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学习阶段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对课文作详细的讲解,深怕学生不理解文章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特别是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教师更是偏重于自己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一、初读阶段

初读阶段,是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对文章字句有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必太过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范读正音。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朱熹说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教师可在课前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读,让学生注意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的字音。学生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数”字,在《狼》一文中“又数刀毙之”,读“shù”,意为“几”;在《陈涉世家》一文中“扶苏以数谏故”,就读“shuò”,意为“屡次”。又如通假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说”通“悦”;“谁言汝多知乎”中“知”通“智”。还有一些词类活用而发生的音变现象,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王”读“wàng”。对于这些特殊字词,诵读时要对学生特别提示,并及时纠正读错现象。

其次,疏通文句。文言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同一句话,在不同位置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句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一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二是指出一些容易读破的地方,予以明示。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明确其断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误断。再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齐地\方千里”、“日食饮\得无衰乎”等。文言文这类情况很多,教师须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句子的内容,粗浅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阶段

“研读”就是研究、揣摩文章的词句。研读阶段是在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疏通词句的过细工作。在理解、掌握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探究,这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首先,细读课文,掌握词句。要求学生针对解读时发现的疑难字句,参阅有关注释,并搜寻记忆深处的有关信息反复揣摩,加以理解。有些学生在初读时,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却不尽然,还得从头认真细读一番。细读时,弄清疑难字句,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等特殊句式。若通过细读,还不能理解,就要和同学探究,向教师请教。如《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在采用骈文句式的同时,一连用了21个语助词“也”,并每每与“者”字相应,构成“……者……也”格式。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运用这种格式呢?原来在古代汉语里,“……者……也”都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句。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格式,每每对景、对情作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高低跌宕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因此,要理解、体悟这篇文章就得弄懂、理解每一个“……者……也”的内涵。

其次,通读课文,探究文理。通读,是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探究。如阅读古典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应该深入探究叙事的结构层次(文章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邹忌的思想变化是三层;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不同句式、不同语气中蕴含不同感情),内容剪裁的巧妙(全文共343个字,用284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王进谏两件大事,占70%篇幅,写齐王反应与纳谏效果的不足一百字里,只用一个字写齐王的态度,却不厌其烦罗列上、中、下三等奖的标准,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由此可知,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领悟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

三、诵读阶段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更高阶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才能信手拈来,才能去粗存精,才能含英咀华。

首先,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归类、比较、整理,以不断加深印象,扩大积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句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语意。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现代汉语知识,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本就了解不多,而汉语的变迁又造成了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靠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其次,诵读。就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读课文。诵读时,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以领悟文章深邃的思想、精美的辞章、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把准文笔特点,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平淡闲适、李清照的清丽典雅……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主动采撷美的花朵,让学生主动接受情感美的陶冶,感悟思想的光华,倾心陶醉于课文中。

四、拓读阶段

拓读就是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拓展,以达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在新课授完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内容与课文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相似,难度相当的文言文,也可以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文言文来读,让学生课后阅读、分析、理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岳阳楼记》后,可以选取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刘禹锡的《望洞庭》等名家的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增加积累。

以上各个教学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读”开展教学,以“读”结束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升华、精神的陶冶,由此,形成了对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38-01

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人认为低年级阅读教学比较容易,读一读就可以了。确实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但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以读为本,训练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看似容易,其实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初次接触语言文字,首先要学会认字,其次才是把整句话读出来,再而把整篇文章读出来。再加上,有许多的二类生字夹杂其中,这就让学生在读时需要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读得正确。因而教材上大多也选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童话故事、白话诗歌、韵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趣味之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朗读能力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年级的学生上学期教师一般只需要求他们先读正确;到下学期,教师则应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正确,而且要读流利。读正确,就是要求学生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读,而且要声音响亮。读流利,则要求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停顿适当,不读破词,不读破句,一句一句读清楚,边读边想。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够仔细,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会整个词读,因而会使词句的语调发生变化,丢字、加字的现象常会出现。因此,教师指导时,必须要求学生读得词句连贯,不要着急,注意看准字、词,读通、读顺。教师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朗读课文,可先教师范读,并帮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再教师带读,录音范读,最后让学生自己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流利的基础上,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语调的高低快慢,适当地停顿,重音强调语气,并根据标点符号,不同的人物身份和不同的心情读出适当的语气、感情。教学时,教师可加强示范指导,并要求学生多加练习。还可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读得入情入境。

例如《笋芽儿》这课要从“呼唤”中体会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对笋芽儿的关心。要引导学生区别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的方式不一样,春雨姑娘是用轻柔的雨声,而雷公公是用轰隆隆的雷声来呼唤的。从而理解“低声”和“粗重的嗓音”的意思,读时也应用不同的声音读出。至于默读,低年级学生也要学,但一般不作为训练重点。教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区别对待,分别指导,适当鼓励,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做到会读、熟读、会背。

二、创设情境,读说相结合

读是对内容的输入,而说是对思考的输出,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要非常重视读与说的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把教材中的景、物、人或事再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理解文中的内容,再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教师适当地讲,并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内,教学多媒体化为我们实现了一系列的情境,但也可利用图表、模型、图片、表演等方式来进行;课外,可让学生在野外游玩时多观察,或到博物馆参观,或自己动手做做实验等。但是创设情境要有目的地进行,是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三、巧设练习,加强写的训练

一、二年级的阅读训练是为了更好地为三年级的的作文打下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时,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写”的训练。低年级写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写句子、写片段、写日记、写填空。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设计成有利于加强写的训练的形式。例如《荷叶圆圆》的课后有一项内容写着:荷叶圆圆的,圆圆的荷叶……教师可适当练习这样倒反的表达方式,以积累学生的表达方式。我让学生一起来说一说:还有没有这样的词组呢?学生就兴味盎然地说了起来:“皮球大大的,大大的皮球;太阳红红的,红红的太阳;大树高高的,高高的大树……”我再让学生写下来,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又比如《我多想去看看》学了这课,我让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多想……。对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思维,并表达出来,写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吧》这课,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学生有的说自己学会了单独来上学,有的说自己学会了去买东西,有的说自己学会了穿衣服……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下来,做为片段练习。

第3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22-0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比较敏捷,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也较强。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可许多学生对必读的课本就已颇为厌烦,更不要说是课外阅读了。近年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该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动力,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擅长模仿,喜欢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认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与交流,为学生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话题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使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死记硬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要正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教师幽默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之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我们的教学,除了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之外,一是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二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以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三是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总之,学生“读”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必然受益终身。

三、创造阅读条件,巩固学习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相关“例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以后的学习。教师通过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学习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得到提高。

四、加强阅读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养兵不练兵,战时难出征。在教学中,教师光教会学生一系列的所谓“方法”和“绝招”,不去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同样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作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就算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也并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因为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第4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6-01

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更是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然而,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忽视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使得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得十分缓慢。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寻找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我国,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科目,然而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则不受学校教师的重视,因为阅读能力缺乏而导致语文成绩不高的现象在我国初中十分常见,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教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课前准备不足。在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阅读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他们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作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更侧重于对拼音、成语、作文等知识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教学则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了。这就导致了在我国初中,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写作水平也较高但是阅读能力却十分缺乏。要想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学校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2、语文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在课堂运用的增加,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追求与时俱进,片面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时,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特效使得幻灯片看起来更加华丽、吸引人,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教学时以自身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上的种种情况都表明,在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内容。

3、对相关知识点没有做拓展延伸。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文章中的知识点只是一笔带过,而没有对知识点做相关的拓展延伸,这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十分有限,由于教师讲解的缺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是保留在表面上,没有能深入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技巧。因此,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相关知识点做拓展延伸,让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点,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点。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鉴于阅读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之后,一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简单得多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通过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语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认识到阅读的乐趣。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文中探、攀、缩、微倾等动作描写将父亲的艰难努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自己父亲的背影时心酸、感慨的心情。通过学生心情的带入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2、重视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使自己的课堂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在备课时将学生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划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使自己不至于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无从下手。

例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进行备课时,需要从文章的说明对象、该对象的特征、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放、文章语言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准备,在上课时也需要针对以上几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另外,教师也需要对课文十分熟悉,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享受课堂。例如,在讲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课前让学生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要虚心听取,找出其中可取的地方。

4、加强对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知识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对相关知识点做延伸讲解,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课本上,而要将学生通过课本文章上的知识点引导到课外文章上,教会学生利用其中的共性进行阅读分析,利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课外阅读。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鸡蛋》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描写家乡的端午风俗,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然后描写家乡的双黄鸭蛋;最后描写孩子们过端午的情形。在带领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同时教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何寻找作者的写作思路,在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就必须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寻找办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相信通过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07-10

[2] 杨昌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4-03-01

第5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一、高效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虽然新课改以来,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实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阅读文本已经超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范围。不符合小学生阅读取向的文本不仅会使学生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丧失兴趣,还失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诸如多媒体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设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生动、形象的再现阅读文本的相关场景,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感受阅读文本内容的感情。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在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程教学时,比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利用课前时间,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真实盛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感,然后,文本精读,将情感融合在文本阅读中。再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可将角色对话制作成小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

2.通过多媒体讲解重难点

由于一些阅读文本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而且课上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单纯依靠教师口述只会本末倒置,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也会感觉云里雾里。但是,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助于抓住重点。现在,老师都具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技术素质,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是音频,在课上具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多媒体的制作要始终以文本教材为依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内容时,由于这篇文章略有文言文的色彩,因此,无论是在句子长短,还是在生词等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形式,将这些重点展示出来作为学生预习或者复习的资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掌握学生规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挖掘规律所在

受学生成长环境、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局限,学生阅读的途径以及思维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才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在阅读教学中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具体挖掘学生各自的认知规律,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以及掌握每位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以及存在的阅读问题;其次,笔者要布置导学卡任务,根据阅读文本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老人与海》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阅读问题:本文对于老人的细节描写有哪些?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描写老人与大海斗争的具体细节等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的提升了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实现教师、学生以及阅读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该内涵无疑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媒介的作用,是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不容置疑的是,单一的教材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教师就要考虑到如何持久正向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呢?教师要抛弃一蹴而就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始终秉承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式,还要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营造出一个充满阅读的校园环境,不断感染学生自发的参与到阅读中来。笔者所在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每年都要投入成千上万元来购买新书。

三、积极转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合作教学深化阅读理解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位学生阅读,那势必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感觉困倦和乏味,但是如果许多学生和自己一起阅读,那么其中的乐趣又会增添许多。而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阅读文本的开展都是以对话的方式来开展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的阅读文本,实现小组合作式阅读教学。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理想的风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要求每个小组开展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角色设定的内涵以及体会到了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去,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小组合作阅读也有利于解决学生个体在阅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2.游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内心崇尚“娱乐”,不甘愿“坐冷板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得不考虑如何将阅读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在一起。而开展游戏化阅读则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小学教材也不像其他教学阶段教材那样古板,大多数情况,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角色,然后制定出游戏规则,在小组游戏阅读中,体现出游戏阅读的价值。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游戏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夸父逐日》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定角色,扮演夸父,路人等角色,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任务的对白。学生在表演中发现了阅读语言文字的乐趣。

第6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本;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文章信息,还在于让学生领悟文章内涵,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技能,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更没有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脱离课本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内容脱离教材、课本是导致当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我们有必要立足课本,重新思考、解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高中英语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宏观上,利用课本开展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英语课本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阅读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是教师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内容,更要积极利用课本内容来开展教学。传统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常是借助听、说、读、写分阶段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效果有限,教师应该尝试通过语篇教学从整体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谓语篇教学,与传统的听、说、读、写式英语阅读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来理解其主旨大意,是对文章主旨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更加强调对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不是将着眼点放在每一句、每一段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整体性。因此,有必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语篇教学。

二、微观上,注意学生阅读技巧、策略、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有意识地专门指导与提高学生的“猜词”技巧和水平

正确理解词义是高中英语有效阅读的基础,不能正确理解词义也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学生在独立阅读文章内容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词”或者旧词的“新义”,“猜测”就成为学生阅读新词新义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猜词技巧,提高学生的猜词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正确理解词义和文章主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适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猜词技巧”有多种,如通过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文中定义或者注释猜测词义,以及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猜测词义。上述词义猜测技巧、方法都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或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等来获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能力。

2.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逐步养成“默读”的习惯

高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习惯“出声”,有的学生表面上没有“出声”,但内心深处还是在“自言自语”。实践证明,“出声”的阅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阅读质量也不高,文章大意没有被学生“内化”,更多的是转化为“声音”。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默读”,形成默读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扩大幅,减少回视发生

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用手指着一词一词地阅读,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时不时地进行“回视”,唯恐遗漏什么,结果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停留在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上,从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大视幅,减少回视的发生。

(3)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存在故意拖延、反复阅读等问题,这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从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入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紧迫感的驱使下加快阅读节奏,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4)依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高中英语课本安排了不同的文章,有的是英语小故事,有的是新闻事件,有的是人物传记,也有的是科技前沿知识。这些文章有的通过略读就可以理解其主旨内涵,而有的文章需要详读且有专门的阅读方法支持,这就需要教师用“慧眼”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标为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中寻求到新知,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满足新课程要求,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如此每个同学,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解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写作相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并体会文章情感,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8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看,教师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作用。这种“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而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促进教学的更好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一部分,就目前看,教育工作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许多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放在阅读教学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而草草了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时间阅读课文,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教学质量。

2.3教学内容单一

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教材内容,针对教学内容机械式地进行宣读,束缚学生思维的拓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4专业的教师不足

教师能力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从目前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业的教师比较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水平有限,难以围绕语文阅读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教学,只管教,不管学生的学。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提高阅读教学的认识

作为初中语文的一部分,加强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地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成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1]。

2.2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教学重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例如在课文《济南的秋天》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回答。如一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讲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以冬天的济南结尾?另一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这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3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3]。例如教学课文《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载更多的信息供学生学习、阅读。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举办阅读活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要积极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开放图书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教导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心应手,提高阅读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5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有策略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强化责任,将教学责任落实下去。教师更好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多与其他教师交流,提高阅读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4]。

3.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方法、观念已经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不仅制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越来越看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多举办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20-121.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79-81.

第9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能力;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幼儿阶段对学生们识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教学从基础教学,转向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上,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课上阅读教材和一些课外书籍,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语感和语言组织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心在于带领学生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语文的学习在于运用,写作是语文学习成果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对后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来进行小学生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的阶段,学生们通过阅读名家的写作和优秀的学生作文来培养起自己良好的语文学习语感,在培养起良好的语文学习语感的同时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进行提升。在阅读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对一些写作的技巧进行掌握,例如排比句、类比句以及夸张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些写作技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们还能够学习到如何开头和如何将叙述的情节进行递进发展,从而使得学生们的逻辑顺序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提升,保障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的情况。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将一些优美的描述句子和诗句进行摘选和整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得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内容得到丰富。阅读,不仅仅使学生们进行文章的朗诵或观看,其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们掌握和学会使用阅读中所学到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得学生们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做到“下笔如有神助”。缺乏阅读的写作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润色。通过阅读在丰富学生们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会让学生们掌握众多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写作能力提升与阅读教学的实践结合

(一)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堂引导

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引导在于,教师们通过课堂期间对教材、教案进行朗诵,使得学生们对基础的断句和写作过程中情绪的递进进行掌握,通过老师有感情的阅读,让学生们在枯燥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出来的讯息,让学生们在加深对教材领悟的同时,了解到写作是需要感情的投入和情感的润色的。缺乏感情的写作就是在论述,整篇文章会显得索然无味,略显干涩。课堂引导另一个作用在于,教师们通过对教材的剖析,使得学生们深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中去,在达到共鸣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利用写作技巧去实现与读者情感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引导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对教材、教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朗诵,利用好课上时间,为学生们进行课后阅读教学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后引导

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后引导,在这个方面上,需要着重强调学生们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只有学生们主动地去进行课后的阅读,才能够有效的开展课后的引导工作。在课后引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书籍,布置阅读笔记任务或布置日记任务等形式,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能紧靠着去读,还要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写,鼓励学生们学着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的方式方法进行对课后推荐书籍的分解和剖析,教师通过对学生们的阅读笔记进行批阅从中了解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在什么能力范围,对学生们进行一下分类,从而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教学,通过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走进文学的殿堂之上。

四、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一下两点:教师的能力、教案和课后阅读书籍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说,教师能力这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是影响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培养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很多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上比较薄弱,在课堂的讲课过程中处于死读教案的阶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展,首先学校还注重对教师队伍的选拔机制建设,其次还要积极的开展调研活动和教案研讨活动,使得教师们能够通过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教案和课后阅读书籍的选择。在这个阶段上,由于现代的书籍众多,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们不能够仔细的辨别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不良的阅读状态。对于这个方面的解决就需要,老师们加强对教案教材的选择和课后阅读书籍的筛选。

五、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升而言,其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为学生们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张坤连(1963.9-),女,,籍贯:四川长宁县人,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刘济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