生年龄、学习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它还应随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资源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选择何种教学过程,概念教学都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基本过程,都应遵循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林海斌1梁凌志21.温岭市温中双语学校,浙江台州3175002.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台州317502
[1]胡卫平.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2]陈至为,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土壤肥力;维持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用微生物肥料,既可疏松土壤又可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病害。因此,对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有其必要性。
1土壤生物肥力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养分(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这四大因素要同时存在,相互供应,相互配合。母质是土壤中矿物质的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像氧、硅、铝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来自成土母质。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发展和理化性质影响极大,来自动植物残体以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其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土壤生物肥力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和定量描述,但是其已经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且对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学术界对土壤生物肥力有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即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根系等有机体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理化条件做出的贡献。同时,生物过程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维持作用。它与物理肥力、化学肥力共同构成土壤肥力3个不可或缺的组分。
与化学肥力、物理肥力相比,土壤生物肥力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动态性,其在生物过程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其次,多样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为多种微生物的共同参与,是一种综合化的过程。对于土壤生物肥力,微生物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2 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
2.1案例分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表1):
在实验过程中,要针对材料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以及产量等都分别作好记录,并且进行分析。
2.2土壤肥力的维持
一般而言,微生物肥料适宜于全部植物,其实微生物肥料是针对板结土壤,尤其是对于盐碱化土壤以及病虫害严重的土壤会更有效果,大体而言,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2.2.1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影响。根据测定结果发现,与没有施用肥料的土壤相比,施用微生物肥料后的作物产量有所减少,而且减辐在0.3%~0.4%左右,这是因为微生物肥料中含有解钾菌、解磷菌以及固氮菌,由于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和转化,因此,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要想保持土壤肥力,需要增施有机肥,而且,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微生物肥料比较适用于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
2.2.2对土壤中磷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有微生物肥料的土壤中,作物产量提高,但是土壤中的磷含量却有所减少,其减辐在4.6~18.9mg/Kg,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作物生长带走了很多的磷元素,自然也说明微生物肥料可以没有较强的解磷能力。
2.2.3对土壤中钾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在收获作物以后,土壤中钾的含量明显有所上升,其中,没有施微生物肥料的土壤肥力提高了 23mg/Kg,而施加微生物肥料的土壤肥力提高了54mg/Kg,显然,微生物肥料有助于土壤中钾含量的增加。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对土壤中的矿物质以及有机质进行了检测,在土壤中,施加微生物肥料,促进土壤物质转化,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使益生菌群增殖,促进作物生长。与此同时,微生物肥料主要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转化和释放。同时,由于菌剂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铝、铁、镁、钼等的转化及螯合,有效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团粒结构状态,改善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通气状况及疏松程度。促使各种自生、共生益生菌群增殖的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转化,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增加土壤肥力。
2.3.2使得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大大减少,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其中,玉米提高13%,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6%,棉花提高14%,甘蔗、大白菜提高40%,甜瓜增产15%-24%。
2.3.3作物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升,对作物产品中富含的物质进行了分析,农产品中的活性多糖、黄酮、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大大增加,作物品质全面提升,进而提升了作物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同时,产品的口感提升,营养更加均衡。
3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微生物肥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农业价值。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微生物肥料行业,品种多,应用广,尤其是营养物质的合成方面,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这些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国在微生物肥料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所以,整体而言,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水平仍旧不是很高,再加上缺乏技术创新,使得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不足,这些都是目前极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针对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加强对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分析,采用现代高科技术手段,取得更大的突破,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总而言之,微生物肥料,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施用微生物肥能让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保持很大的优势,也能明显疏松土壤,提高透气性,进而促进植物的良好生长。
参考文献
[1]陈添昌,钟平,李添华,林雷通,童德文,陈郑盟.微生物肥料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2(05).
[2]孟令文,付雪娇,刘冠求.易丰收在甘薯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1(03).
「要求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典型生态系统在生产力、生物量、食物链等能流方面的特征;掌握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等基本知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了解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调节物质循环的原则。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定义
3.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式
4.生态系统的组成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流的概念
(1)能源
(2)能流的途径
2.热力学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2)耗散结构理论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与消耗
(2)食物链与食物网
(3)有毒物质的富集
(4)生态金字塔
(5)生态效率
4.能源与人类社会
(1)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2)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
(3)能源策略
(三)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l、生产力概念
(1)关于生产力的概念
(2)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产力
(3)地球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2.生物量
(1)生物量的定义
(2)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3)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3.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1)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