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建筑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管理方法

第1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的,我国对于一些经历历史冲刷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会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而在城市中心的一些历史文化风貌区则更应进行重点保护,因为在市区里,人员密集,环境差,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如何对这些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就成了现今的重要话题。本文以上海市区内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谈谈关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几点看法。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存在的意义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为了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我们就必须对这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进行保护,它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积累而逐步形成,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古时人们的智慧,也更加方便去分析过去的生活习性,这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以及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文脉的延续。

二、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分类进行保护原则。只有将这“四项基本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对这些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尽量的保存完整。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要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本身存在的一些东西,是原本存在的,不是我们后来加上去的真实的历史产物,所以说,要保护文化风貌区就必须要保护其遗留的全部历史信息,包括其在历史的作用与早已经形成的构局以及街头巷尾的原本设施,同时还有原本的绿化地。

2、可持续原则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可持续原则中,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不仅仅是为了风貌区的完好无损,同时这对于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风貌区内,所居住的人员也较为复杂,还有交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等,所以说,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还要不断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

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是一个整体,它不仅仅包括建筑物,同时还包括整体的环境,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真正意义在于其整体的价值。所以说,保护文化风貌区不仅仅是保护其建筑物,同时保护的还有其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能够体现出其历史价值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反之,则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4、分类进行保护原则

由于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在整体结构与现今的环境与布局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之前的保护情况以及现今的保存情况也大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其建筑历史不同、保存程度不同、分布区域不同等情况,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机的分类,其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历史,不同种类的风貌区进行分类,从而施行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力求整体风貌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分阶段管理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风貌区,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整体情况,并作详细分析,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国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来投入与监督保护这些风貌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误拆现象,更有甚者,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拆,对于其存在价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这些风貌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制性保护,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来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保护,仅仅依靠法律是不可能将这些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说,完善的管理系统将是风貌区保护程度的关键,一定要对这些风貌区整体的保护有着长期的目标,同时在城市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将这些风貌区考虑在内,防止对这些风貌区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保证这些风貌区能稳定的继续存在我们现今的城市里,也要为今后的风貌区存在而努力。同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环境也要加以改善,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保存的时间更长。

四、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方法

根据上海现行旧区旧房改造政策要求,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归属于拆除、 改建或者保留三大类范畴,对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也不例外,因此在对其进行建筑管理过程中,应从拆除、 改建以及保留三个方面着手:

1、拆除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过程中,所谓拆除建筑,主要是指在一些强制性规划区域中的旧建筑结构一律要进行拆除,同时还包括修建性规划中的、明确要求拆除的一些历史性建筑或者其他的一些建筑结构。从本质上来讲,建筑结构的拆除,一般都会对历史风貌的原始特征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一些不宜保留的部分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因此它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此加强重视。

2、改建

一般而言,需要改建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在修建性规划中、保护规划范畴之内的局部或者全部需要保留的改造项目,即一般性历史建筑结构与其他的建筑结构。所谓改建,主要是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一些建筑结构不实施整体性拆除,而是通过修补等手段将其保留下来;通常都是保留建筑结构的特色部分,只是改变现建筑结构的部分格局或者外观结构。

3、保留

保留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中的控制性规划层面而言的,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结构进行保留,或者在修建性的规划领域明确规定了不予以拆除的建筑结构。所谓保留,主要是指要保持现有建筑结构的原始风貌和特征,并将原建筑结构的体系和特色构件完整的保留下来。这里所说的保留,主要是指建筑结构的不拆除或者不改变,对于那些破损确实比较严重而无法修复的局部构件,应当进行及时的修补或者更换,但不能改变其可识别性。针对需要保留的一些建筑结构,建议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及修缮规划。

结语:总而言之,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协调与管理,尤其要处理好新旧建筑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周俭, 奚慧, 陈飞.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方法的探索[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 周俭, 梁洁, 陈飞. 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4).

[3] 陈飞,阮仪三.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类比较与保护规划的应对[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2).

[4] 陈佳譞. 保持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建筑密度——以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S1).

作者简介:

第2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 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09-01

建筑业是我国建设的一个重点,它是国民经济较有支撑意义的一个行业,我国建筑施工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过在管理上还应当改进,现在这些年,经济体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也应当将建筑行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及时发展创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行业管理方法,带来市场经济需要的模式,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状。文章探讨了管理中存有的缺陷,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当在企业工作中努力创新,找到富有特色的工作方式。?

一、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较混乱

因为区域和局部保护现象较为突出,招标工作名义上公正公开,实际上已经内定,或根据公开的形式达到了私人的承包目的。在评比时缺乏专业有效的评比方法,以及强硬的监督机构,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干扰。经常发生不严谨不端正的现象,另外一些单位串通投标方进行挂靠投标。许多招标单位机构残损,水平低而素质差,没有公平公正等意识。一些单位过分看重业主需求,对一些带有公平制约因素的规范视而不见。一些招标条件条款自定,不重视公平,为了得到中标机会投标方委屈接受不应接受的条款,而为了能从中获得利益,又以同样不端正的心态缩减应尽的义务。使得工程向着低质量的方向前进,一些投标单位将各项条款表面上都给予应允,实际上却人员缺乏,设备残损,名不副实,表面一套,实际一套,投机倒把,都将带来低质量的工程,应当充分注意。?

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虽然建筑行业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人力等,但是仍旧存在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相当的普遍。这种情况相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是根本不符合建筑管理的要求与标准。正是因为建筑工程的部分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所以这些人员在执行任务和对任务的领悟能力上也是参差不齐。而针对这种情况,建筑单位应该对相关的从事人员进行建筑管理方面的再教育,让从事建筑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个人素质,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在进行过程中是安全的,正常的以及高效的。

3、技术管理有欠缺

在实施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它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将会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所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而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它要求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按照自身的能力,将环境,资金,操作等因素都充分的考虑进去,认真的做好建筑技术管理中的技术和工程的组织工作。从事建筑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图表结合等方式把整个工程的管理计划表现出来,要做到由小而大,由点至面,确保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项目都列入统一控制的范围。

4、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在,对于建筑的问题还体现在轻视人员安全,只选便宜不选优质,或者一概统一价格的方法。此现象使得安全方面的投入被抛之脑后,一再转包又加重了这种局面。中标成了比施工更重要的目的,甚至一些单位恶意搞垮其他单位而压价,也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入安全问题,是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的方式方法较落后,或没有安全意识,对违规现象惩治不严,或者惩治的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一些单位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既没有法规上的遵守也没有法规上的建立,所谓安全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检查而不是注意安全本身,对于影响安全的设备和技术不加以改进,草率施工。出现问题不思考原因,或直接无视,应付了之。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安全认识不到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严重的不顾安全只顾生产经营的现象。有的企业新进职工就直接安排上岗而不经任何培训,由于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操作规程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二、强化施工管理的措施

1、搞好人员管理工作

人员的管理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建筑管理也不例外。人员管理在建筑管理中主要有内部关系协调管理和外部关系协调管理这两方面。内部关系主要包括各部门间的内部关系,各部门同企业间的关系等。外部关系包括项目部门同设计,建设,监理,保险,银行,物资供应,政府,卫生,交通,绿化等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搞好人员管理方面的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沟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拥有优秀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建筑管理中的基础手段,只有多方进行良好的沟通,才有可能将各种问题解决掉。其次要做好的就是控制好争执的度,虽然因双方意见不统一而出现争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也不能放任争执持续下去,而是应该对争执进行有技术,有条理的协调,尽最大努力来平衡各方之间的利益,将争执消弭于无形。最后需要做好的就是按照具体的规定来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无论是同阶层各部门间的关系还是上下级部门间的关系,在处理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2、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

要想建筑企业能够获得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而要建立这样的一个体制,首先要先从管理层开始,要不断的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管理层中采取管理责任制,保证每一个部门中的管理人员都要对相应的管理工作负责,此外还要强化对下属阶层的监督与管理,如果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里找到相关负责人,并能及时而有效的将问题解决。与此同时,还要优化现有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民主而科学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将管理人员的主导意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真正的民主化管理。最后还应该拥有一支施工管理队伍,主要负责对建筑工程做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并对各项建筑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按照实际的情况对既定计划做出一定的调整,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而有序的展开。

第3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为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1.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时俱进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业为保证建筑施工健康有序的发展,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工程施工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着建筑施工生产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实际管理中过分注重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条款执行,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施工条件、工艺水平的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施工队伍素质较低

工程项目的施工完全依赖于人,因此建筑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关乎着工程质量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成败,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然而,我国施工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好多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其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淡薄,并且未对建筑工人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导致其素质较低。

3.安全管理问题

施工中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施工安全就没有一切,作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粗略统计,最近几年发生了10 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共造成150 多人死亡。安全管理问题中还表现在安全人才的缺乏上,施工单位以及现场安全人员的配置普遍较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本没有保障,另外,安全检查做的只是表面工作,有些单位依靠金钱来打通关系,以上这些行为对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

4.成本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成本管理,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在成本这个问题上呈现增长的走势,建筑企业之所以能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就是因为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很多负责人会直接将项目授权到项目部,对财务方面的管理不闻不问,这种做法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十分不利的。项目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但是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甚至有些企业在施工中进行成本的计算,这就会导致预算的和实际情况不符。这些问题是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工程施工管理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5.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建筑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目前仍未能真正做到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标准,仍存在着一部分的领导在盲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设法将施工的成本降低至最小,在施工队伍的管理方面仅投入一小部分的资金,由于管理上的不足进而影响到施工上的安全保障和施工后的完成质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也无法及时解除,这些管理上存在的种种不足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摆脱旧的管理体制,开发新的管理方法,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进行。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要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参与进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从而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效果,要严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将管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经过考核后才可以上岗,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只有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进行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进行完善,降低现场管理的管理难度。

2.编制合理的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前,全面对施工场地进行的调研和考察,并根据工程承包合同、调研的具体结果、设计施工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的勘测报告等文件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的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对施工计划、工程概况、施工进度、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办法等进行编辑,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后有法可依,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3.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 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 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 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5.优化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做好成本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在资金支出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投标报价阶段要进行成本控制,同时,对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都要进行研究,对工程的成本进行预算,对于标书要进行认真编写,为以后出现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竣工结算时的成本核算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首先是要做到优化施工方案。对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审查,同时对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牢牢把握住施工方案优化,不断钻研新技术,编制先进工艺,制定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案。其次是有效控制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

6.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点,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核心力量的创新管理系统,得以实现资源和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同时对企业的安全,质量,成本和进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实施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化的创新管理。与此同时,对信息化创新的管理应用,在客观上对多方协作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通过对数字的信息化创新管理来对成本费用和客户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实现整体工程建筑的高效管理。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因此,进行施工管理非常必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贯穿施工项目全过程,因此,在施工管理方面不仅仅要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同时,需要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参与,这样能够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作义.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及创新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1:278+312.

第4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确保满足质量 安全、进度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企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以供参考。

1 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从中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各地纷纷开展建筑项目的建设,建筑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建筑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大,但在建筑建设当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从中可以看出,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审核施工图进行有效的审核,二是合理地统计施工人员和材料。近年来,对于一些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施工企业对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在这种模式管理中,施工技术人员只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工序验收和管理,加上这些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现场管理经验,从中导致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粗放式管理模式不利于施工企业对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人员考虑到了自身的利益,减少了安全投资的成本支出,从中导致施工现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以上这种不利的施工管理因素,以至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的状态。所以,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

3.1 施工质量管理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前,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组织,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特别是质量保障的奖罚措施。同时,按照相关规范组织编制施工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做好质量技术交底的监督工作,并质量技术交底发放到施工班组。与此同时,需要严格把好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关。合理地分配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使他们各司专职、各行其事,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2)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艺及节点处设置质量监控点,并派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需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在控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和掌控材料市场信息,对建筑材料和供应商进行合理地选择。通过对材料价格、质量及供货能力等信息进行对比,优选较好的供应商,以及质量合格、价格低廉的施工材料,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省工程成本,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2)合理安排材料供应,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合理地安排与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运输,建立完善的采购计划,加快材料的周转与使用效率,减少材料的浪费,确保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的要求,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在使用材料过程中,需要按定额计量进行使用,同时做好现场运输和仓库工作,强化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完善现场材料的管理制度,以避免材料损失和变质问题的发生。以上是确保材料质量的重要措施。

3.2 施工成本控制

(1)做好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在工程投标阶段,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并吃透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以及预测投标工程成本。通常而言,要按照施工图算出的工作量组价相应的定额,按市场咨询材料价,在此基础上认真地分析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以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另外,做好标书的编写工作,为今后索赔问题提供有利的保障。

(2)注重施工成本控制和审核竣工结算。要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首先,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审查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各个阶段的方案进行对比与选择,以实现施工方案优化。其次,要对施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进行合理控制。在进行人工费用控制时,需要从用工数量上进行控制,同时减少一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而对材料费进行控制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材料消耗量;同时要做好机械保养,合理地使用机械,以节约机械成本。

3.3 施工进度管理

(1)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合理地实施。在建筑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计划,编制出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施工前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流水作业;协调好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和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分项工程的目标和工期等。施工计划编制好以后,需要实施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资金,确保全部到位。

(2)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的配置是工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置资源时需要根据各种资源的均衡和限制进行配置。首先,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其次,做好施工机械的限制,根据施工机械获得的台班和布置的机械数量,决定工程最大的施工强度。因此,在进行施工进度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大型施工机械的进场和转移,以衔接好大型施工机械的各个工序,避免窝工现象的出现。

(3)注重新型施工工艺的使用和关键工序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以提高施工的进度。同时,考虑到关键工序影响施工的开始时间。因此,如果碰到关键工序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成。

3.4 施工安全管理

(1)制定安全处理措施,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制订合理的安全处理措施,对工程中各个工序进行安全检查,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项目部要设立安全管理小组,以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并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应用奖罚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材料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把安全第一的施工观念落实到每个人,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奖罚制度的应用。对施工中的违规人员需要进行严格处理,对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要承担陪尝责任,以及对安全模范人员需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性和复杂性工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同时需要对施工中各个工序、材料和机械进行合理的优化与管理,尽可能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的进度,降低施工成本,以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能力开发;行为激励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137-02

在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因此,要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有效地开发职工的能力,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励职工自我发展与完善。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配置,才能使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筑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而奠定基础。

1 目前建筑企业职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管理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激励员工团结奋进。反之,如果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企业就如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在目前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以下将详细对此进行分析。

1.1 员工能力开发的方式较为单一

例如举办系列的技能学习课程、进行模范施工人员操作观摩学习、施工安全教育讲座等,这种较为单一的技术培训方式,不利于员工非智力能力的发展。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的员工还应具备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向前发展的不懈动力,只有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攻破技术上的难关,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目前建筑企业员工能力开发中只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尽如人意的。

1.2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只是采用一些随意性的、偶然性的奖励方式,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也会使得激励效果大打折扣,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产生隔阂与分歧,不利于企业形成一支向心力强的建设队伍。

2 优化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与措施

要实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方法众多,本文主要以对员工的能力开发和行为激励为例,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有效地管理企业员工的方法及措施。

2.1 建筑企业职工能力开发的有效方法

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将员工的潜能激发出来,并且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职工能力的开发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获得优秀的建筑职工,企业首先就要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及学习氛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1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力求结构完善。要激发建筑企业员工的能力,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职工人力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地工作。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将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与年轻有为的新职工安排到一起工作,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安排,利用这一方法,也可以保证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艺与技术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如果只依靠现有的人员,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必须要引进一些掌握了新技术的人才,将“新人”与“老人”相结合,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活力与生机。同时,由于新职工的加入,也会激发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热情是职工能力的组成部分,激发工作热情是能力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就能促进员工积极地工作、互相的学习,发挥出自己的潜在才能。

2.1.2 专业技术的培训及经验交流。对于职工的能力,不能只顾使用,必须进行“再培养”,通过“再培养”,才能使各类建筑人员不断地获得新的能力。那么,专业的技术培训则是一条便捷的通道,例如常见的在职培训方式,主要有平时指导、会议、项目小组、集体活动等几种方式,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不同作业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实际的方法。因为建筑施工部门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联系密切,所以应该定期与有关方面举行会议或前去参观,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内部员工的协调与理解。

2.2 职工行为激励的方式与方法

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不仅能培养建筑企业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同时也能调动起职工之间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协调能力。常用的职工行为激励方式与方法如下:

2.2.1 物质性的奖励形式。物质激励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激励方法,具体形式有季度奖、年终奖、全勤奖等,在采用这种物质激励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人群来进行,因为不同人群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这种物质奖励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但是对于高层的管理人员或工程师,则需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实行多元化的激励形式,才能促进高层人员不断地发展进步。

2.2.2 精神激励方式。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也是分不同层次的,因此,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善于结合员工的需求特点,利用精神激励方式,对职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肯定与表扬,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职工自身对工作进行肯定。同时,在进行精神激励时,要做到及时、准确、诚恳。特别是对相关技术部分的关键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2.2.3 理想前途教育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管理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交流座谈会上,就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例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增强员工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观念,还有集体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观念等教育,从思想方向上引导职工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尽量要多样化、丰富化、或者可以采取团队户外互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观看先进劳模事迹的方式,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温暖,这样,职工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作出贡献。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职工优化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员工制定好合适的激励方案与能力培养方案,通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激励方式,明确企业奋斗目标,凝聚职工向心力,奋发向上,为企业与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耿蕾.国有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1,(1).

[2] 张立,刘炳南,张新生.关于国有建筑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点思考[J].建筑技术开发,2012,(2).

第6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建筑成本预算管理的解决方法针对建筑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在进行建筑项目预算审核的时候,审核人员要对相关的成本预算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这样可以保证成本预算金额更加符合真实情况,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预算中出现多报或者是少报的情况。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管理观念,要重视建筑预算的执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将预算工作落实到施工中每个环节中。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做好日后的处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预算执行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很多的时候会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这时要进行预算的补救,调整原来的预算执行情况。在进行预算方法修正的时候,要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样可以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建筑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就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失去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质量问题,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一定要增强管理的强度。2.1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控制措施不严格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进入到建筑行业中,这样就会导致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行业形象受损,行业发展不稳定的情况。建筑企业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对施工过程管理不重视的情况,同时也对出现的误工和返工情况也不重视,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成本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对一些新的设备和工艺通常在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2.2建筑质量管理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建筑施工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联合起来,构建质量保障立体化网络,确保施工操作有章可行、规范高效。建筑企业应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立足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根本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过程管理,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改良旧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引进先进的建筑工艺和设备。当然,在进行建筑工艺、设备改良和引进新工艺、设备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其所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造价和沿用老工艺、老设备的成本差异和各自所产生的效益差异。权衡引进新设备想、新工艺费用和效益之问的关系,以谋求获取最大的效益。

3建筑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1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建筑进度控制的制约因素很多,如:工程本身的管理、施工环境、劳动力施工、风险问题、物资供应问题等,有些建筑工程的承包方通常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往往在施工的细小环节容易出现疏忽,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竣工,不得不使工期后延。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成本等息息相关。从理论上讲,加快速度的前提必须增加成本,但是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得不够周全,常常顾此失彼,或者注重了进度忽略了质量,或者注重了质量却延误了工期。3.2解决建筑工程进度问题的方法要加强建筑工程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有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在工程项目的开始阶段,就要选择一支团结协作的项目团队,其中包括项目经理的相关领导及成员。做好加入项目组织人员工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频繁的人员流动,积极发挥个人在工程管理中的潜能与才能。在项目刚开始阶段,在进度的跟踪管理中,应以经理为责任制的中心,将具体责任细化分配到个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成员开展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工期、要进度,保证预期目标按时完成。实施进度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其他的计划。

4结束语

第7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一)出租单位的备案管理

1.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安〔〕119号)外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理告知备案;在市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活动的单位,应当办理告知备案手续。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告知备案。

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在办理租赁备案手续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租赁企业备案申请表(一式三份)

2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注册资本50万以上)

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自有建筑起重机械设备5台以上)

4租赁企业人员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书且与出租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特种作业人员不少于4人/台;设备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

5租赁企业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

2.出租和承租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1原始资料:包括使用维修及安装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等文件;

2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证;

3使用单位移交的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技术档案;

4安装单位移交的起重机械安装验收档案。

(二)安装拆卸单位市场准入条件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活动,不得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任务。

取得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资质的单位不得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出借资质从事安装、拆卸活动。

(三)检验检测单位市场准入条件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检验检测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检验检测。

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购置、出租、安装、拆卸、使用、报废、检验检测有关规定

(一)购置、出租

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出租或者自购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的单位(以下简称产权单位)购置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应当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

2.实行产权备案制度。产权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首次出租前,应当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规定的相关资料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

3.对因产权单位变更需要注销原备案证明的或者达到起重机械设备报废条件的现有产权单位应当向原备案机关提出注销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4.出租单位不得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挂靠方式从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出租活动。

(二)安装、拆卸、使用

1.对办理安全监督备案的工程实行安拆告知和使用登记制度。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顶升、附着前,要将相关资料报送监理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监理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安装、拆卸资料审核合格后,由监理单位报送告知所在地的市或县(市)及高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市或县(市)及高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且资料齐全的核发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明。使用单位要将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2.安装拆卸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作业时要保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数、专业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应持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

安装拆卸单位要确保每台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至少配备建筑起重机械司机1名、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5名、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2名;拆装单位至少应派1名专业技术人员、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

使用单位要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实行定机、定岗、定责。要确保每台塔式起重机至少配备建筑起重机械司机2名、建筑起重机械信号司索工2名;每台施工升降机至少配备建筑起重机械司机2名;有4台以上(含4台)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施工现场必须设置2名以上维修工组成维修班,指定负责人。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设备管理人员,建筑起重机械设备13台,应配备1名专职设备管理人员;4台及以上,应至少配备2名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附着和顶升的使用单位要委托原安装拆卸单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并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禁止擅自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上安装非原制造厂制造的标准节和附着装置。

3.要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单位要对在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及其安全保护装置、吊具、索具等进行经常性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并做好记录。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由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组织维修工、机长、司机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安装拆卸单位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安拆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进场前的机械检查、进场后的人员分工、安全施工技术交底、防护措施落实等;建立安装、拆卸、使用工程档案,做到一个工地一个档案。

(三)报废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权单位必须及时予以报废,并向原备案部门办理注销。

1.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年限;

2.国家或省明令淘汰的设备;

3.在使用年限内主要金属构件发生强度破坏不能修复或者丧失整体稳定性而失去整机使用价值。

报废后的设备不得再使用或整机转让。

已经达到规定年限的若有特殊情况需继续使用的应根据《省建筑起重机械报废规程》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评估,继续使用年限根据安全评估报告确定。

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未进行安全评估或安全评估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严禁继续使用。

(四)检验检测

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后,须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2.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按照规程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应全面、真实、准确。

3.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

4.受检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检验检测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检测单位应及时通知委托单位、监理单位。

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安全职责

(一)建设单位安全职责

1.依法发包给两个及以上施工单位的工程,不同施工单位在同一施工现场使用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2.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拒不整改的建设单位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应当责令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立即停工整改。

(二)监理单位安全职责

1.审核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等;审核安装拆卸单位、使用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审核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监督安装拆卸单位执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情况;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3.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要通知安装拆卸单位、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对安装拆卸单位、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顶升、附着时,监理单位应派专人进行“旁站式”监理。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安全职责

1.向安装拆卸单位提供拟安装设备位置的基础施工资料,确保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安装、拆卸所需的施工条件。

2.审核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等;审核安装拆卸单位、使用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审核安装拆卸单位制定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审核使用单位制定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使用情况。

4.施工现场有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四、监督管理

市或县(市)及高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制度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购置、出租、安装、拆卸、使用和检验检测实施监督抽查。

市或县(市)及高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向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产权、安拆、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有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制度的行为或者在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四)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或有关部门认为在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存有安全隐患的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要求由与原安装检验检测机构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因品质缺陷在12个月内造成两起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事故的要责令对该厂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停止使用并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检验检测期间,要禁止该厂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在市建设领域使用。

(六)对违法、违规和违反安全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第8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现状;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造型更加美观、结构实现多样化、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高层建筑数量剧增,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但是不论怎么发展,建筑的质量都必须要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对人民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1.1.1 影响因素多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比较复杂的工作,从工程的设计、施工直到工程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实施够要涉及到多个部门,拥有多个环节和步骤,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其他环节,甚至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1.2 质量具有隐蔽性

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防水工程、以及预埋地下工程等,都是较为隐蔽的工程。这些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从表面看根本不能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这就给建筑质量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1.3 质量的波动性大

由于每个建筑的设计不同,没有固定的施工模式,这就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具有波动性。而且即便是相同类型的建筑,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建筑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也各不相同,对建筑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1.1.4 竣工验收局限性大

建筑工程在竣工后,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进行拆卸和分解来检测质量,只能对建筑的表面进行检查,这就导致难以发现内部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决定竣工验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1.2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1.2.1 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等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特别是施工者的技术水平和采取的施工工艺直接作用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据统计,超过半数的建筑质量事故是由于认为因素引起的。

1.2.2 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用心,选择一些质量过硬的产品,确保工程的质量。

1.2.3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在施工时必须要选用合适的型号,并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

1.2.4 环境因素

环境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较的大影响,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质量管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而,在建筑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加强预防。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 不能严格履行建设程序

有些工程在图纸没有审查合格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图纸有较大变动时不及时申请重申;有些工程项目缺乏正常的监管体系,工程质量存在风险;甚至有一些竣工的工程没有经过验收就开始使用,留下众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饿发生。

2.2 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些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较差,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同时企业没有把质量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造成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下,相关人员互相推诿。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认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3 技术力量不足,从业人员水平低

在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注册执业人员数量不足,导致资格范围外执业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对建筑工程理解不准、经验缺乏,给工程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2.4 部分地区执法薄弱,质量监管不严

当前,很多监理机构内部存在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同时,部分监理人员的水平不足,责任心不强,对一些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监理工作不到位。

3 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方法

3.1 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行的是依法治国,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筑行业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律规范,维护建筑行业的秩序。为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要积极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建筑单位要培养工程质量意识

建筑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要强化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培养工程质量意识,然后向下级传达工程质量观念,使人人都提高认识,树立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的态度和决心。特别是要提高一线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使他们尽力做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高质量,确保工程的质量。

3.3 工程质量管理要科学

当前,很多建筑单位的施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尽力做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尽快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施工作业标准。与此同时,要积极运用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努力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减轻负担。

3.4 提高工程人员素质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需要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必须要提高所有参与工程建筑项目人员的素质。其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尤其重要。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促进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施工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5 营造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建筑企业的所有人员都应该自觉地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的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员工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培养质量意识,营造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3.6 加强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监理应该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在工程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等,都需要监理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质量标准等,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在施工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材料达到质量要求标准;在施工阶段,要对工程的各个工序进行监督,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在工程竣工后,要对整体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

4 总结: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一个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建筑质量问题尤其突出。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因此必须要得到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重视,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辉.《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 科技与企业. 2011(11).

[2]刘冬敏.《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科学之友. 2011(22).

[3]陈伟,施奇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9).

第9篇:建筑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常常需要高空作业与露天作业,劳动量较大,交叉作业较多,并且有很多的临时施工人员,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极大损害,也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组织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组织管理,首先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确定施工现场的工地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专门的安全机构与安全组织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建立以工地负责人为主的,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员、班组长等为成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并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建立由工地领导参加的包括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员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度,监督施工现场及班组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做好安全只值日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设施验收及事故报告等管理制度。

其次,对于一些分包工程或多单位联合施工工程,总包单位要对其进行统一领导与管理,并由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统筹管理与协调,并监督现场人员的安全行为与材料、设备的使用安全情况。分包单位应按照总包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原则,确定分包单位的安全责任人,负责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服从总包单位的监督。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场地与设施管理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在开始施工之前,在施工方案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并且经过施工图会审之后要对施工中的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作业长做、主要机械位置及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的安排进行透彻研究,以确保所有物品平面布置符合施工的安全需求。在工地的四周应有与外界隔离的维护设施,入口处应有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概况、施工纪律等,使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能够对施工大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摆放与管理

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施工材料都应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进行摆放,并使其整齐、一致、稳固。材料的堆放不能超过一定高度,并且严禁在围栏或者其他建筑物墙壁堆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五十厘米,两头空间应密封,防止有人入内,引起意外事故。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剩余材料或者拆卸下来的材料应按照类别进行回收、清理,并且将其中的钉子等危险物品除去或者打磨,防止搬运人员产生刮伤等现象。对于油漆类或具有挥发性物质的材料,应防止在通风较好、严禁烟火的仓库。

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以防具有质量问题的材料使用到施工中,给施工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使用的材料过多,很多施工单位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但是给材料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尽可能的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所有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

3、施工设备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与施工的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程序化操作进入到机械设备中,使施工质量得到了更多的保障。由于建筑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机械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提升施工准确性与可靠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行为控制

施工现场的行为控制主要是指对施工人员的行为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管理的首要原则是选择合适具有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人员。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尽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能力最强的人员。同时,应尽可能实现一人多能,将施工人员数量进行精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员工选择之外,也应加强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为了能让同一个员工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表现,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激励。企业对于员工的理解与认同,能让员工具有归属感,可以尽心尽力工作。同时,绩效考核也是提升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法。

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技术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在工程开展之前,必须组织管理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施工现场应建立专职安全机构,统一进行管理,并且要让土建、安装等施工单位在同一场地施工,统一领导,并采取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其次,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的栅栏、围墙,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并且在街道、民房附近采用搭建防护棚等方式来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沟、坑等要有明确的围栏、指示牌与警告灯。并且,施工现场的水源、电源、火源要有专人进行看管与布置、堆放,一些配电房等重点部位应不许闲人进入。对于操作设备应防止非操作人员乱拿、乱动。

最后,施工现场要配备数量足够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保持施工现场的道路平整与畅通。施工现场内的道路交叉口应设置指向标及指挥。施工现场要建立安全值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人员、设备、规范进行定期检查,当发现有威胁到施工安全的行为时要及时停止施工,并勒令整改。

五、结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整个建筑的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也影响着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沉重打击。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我们应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一切以安全生产为主,加强对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并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材料、技术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希望在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会明显降低,我国建筑行业也会踏上发展新阶梯。

参考文献:

[1]曹勇.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 建筑安全,2012,01:21-24.

[2]关柳玉.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J]. 门窗,2012,1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