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第1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8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这样才能切实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不断探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然而在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反思。本文就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反思展开论述。

一、不可过分注重探究

现代教学要求通过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响应现代教学理念,利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际上不管是数学定理还是数学题目,都为学生创造了很大的探究空间,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探究,那么反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定理教学的过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依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在学生的探究中度过,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难以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本的运算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就警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十分必要,然而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终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点,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不可忽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的帮助,然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掌握知识点并领悟有效的学习技巧,但复习、提升等工作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然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该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才更加科学。同时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课余的数学学习进行调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才能得到稳步提升。

三、不能只注重合作学习,忽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法在传统教学中已有,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的进一步增大,合作学习法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学习,进而使学生更加顺利的克服困难。

自不待言合作学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解决困难的途径是集体的努力,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困难,不同困难的解决方法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在很多时候学生必须独立的去面对问题,因此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克服困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定理之前,可以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定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去克服苦难,最终掌握定理的含义。协作精神与个人的自主努力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可贵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培养。

四、不能轻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很多人都说学校是一片净土,实际上学校一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尤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然而却承受着升学等各方面竞争带来的压力。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为了承载自己、家人与社会的希望,不管对数学学科是否感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在积极努力的学习。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而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虽然学生也在学习但是学习效率却相对较低。

第2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15-02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当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前那些比较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从开始训练课堂基本功学习微格教学,到邱学华尝试教学,再到后来的学习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期间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课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特别是在讲新课时,总是先把新课知识点讲得很细,然后让学生练习。也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练习的时间很少;基础不好的学生仍然没听懂……作为教师,也深感疑惑:已经讲得很细很透了,为什么还是有学生听不懂?已努力给课堂创设有趣的氛围,但还是有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为什么付出那么多的心血,预期的目标仍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差距?高效课堂标准到底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方法是什么?……

通过近几年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顾问”。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的结晶。它主要改革了备课模式和课外辅导方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辅导形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辅导资料,停止补课,取消竞赛辅导班,实行“周周清”。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这些做法,之所以能在全国推广或者说有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们解决了课堂上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疑问,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解答别人的疑问,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组织下主动探究与交流,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每一个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不是单单依靠老师的讲解,而是在老师的精彩点拨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可采取如下基本操作方法:

(1)设置情境,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由设置的情境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根据情况可以课前安排,也可在课堂上占用一点时间预习,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尝试题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后及时检查与评价。

(3)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新精神。改变“教师先讲,学生听懂了以后再练”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学生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这就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改变“教师带着学生跟着教案走”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抢答,主动上黑板板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完成。

(5)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思维。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质疑的时间可安排在预习检查和自学课本后,还有教师讲解和全课结束前。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

(6)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7)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留30分钟让学生活动。一堂课学生要在练中学,教师要在练中讲。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8)练习当堂订正,及时反馈矫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最快,也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环境安静,精力集中,当堂消化吸收,当堂消除错误的痕迹,做到既收效快,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9)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等,其中主要是练习分层。优秀生多做一点,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难度适当低一些 。这样,使优秀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做到培优扶困,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好。

以上是我这几年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些思考,属于个人之见,要做到这样或者说做好这些,需要一个过程。做为教师就应该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兴秀,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8期

第3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验 教学模式 实验设计

笔者结合平时数学实验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让数学实验教学真正走进课堂,发挥数学实验优势,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实验教学片段

课题:勾股定理的证明。

目的: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了解利用图形的“面积”证明几何命题的数学方法。

实验用具: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个分别以上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模型。

步骤:

(一)尝试探索,发现规律,猜想结论:让学生任意的画一个RtABC,其中∠C=90°,分别量出三边的长,探讨AC2、BC2与AB2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规律;另外,要求学生再任意画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验证三边的平方是否有这种关系,因而它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其猜想,画图及写出已知、求证。

(二)拼图实验,验证结论,归纳结果: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用准备好的模型,拼出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要求:(1)所有模型都要用上;(2)在拼合的图形中不能有空隙,每个模型之间不能有重叠部分;(3)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用数学表达式分别写出拼得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由两图的面积相等可推到出什么样的结论。

经学生实验、推导得到:a2+b2=c2的结论,从而验证猜想得到定理。

(三)拓展思路,再寻证法:在验证得到定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求利用面积关系来验证定理的新的方法。经学生探究、实验后得到了如下的方法:

通过实验也让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即利用图形的“面积”去证明几何命题的方法,让看似无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一)数学实验设计要求

1.内容的典型性。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利用此实验教学能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负迁移。

2.操作的简易性。实验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实验器材应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而不需要专门购置于专业材料。

3.方法的启发性。教师设计的实验应具有启发性,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启发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4.形式的多样性。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实物、教具演示或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环境。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实验为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提出明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组织全班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依靠实验工具,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予验证或理论论证,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情境(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验证。根据这一思想,教学模式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数学实验教学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再充当权威者,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2.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教师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实验拓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实验室的活动中,学生们模拟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活动,积极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归纳、论证,再现了数学发现过程。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增强师生情感,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中的数学实验,可以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教师与学生加强了交流、沟通,增进了感情,对数学课的兴趣也可转移到对数学老师的喜受,实验可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互助学习的快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事实上,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实验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2.陈耀忠.关于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4(6)

3.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3(1)

4.王国江,周松.浅析数学实验教与学[J].数学通讯.2003(7)

第4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一、让学生在数学现象中产生疑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让学生对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惑,然后自主探究这些数学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可以探索的数学对象,让学生通过这个对象对数学知识产生疑惑.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给一个边长相同或者一个角度相同的条件,学生是否可以立即画出一个全等的三角形?学生表示只有一个相同的已知条件,不能准确地画出全等的三角形.教师给学生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如给出两个边长相同、两个角度相同、一个边长一个角度相同的条件,若能满足这三个条件之一,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画出相等的三角形?学生表示如果仅有两个相同的已知条件,依然不能准确地画出相等的三角形.此时学生内心已经产生疑惑,那要知道怎样的条件才能画出全等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至少要知道三个相同的已知条件才能准确地画出一个完全相等的条件,这时学生内心会产生另一个疑惑:自己摸索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求证自己的答案.其中一个学生求证三角形三个边长相等,两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如下:如图1,已知AB=CB,AD=CD,ABDCBD.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上这两个答案哪个是对的,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疑惑,一道数学题怎么可能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答案?当学生内心产生好奇的时候,就会去分析这两个答案,最后发现解1的因式分解不够彻底,它还能继续分解,所以解1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数学题:4x4-x2y2.这题应如何分解因式?学生因为在错误的习题中了解因式分解容易产生分解不够彻底的错误,在解这类习题时,他们就会尽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错误的习题产生疑惑,让学生在错误的习题中探索正确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总结错题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产生疑惑

第5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4-02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常规式的课堂很难符合现今的新式环境。针对于初中数学,为了提升翻转课堂表现出来的总体质量,就应深入予以解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同时翻转课堂还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空间与时间的学习要求。但是每一个教学模式都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翻转课堂可不例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翻转课堂主要有课前视频制作、课堂活动组织以及教师角色定位三个教学阶段。为了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率,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解析了三阶段内的翻转课堂,在这种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的真实情况来探析现存的实践,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策略。

1.翻转课堂构成因素

最近几年,翻转课堂日益变成了课改范围内的焦点,各国都注重采纳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初期的来源为:由于特殊要素干扰,某些学员会缺席课堂因而失去珍贵的学习机会或者没能掌握各科目的课堂进度。例如学员突然生病,搬家后距离学校较远,这些现实情况都将会干扰到日常的上课。初期的翻转课堂起源于演示文稿以及实时性的音频讲解,而后上传至网络。由此可知,翻转课堂表现为显著的远程性,可以用来远程授课并且摆脱了时空约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翻转课堂主要有三个教学阶段,主要情况如下:

1.1课前视频制作

在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课前视频,这一视频主要是让学生提前接触接触相关内容。在备课阶段内,应当预先制作视频。在这个步骤中,应能参照大纲设定好的教学流程予以制作。经过上网搜索,也可寻找相近的视频,初期制作的视频应能符合本节课的主旨。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穿插使用这两种方法,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堂活动组织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这一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于课堂组织,应当摒除单一性的讲授知识,课内时间应当用来密切师生彼此的沟通及交流。唯有顺利沟通,师生才会紧密配合并且共同予以完成任务。依照授课的主旨,可以设定趣味性的延伸内容用来吸引学生。例如:学生教学的扮演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迅速被提高,同时,还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3教师角色定位

经过解析可知,翻转课堂摒除了常见的数学课流程,同时也密切衔接了新式理念及新颖的技术。采纳了翻转课堂后,师生也有必要互换原先的位置。例如:初期制作视频的步骤中,教师应能具备设计视频的相关技巧。唯有如此,创造出来的新颖视频才会吸引住学生,成为课内探究的焦点。课堂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又应转变为管理及组织者,适时引导学生去摸索思路。创造优良的日常课堂管理,协助学生在根本上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效。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本章节结合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实践情况,从而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内容如下:

2.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课前准备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水平,其步骤如下: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只有教学目标确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准备,这样才能实现翻转课堂,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之所以进行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接受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确定时,要准备好上课提问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以及意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习兴趣;接着,就是教师关于教学内容视频的制作。尊重个体差异,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制作视频过程中,也不应忽视这种隐含的差异。要按照针对性原则进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把握。除此之外,若是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相对不高的同学播放较为简单的教学视频,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播放程度较高的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后,就是学生的预习。教师将教学视频制作好之后,可以将教学视频发送给同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有重点的进行听讲。

2.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我们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发挥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一直依赖到慢慢独立的过程。落实翻转课堂时,应能从根本入手来培育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尝试着自主摸索探究。经过这种锻炼,初中生将会拥有自主探究的独立认识。接着,让学生独立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有所疑惑时,我们就可以及时的指导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机会为学生进行知道。最后,在课堂上解决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巩固,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设置趣味情景

相比于其他的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加吻合了混合式的授课特点。这是由于,翻转课堂增进了日常性的师生沟通,同时也促进了课内的互动。翻转课堂调动了全方位的感官,摒除了传统授课的局限性。因此,翻转课堂便于设置多样的情景以此来吸引学生。混合式的开放课堂可以选用在线授课的新方式,从根本上看,翻转课堂也融合了开放式以及在线性的两种特征。设置巧妙的趣味性情景,是翻转课堂不可缺失的必要部分。设置情景过程中,教师应能指引学员深入探析。初中数学密切衔接于平日生活,要妥善把握根本的切入点。例如,抛物线与汽车转弯的问题。只有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才能提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4创设友爱的氛围

翻转课堂不应忽视沟通,师生应能密切交流,这种基础上再去强化彼此的沟通。教师要摒除常见的角色,尝试着与同学们成为朋友。应当深入学生,倾听学生深层的感受以及体会。唯有深入沟通,才能体察细微的需求。翻转课堂更加灵活,更注重创新性。教师若要协助学员摆脱深层次的畏惧心态,敞开心灵去沟通,首先就要摒除紧张并且压抑的授课氛围。在灵活且轻松的氛围内,学生更易表述内心的疑惑以及某些看法,师生也可以顺利交流。创造愉悦及轻松的课内氛围,真心关爱学生。这样做,更能符合翻转课堂在提升课堂水准以及活跃气氛方面的宗旨。

总结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我们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感应性》是新浙教版2013年6月第1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后在以下环节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春天,许多植物开着美丽的花朵;秋天,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鸟类总是按照它特有的方式筑巢……生物不断地通过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来适应周围变化的环境.

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是怎样调节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1)燕子低飞视频;(2)蚂蚁堵洞视频;(3)斑马迁徙视频.

师:你们认识它们吗?了解它们?请大家说说看.

生1:第一个视频是燕子低飞,这说明天将要下雨.

生2:第二个视频是蚂蚁堵洞,这也说明天可能要下雨.

生3:第三个视频是斑马迁徙,这说明气候(季节)将要发生变化.

生4:以上这些,说明了动物的很多行为可能与天气、气候或季节等变化有关.

2.阅读教材,分析归纳

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在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后,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并出示猫头鹰和老鼠的昼夜节律图片,然后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1)猫头鹰和老鼠在昼夜变化时是怎样活动的?人类的昼夜活动规律与它们相同吗?本地区哪些动物有与猫头鹰类似的节律?(2)你能举出植物行为随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图片,进行讨论,得出了:①猫头鹰和老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昼伏夜出的昼夜节律;②引起上述节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等;③列举了与猫头鹰有类似节律的有蝙蝠、蟑螂、黄鳝、黄鼬、蛇、猫(白天懒洋洋、晚上特别有精神)、刺猬等.这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猫头鹰有类似节律的动物以及其他节律性为行为的动物,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动物的节律.接着教师提问:动物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那么你认为植物能否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呢?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也能.并根据已有经验,还列举了夜开花、水仙花等.

师:(质疑)植物对环境中的什么刺激做出反应?要求学生进行猜想、交流.教师播放向日葵花盘跟着太阳转、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捕蝇草捕捉猎物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讨论,并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放置于窗口的盆栽植物向着光源方向生长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分析归纳,得出了是光、地球引力(重力)、触摸等影响的结果.我们把这种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三、知识迁移,思维拓展

师:除了光、地球引力(重力)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行为有影响?

师:(演示)对含羞草分别用光、声、触碰含羞草的不同部位(含羞草两株进行对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含羞草各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得出了:通过触碰能使含羞草的叶子合拢,并且还认识了羽状小叶是最敏感的部位.我们把这种刺激叫做向触性.

接着,教师把一周前准备好的蚕豆发芽的两个广口玻璃瓶出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交流很快得出了:根的向地性生长(向地性)、芽的生长(背地性或反向地性).

思维拓展:出示多媒体课件 (1)在一只烧杯中泥土一半干燥、一半湿润,猜测幼苗的根向哪侧生长?它具有什么性?(2)在一只暗箱中放一株植物,侧壁开一小孔,预测该植物的茎如何生长?它具有什么性?(3)在U形管内放有较湿润的泥土,其中一边泥土含肥多,一边含肥极少,U形管中央开一小孔,将一株植物栽入,观察植物的根向哪侧生长?它具有什么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及其反思

以上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了信息技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看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盎然.例如:导入本课时,学生通过屏幕看到视频,这是教师设计的课前准备,目的是营造课堂教学的有效氛围,将其带入情境之中,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老师的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谈论着,开始了饶有兴趣的学习.

教师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和搜集的有关动植物的图片或录象穿插制成多媒体课件,并伴随着教学内容的进程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看到自己搜集的信息被老师运用到多媒体中,自然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无论是阅读教材,还是小组交流讨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不仅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珍爱动植物的情感.课后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表示:这样上课太有意思了.古人朱熹说:“教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本节课正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才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科学教学的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传统教学弊端中的科学教学内容是描述、讲解、实验,不能用声音、图像、动画一体化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而信息技术教育支持下的科学教学内容,有文本、图形、图表、音像、动画;有静态的、动态的;有分散的、合成的;有视觉的、听觉的.这些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它克服了传统教学弊端中科学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以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比较直观.

以往科学教学中的弊端是采用讲授、实验,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是以教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信息技术教育支持下的科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呈现的相关状态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运用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3.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创设互动情境,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互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创设了“向日葵花盘跟着太阳转、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捕蝇草捕捉猎物的教学录象或图片”这一教学情境,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体验感受,通过多媒体课件,理解了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进一步体会植物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进行体会交流,其它小组及时给予补充.这样,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提供交流机会,搭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

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认为:对一个成功的“人脑风暴”来说,许多独创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创造性人才通过相互交往成为独立的人.创造心理研究表明:阐述、争辩、议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机会: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人机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工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动、学会分享,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问题,养成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当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网络实践、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在这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将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之中.

(3)及时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第7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导入;名师;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1601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因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均积极致力于新课导入有效策略的研究.在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名师新课导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质量.

一、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新课导入方式对比

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湖北省孝感市特级教师伍良法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发现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放在一起发现它们会怎样?”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回答问题:“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可以重合.”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伍老师顺利引入主题:全等三角形.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

新课的积极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课导入方式.另外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新课导入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是全等三角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开门见山,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

二、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思考

为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成效,笔者对部分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积极进行了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必须充分把握好以下几点.

1.新课导入应提前预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而言也同样如此.名师的新课导入之所以精彩,主要因为他们在新课教学之前已然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复琢磨,最终从众多新课入方式中选取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新课导入方式.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同样应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预设.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与新课相关的教学案例,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寻找新课导入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取别人优秀新课导入经验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让新课导入别具一格,从而达到更好的导入效果.确定新课导入方式之后,初中数学教师还需对新课导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进而根据动态生成预设,有的放矢地调整新课导入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未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提前预设,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欠妥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借鉴名师的做法,在新课导入之前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导入预设.

2.新课导入应充满趣味性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不应过于死板,应充满趣味性.充满趣味性的新课导入方式可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到新课学习中来,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时,数学教师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古巴比伦人很早之前便已掌握和运用勾股定理.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也运用了勾股定理.我国商朝的商高也早已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听到数学教师这样说,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数学教师进行新课教学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由此可见,进行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极为重要的.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可让新课导入课堂气氛更活跃,可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3.应对新课导入积极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后,并不代表一切已然结束.为提升自身的新课导入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在每一次新课导入之后,均应对自身的新课导入进行积极总结与反思.总结自身在本次新课导入中的有益经验,反思自身在新课导入中存在的不足.有益的新课导入经验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下一次新课导入中更好地实现新课导入.反思新课导入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下一次新课导入中有效弥补.总之,为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成效,进行有效的新课导入反思极为关键.

第8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专业素养高的教师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合理实践者,他们能够带动着整个教师队伍关注专业素养的发展。那么,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哪方面的专业素养发展比较好?哪方面的专业素养发展不够好?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指导,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与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相关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指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便利,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公式简单化、直观化,使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教育信息化并非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方法,改变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此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使教育的功能发挥的更加充分、有效。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有: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开放化、管理自动化,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的传递,使学习任务的分配、学习问题的诊断等更加开放化,以便于自动化管理;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实现多媒体教学,建立教育信息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化,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构建不同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电子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关情况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为:数学教师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品质,包括数学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专业技能等不断增强和完善的过程。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组成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专业理念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及专业自我。

(三)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学生不再是对已有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新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创造,学习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独特性,这便要求教师的知识特点具有多层次复合的结构特征。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的意识,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创新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培训不再是原来简单的计算机能力培训,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利用网络来进行协作备课、协作反思、资源共享等。教师要重视交流合作,多方面促进发展,教师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育观念、思想,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讨论,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增强自觉主动性,多途径促进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给出评价及诊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模式,开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向以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由以训练技术型为主的培训模式向培养专家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型,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二、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发展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主体性,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在专业素养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自和选择权;二是差异性,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允许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存在差异,包括教师学习风格的差异、时间和地点的差异以及学习步骤的差异;三是可行性,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应该依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有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提升;四是自主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实施既定的目标和对策;五是可持续性,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在进行了短期的培训和学习之后,要将学习到的知识、理念、技能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用于自身专业素养发展中。

(二)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

笔者从教师反思成长出发,提出以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一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的实现,通过网络视频、Blog 交流、教师论坛等资源,结合多种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各方面的发展;二是更新观念,加强自我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教师首先要有自我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才有可能采取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具备问题意识以及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三是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教师评价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的意识,同时,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四是改善学校环境,创设良好的专业素养发展空间,学校应积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可以让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能够自由的讨论交流,对教学过程不横加干涉,不强求统一,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师塑造一个良好的专业素养发展环境。

三、结论

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最根本的因素,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对于当前初中生的成长也意义重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所引发的变革,牵引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为教育教学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扩充,技能的更新,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正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实施中的差异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2] 柳成行.数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自我培养[J].成人教育,2010(11).

第9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扶贫精神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后期课改阶段,正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应该具有精准扶贫精神,靶向教学。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用精准扶贫精神、思路优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与其有效提升国内乡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1.数学教学观定位有偏差

所谓的数学教学观指的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以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数学教学,作为一个逻辑体系,其通常由教师的数学学习观、教育观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信念等组成。所以,数学教师如果具有不同的数学观,那么其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也不一样,从而主导不同的教学行为。英国学者认为数学观有三类:易谬主义、工具主义、绝对主义,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初中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且精确的科学,数学能够被发现而不是被创造。这和新课标对数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科学”这种定义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数学观会主导教师把知识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并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从来不把数学学习作为看成是探索活动,而是一种具有固定答案和解题的途径,教师自身对其合理性、正确性具有极大的决定权。这种存在偏差的教学定位,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化行为。

2.数学教材调适使用观不强

西方著名课程理论学家富兰和辛德认为,所谓的课程改革指的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及其方法。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数学教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同时,全国各农村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能和每一个省市的农村相适应,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是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现行的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教材中的插图来看,城市场景明显多于乡村场景,实践环节选用的教学素材和农村学生生活的背景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协调教材意识和能力,使用本教材并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教材,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更相符。

(下转第8页)

(上接第7页)

3.教学方式简单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77%的教师认为自己会对探索学习偶尔关注或者不能关注,此调查结果发现很多教师都有简单化处理探究学习的倾向和思想。不仅如此,有67%的数学教师对“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流于形式”的观点完全或者基本赞同,有超过40%的教师授课的方式为“教师讲课为主,有时间会结合练习”。从此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新方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很好地落实,羁绊教学质量。

二、用精准扶贫精神、思路深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1.进行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数学教学观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讲,数学教学观具有深刻的影响。要是数学教师持有的数学教学观念不良,那么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观念、习惯、态度等,进而消极影响学习活动。所以,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秉承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彻底反思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数学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彻底“决裂”,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2.强化教材文本批判意识,增强教材调适使用能力

城市化数学教材是当前农村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材尊重的前提下,必须具有批判教材文本的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数学素材和编排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培养自己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同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在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过程,应该学会使用教材,动态生成教学资料和场景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用以下几方面改进教材:其一,教材中的农村素材深入挖掘,力图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果教材中出现的情境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或者具有较大差异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的转换,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如,以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创造生活场景。其二,课时安排要适当的调整,对教学进度合理选择。要是教材安排的课时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讲进度较快或者较慢的时候,教师应该依托实际进行调整。

3.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追求提问的整体质量

教师和学生对话系统由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构成,该系统的宗旨为完成教学目标。要是在课堂上一味地提问学生,那么仅仅会收获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氛围,那么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作答便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学校、学生,选择有效的提问方式,让问题来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能力组织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根据提问者的不同合理提问。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组织不同层次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选择的让学生进行提问,并且保障问题呈现形式的统一,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还会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就会得出答案,不至于太难也不至于太简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回答后,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点评,评价学生应该使用鼓励式,以便于提升学生今后回答问题的兴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的思考,最终落实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数学交流

在构建主义看来,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过程,作为构建知识的主体,学生在参与课堂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的优劣有关。但是,当前农村数学教学在课堂上依然喜欢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情况。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依托教学目标、内容、教师、学生、学校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的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和教学目标相符?是否匹配教学内容?是否按照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否把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精准扶贫精神和思路,对教学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自觉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主动思考怎样依托现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2)

[2]周仕荣,林卫强.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讨论和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