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第1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1.1 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 护理文件既是抢救处理过程的真实写照,又是处理纠纷事故的法律依据,对病人到院时间、接诊时间、生命体征记录应写明具体数据,不能含糊其辞,因为入院的时间常常反映入院时病人状况与医务人员抢救是否及时,是医疗纠纷的焦点。对各种医嘱、病情记录、会诊、病人离院或死亡时间也应准确记录,保持与医疗文件的同步一致性。如抢救时来不及记录,允许补记,但补记内容必须真实,并在6 h内完成。

    1.2 护理管理制度欠缺引起的潜在性问题①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O常由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急救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对危重病人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设备,救护技术不娴熟,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② 口头医嘱多: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没有复述或没有听清就执行,有时因听不清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③抢救仪器发生故障。由于平时疏于检查维护,抢救时出现仪器故障,如中心吸引无吸力,监护仪出现黑屏,测不出生命体征等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④意外事件,如意识不清者如疏于防范易发生坠床、撞伤,呕吐、咯血可导致窒息,急危重病人在运送途中可能发生心跳骤停。⑤语言沟通不足。未能急病人所急,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未能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也有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理纠纷。⑥ 物品的保管。病人死亡后若无家属,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清点病人的财产,对贵重物品要列出清单,交给护士长保管,不能一人去整理病人的遗物,单独值班时请医生见证,以免事后发生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大普法力度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是知法、懂法,护理部要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把普法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2.2 加大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法律角度审视日常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强调时间观念,保持急诊器械设备的完好率,急救药品配备数量、质量符合要求,重视技术培训,做好语言沟通。护理管理者还应重视引起差错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如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应及时采取增加人员、合理排班等措施加以改进。

第2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通过对我院急诊科3676趟次的院前急救的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范行为标准;急救医务人员不是专职院前急救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对危重病人及风险评估不够;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未做到节省人力资源;交接、检查物品、药品有时不到位;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人生安全的威胁;出诊欠费及无主病员的问题;医护配合不和调。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便不断改进,提高中型医院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关键词】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干预措施

院前急救是一项新的学科,其工作模式及方法尚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急救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之一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捷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就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共接受120指派出诊3676趟次,笔者在此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1存在的问题

1.1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

在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各异,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的模式,也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院前急救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1.2急诊医务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

1.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做得不够好

1.4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配置未做到节省人力资源

1.5交接班时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有时不到位影响救治质量,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问题特别我院为二级医院在同一专科同时两趟次出诊时需住院部医师参与时,医师及时到岗的问题存在急诊科护士多次电话催促,不能迅速出诊

1.7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因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流动大,培养一位成熟的急诊科护士不久又会流失,难以保证急救护理质量

1.8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易受暴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受暴力(不法之徒,醉酒,打架斗殴,精神病患者,以及流氓、地痞、犯罪分子)威胁占100%

1.9出诊欠费问题院前急救作为一种有偿的医疗服务,正常收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欠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有资料表明,欠费在院前急救中占到10%,甚至30%。许多人认为院前急救应免费,收取车费以外的费用是无道理的。还有的主要是被害者确实经济困难或被救者是受害者而无法缴费

1.10无主病人的救治困难问题也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以为是患者但却不是患者或不属于急救对象,大多为乞丐、盲流、缺吃少穿者,在对他们有病无病,病轻病重方面不仅仅是医疗技术问题,还可能涉及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2]

1.11医护配合在急诊急救中急诊病情变化不一致,医生口头医嘱的执行与漏记,存在的相互指责引发矛盾;医护彼此不信任,沟通不良等问题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急救护理质量和带来压力

2干预措施

2.1我国院前急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急救模式各异,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规范行为准则,这是宏观问题,须国家尽早制订。查有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急救中心管理分会2003年出台有《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院前急救病历书写,院前急救管理制度》3大院前急救运作标准,需购买参照执行。

2.2院前急救队伍问题我市急救模式为指挥型,由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组成,医护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的,来自其他学科,主要精力和所学放在了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临床救治上,常用急救技能掌握率、效率和质量偏低。故需人人参加专业培训。我院每年派有不同医务人员参加120举办的急救培训班,科内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已在解决培训问题。但还需继续努力。

2.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方面须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急救医学应做到预见性观察和评价。病情评估主要采用传统的三项指标评估法(血压,脉搏,呼吸)是不够的。应采用八项指标评估,除前三项外加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指标的评估,以便更完整,实用。得出的诊断和急救处理更准确,更规范[3]。

2.4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及职责分工上,我院运作模式为“一医一护一司二担”,二担存在人力资源偏多。分工上司机只起到驾驶,负责车况方面,在现场急救中未发挥作用。存在急救成本高,人力资源浪费。比较好的是“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模式,职责分工上,驾驶员,担架工经过培训后能够协助急救,驾驶员参与搬运。如:遇有现场CPR时,医护人员先做一个循环CPR时,他们迅速把除颤、监护仪,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材到位。待CPR5个周期后,迅速角色换位,担架工做CPR,驾驶员操作呼吸球囊,医生快速除颤,插管。护士开通静脉通路,核对医嘱,抢救用药,记录。这样合理分工,相互协作。节约抢救成本[4]。

2.5注意交接班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对抢救室,救护车实行班班交接,随时检查补充抢救药品,物品齐全,及时补充氧气;监护仪等仪器的轮流充电。心电图纸,电极片,液体等有备份。真正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2.6院前院内衔接是一个以管理为要素为主的问题,注重相互协调,加强认识,做好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在遇到特殊抢救的超级衔接(把需刻不容缓的创伤者直接送到手术室甚至手术台)。和非常态下群体的超级衔接(严重的集体食物中毒、群伤、灾难等)时,医护,医技,科际,多科要配合协调好[5],并有规章制度。

2.7医护配合好才能保证急救医疗护理质量建立协调医护关系:相互学习,体力互补;相互补台,加强协作;互相帮助,调整心态?;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护士和医生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对方的工作。护士应尊重医生,主动协助医生,认真执行医嘱;医生要体贴护士的辛勤劳动,尊重护士,重视护士提供的患者情况,及时修改医疗方案。医护双方要积极为对方排忧解难,对于差错要善意地批评帮助,而不是互相责难,护士和医生要互相制约和监督,共同把维护患者利益、促进患者康复作为自己工作的最基本信条和原则。

2.8出诊欠费及无主病人的处理对策出诊欠费社会环境不改变欠费问题难以消除,其中原因之一有病员的认知问题,以为等同于110,119。误以为是无偿服务,我们医务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和全方位服务工作,通过感动患者及家属使之主动情愿交费,加强内部学习和交流,提高收缴能力[6],无主病员在正常对待,充分体现人情人性情况下求助于行政部门,与公安民政局或单位反映共同解决。

2.9护理队伍,待遇以及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和建设是每个医院,每位医务人员的共性问题,这需要各医院根据自己情况出政策,多关心和重视急诊科。

众所周知,院前急救是院内抢救的前奏,院内抢救是院前急救的继续。院前急救要为院内抢救奠定基础,院内抢救要充分利用院前急救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继往开来,尽管我们在院前急救中还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我们将在急诊急救中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加强学习,把质量,时间,效率放在首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丽.急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闫波.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链接151例研究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70

「4孙邦旭.关于我市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职责分工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4):374

第3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

1 增强急诊急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1.1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1.2 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

2 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3 提高急救业务水平

3.1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3.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4 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5 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第4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诊急救;急诊学;医院管理

我国的急诊发展迅速,经历了急诊室——急诊科——急诊部——急救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升华到了有固定的急诊急救专业及人才队伍,急诊业务也得以不断拓展,随其功能的扩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急诊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对急诊医疗和服务又有了新的标准,单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1 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人类寿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提高,突发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种中毒、火灾、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效优质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满足保障各种急救任务的较好完成。

2 急救组织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大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诊科、急诊医学科或急救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对急救组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要求

3.1 急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3 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

3.4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5 抢救记录及时完整、清楚、真实。

3.6 建立常见疾病抢救预案。

3.7 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

3.8 严防差错事故。

3.9 严防交叉感染。

4 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 院前急救——急诊室抢救——ICU加强治疗一体化,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连续体中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急病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危重病医生才有可能介入,进行进一步加强治疗建立急救一体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救治时机。

4.2 综合救治 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细查慢诊,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严重,但综合在一起整体的打击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点是跨专业、多学科,在分科不清的情况下在抢救时进行科学内容的综合。所以从事急危重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应掌握跨学科、跨专业有关危重病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才能应付预知的病况以及对众多的急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4.3 建立各种危重症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大咯血的处理流程;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流程,可帮助医生快速作出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并可节省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4.4 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是当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以病情及脏器功能为基础,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对危重症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外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对自身存在威胁将永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许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乱,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患病是机体不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受环境制约的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国医学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已跃入前五名,可见心理医学的重要性。

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急诊过程中把握病人就诊时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急诊急救模式需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急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急诊事业的不断发展。

6 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6.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尽职尽责。

6.2 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原因、病理、症状、体征,急救处理时判断迅速准确,处置熟练,措施行当有效,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 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包扎、固定、搬运方法,降低致残率。

6.4 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原则,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疗,真正达到有效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6.5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机、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病人的抢救之中,从而降低死亡率。

6.6 工作谨慎做到严、细、实;虚心、不耻下问,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宇,李杨.襄樊市中医院质量管理“落地有声”[J].光明中医,2010年03期.

第5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查房; 应急演练; ICU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5-01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1]。针对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对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院ICU自2010年1月份以来采用与护理应急预案结合实施护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显著提高了ICU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护理查房的实施

1.1 物品的准备 护理查房的用品分为基本用品及专科用品,应根据病种的需要携带齐全,以保证查房的顺利进行。基本用品:查房车、必要的影像资料、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消毒液等。

1.2 查房程序

1.2.1 查房的对象 病人应选择具有ICU代表性及疑难性的病人为对象。

1.2.2 查房的内容 针对病人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的专项护理查房。

1.2.3 查房的程序 ①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病人,向病人说明目的。②责任护士报告病人病情:自然情况、社会状态、心理状态、一般状态(入院天数、各项检查结果、生命体征、饮食、睡眠质量)、现存的护理问题、各项检查化验指标、正在进行的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需要查房解决的问题等提出护理难点。③查房者对疾病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④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体查,与病人交流了解病情,解答病人的提问,进行健康指导。⑤查房者针对责任护士在查房中提出的护理难点、疑点进行解答。⑥专科组长提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及突发事件,讲解如何正确进行系统评估,组织讨论。

2 护理应急演练的实施

2.1 物品的准备 急救车、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吸引器、深穿包等抢救设备及药品。

2.2 人员的准备 由科室护士长主导,成立护理专科小组,由高等级护士任组长,在查房中,根据ICU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演练内容制订演练计划、模拟突发事件急救方案及人员分工,并组织实施。

2.3 技能储备 每月组织1次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各种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吸引器、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的使用操作训练,由科室经验丰富的高等级护士及专科医生承担培训任务。

2.4 基本资料准备

2.4.1 制定疾病的各种并发症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护理组长确定各个小组成员的特定抢救位置,制定人员职责。

2.4.2 制定需联络人员的联系电话 要求每名成员熟记内容。

2.5 应急演练实施步骤 由护理组长主持演练,发现病人出现突发事件及意外,值班护士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将相关人员迅速集合到ICU,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展开演练,配合医生做好给药、插管、深静脉穿刺及心肺复苏等工作。

2.6 分析总结 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不足,为下次演练积累经验。

2.7 再次演练 全组成员共同分析总结后,修改并确定救护流程,再次进行预案演练,并将该演练过程做好记录,为其他的演练方案提供参考。

3 效果

3.2 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 见表2。

4 体会 1)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突发事件多,开展护理查房与应急演练相结合,能实质性的解决ICU病人的护理问题,护士能熟练掌握各类病人突发事件的护理评估,冷静、及时、准确、有序地处理。2)查房者是关键人物,查房者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查房效果,查房者应在查房前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特殊情况、难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基本了解,并在查房前查阅资料及相关信息,做到对病人情况、治疗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所查病种的前沿信息心中有数,使自己在有知识储备的状态下高质量地完成护理查房。3)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护士长将权力下放给护理组长,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既提升了自身价值,又带动了年轻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从医疗、护理的不同角度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锻炼了应急反应,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应对能力,有利于掌握新技术、新业务,使理论知识尽快强化。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救护水平应急演练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2]。其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3]。结果显示,通过演练,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在ICU实际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快速应对及与抢救人员的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当病人出现突况,护士立即配合医生按照分工开展抢救工作,迅速、主动地准备抢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操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结果显示,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5 小结 传统的ICU护理查房模式过多依赖于医疗指导性查房,而对ICU护理本身的工作重点缺乏重视,这不利于护理观念的转变及护士能动性的提高,我们采用与应急演练与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模式,对ICU危重病人的针对性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能力,促进了护士整体理论水平、临床专业水平、技术操作水平及抢救配合能力,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第6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护理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1一般资料

我于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452例患者,年龄18-90岁,男269例,女183例。神志清楚者197例。昏迷患者225例。带气管插管者35例。

2护理

2.1转运前护理人员的准备转运前的评估及知情同意。转运设备及药物的准备生命支持设备。转运时的人员要求,至少有两人以上,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医生护士。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医院各部门,包括目的地科室相应人员,途径各关口,如电梯,门卫等,为患者诊治争取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2.2转运中的护理给予患者平卧位,头偏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头偏向健侧。转运时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采取头部在高位,避免剧烈震荡。冬季注意患者保暖。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转运途中确保静脉输液通畅并调控滴速保持各个管道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做好途中记录。

2.3转运后的交流护理人员将患者转运送到目的地后,与相应科室或接受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固定管道等,转运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病例,转运过程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特殊治疗措施,影像资料,管道,患者的皮肤,心理状态等。接受无误后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检查患者结束后返回急救中心。

3结果

452例院前转运,转运过程中无1例死亡,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4结论

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应急能力。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把危重患者安全顺利送到目的地。

5讨论

院前急救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所以在急救工作中必须护理人员做好自己。首先在平时多学习急救知识,多和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学习技术和经验,保持一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情,同时学习处理各种各样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积累经验,保持一颗爱心让自己工作时常处于主动位置。对于病人心理再急表面上也要冷静,病人往往十分善于察言观色,他们一看护士脸色都变了,心理产生恐惧情绪,这样对治疗是有危险的,所以要学会“伪装”自己,在于平时良好的情商锻炼,能够快速调节自己的心境,让自己时时阳光,给病人及其家属意志支持。在急救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有时危重病人就是看到医务人员娴熟的操作和热忱的工作而受启发,从而心安治疗才挽救成功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救护士;心理紧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急救工作在现代化大都市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是指“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系统(EMSS)。急救护士的对象均为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出现的各类灾害事故、成批的伤员,可造成紧张甚至恐怖的现场抢救;酗酒、吸毒、自杀、他杀等现场抢救时本身带来的法律纠纷等;危、急、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显著增高[1],正是由于这些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设施、工作风险、压力等原因,造成了急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增高。本文旨在对急救护士心里紧张程度进行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基本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以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急诊室、重病监护病房工作1年以上参加轮班的护士为调查对象(以下简称急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40岁。

1.2工具

调查工具为“紧张程度测试法”调查表[2,3]。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共发问卷91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100%。为确保结果真实性,采用不记名方式由急救护士独立填写。

2.结果与分析

急救护士紧张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被调查的91名急救护士中处于高度紧张,较高度紧张状态的有39名,占被调查人数的42.85%。其中院前急救科的护士处于高度紧张,较高度紧张人数占总人数的17.28%。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人数占总人数的18.68%,分别位居第1、2位。

3.讨论

3.1原因

3.1.1 工作繁重,承受压力大

从表1中的调查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科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17.58%。根据统计,每名院前急救科护士每班次平均工作10 h,平均出诊次数为7~9次,出诊对象均为危、急、重症患者。不同环境的急救现场,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意外情况,都会使护士心理紧张程度增加。表1中结果还显示,重症监护室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数为17人,占总人数的18.68% 有关资料显示ICU床位与护士比应为1:3.0~3.5而本次调查为1:1.55,过大的工作量,经常处理急症病例情况,工作程序不规律、频繁的倒夜班,夜间护理人员少,使长期负荷工作最终导致不良的心理状况,影响工作质量。

3.1.2 经常接受垂死状态和死亡现场的刺激

spoth等人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3]。院前急救科护士在工作中会面对意外死亡,自杀,他杀等各种各样的死亡现象,而在施行抢救的同时与死者的近距离接触,对死亡现场的亲临体验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怖的情绪反应。死亡刺激使重病监护室护士产生紧张感,引起强迫症,做事反复检查[4],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发生差错事故。造成急救护士心理紧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急救护士在护理中成生的情感反映。Mastey等人的角色理论认为,愿望与行为的冲突会导致角色的心理异常。救死扶伤的愿望与医疗水平发生冲突,当对危重患者产生的强烈情绪反映,达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映。急救护士在工作中,对患者的病情、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患者家属悲伤,不能接受现实的心情产生同情、怜悯使她们在行使护士职责与避免患者及其家庭受伤害上努力寻找平衡,导致心理高度紧张。这种紧张主要反映在急救护士有不能应付工作的意识及自我价值受损害的感觉,如不及时调整则会导致精神崩溃。

3.1.3 与患者、患者家属的误解和冲突

在这方面问题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尤为突出。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而病人的病情多数是病情凶猛突然,常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公共场合,形成了开发式医疗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均会亲眼目睹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组,加之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不了解,对亲人突然亡故的意外打击,心理产生的强烈反应,会导致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对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而对院前急救护士,患者更需要的是急救和加强护理。因此,无暇顾忌患者及家属焦虑心情的反馈。在本次调查中,重症监护室护士平均年龄在24.5岁,由于她们工作年限短缺乏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而且又要独立面对复杂病情的判断,面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工作的繁重和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导致心理不平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怒.对日复一日的超强工作产生了厌倦.疲备感、并形成了恶性循环,加重心理紧张程度。

3.1.4 急救工作的不可预测性

在现代化大都市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意外事故、灾害为急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尤其是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求我们的急救护士立即处于备战状态,这无疑也增加了心理紧张程度。另一方面,在救治各种各样的病人的同时,病人所患病种是否带有潜伏的传染性,这给急救护士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有资料显示,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可能表达对于实施口对口通气的恐惧[6.7]。

3.2对策

3.2.1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重视自我护理意识

急救护士的压力来自各方,急救环境的压力有些是不易控制的。工作压力也只能有限的调节。改变的余地往往不大,应有正确的认识。害怕与工作压力发生主动冲突的人,只能设法采取对此不予理睬,无所谓,上班时按规定履行职责,反寄希望于周末,休假,这会丧失激情和同情感。工作需要一定的紧张感,但紧张超出平衡则可达到危险的临界点。急救护士应该经常监护是否有个人的紧张症状,包括,①躯体方面的问题:头疼、乏力、疲惫不堪、腰背疼痛、睡眠障碍;②情绪方面的问题:紧张、焦虑、易受刺激、脾气暴躁、感情脆弱,有以上症状出现,急救护士需立即采取合适自己的放松技巧,例如,与有相似经历或者共同体验的同事、同行进行交谈;向朋友倾诉,与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绪得以宣泄;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例如参加娱乐活动,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工作中得不到满足感,也可以松弛精神,锻炼身体。另外,旅行、改变发型、装束对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紧张程度也有很好的作用。

3.2.2.减少可以控制的压力源,帮助急救护士建立良好的身心状态

3.2.2.1针对目前危重病人多,急救护士工作的繁重的问题,管理者可以改善护士休息条件、办公环境,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机制、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提供良好的抢救设备、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抢救成功的可靠条件,抢救人员的明确分工,周密的救护程序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另外,对突发事件制定预案,对整个的抢救将起指导作用。

3.2.2.2 护士长建立与急救护士之间融洽的关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沟通。在工作上,护士长应掌握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技巧,给予急救护士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如遇到重大抢救、突发事件急救护理之后,利用讨论会的形式让急救护士讨论在工作过程中在专业技术、心理变化方面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便于以后总结。在生活上,急救护士还担当的各种社会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会与工作相冲突,这时护士长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解决困难,使急救护士在科室工作中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缓解心理紧张程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3.2.3 加强培养急救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所谓的“沟通”,也就是多与病人及家属“说”。要求急救无论是在给病人之时,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病人或者病人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让急救护士掌握与病人与家属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病人家属,如车祸伤、意外伤害危重病人沟通时,要本着对病人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病人家属焦虑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培养急救护士良好的应付方式――即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帮助急救护士养成能理智的应付困境,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努力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2.4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熟练而有序的应付各种抢救,只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抢救技术过硬才能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二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工作时间短,年轻的急救护士,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与她们的心理素质不成熟,急救技术不熟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着重对她们进行培训,使她们在心理上做好承受工作压力的准备[8],从而能较好的胜任紧张状态下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霍宗红,莫玉梅、许邦文.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54.

[2] Breakwell GM.Stress checklist[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90,90(8): 3133.

[3]胡荣,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4]周莉,刘玉馥.危重抢救对护士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3):97-98.

[5]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6]Berkowitz LL.Breaking down teh barriers: improving physician by-in of CPR Systems[J]. Health Inform 1997;14:73-76.

[7] Locke CJ,Berg RA,Sanders AB,et al. Milander MM,Kern KB,Ewy BA.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oncerns about mouth-to-mouth contact[J].Arch Intern Med. 1995,155:938-943.

第8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院急诊急救工作体系进行了整体性介绍,并结合我院急诊急救工作体系的现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经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医院的急诊急救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对急诊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的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性心肌梗死

1 引言

医院急诊科急救医学作为一门只有20年历史的新兴医学学科,发展迅猛,方兴未艾。能否及时高效地抢救危重病人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其他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而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急诊急救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特别是急诊护理,更是风险中的风险。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将风险减至最低限度实属必要。

2 我院急诊科急救工作体系

2.1 医院简况及急救中心医疗服务体系:梁山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具备现代化的医疗设施的医院,拥有病床480张,医院职工共600人,其中护理人员240人,医院聚集了众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各学科医学专家。仅2009年全年门急诊总量就突破了29.8万人次,其中急诊1.3万人次,住院人员高达2.7万。

医院的急诊急救体系由120院前急救、急诊科、中心ICU组成。120院前急救小组人员由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组成,医生都是经过医院专门的急救培训考试合格后轮流上岗。急救小组人员在医疗急救设备(救护车、各种医疗急救器械和药品)完备的情况下,分两班24小时听候命令和召唤,完成一系列完善的急救措施,包括院外事故现场或疾病发生地的现场急救、转送途中以及医院内的救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从病人发病到获得治疗时的间隔时间),从而减少了病人的致死率和伤残率。同时,凡是来到急诊科的病人,都会在24小时内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病情,转送到相关的专科病房、急诊病房或留观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或是病情稳定后回家观察。

2.2 急诊急救人员:急诊急救人员包括分布在120院前急救、抢救室、急诊病房、输液室、留观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检验、急诊超声各单元的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护工共46人。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1名,120院前急救主任1名,另配备有院前护士9名,急诊病房护士9名,留观室护士10名。

院前急救小组成员一般由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组成,他们分别接受过相应的特殊训练,比如医生护士毕业分配到医院时的上岗前培训就必须接受“心肺复苏技术”“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等培训,使其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又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3 布局:120院前急救位于医院一侧,设调度、接听、医生、护士、司机等岗位。救护车共5辆,其中一辆耗资60万的豪华救护车,装备齐全先进,可在转运病人途中实施各种急救措施,另一种为小型救护车,能运载急救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备,即使是穿小巷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急诊科设在医院的门口急诊大楼一楼,交通便利。

2.3.1 分诊处:负责接待、登记、分诊、解释,并通知相关的专科医生做好准备;负责院内以及与行政总值班的及时信息沟通,接听呼救电话,与外出的120急救小组保持联络,根据情况通知相应专科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保持高效率的运作。

2.3.2 诊疗室:内、外、大五官、儿科数间单独隔开的诊断治疗室,给予初步的诊断及简单治疗等,将病人做好正确的判断和转归分流,包括回家、留观、住院、转院、紧急手术等。

2.3.3 抢救室:共有六张抢救床,配备先进的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手术照明灯,各种急救器械包、急救药品及医疗用物等配备齐全,专用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2.3.4 留观室:共设床位10张,以接待需进一步观察病情、接受入院前特殊检查治疗需要观察的病人等。

2.4 流程:急诊超声、急诊检验设置在诊疗室和抢救室的最近距离内。遵守“黄金1小时”原则,尽快对病人实施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争取时间,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2.5 管理:120院前急救主任、急诊科主任、ICU主任统一由分管院长领导,平时就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召开定期会议,遇有群体灾难事故比如集体大型车祸、群体中毒、群体烧伤事件,由院领导牵头、医教科协调,相关专科共同紧急参与抢救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急症之一,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在急救措施不断提高下,其死亡率仍可高达10%。所以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抢救。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经过切当的急救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急救效果。

3.1 急救措施:简单扼要的询问病史及症状,快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立即进行院前急救。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是开展急诊PTCA或静脉溶栓的前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重视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死的心肌得以存活而改善预后,因此积极院前急救工作可最大限度的将心肌损伤降低到最低。而加强院前急救就是争取对心肌梗死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和保障。在运送途中,通知医院急诊室做好接收准备,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点:

(1)有效的氧疗是提高血氧含量,增加心肌代谢的需氧量,控制心肌梗死范围扩大的重要措施,是心肌梗死急救和护理的重要环节。患者绝对卧床(不准翻身),持续鼻导管给氧,氧流量4~8L/min。注意保持给氧通畅。迅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况,以提高动脉氧分压,增加血氧饱度,可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有利于心肌细胞恢复,并间接起到止痛、镇静的作用。

(2)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早应用硝酸甘油,解除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降低左室前负荷,可以缩短小梗死面积。可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然后用硝酸甘油针剂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脉点滴。但患者如有心动过速或血压降低应慎用或停用硝酸甘油。静点溶栓药物行早期溶栓治疗。病人即刻口服阿司匹林150mg或尿激酶(天普洛欣)150万U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静脉滴入。

(3)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缺氧加重,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的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甚至恶性的心猝死。给予止痛药物杜冷丁50~100mg或吗啡10~15mg肌注肌肉注射,必要时1~2h重复使用1次。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AMI患者长有烦躁不安,产生恐惧濒死感,会导致病情加重,应使用镇静剂缓解其紧张情绪,可用安定10mg。

(4)有并发症者给予对症处理。合并症常见合并症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严密的心电监护可以反映梗死的演变过程。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如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突发心室颤动而猝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以消除室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为常见。

(5)重症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约10%的病人合并休克,多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主要由心肌梗死面积广泛,心排血量锐减所致。如出现休克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及静滴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可用多巴胺10~20mg加5%葡萄糖100mL静滴。若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或房室传导阻滞时,给予阿托品0.5~1mg静注或临时起搏。右室梗死伴低血压给予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第9篇: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诊室,医院;急症护理;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它存在以下3种实际问题:一是急诊病人病情急、危、重、难、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2];二是病人及其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三是病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护理是高风险工作、是护患纠纷高发区,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每个护理管理者及急诊科护士引起高度重视。2003年以来我院急诊科对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接诊分诊理念落后

①护士有时未能将过去机械完成工作更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表现在非急诊病人就医增多时,接诊护士思想易松懈麻痹,服务态度冷漠,说话不严谨,解释不到位,不能给予确切的指导与满意的答复,如未能指导或协助病人到相关科室做各项检查,致使病人“来回跑”而延误诊治时间,造成病人及其家属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②不掌握分诊原则,缺乏专业训练,导致分诊不准确,或未见到病人就挂号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则往往诱发激化不满与矛盾。

1.1.2 院前急救意识不强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不问清地址、联系电话,导致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抢救;出诊速度慢,未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出诊配备药品、器材不到位,如除颤仪、心电图机电量不足,简易呼吸器气囊漏气等;出诊护士动作慢,导致各项急救措施未能及时落实,直接影响抢救质量;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休克、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触发点。

1.1.3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精益求精,造成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因而引发护患纠纷。

1.1.4 对抢救物品的管理不完善

急救药品用后不及时申领补充,抢救仪器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保养,急用时因抢救物品缺省而影响抢救效果。

1.1.5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病人的权益,如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随意谈论病人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②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紧急抢救时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抢救过程中讲一些与抢救无关的话和事;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没有及时签字而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急救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如抢救病人以及为危重病人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相符;护理记录里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给病人用药速度快慢及用药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3]。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1.2 患者方面

1.2.1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2.2 患者自身素质因素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更新护士接诊理念

在接诊中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礼貌待患,实施首问负责制[4],答好“第一问”,接好“第一诊”。树立全员意识,即使病人所问与本岗位无关,也应耐心细致,给予确切的指导,答好第一问。同时,第一接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及时准确地做好接诊分诊工作,负责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对危重病人首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才补办挂号、交费等手续。

转贴于

2.2 增强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

认真接听呼救电话,问清病人病情、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病人地址及附近有无明显标志、特征或建筑物,根据病人的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出诊记录应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接听时间、出车时间、到达时间、病人地址、病人的相关情况以及院前急救过程,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要求医患双方签字,使记录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3 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为适应急诊工作的特点,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科室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阶段考核结果。并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慎独精神、遵章守纪的素质,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

对抢救药品和仪器合理摆放,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要求每班清点交接,做好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并由专人负责系统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1次,出现问题及时送检。

2.5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①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患双方法律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自觉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②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注意讲话艺术。③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急救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5],因此,要及时、准确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抢救内容(包括病情动态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要及时请病人家属在病历上签字。

2.6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开展面对面的宣教工作,根据病人病情、年龄、文化程度,有计划地为他们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直接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融洽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各医院的热点问题。针对急诊科如何更好地防范护患纠纷,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只有更新护士接诊理念、增强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护理缺陷、差错和纠纷,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唐亚勤,夏文涛.护理纠纷的防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薛秀英.新形势下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的管理[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1):122.

熊晓美,冯晓敏,叶宝霞,等.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65.