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教学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及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的说,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把握以下原则和目标: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层面受到限制,故此要拓宽学生的阅读层面,学生之间就应该学会分享。故此,我们还要引导那些书籍或者阅读材料较多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拿回教室进行分享,拓宽其他同学的阅读层面,从而解决由于教学资源限制而导致学生阅读层面不大的问题。而且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学生之间学会分享也会大大增进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 概括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中国古人有句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 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 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认真、反复、广泛的阅读习惯, 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既是阅读教学本身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 学的重要任务。
现仅就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动机性原则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观情意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例如《月光曲》(现行六年制十一册)一课,分辨事物和联想 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采用设 疑激趣的方法,调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去主动求知。教师可先用形象的语言过渡,引出穷兄妹俩看到 的画面(可配合、投影片)。然后问,“穷兄妹俩在美妙的音乐中陶碎了。他们联想到什么呢?你从哪些词语 中看出来的?”这样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标志词语找出答案,最后问学生“通过穷兄妹俩联想到的画面,你知道 曲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可联系已掌握的学法 ,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差异,是 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 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渐进性原则
任何事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学生掌握阅读的学习方法,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学习方法指导应从低年级抓起 ,从基本抓起。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一个起始、忘却、强化巩固、自觉运用的过程;也有一个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的过程。拿分段来说,大纲中规定四年级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但是这一阅读 技能形成、熟练却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要延续到初、高中才能基本形成,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由学生的学习 规律和不同文体结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学识水平、 年龄特点和好忘规律,要耐心、细心、精心地运用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三、序列性原则
阅读教学的序列性原则是由阅读知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决定的。在阅读教学中,各个 学年的教学重点是成序列发展的:一年级是词句训练,二年级是句群训练,三年级是段的训练,四年级是段与 段的训练,五、六年级是篇章训练。每个单元训练重点也是呈序列状编排的。小学阶段概括主要内容的技能要 经过概括句意、概括自然段意思,概括结构段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几个阶段才能形成。这几个阶段是梯 度发展的。前面是基础,是局部,只有基础打好,才能形成系统的技能体系。教材编排的序列化为学习方法指 导的序列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围绕年级和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有序的专项强化训练,便 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反馈,学生就难以真 正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求知心、自信心和既定的目标难免受到影响,这就势必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学 习过程。教师的有意识的信息反馈可分为设置条件和直接参与两种。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倒数第二 自然段时,教师用感情饱满的语调叙述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和战友歼灭敌人后,问同学“‘看看 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句话中的‘才’都包含了什么意思?”(①的行为是 保证这次战斗迅速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②他的精神鼓舞了战友们。)这样设置反馈条件,就能较好地了解学 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学生调控学习行为。再如教《月光曲》贝多芬弹奏第二支曲子时,学生只理解到海面上起 了变化,曲调也起了变化。这时教师反馈到情况后,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参与,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和当时 的社会背景理解“曲调的变化又说明贝多芬的内心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学生就马上会对自 己的学习行为作出自主性调控。
五、能力培养性原则
学法指导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 培养。
1.教师要善于导拔、点拔,注意铺设思维途径和方法,不要替代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敢于放手。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给条件、给时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96-0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辅助手段,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改变传统教育单一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部分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一味地追求课件形式的完美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课件的实用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走入了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解读准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段优美的文字将桂林山水的奇特美景融合在一起,同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林山水的完美组合"比作"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旨在让学生感悟山水环抱、云牵雾萦、绿树成荫、红花点缀、竹筏悠然、小舟漫游的大自然奇观。
然而,曾有一位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精心设计了如此课件:先是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没有把握住桂林山水的特征),一个游客坐在小船上观赏风景,画面展示的时间较短,就通过超级链接,出现了下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画里面嬉戏游玩……显而易见,这样的课件设计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将学生误导为写实的"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真正涵义,而是望文生了义,设计出上述的课件。其实,多媒体课件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精神产品。因此教师在准备阶段一定熟读教材,深刻领会,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从多元的角度解读文本,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相应的课件。
2.运用适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雨点》(苏教版)一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舞。"课上,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即用课件演示了雨点"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舞"的动画。精美的画面,的确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但学生心目中的情景是否都与画面展示的完全一致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该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缺乏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给学生既定了思维的界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事先设定的线路,扼杀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也许我这样的想法有点偏颇,但教师指导学生说话的效果证实了我的想法。教师问学生:"假如你是小雨点,你会落到哪儿,做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模仿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例如:雨点落到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飘进叶丛里,在叶丛里低吟;雨点洒在花丛里,与花姐姐拥抱……总体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生动,但所有的学生说的现象都挺美。这固然是好事,难免有缺失之撼。为什么就没有学生说"雨点跌进污水沟,闻到了臭气"; "雨点飘进森林里,听到小兔在哭泣"……之类的话语。难道就没有一个学生这样想过?肯定不是的,那么只能说明是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的真实。也许有很多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但不可否认教师制作的动画先入为主--用形象的东西取代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课件的时机是否适宜,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值得深思熟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件的运用既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更要服务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不要让它成为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
3.宁缺勿滥
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索溪峪的"野"》有这样一段文字:"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窈涉女'……"凭借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想像,这里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千姿百态,空中白云裹头,山间绿树缠腰,山下绿水沐脚……好一幅奇山绿水风景图!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还会更加丰富。如此精炼传神的语言文字,是多媒体演示甚至录像播映也难以媲美的。
关键词: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策略研究;阅读
阅读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已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紧扣同一议题筛选组合而成的一系列文章就是所谓的群文,而围绕群文进行的阅读活动就是本文所讲的群文阅读。为完成《语文课标实施建议》制定的标准与要求,即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量的增加,使得有效开展群文阅读及开发选文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内涵及选文原则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内涵
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从字面来讲,群文阅读由“群”和“文”这两层涵义组成,其中“群”主要是指聚集的意思。因此,从群文阅读教学范畴分析,群文阅读指的就是聚集起来的一组文章,即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一组文章。[1]从宏观角度去看,群文阅读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群文阅读教育;广义的群文阅读指的则是一种阅读形B,主要是广大读者通过传统媒体平台或新媒体平台实现阅读的价值体现。
(二)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多元性。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要尽量避免过于单一化,坚持多元性的基本原则。通常而言,群文阅读选文要广泛涉猎多种文章类型,如文学类、说明类、科学类、应用类以及科幻类等,充分凸显群文阅读的多元化特性。同时,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也应多元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
整体性。不同组的群文阅读选文要坚持多元性原则,但同组选文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即能够提炼出相同主题。只有协调好多元性与整体性原则,才能切实提升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成效。
议题性。尽管群文阅读选文范围十分广泛,但所有选文都必须紧扣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围绕确定好的议题进行选文。只有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才能精准把握不同学习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目标及阅读能力培养,选文议题也不容易出现偏差。
二、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群文阅读资料库
群文阅读资料并不局限于图书馆、书店等纸质版的阅读教材或书本,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手机终端等信息化平台中的电子版资料。从中可以看出,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极大地丰富了群文阅读资料库,有效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由于群文阅读更有益于学生掌握阅读规律与阅读方法,品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类型,进而调动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2]只有促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才能使其享受到阅读乐趣,才能提高其阅读水平。
(三)有益于教师创新阅读方法
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对选文进行分析、提炼与汇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会自然而然的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与发现,逐渐摸索出更为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效果,推动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群文阅读选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文
群文阅读选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进行选文,避免选文目标过高或过低。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的选文过于盲目或随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畏惧心理,从而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增强选文内在联系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并不是简单的、随机的文章抽取或拼凑,而是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选文过程中,只有重视文章的内在联系,才能让学生把握住阅读方法与规律,才有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积极丰富选文体裁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应兼顾各种文学体裁,既记事、写人、状物、描景的记叙文,童话、寓言以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科幻小说,诗歌、散文和小说,还有使用价值较高的应用文等。选文体裁丰富不但可以遵循群文阅读的多样性原则,而且能够有效延伸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张力,强化语文阅读效果。
(四)重视选文精神内核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提高修养、丰富阅历、开阔视野,以及快乐幸福的享受生命。[3]所以,选文必须重视文章的精神内核,不仅要散发积极向善的正能量,而且还要传播知识、宣扬和谐自然、充满爱与温暖等。
参考文献:
[1]徐莹.浅谈基于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的组合选文[J].语文天地,2015(04).
【关键词】学生视角;黄厚江;本色语文;阅读教学
一、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定位
黄厚江老师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阅读教学高位化、阅读教学贵族化、阅读教学低位化,阅读教学戏剧化”四种现象明确提出了“我们应好好研究的是如何上好家常课。”“一定要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等简单朴实的思想和原则。具体地来说:
一是明确课堂教学与阅读练习的关系,应当注重课堂阅读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不要只重视阅读练习的数量,而不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是由于某些教把阅读教学定位过高,或者把阅读教学的定位低位化,或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简单地瞄准高考,以练习代替课堂教学,结果让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言积累、字词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远没有达到,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积累,还要获得思想、情感的积累的原则。
三是众所周知,语文素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我们应该清楚只有通过培养让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学生对语文热爱至极,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特征
以黄厚江老师执教的《阿房宫赋》为例,他在教这篇古文阅读时,其思路、过程、环节及方法是:
①跟学生一起研究课前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提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②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在他设计的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检查学生对文本理解掌握的程度,加强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③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感受“赋”体文语言的美、气势和文章所表现的阿房宫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赋”的特点――④精心设计一个“改写结尾”和原文比较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领学生理解作者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主旨以及赋体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从黄厚江老师教的《阿房宫赋》的整个课堂设计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1.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黄厚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语文的活动,所有活动都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一个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之外的。他把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跟他的教学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精神的成长
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教学活动,给我们立体地展示他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课只能是语文,但又不能仅仅是语文。他至始至终认为语文的任务和目标是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成长,也是语文教师的要担当的责任。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面对目前出现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黄厚江老师并不排斥,但他很清醒用什么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更不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好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
4.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和谐的原则,是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主体的问题上,黄老师提出了师生双主体融合的新颖观点。我们听他的课,人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师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如行云流水。
5.让所有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最有乐趣的学科是语文,然而在今天事实证明并不乐观,甚至相反。在黄老师的课堂上,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学智慧的魅力,学习过程的魅力充满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独有的魅力。而这一切带给学生无穷的快乐,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策略
黄厚江老师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他用三个“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来驾驭课堂于都教学活动,实现阅读教学的任务。
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
他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把文本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把作者的思想作为理解的唯一答案,是夸大了文本的地位,矮化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但如果只把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话题,文本没有理解,就组织各种花哨的活动,以为可以随意处置文本,可以随意解读文本,则是更严重的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因此,“以文本理解为基础”指的是既不能只满足于对文本的理解,也不能不带学生理解文本。他教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是:
(1)抓住一条基本规律――文本意义(作者意义)――社会意义(背景意义)――读者意义。
(2)注意三个理解――内容理解、形式理解(谋篇布局等)、语言理解(关键词等)。
关键词 新课程 新课改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根据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高中阶段获得这些能力的主要基础是阅读。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虽然教师们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最终似乎并不能满足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所参加的培训,听课与评课活动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与各位同仁一起进行探究,希望能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包括:阅读教学的技能目标、阅读教学的知识学习目标、阅读教学的图式建构目标、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目标和阅读教学的综合素养目标。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层次不同,阅读的内容也自然不同。高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不仅包含理解大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同时还必须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杂志、报纸等。在设计阅读目标时必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同学段阅读目标的特征。
2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是为了read to learn,而阅读教学是为了learn to read。激发阅读动机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阅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工作、生活、与人交流、自我发展的必需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提供外语阅读的真实目的、理由,而不只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材料的能力。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需求、娱乐需求、交流需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方式,那么就可以激发其更大的阅读欲望和热情。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对阅读更感兴趣。在布置阅读任务时,教师可以分析阅读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寻找生活中的阅读动因。比如,购物海报、公司简介、环境问题、将抗生活的话题等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接口,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同样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切入点。
3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PWP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支架教学模式等。PWP教学模式指将阅读教学分为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三段教学的一种模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组织学生通过交际、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也称实例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组织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支架教学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比喻成“支架”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至少要确定个体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学生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却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导与合作或其它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同伴或老师的暗示、指导等就是“支架”。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自身的情况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与方法。如果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而不是训练略读、浏览、词义猜测等阅读策略或培养细节阅读、推理判断等技能,而只是因为完成真实的任务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那么我们就应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如果课堂教学目标时培养主题句阅读技能、词义猜测、推理判断等技能,那么就应该选择PWP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应该包括以下24类题材:个人情况、家庭、 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和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故事类与说明类文章的处理方式不同,故事类文章可以采用故事语法的教学方式,或体验型教学方法,但是说明文就要采用分析型教学方式;教学中信息识别与信息应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信息识别可以采用选择型教学方式,而信息应用就要采用表达和体验式教学方式。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注意阅读文本的特点和信息处理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者认知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我们不能用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阅读教学。再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动觉型学习者,可以采用表达和体验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分析型学习者,就要设计分析型学习任务。每个教师由于自身语言能力、教学技能、教学观念以及信息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适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不同。有的教师习惯于讲解,有的教师擅长组织体验型活动;有的教师喜欢传统的听说或者翻译教学,而更多的教师会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尝试任务型教学,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因此,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协调教与学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4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学生主体原则。(3)搭建适当的支架。(4)合作原则。(5)任务型原则。(6)关联性原则。(7)真实性原则。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先识别事实信息,再识别观点态度信息;先识别,再表述。或者说先进行字面理解,再进行推理理解。就同一个活动而言,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也必须在同一个认知层次上,或者呈逐步递进的关系。阅读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多元智能、背景图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因此必须增加活动的变化性。任何理解都需要一定的图式基础、语言基础和策略基础,支架原则适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因此,在设计阅读理解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在图式、语言、策略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为理解活动搭建应有的支架。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有些学生的分析能力相对偏低,很难对文章的结构、功能或关系进行分析。但是阅读教学必须培养每个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在所有的认知层面都有所发展。因此,分析活动应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方式,少用个体活动。尽管可以通过概要、缩写、改写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综合活动最好能够符合任务活动的要求,也就是要有一个真实的目的、真实的场景,以便学生为了真实的目的综合阅读信息,从而增加活动的可操作性。阅读理解活动之间要有关联。在设计活动时还必须考虑所设计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无发生的可能。与训练不同,运用要求活动目的、形式、人物角色和语言都必须真实。
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到阅读教学之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激活图式、呈现文本、创设语境、开展技能训练以及辅助理解。
5结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英语教学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找到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深入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反复钻研教材,吃透标准中“用中学,学中用”的精神要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英语阅读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02-112.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72—01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方式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地感受、欣赏语文的魅力。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者。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以交流为基础,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作者情感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时,不能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强求结论的统一,而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语文教师要努力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二、遵循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与阅读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们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出现“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尴尬状况。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素材做了精挑细选,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萧乾的《枣核》,此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而同时被安排在教材中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通过对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两篇同样是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关键词:生命教育;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48-01
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热爱生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项人文气息最浓的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早已不局限在知识传授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问题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生命教育的概述
1、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生命教育,是指立足于生命理解,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乐观、健康健全的良好品格。
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通过语文学科要让学生认识生命中的真善美,要通过语文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决定了生命教育实施的必然性。其次,语文学科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一项学科,通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人文精神,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最后,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挖掘,而当前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功利化倾向严重的问题也非常普遍,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因材施教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安排生命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以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指导。其次,学生体验原则。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所形成的生命感悟是有限的,这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体会,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最后,尊重接纳原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有生命温情的师生关系,师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积极的互动交流,这更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1、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创设生命教育情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落实生命教育。教师个人首先要树立生命意识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的反思,深入的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生命意识;其次,教师要整合语文阅读教育资源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营造具有生命温情的教学情境,打造具有生命温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生命,升华生命。
例如,在进行朱自清《背影》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在深刻把握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与父爱有关的视频短片,音乐等,使学生的情绪与阅读内容相一致,为阅读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学生在阅读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父爱,感受到了生命中的人性之爱。
2、尊重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行为,不同学生在阅读中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和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环境。首先,教师可以把课内指定阅读与课外自由阅读相结合,提供更广阔的阅读范围;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为学生创设展示阅读个性的机会。
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原有教材指定的名篇阅读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精选阅读篇目,推荐了有关生命教育的阅读篇目来进行课外自由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由选择安排。如,名人的生命力量专题:《居里夫人》、《林肯转》等;热爱自然专题:《我们的树》等;自我接纳专题:《你很特别》等。
3、丰富教学活动与方法,为生命教育创造机会。
阅读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生命教育,并发挥生命教育的最大功效,还要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此来巩固阅读教学效果,为生命教育的实践创设契机。
例如,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将生命的感悟记录下来,形成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阅读中,教师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记录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其次,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与生命教育和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热爱生命”主题读后感比赛、“生命的力量”主题阅读内容推荐等,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为生命教育实践创造机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整合语文阅读教学资源与生命教育资源的契合点,挖掘阅读教学资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体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不能变得过于功利,要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使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身,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相信随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生命教育的实践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评价 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价值过程。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功能,忽视了诊断发展功能,因此,我们要在高考与评价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有利于高考应试,又有利于科学的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基本课型,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存在几个问题: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过程,传统教学评价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评价,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的操作比较方便,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复杂,更难操作,它不仅体现在每节语文课中,而且体现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因此一般教师不注重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要有新思维,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首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课要符合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内容难易要适度,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重要,他强调要把教学内容放在课堂阅读教学评价的首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教学内容要正确,要能有效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一堂“好课”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每一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拓展加深,从阅读教学内容角度评价,能加深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编者、读者的意图,促使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回归语文的根本,使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如《长恨歌》学习的重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领会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所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学习长篇叙事诗的完整结构和如何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等,而不是探究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组织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灵活,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让过多的画面、视频、音乐干扰学生原汁原味的阅读,要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教学活动是由受教者、施教者构成的,除了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外,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素养是指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从教学素养角度主要是评价教师是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能机智处理阅读课堂上所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阅读教学更加顺利开展;评价教师是否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准确,教态是否亲切有感染力,板书是否规范漂亮。从教师教学素养角度评价,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基本功。此外,教学活动评价要观察学生参与的热情、广度和深度,观察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是否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见解。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观察学生是否养成阅读习惯,掌握一定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对阅读内容有个性化的见解,并且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发展。从阅读教学效果角度评价有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要完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中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研究,特别是评价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其次要让评价的主体多样化,传统阅读教学评价的方式一般都是他评,为了提高评价有效性,可以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甚至可以让高中生和家长代表参与阅读教学评价,让教师能够选择更加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后,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而且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指导。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以下评价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要求评价具有激励功能,有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二是有效性原则,要避免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标准的倾向,体现丰富的个性。三是发展性原则,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