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现状;提高途径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阶段是青年所处的人生发展关键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五只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无法忍受同学的指责,将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2013年4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投毒案。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名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1人被刺伤,抢救无效死亡。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沿着中学的惯性学习,尽管成绩还算理想,但学习虽然努力却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学而无所获。”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2、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
3、报复心理。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
4、异往困惑。异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
5、悲观心理。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会产生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
可见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压力带来的悲观心理。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的全面性是人通过创造和控制全面的社会关系才达到的全面性。大学生作为人民的全面性是人通过创造和控制全面的社会关系才达到的全面性。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和成败。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经验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从家庭进入社会,随着各种角色的变换,使大学生在扩大自己社交范围的同时,也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整体价值观及对事物认识的新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个时期也是危机潜伏期,大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临一系列问题时往往产生各种心理困扰。而这些困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适应社会都十分不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
1、 心理健康能够推动大学生透彻进程坚硬的心理。
品德是大学生透彻进程的基本恳求,也是今后走向社会,在劳作岗位上显示智力造诣、自动从事社会姿态和不断向更高层次进程的庞大条件。丰盛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并合进程,是以坚硬的心理品德作为准绳的,一个人心理坚硬状态径直牵涉和制约着透彻进程的实现。
2、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信赖心理超额独立性。
大学生通行一心的奋斗和浓烈的竞争,告辞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去了一个全新的生存世界。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本人。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仿佛“天堂”如常,浪漫神奇,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封禁的纪律,生存的环境,使他们难于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着重心理坚硬,即刻克服信赖性,超额独立性,自动主动适应大学生存,欢庆添补而蓄意义的大学生存。
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赢得事业获胜的坚实心理准绳。
眼前我国大学结业生的分推劳作已诞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遵行供需见面、双向拔取、择优挑刺等窍门,择业的竞争必定会使大学生心理上引起迷惑和不稳固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临新形势大学生要关怀持续心理坚硬,教诲自立、自强、自律的出色心理素质,磨炼本人的社会往来压力、使本人在变幻烦难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拔取方便本人角色的无误抉择,敢于面临灾难、挫折与挑战,追逐更加够了的人格,为事业获胜奠定坚实的心理准绳。
4、心理健康有利大学生教诲坚硬的特性心理。
大学生的特性心理特别,是指他们留意理上和行为上经常、安分地发扬出来的各种特别,通常发扬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假设指想法反映的特别,性格除了气质所涵蓄的特别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别。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别整个发扬为概念熟练、擅长独立思忖、干预意识较强、虎虎斗气的有神状态等等,这些受有益大学生的坚硬成长。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力度。学校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系统性、持续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首先宣传要有针对性。学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学教育。其次创新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率。要发挥大学生的集体智慧,使用更快捷、更有吸引力、更有效的新型载体,除通过校刊校报,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络、等载体外,还可使用微信、人人网、微博等新型载体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更积极参加教育。通过知识普及,增强大学生对心理问题了解、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并在知识的传授中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二)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各院系应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由专门小组负责保管与整理。组织专业人员定期通过心理测量、谈话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不断健全心理档案。分阶段、分时期对学生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对策及时予以解决。
(三)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1、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专业知识。2、成立心理健康学生组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之间易沟通,易聚成团,既方便教育,又能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激励。3、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四) 拓宽心理救助渠道,提高心理救援效率。目前,很多高校给学生提供的心理帮助仅限于师对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一种途径。有的学校甚至连心理咨询工作也没有条件开展。其实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与人面对面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说清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心理救助的渠道,通过电话、信件、网络、手机留言等途径,通过团体咨询、专题咨询等形式展开心理救助工作,以提高心理救援效率和效果。
(五) 采取措施有效消除诱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对于突出、普遍的诱发因素,我们要科学性的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从源头上遏制问题发生。我们应致力于使学生明白一味地苦恼与困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付出现实的努力远比沉浸在痛苦中来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六)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出板报等,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升、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都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破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难题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项新求、高桥:《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3]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M]。2009,(1).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识渊博、心理健康的人。
国际上对人的健康曾做出定义指出,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健康。现代人对身体健康比较注重,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前两天发生的宝马车撞上公交车的事例告诉大家,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可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精神疾病。
当悲剧发生后,对人进行精神鉴定才发现司机患有短暂性精神疾病。当然,这一鉴定结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专家澄清说,这一疾病属于多发疾病,根据司机犯事前后的种种表现来看,的确符合这一疾病的各种特征。
可见,心理疾病尤其是隐形的精神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识渊博、心理健康的人。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强教育
自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强不息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当我们的国家还积贫积弱时,徐悲鸿到法国留学。当时一个外国的学生很看不起他,徐悲鸿先生就跟这个外国学生打赌说,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一年后看谁的成就大。
从此,徐悲鸿先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一年后最终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不必别人差,为自己争了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争了光。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要自强不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天生就是优秀的,哪个国家的人民天生就是卑劣的,也没有说谁生下来就自然比别人差。
之所以后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差距,与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否自强不息有关,之所以个人之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差距,也与个人之见是否自强不息有关。后天的自强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懂得了这个道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我就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
我们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其重要的内容。要达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我想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非常重要。如果人与人之间互相不尊重,互相看不起,又怎么能和谐起来呢?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
首先,要教育学生要自我尊重。自我尊重是一个人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那么,怎样做到尊重自己呢?(1)要注意自己的仪容,做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人。我经常教育学生穿戴不一定多么高贵,但一定要整洁、清爽。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打扮自己,经常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马马虎虎,这就是不尊重自己。这样的人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2)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一个人的气质不是由他的学历决定的,而是由他的言行决定的。有的人尽管上了很多年的学,但是一开口就脏字满口,污言秽语,这样的人就是个不注重自己形象的人,不尊重自己的人。
其次,在自我尊重的基础上做到尊重他人。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试想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又怎么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呢?那么,我们怎么做才算是尊重他人呢?(1)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之一,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
因此,我们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比如,在众人面前不要使其下不了台,要给他留足面子。在此,我启发学生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不自主地出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会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说,立即给老师指出来。有的学生说,知道老师是无意的,不予理睬就是了。有的学生说,应该在课下给教师指正。
然后,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做法中,那种做法最好呢?经过学生思考大家都一致同意是第三种好。我接着问,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第三种好呢?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呢?大家经过思考认为,这种方法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都认识到了尊重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2)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在街上,我们看到环卫工人在辛勤地劳动。我们怎么才算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呢?不乱丢垃圾,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就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这个道理学生都十分认同。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有个别学生在下边小声说话,或者玩手机,这是对教师的尊重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所以说,有很多道理,我们不必长篇大论地跟学生讲,通过一个故事,一个事例,学生就弄明白了。因此,我认为心理教育重在润物细无声。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自强和尊重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我们一定要从这两个方面抓起,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自强、自尊的人。
作者:徐巍巍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 2016年8期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情绪具有易动性 ,意志情态上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因此,除了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结合经济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对他们进行分阶段的认知卫生的辅导以及情绪、个性、学习、人际交往的辅导,使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和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可以说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异,在初中更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仍然沿用小学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很可能会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下降,陷入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恶性循环之中,他们感到非常困惑。
下课后,学生都喜欢到办公室来找我聊天。我发现他们都很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努力去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但是都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原因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是漫无目的地学习。初中的课程比小学多很多,如果学生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去学习,当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一些可以参考的学习方法,或者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其他学生借鉴。然后每个学生再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就不会感到迷茫。
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
青少年的适应有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和自我适应三种。环境适应包括生活环境适应和学习环境适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青少年的升学问题;人际适应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亲戚关系的适应问题;自我适应包括对自己发育的适应和心理发展的适应。
可以说,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坎,这个坎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二是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小学生活和初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可以从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帮助学生,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的注意力很不集中,经常开小差,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我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在开始讲课时就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叫他来回答。他回答不出来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他能答对一点点,我就及时表扬他。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他的注意力渐渐集中了,上课也精神多了。可见,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信心,从而发掘学习的潜能。
三、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在校中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2、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3、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锻炼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组织制度环境等,特别是校风、班风、家风、教风、学风等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维护和调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又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成为朋友,课堂成为乐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让学生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2、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然后,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也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智力发展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身边的一切也都在发生着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本是正常的,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和求职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生活紧张,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少数学生由于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1.开设心理健康课
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或有关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心理健康课不仅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更要进行心理训练。
2.建立心理服务机构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配备专职及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矫正心理障碍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进行个案分析,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
少部分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现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性不强。为此,对青少年的个体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
4.建立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对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表,针对学生填写的档案表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心理困惑的成因,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工作,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5.纠正家长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使家长懂得除了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智力开发外,还要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
6.全社会都应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诚信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5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我国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就要具有更多、更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作为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供应场所,必须重视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诚信教育的落实,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尽可能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所以,针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计划进入财务管理行业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诚信意识,从而为以后进入社会从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才可以为企业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才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添砖加瓦。
2.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靠保障。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落实诚信教育,就要充分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为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通过诚信教育的实施,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靠路径。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一定要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诚信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以此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并且更加坚定信念,深刻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不仅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3.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在实践工作中,经常因为经营管理者行为不当导致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经过大量深入研究显示,大多数均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落实,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投资人的利益,才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4.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一直以来,依法治国都是我国始终坚持贯彻的重要方略。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均存在着财务管理质量不高、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没有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更是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背道而驰。为此,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问题,从而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供真实、完整、可靠、合法的财务信息,以此确保企业决策正确、科学。
二、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失真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不强;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不强而言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道德教育,其内容要兼顾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切关注学生的感受,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及学生需求展开有效的诚信教育,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针对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法制教育课时,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并且坚定“依法理财、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职业信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各种法律条文的宣传,还要充分结合身边的案例,教育学生触碰警戒线的代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
2.聘请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实例讲解。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现今情况来说,在财务管理教学方面,大多数高校均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财务管理教师基本上均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有时在讲解教学内容,缺少说服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讲学,以其亲身经历对学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判断教育。还可以聘请法院与审计局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单纯进行理论讲解,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但学生均对实际案例有很大的兴趣,为此,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坚持本心,做出正确的判断,抵挡住金钱利益的诱惑。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道德专题讨论会的召开,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辩论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特别是针对当今社会中出现的相关案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充实自己的观点,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大力贯彻诚信教育。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必不可少。在实训课教学中,教师不可只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其当成是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与形式,在重视专业技能考核的基础上,落实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市场环境中利益与诚信冲突时的挑战,以此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比如,在《审计》实训课教学中,通过对企业、审计机关、事务所等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角色的模拟,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对学生的做事态度予以了解,使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环境,充分认识到诚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4.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新问题不断增多,在高校财务管理诚信教育中,也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现今,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一成不变、孤立地开展诚信教育,就会导致诚信教育成为形式,陷入“诚信”口号的漩涡中,无论教师怎样努力,学生均很难养成诚信习惯。为此,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实现个人荣辱观和行业诚信观念的融合,从而对自身行为予以约束,真正发挥诚信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5.重视校园诚信环境的建设。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校园诚信环境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诚信教育活动,以此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其诚信品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签名活动、诚信演讲比赛、诚信辩论赛等活动,树立诚信新风,激励学生从我做起,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与此同时,对诚信行为予以提倡、鼓励、赞扬,对造假违纪行为予以谴责、惩处,从而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与教育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在校园生活中,一定要始终贯彻诚信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对其普及诚信教育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按时交学费等,以此在学习生活中融入诚信教育,为学生树立与提高诚信意识奠定可靠基础。
6.加强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首先,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想始终贯彻实施诚信教育,就要重视诚信教育机构的设立,并且精选一些财务管理人才可以接受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与培训,以此确保诚信教育贯彻实施。其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快捷、便利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一种诚信氛围,进而配合诚信教育机构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一定要重视诚信教育的贯彻实施,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诚信教育的时候,必须注重课程设置的优化,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讲学,并且大力贯彻诚信教育,改进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同时加强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从而全面落实教学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倩.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浅谈[J].企业导报,2015,(08):99-100.
[2]张芹.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会计诚信教育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08):94.
[3]谢文刚.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刊),2011,(05):191,200.
[4]熊宁,仇玉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4,(17):66-66.
关键词:创新理念;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学作为一种分析和应用工具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方面得天独厚而受到很多领域的重视和发展。而作为最基本的基础教育学科——初中数学教育更是影响深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初中数学教育也必须改革,走创新型道路,因为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的质量和总体素质,也是培养新一代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初中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以严厉的姿态教学,死板地遵循着教学大纲,依赖课本机械地讲解,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没有了积极性,得过且过,没有发言权,只靠死记硬背。加之,初中生普遍面临着作业多、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如何实现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目前初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亟待创新的研究课题。另外,传统教育的教案设计太过粗糙,难易混杂,使学生陷于要么“吃不了”,要么“吃不饱”的教学困境中,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创新理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创新理念对于老师的重要性
老师思想的创新是初中数学教育进步的关键原动力。老师不仅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到数学教材及方案中,更要因材施教,从周围的生活视角引申出数学的理念,捕捉生活数学实例。现在的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都很广阔,如何深刻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施以教学策略及方法,也是中学数学教师创新性思考的一个方向。
2.创新理念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核心。初中数学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并在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创新要从学生的提问开始。新课程大纲提出:“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探究发源于问题 。”初中生心智还在成长期,对事物好奇心重,乐于探究,正处于求知欲高涨的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其自信,开发其潜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首先,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建立宽松温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勇于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课堂紧张感;再次,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提问题、敢提问题;最后,激励创新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始。老师要不时地鼓励和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善问、好问的兴趣。
三、创新理念的应用
1.“学案导学”理念
“学案导学”是在“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提倡学生先学后教,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它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思考以及自身价值的培养,其特征表现:①“先学后教”,体现学生的思路;②教与学相依相辅,探究性学习;③层次化教学的新理念有张有弛。
2.“生活化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极面向生活化和实践化。生活化教学更加发扬寓教于乐的思想,通过老师积极地引导和设置情景,挖掘生活化的数学模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热爱生活的同时爱上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爱好和兴趣。
3.“分层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有层次地把学生归类并制定相应的适合同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其表现:①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学方法;③开展多样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红利.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2(1).
现如今,高中英语新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且不断的深入,目前高考中的听力所占的比分越来越重,考核方式越来越难,因此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对英语的听力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老师以及学生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听力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听力教学的质量下降、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新课标下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老师没有过多的重视听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侧重于阅读理解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尤其重视语法的分析。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听的能力没有丝毫的提高,反而不断的退化。
2、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课本选材比较单一、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方法单一、没有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最原始的录音机和磁带,没有借助最新的广播、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二)、学生接受方面的问题
1、语言方面的问题。许多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听听力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想要把听到的每句话都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来理解做题,这样,无意识的就会错过许多重要的信息,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只听到了几个小片段、只是理解了小部分的意思,并没有抓住关键的信息,自然题目的正确率也会很低。另外就是词汇量的缺乏,导致无法明白单词的意思,在理解上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2、非语言方面的问题。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缺少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听力。除此以外还有学生的心里素质产生的影响,如果在心理上就畏惧听力的话,也会对学生的听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新课标下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1、新课标对英语听力的要求
高中阶段的听力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子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要能够适时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听听力的方法策略,加强听的能力。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听力教学环节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根据上文对下文的内容作出预测,能够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主要的人物及事件,能够听懂题目的要求并找出相应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语听力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
2、高考对英语听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高考方式的不断改革,高考政策下的英语听力考试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听力方面的变化较之于其他的题型是最大的。在考试中听力也占很大的比重,如此大的分数比重让学生不敢对听力有半点马虎。从另一方面来说,听力是整个考试的开始,听力做的不好,会对学生之后的做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对听力教学的重视
在新课标标准下的教材的编写中有不同于传统高中英语教材的地方,我们传统的考察以及训练形式可能就是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完成句子以及填写表格,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编写中添加了根据发出的读音拼写单词、根据给定的材料制作图表、除此以外还有练习对话、写作以及朗诵等等其他形式。新教材不仅在材料上做出了新的改变,在课本的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变化,方言、诗歌、歌曲等不同的风格的听力内容的加入增添了听力教学的趣味性。教材的全新改变表明了对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视,因此通过教材的改变我们也可以看出高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4、英语听力是形成英语思维的重要因素。要想学好英语,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以及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听力训练。人们常常认为,大量的英语背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你有效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事实上,背诵对有效的形成英语思维并没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脱口而出的表达英语的前提并不是你背了多少文章,而是你是否真正具备了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思想,认识到其重要性
对英语听力的重要性有彻底的深入的认识是学习英语听力的基础以及动力。随着新课改实施,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听力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固有的注重语法、词汇、句型而忽视听力的教学方法。老师不必要拘泥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例如,借助网络的便捷,借用bbc、vov、chinadaily等等听力平台,让同学们接触更加新颖的学习方式,及时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2、打好基础、培养听力技巧
发音是落实基础知识的开端,在听力训练之前,我们要把纠正音调放在第一位。我们在平常的听力训练中要尽量的听地道的美式发音、英式发音,要能够正确的区分音素。
3、掌握有效的听力策略
(1)、能够根据材料推测关键信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在听力开始之前快速的阅读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分析出题目的侧重点的能力,尤其要关注一些关键词。
(2)、记住关键信息。在听听力的时候,要采用边听边记的方法,在听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去记,比如材料中的一些特定的人物、时间、数字、事件等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