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第1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5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 56例,其中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 56例,其中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护 理

护 理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 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 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讨 论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2 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2 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3 陈惠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7-719.

第2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NICU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65例,男37例,女28例,孕周28~36w,出生体重0.85kg~3.2kg,均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9例,肺出血的1例,气胸2例,诊断为BPD 4例,治疗均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并结合利尿剂、支气管扩张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2护理

2.1机械通气的管理

2.1.1常规护理 机械通气是呼吸窘迫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能成为单一、最重要的致BPD危险因素[3],故应根据患儿的血气分析、X线胸片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最低气道压和氧浓度维持患儿血氧分压在50~70mmHg,并尽早撤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时开启恒温湿化器,保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6℃~37℃,按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早产儿应做到按需吸痰,避免过频过长时间吸痰,并采用密闭吸痰管,以免影响患儿通气。吸痰前2~3min提高吸入氧浓度10%~20%,使SpO2维持在95%以上,每次吸痰时间

2.1.2 PS 新生儿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其先天性或继发性的质与量的任一改变是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的潜在病因[4]。对于有RDS高发风险的早产儿出生30min内预防性给予PS能显著降低RD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少死亡和气漏的发生[5]。2010年欧洲RDS指南建议对胎龄26w以下的早产儿均应在出生15min内预防性应用PS[6]。PS需放入冰箱冷藏,用前稀释摇匀,复温至37℃,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彻底清理呼吸道后,置患儿于仰卧位,应用5ml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药物,注入药物后6h内禁止吸痰。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双肺通气是否良好及SpO2变化等。给药后由于肺泡扩张,氧合功能改善,血氧分压和SpO2迅速提高,适时调整吸入氧浓度和吸气峰压等呼吸机参数,以避免高氧所致的肺损伤和眼晶体损害。

2.2营养支持 肺的正常发育,抗损伤及修复能力均需提供充足的能量及蛋白质,早产儿呼吸做功多,氧耗增加,代谢增快,多并感染,应给予充分的热量供应和均衡营养。对于早产儿中确诊无消化道疾病且对喂养耐受较好者建议采取早期喂养。

2.2.1肠外营养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在宫内营养储存不足,胃肠结构功能不成熟,出生后不耐受胃肠喂养,加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肠外营养往往是其基本营养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时,应保持输液速度的稳定性和输液的连续性,防止发生低血糖,而输液速度过快会加重患儿肝脏和肾脏的负担,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患儿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

2.2.2肠内营养 病情稳定后可经胃管或经口喂养,并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步增加奶量。管饲喂养时尽量选择经口插管,以减少对患儿呼吸的影响,喂养奶液时应依靠重力下行,切忌用外力快速推入。管饲喂养期间应加强患儿的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道返流,有助于患儿全肠道营养的建立。经口喂养时应加大吸入氧浓度,并根据患儿情况采取分次喂养;喂养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紫绀、SpO2下降时暂停喂奶;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如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量的多少,及有无呼吸暂停和误吸,警惕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预防感染 早产儿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机械通气时相对开放的呼吸道,各种穿刺置管的机会多等导致更易发生感染,故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加强护理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根据患儿的痰培养,血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并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2.4输液护理 早产儿液体平衡异常,对液体耐受性差,容易导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而使肺功能恶化[7]。因此严格限制患儿的液体输入量,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日称体重,密切监测患儿心率、血压的变化。此外由于患儿住院时间长,穿刺机会多应有计划的使用血管,加强穿刺成功率,并尽早进行PICC穿刺。

2.5发展性照顾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发展性照顾对于早产儿进奶量的增加,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等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应根据发展性照顾的理念[8]制定早产儿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提供湿化功能维持在60%~70%的电暖箱,在患儿睡眠时给予不透光的布遮盖电箱,提供"鸟巢"护理 ,并经常置患儿于俯卧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进行沐浴,新生儿抚触,游泳等。

综上所述,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病情发展快,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机械通气中的各种并发症, 有效处理, 才能增加机械通气的成功率, 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茜茜,张宇.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发症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5,10,25(10).

[2]李雪花,陈超,姚明珠.107例早产儿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231.

[3]常立文.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61-165.

[4]谢露.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20(3).

[5]Stevens TP ,Harrington EW ,BlennowM ,et al.Farly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with brief ventilation vs. selective surfactant and continu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pretern infants with or at risk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CD 003063

[6]Sweet DG.Carnielli V,Greisen G, etal.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2010 update[J].Neonatology,2010,97;402-417

第3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现将观察要点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胎龄28~35周,出生体重>1500g6例,1000~1500g11例,

1.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1.2.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脑电图正常,影像诊断不一定阳性。

1.2.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惊厥。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异常。

1.2.3重度 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

1.3临床观察

1.3.1神经系统观察 神志、反应、肌张力。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状态特点,各器官发育成熟度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颅内高压时症状不明显,故HIE时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因此对于精神反应差,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注意面部表情以及每个细小的动作,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易激惹、烦躁,肌张力增高,7例出现反应及肌张力低下,伴双眼凝视、咂嘴等。

1.3.2呼吸系统观察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早产儿HIE的常见症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变化,是否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应根据其他症状体征,本组9例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经鉴别诊断后确诊。

1.3.3循环系统观察 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的改变,严重HIE患儿可表现为面色青灰或青紫苍白,随着缺氧的加重而加重,发生脑疝时脉搏减慢。

2 护理

2.1吸氧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保持血氧分压(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防止PaO2过高和PaCO2过低。PaO2过高,可增加氧自由基,导致脑血管痉挛及影响脑血流量。而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轻度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我们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5例重度HIE患儿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护,PaO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侧卧位,口鼻腔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应用负压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影响通气或引起窒息,吸引时动作轻柔, 防止损伤黏膜。

2.3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早产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2.4惊厥的处理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本组先后16次发现抽搐先兆,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从而避免了抽搐发作。

2.5保暖和喂养 HIE患儿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较重,生存能力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本组对6例体温不升患儿,立即置保暖箱中复温,复温中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复温后腹部局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适度复温可使肌体耗氧及代谢率降低,蒸发热量减少。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稳定。经过正常复温,6例体温不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对吸吮反射减弱的患儿,我们采用小滴管喂奶,少量多次,每次1~2ml,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病情严重且吸吮及吞咽反射消失的患儿,除静脉营养外,采用胃管喂奶。喂奶后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的变化以及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情况。同时患儿取右侧卧位,头稍抬高,以利胃排空减少潴留,防止误吸及呕吐后吸入。

2.6防止感染 早产儿抵抗能力低下,又长期卧床,易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在检查患儿前后应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第4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入我科的27~32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体质量908~1490g的早产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00例,选用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两组对比时间为20d,两组对比体质量、日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1.2操作方法①物品准备:24G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2%碘伏。②穿刺操作:将穿刺侧肩部稍垫高,穿刺侧上肢上举,使上肢与躯干呈110~150度角。充分暴露腋窝,患儿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皮肤,穿刺者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的皮肤绷紧,留置针选择在患儿腋静脉位置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应标注清楚操作日期,并固定在上面。③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穿刺针进入患儿静脉中,当看到回血之后再进行输液,无其他异常表现后即可证明操作成功。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对照组对照。

    3护理措施

    3.1严格无菌操作输血或回血使肝素帽贮有血液时,及时更换。24h输液要更换延长管及针头,更换时严格消毒肝素帽。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3.2掌握穿刺要点进行操作时应先将留置针的进针角度调节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和患儿的皮肤保持10~15度角,这样可以避免穿刺误进入到患儿动脉中,见回血退出少许针芯,即把针尖斜退进软管内,再缓慢把留置针送进,确认套管完全在血管中后,再退出针芯。

    3.3应熟悉腋静脉解剖位置进行操作应先将患儿固定好,避免影响操作,操作应尽量轻柔,不可粗暴损伤患儿。腋静脉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好,肢体可以随意摆放,但要尽量减少身体向穿刺侧侧卧,防止液体外渗等不良反应发生。

    3.4密切观察操作完成后应对患儿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应给予及时的处理。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如出现静脉位置处有条索状的表现时应考虑为机械性脉管炎,此时应对其进行温水热敷后再用喜辽妥拉按摩。

    3.5血管的保护患儿一般多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文中早产儿的住院平均时间为(17±3.5)d,因时间比较长故应应对其血管进行有效地保护,各项操作都应轻柔,避免对其损伤。

    3.6封管液与封管方法预防导管堵塞,每天液体输注结束后用封管液中肝素含量5U/ml的安全剂量正压封管,即将针头斜面进人留置针内均匀推人封管液,防止血液反流,可保留24h.4讨论4.1静脉炎发生率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延长保留时间①因人体的腋静脉相对为大静脉,故给予刺激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时也不会致使其血管收到损伤。故长时间地留置也不会致使静脉炎发生,可长期应用治疗。②操作的成功几率比较高此处静脉比较粗,操作人员易于操作,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必要的刺激,有利于患儿休息、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腋部活动度小,导管不易自行滑脱,置管期间便于保护,安全性比较高,腋静脉处于上臂内肌肉丰富处及腋窝的中央,位置隐蔽不易被抓脱,也减少机械性摩擦,减少脱管的发生。

第5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早产 极低体重儿 药学监护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是出生时体重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差,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和治疗药物的发展,早产VLBWI成活率逐年提高。我院临床药师对新生儿科2008年7月~12月收治的早产VLBWI 26例进行了药学监护,胎龄28+2~35+1周,体重1 025~1 495 g,均为本院产科分娩。其中母亲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2例,胎膜早破6例,前置胎盘1例,双胎妊娠3例。临床药师通过跟随新生儿科医生查房,了解患儿病情以及用药情况,参与病情和治疗进展讨论,明确治疗目标,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等方式具体进行监护工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我们对早产VLBWI药学监护工作的体会如下。

1 建立早产VLBWI药历

临床药师进行独立的药学查房,并为每个患儿单独建立药历,完整记录住院期间使用的药物和临床体征。药历的主要内容包括:住院号、母亲及患儿的个人信息、妊娠合并疾病、家族史、患儿的临床症状、入院诊断、每日用药情况和各项生理指标、会诊记录、对主要治疗药物的分析评价与建议等。药历能够使临床药师更有规律、有依据地参与临床治疗,加强医、护、药之间的横向联系,便于临床药师直接进行独立的药学查房、参与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使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

2 确定药学监护的目标,促进合理用药

早产VLBWI的独立生存能力差,肝药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都与成人显著不同,而且由于循环血浆蛋白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更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早产合并VLBWI的治疗关键是保暖、监护、吸氧、补液、防感染、防出血等,临床药师通过建立适当的药学监护目标以评价患儿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医生提出用药建议,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对于临床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我们经过查阅文献、资料汇总后,及时通过药讯、讲座、通知等形式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护士,逐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发现全程的药学监护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例如某患儿,女,体重1 230 g。母亲孕29+6周,因重度子痫前期、子宫肌瘤、羊水过少、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经剖宫产分娩,产前未用激素促胎肺成熟。分娩后即送入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VLBWI。入院后即刻行气管插管术,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120 mg气管内滴注,患儿减轻,SpO2由73%上升至96%,胸片示右下肺轻度炎症,采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抗感染,给予肠外营养、暖箱保温、头罩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当日23:30出现屏气,SpO2下降至78%,予托背刺激并加用氨茶碱6 mg静脉持续滴注后情况好转。其后因反复发生呼吸暂停现象,改箱式吸氧联合氨茶碱2.5 mg静脉滴注,每日3 次。入院第5 d,药师发现患儿治疗期间心率较快,平均170 次/min,同时存在烦躁不安、喂养不耐受等现象。由于氨茶碱的安全范围较小,新生儿茶碱血药浓度>15 mg/L即可出现轻度中毒症状,且在早产VLBWI中更易出现。药师推测可能由于长期用药后患儿体内茶碱浓度较高而出现了轻度中毒症状,因此建议医生减少氨茶碱用量至每次1 mg,每日2 次,溶剂为5% GS 3 mL,滴注时间1 h,同时联合纳洛酮0.1 mg/kg,每日2 次。修改用药方案2 d后,患儿平均心率下降至147 次/min,心率呼吸平稳,食纳佳。入院第7 d出现黄疸加深,予光疗后黄疸消退明显。之后给予口服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等治疗措施纠正早产儿重度贫血。但CRP长期大于8 mg/L,药师建议及早加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患儿免疫力。第55 d,患儿一般情况稳定,眼底筛查(-),健康出院,出院体重2 315 g。坚持母乳喂养,健康随访中。

氨茶碱作为兴奋呼吸中枢药物,多年来一直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但氨茶碱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较为接近,个体差异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易发生早产VLBWI中毒的危险。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促使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入血,导致血浆β内啡肽升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酸中毒[1]。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障碍,降低CO2分压和低氧性呼吸衰竭;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的状况;改善脑血流量,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因此,氨茶碱与纳洛酮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氨茶碱的用量,减少患儿药物中毒可能性,还能防止因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来自母体的IgG类抗体是新生儿抗感染免疫的重要成分,其主要在妊娠后期产前数周经胎盘输入胎儿,资料显示胎龄

3 早产VLBWI常见并发症及药学监护要点

3.1 NRDS

NRDS多发于早产儿,是由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随着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法日臻完善,多数患儿能够度过急性期。治疗的同时应对血氧和生命体征监测,使PaO2维持在6.7~9.8 kPa、SaO2维持在87%~95%间,过高可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应对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而胎儿不成熟者,分娩前2~3 d给予孕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6 mg,2 次/d,或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2 次/d,共2 d。如患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应使用氨茶碱、纳洛酮兴奋呼吸中枢,并注意给药剂量、滴注速度与间隔,观察有无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心跳呼吸次数加快、四肢震颤、抖动等茶碱中毒体征[4]。有条件应及时测定茶碱血药浓度。

3.2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可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早产VLBWI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而气急易被呼吸暂停、青紫易被皮肤薄红掩盖,无咳嗽及口吐白沫,肺部啰音可有可无,合并症多,死亡率高。除保暖、供氧和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外,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并尽早进行病原学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提高用药针对性。鉴于VLBWI药物代谢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重症或耐药菌感染可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钠,每12 h静脉滴注50 mg/kg。值得注意的是,对所有早产VLBWI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更易导致耐药菌株或院内继发感染的出现,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菌群失调[5,6]。

3.3 早产儿黄疸

早产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在进行药学监护的26例VLBWI中几乎全部出现。光疗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的作用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由胆汁及尿液排出,以减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其方法简便、疗效肯定,现已作为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但有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光疗后血清总钙和游离钙均明显降低,尤以早产儿为甚,部分早产儿会出现低钙体征[7]。故早产VLBWI接受光疗过程应监测血清钙水平,当血清总钙低于1.8 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 mmol/L时,及时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1~2 mL/kg。或在光疗的同时常规补钙,以防低钙引起反复呼吸暂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必要时可采用中成药如茵栀黄口服液等促进胆红素代谢。

4 结语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与医生、护士组成治疗团队,可以从药师的角度结合患者病情考虑,着眼于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对这26 例早产VLBWI的药学监护工作的详细分析和总结发现,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并不是监督、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工作,而是对其有益的补充和完善。通过直接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开展电话随访和健康咨询,患儿家属的护理水平和用药知识也普遍得到提高。随着所面对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复杂,临床药师更加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团队合作,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全面的用药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功僚, 黄积德, 黄承伟. 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34): 49254927.

[2] 乔继冰, 周保安, 朱 娟, 等.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重症感染50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22): 1553, 1569.

[3] 郑肖玲, 王立华.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1): 50775078.

[4] 陈怡禄, 邓 力, 吕 回, 等. 婴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2, 18(2): 145148.

[5] 许 煊, 封志纯.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的使用策略[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22): 17201726.

第6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第7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护理

唇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唇裂与腭裂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存在。单纯性唇腭裂除造成面部畸形外,对患儿吸吮与发音影响较小。单纯性腭裂与混合型唇腭裂患儿则因口鼻腔相通,口腔内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无法产生吸吮所需的负压;鼻腔也失去了阻挡及加温湿化的作用,发音也因此大受影响。目前国内外唇腭裂治疗的发展趋势是进行序列治疗。手术矫正是序列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唇裂最佳手术时间为生后3~6个月,腭裂为18个月[ 1 ]。因此为使先天性唇腭裂患儿能良好的生长发育,将来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新生儿期的护理由为重要。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收治25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先天性唇腭裂患儿25例,男16例,女9例;早产儿7例,出生体重2.15kg~2.27kg;足月儿18例,出生体重2.67kg~3.36kg;单纯性唇裂14例,单纯性腭裂7例,混合型唇腭裂4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5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

1.2 结果25例患儿住院期间无继发性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窒息等并发症发生,原发感染亦得到控制。经护理治疗均予出院待进一步手术治疗,住院平均天数32d,出院时7例早产儿体重为2.58kg~2.73kg,18例足月儿体重为3.1kg~3.45kg

2 护理

2.1 喂养12例单纯性唇裂的足月儿采用奶瓶喂养法,喂奶时采用头高身低位,抬高45度,选大小适中奶瓶及柔软度良好的硅胶奶嘴,奶嘴为十字型开口,在受到压迫时才会打开,避免发生呛咳。喂养时拇指食指轻压两侧面颊,中指托住下颌。这样3指形成环形力通过支持口腔封闭作用而增加吸吮效果,使患儿短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奶,缩短喂奶时间。喂奶完毕后轻拍患儿背部呃出吸入胃内空气,避免溢奶[2]。

单纯性腭裂患儿由于口鼻结构异常,喂奶时奶易从鼻腔溢出,易至患儿呛奶,甚至引起中耳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4例单纯性儿腭裂的足月儿吸吮力尚好,均采用奶瓶喂养法。喂奶时奶嘴避开腭裂部位,喂奶后将患儿竖抱起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奶汁返流,引起呕吐窒息。当奶汁返流时应暂停喂食,待患儿咳嗽或喷嚏后再继续喂食。

2例混合性唇腭裂的足月儿开始采用滴管喂养法,方法:将头皮针针头与5或10ml针筒连接,用消毒剪剪去针头端,留1/3长度沿患儿健侧颊部向内侧缓慢送入2~3cm,缓慢注入,抬高头部30~45度,根据患儿吸吮吞咽动作控制进奶速度,喂奶后轻拍背部。3天后患儿吞咽好,改用奶瓶喂养,吸吮力良好。

7例早产儿中2例为单纯性唇裂,3例为单纯性腭裂,2例为混合性唇腭裂。考虑到吸吮力较弱先采用鼻胃管喂养。方法:采用5或10ml针筒,每次注入0.5~1ml,喂奶时抬高头部,尽量使下颌贴近胸部,减少喂奶时鼻腔溢出机会,喂奶后注入1.5~1ml温开水,取侧卧位避免返流。但是鼻饲喂养对患儿咽鄂部黏膜刺激性较大,且口腔唾液分泌减少,不易长期使用。待患儿病情稳定,体重一般增至1.8kg时尝试采用吸吮力训练3~4次/天,5%GS喂养,量大概5ml每次,经过2天训练,3例患儿均改为奶瓶喂养法,其余4例训练一周后也都改为奶瓶喂养。此后又1例患儿出现吸吮无力,改用滴管法。待其吸吮力好转后采用奶瓶喂养。

2.2 基础及药物护理

2.2.1 唇鄂裂新生儿由于特殊生理结构,口鼻腔与外界相通,抵抗力屏障减弱,口腔中常有奶液与黏液积存[3],奶汁返流易使鼻腔分泌物积存,上呼吸道感染率大大增加,因此,应及时清除卡在腭裂部的奶瓣,每日做2次口腔护理,采用碳酸氢钠与氯化钠按1∶1混合液用棉签擦拭口腔。当鼻腔有分泌物时及时用吸鼻器吸出,如果不易吸出,不应用蛮力,可先用氯化钠蘸棉签湿润鼻腔口部后再用吸鼻器,不可深入,以免损伤黏膜。

2.2.2 喂养过程中不免有奶汁流出,如不及时清理会在患儿脸颊处结痂,长时间有引起皮疹的可能。因此患儿面部清洁亦不容忽视。

2.2.3 遵医嘱对存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采用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等营养物质,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

2.3 帮助父母摆脱心理障碍及指导其如何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 唇腭裂患儿的出生让父母感到震惊、悲伤、沮丧[4]。有学者称之为“打击综合征(shock syndrom),甚至家人,社会,经济上的种种压力使得有些父母放弃了对患儿的照顾;再者由于患儿生理上的缺陷给喂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正确喂养引起患儿哭闹,饥饿都会增加父母的烦躁和疲惫,进而疏忽患儿的喂养。此时,我们应该向父母解释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他们并没有错,理应得到正常新生儿应该享有的父母的关爱。况且这不是无法挽救的是可以通过手术矫正与后期的训练治疗而恢复的,使家属有信心,且缓解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为使患儿在家中也可以得到合理的照顾,训练父母熟练掌握患儿的喂养方法及呛奶的应急处理,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2.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病房的消毒隔离,防止并发症发生 新生儿抵抗力弱,易受病原体侵袭。所以我们要保持病室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接触患儿前后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1∶200施康液拖地2次,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天两次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等。

3 小结

新生儿唇腭裂患儿的护理需要医院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要精心的护理,也要指导患儿的父母掌握养育的技巧,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启政,陈琦,王家祥.小儿先天性畸形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5.

第8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护理对策,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2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从意识及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前囟、有无惊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随访29例,精神、运动、发育、智力正常26例(89.7%),发生后遗症3例。结论: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控制惊厥、恢复脑功能、维持正常体温、营养支持、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干预,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早产儿多见,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有效地预防ICH已成为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常不典型,漏诊率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愈率甚为重要。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ICH患儿32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病情、观察要点和护理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早产20例,足月儿8例,过期产4例,出生后3d内发病者占多数。

1.2 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合CT检查确诊为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22例,产伤性颅内出血9例,医源性颅内出血1例。

1.3 合并症与预后:呼吸衰竭5例,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死亡病例中早产儿2例,足月1例由于出血量多,并发脑疝、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4 随访:随访方式:来院检查、电话回访、家访等。了解智力、运动功能、语言、行为能力等情况,其中有1项有异常,则为后遗症。到2007年8月共随访29例,年龄最小者7个月,最大者3.5岁,正常26例,有后遗症3例。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损伤部位、出血量多少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应仔细观察病情,才能早期发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室管膜下出血及轻度脑室内出血其意识状态可完全正常,且常无其他症状。出血量较少或以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表现为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32例中,兴奋者19例,抑制者13例。笔者体会: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报告医生,并做详细记录,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及时给予心脑监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变化,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均表示病情危重。32例中5例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快者达120次/min,呼吸慢者3~5次/min。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青紫、黄染等。如颜面皮肤苍白或青紫,提示颅内出血量大,病情较重。皮肤青紫与出血量多少、窒息时间长短成正比关系,皮肤黄染则会增加治愈的难度。早期发现可协助治疗,注意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不升或高热,表示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2.3 囟门的观察:应经常观察患儿前囟有否膨隆及紧张,如果观察患儿前囟膨隆、饱满或紧张,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小也与前囟紧张度有关,应及时提示医生给予降压及脱水治疗,预防脑疝发生。

2.4 其他: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因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因此,要观察患儿热量及液体摄入情况,以保证机体的生理需要。如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脱水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前囟、皮肤弹性、尿量及色泽变化,以防脱水过度而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湿度保持在60%~65%。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患儿头部的搬动和刺激,以免加重出血。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取右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使抢救治疗药物能迅速有效输入,静脉穿刺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集中护理和治疗,一切操作要轻、稳、准。

3.2 呼吸道护理:颅内出血患儿因头部不宜搬动,长时间采取一种而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因此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颅内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的措施是:①合理给氧: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易损伤,为避免鼻导管对其刺激,一般采用鼻前庭吸氧,流量为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流量为4~5L/min,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氧。②抽搐重、分泌物多的患儿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及时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功能

3.3.1 镇静、止惊: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钠具有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和惊厥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等止痉。用药同时应严密观察,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

3.3.2 防止再出血: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抬高床头。避免血压波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因高血糖可引起高渗血症,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故血糖监测很重要,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止血敏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如颜面皮肤进行性苍白或发绀,提示出血量较多,应做好输血准备。

3.3.3 防治脑水肿:颅内出血患儿颅内压增高占95%。如出现精神萎靡、睁眼不眠、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有脑水肿者首选地塞米松和呋塞米。

3.3.4 维持正常体温: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本组24例低体温患儿,放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保暖,其中20例早产儿移置于保温箱中,箱温根据患儿体重而定,防止体温过度波动而影响抢救效果。5例体温>38.5℃,给予松开包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3h内降至正常范围。

3.3.5 营养支持: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喂奶。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或病危、病程长的患儿可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水电平衡及热量需要,使患儿血糖维持在5.4mol/L左右。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同时注意小儿不吃时不能强喂,以免吸入气管。鼻饲管以较软的乳胶管或硅胶管为好,24~48h更换1次。每次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在咽喉部有无盘曲或脱出,喂奶后注入温开水3~5ml冲洗胃管,并注意乳具的消毒处理。给奶量按热卡计算,1w内为210~314J/(kg・d),2w时为410~460J/(kg・d)。

3.4 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本组患儿临床诊断有多种合并症,前5位分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62.5%),高胆红素血症13例(40.6%),肺炎11例(34.4%),新生儿硬肿症6例(18.8%),肺出血4例(12.5%),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使29例患儿治愈出院。

3.5 恢复期的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抚触,被动屈伸肢体、按摩,变换婴儿姿势;与患儿说话、唱歌;给患儿观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新生儿期给予听、视、触觉、前庭运动等刺激,对小儿脑的发育至关重要。教会患儿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制定可行性的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检查和康复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4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我院9例系由产伤引起,预后较好。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特别应注意: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及时诊断提供依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后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从而减少脑损伤后遗症。据近年国内报道ICH预后不良在30%左右。本组32例经住院系统治疗,临床治愈29例,出院后随访,正常26例,有后遗症3例。

【参考文献】

[1] 姚玉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110~113.

[2] 金汉珍,董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2.

[3] 虞人杰,曹连义.新生儿颅内病变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65~67.

[4] 胡亚美,颜纯.临床儿科诊疗关键[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第9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特点;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16-02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对因治疗。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1]。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营养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受到社会及其家庭的高度重视,了解发病特点,预防及膳食原则是小儿营养性贫血的保障,现就此做以下的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其中男79类,女85例,年龄2个月-12岁。

1.2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测定,164例患儿的检测结果见表1。

1.3 实验室判断标准 血红蛋白3月内

1.4 方法 随机将182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经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

2 结 果

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3.1 贫血的分类 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

3.2 贫血的病因 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铁摄入量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铁;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每失血1ml即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便会引致缺铁。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3.3 营养性贫血诊断要点 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及急、慢性感染等病史;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头发细黄而稀疏,常伴厌食,乏力,精神不振,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症状;血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3月内

3.4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预防 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②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③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④对早产儿,尤其是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3.5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膳食原则 对营养不良、偏食的婴幼儿推荐服用《儿童营养包》等辅食,设法提高婴幼儿食欲,辅食可优先选用,忌单一辅食。宜用铁锅炒菜可吸收无机铁,少用铝锅,以防铝中毒引起的非缺铁性小细胞贫血,采取综合治疗顺利进行[4]。对于偏食和未能及时添加辅食的很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研究证实,缺铁性贫血容易合并锌的缺乏,锌对于维持食欲是非常必要的,缺锌使味觉减退,味蕾功能下降。因此,必要时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补充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5]。

在本组的讨论数据显示,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7-469.

[2] Florence Aslinia,MD;Joseph J.Mazza,MD,MACP;and Steven H.Yale,MD,FACP,Megaloblastic Anemia and Other Causes of Macrocytosis,2006(3):236-241.

[3] JOYCE KAFERLE,MD,and CHERYL E.STRZODA,MD,Evaluation of Macrocytosis.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9(3):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