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空间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第1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发 利用 地下商业空间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3-01

一、国内外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

第一,国内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现状。1.所谓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就是按照商业和市场需要而开发建设的处于地表以下的建筑,也称地下工程,按工程建设结构分为单独地下工程和结合地面建筑而修建的地下工程。2.自原始人洞穴巢居的生活开始,人类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近代,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从最初的以大型建筑物为依托向地下自然延伸到地下综合体的建成,以及到目前地下城的建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国外地下商业空间的发展现状。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则比较成熟,从最初地铁的建设到如今地下城的开发利用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所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西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2.以日本为例介绍一下目前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岛国,可利用面积十分有限,所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其缓解城市压力的重要决策。日本目前的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已经做到了紧密的衔接,无论从大型建筑的地下空间到公共空间的地下城,各个方面都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局域网,并且正在将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向地下发展。

二、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空间也会随之而扩大。地下商业空间在许多城市崭露头角。目前,我国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仅仅处于萌芽阶段,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首先,大部分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时只是进行浅层次平行面开发,因此造成了空间层次上的缺乏。其次,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存在于城市的繁华地域,商业空间发展的前瞻性十分有限。再次,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交通物流系统的开发范围小,系统紊乱。2.在利用方面,地下商业空间局限于购物。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地下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工程质量上都难以保证。

第二,我国地下商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虽然中国目前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地下商业空间人口流动大,空气质量难以保证;电路、水路、安全消防等硬性装置不达标;阳光的摄入量不足;紧急通道出口标志不明显,并且通道出口设计大部分都很狭窄等等一系列问题。2.在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上对其前瞻性考虑不足,以及对其开发的不可逆性也没有长远规划,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更对地下环境造成了损害。

总之,无论在入口、内部空间设计还是规划模式上,中国的地下商场空间设计还存在着很多弊端。

三、解决我国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模式的方法

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发展势在必行。在地面空间缺乏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1.首先是商业空间规划上的混乱无序。在空间规划上应遵循疏密有度,同性质商业空间单独规划,并且将餐厅、游戏场所等人流多的空间靠近地面设计,走廊开敞空间留足,主次空间分明,标志性建筑或是标示周围空间以适当扩大的原则来设计。配置一定的景观与休息设施,或是运用下沉式空间塑造一个别致的休闲区,在欧美将图书馆、体育场搬入地下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将地下综合体空间合理利用与规划,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2.其次是在对地下多层次空间的开发规划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及深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原则。在不对地质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充分重视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开发,以浅层空间为依托,由深及浅逐步开发,保证每一寸土地的充分利用。3.再次,在材料以及能源的利用方面要朝着高科技新材料、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使新材料层出不穷,地下空间所用材料特殊,必须具备耐高温、耐潮湿、无污染的特性,并且要易于安装拆卸。

第二,中国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异。因此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渗入到设计当中。地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或是代表这一地区的语言,每个地下商业空间在设计时尤其要强调我们的地域文化。

四、小结

开发地下商业空间是中国目前势在必行的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理论以及绿色设计、地域性文化的元素渗入到设计当中,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人类对下一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1.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01月.

[3]朱建明.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4](美)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国外城市设计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根据项目用地布局以及规划目标,构建“一轴三点”的空间规划布局。一轴为森林公园,从诚德路中段开始贯穿基地至怡福路,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在2万平方米的森林绿轴内满布绿化,打造森林般的园林景观。三点为为企业总部办公塔楼的交通核心点,分别规划在天宁路、人昌路及怡福路中段,结合地下车库出入口,成为各总部办公的形象入口。“一轴三点”作为规划骨架,连接起了八栋高层办公楼及其商业裙房。八栋办公塔楼全部南向布置,与基地周边道路形成45度角。塔楼布置以争取最大景观面为原则。塔楼办公人员及车辆出入口与商业部分完全分隔,自成体系。而商业裙楼面向城市及规划的森林绿轴充分展开,获得最大商业展示面,在诚德路设置主入口,吸引人流进入基地内部,在怡福路两角位规划两个商业次入口。在基地内部营造完全步行绿色商业区域,结合森林绿轴的森林般景观园林,打造独特的内庭院式景观商业空间。利用2万m2的绿化形成有别于其他商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的交通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内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项目毗邻广珠西线及佛山一环,东部距200m左右为105国道,交通便捷。为保证办公的私密性及商业的整体氛围,在天宁路、人昌路及怡福路中段规划设计机动车开口,结合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除可于办公塔楼大堂处回旋外,不能进入基地内部。

2.静态交通系统设计机动车停车主要以地下车库形式为主,辅以少量地面绿化停车。在天宁路、人昌路及怡福路中段规划设计的士停靠站。设置智能停车系统,让停泊车辆的人能准确找到车位,提高效率,节能减排。

3.人行交通系统设计基地内部完全为人行范围,在2万平方米的森林公园内设计宜人的人行系统,地下、地面步行通道以及地上高架步行系统通过设置台阶、楼梯、电梯、自动扶梯连成上下方便的立体的、连续不断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4.下沉广场设计下沉广场位于基地中部,开口于诚德路。以配套商业、停车场为主,整合商业、休闲、展示、绿化等功能于一体,形成立体商业模式,丰富商业空间,改善地下停车环境,拉动停车库人流进入商业体。

三、绿色建筑设计

项目包括了6栋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和2栋138m的超高层建筑。除了常规的建筑功能和外观设计外,设计团队重视在设计中贯彻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采取了以下主要设计措施:优化大楼的朝向,最大限度面向南面,避免西向朝向的建筑;西、南立面采用遮阴处理,冬季获取太阳光用于保温;建筑设置空中庭院,有效组织自然通风;每栋建筑设置绿化屋面系统;提高大楼的隔热效果,有助于降低制冷负荷,协助雨水管理;雨水回收,为非饮用水需要提供了水源。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力争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一个集商业和办公两位一体的绿色建筑的典范。

四、景观设计

在设计团队看来,景观设计的核心是营造公共空间和营造自然互相融合,在景观设计中插入共享的公共空间,森林体验空间,与提供交流的场所互相穿插,相互融合。本项目规划按所处位置及功能的不同,通过轴线的控制,设置了既相互联系又具有统一性的三大景观区:

中央森林公园区域的核心是一个2万m2的中心绿化区域,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开放的绿地。建筑周边的人性化小广场具有适当的引导性,将人们引导进入城市中的一片难能可贵的绿化休憩广场。充分考虑让顾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中央森林公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

五、结语

第3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形式美法则是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特征。展示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够使这一法则在展示设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突出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的整体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侧重于空间与陈列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

形式美法则;室内展示设计;空间;陈列

在进行室内展示设计过程中,空间与陈列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设计的格局。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形式美法则在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与陈列的关系,能够合理地对问题进行处理,将文化艺术底蕴和审美品位在设计中进行有效体现,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形式美法则在应用时,需要考虑到从整体着手,能够对空间与陈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这样一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设计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艺术和舒适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形式美法则下的室内空间设计与陈列,注重带给人较好的视觉感观享受,提升空间设计效果和水平。同时,设计过程中,形式美法则注重提升创造力,强化审美感受力。

一、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规划问题

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室内展示设计,要注重整体设计的艺术化特征,将一些鲜活的元素融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在设计中,突出“美”这一理念。形式美法则应用于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规划时,体现出了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三个方面内容。在设计时,还要注重把握整体规划的流动性、空间的暗示和引导、空间有效分割比例等内容,这样一来,在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时,才能够突出设计效果。

(一)形式美法则的变化统一与空间规划的暗示引导。形式美法则的变化是指制造差异,使设计更具丰富性,能够以多样化的手段,突出整体美感[1]。统一则是对矛盾进行弱化和调和,将不同性质的物体进行并置,降低其在整体环境中的对立感,让人感觉到物体摆放和陈设的和谐统一。在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规划问题上,形式美法则的变化统一与空间规划的暗示引导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例如在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到物体的摆放,并在摆放时,位置以及格局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弯曲的墙面暗示着另一个空间的存在;天花板的图案设置,能够对人流方向进行暗示;墙面的色彩、材质、商品的摆放位置,可以增强视觉效果,带给人较好的心理感受。

(二)形式美法则的对称均衡与空间规划的流动性。形式美法则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样一来,其在应用过程中,就不可缺少“对称均衡”的特征[2]。形式美法则的对称均衡在空间规划设计中应用,突出了“对称”和“均衡”的特征,所谓的对称,主要是指画面中心线的左右对称,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保证左右的对称。空间规划中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形式美法则的对称均衡进行了把握,同时,又兼具引导性和创意性,能够对空间大小、材质、色彩进行合理地调控。形式美法则的对称均衡应用于空间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体的虚实、凹凸以及曲线变化来实现,在体现对称均衡时,又要注重自然过渡,避免生硬化。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时,体现出对称均衡的同时,也注重于空间规划的流动性,避免了生硬,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这种设计方式,带给人较好的审美感官享受。

(三)形式美法则的比例尺度与空间分割。在空间展示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握空间的比例以及各个部分设计的尺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效果。这样一来,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往往会根据一定的比例尺大小,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审美感受。空间规划过程中,空间分割,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在空间分割过程中,可以应用隔断进行。隔断又分为实体和虚体两个部分,实体和虚体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对空间的一种有效分割方式,但是虚体隔断在分割时,不会影响视线。实体分割时,则是对视线的阻挡,将空间分为若干个部分。在进行空间分割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合理的比例尺度,保证空间分割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不会对审美造成太大的影响。如图3所示,是深圳一家音乐厅的天窗分割方式,这种分割模式,对整体空间的影响较小,但却起到了空间分割作用,让人在室内空间中,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在进行分割过程中,采取了虚体分割的方式,对人们的视线影响极小。

二、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室内展示陈列设计分析

(一)基于形式美法则的静态陈列。一般来说,在进行商品陈列过程中,陈列的区位主要有地面陈列、柱面陈列、壁面陈列、架上陈列、空间陈列、置放陈列、壁贴陈列等几种形式。这几种陈列形式在商品室内展示陈列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设计,以突出效果。在进行陈列设计时,基于形式美法则的陈列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体积、面积造型的不同特点,并能够根据比例设计原理,获取较好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对参观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能够对空间展示的形态特征进行把握,这是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1)地面陈设:通过利用钢架橱柜或是利用模特架、道具支架等,对产品进行陈列。这种陈列方式,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地应用,保证展示过程中,将重要信息进行传递。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地面陈设,要注重陈设的比例尺度,并能够从整体角度把握陈设的艺术性和实用性。(2)柱面陈列:该陈列主要应用了柱面进行壁贴,对商品进行展示;(3)壁面陈列:在进行壁面陈列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壁面陈列的效果,我们可以辅助灯光,这样一来,可以在展示陈列设计时,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效果。(4)架上陈设:在商品展示设计过程中,架上陈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陈列方式,主要通过利用支架,将商品、灯饰、广告物等进行展示,对顾客进行有效地引导,并能够对整体展示空间进行装饰,突出较好的审美效果;(5)空间陈设:空间陈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悬挂商品,对整体展示空间进行装点,能够给顾客一种较强的动感和轻,使顾客在浏览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愉悦的心态;(6)置放陈列:将产品摆放在地名、床面上,进行陈列,将产品的造型和质地展现在顾客面前。(7)壁贴陈列:这种陈列方式主要是指对一些带有花纹的产品进行展示,例如一些印刷品、桌布、体育用品等,这些商品多采用壁贴陈列的方式。总之,基于形态美法则的静态陈列设计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满足商品展示需求的同时,能够给顾客带来较大的审美感官,以视觉冲击力,影响顾客的眼球。

(二)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动态陈列。动态陈列模式在当下商品展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种陈列设计方式,能够对产品本身的性质进行突出,并且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产品特色。形式美法则在当下展示空间陈列设计中应用时,通过对点、线、面、色、光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加生动地突出展示特色,这种设计,多以博物馆、展览馆应用较多。在陈设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形式美法则,并对高新技术以及现代展示手段进行结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动态展示陈设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静态展示更加动态化,能够给顾客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动态陈列设计,注重对环境以及气氛的渲染,并结合技术手段,以生动的方式,将产品展现在顾客面前。通过对产品信息进行动态展示,可以让顾客更好地对产品进行了解。同时,这种展示方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顾客,勾起顾客的好奇心,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动态陈列设计过程中,关键在于产品的动态展示,在突出产品本身特性的同时,又能够恰如其分地对其功能进行展示,是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一种突出特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室内展示设计中空间与陈列,直接影响到了展示的最终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与技术不断地实现了结合,并且突出了设计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特征。在进行室内展示设计空间与陈列问题研究时,我们要注重把握形式美法则的本质,突出展示设计的关键效果,能够带给顾客更好地审美感观体验,综合应用形式美法则的相关内容,保证设计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对此,在日后的展示设计中,要注重正确处理空间与陈列的关系,把握布局的关键,突出设计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张璐.论形式美法则与购物环境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22-23.

第4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

一、引言

地下商业街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地下建筑设施是使城市结构功能演变需求的产物,对其规划的本质是一种综合各种因素的设计引导方式,而不应是纯粹的物质规划设计。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城市地下商业街空间规划设计是对城市设计的深入,需要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二、地下商业街缺乏人性化设计剖析

形象单调,整体效果不佳。地下街外观缺乏统一的形象、出入口不明显、地上显现物布置分散,不利于人们识别和对空间内部布局的整体把握。从外部空间进入地下空间时,缺乏过渡空间的处理,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尺度不当,环境质量低。内部空间的尺度缺乏人性,可识别性差,缺少与外界的联系,从而极易使人迷失方向,造成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和恐惧。多数地下人防空间尺度小而封闭,通风差、自然光线不足、湿度大、空气污浊、环境恶劣。缺乏交往,场所精神不强。在现实的地下街规划中,无论从地下商业街的整体景观环境上,还是每一层级的景观环境设计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视觉审美、心理安全的满足、社会交往场所的设计的缺乏。人在进入地下商业街的空间内部时,地上空间环境向地下空间环境转变让人产生对生理和心理变化,无法寻求交往场所。

内外空间割裂,可识别性差。在地下空间中,人们看不到外界的景观,从而大大丧失了外界景观对视觉常有的一种引导作用,人们的视觉容易受到局限,如确定方位所需的外界参照物大为减少甚至没有,无法确定空间的对应关系,使其定位能力变差,方向感变弱,容易加强人的紧张感。

三、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规划分析

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可以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这也为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框架。人性化的地下商业街规划就要从地下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入手,依据人们在地下商业街的需求层次:生理需求、行为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层次,来塑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生理需求可以通过一般的建筑空间设计方法来解决。由于地下商业街特殊生理环境,如天然光线不足、空气质量较低、湿度大等缺点,所以对地下商业街的设计中,注意通风、采光、除湿等技术手段保证良好的舒适度,对于满足人们最根本的需要,对于提高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是人性化设计必须做到的初级层次,那么关注人行为和心理需求便是人性化设计的中级层次。地下商业街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习性的关注,对人的环境认知和环境体验规律的考虑。既要有充满个性的、丰富多样的地下商业街,又要全面考虑城市地下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整体协调关系。

情感层次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个性化、审美、交流等各种高层次的需求。在对地下商业街的采光、通风、舒适气候等生理需求,对空间的尺度、可识别性、空间的多样性等行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要对空间的艺术性、空间体现的地域文化性、人的参与性和亲自然性进行考虑,塑造出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地下街空间环境。

四、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

1生理需求人性化设计

在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层次就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设计,消除人们对地下街的种种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线,进行采光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式。

天窗式采光设计。对于浅埋式地下建筑,设置天窗是向地下街引入天然光线的一种常用方式。天窗布局可以分为点状、条状和面状,按房间的大小和功能灵活处理。天窗的造型可为平面形、锥形、弧形、拱形等等。

天井式。地下建筑围绕一个与地面相通的下沉式庭院或天井布置,并朝向庭院天井开设大面积的玻璃门窗以摄取光线。在通过天井获取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可通过在庭院中栽植植物,使人与自然界保持联系,减轻恐惧感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植物花草的植入也可以为地下建筑提供宜人的空气环境。

中庭式。地下中庭可以结合大厅、通道和入口进行设计。应确定中庭在整个地下商业建筑的位置,尽量使之布置于平面几何中心,保证其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地下商业街中庭平面形式宜采用矩形、圆形和方形。如采用三角形则会产生动感空间,在具体的设计中也是可以尝试的。

2行为心理人性化设计

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的地下街规划设计,既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要符合人的经历体验,创造出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心理环境,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可识别性与尺度的适宜性。空间的舒适性。在地下商业街的设计中,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不良反

应,将地下商业街的环境尽可能地营造成与地面空间环境一样舒适。如在香港名店街的设计中通过入口下沉式广场引入自然光、布置绿化,设置座椅,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空间。港汇广场贯通地上地下的商业空间中,通过在中庭等公共空间布置绿化、轻质装饰,营造热闹的氛围来使人忘记身处地下的不良心理感觉,感到舒适愉悦。

空间的可识别性。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将形成人们城市意象的物质要素概括为五个方面: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标志。我们可以将城市意象五要素延伸至地下街空间使用,形成地下街空间可识别性的五个意象要素,从五要素本身的特征和处理手法出发,改善现阶段我国地下街空间形态整齐划一、缺乏可识别性的窘境。

地下街空间的方向感,可以通过地下空间内、外部环境的设计实现。通过入口与外观设计以及内部空间的布局创造出一个布局清晰、组织良好、简洁而富于变化的空间结构来增强人在地下的方向感。

和谐的比例和尺度。日本的芦原义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20-25m的模数是最合适的。以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为例,设计者很好地符合了这个模数,下沉式广场基本上就是20m见方。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约20m的宽度,相对于下沉式广场约7.2m的深度,D:H小于3,人们在广场中能够看清广场围合的界面的整体,整个广场既有一定的封闭感,又能形成整体感。

3地下商业街情感文脉性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代表着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其空间形式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意义或象征,同样对人们的行为与个性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也应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质,文化特质包括文化符号和文化观念两个方面。城市的地下空间环境的文化特质就要通过该城市的建筑文化符号和城市文化观念来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各个城市的地下空间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地下街在外观上具有的低可视性,使得其在保护历史性建筑和传统城市风貌方面具有很好的优越性,对于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扩建、英国爱丁堡市中心公主大街的扩建、美国华盛顿东方艺术中心和非洲艺术博物馆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五、结语

当前我国地下街规划设计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有助于提高地下街的规划品质。人性化设计分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行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三个层面。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必须从引入自然光线和创造健康的环境进行整治;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必须从和谐的空间创造、适宜的比例尺度进行景观设计;通过文脉创造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铁商业;建设开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迄今为止,地铁商业在中国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新型业态。正确的理解地铁商业的价值,把握好它的特点,做好规划设计,建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对于创造城市商业用地和开发经济环境、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有着重要长远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的回馈也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的定义和范围

轨道交通车站商业是指地铁站内商业、地铁过道商业、地铁商业街或商业城及上盖商业和地铁节点等各类形式商业的统称。

从理论上讲,由于地铁的交通功能导致了人流的集中,产生了廊道效应,从而使地铁沿线以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特点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明显的是步行合理区,即乘客到达地铁车站的合理步行时间所辐射的距离范围。这个范围对商业用途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沿线及站点周边形成了特殊的商业区域(1)。一般而言,距离地铁站点400~450米的范围内,其办公及商业的效益最大(2),地铁的人流效应及品牌效应会带动此范围内原有商业的发展,并吸引一些新的商业进驻。因此,地铁商业泛指地铁站及距地铁站点400~450米范围内的商业。

二、地铁商业的分类及特点

(一)按所处空间划分

按所处空间划分,地铁商业可分为四类:地铁站内商业、地铁通道商业、地铁上盖商业、地铁节点商业。它们的范围、特点及商业类型如下:

1.地铁站内商业

范围:地铁站内以行人通行功能为主区域的商业 。

特点:在地铁运营时段内营业,行人停留时间短。非目的性、快捷消费 。

类型:食品烟酒,报纸杂志,医药,冷热饮品,快餐,工艺品,服饰等小型商店及商铺。

2.地铁通道商业

范围:地铁站区域以外,但与地铁站以通道相连接的独立商业区 。

特点:其营业时间可以不受地铁运营时间的限制,兼顾地铁人流与附近片区居民、游客对商品、日用品的购买消费需求。

类型:无限制,可以是所有类型的商业

地铁通道商业,简单说,就是地下商场与地铁以通道相连,但有独立出入口,不受地铁营业时间所限,地铁晚上停止运营大门关闭后,商场可照常营业不受影响。例如北京西单站地下商贸街,深圳地铁1号线的华强路“潮流前线”和“华强地铁商场(易通手机配件市场)”、科学馆站的“中信地铁商城”、车公庙站的“丰盛町”地下商业街等。

3.地铁上盖商业

范围:直接建在地铁站结构体之上;或位于地铁站半径450米范围内、与地铁站出入口相邻或直接相连的商业 。

特点:其营业时间不受地铁运营时间的限制,主要利用地铁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具一定规模、知名品牌的商家入场,吸引消费人群。

类型:购物中心,大、中型商场,裙楼商业 。

地铁上盖商业一般距地铁站出入口较近,有些地铁站口直接连通至其地下层,如深圳中心城(地铁中心城站)、益田假日广场(地铁世界之窗站)等;有些则与地铁站相邻,并通过地下通道与之相连,如华润万象城(地铁大剧院站)和中信城市广场(地铁科学馆站)等;也有些与地铁出入口邻近,但并不与之直接相连。

4.地铁节点商业

范围:地铁站半径450米范围内、座落于城市主要交通网络交汇点及地铁换乘站的大型商业 。

特点:商业规模较大,消费档次及标准较高,具备城市门户客厅属性。

类型:购物中心,标志建筑及其裙楼,城市公建内商业等大型建筑 。

(二)按建筑形态划分

按建筑形态的划分,可以有以下三种主要的方式:点式、条式、立体式。它们的范围、特点及商业类型如下:

1、点式-商铺

大部分是在地铁的公共空间部分,如过道、候车区旁、出入口等处设置的商业零售点等。多以应急商品零售为需要,比如报纸杂志、饮料、电话卡等。这些点式的商业点一般由地铁运营商经营或出租位置经营,为人们提供一些日常基本和出行中需要的必要商品和商业服务。

2、条式-商店

多为一些由若干家商铺或店面联接在一起构成临街式的地铁通道商业,一般设置在地下通道内或地铁车站出入口旁乘客必经的一些街面上。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比如快餐店、药店、多士店、花店、书店等等。这类商业与地铁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出入地铁站的人为主要客源。

3、立体式-商场

与地铁相联或位于地铁附近的购物中心、超市等,规模相对比较大,包括多个楼层的经营空间。其中有些楼层是可以直接与地铁的通道相联通,方便出入地铁站的客流直接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卖场。同时,这类商业由于规模的原因,虽然是零售业态,但经营的品种很多,范围很广,目标客群也包括地面的行人和购物者。

(三)地铁商业的特点与优势

1、地下商业特点

地下商业是地铁建设运营的衍生和商业化的产物。受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地铁轨道交通与上盖商业的同期规划建设,形成了地铁商业在这些特定时空条件下具有的先天优势,在与其它商圈的竞争中,地铁站内商业对于巨大的客流资源具有市场独占性。

地铁站内商铺大都采用连锁经营形式。连锁经营迎合了消费者习惯消费和品牌依赖的消费心理,最大限度方便了消费者。大中型商场的设置与规模则多视不同站点的客流而定。

2、地上及上盖部分商业特点

地面商业具有聚集人气的磁场效应,而地铁的运营犹如动脉功能,二者相互依托与支持,能吸引与加速客流。因此地铁站地面商业的发展与地铁的规划建设关系密切,轨道建设线路规划和地铁站的选点定位对其沿线的地上商业环境影响很大,地下通地铁,地上增财源。

3、地下与地面商业互补

地面商业的发展与地铁地下商业关系密切,地上、地下各商业业态与设施之间相互补充,能更大程度的方便和满足消费需求,这种互补对二者的商业定位与发展起着互动调控的作用。国内外已建成熟的地铁商业案例,证明了地铁站的交通便利条件和客流效应对地面商圈的兴旺和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地面商业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地下商业的开发策划,特别是业态设置具有很大影响,地面与地下互动关系明显。通常当地铁站所处地面属于商业中心,地下商业也随之会比较兴旺,但地下商业一般是作为地面商业和服务业的补充;而当地铁站处于办公区或住宅区,地下商业一般可以发挥中低价位小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和便利服务的特点,宜规划建成综合服务型商铺和超市,或者发展成为特色商场。

三、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地铁规划紧密结合,应与城市的规划相统一

地铁商业应在城市分区规划的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基础上,重点针对网点数量和规模、业态结构、业主特点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结合站点附近各个小区的传统街市、新兴商业、旅游景点等特点进行布局,依据地铁线路的规划制定沿线商业设施的规划。

地铁发展是与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配合地铁的规划引导沿线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将对商圈的调整和消费力的再分配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商业机会就会得到更好的释放。香港购物中心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由于轨道交通途经沿线的不同区位、城市功能和既有用地格局的影响,各站点开发强度会呈现极大的差异性,也由此对地铁商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依据不同的功能、区位,对轨道交通节点的类型、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进行分析。

1.轨道交通节点类型分析(12)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包括节点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前者依据站点交通功能分类,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换乘站、一般车站等予以划分;后者主要按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及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其优点在于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开发具有指导性。

轨道交通节点的类型与特征

序号 类型 特征

1 城市中心/副中心型 两条及以上轨道交通交汇通过,周边交通情况复杂,客流量大

2 城市枢纽型 位于城市交通换乘重要节点,站点周边为占地较大交通设施用地,是区域客流进入的关键节点,客流量大且有明显阶段性

3 居住型 位于区域核心或大型居住社区周边,车站规模、客流量适中

4 一般型 车站规模小,客流量平稳

2.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分析

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城市区位等不同因素,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可分为:市中心区域、居住区和小型商业,具体如下:

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分析

序号 商业类型 毗邻站点类型 营业面积 业态

1 超区域级 城市中心/副中心型 10万以上 超大综合型商业、娱乐、休闲中心、超级市场等

2 区域级 城市枢纽型 6-10万 大型商场、超市、休闲娱乐设施等

3 居住区域级 居住型 2-5万 大中型商场、超市、休闲娱乐设施等

4 小型商业 一般型 2万以下 小型便利店、商店

(二)地铁商业的开发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和人群出行习惯

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地考虑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所处区域的特点。其规模、档次应与所处区域群体消费状况相一致,应结合已有的交通规划情况、人流走向特点进行设计。在规划方案和建筑总体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出入口设计,合理组织口部及周边人行和车行流线。

1、地铁路网车站特点及与其它交通设施对商业客流的影响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出地面时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地铁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单向往复乘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不同时段行车调配的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综合交通枢纽):既用于乘客往复乘用,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交会换乘的地铁站为综合交通枢纽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而与地铁站相关联的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状况也对地铁客流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在全天运行的不同时间段影响量变化较大。如公交站、停车场、机场、火车站、文体场馆、学校医院、办公或住宅区、综合交通枢纽等,都对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2、必须根据站位特点和环境准确分析地铁商业客流的特点

地铁商业的定位需要同步考虑乘客结构以及站位所处区域的特点这两个因素。乘客的流动并不直接表明消费的到来,消费的创造和吸引必须要靠合理的商业规划和卖点塑造才能完成。根据不同站点的人流层次特点,商品的档次和商业消费模式也不一样,例如香港中环、铜锣湾等地的店铺就会比较高档、有特色。

由于商业建筑和轨道交通都是依赖客流量而存在的,所以探讨两者空间连接的关键在于对客流量的分流、引导和疏导。前者设计的核心是为顾客营造良好的购物交通环境;后者的设计重点是使乘客在各功能区中活动方便快捷、流线清晰易辨。合理的设计是让不同需求的客流自然分流,在及时疏导过境客流的同时,还能引导人群激发消费冲动。

(三)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商业结构相统一

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所处区域的商业结构特点,注意对商业空间结构的设计,合理分布大、中、小型商业区域,安排购物、休闲、娱乐、便民等功能。充分结合站点的布局分层设置商场、仓库、停车场等设施。

地铁站厅的商铺主要考虑一些零售连锁店,例如:7-eleven、西饼屋、报刊杂志、干洗店等,无论站厅还是地铁通道,在进行布局时都要充分考虑人流的疏散。

高档定位的项目在引入地铁以后,应该如何协调商业规划和商品组合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由于高档定位的商业项目需要安静和幽雅的环境,所以在目前阶段,地铁的引入与高档商业项目的营业能力提升还难以形成正比关系。

(四)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和原有的结构条件,充分考虑安全、舒适、环保和

对于地下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注意通风、防火等方面的设施与疏散条件,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同时应充分考虑避免或隔除地铁行经时产生的噪音污染。地下空间利用还应该充分考虑到防灾、储存、治安、环卫、生产、通信、市政服务及无障碍等各方面的需要。

乘客安全是地铁建设和运营考虑的首要因素,地铁在通风、防火、排水以及紧急情况时乘客疏散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地铁地下商业要求客流滞留则与地铁交通本身要求的客流疏散功能背离,因此在设计时要兼顾客流疏散和滞留双重要求进行流线、布局设计。

此外地铁相关的商业空间有相当部分属于地下构筑物,其结构和技术条件一旦形成就很难进行改造,即使改造也存在工程难度大、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具有较大的不可逆性,因此设计前期的合理规划和建筑布局设计尤为重要。

地下空间的开发方向与模式:

1、分层分区利用

一是将不同功能或相互关联较少的设施置于不同的竖向层次和区域;二是根据城市不同时期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同需求,将开发重点控制在不同的竖向层次。城市地下空间应坚持人、物分离,由上至下的竖向分层次序为:有分配(接纳)功能的市政管线层;人员活动频繁的空间层(商业、娱乐、轨道交通人员集散层和人行地道等);少人或无人的物用空间层(存车、储物、物流及设备等)。

2、地上、地下整体综合利用

将同一地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多种功能综合考虑,整体开发,有利于土地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将地铁线路和站位选择在土地使用或商业发展上有潜力的区域,使彼此客流相互利用,既可以带动该地区土地的升值,又有利于增加地铁车站的客流量,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借鉴香港发展地铁上盖物业的经验,沿着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轨道线路,规划建设大空间尺度、高密度人口聚集、多功能、高效率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可以更为有效地综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加深,不仅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功能复合化也成为深度城市化另一指标。都市综合体正成为适应城市化深度发展要求的物业模式,未来与轨道交通密切结合的地铁综合体物业必将成为主流物业发展模式(9)。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百货、餐饮、超市等业态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的需要。成功的综合体专案往往在功能的设置上是极为考究的。酒店、办公、公园、娱乐会所、公寓、展览、交通出行等综合功能都是一个成功综合体项目所必备的,各功能在独立运作的同时,通过互助互益能够提供更大的效益。从深圳华润中心的例子来看,商业部分在各功能配置比例上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而住宅、公寓、办公、商务和酒店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分析:酒店、住宅可以带来高收入的消费阶层,住宅、公寓可以带来稳定的客流量,办公、商务可以为酒店、公寓带来顾客,而这些消费群体最终都会被引流到配备的商业项目。如此一来整个循环系统就构成了,功能的配置也趋于合理化。

地下空间利用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公共优先原则

作为地面空间的延伸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应优先满足公共利益需要,如安排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项目。

以香港的地铁商业为例,地铁站里面没有什么百货公司,都是比较便利市民乘客买东西的小店,比如便利店、洗衣店、有特色健康的食品店等;还有银行、旅游中心和它的相关服务,在假期里举办各种活动,特别是亲子活动和公益活动等,让人觉得地铁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在地铁商业的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必须强调“为公众服务”意识和顾客的需求。时生了变化,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地铁商业设计应着重考虑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顾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伴随的各种需求。例如:如何减轻从地面出入口到地下站台之间的水平及垂直移动所带来的负担;如何减少因乘车、人流复杂给顾客带来的不便;如何为高龄者、残疾人、孕妇、儿童等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如何在满足顾客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克服地下空间给顾客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如何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艺术、信息等附加价值方面的需求;如何以简单明了的导向标识系统信息为顾客(和外国人)提供简洁快速的引导服务。这些都是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2.统一规划设计,分区分期建设

地下空间开发应当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期实施,优先考虑有效地解决近期突出的城市问题,如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项目的安排。根据土地价值、使用功能及建设条件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区域和时期进行开发。而地铁商业的开发和建设更要根据所处区域的城市设计及地铁车站与线路的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难度和对地面市政条件的影响等各种因素,与地铁同步开发建设或预留条件,分期实施。

香港的地铁商业一般都是采取同期规划、分阶段开发的策略,每期开业面积适应当时的市场规模和容量,不求一步到位,而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例如:位于香港岛东区鱼涌的太古城中心,是该区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项目共有四期,设有办公大厦及商场,分别在1982年、1987年、1992年、1993年落成。

在规划开发面积巨大的购物中心时必须考虑这些宏大的建设项目不仅增大了投资压力,而且增加了开发风险。另外,当购物中心进入运营以后,超大体量的购物中心也会由于运营管理成本高,而增加运营组织管理和交通疏导的压力。香港主流购物中心体量一般在5-10万平方米,为了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和运营风险,一般控制开发建设面积不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而内地则动辄几十万平米的超大商场,更加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供应情况综合确定,统一规划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分区分期建设的要求。

(五)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步骤和重点

步骤1:以商业定位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

地铁商业的建筑设计主要涉及到项目市场定位和主力店两个问题。在动工前,应由开发商组织商业策划和论证等相关咨询机构对市场做一个调查,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购买能力等,确定适合做什么,也就是先找准市场经营定位。明确市场定位后要重视主力店的商场建筑要求,因为主力店的引进,能帮助提升整个项目的价值。开发商应更多地和一些主力商家沟通,了解他们对规模、建筑空间布局与层高、楼板荷载、市政与能源接入条件等要求,尽可能按照主力商家的要求来设计卖场。很多开发商忽视了这一环节,不管项目位置和环境适合做什么,拿了地块就做。如有些项目的地段非常好,但由于卖场设计规划不合理,导致有意向的大商家进不来。所以设计师则应重点针对上述要求,根据不同的商业功能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步骤2:交通流线规划设计

1、对地铁和商业的人流矛盾考虑要充分

地铁商业的人流特性具有矛盾,即“疏散人群”和“滞留人群”的关系和转化。 地铁在通风、防火、排水以及紧急情况时的乘客疏散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地铁地下商业经营需求的“客流滞留原则”与地铁交通本身要求的“客流快速疏散功能”相背离,因此地铁商业开发经营必须要找到兼顾客流疏散和滞留两方面要求的结合点,对经营业态的选择也要以此为出发点。

2、购物中心内部的人流动线规划是购物中心规划的灵魂

商业购物中心的内部人流动线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引导人流经过每一间店铺,使每一间店铺都拥有足够多的人流,使每一平方米的室内空间都能为购物者创造愉悦的体验,使每一间店铺都创造尽可能多的营业额。购物中心的人流动线规划与地块形状有关,与出入口的设置有关,与主力店的位置安排有关。香港的购物中心往往不会让核心主力店占满某一整层,而是同时占据几个层面的一部分,一般都小于该层的二分之一。这样的布置可以让主力店在多个层面发挥作用,汇聚和引导人流到达更多的层面,提高同层的其它小商铺的商业价值。当地块形状为长条形时,香港购物中心采用的方式是将主力店设置于两端,将一般承租商户设置于中间的方式。这样在两端主力店的拉动下,中间的一般承租户就能享受更多的人流,实现资源互动,人流共享的目的。

3、在项目规划整体流线设计时,应科学合理设置项目内部各楼层的交通布局

可以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交通动线设计,充分实现人流在项目内的良性运转。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突出购物中心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展示不同购物空间的主流特色和鲜明的风格,并营造出安全感和舒适感觉,从而起到引导公众逗留购物的作用。

(2)应强调交通组织的引导性,让顾客能很容易寻找和到达商场的各个区域,只有顾客能看到、走到的地方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3)透过圆弧形动线,能让顾客视野的延伸和扩展性增强,可视性更强,单店的能见率更高,便于顾客到达店面。

(4)购物中心一般应将自动扶梯布置在比较醒目的位置,并且每隔20-40米就布置一组自动扶梯,以方便顾客乘坐,如中庭、出入口等位置。中庭作为购物中心内部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的枢纽,是布置自动扶梯主要区域和最为集中的区域。

(5)在多层的购物中心内,设计跨多层的“通天梯”实现人流跨层传送。按照商业价值随楼层上升递减的规律,则楼层越高商业价值越低,但设置高层直达扶梯后,由于可从低楼层直达高楼层,如4楼直达8楼,这样8楼就和4楼具有了几乎相同的商业价值。在设计“通天梯”包括常规的自动扶梯时,也要注意“人流死角”对购物人流和商铺的影响因素。(见下图)

步骤3: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不同的商业业态有不同的配套要求,规划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商业业态的配套要求,在项目修建过程中尽量让配套设施完善到位,以保证商家和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消费和服务的便利和安全。如超市对理货区、中央空调、电梯、消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餐饮要有独立的排烟系统、防噪设施、供排水、充足的停车位等;电影院需要大空间、厕所、消防、隔音等配套设施和条件。

步骤4:换乘中心设计(10)(11)

换乘中心不只是进行交通换乘的场所,还承担着餐饮、娱乐、商业、银行等城市功能。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车站的城市商业功能会逐渐增强,并将逐渐与车站本身的交通功能齐平。由于换乘车站强大的客流量无形中促使车站发挥城市功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换乘中心的商场、娱乐场所、服务场所不再只对交通出行起补充作用, 优良便利的服务功能与独具的商业特色吸引着人们专程来这里购物,而非上下班出行的顺路采买。换乘中心设计如能根据功能区分做到立体的、多层的、多方位的分流,就可以使乘客在购物、出行及其它城市功能需求上感觉到空间气氛很舒适,不会产生杂乱无序的印象,使他们乐于到这里消费休闲或在这里来从事与城市功能相关的活动。因此,在开展地铁商业开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换乘大厅的设计。

步骤5:卖场规划设计

一个项目的商铺分割应做到如何将大量店面铺位灵活组织,化整为零利于出售,同时又可化零为整,利于整体出租和经营。商铺的分割要考虑规划设计的业态定位,如小区商业的铺位不应太大,以中小面积为主;而购物中心的商铺划分则应以大面积为主。此外,卖场的人流动线、通道、出口、电梯等也要全面考虑,要让偏角的商铺也能充分享受购物的客流光顾。

步骤6:立面规划设计

商业建筑的立面规划设计要求能够鲜明地体现商业项目的功能特征和整体形象,它的设计效果能直接影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和立面装饰效果不但表现视觉的美观,还能够科学合理的表明该项目的市场定位,让一个新开发的购物中心从众多的商场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主题符号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并口碑相传,迅速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从而摆脱同质化竞争。

地铁商业作为商业的一种,其建筑也一样有此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立面和周围其它商业形成差异化,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项目的可识别性。其中,尤其要注意广告位、招牌、灯箱的放置,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不能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步骤7:装修规划设计

装修规划包括公共区域装修、铺位装修及辅助面积装修。

公共区域装修主要包括天花板、地板、灯光、隔墙等;铺位装修有门面的形式要求(如对开门与平开门、卷闸门与玻璃门)、门脸与牌匾等形质的统一要求;辅助面积主要指商场办公、仓储、进货通道及卫生间等非商用面积的装修。商场的装修规划设计要注重整体把握风格和档次,而明确经营业态是关键,装修档次、材料色彩运用等都要符合经营业态的特性。如超市、小区商业面对的是大众化的住宅居民,装修档次普通即可;而西餐酒吧等往往要装修设计成欧美风格等。

四、深港两地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差异及现状分析

在城市建筑密度超高的香港,地铁商业融合于城市商圈的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可以说是在世界发达城市名单里都是名列前茅的。这首先取决于:①政府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于地铁线路的选定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规划;②地铁站位的选址结合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计划整体考虑按规划预留;③地铁与上盖商业开发的规模和功能设施统一考虑并整体策划设计;④在商业项目的设计中按照规划条件、并充分考虑所处社区位置环境等因素,通过系统、细致的商业策划、规划和设计营造出良好的商境和商机。香港地铁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建设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地铁商业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共赢、共荣、“水到渠成”的。

香港地铁站内便利型、服务性商业店铺的业态设置,成为深圳地铁早期地铁站内商业开发所学习和借鉴的成功实例。而深圳地铁商业的开发进程,就是在向香港和国际地铁商业开发成功案例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在“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观念指导下,在新建地铁的同时,同步有序地推动地铁商业的开发建设。

对比深、港两地地铁商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深圳地铁商业与地铁的结合模式

根据对深圳地铁上盖商业的调研,其与地铁结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整体建设式

与地铁站共同开发建设,地铁站与上盖商业是一个建筑整体,只是为地铁运行留出地下或半地下的空间。例如,罗湖站综合交通枢纽、皇岗站联检大楼、国贸站金光华广场、购物公园站。

2、通道相连式

这种结合方式多在已经成熟的商业街区或者物业下修建地铁站,通过地下通道将地铁与物业完美结合,如老街站、大剧院站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地上空间,而且通过在通道中修建大型地下商业街或者地铁商场、或与大型商场超市连通等形式,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

(二)深圳地铁商业的设计特点

1、地下空间形态丰富

地下空间通常分为地下轨道交通设施、人行地道、地下公共停车库、地下街、地下综合体和地下设施出入口及通风井几种形态构成,将地下空间的交通、展览、邮政等公共服务功能与休闲、娱乐、购物、金融等商业服务结合起来,达到社会功能与商业功能的完美结合。

受香港的影响,深圳的城市空间形态也相当丰富,城市空间通达性很高。深圳地铁的舒适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的人性化,而且它创造了以人为本的休闲购物环境。深圳几乎每一个商场,尤其是地铁沿线商场,地下都有几层空间。一般为2-3 层,负三层为地下停车场,负二层或者负一层连接地铁出站口,通常有各种餐饮、休闲、流行服饰或者饰品专卖店,装修华美吸引眼球。地下通道大多宽敞明亮,人们可以非常舒适地在完全不同的商城的地下空间穿行,有的地下空间甚至串连起了几条街,这不仅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人流、资金流,而且也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2、地下空间设施设计考虑人性化

深圳地铁在设计、运营、服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深圳地铁的自动扶梯和电梯非常完善,各车站均为无障碍设计。直升电梯除供盲人、残疾人使用外,还可供老人及各类需要者使用。地铁站内及通向各个商业的通道都设置了系统完整的指示标识。

图:地铁站内指示标志随处可见,自动扶梯和电梯非常方便完善

(三)香港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特点

香港地铁商业充分的体现了地铁有机融合于城市商圈、并推动城市区域商业繁华发展的功能特色,其地铁上盖的大型建筑体即是大型商城, 通过便利的轨道交通与商业的结合,让地铁在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独具的便捷通达性创造出城市空间丰富的形态。其规划设计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的人性化,而且它创造了以人为本的休闲购物环境。超前的地下商业空间规划,宽敞的通道,给购物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宽敞感、舒适感。

香港的地铁商业规划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5):

1、采用了“公交导向发展”(TOD)规划原则,即“3D”原则。以青衣站为例,它有如下特点:

(1)高发展密度(Density) - 于车站步行服务范围内进行集约式高效使用土地

(2)多元化土地利用(Diversity)以增加小区活力及双向客流

(3)强调优质小区设计(Design) 无缝连接,完善接驳,人车分隔,美化空间

(4)车站与物业紧密结合

2、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合理――多种交通方式立体融合

在香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建筑综合体内容纳了更多的城市交通空间,除了地铁之外,越来越多的项目还将城市步行信道、城市休憩中庭、汽车停靠站、交通转换站等各种空间要素融入自身,组织成立体交通网络,供人们在其中穿梭与停留,以引导购买人流的形成。太古又一城项目就是多种交通方式与商业建筑空间和谐立体融合的典范。

3、设计定位明确――鲜明的建筑形象,独一无二的主题符号

香港人的居住面积狭窄,人们在闲暇之余往往将城市综合体作为约会相聚的地方,“行商场”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土地狭小,但香港的购物中心数目众多。为了从众多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脱颖而出,有效地吸引人流前来消费,各购物中心往往从设计定位之初就开始下足功夫,力求以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和科学合理的客户细分赢得市场。

香港地铁的站台、站厅内商业物业形态:站台因功能与空间的限制基本没有设置商业,但各类广告布满站台通道壁、地铁隧道壁的有效空间。面积较大的站厅客流旺盛,因此分布着不少满足实时性、便捷性、服务性需求的商铺。商铺的业态设置以银行、便利店、西饼屋、书报亭、干洗店等种类为主。店面虽不算大,但商铺装潢考究。

沿线地下商业物业形态:与站厅连接的地下商场定位明确、经营灵活,是融购物、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城。最具特色的地下商场是铜锣湾时代广场地下一层的“时代便利集”,主要经营中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便民超市、服装饰品;目标顾客瞄准大众消费者,价格适中,生意颇好。此外还有APM、朗豪坊等。

4、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地铁优势发展商业环境,提升偏僻区位地产价值

香港地铁商业的策略是:充分发挥地铁的交通优势而避开区位条件差的劣势,强调主题经营模式,为购物中心注入更多有个性的娱乐、休闲元素。即通过地铁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合理有效的商业策划开发,引导和疏通不同区域、各个地段有不同需求档次的消费人流,实现地铁商业的有机发展,同时繁荣提升了区位条件较差的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和商业潜力。5、“以人为本”――从规划到建设贯彻始终的原则,从环境到细节体现服务的大众的理念

香港地铁商业“以人为本”之所以能够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在于在项目建设之初就重视对客户需求的细致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和落实,最终以合理的建筑形态、到位的功能服务(含助残)设施以及周到的运营管理服务来达到目标。这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当作细节而忽略掉的环节,同时也是商业开发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细节。

结语:

我国各大城市地铁商业开发项目大多位于已建成型的城区内,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涉及面广,需协调的业态功能关系复杂,且相对地面环境条件下对规划、设计各专业要求更全面、更高端,这就要求在前期规划设计方案阶段,政府规划审批部门与建设单位要组织商业开发策划研究与咨询单位,客观科学地分析现有城市环境条件,结合地面周边环境对于地铁相关站点附设和配套的商场进行充分的商业策划和论证,细致的分析、确定拟开发的地铁站点商业类别、规模、业态和布局,研究审定合理的商业开发方案。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须依据规划方案和策划报告,依照准确定位的商业策划和论证成果,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和整合能力,合理地整体规划布置项目内部总体以及各层的平面布局和交通流线,把握好建筑空间形态与功能设施预留条件,细致周到地进行商业环境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这些前提条件是建成优质高效的地铁商业的关键要素。在建筑施工、内部装修、导向标识系统、设备安装等各专业实施阶段,也要全面按照设计要求和不同商业功能需求,做好专业协调施工配合,保证质量标准等,这些都是实现优秀的地铁商业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试论地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圳地铁建设的启示,尤福永,特区经济,2002年8月

2.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研究,城市研究,1999年3月

3.香港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郑捷奋,刘洪玉,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10月

4.香港地铁商业分析,杨乃文,商业地产2009年

5.香港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与特点,张帆、苏为学,商业地产,2010年

6.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王小奇,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9月

7.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与其它交通衔接问题的分析,袁振洲,科技导报, 2001年11月

第6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病害调查;旧路检测;道路大修工程设计

广州市开发区(东区)是广州开发区较早开发建成的以化工、食品、电子等轻工为主体,兼有钢铁、汽车制造等重产业的综合产业区。骨架路网由“四纵四横一连”共九条主、次干道组成。大部分道路于2000年初建成,各主、次干道均为沥青路面。运营时间接近10年,大面积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结构层已达到或接近其使用极限。为保证沿线客、货运交通安全通行,满足区域发展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对道路进行维护、改造是必要和迫切的。萝岗区政府于2012年度先后提出对连云路、东捷路、东众路、联广路等道路的改造计划,并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调查、检测与设计。

笔者参与了连云路(2.6公里)、东捷路(2.3公里)、东众路(1.8公里)的工程改造设计,对项目的病害调查、检测与分析、改造设计方案简要论述如下。

1、旧路病害调查

按《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的病害分类,进行现场踏勘,对现状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大小、程度作详细调查、记录、汇编。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系统分析,初步判断不同路段的损坏程度及成因,将改造项目定性为四个代表性路段:

① 路面中度破损,路基强度不足

主要体现在东众路北段,该路段以路面大面积沉降为主,路面凹凸不平,平整度极差,路中检查井等构造物均明显突起。破坏成因判断为路基碾压不均、强度不足或大面积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层下陷从而引起路面一连串的病害。

② 路面重度破损,路基稳定

主要体现在连云路西段、东捷路全线、东众路南段。现状机动车道路面路况较差,路面损坏以重型龟裂、车辙、沉陷为主。破坏成因主要体现为沥青面层和基层的疲劳损坏、水损坏。在长期重型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出现结构性疲劳破坏,达到使用极限。加上路面排水不畅,路基、路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从而引起的一连串的结构松散、失稳病患。路面出现下沉、坑槽后,积水现象更为严重,进入恶性循环。

③ 路面中度破损,路基稳定

主要体现在连云路东段、东众路中段。该路段机动车道路况较好,该路段路面损坏以中型线裂、网裂、麻面为主,裂缝长度、网裂面积较其他路段少。破坏成因判断为路面结构层的疲劳破坏、沥青面层的老化。

④ 急弯路段剪切破坏

主要体现在东众路连接联广路的曲线段,曲线半径小(R=50m),且设置了超高。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破坏主要为横向剪切破坏,面层沥青出现大量的拥包、车辙、麻面等。

2、旧路检测

根据旧路调查的成果,以及对不同路段病害程度和成因的初步判断,制定有针对性的旧路检测方案。本次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①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②路面承载能力(弯沉);③路面平整度检测;④路面结构参数检测(厚度、抗压回弹模量、密实度等);⑤路基状况检测(地质钻孔)。

检测的重点是评价行车道的破损情况,通过PCI指数评价路面的使用状况,为路面改造提供对策;通过钻芯取样确定路面结构和厚度;利用贝克曼梁测定弯沉,在此基础上分析路面的承载能力,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对路基状况进行普查,对薄弱位置进行地质详堪,为路基是否需要补强提供理论依据。

3、检测结果分析与定性

① 路面状况指数PCI

根据《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对路面病害按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它类进行分类计量。各道路的病害状况指数PCI范围为35.0―94.3,评价等级为D―B级。其中,连云路右一车道、东捷路左一车道、东众路右一车道破损严重,综合评价等级为D级。

根据《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的养护对策,应对道路进行大修或改扩建工程。

② 路面弯沉

连云路左幅各路段弯沉代表值为28―117,右幅各路段弯沉代表值为27―187。东捷路左幅各路段弯沉代表值为48―67,右幅各路段弯沉代表值为34―61。东众路左幅各路段承载能力代表值为30―47,右幅各路段承载能力代表值为54―60。

各路段弯沉代表值普遍较大,且波动值大,承载力不足。

③ 旧路面结构参数

芯样检测结果显示,原面层结构为两层沥青结构,平均厚度为13.1cm。芯样显示面层厚度离散性较大,其主要成因是车辙处结构层推移、面层剥落以及修补破损导致面层厚度差异。沥青面层抗压回弹模量平均值为1180Mpa。

基层为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平均厚度为26.9cm。多个芯样基层出现断层和松散,基层性能严重不足,层间结合失效。基层抗压回弹模量平均值为316Mpa。

根据旧路设计资料,原道路设计面层沥青为3+5+6共14cm,与检测数据较为吻合;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为35cm,与检测成果差异较大,基层施工质量较差。

④ 路面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标准差为0.68-3.30mm,达到《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沥青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中A级要求。然而,该检测指标仅能反应间歇性、离散性的沉陷和拥包,未能反映大范围的整体沉陷现象。

⑤ 路基地质条件

路基钻探资料显示,东众路北段原路基下分布有淤泥和淤泥质中砂,软土厚度为5-11.1m,埋深3.2-5.2m(现状路面下)。淤泥及淤泥质中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低、强度低、具有触变性和流变性。原道路施工时未进行深层软基处理。

其余路段未发现软弱路基土。

4、总体设计

结合旧路调查与检测成果,本次道路改造应按《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大修工程标准执行。主要针对现状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管线、交通配套设施等的存在问题,对道路进行全面修复、整治和完善。

道路平纵设计:道路线型沿用现状道路走向,设计中线根据现状中线拟合,并优化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线型。纵段面设计参考现状路面,按“就地爬”原则拉坡。对现状整体沉降严重路段,适当“削坡填谷”,拉直纵断面线型。

横断面设计:全线采取“机非分离、人非共面”的原则,维持现状机动车道宽度不变。机动车道外侧原非机动车用作临时停车一种可以坐的特殊类型的座位。

休息设施应结合景观、活动空间、商业设施设置,休息椅数量满足需要,形式多样化,讲究趣味性、舒适性。同时,休息椅可与绿化、水景、树木、帐篷、太阳伞、灯柱等一起形成亲切宜人的休息空间。另外,休闲环境设施,如路灯、花坛、标识、电话亭等,都要与人体尺度相比较来设计。片面追求宏伟或图面效果,大而无度,大而空洞,都不能诱发休闲行为。

(2)设置娱乐设施

在商业街内布置一些儿童游戏设施,供孩子们玩耍,享受玩的乐趣。多彩的游戏设施本身就丰富了空间,孩子们的欢笑更活跃了商业街空间。此外,青少年和年轻人也是娱乐设施热情的光顾者。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社区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规模等级、地理环境、居民结构、周边商业环境、区域商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因素,既有商业街道的繁华气氛又能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是衡量社区商业街空间设计的标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寿宝海.对商业街规划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6)

[2]焦键.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初探[J].江苏商论.2008(09)

第7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综合体;方案设计;编制要点

Abstract: urban complex urban expans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city plays a new business, business center, make the function of the new city landmark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ity center KongDongHua avoid, reduce the urban commuter traffic pressure, rich city leisure era content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urban complex points.

Keywords: complex; Design; Key points of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深圳,因土地紧缺而推广的新发展模式―城市更新,造就了更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其形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堪称引领了国内地产开发的新趋势。作为开发商,在前期运作过程中,就必须对整个项目有着详细深入的规划,并保证整个开发过程能按照运营理念顺利进展,从而达到项目完成后最完美的效果,产生最大的效益。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生活集大成的建筑群体,还会受到每个城市文化习俗、消费模式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每个综合体其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不可复制的。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要点的编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完整表达开发理念,把握设计方向,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条件。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城市综合体方案设计要点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一, 深刻认识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的英文名为HOPSCA,是英文单词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寓)首个字母的缩写。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种,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空间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有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业、商业、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有些还具有会展等展览功能,因此又被称为“城中之城”。城市综合体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的结果,同时城市综合体通过街区的作用,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城市综合体具有如下的典型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主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一般均具有容纳超大建筑群体和众多的生活空间。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2,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由于城市综合体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各建筑体之间会形成互补、流动,并且连续的空间体系。城市综合体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 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内部各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结合。城市综合体对外界的交通依赖较强, 通过地面层、地下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 通道树型”(Access Tree)体系,形成流动而多变的复合空间。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使建筑群体成为景观的主体,同时又承载着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4,高科技集成设施

城市综合体既有大众化的一面,同时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其先进的设施充分反映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这种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因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迎合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5,地标式的城市建筑

城市综合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标性,在所在城市、所处区域具有显著的标识性。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城市综合体,它一直作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而存于世界。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从这里走出及进驻到这里的全球500强公司数不胜数,它们中包括通用电气(GE)、美国银行、无线电音乐城、雷曼兄弟以及美国大部分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全球最大的新闻机构美联社、NBC、CNN、全美最大的出版公司麦克格罗希尔以及其它一大批全球知名的大企业。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企业每日的举动,都在影响着全世界。而由他们所组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再如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城市综合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开发,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拉德芳斯的成功,不仅增添了古典巴黎的现代气息,更为世界各大都会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拉德芳斯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1958年建设开发,目前已建成写字楼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215万平方米、公园区32万平方米,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共10家;建成住宅1.56万套,可容纳3.93万人,其中在商务区建设住宅1.01万套,可容纳2.1万人;在公园区建设住宅5588套,可容纳1.83万人;并建成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建成67公顷的步行系统,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交通设施完善;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1/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幕名而至。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是近几年才诞生的以城市综合体规划所建造的全新聚落,它集住宅、商业大楼、购物中心、旅馆、餐厅、游憩与文艺设施于一体,短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昂然挺起,不仅攫取了来自全世界的关注,同时还成为许多走在时代尖端的人们竞相留下造访脚印的黄金区域。

6.高可达性

城市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如位于城市CBD,城市的副中心或规划中的城市未来发展新区,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7.整体的统一性

建筑风格统一,城市综合体中各个单位建筑互相配合,影响和联系;城市综合体中建筑群体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

8.土地使用均衡性

城市综合体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过分集中某一特定功能,不同种类的土地相对均衡地分布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群兼顾不同时段对综合体中各个功能的不同使用,例如昼夜之间,工作日和周末之间不同时段,会对商务、商业、居住、娱乐消费产生不同的需求

9.空间连续性(包含平面连续性和立面延续性)

鉴于城市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设计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其中任何一项功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立面会影响城市综合体的统一性,因此,要保持城市综合体内建筑物风格的统一,就是要使立面由延续性空间的连续。由于城市综合体优越的区位性质,其中各功能的建筑体之间均通过空中、地下和地面形成多层次的联系,形成互补的、流动的、连续的空间体系

10.内外部联系的完整性

城市综合体内部自身拥有复杂的、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内部各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结合

城市综合体对外界的交通依赖性较强,其外界的交通体系直接影响到综合体内部不同功能的使用效率和规模

11.巨大的社会效应

因城市综合体所处的城市位子和庞大的工程,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例如,上海卢湾区太平桥改造项目,其启动区上海新天地商业旅游项目,从开发到运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上海新天地因其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更成为上哈文化、建筑、旅游的标志性项目,成为上海是的文化标签

12.巨大的升值潜力

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及运营,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为开发商、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品牌价值,同时作为地产物业的城市综合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物业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例如,上海太平桥改造项目,开发商在成功开发上海新天地后,带动周边土地的升值。新天地物业通过成功商业运营,自身价值也有所提升,开发商更通过此项目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产生良好口碑和巨大的品牌效应。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本身的更新换代。

二, 城市综合体方案设计要点编制过程的几个重要问题

方案设计要点是给设计院的设计指引,它必须明确地传达开发理念,对项目定位、各项指标、开发周期、成本控制、设计风格、总平规划甚至设计细节等各方各面都要有详尽的表述,务求对后续设计制定大方向和大框架,保证最终的项目运营效果。基于以上对城市综合体特点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方案设计要点的编制过程中,以下三点显得尤其重要。

1, 项目土地解读。所谓解读,是对项目周边情况,项目所处区域在城市中的地位,项目所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商业发达程度,居民购买力及消费习惯等进行详尽分析,从而避免将来的产品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曾被福布斯网站评为全球最大购物中心、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观的东莞某大型购物中心,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这在当年已属体量巨大。就是因为其商业定位和业态设计与市场的需求情况产生偏差。 致使人气不足、消费力不强;餐饮娱乐、购物、文化、休闲、各类主力店等业态也均比预期少了一半以上。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城市综合体的设计需要对城市乃至整个宏观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以免消费能力超过或难以满足消费规模。对于超大型的综合体而言,购物功能只是其多项功能中的一点,平衡设计各种业态才最易实现成功。”而对于一些位于地铁站点上盖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如果交通枢纽的设计失败,也容易导致城市综合体产生风险。。

综上所述,土地解读具体分为:

1.1、了解所在城市规划定位、区域规划定位及现有经济指标,包括区域地位、经济总量、产业发展、人口状况等信息。

1.2解读项目周围市政及交通情况,是否有城市轻轨经过、公交站点设置,道路规划等。

1.3、基地内有没有保留建筑,如何将保留建筑融合到规划之中;

1.4、项目可利用资源,如:河流,公园,景观带,市政设施,学校等;

1.5、项目规划条件和经济指等标:容积率、限高、配套设施等;

1.6、地块周边的环境分析,包括商业,住宅区,人口。

2, 商业详细研究对设计有着决定性。在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商业和住宅从设计上来说是矛盾的,一个动一个静,一个要开放一个要私密,但在营销中,它们却是互相促进的。商业创出了品牌,打出了名气,聚集了人流,带旺了区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土地价值,保证了项目的后续发展。在深圳不乏商业启动后带动人气,从而提高住宅价值的例子,例如万象城,海岸城等等。所以成功的商业设计,在城市综合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商业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它需要更多的商业理念和更多的商业运营知识,更多地为功能服务。

2.1商业建筑包含非同一般的多样性。

2.1.1在大型商业项目中,其业态种类趋向于更加多样化。既有不同规模、档次的业态组合,如大型卖场、百货店、精品店、商业街等;也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如文化、娱乐、休闲、运动、购物等。其服务内容和功能结构已远远超出了常见的特定建筑类型范畴,而是一个组织精密、结构复杂、形态丰富的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如何平衡多样化的业态与复杂的功能流程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商业地产项目设计中最大的挑战。

2.1.2在满足上述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的经营对物业的需求,特别是可视性和易达性,以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进而为发展商获得最大的出租和出售回报,是规划设计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不是传统的建筑计工作范畴了,需要对商业运营有着更专业的了解,有时候甚至要专门的商业建筑设计师为发展商提供的专业服务。而如何将大量商铺区平面灵活组织,化整为零利用于出售;同时又可化零为整,利于整体出租和管理保证品质,也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中应遵循三个设计原则:一是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应按市场与商家的普遍需求的高标准设计;二是商业空间的设计应满足绝大部分商家的物业需求,而且可分可组,灵活切割,三是考虑区域价值提升后的产品升级。因为在不同的品牌商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不同区位其销售的商品有所不同,导致开店的规模也不同,故其对项目的物业需求也有所不同。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需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的同时,也得考虑市场的变化对项目的带来的影响。

2.2商业项目不同功能模块的性质和任务,是建筑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所有城市空间的营造,都是为其功能服务的。

2.2.1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族、不同服务人口数量,都应有不同的建筑规模,并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室外活动场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包括残疾人都能等到合理满足,其空间组织应按功能要求、动静活动形态、人流密度等适当分区、主次明确,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或局部具有延伸和调整使用的可能性。

2.2.2商业设施、环境和场所也不是静态的固定存在,而是具有动态的发展变化。从设计上创造一个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也是商业项目的特殊要求。

2.2.3业态的多样化,也需要建筑设计要为安全可靠的日间和夜间管理创造方便的条件。

2.2.4满足不同功能商业的技术要求。如电影院需要大空间以及适当倾斜的地面,餐饮设施需要独立的排风、排油烟管道,而室内游泳池、洗浴中心等需要独立的上下水管道及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主力连锁超市每个品牌对建筑面积、柱网、层高、荷载、坡梯的位置、强弱电、空调、给排水、排污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大型娱乐设施的功能布局、内部人流疏散路线需要严密的计算。甚至小到招牌位置,入口面积这样的细节,都必须有所考虑。所有这些要求决定了其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复杂性。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简单布置会造成后期更改的不便,也影响到正常的运营和使用。

综合来讲,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涉及的功能多,业态广,需要多方协作,每个阶段都对商业地产的成功运作是非常重要,甚至事关项目的成败,设计者应对项目市场、项目定位、项目涉及的商家、业态的物业需求、发展商的投资目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

3,交通解决方案

交通在整个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便利、可达、畅通,可以吸引人群,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在编制方案设计要点时,对交通的解决方案必须有着足够和正确的研究。

3.1 内外部交通体系

客流的存在是城市综合体各个部分达到其经济目的的基本条件,城市综合体的交通体系结构可划分为外部交通体系和内部交通体系(表1)。

城市综合体设计,尤其是以组织繁杂的城市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体设计,必然要建立一个基于行为需求的多层面的交通整合系统,包括与综合体步行体系配合的景观空间规划;区域交通功能与城市交通分布的整合;城市机动交通体系与城市步行体系的整合。在这一系列的整合关系中,步行交通体系构成了所有要素的核心(表2)。

综合体的主要步行体系有方格网型、通道树型两种。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采用了不规则的方格网体系,内外两种交通体系分别满足步行与车行两种通行模式(图1-2)。万达集团开发的城市综合体系采用通道树型结构,在主要的步行干道下延伸出步行支路,并与餐饮的室外休闲茶座结合,模糊道路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界限。事实上,综合体的交通组织没有固定的模式,新颖的步道体系设计能够提升整个综合体的城市价值,增加步行乐趣。无锡通惠路步行街商业综合项目的商业主体就是引用一条600m长的螺旋式天街,将商铺从地下一层延伸至地上四层(图3-4),形成了一气贯通的有趣的商业形体。

3.2立体化的交通系统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交通构架系统整体的一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为综合体与城市地面、地上、地下立体接口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有机联系。旧金山港湾枢纽、拉德芳斯换乘枢纽、来哈特枢纽、大阪筑波城都是以交通为核心组织建设起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拉德方斯区作为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拥有67平方hm2的步行系统,其裙楼通过建在空中的巨大广场,实现人行广场上,下行公路、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保障行人与车流的彻底分离,互不干扰。香港太古城在城内分区,以架空天桥及多层平台将人车分道,并使各区连接成整体,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中心、美国伊利诺斯州中心、深圳太古城等知名的城市综合体都是地铁连体物业,以地铁为主导,辅以商业办公,在开放的建筑内部,利用城市立体中庭组织建筑内外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

三, 结语

在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提交给设计院的设计要点,需要清晰表述整个项目的运营理念,确保设计质量,使设计达到要求。作为服务于地产公司的建筑专业人员,自身对各项指标,各项要求,要有着更深入透彻的研究,不仅仅是从设计的角度,更应以开发的角度,来对项目进行诠释和把控。对地块的理解,对商业的定位,还有对交通流线的控制,是在编制方案设计要点时的几个关键节点,对这几个关键节点做好研究,明晰概念,才能编制出符合要求,保证设计质量的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1,浙江日报[今日关注]:城市综合体,破解现代都市病

2,李蕾:开放下的聚合――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