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历史阅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阅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课堂导入部分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的重要的课堂学习环节。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寻找源域特征、建构映射认知等三个步骤,能帮助学生突破以往从修辞角度对隐喻进行理解的局限,逐步理解和建构隐喻的映射模式,为理解隐喻表达和隐喻语篇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隐喻;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课堂导入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35-02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隐喻理论研究开始了从文学领域向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转向,隐喻作为认知机制与手段,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概念系统和语言[1]。教育者们又逐渐意识到,“隐喻能力”或许能解释非本族语学习者达不到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流利性和概念流利性的原因。[2]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师对隐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介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概念隐喻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目的语言的概念流利性[3]。

一、概念隐喻理论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 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表面想象下的深层认知机制,隐喻的产生是通过映射(mapping)来突出源域(source)与目的域(target)的相似性而掩盖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性[1]。以“MARRIAGE IS A JOURNEY”为例,在该结构性概念隐喻中,“JOURNEY”是源域,“MARRIAGE”是目的域,人们通过从JOURNEY到MARRIAGE的系统映射来理解MARRIGAE,如图1所示。

在该概念隐喻中,源域是JOURNEY,目的域是MARRIAGE。人们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发现marriage(婚姻)与journey(旅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如同旅行一样,婚姻需要Y伴同行,婚姻中有欢乐有忧伤,婚姻有开始但不一定会结束。尽管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有不少差异性,但是就相似性而言,journey的各种显著结构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marriage这一概念域上,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表达:

①We just began ou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

②Tom and Mary’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曹雯雯,2016)的教学环节包括确定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提供情景、合作探究、独立探究和效果评价等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在该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源域认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帮助学生建构起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模式,为下一步理解目的域的相关表达打下基础。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应该遵循“内容上高于学生已有认知,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学上提供‘支架’”三个原则,即课堂导入环节的学习目标为对隐喻映射的认知,通过设定一定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课堂导入环节包括3个教学步骤:1)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概念认知;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教师给予的一定“支架”引导,找到隐喻源域特征;3)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发现源域与目的域的相似性,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建构隐喻映射模式。

三、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二版)第三单元为例,整篇课文的建构基于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 JOURNEY”,说明跨国婚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笔者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下课堂导入环节。

1.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s your most impressive journey?”“Why did you start the journey?”“With whom did you enjoy the journey?”“Anything special during your journey?”和“How did the journey end?”要求学生们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旅行及亲身感受。然后,教师提供电影《The Motorcycle Diaries》的预告片要求学生根据预告片的内容依次回答以上问题中的后四个问题。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唤起自身对“JOURNEY”的概念认知。

2.寻找源域特征。首先,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 are phases of a journey?”“What are essential parts of a journey?”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在多媒体课件上提供有关旅行同伴、风景、困境等图片,并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问:“Can this be deleted?”或者“Can this phase be skipped?”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答案。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源域“JOURNEY”(旅行)的特征。

3.建构映射认知。教师播放《Little Fockers》的剪切合成之后的片段,包括Palm和Greg的婚礼、生活、争吵以及问题的解决,依次提出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m and Greg?”“How was their life?”“Why do they become so nervous?”“Can you predict how will be Palm and Greg’s family in the future?”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试图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列出旅行的特征和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例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对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 JOURNEY”的映射进行认知,并建构该隐喻的映射模式。

③Palm and Greg start thei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

④Palm and Greg’s life go smoothly.

⑤Palm has different opinion with Greg.They are heading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四、结语

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入概念隐喻的映射认知学习,在展示了原本毫不相关的物体之间的某种相关方式的同时,使得隐喻在学生们的心里构建出一幅玄奥的意象,[4]能帮助学生们对抽象性概念或者不熟悉的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学生们在理解概念隐喻映射模式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隐喻表达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信息,为进一步把握语篇框架和理解语篇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学生们将概念隐喻知识进行内化以后,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提高他们的概念流利性和目的语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12-13.

[2]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第2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回望与前瞻:高考语文试卷研究

2010年高考作文题的三点遗憾

高考政治复习七忌——浅议高考政治复习的注意事项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要着眼于通性通法

例谈初中数学复习的几个策略

2010年高考填空题聚焦

初中数学解题中六种常用的转化方法

利用函数的不动点求数列的通项

初三物理总复习要落实“六性”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设在何处

中考物理“效率”计算题分类例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问题情境的设计——小丽复习“酸、碱、盐”

源自词典的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命题特点研究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单项选择题的命制原则

了解命题创新手法巧解疑难单选试题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语文课改别“陷入”十种误区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与子书(七)“规划”左右人生

花木兰的真实身份

教师假性成长及其成因:从教育行政角度分析

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词汇教学的四点建议

中学阶段常见英语词根和词缀

以词句为抓手教读文本

跟着香菱探红楼

如何辨别文言虚词“以”的介词功能

对《荷塘月色》主题思想的再揣想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探讨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三部曲”

文本解读的诗歌文体解读

数学教师怎样合理地整合教材

向你挑战

初中物理入门“四注意”

学生在解决二次函数应用问题时理解上存在的障碍

居里夫人教孩子们学物理

“合并同类项(一)”教学片段

有你的参与,评选活动更精彩谁是2009年度云南教育风云人物?

大故事小道理(七)师生关系

教,并痛苦着

由《一个法国青年的中国疑惑》想到……

以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为视角简析基础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精英教育的迫切性与中国教育危机

生活化作文教学

考场作文离学生的本真写作和语文素养有多远——关于考场作文的调查与分析

命题组长的命题经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就是猜题和反猜题的斗争

选准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

《错误》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和改进建议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常见误区剖析

从数学的角度突破“负负得正”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3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能力是考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准则,阅读教学关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无数语文人在阅读教学中倾注了无限热情与耕耘,这些尝试与努力使阅读教学的经验丰富,但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因袭负担。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重在教师长篇累牍地侃侃而谈,忽略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选择、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横向教学内容的编排、纵向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用,重在教学行为的设计、忽略学习行为的关涉。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强调问题答案的规定性和统一性。在这些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所萌发的求知欲、探究欲被严重挫伤,本该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也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对传统语文阅读课堂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成为了语文教学界专家、教师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期待视野的理论基础

“期待视野”(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并不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首创,它的源起与现象学、解释学和科学哲学有关。“视野(Horizon)”原来的含义是“地平线”,它在哲学解释学中被形象地喻为理解的起点,并深化为描述理解的形成过程,“视野”的含义随之被拓展泛化。具体地说,“视野”就是理解的前期准备,它包括形成理解的纬度,向未知开放的可能性前景,以及理解的最初起点背后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等,它是理解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视野”曾被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和存在主义先驱海德格尔使用过,更是被哲学解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当作一个关键概念频繁使用。其中海德格尔的“前结构”理论和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以及“视界融合”理论给期待视野理论赋予了直接启示,为“期待视野”的诸多内容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根据和有效的基础原型。 “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和理解的历史性,注重人理解的普遍性”。他认为人们在阐释世间万物时,大脑不是处于空白的状态,总是先将预先看见的东西植根于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思想状况、知识储备、传统观念和文化背景,连同自身对所阐释问题的某种预设,构成阐释的“前结构”,接着带着这种“前结构”去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在阅读的接受过程中,读者的理解不是主观的,同样受到他们“前结构”的制约和引导,这种“前结构”可以具体为:“前有”(Vorhabe)即:预先有的文化习惯(包括理解主体拥有的风俗、传统等)、“前识”(Vorsicht)即:预先有的概念系统(包括理解主体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前设”(Vorgriff)、即:预先有的假设(是指对理解对象预先的假设、构想等),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读者阅读的“具体化”具有主观性、再创造性。

三、期待视野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科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文本、学生,是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他们的关系复杂微妙。对于教材文本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都是接受者;在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学生虽然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知识成果,但却是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接受者。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到底呈现出何种关系呢?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先产生了“学”的需要,才会生发“教”的行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钟启泉所说的:“在‘教’中内在地蕴含了‘学’,在‘学’中内在地蕴含了‘教’。‘学’总是不断地孕育着生产性与创造性的契机。”所以,教师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更佳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而存在的。

2.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读者在阅读时由于自身已有的阅读习惯、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对于似曾相识的文 本内容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对于所不熟识的内容会不自觉地抑制,所以每个读者面对文本时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 同样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全新的文本,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期待视野 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这就产生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性,有的放矢,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学情,充分考虑学生先前的理解与先在知识结构,通过布置有梯度的预习题来具体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以此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学生通过阅读已经感受到并能正确理解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能感受到却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或者是自读时陷入困惑迷茫的内容,教师应重点关注,将其确定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指点他们诵读,启发他们思考,以便让他们对思想和言语有所领悟或认同,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第4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2012年3月,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在市级骨干教师滚动培训中引入了北京的课例研修形式,其中,初中语文骨干班研修的课例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录像来源于上一期语文骨干班学员的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对光碟的反复观看,以及网上同课资源的寻找与比较,笔者觉得,虽然课例研修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与研究合一的方式,但是,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课例研修正式开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课例研修开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研读新课标;一是对教学内容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目标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提示,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

和我们观看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样,网络搜索的许多教学程序设计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①文学常识介绍。②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③对词人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④内容解析,疏通文意。⑤整体感知。要以一个课时来完成这些教学程序,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路快速地走马观花,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偏重于带着学生逐句理解词的意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阅读课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基本上由教师带着学生走的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理解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较是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关键,比较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教材纵、横比较;二是学段内容比较;三是单元内容比较;四是课文外同质内容比较。

教材的橫向比较就是将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重点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整合。这种横向比较法对数、理、化等学科更有实用价值,同一知识点不同例题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例说思路,有利于解题方法的优化。语文教材中,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选择了同一文章,很难说对文章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什么不同,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学科不同版本的比较,对确定具体课文教学重点的意义并不大。教材的纵向比较就是把不同历史阶段出版的同类教材所选取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不同时期教材所选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探究教材编选者当时的价值判断以及时代的价值取向。每个时期的教材都有教案或教学设计,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同作品解读的差异中,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浓郁气息,在人文类教科书中,尤其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足迹。也许以前纸质教案所作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具有质感的历史气息,对学科教学价值取向的历史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再反观当下的教学材料,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会油然而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教师不是政治家,某一具体教学内容也无促成社会兴衰的伟大力量,但从学问的角度而言,只有“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

学段的比较就是将本学段中相关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所教内容的特别之处。

第5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阅读;消解理解错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45-02

一、引言

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累词汇、熟悉句式、培养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吸收、储备、提取、沟通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言认知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和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和兴趣的提高。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力图构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消解英语阅读理解错误,提高阅读效率。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在皮亚杰的“发生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的研究,形成了全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产物而不是直接传递的结果,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知识、学习者、教师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燕良轼,2008)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陈琦,刘铭德,1997)而且知识建构发生在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索中,发生在一定的情境或环境里,发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张敏,2006)

以上研究都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也为该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消解理解错误的应用

对于中国大学生学习外语来讲,阅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教师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多年来,尽管英语教师一直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阅读模式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果,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阅读过程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充分揭示了阅读理解的本质,对阅读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同以前认为阅读就是阅读文本信息并接受作者传达的信息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何克抗,1997)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建构;教材所提供的文本知识不再单纯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个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与方法,而是被用来创设情趣、进行协作学习和会交流的,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阅读”背景知识,打开学生“理解”的大门

我们这里所说的“背景知识”,是广义上的,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语法、词汇、句法、短语、习语、习惯用法等)、英语文化知识(中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宗教文化、制度规定及文化差异)、学生以往的经历和日常生活常识等,即通常所说的阅读过程中的“非视觉信息”。既然学生在学习中的建构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以个体已有的经验为背景的,那么,切入并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十分重要。提供与题材相关的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更高效的理解材料大意,少走弯路,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量和信息量,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改变单调乏味的阅读模式,增加互动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得去建构新知识。

背景知识可以快速地给学生提供阅读线索,将学生的思维拉到阅读话题上来,然后依靠头脑中已有的关于词、句、短语、段、篇的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非语言知识的共同作用,有效地阅读理解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深层意义,从而便于让学生从储存的知识中建构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识词认句和习语用法理解和讲解训练,也不能完全排斥语法训练。(吕必松,1996)

如《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Unit Five It’s Tough at the Top.本单元的话题是攀登珠穆朗玛峰。长期以来,该峰对于世界数以百万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在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许多人冒了巨大危险,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现代探险者对于早年攀登者遭到厄运的不解之谜,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此话题收集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信息和资料,多年来,登山爱好者的攀登经历介绍,特别是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即一些遇难者的信息报道。这些背景知识让学生领略到世界的神奇和伟大,更加的赞叹那群意志极其坚强的攀登者,他们的乐观、积极、顽强、力量、坚忍不拔、富于冒险精神给整个人生带来了一次次的挑战。这些背景知识,都将会打开学生“理解”的大门。

(二)巧设情境,消解阅读障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了帮助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探索和达到完成意义建构的效果,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和资料,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媒体,这些资料媒体并不是专门用于辅助教师而准备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目标分析、教材和学生,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问题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情境创设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文本,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这样才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Unit Eight Anti-Smoking Role Playing的主题是吸烟对建康的危害,反对抽烟,提倡戒烟,远离烟草。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抽烟情况,与学生展开交流抽烟话题。同时提供一些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害,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危害更大,对环境污染并可以引发其它恶性事件的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深入讨论,教师还可以调查学生抽烟的情况,让他们谈体会说感受。通过此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到吸烟的危害,并知道一些有效预防陷入吸烟恶习的措施。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扫除了很多阅读障碍,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实内涵,更好地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科学合理地设置任务活动

任务情境是学习任务呈现给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情境。任务情境蕴含着等待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智力操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任务是真实性任务,学习任务的真实性是指任务情境与知识、技能被应用的实际情境相联系的程度。(杨开城,2000)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相对真实有效的任务活动,然后分组分工、具体操作、同步进行。真实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认知的需求,是学习者顺利开展完成任务的舞台,是学习者为之作好准备并保持一致的环境。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科学合理地设置任务活动,才能讲问题结构化,将知识能力化,将课堂活动化,将任务具体化,将课堂情景化。因此,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并鼓励学生在活动后开展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四)开展“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力求创造和谐的、合作的教学环境。在合作学习情境中,阅读小组中能力水平各异的学生,被安排在掌握认知任务的不同阶段,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操练,观察别人,有助于学生内化那些他们刚掌握的或处于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认知功能。(李遐,2000)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步缩小学生之间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从而提高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1、阅读前,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标题对文章的主旨进行讨论、预测,共同制定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自主选取适宜的阅读策略,分责分工,同步协作,提出问题,讲解生词,解释含义,互为师生,各自将阅读中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把理解的正确性提高到最大限度。

2、阅读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学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解决提出的问题,检测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完成课后Follow-up Exercises,讨论延伸的话题(topics),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交流,挖掘其深层次含义。

3、阅读后,即小组间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练习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总结反思。这时,学生围绕阅读内容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相互交流,对比对照,总结得失,共同探讨,彼此促进,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阅读前后的相互合作中,引起了学生间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促进共同发展。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间的讨论或对话,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汲取更有效的阅读策略,最终达到快速的阅读、准确的理解。

(五)注视阅读学习的情感领域,增强学生的信心

阅读教学涉及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不同的方面(英语课程标准,2011),阅读材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医学、教育、军事、历史、地理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角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多种技能、端正态度和坚定信念,增强学生在发展重构过程中的责任和信心,以支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调节,通过促进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形成来支持自动调节的学习。(高文,1998)

四、总结

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实践新的阅读理解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进行建构意识和建构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的进行理解建构,并利用已有知识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拓展和调整其知识框架,为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阅读的各种理论假设提供数据验证和支持。本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有益于了解妨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原因,有益于明确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意义建构的运行过程,有益于学生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消解英语阅读理解错误,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琦,刘铭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4]李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6).

[5]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阅读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6]燕良轼.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95.

[7]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8]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11.

第6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一、研究内容

(一)PBL教学法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简称PBL)),也就是项目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论。PBL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经验所碰到的问题或挑战整合起来,这些实践主要聚焦于学校环境或者日常生活。这一方法论的发展主要根据一系列以项目形式呈现的教学法,这些系列提前由教师团队编排完成,然后由学生担任主角分组积极协作;以最终成果的展示作为结束节点,其全程一直都需要进行持续评估。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一次演讲中认为:项目化学习,是一个改变学习的生动实践。他认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想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把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PBL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的主角,允许他们直面挑战、解决问题,在一种自治而有组织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教师团队则给他们充当顾问,并全程进行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二)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是其编排创新之处,但阅读策略的学习与运用绝非仅限于阅读策略单元。以五年级语文教材选编的快乐读书吧中的古典小说阅读为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针对单元选编的不同文本,将联结、提问、推测、速读等策略有意而自然地贯穿名著阅读教学过程,并根据名著阅读设置的问题情境选择策略交替使用,使学生通过名著阅读,领略民族文化与传统语言的魅力,打开阅读古典名著的窗户。

部编版五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其中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中国古典名著。教学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PBL教学法在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指导名著阅读,其教学形式主要聚焦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策略。这种方法摈弃了以往以教师为核心和主导的阅读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自主学习、探索教学方式。除此之外,PBL教学法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强调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主动性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以及成果展示为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及合作完成名著阅读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PBL教学法在名著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更注重针对名著阅读中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就是要让阅读学习任务和具体的问题挂钩,教师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带着疑问来学习和探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符合学情、契合名著内容的真实情境,能够真实反应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现状和生活实际,将复杂的名著阅读的内容和名著阅读中的难点、疑点、重点等,置于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努力和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有效破解名著阅读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实施的可能性。针对当今小学五年级名著阅读的现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有效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名著阅读方法为出发点,以提高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为核心,在项目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语文名著阅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可行性、有效性,达到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提高。

二、选题目的、意义

PBL名著阅读教学是以实际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关键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有效发挥问题对学生的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PBL名著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尽量从学习的主体部分变为次要、协助部分,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让学生从阅读兴趣激发开始,经历自发阅读经典、合作探究经典、多彩演绎经典、总结归纳展示等多重步骤,将复杂的名著阅读方式方法趣味化、可视化、精细化,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同时还是信息的咨询者和学习内容的引导者。

PBL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首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和民主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全面表达自己通过名著阅读得到的观点和意见,在名著阅读的课内外读书交流活动中,相互借鉴、交流、分享和倾听,从而自主自发地提炼有效信息,获得有效性、趣味性的名著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PBL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尽量将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暴露在课堂当中,在相互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信息检索能力,资料查找能力,阅读倾听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调查本校五年级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人物、情节熟悉程度等,初步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为接下来的名著阅读教学做一个学情的分析与前期的准备。通过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案例等资料的搜集,对得到的大量名著阅读教学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一般性的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搜集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以及历史现状。

2、实验法

以本校全体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名著阅读的前期问卷调查;名著阅读的课堂实践的观察、研究;名著阅读的成果展示环节,发现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个人存在的阅读疑惑、阅读困难,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向和路径。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名著阅读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与提炼,归纳与分析,总结和深化,使小学中高段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系统化、理论化,并以上升为经验和规律为目标,总结并推广行之有效的实施经验和教学方法。

四、研究进程安排

(一)前期研究阶段( 2019.09-2019.11 )

1.大面积调查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调查、访谈,完成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调查报告。

2.PBL教学和名著阅读教学文献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归纳。文献研究,确立本课题并加以论证,运用PBL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组建课题小组阶段( 2019.11-2020.01 )

成立五年级语文课题小组,确立课题实施方案,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

主要任务:

1. 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

2.完成经典名著阅读激趣以及阅读方法指导有关的阶段实验报告。

3.进一步开展研究以及课堂实验,邀请相关教师商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三)具体研究阶段( 2020.01-2020.04 )

1.名著阅读任务的驱动。

(1)自由阅读名著,设置阅读打卡活动。

利用寒假时间,教师提前设置名著阅读活动,对学生提出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鼓励学生每天进行阅读打卡活动,并设置学分鼓励机制,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读书笔记的内容设置包括:好词好句,佳作片段,感想体悟等三个部分,通过对读书笔记内容的比对和分析,从好词佳句、佳作片段可以初步获知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点:或是精彩的情节,或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是优美生动的描写,或是寓意内涵的深刻……同时,从学生读书笔记的感想体悟部分,能获知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内容理解的深浅度和疑难点。

通过寒假一个假期的时间,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由阅读名著,获得了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对名著阅读的内容和知识储备。

(2)名著阅读调查、访谈。

由于疫情的特殊时期影响,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调查和访谈,课题小组调整了方式,全部从线上进行。

首先,通过线上与学生连线,一对一交流沟通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于假期中名著阅读的兴趣所在,以及在阅读当中存在的困难和对名著内容上存在的疑惑、困难,从而为教师的问卷调查设置,做好铺垫。

其次,以线上访谈为参照,设置名著阅读调查问卷,调查本校五年级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困惑,阅读疑点、难点等,以及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把握度、熟悉程度等,初步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2.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

(1)兴趣的激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从四大名著中选取了或情节精彩或人物风趣的部分,作为名著阅读的“敲门砖”。充分利用《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味》四篇主体课文的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并在主体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名著阅读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名著的阅读。

结合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利用课前三分钟,拓展每日名著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学生以纸质文稿、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元方式呈现自己的读书分享和读书心得,教师根据单元拓展阅读提示,给读书分享的同学指导,并适当给学生补充,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千里走单骑;《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三大祝家庄、扈三娘比武招亲;《红楼梦》中的结社赋诗、黛玉葬花、湘云醉卧芍药……

结合本单元语文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名著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经历课本剧表演的四个环节:选文——改编——排练——展示。让学生选取自己在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需要对选取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表演时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师相机引导学生小组注意在设计时,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分好人物角色,各个角色说记台词,小组商量设计该怎么演,安排好时间进行排练;利用课堂时间,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展示。通过这个课本剧活动,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名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认识。

设置名著阅读学分储存卡,学生可凭自己的读书笔记、阅读记录、阅读分享、阅读小报等形式换取相应的学分,这使学生假期的阅读任务得以延续和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名著的继续阅读和兴趣。

(2)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结合文本内容,适时给学生补充名著阅读的方法,并整合单元教学,总结归纳名著阅读的方法:

第一,   遇到难以理解,读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中有“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学生可大致猜测出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第二,   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第三,   借助资料,查找与名著阅读背景、人物等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理解人物,也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四,   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更多阅读乐趣。

第五,   结合名著内容,创作单个人物、人物群像、情节等的思维导图,帮助更好理解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总结研究成果阶段( 2020.04-2020.06 )

1.名著阅读的推荐小报

2.名著经典人物、精彩情节的思维导图分享

3.名著的知识问答设计以及知识竞猜活动

4.名著阅读的读后感佳作分享

5.名著内容的精彩课本剧汇演

五、  研究成果总结

(一)PBL教学应用于古典名著阅读的优势

1.可行性:名著阅读的教学以及问题的难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前期学生调查,设计问题引导,符合学生学情和学习需求,不会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能够自己设计方案、执行调查和解决问题。

2.价值性: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科学内容,符合部编版课程教学目标及标准要求,符合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方式。

3.真实性:教学设计内容以及问题设计来自于符合学生的真实又有重要价值的情境,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4.意义性: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的设计,活动内容,师生互动过程是是直观的,有趣的,而且对他们的学习有用,对于他们以后的阅读能力展也是有帮助的。

5.道德性:教学设计以及整个名著阅读的研究阶段、实施阶段,成果阶段,保证了与人、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二)PBL教学应用于古典名著阅读的要素

1.持续性的研究

PBL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名著阅读提问、查找资料、整合和应用信息、再进一步提问的学习环境。

2.真实的情境

PBL的本质就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在PBL的名著阅读课堂上,要尽力为学生提供与真正的研究环境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但也会导致了与传统课堂相比,PBL的时间比较长,学习者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研究问题。

3.多学科知识

在PBL中,学生想要解决问题,创造出最终答案,就必须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复杂但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来源于现实,就意味着名著阅读指导课设计的相关问题应是多学科交叉的。问题的设计涵盖历史、政治、地理等多个跨学科领域。

4.学生的自主权

学生在PBL中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名著阅读问题的设置,课本剧等活动的展开,读书推荐内容的安排以及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名著阅读的读后感分享交流形式等。

5.团队协作

PBL希望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与研究相关的真实的情境、经历,真正解决问题时,会寻求多方面的合作。在PBL中,教师、学生及所有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同属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名著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和学习成员小组中其他人的合作,建构对名著知识共享的理解,一起解决问题。

6.学习技术支持

来自学习技术对PBL的支持,贯穿在整个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远程通讯技术等,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巧妙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例如信息检索、思维导图、Model-It软件等,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述观点,帮助学习。

7.反思与修正

学生和老师在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包括:名著阅读学习的内容、探究和名著阅读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名著阅读成果展示的质量,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反思中得到反馈,从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名著阅读学习,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水平。

8.成果展示

学生们需要向同学、老师以外的公众阐释、展示或者呈现他们的名著阅读学习成果。学生之间就最终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名著阅读学习的其他参与者也将积极参与。在交流和讨论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或灵感,不断学习进步。

(三)研究反思与总结

从学习成果来看,学生能够从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课堂单篇教学的知识点以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中,进行自主归纳与总结,并且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取长补短,围绕几个名著阅读导读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基本达到了PBL学习法在古典名著阅读中的基本要求:

第一,小组合作探究,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发挥的空间,即便遇到困难,也可以小组内互相帮助点拨,得到启发;

第7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阅读教学

引言

数学阅读是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观念认知、理解数学信息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加强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数学阅读指利用数学思维对数学问题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数学文化学习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无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对改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注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交流能力。无论是在数学知识教授还是学习过程中,都会运用到数学语言,因此学生从数学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不仅体现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影响数学课堂沟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表达方式,增强沟通交流意识和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其次,有利于实现对数学教材的充分利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材料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点,而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教材的使用效率;最后,有利于推动个性化教学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研究

1.注重在新知识引入中渗透阅读教学

新知识的导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对即将接受的新知识从概念、性质等方面有知识层面的理解,还对所学内容有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知识的难度、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构建基础框架。同时让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记录,并在课堂交流中及时提问、解答。如“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推进,即“什么叫做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是什么?”“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在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板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的思维在循序渐进中实现提升,进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注重在问题探究中渗透阅读教学

思起于疑,问题是引导一个人思维不断发展的关键,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成为教学重点,但是在初中阶段,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我问你答的方式引起学生机械思考。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对教学环节的把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利用问题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即首先进行问题导入,然后学生根据问题线索阅读教材,阅读中,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找到关键词,并通过区别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为学元一次方程做铺垫,最后教师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集中、整理,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其阅读效率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3.注重在案例评析中渗透阅读教学

教学案例的评析不仅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巩固,还可以检验学生应用阅读技巧的能力。因此,在案例评析中,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阅读、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以保证教学效果,如学习统计调查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所学,调查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七门学科的喜爱情况?而学生经过数据的收集、阅读、分析、整理、描述,确定班级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喜爱程度,通过对这一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问题中体会统计调查的作用,既降低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难度,又让学生在阅读技巧的练习中完成知识的巩固。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的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能力对学生综合发展及数学教学效果改善等方面的作用,然后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第8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 现代教学设计 文学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尝试应用图式理论探索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

安德森和佩尔森认为图式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加涅则把它简单地定义为有组织的知识。

按照罗斯和鲍尔的定义,图式是一个存在于记忆中的庞大的概念体系,它把各种施事受事者、物体和属性联系在一起,并提供这些类目的一般信息和每一类目的变量值,它能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具体化而被应用到新的事例中。

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等人认为,人脑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识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和组成系统。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就是图式。

根据以上图式理论家的定义,笔者认为图式具有三个根本特征: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图式具有变量,变量的具体化具有同化新知识和变革旧图式的作用;图式是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而非客观的结构化知识,但是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二、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理解

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指出,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当阅读材料中的线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变量就会被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具体化,使他们会用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用以接受新知识。图式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图式理论有利于形成结构化的语文知识

语文阅读研究表明,人脑中的结构化的知识(也就是图式)是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题思想作支柱的,重点突出、体系简约、易被领会、便于激活。

语文知识可以被提炼成框架。图式理论指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越紧密,结构化程度越高,识记和存贮效果越好。

当散在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严谨的图式时,可以缩简需要识记的单元数量,但并不减少所识记材料的范围。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提炼成结构化的图式,可以减少阅读时间,扩大阅读量,增大储存空间和工作空间。

(二)图式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由此看来,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的基础。图式对认知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首先,教会学生构建图式,优化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所储存的知识都是“产生式”的,二是知识节点间具有高度的组织化,易于激活,便于迁移。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结构就是一种图式,人们的认知结构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图式组成的。从认知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正确选择图式、灵活运用图式,不断构建图式的过程。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图式的前提是不断地构建图式。

其次,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丰富认知结构。相对于认知过程来说认知结构是静态的,但作为认知结构自身来说它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它需要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提高知识的抽象水平,这些都是在图式的迁移中实现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图式后,可以举一反三、同化新的信息。在图式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

最后,构建复合图式,完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仅知识表征抽象水平高,而且知识类型完备。但是目前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常常缺少策略性知识,认知结构是不完善的。完备的知识图式既有陈述性知识,又有程序性知识,还有策略性知识,把三种知识图式融合为一个综合的图式才是最佳的认知结构。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2)的时候,学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诵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兼顾传授文言文翻译方法,像添字换字法、关注古今异义词、调整语序法、注意省略等方法,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者结合,组成一个新的综合图式。

三、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应用图式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图式的学习应该结合现代教学设计中图式的习得规律

现代心理学认为,图式是在不断接触图式例子基础上形成的,图式的例子要求至少两个,这样才有可能抽取出其共同的特征。例如 ,帮助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构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图式,至少在学完《拿来主义》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之后,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个图式的常量和变量,从而形成图式:(1)把课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2)一句一句认真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4)把每段段落大意连起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把图式迁移到课文《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和《青苹果和熟苹果》以及以后的课文学习中。

(二)图式理论的运用应与文学理论相结合

图式理论的应用不仅仅是语文图式的教学,还包括开发新的语文图式。比如,现行的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缺少文学形象的还原、多元解读肤浅随意等弊端,解决小说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发一种新的小说教学图式意义深远。再比如,诗歌的综合性运用教学常常有名无实,其中症结是面对问题情境无法快速搜索,对语文课程中的诗歌进行精细的加工分类,形成高度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图式,这个图式便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两个图式的开发必须以小说理论和诗歌理论为基础,以图式理论为圭臬,充分考虑中学教学实际,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向葵等.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9,22(2).

[2]樊建华.鲁梅哈特交互作用阅读过程模型的教学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

[3]马笑霞.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1997,第1期.

[4]张向葵等.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第4期.

第9篇:历史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我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已有五年。自工作以来,我本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回顾这几年,我的总结如下:

一、倾心施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2019年被评为丰润区先进教学工作者。

二、潜心钻研,反思提高。

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并用心参加继续教育充电,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成为了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在2019年全区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中,经过了教材解读测试、板书、口语、教师“用读书于问题解决案例撰写”和课例评比一系列过程,我所讲授的《In The City》荣获优质课一等奖。此课程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21年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我在接到教研室杨翠金老师的录制微课通知后,立即搜集、准备大量的资料,精心为全区三、四年级学生讲授了三节在线英语课程,并均获得区级优质课。

阅读,是学生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我认真学习了杨老师的每一次关于阅读教学培训,并有幸参加了2021年北派名师全国小学英语线上研修培训活动。在今年教学评估中,我所讲授的阅读课《Mr. Moon’s Birthday》被评为区级优质课。

在领导的推荐下,我有幸代表全镇英语教师参加丰润区教育工会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了1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和模拟讲课、说课,我所讲授的《Lesson13 At School》被评为优质课三等奖。

我撰写的《Lesson3 How Are You》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学设计;《栽种小葱》在2019年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青蓝工程教师汇报展示竞赛活动中,说课《晏子使楚》荣获优质课二等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理论和业务的学习研究,积极和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我的文章《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已在《信息周刊》杂志2020年10期刊发,并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的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一般项目课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已结题;课题《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已被立项为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20年度课题。

三、精干业务,完善自我。

作为青年教师,我勇于接受挑战,利用两个星期组织并排练的入场式展演在镇运动会优秀入场式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校特色活动的主题是“传诵经典,爱我中华”,本次特色拉练展示活动领导交由我策划并组织实施,接到通知后我迅速开展工作,低年级吟诵国学经典《三字经》,中年级唱诵《中华孝经》,高年级以冀东抗战历史为背景,我编排了情景剧《精忠报国》,教育学生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在传承中涵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特色展示活动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