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篇:创业艰难百战多
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建立浙江省纤维检验所作为全省专业的纤维检验机构。
一纸文件,事业起步:一腔热血,白手起家。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当时的浙江省纤维检验所筹建小组因陋就简,利用原浙江省标准计量局的食堂改建了6间工作实验室,订购了一批常规仪器,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
“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履行职责,拓展检验。组织棉花实物标准的仿制,深入棉花产区蹲点,探索创造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贯彻“监帮结合、以帮为主”的工作方针,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配合省政府推广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浙江省茧丝质量提升:制、修订近20个纤维质量方面的标准;组织企业按标准生产,充分发挥专业纤检机构监检合一的特点,严厉查处纤维生产企业及纤维流通领域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了农,工、商三者的合法利益;在促进浙江省经济尤其是纺织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强化了自身建设,推进了事业发展。
纤检所从建所初期一无场地、二缺设备,三少人才的状况,经过6年的发展,初步建成了能履行职责、有检验能力,具备相应技术人员的省级专业纤检机构。
然而,正当浙江省纤维检验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时,不恰当的“三所合一”模式(即将当时的计量、质检、纤检合为一个单位),将纤检事业的发展拖入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纤检机构的任务也日益繁重。1995年,经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恢复了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原有建制。
恢复后的纤维检验所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浙江省已从化纤产品进口大省逐步演变成生产大省,原来占纤维检验所主要业务量的进口化纤检验风光不再,而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纤维制品中的纺织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浙江省已初显纺织服装生产大省雄姿。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初期,假冒伪劣和质量问题也日益严重。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家质量监督局及中国纤维检验局相关文件要求,由省局牵头,以浙江省纤维检验所为主成立了专项“打假”工作小组。浙江省纤维检验所抓住机遇,配置了必要的执法器材,从1995年9月开始,先后出动了上百人次,首先对杭百,杭州大厦、解百等当时杭州市六大商场进行执法检查,有效地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了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消费者利益。同时,以此为切入口,迅速在社会上扩大浙江省纤维检验所的知名度和声誉,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开了通道。
浙江纤维检验局的领导班子抓住机遇,认真总结此前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及纤维含量专项“打假”工作,决定将纤检工作扩展到纤维制品质量检验领域中去。为此增设了纤维制品检验科,依据有关标准对各类纤维制品进行质量委托检验,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系统内第一个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现场评审。从此,浙江省纤维检验局走上了再次发展的道路。
中篇:高歌进入新世纪
进入新世纪后,浙江省经济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高速发展的浙江省经济建设,为纤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这就要求纤检机构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
世纪之初,浙江省纤维检验局新一届班子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决心抓住机遇,团结奋进,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建设成省内实力最强的专业纤检机构。
新班子制订发展规划,提出了“两个平台建设”:一是切实履行职能,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纤维执法管理队伍,同时在体制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根据浙江省是纺织服装大省的实际,努力建设好国家级的纤维制品检验中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壮大纤检事业。
“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提出的工作方针,也是浙江省纤维检验局的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棉花质量监督方面,他们对取得棉花收购加工资格的企业加强监督检查,并对这些企业逐一建立了质量跟踪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在茧丝质量监督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对浙江省湖州、德清、嘉兴等十一个市(县)茧站的蚕茧收烘质量进行了执法检查,同时配合省经贸委对鲜茧收烘企业进行质量保证能力审核,并在做好生丝国家公检的同时,积极协助中国纤维检验局在浙江开展干茧国家公检试点。
在毛绒纤维质量监督方面,他们以山羊绒国家公检为抓手,深化浙江省羊绒制品企业用绒质量监督,促进羊绒制品质量稳定。
在集团采购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方面,他们对关系到广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坚持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质量违法行为,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学生的合法利益。通过专项整治,与省级教育部门一起,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先后两次联合发文,明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学生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分别在生产和使用环节建立起严密的质量监管措施。在生产环节,对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定期质量抽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再加工纤维和絮用纤维制品监督管理是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浙江省是纺织大省,必然长期存在大量纤维性边脚料,下脚料的实际,该局初步确立了立法管理、有效监督、疏堵结合、合理利用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有:配合省局政策法规处积极开展相关立法工作的调研,完成了相关立法的调研报告,为今后依法管理奠定基础;为有效监管寻出路,闯新路,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破解系统内此项工作监督体系不健全,力量不足的困境。为此,建立了四大工作平台,即情况侦查通报,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保障和政策法规宣传。
纤维制品检验服务是浙江省纤维检验局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该局着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保障体系,提升国家中心的社会知名度和客服信任度,并按照无界限组织理论,对国家中心内部服务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原分属于质量保证部、事业发展部和检测分析部的客户服务职能统一划归客服中心,从而实现了从样品受理到信息录入再到报告审核打印的“一站式”服务,加快了接样、收费、校审、出证的进度,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继续优化委托检验三天承诺制、检测业务实时监控制、检验延时差错责任追究制,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始终把服务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在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为此,建立了AB岗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对业务系统软件的升级,实现了检验工作量的自动统计和检测进度的在线监控。通过留样制度,审核制度的改革和彩纸识别制度的创新,优化了工作质量。面对日益增加的业务工作量,检验部门和客服部门的干部职工克服人手少、时间紧等困难,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检验分析部还实行了定性定量双人试验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风险。
该局还建立了以事业发展部为核心的点对点大客户服务制度,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跟踪服务质量。举办座谈会和标准宣贯会及协调处理质量纠纷等方法,不断扩大国家检验中心延伸服务的内涵。随着国家中心服务+技术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家中心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不断提升,服务面日益拓宽、服务量不断上升。初步建立了以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平台的检测体系,确立了技术+服务的品牌运营风格。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纤维制品检测站已成为浙江省实力最强、业务量最大、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纤维制品检验服务机构。
“中国纤检”标志是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又一重要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该局注重加强与毛衫企业的日常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动向和需求,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推出了羽绒,真丝标志等新品种,努力扩大“中国纤检”标志的使用量。
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致力于国家中心的能力提升,努力增强国家中心的竞争实力。在检测硬件设备上,连续多年保持较大的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先后购买了电子显微镜、阻燃测试仪、抗紫外测试仪、万能强力机、棉花全自动质量测试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USTER条干仪,摩擦静电仪、全自动干洗机、水洗实验机等国外先进检测设备。在设备选型上,着眼于国外技术壁垒的破解和纺织服装业发展的趋势性需求,着眼于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着眼于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从而使国家中心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同行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很多检测项目已达到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同型号多台组不间断运行。目前国家中心已成为国内检测项目最多,涵盖领域最广的纺织服装专业检测机构之一。
该局狠抓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了检验技术岗位能力评估和计算机文字录入能力评估工作。通过能力评估,促进了检验人员学习技能,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对实验室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控制质量风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技术交流方面,积极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验证活动,先后参加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纤维分会组织的棉花HVI,手扯长度、含杂率、断裂强度等项目的比对活动;参加了CNAS组织的羊绒含量、织物断裂强力等项目的能力验证活动和华东地区纤检实验室PH值、禁用偶氮染料等3个样品6个项目的比对活动。通过能力验证和交流培训,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水平,扩大了检验人员的视野,促进了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检验技术是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检测机构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检测能力的根本所在。多年来,浙江省纤维检验局重视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2008年完成了再加工纤维制品安全性研究重点科研项目,并将此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承担了《安哥拉兔(长毛兔)兔毛》和《兔毛纤维试验方法》等10个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申报、立项了“竹炭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再加工纤维安全技术规范研究”、“絮用纤维制品余氯测试方法(水萃取法)的研究”和“染色棉质量标准研究”、“纺织品中全氟辛基磺酸(PFOS)检测技术研究”。“再加工纤维气流纺纱”等六个标准科研项目。
在提升检验技术水平上,研发了“定量分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的运用,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原始性,减少了人工输入的差错,而且使每批次定量计算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几十分钟减少到现在的一秒钟,几秒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纺织服装行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之一。多年来,浙江省纤维检验局从转变服务理念和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发展入手,摈弃“就标准论标准,就检验论检验”的传统思维方式,通过抓行业管理和行业规范,带动行业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召开全省棉花质量工作会议、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检验技术交流会、纺织服装新标准宣贯会、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装质量工作会议等,及时分析行业质量形势,提出质量管理措施和集中宣贯国家标准,加强对行业的管理,较好地促进了行业质量意识的提高,初步在学生服装,学生床上用品和棉花、生丝(绢丝)等行业管理中取得了话语权。为了加强对市、县级技术机构的指导和帮助,组织省内所有从事纺织服装检测实验室进行能力验证比对活动,对纺织品检测的主要检测指标――安排了验证,并对验证后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这些思路和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本省内纺织服装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和检测结果的统一性。
下篇: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1986年当时浙江省纤维检验所成立,到如今浙江省纤维检验局的“参公管理”。浙江省纤维检验局走过了不同寻常的23年!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弥足珍贵的脚印。
1986年,浙江雀人民政府发文设立浙江省纤维检验所。
1998年,浙江省技术监督局同意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加挂浙江省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开展纤维制品质量检测,浙江省纤维检验所从纤维检验迈入纤维与纤维制品检验。
2000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复同意将原纤检所加挂的“浙江省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上升为“浙江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国家中心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下文批准在浙江省纤维检验所的“浙江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础上筹建“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下文批准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正式成立。
2006年,经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浙江省纤维检验所更名为浙江省纤维检验局。
2007年,浙江省人事厅发文同意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实行参照公务 员法管理。
23年前,浙江省纤维检验所仅有食堂改建的6间工作房;如今的浙江省纤维检验局拥有近30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其中按国家二级大气标准建造的恒温恒湿实验室230平方米;物理检测、化学分析、生态纺织品、棉花检测、功能性纺织品等多个实验区域。更为可喜的是,3年后一幢投资6000万、占地20亩、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检测大楼将在钱塘江畔拔地而起。
23年前,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台简陋设备,实力不足,人才短缺,在众多的检测机构中默默无闻;如今,浙江省检验局拥有上百台一流的设备,多数设备都是产自国际著名纺织服装检测设备制造商。主要仪器设备达380多台(套),检测车辆11辆,设备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是一个装备精良的现代化检验检测机构。他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浙江省内,浙江纤检局是最强、最专业的纤维和纤维制品检验机构。
23年前,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检测项目;如今,浙江省纤维检验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检验检测项目参数多达2000余个。目前的检测能力涵盖了纺织业从原料到制品的整个产业链,其中不少参数可采用ISO、AATCC、ASTM、EN等国际标准,是国内检测项目最多,涵盖领域最广的纤维制品检测机构之一。
23年前,浙江省纤维检验所鲜为人知,年检测量不过数百批;如今,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和旗下的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受纺织服装企业欢迎,年检测业务量近3万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