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的四个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问题学习法 循证医学 结合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03-02
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指的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习单元,要求学生充当复杂问题的解决者。学生通过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对某些主题、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养成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⑴。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⑵。问题学习法与循证医学的共同点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学习法的特点
问题学习法源于医学教学领域。90年代中期后,它被移植到美国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取得成功⑶。问题学习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具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及职业中乃至终生能够继续独立学习。实施问题学习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在这个阶段,向学生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查阅资料,就自己负责调查研究的问题向全班同学作出汇报。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补充资料,直到全班同学取得共识。第三阶段,提出方案。每一位学生要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说明方案的理由。第四阶段,评价总结。即在每一位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后,教师召集全班学生进行问题进行评价总结⑷。
循证医学的特点
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些为医学专业人员在网上直接获取资料提供了机会⑸。循证医学要求我们做出的诊断治疗措施和方案一定要有确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优选条件,要做到事事有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多数做了学点技术后就业的打算,少数也想考入高等职业学校或各种继续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是,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动力被大大削弱;中小学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缺乏;少数学生道德、文明礼貌修养较差,不良习惯较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宽。
加之,传统教育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单向传授式教学,违背了教育的终极追求,束缚了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建立一种师生互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就成为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迁,尤其是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终身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作为终身学习的实践环节,自主学习即可以解决职业学校学生被动学习的切入点问题,又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个体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之信息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使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的问题学习法已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应用,而作为同一起源的循证医学这一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与问题学习法紧密结合在其中的应用也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4问题学习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4.1提出问题即呈现问题。在这个阶段,向学生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基本为建立,加之教学内容丰、知识点较多且有一定的难度;由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较困难,而只有在教师的不断训练中逐步得到锻炼。按照问题学习法和循证医学的要求,提出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和求证的问题,训练他们学会提出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教师的问题提出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课堂要结束时不仅仅提出重点内容的相关理解知识,还指出学生需要寻找的教学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还对临床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求证。比如:在外科学“急性阑尾炎”的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理解病人为什么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二是要求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查出“慢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原则?”和“特殊类型的阑尾炎为什么多采取手术治疗?”。
4.2调查研究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查阅资料,就自己负责调查研究的问题向全班同学作出汇报。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补充资料,直到全班同学取得共识。在提出问题后,如何按照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我们的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放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但讨论时间放在课堂上进行,主要提高学生科学、严谨的医学态度,善于发现和完善问题的能力。比如:同样在外科学“急性阑尾炎”的教学中,学生结合所学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理解了病人为什么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又针对已经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病理分期与临床表现的联系?”、“急性阑尾炎非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阑尾周围脓肿与阑尾炎的区别”等等内容,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3提出方案即每一位学生要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说明方案的理由。经过学生小组的反复论证和集体智慧的提炼,对所需要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形成一个良好的实行方案就比较容易了。关键在于学生小组应充分说明理由。做到事实清楚,言而有据;养成他们的科学的学习观。
4.4评价总结即在每一位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后,教师召集全班学生进行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话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肯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客观评价他们的方案之外,老师应同时重点突出指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各种方式方法,并就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和理解这些资料的方法进行传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总结,而不是表面的、肤浅的、失真的评价总结;评价范围涉及到对高级思维、推理技能等诸多方面的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评价、自我评价等手段。
5总结
以问题学习法为主导,把循证医学融入医学职业教育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有较大的作用。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6)正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学习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探索在其中可谓一条新的途径;虽然,结合过程中还有一些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问题学习法王斌华文《上海教育》2001年第2期
关键词:ICU;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文献[1]报道,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提高机体氧供,改善脑缺氧状态,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因此,积极防治VAP是挽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工作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陈莲芳等[2]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示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采用循证护理防治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VAP的发生,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50例ICU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呼吸机治疗时间均超过3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49.67±15.62)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E II)15~21分,平均(18.54±3.56)分;GCS评分5~10分,平均(7.39±4.67)分;外伤原因:车祸38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3例;病变部位:严重脑挫裂伤14例,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观察组男19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50.16±16.28)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EII)15~22分,平均(18.63±4.05)分;GCS评分5~11分,平均(7.51±4.29)分;外伤原因:车祸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3例;病变部位:严重脑挫裂伤16例,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原因、APACE II评分、GCS评分、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ICU常规护理,主要是保持房间适宜温湿度、房间消毒、呼吸机环路消毒、口腔护理、无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包括笔者、三级岗护士、责任护士,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考核、指导,组员负责循证实施、反馈、总结等。
1.2.2循证问题 依据本研究内容,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ICU护理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循证问题:①重型颅脑外伤;②VAP;③呼吸机;④机械通气;⑤护理干预。
1.2.3循证支持与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作为主题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国内外近3年相关文献,并分析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总结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循证应用 ①强化基础护理:保持房间温度22℃~24℃,湿度50%~60%,空气消毒2次/d,30~45 min/次,加强呼吸机、监护仪、电源线等物品的消毒处理。定期对房间物品和呼吸机管道细菌监测,翻身拍背等护理注意手卫生,严格减少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②加强气道护理:均使用一次性呼吸螺纹管,更换1次/d,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声门下吸引,注意无菌操作,湿化人工气道。根据"高酸低碱"原则加强口腔护理,口腔监测pH,若pH值过高给予硼酸漱口液护理,pH低时给予碳酸氢钠漱口液护理,pH中性给予过氧化氢漱口液护理。呼吸机回路上的雾化器和雾化液24 h更换1次,空气过滤网除尘清洁1次/d。加强气囊管理,保持气囊内压力25~30 cmH2O,避免胃内容物返流。③强化手卫生:做好手卫生是预防VAP的有效方法,小组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六步法"洗手,呼吸机边备有快速免洗洗手液,便于紧急消毒。④减少呼吸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因此,若病情允许,遵医嘱给予气管导管拔出,改为面罩无创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等。⑤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如经中心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全营养混合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VAP诊断标准[3]:机械通气48 h后发病;与呼吸机治疗前比较,胸片显示肺内浸润阴影或出现新的炎性病变;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且有下列之一:WBC>10.0×109/L 或 37.5℃,呼吸道伴有脓性分泌物;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VAP 3例,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发生VAP 10例,发生率为40.00%,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志不清、昏迷,且咳嗽、吞咽反射受到抑制,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VAP。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过度兴奋,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收缩血管致使肺部低垂部蓄积大量血液;且交感神经兴奋亦可导致非淋巴回流;严重创伤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且机械通气时患者吞咽功能缺失,诱发反流误吸等,均易诱发VAP[4]。因此,针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循证护理是跟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中心,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综合考虑临床护理经验和患者意愿,及时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过程[5]。它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过程,比传统护理模式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护理方案的目的性和有效性[6]。循证护理的本质是将最新、最优科研成果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7]。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的护理,明显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说明循证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与齐丽娜[8]报道一致。实践中,小组应加强气道湿化的护理,有效排痰,降低细菌感染几率,同时,及时排除冷凝水的不良影响和加强气囊管理,避免气囊压损伤和气囊放气时分泌物误吸。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因各种因素易发生VAP,而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值得在ICU应用。
参考文献:
[1]Plurad DS, Kim D, Bricker S, Lemesurier L,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missi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J]. J Surg Res,2013,183(1):371-376.
[2]陈莲芳,史倩,段缓.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5-477.
[3]杨贻清,潘成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46-147.
[4]Marjanovic V, Novak V, Velickovic L,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Med Pregl,2011,64(7-8):403-407.
[5]王彤,刘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42-5743.
[6]王敏.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9):123-124.
【关键词】 针灸科;医院感染;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2-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1-2] 。但中医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随着针灸技术的日趋成熟,针灸临床应用广范,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遍布全世界,规范针灸科管理,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就尤为重要。笔者以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为例,探讨针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现报告如下。
1 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现状
目前中医医院针灸科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科室管理者对感染控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针灸针刺治疗为有创治疗,受传统医学理念的影响,针灸医师的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相对淡薄,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认识不足,使针灸科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1.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医务人员不熟悉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加之病人多,诊疗工作多样化,工作繁忙,忽视了手部卫生,造成手卫生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1.3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针灸医师在为病人进行针灸时不能严格执行皮肤消毒要求,一根棉签消毒多处皮肤;拔火罐时火罐没做到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梅花针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诊疗床单未及时更换等。
1.4 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 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放,损伤性废物未用锐器盒盛放,医疗废物装的太满、封口不严、标示不清,交接登记不规范。
1.5 职业防护不到位 诊疗医师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用药,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1.6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缺乏 医院虽然开展了院感知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培训,加之工作量大、人员少,科室人员不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专业培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防控知识。
1.7 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按标准认真考核。
2 对策
2.1 制订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置专职人员,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负责本科室制度、流程的落实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自查。
2.2 严格执行手卫生 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3],首先改善手卫生设施,更换感应水龙头,配备干手设施,采用洗手液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液,同时注意剪指甲,避免戴首饰、涂指甲油。其次加强针灸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培训、考核,使医务人员掌握洗手、手消毒的指征、方法,并在工作中加强落实,从而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
2.3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3.1 加强空气消毒 每日诊疗前开窗通风30min,加强空气流通,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注意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过滤网的清洗,保持消毒机叶片的清洁。
2.3.2 加强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诊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未被污染时每日清洁两次,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擦拭,再用250~500mg /L含氯消毒剂作用15~30min后在进行清洁。
2.3.3 保持诊疗床床单、枕套的清洁 常规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给每一位就诊患者发放一次性床单,病人自己保管以便治疗时使用,防止交叉感染,一个疗程结束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3.4 制定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洗、消毒流程 如火罐的清洗消毒流程。在现有条件下改建清洗间,安装四个清洗消毒池,配备专职人员,培训后上岗,负责针灸科的消毒隔离、清洗消毒工作。购置专用的消毒干燥柜,便于消毒后火罐的及时干燥和储存,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一次性针灸针必须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用,严禁一次性针灸针重复使用。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不得使用。穴位注射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严格皮肤消毒,消毒棉签一个部位一用,开启后标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小包装的皮肤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为7天。增加梅花针、三棱针的数量,保证周转,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2.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是被世界公认的顶级危险物[4]。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操作流程,配备医疗废物存放柜,严禁医疗废物裸放,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文字示意、警示标识醒目。使用规范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加盖存放。严格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做好双签字,资料保留三年。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里。
2.6 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标准预防 医院制订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预防职业暴露标准防护措施等, 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得到及时、正确的防护指导及处理方法, 强调双向防护,保障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2.7 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 由于医院感染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阶段,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均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5],根据针灸科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科培训工作,除了常规的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分类、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外,增加针灸科医院感染案例分析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加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8 修订考核标准加大督查力度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针灸室的工作特点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定期督查及随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督查过程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魏华, 索继江, 邢玉斌, 等. 医院感染管理中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5) : 542 546.
[2]李书章, 府伟灵, 黄庆. 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1) : 64 66.
[3]范文,黄娥,段六生,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 : 1845 1846.
[4]王志华.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8) : 54 55.
循证医学的实施一般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获取有关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解决问题、效果评估。因此,获取证据是实施循证决策的核心。循证医学中的“证据”,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证据产生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知识和信息的二次定量综合,是数据和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管理的过程。虽然企业决策中的证据与临床决策中的证据在形式和获得途径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证据是知识,是从数据和信息转化而来的,是知识管理的成果。不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在企业中,证据的产生过程都可以通过信息的纵向价值链理论来进行解释。信息纵向价值链主要由4个层次构成,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增值,即把数据转化为知识,为企业员工的决策和行动服务,最终转化为员工的能力,即智慧。一般来说,数据和信息不会自动转化为知识。从数据到知识增值的关键要素是人,增值程度主要受人的隐性知识的影响。隐性知识的投入比例越大,信息的增值幅度就越大。从数据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在数据之间建立相关性,使之有序化和结构化。从信息提升到知识,主要是在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建立联系,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信息相比,知识与用户的需求是高度相关的,直接为制定决策和行动方案服务。越到信息价值链的顶端,隐性知识的含量越高。在企业循证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证据的产生即从数据提升到知识需要经历4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发现决策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由于知识是与人的决策和行动密切相关的,在数据提升为知识的过程中,对数据的选择、分析和评价始终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决策者的需求,这就需要知识管理人员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引导决策者表述自己的需求,并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自身需求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激发出对潜在需求的意识,这样才能使知识管理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第二个环节是对现有的信息源进行选择和评价。由于知识主要用来服务于人的决策和行动,主要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息的获取要更多地依赖于对实际环境和状况的考察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获取图书、期刊中的数据和资料,更要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大量非正式出版信息、灰色信息、人际交流信息以及日常积累的原始数据等都是重要的分析对象。第三个环节是过程分析和问题诊断阶段。知识管理者在收集和处理大量第一手信息和第二手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程序和分析方法,识别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阶段,知识管理者主要调动自身的隐性知识,包括专业技能、经验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对现实给予解释和说明。第四个环节是将信息提升为知识的最关键的环节,也就是信息增值潜力最大的环节。在这一阶段,知识管理者要在准确把握决策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其决策和行动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意见,即证据。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汇总和归纳的过程,而是根据信息中所提供的信号和依据提出自己创见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管理者要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对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看法。这是在大量采集和分析已有客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主观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管理者所具有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他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通过这4个环节的知识管理活动,数据转化为知识,即循证决策所需要的证据。决策者把证据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根据应用的效果对证据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和改进,以便在后续相关决策中继续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数据得到了增值,转化成为了知识,知识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决策经验和能力等隐性知识(即智慧)也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为以后获取数据、研究证据和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因此,循证决策的过程既是知识创新的过程,也是知识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过程。
2基于循证决策的企业知识管理对策
循证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重要决策模式。既然证据的本质是知识,知识管理是循证决策的基础,所以要提高企业的循证决策水平,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2.1树立循证决策的理念,增强知识管理的自觉性
当前,在管理、经济、教育等领域,循证决策的理念还十分淡薄,成为阻碍循证决策实施的首要因素。理念的本质是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人的行动都是在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要实施循证决策,企业首先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循证决策的理念。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循证决策是一种科学决策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循证决策是企业必须采用的模式,任何其他的决策模式都将会变得不合时宜。企业的管理层尤其高级管理者要率先垂范,在决策时做到主要以证据为基础,而不是主观臆断或者进行经验决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其他员工。企业要积极营造循证决策的氛围,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或者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循证决策,使循证决策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为。此外,企业还要增强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行动的自觉性,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循证决策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如国内对知识管理比较公认的定义所表述的:“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所以,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契合了循证决策实施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2提高员工个人循证决策的知识水平
决策都是由人作出的行为,在理想情况下,知识管理人员可以帮助决策者搜集证据、协助进行决策。然而,有时候决策者必须在未事先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有时候必须在极不便利的条件下做出决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往往要独自实施循证决策。要实施循证决策,企业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循证决策能力。根据知识管理理论,人的能力是由人所掌握的知识构成的,所以提高员工循证决策能力的重点是提高他们循证决策的知识水平。这里所说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隐性知识。循证决策的显性知识主要指关于循证决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比如循证决策的概念、产生过程、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价值或意义、实施的步骤、主要的影响因素等。学习显性知识的目的在于使员工了解循证决策的基本情况、价值和实施的必要性,提高员工实施循证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循证决策的隐性知识主要指员工实施循证决策的各种能力,包括提出和确定问题的能力、检索信息和证据的能力、制作和评价证据的能力、应用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主要体现为处理特定问题的经验、技能、技巧、认知方式等。循证决策显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即通过正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而循证决策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践学习,就是借助工作中决策的实际问题,应用和强化学习到的理论,然后再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由于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和交流的特点,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年轻员工学习相关的经验和技巧,在长期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把师傅丰富的隐性知识传授给徒弟。
2.3建设支持循证决策的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能否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为决策者提供决策需要的数据、信息或者知识,以便研究和应用证据是实施循证决策的关键,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方便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图书或者期刊等文献,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证据库等,国际互联网,电脑及保存和管理文件的软件,知识管理人员等。没有这些人力、物力的支持,任何个人和团体都难以在循证决策上真正有所作为。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独自建立完善的文献或者电子数据库支持系统既十分困难,也没有必要。企业可以通过与拥有相关资源的高等学校合作,或者通过企业间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解决相关文献或者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在管理、经济、教育等领域高质量的证据较少且十分分散,因此企业应努力建设自己的证据库。一方面,应对已有的证据进行全面的获取、保存、合成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对新创的证据进行纠错、及时评价。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企业合作所获取的证据进行整合分析和相互印证,可以为企业的证据库增加更多高质量的证据。
2.4建立支持循证决策的知识管理机构
循证决策的基础是知识管理。要提高企业的循证决策能力,就要把企业打造成善于管理知识的机构。知识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的应用问题,还涉及人员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应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组织,具体负责知识管理工作的实施。由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当前绝大多数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建立了知识管理机构。企业的知识管理机构一般包括知识管理的高层领导即知识总监(ChiefKnowledgeOfficer,CKO)、知识管理的职能部门和知识管理业务人员3部分。CKO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耳目和左膀右臂,他不仅要参与企业的决策工作,使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总揽企业的知识资本,并洞悉哪些知识资本能够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除此之外,CKO的责任还包括制定审核企业知识资本的程序、确定评估不同知识产品价值的标准、制定运营企业专有知识的方案等工作。知识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企业的日常知识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对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调查、统计、搜集、整理和编目,知识库的设计、建设和内容录入或者导入,隐性知识的识别、确认、记录、结构化和录入知识库,企业外部网络知识的发掘、获取、过滤、组织和入库,在此基础上绘制专家网络和知识地图;再有就是负责企业知识资产管理、知识服务管理和规划研究与管理支持等。企业知识管理的业务人员是指在企业各个科室中具体负责知识的搜集、整理和上报的工作人员,可从各科室的业务骨干中选择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人员,对他们进行知识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培训,由他们来负责自己所在科室的知识管理工作。
2.5建设基于循证决策的企业知识管理文化
关键词:社区门诊;病种构成;基本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62-01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方案的落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迅速建立并普及开来,与此同时卫生部了2009年版5国家基本药物目录6。提高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这不仅对基层医疗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应用达到一定比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根据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月1年中,门诊就诊的14岁以上内科患者共1243例次,拟诊内科疾病约160种,统计前20位及接近前20位主要常见疾病的病种构成并排序。
1.2 国家基本药物与内科常见病
1.2.1 内科用药
在基本药物中的地位 2009年8月卫生部了5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6,本文主要讨论其第一部分20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下简称为基本药物)。分析统计主要内科常见疾病用药占基本药物的比例,以及主要内科常见疾病用药占内科用药的比例。
1.2.2 国家基本药物与有关临床指南推荐的用药比较
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集中体现了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
2.结果
2.1 主要内科常见病构成与排序
1年就诊的1243例次内科疾病中,排序前20位的常见病就诊871例次,占全部内科疾病的70.07%。依次为原发性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 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感染,头晕/眩晕,腰背及关节痛(炎),心律失常,腹泻,胸痛,腹痛,头痛,尿路感染,高脂血症,水肿,脑血管病,失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胃肠炎。紧接前20位常见病之后的疾病依次为:亚急性慢性咳嗽、慢性胆囊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力衰竭、便秘、营养不良性(包括慢性失血)贫血,该7种疾病(其余内科病就诊例次过少)共就诊159例次,尤其是前20位疾病更应引起重视。
2.2 主要内科常见病用药占基本药物的比例
205种基本药物用于各科治疗的药物198种,其中与内科疾病治疗有关的药物178种,占各科治疗用药的90. 0%。与内科前20位常见病治疗有关的药物137种,占内科用药的70. 0%。与内科前27位常见病治疗有关的用药143种,占内科用药的80. 3%,其余19. 7% (35种)内科用药多是针对具体疾病,如癫痫、麻风、精神病、中毒等。
2.3 基本药物与常见病指南推荐的用药一致
对照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2005年修订版,同时有基层版)推荐的主要类别的降压药,本文排序首位的高血压病在基本药物中均有代表品种,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控制所需。如糖尿病伴高血压,基本药物中有指南要求的首选(一线)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种,也有二线(或联合)用药钙拮抗剂、B-阻滞剂、利尿剂,能够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1 mm Hg=0. 133 kPa)以下的理想目标。
3.讨论
我们统计的内科前20位常见病构成与排序,与北京大学刘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对北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获得的前20位常见病,以及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居民慢性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些常见病并非就是简单病,基层医生要克服思维局限、惯性思维,如风湿性关节炎在本地成人已很少见,但基层的诊断却并不少;专家们提示高血压诊断中,超过10%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未引起重视;大量良性位置性眩晕被误诊为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基底动脉所致;钟南山院士也指出,基层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仍停留在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或咽炎-抗菌素加镇咳药的惯性思维中。如此必将导致对基本药物的不正确使用,所幸对这些都已有了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基本药物是以国家信誉为老百性举荐药物,其品种和数量的确定符合国情和基本医疗卫生保障需求,依据疾病谱的变化,领引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化,经循症医学、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及遵照其他相关原则制订。另以我社区卫生服中心为例,以往有化学药物200余种,进药较盲目,在无政策补助的情况下难免不考虑经济问题,有些同类药品多而性能重复,有些常用或主要品种时而缺货或一直就没有,如抗疟药、部分抗结核药(不能组成指南要求的一线抗结核方案)、较强的镇痛药、秋水仙碱、麦角胺咖啡因、口服补液盐、抗焦虑抑郁药和某些特殊疾病用药等。由于供货等因素,时而更换品种,致使医生难以掌握。这些问题将被基本药物制度所解决(目前在逐步实施过程中)。根据前20位常见病的需要有些药物没有列入基本药物,如降低过高甘油三酯的非诺贝特、排泄尿酸较好的苯溴马龙、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首选药物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止血药止血敏、控制眩晕症状的地芬尼多等,此种意见提供今后有关部门参考。
因此应在本文常见病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国家处方集等的指导下,合理、安全、规范地应用基本药物,更好发挥基本药物的四个功能(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提高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家明,宋云峰,杨义清,等.基本药物抗菌素在社区内科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4): 505-5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3] 傅弦琴,庄康璐,张芳,等. 2005年潍坊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调查
“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甘肃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2个部委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全国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甘肃启动仪式暨兰州市活动前不久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行。
宣传活动主题为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通过在兰州市范围举办大规模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让社会更加了解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加了解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据介绍,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将举行中医大篷车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向甘肃省赠送中医药图书、医疗物资和科普宣传资料;并组织“弘扬国粹,爱我国医”签名,以及中医药专家义诊、常见中药饮片真假鉴别、文体表演等活动。活动启动后,“中医中药中国行大篷车”还开赴全省开展送技术、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此外,还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临甘肃调研
在“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甘肃活动期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一行,亲临甘肃省考察调研中医药工作发展情况。
活动期间,王国强一行在甘肃省副省长咸辉的陪同下先后来到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省中医学校、省中医院,实地了解这些中医院校及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并看望了甘肃省百岁名中医李少波。在此期间,王国强充分肯定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医药工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同时,对甘肃省的中医药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王国强副部长指出,各级卫生部门要将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医药工作的要求和即将在全国推开的医疗卫生改革结合起来,抓住改革机遇,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中医科研工作。
王国强副部长提出,甘肃是中药产业大省,要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强强联合,争取把甘肃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中医药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群众乐于看中医、吃中药;要加强中医药政策研究,进一步理顺中医药管理体制。
源远流长的甘肃中医药文化
甘肃位于祖国西北,黄河上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不仅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甘肃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厚重的省份,在人文景观、文化遗产、中药资源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历代名医辈出。几千年来,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有效方药,对人类防治疾病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伏羲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医祖岐伯
岐伯,北地(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为黄帝臣,主管医药。他和黄帝共同完成了流传最久的医典《黄帝内经》,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位有成就的博物学家和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者,他对中华医学的贡献最大,由此被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号玄晏先生,甘肃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他写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他的针灸术现在被140多个国家所采用,享誉海内外,因而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敦煌医学
1899年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的近五万卷书籍,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医学残卷至少在60卷以上,其中医经10余卷,针灸6卷,本草7卷,医方30余卷,藏医4卷。内容包括《内经》、《伤寒论》、《新集备急灸经》、《新修本草》等,这些古医籍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大量的医学内容,被学术界称为敦煌医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武威汉代医简
中国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简牍,共3批。第一批是《仪礼》简;第二批是王杖诏书会简;第三批是医药简牍;1972年出土于旱滩坡汉墓,共92枚。内容是当时抄录的验方,比较完整的医方有30多个,涉及内、外、妇、五官、针灸等科,是研究汉代中医学、药物学和针灸学的重要资料。
中药材资源
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之一,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有中药材1527种,种植面积达246.4万亩。常年人工栽培的品种有350余种,大宗地道药材有30多种,尤其是地产的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70%~95%。
发展中的中医药事业
建国以来,甘肃省在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医进了医院,西医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培养西医学习中医两年以上人员200多人等。但在中,中医药受到了歧视、排斥和打击,截至1977年底,中医药机构仅有5所,中医床位1000多张,其中中医医院床位100张,中医药人员只有8700人,中医药后继乏人乏术严重,发展举步维艰。党的以后,中央[1978]56号文件重申了党的中医政策,全省从社会上招收中医药人员200余人,甘肃中医学院于1978年成立并招生。在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的基础上,198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作出《关于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全省在中医药工作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机构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
重点、专科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中医事业得到了恢复和振兴,尤其是2000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加快全省中医事业的法制进程。2001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增设甘肃省中医管理局,加强中医的行业管理。2004年,省政府又做出《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召开全省中医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中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贯穿于中医药工作始终,大力实施中医“三名三进”和中药“三名三保”工程,使全省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甘肃省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使中医药的生存条件和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今年,省卫生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中医药工作列为全省卫生工作四个重点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予以有力地扶持。目前,全省拨中医专项补助经费也由2004年的200万元增加到700万元。这些对推动甘肃省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和中医药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甘肃省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07年底,甘肃省共有中医药机构88所,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73所,民族医院10所,中(藏)医药研究机构3所,中医院校2所。中医机构固定资产总值近6亿元,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中医病床7472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助理)16358人。全省约有76%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中医科,5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日益制度化和规范化,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社区、乡村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延伸的多层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近5年甘肃省共投入中医药项目、专项及资金1.1亿元,对2所市级中医医院、23所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10.2万平方米。许多中医医院积极转变观念,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改扩建门诊住院楼、装修改造病房、整治院内环境,中医医院的医疗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近5年甘肃省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先后投入3460万元对全省各级中医医院的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7个中药制剂室、28个针灸理疗康复科、15个急诊科、13个感染科、10个特色专科和7个中药房进行了建设。中医医院承担了全省23.6%的门诊服务量和16.4%的住院服务量。5年内,全省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9个;建成全国重点中医药专科3个,在建9个;建成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3个;建成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58个,在建16个;在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3个;建成全省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3个,示范机构12个。省政府建立了“甘肃省名中医”评选制度,先后评选并命名表彰两批共56名甘肃省名中医。省卫生厅开展了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中医医院综合管理,中医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中医药人才培养逐步强化
在中医药院校教育方面,甘肃中医学院主要培养本科层次和硕士以上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在校硕士生达300余人,本科生7000余人。省中医学校以中专层次为起点,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在校生达6000余人。师承教育方面,第三批国家和省级45名指导老师培养出师徒弟100人。第四批国家和省级师承工作为62名指导老师确定了124名继承人。继续教育方面,2002年成立了甘肃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5年共审批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43项,实地培训中医药人员2万余人次,网络远程教育1200人次。与此同时,实施了国家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等项目,提高了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
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目前,甘肃省有3所专门的中(藏)医药科研机构。近5年有20余项科研课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科技厅立项,获资助200多万元。省卫生厅立项189项中医药科研课题,资助经费83.5万元。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近百项。有67项中医药科研成果得到转化。2002年,省中医药学会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5年来有115项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得奖励。
发展中的努力
发展中的不足
甘肃省的中医药事业尽管有了较快地发展,但是从国家加大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力度看,从全国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水平看,和其他省市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投入严重不足,中西医发展不协调
甘肃省中医医院普遍存在投入少,欠账多,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等缺乏资金,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拉大。
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医行业管理有待加强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体制不顺,多数市、州没有中医药管理机构,行政管理不到位,中医药政策不落实。
特色不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
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中医医院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
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甘肃省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415人,占全省卫生专业副高以上人员的9.13%,只占全省中医执业医师总数的2.54%。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缺乏,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更少。受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对中医认识不足,政策不到位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做到“中西医并重”,存在重西轻中,淡化中医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尊重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缺少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要使甘肃省中医药事业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事业思路
1.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投入。争取成立省级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理顺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提高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政府补助水平。要求各市州必须设置相应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增加中医药专项补助经费,加大扶持力度。
2.请求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甘肃
省发展中医条例》执法检查。对《条例》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督促有关方面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甘肃省卫生厅各有关处室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支持落实中医药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执行,并及时召开中医药工作会议予以贯彻落实。
4.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中,扩大中医药(民族医药)用药目录,将中医药的报销比例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
5.“乡乡社社有中医科”口号的提出,就是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有中医科,并配备煎药机、中医、针灸、理疗、康复等中医药设备,提高城乡中医的服务能力。支持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探索评选乡村名中医等措施。
6.加强西医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各级各类西医综合医院要在门诊设立中医科,在住院部设立中医病房,病床数原则上不少于医院总床位数的5%;并在西医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列为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西医综合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中医知识培训,动员、宣传各科室病人请中医会诊,看中医、吃中药,把西医科室使用中医药情况列入医院对科室的考核指标;探索医药根据中药的处方量、中医收入量奖励科室的办法,要把西医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办出特色,不一定收治多少病人住院,但要争取把各科病人当成中医治疗康复对象。
7.协调各级财政增加中医医院的床位补贴比例。拟提请省财政将省级中医医院床位补贴标准提高1.5倍,解决中医医院收费标准偏低,财政补偿不足的问题。
8.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事业,重视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开展民族医药专科建设,做好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工作,加强民族医药科学研究与合作交流。
9.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组织和利用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院等科研力量,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协作攻关;加强中医循证医学的研究;加强中草药栽培、种植、加工、应用等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10.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各类中医药人员培训,加强中医职称评聘和考前培训工作,并根据中医药行业特点,制定中医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在实施的为乡镇卫生院招录400名大学生工作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本科毕业生录取率不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